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不只为知道,而只为做到
学习不只为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建设“美丽中国”,从学前教育开始
彭玉东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的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 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引人深思——就其原因:反衬出国人“法制观念”淡薄,“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为什么?
现象:
乱扔垃圾——才是不文明的,人人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他知道,但做不到?
饭前便后要洗手——才是健康的。人人都知,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他知道,但做不到?
红灯停绿灯行——才是安全的。人人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他知道,但做不到?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是优良传统。人人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中国餐饮浪费足以让上亿人同步进入小康。
互相尊重——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有的人知道,但有的人做不到?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工作才会更顺利,有的人道,但有的人做不到? 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社会生活才会更美,有的人知道,但有的人做不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的人知道,但有的人做不到? 别人的孩子也是人,有的人知道,但有的人做不到?
„„
什么是美?什么最美?做本分、尽职责!
最美老师张丽莉:她美——是因为遵守职业道德,当危险来临时,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自己却被碾到车轮之下„„用行动验证了“爱生如子”的职业道德,那一刻:柔弱的她犹如铜墙铁壁!
最美乡村医生盛伟:她美——是因为他遵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救死扶伤”为天职。一心一意情系群众,为治病救人,凌晨2点回家成为他一天工作的缩影;不,只要有病人需要,他每天都是这样的!
美丽中国:山青才美、水秀才美;但人要更美!只有人美了:山才会更青、水才能更秀!
如上所诉种种陋习,就其原因——搞好学前教育是关键。因为伟大教育家叶老先生说:“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陋习都是为了“自己方便,生活随便”表现,不讲规矩,不守规则。
一、为什么要抓好学前教育——因为他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
1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怎样抓好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讲规矩、守规则。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学前教育对象,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只要他(她)能真正“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我想,他(她)会这么做: 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我应该做到!尊重别人劳动更是尊重自己; 饭前便后要洗手——是健康的,我必须做到!健康是自己的。
红灯停绿灯行——是安全的。我必须做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是优良传统。同步小康,节约无小事;
互相尊重——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我要做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学会尊重别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工作才会更顺利,我应该做到——因为这是起码的。
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社会生活才会更美,我应该做到——因为这是必须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应该做到——因为经典的。别人的孩子也是人,我应该做到——因为这是良心的。
„„
只要他(她)知道,并且做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学习不只为知道,而是为了做到”。所谓学前教育是什么教育?习惯教育.不一定是学习语文、数学,更应该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其知道什么该做,该怎样做、并且一定要做到——“美丽中国”——路在脚下!让我们为一个个不起眼“习惯”反复练习而自豪!从一个个“小”而“实”动作开始——筑起“美丽中国”的钢铁长城——“美丽中国人”!
第二篇:只为一个人
只为一个人
作者:高伟杰
相声大师马季仙逝后,央视导演黄一鹤曾着文回忆一段感人的往事。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成功地表演了后来成为经典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这使马季和“宇宙牌香烟”一起铸在人们的记忆宝库中,一起成为一个着名的“品牌”。当晚会结束、大家纷纷坐车准备赴宴庆功时,唯独不见了马季的身影。导演黄一鹤进直播间去找时,发现马季正在接一个电话,而且在绘声绘色地说着。听了一会儿,他才听出马季好像正在对着电话说刚才的那段相声!黄一鹤愣住了,不知马季在搞什么鬼。十多分钟后,马季才说完了相声并放下电话。当马季告诉他原因时,黄一鹤不由得握着马季的手狠狠地晃了两下,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来,晚会结束时,最后一个卸完装的马季刚向外走,就听到电话铃响了起来。这时,专门负责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已经离开,马季不忍心让对方失望,就回头接起了电话。他刚说出“喂”的一声,对方便听出他是马季,马上激动地说:“请问是马季老师吗?可找到您了!我是首钢的工人,刚听同事说,您表演的那个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太精彩了,可惜我刚才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没听到。哎呀,这可怎么办啊?”马季听着对方那种惋惜的语气,连忙说:“这个好办啊,我现在就给你补上,不就成了吗……”于是,马季就对着电话说起了真正的“单口”相声–只给一个人听的单口相声!
这时的马季已年过五旬,身体肥胖,健康状况不佳。而且这台晚会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上下忙碌,4个小时的演出下来已经精疲力竭,腰酸背痛–这十多分钟的表演真是他勉强而为的啊!
这时的马季早已没有了力气,支撑他讲下去的,是对观众的热爱与尊重,是对一个普通人的关怀与体恤。其实从常理上看,马季不接那个电话也不算什么错,晚会结束了没有人了嘛;在他接了之后不在电话里说相声更是没有错。他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谢谢你的夸奖,今天没听到,那只有以后再看我的演出了。”或者他甚至可以借机会推销一下自己的相声作品:“没听到不要紧,你去买我的专辑吧。”但这三种合乎情理的选择他都没有做,却做出了与常理常情相悖的事–强忍劳累,仅仅为一个人在电话里说相声!而这也只有马季才能做得出。我相信,当黄一鹤握着马季的手时,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一定是:“马先生,你这样的人不成为大师,世界上就不会有大师!”有的人可以成为大师,而有的人一辈子只能是演员。这差别高下或许不仅是学识技艺上的吧。
第三篇:只为生存
只为生存
生活在这个世界困难的呼吸嘶哑的呼唤闭上眼嘈杂与己无关……
同学认为我学习好,乖孩子,朋友认为我学习好,坏孩子,因为我每天狂上网,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深不可测,是学习高手,其实都不对,我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样的一个人,更何况别人,想不通的事就不去想,顺其自然……
上网我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只为看视频,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彻彻底底的……怎么说呢反正喜欢看帅哥明星,每3个星期换一次偶像,对这他们早不以为然,习惯学习好的我喜欢那些很娱乐的东西。呀没什么只当好玩要不生活只有学习那岂不是太枯燥乏味了,总要有点新鲜的东西。别人爱怎么看怎么看,说我什么我都不在意活得大剌剌的,活得潇洒点,活的刺激点,活得神秘点,活在属于自己的灵魂里,管他什么循规蹈矩管他什么三从四德丢掉没有束缚和羁绊多好??每当自由主义占据我的心时现实又在给我敲警钟,在残酷和无奈之下,我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现实告诉我必须学习,不然以后没饭吃,现实告诉我不能太过自由散漫,现实告诉我必须低头!不低头只会让倔强的身躯被压得粉碎。
电影是虚假的,什么神仙生活,什么如梦似幻,骗人的把戏,追求自我,但不要迷失自我,该低头时就必须低头!认输不一定是懦弱,只为生存!
第四篇: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人生需要信仰,亦需要脚踏实地
上周五的时候,我们讲外国文学,讲到世界及文学大师——列夫托斯泰。他一生致力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人的使命的探索和反思。人是什么?人性是善还是恶?人为什么会孤独、恐惧、绝望?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活在滚滚红尘里的我们恐怕很少想到过这些吧。从老师那里,我们对托尔斯泰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虽然出生贵族,却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在这方面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说明,82岁的他,因为把自己的财产分给了那些可怜的农民,而与家人产生了种种矛盾,之后毅然离家出走。他幼年丧双亲的不幸,他从姑妈那受到的良好教育,让他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让他把大爱撒给贫弱者。试问能有多少人做到这样无私的奉献呢,讲到这些外国文学老师给我们讲了个让她感动的身边人的故事。这个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平时只要村里人有事,凡是他能做到的,一定会去给别人帮忙。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孤寡老太太和一个有智障的儿子。天下了大雨,把他们的围墙给冲塌了。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农民身上,希望他能帮他们把围墙筑好。于是这个农民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筑围墙是个很辛苦的活计,和混凝土,搬砖这些都需要很大的体力劳动。而这个普通的农民还患有心脏病,医生早已叮嘱他不要从事强体力劳动,否则很不利于他的身体健康。于是当他答应义务为老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在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认为他身体有病,如果因为过度劳累累坏了身体,还得住院什么的;更何况那个老太太可以雇佣别人去做这些事情,不一定非得他来做。这样为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做事,很不值得,并且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傻子的表现。而这个农民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就这么短短的一生,光为自己而活更没意思,人家遇到困难了,能伸手帮一把就帮一把。很简单的几句话,没有托尔斯泰的高度概括,没有那种很系统性的哲理分析,他只是凭着自己内心一些道德标准去约束,规范自己;他为别人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些很平凡,很渺小的事情却足以让我们这位很乐观,很有激情的外国文学老师潸然泪下,直到情绪失控。那一刻,我们默然,那一刻我感到泪珠滑过我的脸颊。这不是作秀,不是盲从,而是因为一颗真善之心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敏感的情愫,也许这种情愫并非每个人都有,但我仍然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只是它被生活的繁杂,人性的复杂所湮没,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或隐或现,深深掩藏在内心一个最深的角落。
在这之前,我和舍友看了一个名叫《时代秀》的节目,讲到一些曾经为抗日战争做过贡献的老兵,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使命完成以后就回归了人民群众当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有的在年老孤寡之后,生活条件很是艰苦。于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发现了这群特殊的群体,为他们改变生活境遇做了很多工作。跟设有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都有很多感慨,因为真的有很多好心人他们结成志愿者去默默地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们看到别人因为他们的帮助而改善生活,改变命运时内心是多么快乐,这种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多少钱都无法买来。如托尔斯泰所言,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孤独,绝望,恐惧,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吧。尤其是自私到无可救药地步的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把自己的欲望弄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离孤独也就不远了,这种孤独不是短期的,而是永远伴随着他那无止境的自私的欲望。
前不久,在吃饭的时候,一个女孩坐到我对过,问可不可以跟我聊天。我很诧异,因为在我们学校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后来她告诉我她是从加拿大过来留学的,她的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广东人。我们谈到了文学,又由文学谈到了人生的困惑,进而又谈到信仰的问题。她是信奉基督教的,她说自己在读中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方说她觉得当她看到一些人不快乐的时候她很同情他们,也会想着帮助别人。然而,她又认为让另一个人快乐了,必然会牺牲掉一些人的快乐。根据她在书中看到的,在生活中关察与体会到的,并不跟基督教所宣传的完全一致,所以她对自己所信仰的也一度产生怀疑。她又跟我举了很多例子,可是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她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东西,这是我无法了解她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过有一点我是肯定的,她觉得人生必须要有信仰,她现在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教徒。来到中国后,他们在学习之余,会和自己的同伴去公园做义工,捡捡垃圾什么的。还会和路边的乞讨者聊天,他们觉得自己很快乐。之后她告诉我如果我有兴趣可以加入他们,还给了我一个联系方式。但我以考研为借口,委婉拒绝了。一来因为,我确实想要考研,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参加这个样的活动;二来,我不清楚她找我谈话是不是要给我灌输基督教思想,我不是排斥这个宗教,而是我目前还没打算去信仰哪个宗教。但并不是说我是个没有信仰的人,我有自己的道德观念,每当遇到一些自己和外界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不会只为自己考虑,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我不会轻易越过道德的篱笆。我没有太多时间想那个女孩一样去做义工,但我可以随手把空教室的灯关掉,可以帮同学拎壶水回来。这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会意识到,注意到。我们学校一个教理科的老师,阅读到屈原的《离骚》时甚是喜欢,于是不惜高价买来《楚辞》所有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屈原及其作品。于是他真的是非常喜欢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人格。他甚至把教专业课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楚辞》了,为此有人把这件事情反映到了系主任那里,批评他不好好教学。他回答说孙中山,鲁迅可以弃医从文,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弃理教文呢?而且看他们在革命,文学,思想方面远远要大于他们在医学方面的贡献,让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而且,自己在公选课教授方面也并不是没有效果,他把学生的作业拿给系主任看,从里边确实看到了学生思想的变化。那不是敷衍式的作业,而是真正的感悟,思想的进步。也许这些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我却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个老师反复给我们强调节能环保等等一些意思和思想后,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行动了。这些都是小事,本来就该老师不强调也该去做的,这就是所有人的看法。可恰恰是这种忽视,使我们对于能源危机的问题漠视。很多老师也会谈及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但谁也没有着未来时强调的多,而且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每次他出去吃饭,都不适用一次性筷子,他会自己在包里装上自己的筷子;每次上课,再用多媒体授课时,他都会把用不着的灯关掉,每次都这样,无一例外。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已成为他的人生信仰,行为准则。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为自己而活,那样便只剩下了孤独。我们总该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东西,为自己创造舒适美好的同时不要忘记你的同类。我是这样感悟的,借用冰心先生的一句更为上乘的生命感悟:
第五篇: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读后感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读后感
有些同事、朋友和我闲聊时谈到自己的工资时偶尔会有一些低落,一些满足。在我这些年的职场生涯中,一段时间也曾经为此郁闷过,感觉我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但即使是有过那样的想法,也从来不会影响我对工作的态度。
公司或许可以掌控你的薪水,但却无法阻挡你在工作中去思考、去学习、去提高、去养成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积极的态度和端正的职业道德。也无法阻拦你为自己的未来所做的努力,更无法剥夺你将来因此而得到的回报。当然公司也无法不让你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存,但是比生存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直接的,但也是最短视的,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了更高的目标,那么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虽然薪水应该成为工作的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得到的,真正拥有的东西,并不是那每月如期收到的钞票或者是银行卡上的数字。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虽然也许每天都是做相同的事,又或者做了很多没有结果的事,但是只要你心里有这份工作,你就会发现每天都会从中学到你从前不会的,经过不断的累积时间长了你就会很出色,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会每天都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记录。如果将工作视为一种不断累积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份工作都包含着许多人的成长机会,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又怎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成长机会,又怎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呢?这样的人永远也不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路,这本书里提出“薪水虽然是工作的一种回报,但决不是唯一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远一些的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工作起来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动接受,那么他能体现的价值也就只能用他那永远都不能让自己满意的薪水来衡量了,他就永远难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
我一直很快乐!我会更快乐!虽然生活总是给我太多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