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政热点:切实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
[键入文字]
深查细究,认真查找“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
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工作不落实,就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不负责,就是政治上不过关,要痛下决心,长期不懈抓落实。”同时,他就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深查细究、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些干部存在的不落实、不作为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推动工作、取信于民。”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我们从抓落实的态度、方式、责任等6个方面,敞开大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仅省直机关就查找出不落实、不作为相关的“顽症”4164条。在省里带动下,市县两级在第二批活动中,继续把整治不落实“顽症”作为重要内容。在基层自己查、发动群众提的同时,我们还组织纪检、审计、信访等19个执纪执法和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就“不作为”问题拉出基层领导班子的现象73条、领导干部的现象86条,并坚持立说立行,边查边改。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我们在中央第六督导组和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举办6期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确定10个专题、开展讨论活动2700多场次。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我省汪洋湖、翟树全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把防汛抗洪、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考场,在重大灾难面前考出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和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
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脱产培训党政干部16.9万人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黄牌警示台账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精神问题495起、处理600人;通过开展行政监察查办案件10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追究违纪资金7202.4万元。我们还严肃查处去年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人,对89名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对52人追究了刑事责任。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我们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4个批次确定71个问题清单,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中,明确市县党委班子要着力解决7个方面重点问题、6个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同时开展11个专项整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7个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查摆、带头认真整改。省委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并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从10个方面对弘扬新风正气提出了32条具体要求。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第二篇: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如何消除“为官不为”
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如何消除“为官不
为”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5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人员公告、时间、政审条件、职位表等最新咨询和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www.xiexiebang.com/jilin/
日前,江门市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当前江门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缩小差距,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作风问题,“为官不为”现象,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腐败。
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对腐败和权力寻租釜底抽薪,确实让一些官员难以适应。加上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官员觉得“为官不易”,进而“为官不为”。究其原因,有些人是觉得没有油水可捞了,有些人在于怕出事乌纱帽不保。只要做事就可能会出事,不做事就永远不出事。哪个地方干部敢想敢干,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为官不为,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企业和群众同样怨声载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官不为”同样是腐败。
在从严治理“为官不廉”问题的同时,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与曝光,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不为者失位,遏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行为。与此同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离不开宽容过错、允许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许多干部就会凡事都想到“责任”和“后路”,不敢有丝毫的超越和探索,更加不敢有什么改革创新了。其中,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是关键。为官者敢于有为且是大作为,需要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保护干部的积极性。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风险同在。我们的事业特别需要干部满怀激情干事创业、攻坚克难,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干事创业过程充满艰辛与坎坷,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失误,为官不怕失误就有了底气。否则,敢为人先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篇:学习文件 “切实解决 “有位不为”问题”
切实解决 “有位不为”问题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体同事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工作作风、工作态度”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有位不为”问题。
深查细究,认真查找“有位不为”存在的问题
“工作不落实,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要痛下决心,长期不懈抓落实。”同时,整治“有位不为”问题,“一定要认真深查细究、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些人存在的不落实、不作为问题,以务实、清廉的作风推动工作、并坚持立说立行,边查边改。
当前“有位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一是“不想为”。有些人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在职时间较长的人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日子。
二是“不会为”。有些人一方面对我们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得过且过”、“只当和尚不撞钟”、搞规避变通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有位不为”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密切相关。认真分析产生“有位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担当意识淡化。无论哪种“有位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职业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想当“老好人”,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人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其实,转变关念、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有位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有位不为”问题,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体同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全体同事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我们着力消除怕、庸、懒、散的思想负担。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敢于担当是全体同事的基本素质,体现全体同事的职业觉悟,引导全体同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有位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
第四篇:“为官不为”问题自查及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
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心“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逐一对照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明确整改措施如下:
(一)“群众观念淡薄”方面。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工作执行不力”方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能力不强”方面。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四)“工作标准不高”方面。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中心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中心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本科室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五)“工作不敢担当”方面。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精神状态不佳”方面。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
整改措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做本科室中既守本份又求进取的带头者。
(七)“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深入基层比较少,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积极争取到基层、到一线的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八)“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各科室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防治“为官不为”问题研究
防治“为官不为”问题研究
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从政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干部工作成效的优劣也是党和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直接体现。我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庸、懒、散、奢‛问题,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以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大为改观,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之风大幅收敛。在这种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的大环境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为官不为的‚太平官‛现象却有所抬头。许多群众抱怨,现在有些干部手不伸了,钱不拿了,事却比以前更加难办甚至不办了,推诿扯皮、拖卡慢蹭的情况也多了起来。特别是随着‚为官不易‛等奇谈怪论层出,‚按规定办事‛成了一些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的借口。解决干部‚能出‛、‚能下‛问题、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解决‚为官不为‛,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课题,也是筑牢人民群众满意的执政党地位的必然需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成调研组通过分析全市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履职情况、下基层访谈、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归纳总结了‚为官不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旨在探讨、提出解决‚为官不为‛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为防治‚为官不为‛问题提供参考。
一、“为官不为”的表现形式
为官不为,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具体可表述为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在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究其实质是‚庸政‛‚懒政‛‚误政‛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为官不为的危害不亚于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
一是守土不尽责,得过且过不想为。有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滑坡、服务意识下降,占着职位不作为,‚总开关‛松动,得了思想上的‚软骨病‛,习惯于‚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有的对上级政策的学习领会能力不强,解读不到位、执行不力,遇事习惯‚等看靠‛,不善于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问题,爱做表面文章,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思进取;有的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资历较老,加之年龄、学历、经历等条件限制,认为自身已无发展空间,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上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只求不出事,不想再干事;有的在退居‚二线‛以后,思想懈怠,不服从单位管理,政治意识淡薄,游离于组织之外,不能找准自身位臵。
二是无利不起早,消极怠工不愿为。个别干部‚无利不起早、没利不当官‛,遇事先打利益算盘,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利大大干、利小小干。以前,在有利可图的地方,有些腐败分子利益熏心、贪得无厌。现在,在国家‚整风肃纪有铁规,权力已入笼子围‛的大形势下,已无可‚肆意妄为‛之权力,有些人无法通过给别人‚行方便‛来谋取私利,精神状态萎靡、工作热情减退、进取意识淡化,忘了‚心系群众、心系党的事业‛的初衷,认为没有可捞取的资本作为回报,不愿冒风险,不去推进工作,甚至在严的要求和规矩面前消极怠工,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三是遵纪不越线,求稳怕乱不敢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整个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推动了干部廉洁从政。但另一方面使许多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反腐越来越严了,不敢放开手脚干事了,不卡不拿不要了,事也不办了,心怀‚明哲保身‛错误思想,怕担当、怕负责、怕为人先、怕得罪人,认为干事就会有风险,就难免会出错,就会得罪人,改革容易失范,创新容易出事,进取容易受挫,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但求平安无事,一心只想做‚太平官‛。有的人为了避开反腐高压势头,期盼‚平稳着陆‛,主动要求改任非领导职务或者退居二线、退休;甚至有的人怕组织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相关情况或提任前公示中出问题,向组织表明不愿被提拔。
四是人岗不相适,能力平平不会为。部分干部不能较好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其政绩平庸,碌碌无为。有的是因为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不够全面、或由于岗位限制等因素,没有科学配备岗位人选,这类干部到岗后不能较好发挥个人专长,进入工作状态较慢,角色转换不到位,不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有的是因为业务分工不合理,加之干部自身学习不够、钻研不够,文化水平
4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细化量化标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措施到位,加大对‚为官不为‛、‚庸懒散奢‛的治理力度,集中整顿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切实畅通干部‚下‛的渠道,让‚闲人‛、‚庸人‛及时下去成为一种常态。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青海省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试行办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大规模培训,引导干部树立勤政务实、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好地提升了全市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特别是注重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口碑定优劣,在评判干部是否称职、是否胜任、是否存在‚为官不为‛现象时,注意吸收群众参与。一方面通过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每年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连续两年民主测评名次靠后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另一方面创新方式,组织由社会各界组成‚百人评价团‛,对干部能力、工作业绩进行社会评价,提高了干部的干事创业的进取意识。
三是积极完善目标考核方式,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县级领导干部履职考核暂行办法》,合理认定‚为官不为‛和不称职、不胜任的标准,创新开展‚二次甄别考察‛工作,对全市目标考核综合排名靠后和同一班子中分值差距较大的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二次甄别考察‛。严格按照衔接沟通考察事宜、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实地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考察情况并撰写考察材料、提请部长办公会审议、向市委相关领导汇报、实施审定意见等8个环节进行。从品性修养、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等14项内容对考察对象进行测评和量化分析,综合分析并查找原因,针对不同情形,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分别采取了降职处理、岗位调整、组织谈话,较好地畅通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出口‛。
四是不断强化干部监督管理,探索建立了西宁市干部监督信息库,将干部在信访举报、有关事项报告、干部监督员检查、任中和离任审计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收集汇总到信息库中,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有效形成了信息来源广、合成比配准、调取使用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丰富了治理‚为官不为‛的方式手段。同时,严格执行《西宁市市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并从保护干部角度出发,及时对干部存在问题进行纠正。
五是按照干部工作新形势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了《西宁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规定》,整体从适用范围、非领导职务转任、试用期延长、终止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工作程序及认定不胜任现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充实、细化和完善,突出了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试用期工作规范和管理,努力做到全面考察识别干部,弥补任前考察的不足,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及时把不胜任工作或‚不为‛的干部在任职初期就调整下来,不断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
三、“为官不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危害
8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而如何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接力推动全党作风建设高潮,亦是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质内涵。总书记说得明白,‚三严三实‛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同样需要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入手,把牢思想和行动‚总开关‛,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一是要搞清楚‚为了谁‛,强化信仰之修。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臶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为官‛只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外在表现,内在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想为‛才能让‚为官‛更加的具体和充实。要不断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保持信仰本色,不忘初衷、不悔初心,始终把自己臵身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前沿,发扬主人翁精神,强化公仆角色定位,培养爱岗敬业高尚情操,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树立‚为官想为‛的价值取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二是弄明白‚依靠谁‛,强化能力之修。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为靠山,也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把‚为官‛的出发点和‚想为‛的落脚点都集中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上,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断从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汲取养分、增强本领,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用自己‚为官想为‛的不懈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三是回答好‚我是谁‛,强化党性之修。从古至今,自我认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搞清楚弄明白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后,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认清自己、找准定位,回答好‚我是谁‛。要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努力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也只有明确了‚我是谁‛,才能更好地‚为官‛,才会有更大地‚作为‛。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自觉锤炼党性,切实维护党的尊严,不折不扣践行党的宗旨,把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把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把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要求。打好为官有为、善为、敢为的思想基础,使之成为‚为官想为‛、‚为官能为‛的好官。
(二)树立贤进庸退的选人用人导向。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
112起来,让干部学有坐标、改有方向、追有榜样,怀揣满腔热情和真情去干事、干实事,推动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四是消除干部顾虑,鼓励大胆作为。要着力消除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只要踏实为官,本分为官,就不存在为官不易。中央明令禁止的是违反党的纪律,破坏党的规矩的行为,怕字当头,实际上是对中央精神的误解。只要按规矩办事,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应该大胆去做。同时,要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的外在体现,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树立好正面导向,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五是高度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当前,在从严导向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既要善作善为,又不能越位缺位,更不能胡作非为,客观上确实增加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一些干部存在不同程度从政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公务员队伍中的出现频率也愈发增大。要促进干部有为,就要加大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倾听干部的心声,了解其意愿表达,拓宽他们化解和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引导他们愉快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四)推进常抓不懈的反腐倡廉进程。不谋当谋之事是为官之耻,贪求身外之财则是从政之危。党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做到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干事。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纠正‚反腐是一阵会停下来的风‛、‚反腐会影响经济发展‛、‚要发展经济就会减轻打击力度‛等错误认识,打破‚消极应对、观望等待‛等错误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16字方针,坚持‚常‛‚长‛二字,经常抓、长期抓,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一方面,要加强反腐倡廉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纪检部门监督责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把反腐倡廉与业务工作共同列入阶段性目标,贯穿到全年工作的始终,健全包括述职报告、全面巡查、有力追究、试错免责的常态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威慑震慑作用。建立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制度,完善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面制度,推动反腐倡廉逐步走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还要坚持说到做到、敢于动真碰硬,以领导带头的示范效应、有纪必执的制度刚性、抓铁有痕的落实韧劲,充分释放从严治党的正能量,不断激扬反腐倡廉的清正风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党纪国法面前无特权、反腐败斗争中无禁区。另一方面,要采取‚为官不为‛专项整治。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好中央关于促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要求,在严和实
516考察范围,组织进行‚二次甄别考察‛,查找、分析相关干部排名靠后的原因。对经考察认定没有问题的干部,如工作认真踏实、讲原则,但不善与人交往,由组织上给干部主持‚公道‛,不让踏实干事、原则性强、敢抓敢管的干部吃亏;对经考察认定确有问题的,给予组织处理。
(六)畅通能出能下的惩戒退出渠道。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制约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今年7月,中央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做出了制度规范。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主要是解决‚能下‛的问题。当前,要认真落实《规定》精神,在疏通干部‚下‛的渠道上想办法、出实招。一是明确‚下‛的标准。重点把握干部‚下‛的6种渠道、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10种情形和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5种情形,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树立鲜明导向,敢于向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顽疾‚亮剑‛,大力治庸治懒,有效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血脉循环‛。二是考准‚下‛的依据。要善于利用考核、无任用推荐考察、干部结束试用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案件调查等时机,全面推进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在定性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根据干部所处的不同层次、岗位和环境,把工作不适应、人岗不相适,不敢担当、履职不力,看摊守业、激情衰退,作风不实、群众认可度不高,律己不严、标准不高的干部逐一甄别出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让干部‚上‛的硬气、‚下‛的服气。三是疏通‚下‛的渠道。要积极探索多种调整方式,根据不同‚下‛的类型干部的特点,按照人岗相适、宽严相适,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的原则,坚持人岗相适、让‚平者让‛,坚持优进绌退、让‚庸者下‛,坚持动真碰硬、让‚劣者汰‛,合理区分、科学调整,切实疏通‚下‛的渠道。四是强化‚下‛的保障。要在积极营造‚‘上’不是干部从政的最终归宿、‘下’不是调整干部的最终目的‛氛围的同时,认真做好干部‚下‛的配套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做好干部的思想疏导,使他们端正‚下‛的心态,理顺‚下‛的情绪,减轻思想负担。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解决干部下来后怎么办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帮助调整后的干部做好整改,使其有机会重新回到领导岗位。
(七)丰富主体多样的监督问责形式。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地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各级党委都要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双向约谈、诫勉谈话,坚持不懈地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拖、治瞒。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原则,建立健全追责机制,制定具体的问责办法,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行为。一是加强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把为官不为作为监督的重点,严格执法执纪,让为官不为者及时受到问责和惩戒;通过认真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干部选拔任
920习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干部素质。二是严肃培训教育纪律。在培训机制上注重系统性。针对部分领导干部疏于学习、以干代学的问题,严格干部轮训、调训制度,尤其是认真落实地方党政一把手定期离岗学习培训制度,消除他们因工作忙而‚漏训‛的现象。针对部分干部把培训作为应付要求、装点门面的问题,建立干部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待岗、下岗或降级使用。三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开展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领导干部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培养、创新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网络舆情及应对等专题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突出实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各种岗位上去磨练,切实解决干部能力提升渠道单一的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为目标,选调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学习;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借鉴经验为目标,选调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国外培训考察;以了解基层、磨练意志为目标,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为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
总之,要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就是先要引导思想到位,进而引导行动到位。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群众观,牢固树立勤政为民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真正实现‚为官想为‛、‚为官能为‛、‚为官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