浅论幼儿园科学化(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7: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幼儿园科学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幼儿园科学化》。

第一篇:浅论幼儿园科学化

浅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少数幼儿园园长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未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本文从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动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

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新形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围绕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科学化、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种因素(人、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

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上世纪90

世界性课题,它要求教育也要立足国情,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效用,是幼儿园管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频率,(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管理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扩大和拓宽幼儿园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管理者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发挥团小组、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实行园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园内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园内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精神,增强“园荣我荣,园劣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二、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发展既是令人鼓舞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仍对幼儿园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少数幼儿园园长的素质偏低,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滞后对策.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时间、信息 更好地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 ,)实行最佳结合在日常的管理中,教育改)(计划、组织、科学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世纪后,规范化管理,机构、法规、制度、信息财、物、事、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

一是一些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办园意识不强,没有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不注重幼儿园与社区、家长的沟通。片面强调专业教师的作用,忽视社区和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幼儿园管理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幼儿园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检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落后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园长无权决定教职工的聘任和任免;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不能把工作成绩与报酬相结合,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出现以上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没有把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手段引入办园机制。二是不少幼儿园由于长期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办园,缺乏自主办园的思想,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能力,限制了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管理体制无法理顺,管理模式僵化。目前,尽管实行了园长负责制,但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并未真正下放,园长的工作受到制约和限制,使园长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三、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人、财、物、时间与空间的活动来完成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不断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另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更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在管理中,对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除了让她们担当全园示范班的工作任务外,还让她们承担一些示范观摩活动,并提出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其挑重担。对于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让她们参加园级公开活动,并进行某方面的教学研究的任务,给以次重的担子。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要求她们带好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给以较轻的担子。虽然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知人善用,发挥得当,每个人都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能量与工作相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应。

(二)建立完善的科学绩效评价制度

针对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建立物质型的激励机制。物质条件是人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今,人们更把物质的获得看作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之一。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必不可少,要制订教师考核工作细则,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显著,贡献大的教师更应加大奖励力度。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确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同时,还必须设立了各项成果奖,如,设立级骨干教师奖,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注意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健身

房、教工活动室、图书室,改善办公条件,组织教师旅游,安排家属联欢活动等等,使教师们以园为荣,工作更上一层楼。二是必须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可以使人们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有了精神支柱,才能增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精神动力支配着人的意志,使人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精神动力最关键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此,必须注重抓好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她们学习师德风范,聆听名师事迹报告,举办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当前国际及国内政治教育形势的报告,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爱国热情作为精神支柱。

(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最大潜能

幼儿园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给予其多大的空间、余地。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幼儿园的所有教师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一种状态。科学用人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坚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包括注意人的优势互补性等。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人的不足。实行优化组合,实现“1+1>2”,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的目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采用性格互补的组合,避免了因个人性格问题而引发的某些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对本班幼儿情感的培养;采年龄互补的组合,使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的不足,又以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的热情和冲劲影响老教师;采用了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组合等等;采用优势互补的组合,避免各班级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育孩子的不均衡性。只有安排合理得当,教师间工作才会配合默契,反之则会相互设防,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阻碍了每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在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完成的,组合恰当与否,将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安排配班时,必须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配班中既考虑到互补,又考虑到兴趣志趣的相投,将性格内向与外向,慢性子与急性子、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善于交谈与不善于交谈的教师配在一起;将志趣相同的,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班级特色,对于能力过强的教师与能力过弱的、相互计较或志趣不同的教师则不能安排一起,否则,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平衡。每个年级组总要考虑一、二个班起示范榜样作用。对于进取心不够强的教师,则分散到各组,让她与进取心强、工作努力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变原状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达到结构的优化,才能发挥出

其次,必须推行动态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商议教学进展,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适时为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引、支持和服务。教师们有了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完全激发起来,在实践中使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成长。一是要允许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自主调整班级课程安排,这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且使课程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如教学活动的确定,对本园课程的随机调整等等。二是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园长讲,教师听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师所需确定教研主题,由教师自愿报名、主持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百花齐放,从而扩展了教师们的教研内容,提高了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领域发展情况的能力。改变了家长被动的听,家长会质量降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转变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将这一权力下放给每个班级,让教师们尝试自己不同的方法。的能量。当然,“放1+1>

2权”、“放手”、“放心”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管理者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少一些管理约束,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多一些发自内心情感与鼓励,使教师们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三是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投入是建立领导与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论整体性观点表明,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人们情感统一,合力向前就会发挥部分功能之和难以达到的效果。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师年轻活泼,早晚在园时间长,顶岗任务重,又由于年龄与心理因素影响,她们往往容易感情用事,更易于细微处察真情。因此,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细心体察教师们的心理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如经常性的谈话,适时组织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过问和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有时管理者的一句简单的问候或一次诚挚的拜访,都会换得教师员工的真诚信赖,消除其间的“代沟”和隔阂。如,有的幼儿园每逢教职员工生日,都送上一个生日寿糕或礼品,以示祝贺。礼物虽轻,却包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孕育了不负所望,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个单位人际关系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环境。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第二,广大家长;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

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

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版).2003年第.张燕

期..年第12期..龚巧曼

版.2002年第.谢秀丽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幼儿园管理的实践与思考2期..新形势下的幼儿园管理.当前企业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试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5期..幼儿园工作管理...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感情留人,.2006年第4.事业发展与管理.2005.2000年10月.以事业留人,邢有琼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赵红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研究报告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研究报告

学生姓名:缪微微年 级:2012 学生学号:专 业:学前教育2012年4月 1日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兴趣是推动幼儿从事某种活动 ,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趋力,科学化、游戏化是当代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发展需要。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走路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 活动科学化、游戏化 体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使之科学化、游戏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需要,是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标

探索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规律,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具体来讲,探索幼儿园单个体育活动的基本理论,单个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理论,以及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等。

三、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幼儿园单个体育活动含义、分类、目标、要素、内容与方法;幼儿园单个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含义、作用与原则;单个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两者关系及整合,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评价与管理;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设计、实践与测试等。

四、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理论思考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是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需要,是落实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目标

科学化、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应更好地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应更快地促进幼儿形态的发展,应更好地提高幼儿机能的发展水平,应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应更显著地促进幼儿智力、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应更显著地促进幼儿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关系

1、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是游戏化的前提

2、游戏化是实现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首先,游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其次,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能更好地促进科学化。游戏化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自信、满足、愉快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勇敢、进取、合作等意志品质;同时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更有助于幼儿思维、想象,为幼儿的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整合

设计时综合考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科学化与游戏化,使之共存;实施时灵活运用幼儿园体育或的科学化与游戏化,使之相融;评价时全面分析,不断推动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与游戏化的整合。

(五)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包括目的性原则、适量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六)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评价

1、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评价的指标

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活动过程方法、教师基本素质、活动即时效果与特色。

2、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

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评价分为两部分:教师和幼儿。从教师方面,分为自评、同行评、领导评三种;从幼儿方面,通过测试、量表对照来进行。

3、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评价的制度

目前,在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评价过程中,一般形成两种评价制度:阶段性评价制度和活动中评价制度。阶段性评价是对全部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评价,而活动中评价则是对单个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评价。

在评价单个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形成了:从教师方面来讲,新设计出的每个体育活动的评价制度;从幼儿方面来讲,对每个新的体育活动中的幼儿都进行测试评价制度。

(七)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管理

幼儿园体育活动管理从其管理要素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规章,完善管理流程。

五、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实施

(一)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1、树立正确的体育活动价值观,贯彻目的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2、熟练掌握运动量控制要点,将适量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有机结合在实践设计活动时,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三项原则,我们认为关键是让教师熟练掌握运动量的控制要点:控制活动时间的长短;控制激烈的运动的次数和时间;合理搭配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控制活动的节奏性;注意活动内容、方法、运动负荷安排的规律性。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依据要点设计活动;第二步,测定活动设计的适量性,具体的检测项目有:(1)活动前心率(2)每一个环节动作练习结束后心率(3)整个活动结束后心率(4)心率恢复所需时间;第三步,根据检测结果修改活动设计。

3、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注重层次性原则

4、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需要,灵活运用兴趣性原则

(二)幼儿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测试

运动量取决于体育活动的强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的综合情况。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活动密度=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活动总时间×100%

(三)幼儿园小、中、大班科学化、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实践操作

一个体育活动的实施操作程序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设计、准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过程中又可分为热身运动、正式活动与整理放松。

六、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化实践的效果

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增强幼儿身体体质;提高幼儿运动机能,发展幼儿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幼儿抵抗力;培养幼儿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幼儿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养成幼儿集体规范,增强幼儿纪律性;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5-01 [2] [3] 冯志坚.学前儿童体育[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3-97.

第三篇: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要科学化zhenque

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要科学化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乐民中心小学

尹梅花

内容摘要: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在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健康,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个性的和谐发展,塑造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忍耐的性格,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的愉悦情绪。

关键词:体育活动

协调发展

科学性

实效性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体协调发展以及增强幼儿体质的积极手段,但开展体育活动必须讲究科学性,即锻炼的实效性。

一、开展体育活动要趣味化、游戏化

体育活动的趣味化不仅能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延缓疲劳的出现,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体育游戏既是吸引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形式,又是练习目的的手段。比如组织练习双脚向前跳,整个活动可以用“小青蛙捉害虫”的情节贯穿进行,这样幼儿就能主动参加活动,而且做起动作来也是形象逼真,轻松愉快,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内容外,其责任心和教学艺术也是此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平整清洁的场地、醒目整齐的标志、色彩鲜艳的教学玩具、欢快活泼的旋律、形象逼真的头饰等等,都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生动的谈话以及教师充当的角色,也能增强幼儿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开展体育活动要量化、方法多样化

体育活动,如果活动量过小则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活动量过大,又易造成幼儿身体过度疲劳和损伤。所以有效锻炼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活动量。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玩球区”、“玩绳区”、“投掷区”、“沙袋区”、“平衡区”等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班级、分年龄段,充分利用走廊、院落等空间小场地,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合理化,促进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增进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体质。

三、开展体育活动要经常化、科学化

幼儿园在安排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可分为早晨、上午、午睡后等时间段,充分考虑日光、空气、水等因素,进行锻炼,以提高幼儿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要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就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科学化。首先,应把幼儿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操节、器械活动、体育自选活动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安排宜多样化。其次,灵活机动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针对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第三,必须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确定活动的生理负荷。第四,加强保护,预防损伤。锻炼与保护是达到同一目的的两个方面。活动时教师要进行周密考虑,选择平坦、清洁的场地,对器材作安全检查,设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合理地做好组织工作,防患于未然。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尹梅花

工作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学区乐民小学

话: ***

编:734500

箱:yin.meihua2008@163.com

第四篇:党建科学化

1.为什么说“科学化”是党建的首要任务?

胡锦涛“七一”讲话用很长篇幅就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五个坚持”。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党建的科学化?

我们知道,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相对应的就是党的执政建设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显然,科学化排在党的执政建设第一位。

总结我党科学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毛泽东时代最主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保持我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最显著标志。在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和总结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规律?除了我们必须坚持的党的优良传统外,还有哪些是决定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人才”问题、“腐败”问题、“制度”问题。一个执政党能不能“任人唯贤、广纳人才”、把最优秀的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才俊吸收入党并在党的各级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是决定一个执政党能否实现可持续执政和长治久安的关键。而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和乱用,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又一个严峻考验。过去对腐败问题经常用“生死存亡”表述,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权力腐败,党性不容、国法不容、人民不容。党的执政和政府的公信力不仅与执政能力有关,更与廉洁公正有关。贪赃枉法、偏私不公的执政、执法、司法,绝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信任。而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吸取“十年内乱”带来的沉痛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只有把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这些经验和做法成为可持久坚持并在完善中不断发生效用的制度机制。

2.怎样理解党建科学化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党的执政科学化的经验阐释和优先强调,并不意味着党的执政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是可有可无、可容可缓的事情。党的执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不仅是党的执政信仰的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更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落实。以民主的方式执政和以法治的方式执政,不仅是市场经济建设对党的执政理念和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已经被我国各地实践反复证明的党实现有效执政的最佳方式。民主的执政不仅在理念上体现为人民执政和依靠人民执政,实际上还具体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能否自觉并熟练运用现行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并把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在科学发展和维护稳定、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权和民主权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组织和人民参与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做到人民的事情人民办,人民的事情靠人民。法治的执政就是把党的执政行为纳入到法治规范和监督的制度框架内,不仅使党的执政行为在宪法和法治的范围内活动,更要使党的执政行为自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监督”,把党的执政行为实实在在地纳入到法治规范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实现党的执政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陈红太作答)

3.怎样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有科学内涵和明确要求的,即“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石破天惊的论断,冲破了把市场和资本主义划等号的传统思维定式,为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模式扫清了思想障碍。这是以思想解放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生动例证。

解放思想的标准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依为命,解放思想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途径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标准和根据。大跃进时期丢掉实事求是去搞“思想解放”,曾闹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笑话。现实中一些盲闯蛮干包括突击性开发、为招商引资而搞的“政策优惠大战”、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以及各种短期行为等等,是对实事求是的背离、对解放思想的歪曲,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结果只能是欲速不达、劳民伤财。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落实党的宗旨,促进发展、造福人民。新阶段呼唤新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如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据报道,有的城市发展中出现一种“强拆论”,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这个奇谈怪论支配下,个别官员把行政法规当作发展的羁绊,甚至鼓吹为拆迁而“良性违法”,有的酿成命案。其实,在城市发展中,人民生活的提高,幸福、尊严和各种权益的实现,远比工程进度和城市面貌改变更重要,前者不仅是发展的目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强拆论”实质是把发展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亵渎,因而绝不是什么思想解放,而是思想的倒退和混乱。

(以上由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姚桓作答)

4.为什么说“执政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我们党经过漫长的革命,付出了无数的牺牲,才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据统计,从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在民主革命中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党员达370多万。正是因为取得了执政的地位,党才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也意味着是一种严峻考验。因为执政,就存在权力的诱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容易造成腐败,使党反腐败难度加大;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等级主义;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难以做到党要管党。从中外历史来看,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5.怎样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挑战?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但是,改革开放也给我们党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以往未曾遇到的新情况,党员队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冲击着党的执政基础;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选择多样;就业方式多样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人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的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6.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考验具体有哪些?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市场经济可以强化人们的功利性,使人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市场经济强化成本意识,增强了党建活动的物质约束,党建需要成本,需要资本的支持;市场交换原则延伸到党内,易致权力市场化。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产生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原则,渗透到党员的心理行为之中,进入党内运行机制,与党性原则发生一定的矛盾,造成党员心理上的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具体表现为: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冲突;商品经济追求利润的冲动与党性要求以人民利益为第一的冲突;等等。

7.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享受到走向世界的好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的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种外部环境的考验更加严峻,这从国际舆论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可管窥一斑。现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所有这些外部环境的考验,对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必须正确应对。

8.如何有效应对“四大考验”,跳出历史“周期率”?

面临“四大考验”,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必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党的建设面前,每个党员都是主人,而不是“看客”。只有全体党员都担负起党的建设的重任,我们党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化危机为转机,才能永葆青春活力,跳出历史“周期率”。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直机关工委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建设中找准定位,创新思路、拓展载体,努力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打造机关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机关党建工作新路子,为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促进惠州文明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做法:

第一,强化“主业”意识,将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作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市直机关工委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做好保障,紧贴业务工作提供服务。近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机关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建设年”、“狠抓工作落实年”、“机关服务基层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机关干部围绕本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件大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连续9年在市直单位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把作风建设列入测评指标范围,开通了“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惠州市机关作风建设网” 和“惠民在线”论坛,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编印了《公务礼仪手册》,开展了“讲文明,懂礼仪”系列活动,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较强感召力、影响力的作风建设品牌,促进了机关行政效能提速、服务质量提高、队伍形象提升。惠州市政府效率曾被世界银行评为全国第一。

第二,强化“前头”意识,将创先争优、当好表率作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机关党建工作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前头”。惠州市直机关工委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每两年举行一次“创先争优”表彰活动的制度,在市直机关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先后开展了“四个百佳”、“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窗口”、机关服务基层“标兵科室”等评选活动,举行“创先争优”表彰活动12次,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443个(次),优秀共产党员1624名(次),优秀党务工作者481名(次)。市直机关工委先后多次在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第三,强化“作为”意识,将立足创新、打造品牌作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有为才有位”。市直机关工委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创新思路,引入了品牌建设理念,着力在打造“主题年”实践品牌、学习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人文关怀品牌等机关党建品牌上下功夫,开办了“西湖大讲坛”,成立机关文化协会、机关合唱团、机关书画院,举办了市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其中,机关合唱团是广东省第一个地市级机关合唱团,承办了珠三角城市新春合唱音乐会,参加了广东省第九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总决赛和第十届中国合唱节暨第二届星海国际合唱节,分别获得银奖。市直机关工委还努力打造“惠民服务”的品牌。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组建了20支机关惠民服务队,4年来开展服务活动2000多次,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在“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中,联合惠州移动公司推出了“惠民邮箱”项目,为市民免费提供各类信息,目前已有近100万惠州市民开通使用。

第四,强化“合力”意识,将科学统筹、整合资源作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市委对机关党建高度重视,为强化市直机关工委的统筹协调能力,20年来一直坚持由市委常委、秘书长兼任市直机关工委书记,这在广东省地级市机关工委中是独一无二的领导体制。市直机关工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网络,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机关资源,协调好机关党建的各种内在关系,把机关党的各项建设一起抓,统筹经常性工作与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建设和谐机关,制定了《关于畅通机关干部职工诉求渠道的意见》,设立市直机关党内关爱帮扶基金,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毛主席曾说过:“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就是要结合机关特点实际,不断探索和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弘扬科学精神、完善科学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重视教育,创新载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摆正位置,切实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要重视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要会议精神,把学习政治理论同学习哲学、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开阔世界眼光,切实增强其执政本领和管理能力;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良好学习制度基础上,要不断创新载体,通过建立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知识竞赛”、“党员读书日”、“机关讲坛”、“演讲比赛”、“网络交流”、“专家授课”、“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良好氛围。

立足全局,围绕中心,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良性互动。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要跳出原有工作框架,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和开展。同时,要践行“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理念,把握机关党建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处理好党建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健全制度,严格落实,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制度建设是机关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的运行机制。健全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形成部门主要领导带头抓党建、机关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党建考核结果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中。完善机关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党建联系会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党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党员间谈心谈话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健全完善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健全廉洁从政教育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使命,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完善自己而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作为把守出入境检验检疫质量关的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准确把握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保证机关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建立机关党建工作绩效考评机制的重要性

检验检疫机关党建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明显转变,执行力、创新力明显提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着党建工作理念和思路比较传统,方式和方法比较陈旧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弱化了党建工作在检验检疫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影响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做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绩效党建”的意义就在于用新的管理思维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党建作用。“绩效党建”有利于增强机关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效益、效率、效能意识,降低党建成本,激发党建活力,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贯彻落实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的“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更好地促进机关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务实有效的工作成果赢得群众的支持、理解和信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建立机关党建工作绩效考评机制的步骤

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是明确考核目标,健全工作机制。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提出的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认真制定机关党组织在自身建设、党建文化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党建信息调研、党建成果创新等方面的工作目标;通过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二是合理量化指标,及时整改落实。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制定目标督查、绩效考核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全面、实事求是地反馈给被检查部门,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整改。

三是定期考核表彰,营造良好氛围。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业绩与荣誉、贡献与奖励相一致的激励机制;把绩效考核、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考核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打造“绩效党建”品牌的有效途径

一是强化党员干部执政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机关党建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倡导民主、法治、公正、服务、绩效、廉洁、创新等执政理念,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做到廉政勤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使广大党员干部以只争朝夕、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基础。近年来,苏州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行支部建在科室上、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组织模式,实行“一岗双责”;加强科室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的队伍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积极开展“四心五珍惜”、“心存感恩,共建和谐检验检疫”等主题教育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日活动擂台赛”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示范成果,研发一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标准。同时,采取进修、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学习、研究、结合、执行、创新、协调、沟通、写作等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检验检疫队伍,使各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苏州检验检疫局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国家质检总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苏省文明行业”、“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多项殊荣;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到苏州检验检疫局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实现机关党建规范化管理。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赋予制度新的内涵,使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加强督促检查,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四、关于“绩效党建”的几点思考

“绩效党建”是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实践,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作为“绩效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抓党建从业务工作着眼,抓业务工作从党建工作入手,使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做到相融互动,积极打造党建工作与检验检疫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的“绩效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渗透到检验检疫全过程,化被动应付为主动谋划,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实效性,做到与中心工作对路、合拍。

二是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绩效党建”的动力源泉。开展党建活动应充分尊重党员的个人意愿,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与党员队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启动内力、提升素质、发挥作用,切实调动全员参与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通过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促进机关党建创新发展。

三是把提高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作为“绩效党建”的关键环节。要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特别是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选拔到党务工作岗位;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和交流,健全党务工作者上岗培训、定期轮训制度,从根本上夯实“绩效党建”的组织基础和能力支撑。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检察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检察工作要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特别是党建工作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机关履行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检察机关党的建设与履行检察职能的关系既不是替代关系,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服从”、“服务”的关系。党建工作只有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检察工作的中心,充分体现检察机关特色,才能为全面、正确、充分地履行检察职能起到保障作用,以实现更好地为全党大局服务的目的。

一、在检察机关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从检察机关自身来看,加强党建工作是检察机关更好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根本职责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开展各项法律监督活动,全力维护法律权威,从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在这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发挥每一名检察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党员干警。因此,检察机关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肩负起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更严密的组织体系,更有效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各党支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与每一名干警的了解和沟通,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

二、当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检察机关本身对业务上面有在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干警能够准确地运用法律,从而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往往容易在平时工作中重视业务学习而忽视政治学习。具体表现为对党建工作缺乏科学安排,党员的学习热情不高,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只是简单的满足于对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学习计划的组织实施,对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党员思想建设、抓党建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不够。同时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方法单一,套路不多,很难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政治学习的空气不浓。由于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导致一些同志思想空虚,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不强,基础不实,缺乏创新精神,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检察机关干警自身年龄结构不平衡等原因的限制,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不强,吸引力偏弱的问题,使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从而制约和影响机关党的建设。我们知道一个党支部的发展不仅需要长期以来优秀经验的积累和运用,更需要有创新意识的支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创新上大胆实践,力争发挥每一位党员干警的能动性,使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加强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方法、途径

1、提高认识,把机关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机关党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到能否保证整个机关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涉及到能否保证机关党员干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斗争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胜利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因此,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结合本部门实际去研究、去把握。因此,本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部门各党支部的领导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加强业务领导的同时,抓好干警的思想动态,切实使干警意识到参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2、重视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重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机关学习中心组要带好头,机关政治学习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通过学习教育,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身体力行地实践好“三个代表”。同时要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改进学习方法,增强教育实效,一是围绕中心抓重点,精心编制学习计划。对全年的政治教育要作通盘考虑,保证政治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每月的学习内容要作具体安排,分步细化便于实施。二是力求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在教育方式上积极创新。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党员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尽可能开展多种多样的开放式教育,采取专题辅导、形式报告、电化教学、座谈交流、短期培训、参观访问等方式。三是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经常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要善于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同时,利用重大典型案例及本地区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警示教育。

3、健全机制,夯实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

要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配强专职党务干部。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思路清、作风正、德才兼备的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干部选配到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注重安排素质较全面的业务骨干担任党内职务,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务工作岗位上的作用。要善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认识、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科学性和超前性,使机关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机关党建工作要健全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坚持两位一体、实行“双向目标考核”。党组党委要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工作同步,考核同行,统一纳入管理。二是抓好两个结合,实行“双目标管理”。机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组党委的整体布局,制定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细则》和《党员目标管理细则》,对支部和党员实行双目标管理,重点要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内容,进行逐项逐条细化。三是研究可行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按时参加组织活动,可实行党组织生活“预告制”、“公示制”和“奖惩制”。

4、丰富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作用。

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干部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做到群众最关心、最容易产生思想问题和矛盾的环节中去。要统一思想认识,通过有效工作积极消除隐患,理顺情绪,排忧解难,凝聚人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掌握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状况,总结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经验。其次,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转变机关作风。机关党组织一定要从“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防线,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配偶子女关。要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落实中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加强党内监督,切实做到领导干部走到哪里,权力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落实到哪里。要继续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再次,要开展群众满意活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机关党组织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为标准,大力组织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活动,激励机关党员干部努力为党和人民积极工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事质量,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5、联系实际,找准检察业务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

一要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上找准结合点。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检察机关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干警理论学习,坚持和强化党总支和支部成员抓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摆到突出位置,采取各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理论学习的渠道,提高学习效果;还要认真做好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党员干部理直气壮讲正气,旗帜鲜明扶正气,以身作则树正气,端正执法思想,讲思想统一,讲同心协力,讲爱岗敬业,讲遵纪守法,讲无私奉献,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二要在完成业务工作任务上找准结合点。检察机关的业务工作是按照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权和检察职能,增强监督力度,多办案、办好案。机关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业务工作,把业务工作重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把业务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配合院领导和局科室负责同志,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积极投身于履行检察职能的主战场。要把检察业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内容,教育党员干警正确理解和处理坚持党委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办案和“争创”活动的关系,办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的关系,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为了社会稳定,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惩治腐败,为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狠抓办案,把法律监督和各项检察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三要在履行监督职责中找准结合点。反腐败斗争不仅关系全党工作大局,而且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检察机关是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遏制腐败现象。党组织必须认真行使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在政治上做个坚定的人,经济上做个清白的人,作风上做个正派的人,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人格力量去带动和影响他人。

四要在各项公益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上找结合点。我院已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并确立了争创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这一新的目标,因此党组织要以机关党建工作为中心,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党建活动。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有益于人民群众、有影响的公益活动,如扶贫、助学、爱心献功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受到教育,向社会展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引导、动员广大干警全面、正确、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好务。总之,结合检察院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应紧密结合队伍建设实际,积极研究探索适合自己发展规律的党建工作新路子,使检察机关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党建工作依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运行机制、工作格局、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仍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和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在总结中去不断落实提高。努力提高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下功夫” 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托县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主题,以“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前列”为目标,着力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健全机关党建工作机制、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创建机关党建典型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抓学习,在建设学习型机关上下功夫。以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素质为出发点,以推动机关中心工作为落脚点,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措施等,建立健全了每周集中学习日制度。同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领域,创新学习载体和学习形式。组织开展了“机关党员集中学习培训月”、机关党组织“五个一”、机关党员“五个一”等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外出考察、集中培训、专题调研、知识竞赛、撰写读书笔记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二是抓规范,在健全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以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有序为目标,出台了《关于推行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健全完善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全面推行县委常委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县级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17名县级领导与17个机关建立联系。编制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细则,对机关党建目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同时,不断健全督查考核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重点工作重点督查和专项工作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推进落实力度。

三是抓载体,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连心”工程、县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访民情、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为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同时,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通过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洽,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促使机关干部的作风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转变。2007年以来,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结对村和结对社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致富项目发展和贫困居民的帮扶,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

四是抓典型,在典型创建和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按照创建促规范、示范带全盘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从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方面对机关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党员活动阵地硬件设施配置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创建标准。同时,在全县不同领域机关党组织中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工作开展较扎实的10个机关党组织作为第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开展以来,各示范点投入资金近20余万元,用于活动阵地硬件设施配置。同时,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加以总结、交流、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了全县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关于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徐 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历史性进步。这个命题的提出必将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升到新水平,必将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境界。我个人认为,这个命题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贯穿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科学”一词,含有完整、系统、准确、规范、合乎规律之意。“科学化”的实质,是对规律的自觉把握和运用。“科学化水平”,体现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及其能力和程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本质就是全面认识、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能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现实也表明,我们的一些党建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对其规律把握得不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党自身建设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中的全面贯彻和自觉运用,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及时对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个性求共性,把握特点找规律。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破难点、抓热点、创亮点,在工作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认识问题有新理念,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把思维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适应型向前瞻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体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要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自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找准党建工作与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之间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体现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建设要做到“有为、有位”,说到底,只有靠创新,而且是不断地创新。要不断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不断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二、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有效整合组织工作资源

组织工作资源,是指我们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的建设过程中,能够调动、支配、利用和依靠的内部与外部、有形与无形等各种资源的总和。组织工作资源是党的执政资源的载体和依托,是提高党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整合组织工作资源,就是对于党的建设所需的各类工作资源,采取调整结构、优化配置、挖掘潜力、完善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将分布在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凝聚到党的中心工作中,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变成政治优势,实现组织工作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以有效整合各类党建工作资源为保证和依托。从很大程度上说,组织部门抓党建工作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水平上;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也主要体现在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水平上。

一要加强干部队伍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整合干部培训资源,用最高端的教育资源培训干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项目管理方式,把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利用起来,用优势教育资源培训干部,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拓展干部视野。深化党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以党校、行政学院为主的阵地资源,有效解决基层干部培训师资短缺的问题。利用现已建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有效整合党委、政府和群团组织等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党建数据库,实现一网多能,一网多用。

——整合干部考察资源,建立专业化干部考察队伍。以组工干部为主体,在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企事业单位,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和精通干部工作的优秀同志作为干部考察专业资格人员。加快建立干部考察资格认证制度。规定只有取得干部考察资格证书的干部才能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组建类似猎头公司的专业人才中介、评价机构,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主体的适当补充。

——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创新党管人才形式。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使用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实绩突出、实践证明优秀的干部。

——整合干部监督资源,构建开放的干部监督体系。打破干部监督工作封闭运行的格局,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整合纪检监察、信访、审计、政法等监督资源,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和舆论资源,探索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等监督的有效办法,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形成干部监督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整合领导班子的配置资源。拓宽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力求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驾班子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合力。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领导班子的职能资源。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对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进行撤并整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适当扩大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解决分工重叠问题,切实通过交叉任职促进职能整合,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效能。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整合领导班子的决策资源。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职能和分工的基础上,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班子每位成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形成决策的合力。

三要加强党员队伍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整合在职党员资源,充分彰显在职党员的先进性。以创新载体为手段,以提高素质和彰显先进性为目标,坚持在在职党员队伍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励支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在职党员在岗位上干事创业。着力强化对在职党员事业激励,积极为他们搭建事业发展和成长的舞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整合无职党员资源,搭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无职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载体和舞台,切实解决无职党员“无岗履责、无需理事”的问题。同时把整合无职党员资源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整合分布在各领域、各行业的无职党员资源,不断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整合流动党员资源,实行流动党员城乡共育共管。搭建开发、整合流动党员资源的载体,积极做好在流动党员中建立党组织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服务与教育管理,进一步落实流动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的职责,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向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型转变。

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资源的整合,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整合城市党组织资源,构建服务群众新机制。要适应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大量单位人向社区转移的趋势,从整合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区党组织资源入手,完善党组织职能,理顺党组织设置体制,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好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适应城市商业区板块化的趋势,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商圈党建新路子。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多样化的趋势,加强组织设置创新,在构筑区域性党组织布局模式上寻求新突破。针对城市经济社会结构趋向多样,基层组织弥散分布、形态多变、隶属不明等问题更加突出的现状,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区域性党组织为节点、功能型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组织体系,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顺应城市社会资源多元化的趋势,加强共建机制创新,在构筑社会资源共享上寻求新突破。顺应城市公共服务升级的趋势,加强服务平台创新,在构筑综合型服务系统上寻求新突破。有效整合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探索建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党员服务网络,使党员服务覆盖所有社区、惠及全体市民,形成城市党建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新局面。

——整合农村党组织资源,形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要把党在农村的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党的组织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和双赢。坚持因地制宜,打破村庄地域和企业的限制,对经济发达的村采取“支部+行业协会”、“党群致富联合体”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对经济欠发达的村采取“强弱联合、以强带弱”和“强强联合、以强促强”等方式,组建联合党组织,通过整合农村党的组织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整合“两新组织”党组织资源,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新经济组织党工委,更名为“两新组织”党工委,整合党政部门力量,按照“属地为主、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分层分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管理部门,注重发挥民政、工商和有关主管机关的作用,建立“两新组织”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隶属部门管理为主、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通力合作的“三位一体”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在同业商会、行业协会组建党组织力度,以商会、行业协会和社区党组织为统领,发挥其与行业内、区域内新经济组织联系密切的优势,构建以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为框架,以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为依托,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发挥会长企业、龙头企业、较大规模企业党组织活动阵地齐全、品位较高的优势,以“嫁接”的形式,将商会、协会党组织活动阵地放到这些企业,并向业内会员企业开放。

——整合城乡党组织资源,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统筹开展。推动各类党建资源在城乡间、区域内有序流动。坚持城乡党组织互促共赢的理念,双向协作,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创新载体,实现城乡党建工作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发展党员城乡共育、教育管理城乡共担、就业服务城乡共促。推动机关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同“两新”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达到“双赢”。

——整合基层党务干部资源,拓宽党务工作者来源渠道。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工作思路,探索基层党务工作岗位职业化途径。建立基层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和向社区和“两新组织”输送专职党务工作者制度,形成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强化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激发和保障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要加强网上党建资源整合,探索构建立体化、交互式的党建工作平台。——深刻把握信息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信息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力,努力使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媒介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传播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阵地、展现新时期党的光辉形象的重要窗口。——善于利用网络传播党组织的声音,努力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善于借助网络密切党群关系,开辟疏通群众诉求新渠道,切实运用网络倾听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让网络成为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新的重要平台。

——善于依托网络创新工作方式,构筑党的建设新平台,通过在网上建立党支部工作阵地,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

组织部门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肩负重要职责,组织部门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决定着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要确立党建工作新理念。要进一步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科学制度。在具体工作中,既要讲求规范,又不能繁琐复杂;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因循守旧;既要细致严谨,又不能忽略时效;既要务实避虚,又要做理性思考,从偶然中探究必然,从结果中追寻原因。把组工干部的思想努力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从微观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转变、从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转变、从事务型队伍向学习型队伍的转变。二要树立整合资源新思维。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整合资源的水平上。组织部门要树立党建工作资源观,发挥资源“整合器”的作用,加大对各种党建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实现党建工作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执政资源和发展资源。着力把握各类资源之间的关系,从全局着眼、从局部入手,既要整合党内资源,又要整合社会资源;既要盘活存量资源,又要注入增量资源;既整合有形资源,又重视无型资源。

三要构建组织工作新格局。要克服“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仅是组织部门工作”、“组织工作神秘化”的思维定式,善于把党建工作放到国内外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谋划,放到党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大胆地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性,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构建“大组织”、“大党建”新格局。对牵头抓总的工作,要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督促、引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承担职责,发挥应有作用,共同推进党的建设。

四要探索组织工作新模式。善于将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学科的相关理念、方式、手段借鉴运用到组织工作中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改革创新,使组织部门抓党建的工作程序更规范、工作方法更科学、工作过程更透明、工作节奏更快捷、工作效果更理想。同时,要善于把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及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实践,为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贡献力量。五要创新组织工作新机制。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必须创新组织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组织工作的无形资源发挥好、应用好。进一步理清各内设机构的职能定位,抓住牵动组织工作全局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整合力量,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组织工作内外沟通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做到体制内整体联动,体制外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现场办公、跟踪问效、动态评估、检查通报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内外交流机制,加快干部成熟步伐,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对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武进区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机关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我区机关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迫切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一、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区级机关各党组织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抓党建,促发展”为主题,以“机关创新行动”为载体,不断拓展机关党建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全区实现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区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注重抓理论武装、抓思想教育、抓舆论引导。一是坚持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按照“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二是积极创新学习载体。通过专家辅导、领导授课等形式,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形势政策和业务能力的学习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用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武装头脑,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升华。三是加强了对党员和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科学发展观和机关党建业务进行了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党务工作水平。

(二)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改革创新是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机关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以“机关行动创新年”为载体,不断改革创新。一是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努力使机关党建服务全区工作大局、服务机关工作、服务基层群众。二是创新工作内容。围绕“机关党建工作要走在全党基层组织建设前头”的要求,紧扣“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全面推进机关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健全机关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区级机关党委书记例会和区直机关党(总)支部书记例会,交流研讨机关党建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建设机关党建网站,为区级机关党建工作建立开放的交流平台,为广大党员提供及时便捷的指导和服务。四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联建,大力推进城乡党建设工作的对接和融合,有效建立起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

(三)突出服务中心,着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机关各级党组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武进的新要求,来开展机关党的工作。积极搭建党员展示先进性平台,开展了“结对帮扶、共进小康”党员先锋行动、“让党微在效能建设中闪耀”等一系列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紧扣“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开展了“服务企业百人团”、“双下双挂”、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机关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形成了机关品牌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人民满意、勤廉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

二、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新命题,要构建完整的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任重而道远。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我区机关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科学化要求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首先机关党建工作“灯下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轻视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对机关党建工作是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都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其次党建、业务“两张皮”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一些部门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就党建抓党建,造成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节,削弱了党建工作的成效。

2、体制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机关党的制度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体制上存在部分“三个分离”现象,即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管理体制上,管干部、人事的部门和管思想、党建的部门相分离,在运行机制中党的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相分离,在具体工作中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分离。“三个分离”现象的存在,是机关党建设工作中存在“两张皮”问题的深层次表现,它使机关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形不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制度建设难以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制度本身不完善不配套、缺少针对性操作性,制度贯彻执行缺少刚性、流于形式。

3、工作方式不新颖

部分机关党组织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一是思想上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二是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比较守旧,对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对策;三是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乏创新,形式化问题普遍存在,党的活动实效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党建设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方式方法单一,形式呆板,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不明显。

4、考评体系不完善 机关党建工作没有与行政业务密切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反映到工作上党建工作是可有可无,党组织的工作职能没能得到全面履行。

三、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机关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当前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首要任务

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实现机关党建科学化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机关各党组织要加快党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建设,普遍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员干部创建活动,要从组织体系、学习计划和活动载体等方面抓落实。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进一步巩固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把学习理论与学习新知识、新经验和实用技能相结合,与武进的建设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眼界和思路,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把推进工作创新作为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根本动力

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要在创新上下工夫。一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机关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机关党建工作新理念,从新的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创新去探索新途径,破解新难题,积累新经验。广大党员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机关党的各项工作,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思维层次的提升,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和实际相一致,使机关党建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前进。在工作定位上,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把机关党建放在机关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把促进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考核党建工作的标准。在工作方法上,坚持统筹兼顾,日常性工作抓规范,创新性工作抓突破。既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又立足当前稳定推进;既抓好经常性工作,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使机关党的各项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在工作安排上,要确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做到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统一,既要做到党建工作经常抓,又要防止活动过于频繁,流于形式。三要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机关特色。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建活动要与机关主体工作相互促进,防止搞形式主义;机关党建活动要得到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从例行公事地组织活动转变为根据广大党员干部意愿组织活动。要充分运用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辟党建工作新平台,提高机关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四要创新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机关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

(三)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完善机关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是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只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要完善机关党建设责任机制。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承诺、述职、评价、问责”四位一体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实现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刚性化、工作规范化、运行制度化,形成党委(党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二要完善机关党建目标机制。要根据全年机关党建工作意见,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的运行机制,使机关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目标、有考核,确保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本着“从严、从细、可行”的原则,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组织生活、人事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等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完善机关党建运转机制。建立和完善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制度和机关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部署工作任务。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机关党的工作内在规律,使机关党的工作计划有序、运转有度、配合有力。四要完善机关党建考核机制。将党建目标考核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之中,对全区机关党建工作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与行政业务同比考核,落实奖惩,切实破解工作考核与干部考核“两张皮”、考核评价机制不规范、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难题,同时,强化督查力度,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前有引力、后有推力、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动力机制。

(四)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

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抓好机关党的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机关党组织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要推进党的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动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党员,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选拔到党的工作岗位上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务干部提供进修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机关党务干部信息数据管理库,推行机关党建工作定期分析制度,及时调整不适应新形势党的建设要求的机关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要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不断激发党的工作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作风效能建设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的始终,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业务本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能;找准各自的坐标点、工作的着力点、服务发展的结合点,争创一流业绩,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组织、推动、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使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第五篇:决策科学化

浅议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领导决策就是根据过去的情况、当前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情况所作出的预测,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各种选择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领导的决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着全局,领导决策的成功与否对部门、地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会产生难以估量影响的。可以说,在所有的失误当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笔者看来,科学决策是掌握了现代决策理论的决策主体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一种决策模式,是相对于经验决策而言的。决策的科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关于决策主体。

决策主体,是指具有决策能力和决断权力的决策者。领导者是领导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领导者的决策观念和决策能力对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领导者的决策观念。

决策的科学化,不仅是一种决策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念上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决策方式,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地位、权力、感情、好恶而做出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在世界上延续了几千年。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的素质,盲目性很大,许多偶然因素往往制约和影响着领导决策的成败。其次,随意性也很大。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当更迭决策者时很容易发生突变而影响全局。再次,它没有超出经验范围,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往往只局限于定性分析,而难以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我党的成长壮大,荡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立法和重大事务的决策转向民主,但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中,个人作用依然广泛存在。科技进步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知识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增加,决策所涉及的内容复杂性、时间迫切性和问题连续性都空前提高,即使是卓越领导人也难以掌握和应付。这样,就要求领导者的决策观念要来一个变革。这种观念上的变革表现在决策的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体,改变个人说了算,凭直观经验和权力决策的旧观念,树立科学决策的新观念。用集体决策代替个人决策,力排决策者个人好恶的干扰。这其实是一个决策民主化的问题,所以在论述决策科学化时谈及民主化,是因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相辅相成的。民主化是基础,科学化是主导。事实表明,如果决策没有民主化,不能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就谈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的创造智慧、尊重实践经验,就没有科学化。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由于科学教育的落后,由于法制不健全,以及干部素质、民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人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做法仍然司空见惯。针对这种情况,应明确规定凡属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反对个人说了算。

(二)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乃是领导者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就决策而言,洞察力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在具有深厚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洞察能力。所谓分析能力,表现在对各种决策方案,能借助分析的方法,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利弊,作出有效的比较、选择,择优去劣,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所谓综合能力,表现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往往面对多种意见,有些意见是相互补充的;有些意见从表面上看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同一个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领导者应能够从个性出发研究共性,从特殊出发去研究一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决策事项更加完善。所谓判断能力,表现在决策中,常会遇到各种不同意见、方案,或者在同一方案中也有不同意见,有的意见甚至是 1 不相容的、针锋相对的。领导者能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抓住隐藏在大量现象背后的本质。善于判别各种不同意见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然后果断地作出结论。这种判断能力,对于领导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协调能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决策的领导者应该懂得一套科学的组织设计原则,应该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还应该善于用权,能够指挥自如,控制有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最佳效果。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协调能力的决策者会使决策工作顺利进行。

二、科学决策必备的物质基础。

如果把决策看成是一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断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就是领导决策必备的物质基础。

(一)、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在现代领导决策中有着重要的着用。首先,信息构成领导决策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客观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没有及时和准确的信息,领导者无法作出正确决策。其次,领导决策的贯彻和实施,也离不开信息。领导决策的意图需要通过计划和命令等信息形式传达给下属执行者;领导决策方案需要不断地借助反馈信息进行修正和改进,甚至放弃它,以适应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为了随时取得信息,需要建立起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专门机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其他系统,特别是为决断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处理、输送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情报。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已有的信息系统中,处理信息的手段比较落后,这问题需要加以改变。

(二)、咨询系统。

咨询系统,主要是从事决策研究,帮助领导进行决断的系统,实际上是负责谋划的工作。它的作用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或向领导者提出战略性的建议;或应领导的要求,提供如何决策的意见;或对领导交议的战略报告,提出会审意见;或在领导决策之后,根据需要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发展研究论证中心,在研究论证中心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同做实际工作的专家和领导干部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各部门的同志聚到一起,打破部门局限性,从国民经济全局、总体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议论纷纷”而不是“众口一词”,集百家之长,避免一些决策中的失误。

(三)、决断系统。

决断系统是现代领导决策系统的核心,负责实行最后决断。它的主要职能是发现问题,确立目标,制定重大的战略规划并进行决断,它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对咨询系统提交的多种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弄清各种方案的优点缺点所在,以及各种方案所要求的各种条件(人力条件、其他部门配合的条件等),作出正确的抉择,最后责令下级部门执行决策方案。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从来没有一个决策中心失误而这个决策系统能获得满意效能的。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决断不能多头,头多必然政出多门。

(四)、执行系统。

执行系统又称为指挥系统。它的任务是执行决策中心的各项指令。执行必须是坚决的,不走样的,否则再好的指令也不能产生相应有效的实际效果。因此,执行系统必须是精干严密的,人员必须是忠实和干练的。

(五)、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根据决策中心的指令对执行系统进行督促、检查,以保证决策指令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与执行。同时,将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意见及时地反馈到决策中心,以便决策中心根据新的情况或动向对决策指令做出适当的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决策保持动态适应。由于决策者与执行决策者之间某种不一致的利害关系,曲解决策、应付差事、于已有利则行等情况难免发生。因此,实施决策,必须加强监督。监督人员必须具有求实精神,公道正派。

以上六个系统构成了现代领导决策的在机整体,只有它们既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又各尽其能,相互配 2 合,决策的效率和效益才可能不断提高。

三、科学的决策程序。

按科学程序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把领导决策活动看成五个先后相继、彼此衔接的步骤或环节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发现和分析问题并确立决策目标。

没有问题便无需决策。发现问题是进行决策的起点,能否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思维品质的创新性,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本身往往是复杂的,因此,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也往往是很复杂的。只有充分估计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纷乱的因果迷团中理出头绪和线索来,清楚了解决策问题的性质、特点和范围,才能制定出具体的决策目标。

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希求达到的结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决策目标通常根据领导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确定。决策目标的制定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第一,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和抽象空洞。第二,目标必须区分主次。因为领导决策问题比较复杂,常常出现多个目标,所以要权衡轻重,列出先后次序。第三,目标必须附加一定约束条件。所谓约束条件就是外部环境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必须达到起码界限。一般说来,在有关资源方面,要订立一个最高限度,在必需获得的成果方面,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

(二)、分析各种条件和拟制决策方案。

有目的地收集情况与研究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统计数据、文献综述、专题报告等,这是拟制方案的基础。因此,决策目标制定以后,领导者就应该围绕决策目标,亲自组织人员收集情况。情况分析和研究,要吸收各方面专家参加,积极进行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分析实现目标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应有但现在还没有的条件;对没有而又必需的条件如何创造;对已有的条件如何利用;对实现目标有哪些不利条件;不利条件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

目标提出来了,自然就要考虑实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问题。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拟定方案的工作主要是由专家系统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制定多种可供领导者选择的决策方案。领导者在组织拟定方案过程中,应营造一种民主气氛,使少数人的意见不至于在未经充分讨论和客观分成析之前就被否决,因为一些独创性的见解往往是新出现的,提出这种见解的人在初期可能居于少数。只有拟定各种备择方案,领导者才能加以对比,辨别优劣,进行选择。没有多方案的准备和选择,也就没有方案的优劣比较和应变,也就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

(三)、对方案的综合评估和抉择。抉择方案是决策程序中的关键步骤。对方案的综合评估是对方案进行抉择的前提。备择方案制定完毕,领导者需要及时召开有关专家人士论证会议,对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论证,对比选优,在决策方案的论证抉择过程中,领导者要认真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包括一些尖锐的反对意见。因为不少好的方案是根据对立的观点提出的。

最后的抉择总是要领导者做出的,抉择时要摆正同专家的关系。不依靠专家的领导者绝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而一个为专家所左右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精明且有水平的决策者。领导者自己应该有主见,把各种方案的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价值指标,评价各自达到目标的程度,看能否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综合平衡,统筹考虑,及时决断。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方案、舍弃其余方案,而是善于汲取各种方案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

(四)、对风险的预测分析与防范。某种意义上讲,所有非确定型的领导决策都是风险决策。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一些问题是隐藏在事物背后或深层的矛盾萌芽,而且它又不在决策的直接目标范围之内,因此极容易被人们忽视。对这样的问题有必要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是人们对自己的活动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事先依据一定的方法作出的科学分析。预测和决策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子。3 预测帮助领导者了解到决策方案贯彻以后将会产生的问题,使领导者能够及时地调整和修正原先的决策,以适应外界的情况的变化,争取较好的实施效果。

领导者根据风险的大小,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的一些问题,除了采取预防措施以外,还应准备一定的应急措施,以便万一问题真发生时,可立即采用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五)、决策方案的实施、监督与反馈。决策是行动的先导,目的是为了实施。只有通过实施,才能检验决策的正确性,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决策,有必要把选定的方案先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试点,以验证其可靠程度。

监督反馈就是监察、督促决策方案的实施,并随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搜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中心,以便对已有决策进行适时调进行调控。领导者监督和控制的目的,不仅在于及时发现脱离决策方案的偏差,而且在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出现的偏差。

在决策的实施阶段,如果外部情况急剧变化,暴露了决策本身的严重错误以及组织计划方面的问题,领导者就需要对原决策作出修改或采取新的决策。改变决策,领导者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勇气,善于“逆流”前进。另一方面,领导者要设法保持下属执行者的积极主动性。一般说来,一项决策投入实施,总要引起一定的反响和震动,尤其是一些社会性很强、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决策,产生的反应和结果就更复杂,很可能有一些消极因素伴随出现,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决策者不必为此感到恐慌,匆忙改变决策。而应认真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查找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不断完善原有决策。如果一有意外情况发生,就匆忙改变原有决策,其结果很可能会葬送掉原来正确的决策并导致人们对新决策的不信任。因此,只有当客观情况确实发生重大变化,或原有决策本身被实践证明确实错误时,决策者才应及时、果断地改变原有决策。

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违反和颠倒科学决策的程序,难免要犯错误、走弯路。如某些人搞先决策后论证,或对论证人先施加思想影响,造成论证者迎合决策者的局面。

三、领导决策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领导决策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它是对领导行为的一种选择活动。领导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要从决策对象的实际出发。任何决策都是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决策。决策对象的规律是制约决策的最根本的实际,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决策对象的规律,才谈得上决策的科学化问题。因此,决策者实事求是地对待决策对象,是提高决策正确性程度的根本要求。

其次,要从决策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决策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仅要注意那些自然、社会、物质条件或因素,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并善于体察民情民意,分析群众的心态、心理与反应。只有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为群众理解的决策,才会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接受,才能顺利地得到贯彻和实施,反之,就很难得到顺利的贯彻和实施,甚至会适得其反。

再次,要从决策主体的实际出发。从决策主体的实际出发,就是决策者要对自己心中有数,做到量力而行。在考察决策主体状况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考察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决策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思维原则。从系统观点来看,任何决策都是系统的决策,都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和影响,都必须遵循系统运行的规律。决策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现象,而是必须用系统观点去把握的一种复杂活动。

第一,决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根据现代决策理论的研究,决策按其程序大体上可分以分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矛盾,制定方案──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对潜在问题分析与防范──方案实施,监督与反馈。这几个环节在决策活动中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随意省略。因此,要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按照决策程序的系统性要求,有顺序、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把握和完成决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第二,决策不仅从其主体上考察是一个系统,从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上看也是一个系统。领导者在做决 4 策之前,必须对决策对象系统的各方面的情况,它的要素、结构、层次、环境、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状、当前与长远等,加以详尽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决策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在现代决策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系统对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在决策实践中,由于忽视环境的制约作用而导致决策失误或给决策实践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越来越多,不考虑环境因素,破坏了环境,就必然受到报复和惩罚。

(三)、辩证思维的原则。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认识问题的基本准则。

1、处理好确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灵活性是事物的基本表征,我们不管思考什么问题,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以动态的观点、变化的眼光,随机应变、随时应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和处理。这要求领导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决策工作有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抉择及时而果断。对决策方案持科学态度,力求严密论证、充分有力是对的,但不能拖延耽误,否则就会使决策失去意义甚至导致决策失败,尤其对那些比较紧急、时间要求较强的决策来说更是如此。它还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决策实施要有预防措施,应变方案。领导者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反应和决策。讲求灵活多变的决策艺术,并不意味着允许领导决策有半点的任意性或随意性。只有建立在现实条件基础上的灵活多变才是为领导决策所需要的。决策思维的确定性是保持领导决策连续性的前提,在领导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思维的确定性原则。确定问题的性质、数量、程度、范围、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原因;在质和量规定性方面明确、具体地确定决策目标的方向、价值和结果;坚决地把确定下来的方案投入实施。只有把确定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决策才出效益,出成果,优化地达到目的或目标。

2、处理好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的关系。科学决策适用于解决多变量、大系统的统筹安排问题,特点是准确、严细、客观、可靠,并能适用于各种新问题,是现代社会很多领域中不可用经验方法替代的决策方法。当然,科学决策也不是万能的。首先需要人们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其次,它在很多领域中还不能替代经验决策。很多社会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异常复杂,变量因素极多,从当前科学水平和决策者的认识能力来说,还不能把握其数量关系,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科学决策只有与经验决策相结合,才能做出较为可行的、相对正确的决定。因此,在对待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由经验决策上升为科学决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另一方面又应认识到,科学决策是在经验决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任何科学决策的作出都离不开决策者的领导经验和领导艺术,越是复杂的决策越是如此,对于那些业务性、常规性、重复性或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经验决策仍然是有用的。所以,决策者仍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决策的艺术水平。

3、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由于决策对象越来越复杂,这使得集体决策和分层决策的需要越来越突出。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合理的纵向层次机构,完成决策任务。

在分层决策过程中,必然产生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从系统的整体性来说,必须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需要集权。从领导者本身来说,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又必须实行分权。分权弥补了集权的不足,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系统的内在活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但也可能损害单位工作的整体性。在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领导者就要根据客观对象本身的发展情况、自己单位内部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情况,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决策体制。这样既可以使部属各单位有独立自主决策的一面,又有决策受各级领导制约的一面;既能统一意志和集中力量,又能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领导容易犯的通病仍然是大决策不抓,小决策不放。大面上失调、失控,局部管得太多太细太死。这一状况不改变,决策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就不会好,决策科学化也就是一句空话。

下载浅论幼儿园科学化(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幼儿园科学化(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化水平范文合集

    构建信访举报预警机制全面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教育职能作用,婺源县纪委通过建立信访举报预警机制,达到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

    科学化精细化

    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与行动》概述第七条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

    党建科学化

    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煤炭企业要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就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党建工作的开展,坚持以党的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党......

    科学化管理班级

    科学化管理班级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用心去实现明主化,还要确保科学化管理班级与之相融和。在我求学到现在,班里总有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班级班规,能公正的可实施的就并不多。......

    浅谈伙食调剂科学化

    浅谈伙食调剂科学化 工程学院 李晓安 武警8710部队后勤部军需科 冒晓春 伙食调剂科学化是指在伙食保障中要根据营养素供给量和食物定量标准,合理地采购、调配食物,以满足执行......

    如何推进党建科学化范文

    浅谈如何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进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中对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

    推进反腐倡廉科学化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要强化四种意识解放思想是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委......

    科学化原则加强党的建设

    科学化原则加强党的建设 四中全会《决定》站在时代、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