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7: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第一篇: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而且在有些村表现的非常尖锐、复杂、激烈。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顺利贯彻执行。村干部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难以得到保证。

一、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针对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表现突出的问题,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我们认为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一)、在土地开发、租赁方面引发的矛盾普遍突出。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农村城市 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些工业征地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公路建设等,征占了农民一定面积的土地。一方面农民对失去土地表示珍惜,部分群众不同意土地被征占和租用。另一方面群众对土地补偿金如何使用十分关心和关注。由于前几年,我区在土地承租、开发、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政策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资金完全由村集体控制使用。有的村用承租土地的钱购车、发工资、修街道、建健身广场、请客送礼等,对此,群众十分不满。群众怕干部把土地开发、承租的钱给挥霍掉,所以提出要求把此项钱分给群众,由于群众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所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出现了大范围的群众集体上访,有的长时间围堵村队部,甚至围堵镇政府机关,使干群矛盾升级,镇村两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普遍,是干群矛盾的焦点,也是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燃点,因此,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是产生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有些村之所以干群矛盾加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所造成的。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的[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表现形式在不同村之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脱离群众。有的村主要干部自以为当干部多年,经验多、成绩大,凭以往的成绩和经验在干工作,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和群众交心、不关心群众生活,严重的脱离群众,底下群众意见多、怨声大,群众怕打击报复,一时间敢怒不敢言,村干部自以为是,还自认为村里稳定,结果等矛盾爆发,局面难以控制,才开始醒悟,使工作陷入被动。

第二、武断决策。在经济发展中,有些村由于想急于摆脱贫困,多方拉关系,找项目,在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在没有履行民主程序的情况下,由少数人主观武断,盲目上企业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结果半路夭折,给集体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对此群众意见非常大。

第三、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有的村干部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一是不能按时上下班;二是不务正业,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三是说话随便,不负责任,不注重自身形象。四是有利用工作时间玩牌现象。对此,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第四、有些村干部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干群矛盾的产生,往往就是我们村干部工作不到位,服务意识差所造成的。一些应该办的事拖拖拉拉不给办,办不了的事也不给解释清楚,还有的就是由于工作疏忽、粗心造成的,使群众对干部产生误解。列如,某村车管干部,在一次对司机的车本集中统一进行年审时,由于忘了收取该村一个体司机的车本,使得这位司机事后往区职部门跑了三趟才办完车本的年审手续。从此这位司机对村干部的意见非常大,对村干部的工作不支持,表现出很大的对立情绪。

第五、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些村干部,特别是一些新任职的村干部,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处理具体工作问题上方法简单,不能合理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和群众解释清楚,却乱发脾气,有个别干部甚至用打骂的方法对待群众。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直接引发和加深了干群矛盾,导致上访。

(三)、财务公开的力度不够。

近年来,在财务公开问题上,各级组织都做了不少的努力,而且也形成了规范性的制度。各村也都能基本按照制度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两次的财务公开。但是,由于在财务公开的具体项目、范围、公开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所以各村在财务公开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就有自己的选择性,换句话说,就是有存在漏洞的地方。现在,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是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公开的,专业性较强,公开的不细,不明了,而且群众也看不懂。群众关切的、想知道的公开项目没有公开。列如:干部的报酬、开支的去向、招待费的使用等公开的不明确,不细致。分析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干部收入与本地区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大,怕引发矛盾不愿公开。二是,一些费用支出,怕群众不理解不想公开。列如:一些招待费用的支出,给关系单位送礼的支出等。三是,开支过大,有一些不合理开支,说不清楚的开支,不敢公开。

(四)村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土地、鱼池、果园等项目的发包没有履行公开民主程序或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直接引发干群矛盾。

近几年由于出租、出让土地使有些村的集体帐户上有了钱,有了钱以后就想干点事,除用于群众生活福利 以外,重点进行了村街道的路面硬化、建文化健身广场、村队部建设和内部装修等。应该说,干这些事是有利于百姓生活和提升全村整体形象的事,大多数群众对这些事是拥护和支持的。关键是我们有些村,没有把好事办好。主要表现:一是村内工程建设项目特

别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事前没有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进行认真的讨论,也没有完整细致的预算方案,而是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二是没有将工程项目及发包方式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工程项目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有的村干部直接把工程包给自己的亲戚,群众对此意见非常大。四是工程缺乏监督,工程质量、用料等群众有反映。除在村内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易引发干群矛盾外,在土地、鱼池、果园等农业项目的发包上由于缺乏民主公开程序,办事不透明,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

(五)、群众对村干部的职务消费有意见。

现在群众关注和对村干部反映比较普遍的就是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村群众反映更为强烈。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反映村干部没干什么事出门就坐车加大集体开支;二是反映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公车私用;三是反映村干部的通讯费报销不合理;认为报销的通讯费过高,而且通讯费里是否含私家话费 说不清楚。再有,就是通讯费报销的人员范围大,有的村所有干部,包括统计、会计人员在内都定有一定数量的通讯费。四是反映村干部抽公家烟、喝公家茶,而且档次越来越高,造成集体开支过大。五是反映村干部有公款吃喝现象。关于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对此,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六)对前几年所签定的部分土地承租合同不认可、反映强烈。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当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前几年各村对外所签定的土地租赁合同,价格普遍偏低。有些村不但价格低,而且合同签定的不严谨、不规范,漏洞较多。有的 承租商就利用所签合同的漏洞之处,改变土地的许可使用范围,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有的村不但不制止,反而默许。为此群众反映强烈。反映的重点:一是原来承租的价格低,要求按现行价格承租。二是撤销原土地承租合同,收回原承租土地。三是要求恢复土地原貌。四是追究原村主要领导的责任。目前,有关各村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形成的原因复杂,现任支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无能力解决,又不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造成群众不但对前任村领导有意见,而且对现任村领导也不满。由此激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使党支部、村委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干群矛盾加深,直接影响了当前正在进行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的对策:

(一)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由土地开发、租赁资金引发的干群矛盾比较突出,要化解干群矛盾,消除群众对村干部的误解和对立情绪,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第一、必须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我镇自去年五月按照区政府[2003]2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来,在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上大大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

第二、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为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防止资金流失,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镇党委于2003年4月29日研究制定了“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今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所拥有的资金,在全镇各村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分设帐户,统一监督管理。各村凡涉及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事前向镇党委、镇政府请示,经镇党委、镇政府审批后,及时履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相关手续,杜绝事后请示的做法。”自镇党委“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行以来,效果明显,既避免了资金浪费,又减少了群众意见的产生。

第三、资金的使用必须民主、公开、透明。实践证明,哪些村这方面工作做的好,哪些村就稳定,反之,就不稳定,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化解干群矛盾,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为村级领导干部就必须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希望村干部为群众解决什么。要听的进真言,听的进逆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作风,还要体现出是否求真务实,真正能够扑下身子为百姓做事情,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转变作风,面对新形势,我们就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好农村工作的真本领。转变作风,我们有些村干部,就要彻底改掉以往哪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恶习,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为促使村干部的作风转变,我镇党委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集中组织学习。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是,对重点人员进行谈话教育。从今年开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了工作承诺制。通过半年来的实践看,效果明显。

(三)坚持财务公开,给群众一明白。

财务公开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敏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切实把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作好。第一要端正态度。明确财务公开是主动接受监督、还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重要体现。第二要按照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全面认真的进行公开,给群众一明白。第三要拿出勇气,有问题不回避,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可信。为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我镇在全镇推广了XXX村财务公开的经验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通过强化管理,现在我镇绝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工作,做得是好的,群众是满意的。

(四)、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在当前形势下化解干群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加强监督方面,要通过教育,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努力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同时也要重视“外因”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继续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在坚持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此方面,我镇结合实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探索和尝试。第一对于村党支部书记,在坚持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对于在职的支部书记,实行了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第二针对有些村重点工程缺乏监督的实际,从今年开始,按照镇纪委的要求,各村都成立了重点工程监督小组并坚持对村重点工程,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大了公开透明的力度,避免了猜疑,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

作为村干部,要想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对工作的支持,首先就必须要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第一要带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 各项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第二要耐的住清贫、守的住寂寞、管的住小节。第三 要生活简朴,不要攀比。特别是在职务消费问题上要本着节俭的原则,更不能攀比。第四、公私分明,不贪占集体便宜。第五、要想事、干事,在工作等各方面做群众的表率。为树立村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镇党委、镇纪委强化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形式、通过宣传教育月的形式、通过廉政谈话和重点帮教等形式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从而树立了村干部的良好形象,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六)要实事求是、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

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是件头痛的事。但是,我们作为村干部干的是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事,首先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不回避。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极的解决问题。通过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的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和群众解释清楚,作好思想工作。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反之,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不回避。

(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化解干群矛盾。

当前,干群矛盾的产生,大多由土地的开发、租赁、对外承包、干部职务消费,以及如何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分配上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清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遏制腐败的一剂良药,是一项治本之策。

以上结合实际从两大方面浅析了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引发干群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化解干群矛盾的方法、措施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原则,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干群矛盾才能够切实得到化解,才能够切实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篇:浅析当前农村矛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浅析当前农村矛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之后,社会对农村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农村各种体制性、社会性问题日渐凸现,矛盾纠纷也日渐增多,甚至在有些村(居)表现的非常尖锐、复杂、激烈,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政府的公信力出现

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导致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顺利贯彻执行。随着十八大的召开,**镇也在积极地为自身农村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镇位于远安县中部偏西,东西蜿蜒群山为屏,南北沮水贯通,雨热适宜,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山清水秀。全镇共辖**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户,24939人,共有党支部26个,党员**名。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鹿苑茶乡。近几年随着旧县镇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都在300件以上。

不断产生的矛盾纠纷严重阻碍了旧县镇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归结原因主要是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存在责任意识薄弱、能力弱化、工作粗化的现象,村两委凝聚力和配合度不够,导致了各项工作难以开展,矛盾纠纷进一步突出。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找出矛盾的化解方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经过多方的走访、调查和总结,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分析如下:

这一矛盾对全国农村来说也是相当普遍,农村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就是钱的矛盾,倘若经济发展上去了,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生活富裕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为什么旧县镇的整体经济水平相对来说较差,也并非无因之果,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客观上说,旧县镇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是没有像邻近乡镇那样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来源比较单一。第二,绝大多数村民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投资环境的看法和认知上,即使有钱了也存在银行抱着不放,大部分群众不能正确的认识投资再发展,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盛行。第三,相关的惠农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村两委班子成员凝聚力和配合度不够,导致了各项工作难以开展。第四,信息闭塞,信息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念的更新。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大环境下,倘若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务必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努力强化科学观念,跟随时代发展的大潮阔步前行。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矛盾纠纷的多样性

过去农村矛盾纠纷多为民事纠纷,即公民个人之间因借贷、购销、婚姻、继承、赡养、财产分割、相邻关系等引发的纠纷。而现在村民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村民与镇政府之间的纠纷正不断增加。

1、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农民群众因土地转让承包经营的纠纷。例如,某村五组村民上访反映龙泉村委会于**年**月与村民廖充宝个人私下签订的500亩土地种植意杨承包合同,其中40亩未经村民同意,侵害了五组20多户村民利益,要求给予补偿或归还土地。

2、因修建保宜高速、征地拆迁补偿、乡村债务等引发的纠纷,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造成的纠纷呈上升趋势。例如,今年11月某高速工地施工放炮,导致碎石飞入了红岩村村民的茶园中,损坏了部分茶树,因不同意施工方提出的赔偿标准,与施工方产生了矛盾。

3、因道路通行、排水设施建设、修缮房屋、宅基地权属引发的纠纷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村四组翟诗荣等12名村民反映村里U型渠建设不合理,条件差的地方和灌溉困难的近100亩田不能享有国家U型渠惠农政策所带来的好处,要求将U型渠建设延伸至他们所在的责任田范围。

4、干群之间、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纠纷,主要是因部分村干部办事不力、账目不清造成的。例如,造成不良影响的董家村付家华事件,付家华因与邻居王化明通道纠纷、“三万”活动堰塘改造对其责任田灌溉有影响,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但因为没有得到村里妥善的解决而引起了一连串的上访事件。

(二)矛盾纠纷的涉法性

从我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和村级调解组织平时接待咨询来访、受理信访案件及民间纠纷情况看,现在纠纷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低保、征地补偿、债权债务、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山林权属、道路通行、环境污染、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这些信访案件及民间纠纷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有相应法律法规可以规范调整。举例来说,徐家庄村村民边忠厚上访反映保宜高速公路的修建征用了邻居禹精炎的山林,而该片山林本属于自己

所有。经过县、镇级相关部门走访和调查,该片山林并不属于边忠厚,虽然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据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多次耐心地进行了劝解,但是边忠厚仍然表示不服。

(三)矛盾纠纷的复杂性

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很多,有体制、政策、观念等各方面因素,有时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纠纷更加复杂,解决难度加大。

如征用土地纠纷,涉及到被征用村组、征地单位和土地承包方以及经流转后的实际土地使用方,牵扯多个群体和多层法律关系。再比如村民委员会选举,涉及到村民意愿和个别抱有不正确想法的个人,若不深入调查,弄清情况,或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村级组织建设,损害基层广大群众的利益。举例来说,当前沮河三桥的修建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中,安鹿村村民了解到自己的征地补偿标准与鸣凤镇北门村的标准相比差了近两万元,村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因此拒签补偿协议,影响了沮河三桥的施工进度。

(四)矛盾纠纷的激烈性

受利益驱动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挠土地承包、破坏村级选举、损坏公用设施,更有冲突双方发生械斗,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土地承包过程中,由于双方利益相争,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再如农村家庭婚姻纠纷,因借婚姻索取财物、争夺遗产、逃避债务而激化的矛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针对上述矛盾的特点再结合旧县镇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各村(居)开设“百家讲坛”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所谓现代农民是指能够胜任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时代重任的新型农民。鼓励农业大户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帮助村民提高收入水平。村两委领导应该定期聘请农机工作人员传授农业技术,实现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农民观念落后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要想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必须向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更新农民观念,灌输新思想,注入新活力,而使农民接受再教育是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的最佳途径。

2、定期实行村务公开,但是村务公开并不是写在黑板上,而是定期广播,以方便全村人都能了解到村里最近发生的各类事件。坚持定期举办党员代表大会,在会上村两委领导班子要向群众陈述近期的工作成绩,发现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并在党员代表大会上制定下一阶段全村的奋斗目标。通过这种途径凝聚群众的力量,激发大家的斗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增进干群之间良好关系的作用。

3、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创业,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的投资,内部的发展才是原动力,要大力支持和鼓励能人大户创业,要为创业群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

4、强化村两委选举的公开民主,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给予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权利,包括对制定村(居)民主选举、监督制约等村民自治制度具体规则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参与村(居)自我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个更为彻底、更具生命力的村民自治制度。

总之,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各级调解组织应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改善队伍结构,强化工作效能,真正使人民调解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维护稳定的“减压阀”,成为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更好地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远安的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

第三篇: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摘要:通过医护工作方面、患者方面和政府体制等方面进行剖析,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由于医护工作方面的诚信度遭遇患者怀疑,患者对现在医生、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足,医疗体制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愈加激化。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医患矛盾的激化也成为了现阶段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极少数患者及其家属的偏激行为对医护人员及其家人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影响了医护工作者对医疗事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事件,医方,患方,社会方面都占一部分原因。

医方因素:社会疾病的不断发展使得医疗技术无法满足疾病发展的需要,并且医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仍需进一步提高,在医疗过程中工作失职、违反操作制度的事故仍然会发生;医方被推向市场,而部分医生不能坚守自身医德,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医学道德要求的利他主义以及患者至上的原则难以坚守;医院强调规模扩张以及经济利益提高,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也随之出现,患者负担过重,医患之间经济利益矛盾随之产生;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在医患接触中缺乏应该给予患者的尊重、同情和关爱,导致患者就医体验欠佳。患方因素:由于对医学本身不了解,患方普遍存在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对于不良的疾病预后难以接受,医患间对疾病本身及预 后常难以达成共识。由于医保覆盖程度及支付比例有限、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对患方形成较大经济负担,如疾病预后欠佳,甚至人则两空的状况出现,患方往往难以接受。社会普遍的诚信危机,在被直接、间接恶化的医师职业形象背景下,患方对医方“将信将疑',如有不良预后出现,患方易将不良后果归于医方赚了“黑心钱”所致。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对于权益受到侵犯不会像过去那样忍气吞声,而是会采取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因素:医护人员配比不合理,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临床医护人员配置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在医疗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患者进行沟通;医闹的介入,医闹至今已经已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帮助患者打骂医生,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医闹的存在,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政府投入不足,在卫生事业方面,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导致医院公益性下降,医院不得不关注经济效益,产生逐利行为。社会整体诚信危机,长期将医患关系紧张简单归责为医方医德滑坡,医疗行业整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下降。药品市场管理无序,流通环节巨 额利益空间,形成滋生腐败。社会媒体热衷于揭露医疗行业阴暗面,却忽略医务人员正面主流形象,误导社会大众。诸多社会因素作用下 形成的不良医疗执业环境更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医方和患方,对 医患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篇:目前农村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前农村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许锁领

和老外的交易“水平落差”正趋于水平,老外对我国采取了“阴谋”交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根据“水平效应”我国运用建国百十年的功力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借鸡生蛋,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科技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巧妙借用了老外几百年的发展成果。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GPA占有量较小,但是总体综合国力已经堪称亚洲强国。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显著成绩。但是,这个“水平落差”正逐步趋于水平,由于老外惧怕中国强大,对中国制造各种理由,限制他们较先进的科技等进入中国,我们和老外交往的“利益”正逐步被限制。老外开始对我国采取“阴谋”交易。

他们现在和我国交易的显著特点是:工业领域,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先进科学前沿技术实施保守交易。农业领域,用粮食制造材油迫使我国人口吃粮大国改变种植结构,以粮为主,从而改变了我国农村人多密集型种植劳作的优势。同时,大量向我国输入各种资本,建造各种工厂,一是获取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圈占我国的农业用地,利用他们的集团优势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大量盘剥中国无数的“单干小户”;二是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以最小的零成本换取中国大量的不再生资源。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正通过市场这个摸不着的黑手,无形中在左右中国的作为。这就是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得与失,得的多的时机已经过去,失的多的时机已经到来。所以调整我国内部改革思路是当今改革的重中之重,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改革思路急待调整。

国内外私营资本在中国的不断再生和扩张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农村也由生产型社会转为效益型社会,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单干体制不适于市场经济下的交易,农业交易获得效益甚微,因此出现了农民种地丰产不丰收,收不抵支的状况,大部分农民都对土地失去信心,于是外出打工,土地撂荒或改作它用已经成为当今农民对土地的最佳处理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虽然出台了土地流转的新制度,但是这种流转制度的弊端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农业等于跳出火坑又入火海,我曾在人民网三农论坛发表了《“土地流转制度”是在往农民“伤口”上撒盐往农村倒“制度垃圾”》一文,大家看过以后什么都明白了。

随着市场流通,各地地方政府竞争招商优惠政策的攀升,再加上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丰富和不再生资源的广博,促使国内外资本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再生不断扩张,城市规模在不断无限膨胀,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一天天增加,水涨船高,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现在一个有点技术的农民工,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赶上他在家种两年地的收入,收入悬殊这么大,农民还种土地干什么?因此,中国出现了最直接的较农业收入高的“打工经济”,由于这种高收入“打工经济”的出现,使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陷入瘫痪状态,农民超生的理论依据:“打工经济”的高收入,招引农村父母多生娃,生的娃越多,长大后打工的越多,挣的钱也越多,父母越享福。事实就是这样,现在家里有几个在外打工孩子的父母,衣食无忧,天天打牌。这样,一,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和人争着吃粮,国际粮源紧张,给所有吃粮人口大国造成外部压力;二,一方面,我国城市,由于国内地方政府的盲目竞争招商,国内外私营资本不断再生膨胀,工厂用地不断扩大,致使城市在不断盲目扩大,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单干体制,极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效益型社会,致使农民常常丰产不丰收,常常收不抵支,于是出现了尽管土地人均占有较少,应该视耕地为宝,却出现了弃“宝”不要的撂荒怪现象;再一方面,高收入的“打工经济”的兴起,致使农民纷纷放弃农业,把土地转为它用或撂荒,同时,“打工经济”也刺激了人口生育的积极性,加之改革后的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严重匮乏,把征收社会抚养费作为一项大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地方政府表面上在控制人口增长,暗地里却千方百计怂恿有钱户超生。因此,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耕地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加,是目前我国的最基本国情,一个更大的威胁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当耕地减少到一定数量,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我国就会大闹粮荒。穿的少,住的差,没有钱花不要紧,如果没有粮吃,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问题,生存问题是个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中国将会大乱。

国家的某些对农政策法规和现实严重脱节

我国人大制定制度法律严重脱离中国实际,使中国农村陷入无为乱治状态,特别是《村民组织法》的颁布,给本来混乱的农村雪上加霜,把适合西方国家的“民主”生硬借用到陌生的中国农村,实施起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在换界选举时,由于农民素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他们都“任人唯亲”各家选各家人,还有的谁让超生就选谁,谁给的特殊照顾多就选谁,惧怕村霸流氓组织,就选村霸流氓组织,农民把他们的选举权当成了违法乱纪的筹码,当成了一种私利交易的本钱。这样选出的村干部,大都是大姓宗族的恶霸,地痞流氓,还有就是违法乱纪的投机分子。这些被选出的村干部,要么横行乡里专营投机胡乱施政,要么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工作,使农村工作陷入无为乱治状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资产全部“包空”,村基层政权失去所有执政筹码,加上脱离实际的“民主”,使村级执政主体,变成被执政主体。使村级失去“主政”的中心,我们知道无论任何朝代,任何国家,如果没有一个“主政”中心,都会出现战乱,都会严重祸及安全稳定,都会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环境。这样无为乱治下的中国农村环境,怎能发展农业?怎能维护粮食安全稳定?怎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还有就是分散的土地单干种植模式,不但没有市场优势,而且正严重的影响着高科技机械化的推广使用,一家一小块耕地,耕地不能成方连片,使大机械耕作起来非常费劲,使生产效率严重受挫,这种单干的体制大大阻碍了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的发展进程。这种不科学的承包模式,不但阻碍了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的发展进程,而且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不便,农民宅基地各自为占,不能统筹协调分配规划,因此也不能建设好整洁,功能齐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把有形的物权,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化为无形虚拟的财产权,才能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社会各界对村基层政权不信任偏见是新农村建设最大阻力

我们知道,新农村建设主要靠散乱的农民,是太不现实了。由于分田单干后,政府和村基层政权退出对农业的直接管理,农民所走的是两种极端放纵的自由主义经营道路,这两种放纵的经营方式,使农民失去对土地经营的正常监督成本,一种是胡乱作为,把土地胡乱经营,致使耕地人为减少,另一种是由于懒惰或有其他求生门路对耕地经营不作为,把好端端的土地撂荒。三十年来,把农民由以“公”为主的集体合作思想,逐步演变为各顾各的极度“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现代的农民没有大局观念,缺乏整体利益思想,且长时间的无组织散漫。如果把农民当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角色,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结果是失败。

农村中的农民党员干部,是农民佼佼者的集合,他们经常受上级党组织的教育,和党心连心,和群众为一体,并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又具有农民的憨厚淳朴,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比普通农民见多识广。在集体时,村干部和农民是血与肉的关系,分田单干后,由于征收提留农业税,村干部和农民产生直接矛盾,各个小报记者,不敢对有一定政治地位国家政府干部指手画脚,为顺民意,往往把无职无权的村干部当成一些权利腐败的替罪羊,说村干部在征地补偿上大贪特贪,这纯粹争眼说瞎话,征地补偿是政府当家还是村委会当家?说村干部贪污集体财产,我问一下:小岗模式的村,集体资产全部承包私有,土地全部自主经营,村干部又贪在哪里?这些对村干部的种种偏见和不公是新农村建设的无形阻力。事实证明,让村干部真正具有执政权利,是农村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南街村,华西村,大寨村等集体合作化的村,他们那里是比较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又比较快,为什么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里的村干部说了算,能够统一统筹协调驾驭全村稳定经济发展的权力。所以说,要想农村安全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给村基层政权一定的执政权利,在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执政权力中心”,把散乱的和党离心离德的农民,组织团结在党支部周围。怎样完成这一过程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指挥,要让其对自己死心塌地拥护,就必须建立某种利益关系,通过这种利益关系来达到自己权威的实现。在集体时,为什么老百姓都很听从党的领导,无论挖河修路,村党支部一呼百应,而现在,无论挖河还是修路,还是抗旱,还是招呼治安巡逻,无论村党支部怎样呼喊,为什么一个农民没有响应的呢?这就是在集体时,村党支部和农民之间有土地利益关系,村党支部有土地支配权作为执政的筹码,分田单干后,村基层政权和农民脱离一切利益关系,失去执政的筹码,所以也是去了农村政权。所以只有社会各界相信村干部,放权给村干部,从新建立起村基层政权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联系,为村基层政权找回执政的筹码,农民才会重新回到党的身边,农民们才能团结一心,群策群力进行新农村建设。

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良策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应怎样解决?怎样才能科学发展农业?怎样才能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怎样才能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主席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正是解决目前农村问题的指导性观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农村建设的主题。就请大家审阅一下我设计的解决目前农村问题的对策吧。

我们通过很多网友多边理论辩解和事实论证,任何形式的分田单干都不能发展农村,不能致富农民,不能解救农业,只有集体合作化才能解救“三农”出水火。我通过实践和多方论证,认为实施土地社区股份制集中管理经营,最适合市场经济下和科技机械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一,把农业企业化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把所有农民的土地按股份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成立各种农业发展公司; 二,首先确立党管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这是中国一党执政的国情和历史血与火的选择所决定的,村党支部成员组成企业董事会,实现党企管理合一; 三,其次,有效保障每一个土地占股农民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农民股东对企业管理都有咨询权,监督权,建议权,和行政复议权;实现农民双重身份制,农民既是“企业”的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又是完全自由人,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打工去向;既实现集体合作化集中机械化经营,又使农民永远不失去土地,保障了农民的最基本权利,农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退路,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家”; 四,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管理权,村党支部董事会可聘请具有“企业”经营能力的人作为企业的具体管理层,所聘请的“经理”“厂长”们,不一定是股东,只是打工者,而不是土地承包者,他们可按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按工资或按奖金获得报酬; 五,城市有钱人也可以向任何农村通过谈判投入钱币作为企业股份,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和农民享有一样的权利,这样,为城市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农村发展资金不足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有力的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这就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和科技机械化发展水平下,我的集体合作化和实际相结合的具体理论的一种实践模式理论的最高升华!请大家讨论。

未来农业的展望

我们只要找出桎梏三农发展的问题症结,并优化农村各项改革,我想未来的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科技化,机械化,现代化,企业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将是未来农业的主流。将来农业将会形成一个个具有高抗市场风险,具有市场经济经营实力的,机械化程度极高的集团实体,我国的粮食安全将不再是个问题,参与世界竞争将战无不胜。

作者单位:山东单县李新庄镇秦庄村党支部村委会

第五篇:浅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前 言

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职务犯罪加以遏制,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写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师多多指正: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1、职务犯罪的概念

2、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1)职务犯罪主体(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4)客观要件表现形式

3、职务犯罪的类型

(一)权钱交易型

(二)严重渎职型

二、市场经济下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1)传统性的家底贫困和体制根源(2)封建特权思想和过分膨胀的私欲根源(3)市场经济价值观诱发拜金主义思想(4)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

三、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浅析市场经济下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与预防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已经作为一种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正逐步得到完善和走向成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必须弄清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使社会主义化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 职务犯罪 原因 预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迅猛发展,职务犯罪也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并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文

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客观要件表现形式。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种类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53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

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隐瞒境外存款罪

11、私分国有资产罪

12、私分罚没财物罪。渎

利益便成了当今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这种形式和职务犯罪行为,轻重有异,涉及面大,往往治而复出,花样翻新,在一些地区、部门势头有增无减。一些人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见什么捞什么,借以满足私欲,中饱私囊。特别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更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化公为私。个别党政干部长年占用公物私用、私费公报、巧取豪夺。近年来,行贿的方式由过去的暗送发展到现在的高档物品甚至现金,行贿主体由过去的个人、私企到现在的国营、集体企业;行贿的对象由过去的一般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的领导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这种现象,在党政干部中是极少数,但其绝对数并不少。2000年,全国法院系统依法判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17931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公务人员3人,地(厅)级公务人员 52人,县(处)级公务人员350人。

(二)严重渎职型

长期以来,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使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渎职、失职现象。具体表现为:

1、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摆衙门作风,不为群众办实事,好说空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

2、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调查研究,导致工作中的偏差,不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影响乃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有的领导,在引进国外技术时,不懂实情,盲目引进,造成严重的积压和浪费。

3、事业心衰退,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玩忽职守,给国家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

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

(3)市场经济价值观诱发拜金主义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人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但是在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同时,有极少数的国家公职人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他们极力鼓吹“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途,才有前途”当这些人的头脑充满了拜金主义思想,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金钱欲,就可以臵国家、法规不顾,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预防和惩治的法律,只有一些条例和文件,而且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查下不查上,治小不治大,惩外不惩内,罚疏不罚亲的现象。

三、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职务犯罪的手段日趋“合理”和隐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如为单位(或个人)谋私说成“有偿服务”,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从全国各级反腐败部门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看,省部级和市地级干部呈上升趋势,且这些人犯罪金额都在百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在千万元、亿元不等,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5、职务犯罪严重危害着国家政权和社会的稳定。职务犯罪是一种极端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如果这种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遏制和有效的打击,必将严重危害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

四、职务犯罪滋生漫延的原因

1、经济体制不健全是滋生职务犯罪的原因之一。目前,我们国家工作人员还离不开经济行为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人们的收入、分配、消费、投资、交易等一切商业行为均被纳入一定的规范之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就会滋生犯罪的士壤和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是构成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

2、政治制度不健全是滋生职务犯罪的重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阶段,不仅经济上处于发展阶段,而且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也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还很严重,以权压法、以权抗法、以言代法等现象还是一些领导的习惯性做法。这些都是导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政治根源。

3、腐朽消极的特权思想也是滋生职务犯罪的根源之一。在相同的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做到两

1法律修改工作滞后,规范经济行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配套,制度不建全等现象。这些不仅会给一些违法犯罪者可乘之机,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问题。正因为如此,职务犯罪现象也会伴随改革的深入而增大。这不仅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所在。

(二)市场经济越发展,解决人的道德观念越重要 从当前各类经济犯罪的表现可以看出职务犯罪是一种与国家公职活动密切联系的,权力与贪利相结合的犯罪。我们说,发展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也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公正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改革越向深度发展,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受局部利益的驱动或以单位名义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挪用资金炒股,炒外汇、炒房地产。加之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拜金主义抬头,把手中权力做为商品对待,把市场经济奉行的物价交换引入到党内生活中来,于是出现了见怪不怪的权钱交易现象。我们建立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当前犯罪分子所采取的犯罪手段,犯罪形式,犯罪特点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预防职务犯罪,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证。市场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运行体制实际是一种平等竞争的机制。市场供求,货币流通,3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利犯罪,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预防”要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从执法实践来看,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行为,是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社会腐败行为,它败坏了政府形象,毒化了社会风气,危害了国家建设,破坏了社会安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要学会观察事物的本质,要积极研究,分析腐败的根本原因,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在惩治腐败的同时,努力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惩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工作,要意识到改革越深入,问题可能暴露得越明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会越艰巨。

二是抓“预防”要把阶段性工作同持久性工作相结合。要让每个同志都明白,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体制改革,法制建设,虽然是惩腐倡廉的根本性措施,而实现这种措施必须逐步进行,所以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既不能急,也不能稳坐钓鱼台,对要抓的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数,既要有阶段性的工作又要考虑到长期的计划安排。

三是抓“预防”要依靠专门机关,强化打击与预防相结合,从开展反贪污贿赂工作的实践中看,打击犯罪也是一种预防犯罪的措施,古人有“以儆效尤”的说法,也主要是说通过一个人的惩治达到教育众多人之目的。如果对犯罪行为不惩治,很快就会像“流感”一样泛滥。假如一个人失去了

5说群众对大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是信任的,也是支持的,历史经验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离开群众,必然会走向失败。在打击经济犯罪工作中,群众是基本的生力军,无论是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治犯罪,还是预防犯罪,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七是抓“预防”要做到专项预防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对群众反应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必须进行专项预防,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要积极同党委取得联系要把预防工作纳入到综合治理工作之中,要学会运用教育、行政、纪律、法律等手段,形成合力、“综防”、“综治”。

(1)要不断加大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震慑腐败分子。职务犯罪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强大阻力。因此,加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重点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查办金融、建筑、海关、人事、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对这些案件要一查到底,严厉惩处。

(2)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活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法律约束力度,使各级政府部门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做到依法行政,廉洁勤政,以化解市场经济给职务犯罪带来的体制弊端。其次要加强廉政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廉政主体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消除腐败动机,大力

7应相应给公务员发放特别奖。有利于调动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要抓好人的思想建设,必须注重人的素质建设,让更多的有志之士为发展市场经济做出贡献。而预防犯罪是提高人的素质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要发展经济,必须把预防犯罪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保障措施紧紧地抓在手上,真正做到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20-

下载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

    浅析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111

    浅析沙湾县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把握当前群体性事件的......

    浅析四风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以全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突破口的作风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党内作风问题表现多样、成因复杂,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

    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精选多篇]

    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双差生产生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差生、因素、信心、鼓励、激励 双差生已经成为学习有困难、纪律上调皮......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就医时的法律观念也逐渐增强,促使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

    浅谈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山西兴华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姓专名: 业: 学习形式: 层次: 指导教师: 教学地点: 目录 摘要: ...................................................................... 1......

    投影仪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投影仪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王树刚 投影仪的误差主要是由投影屏上的成像质量和工作台的测量误差产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放大倍率误差(光学系统误差) 1.产生原......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是具备职务犯罪特定主体身份的人违反职责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危害社会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