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为朝阳随笔
一阵微风吹过,
我欢欣地对它说到:“风儿,风儿,我要写小说!”
风随意的说,“那是小说家的事!”
风吹卷着叶子远去。
不一会儿,一团软绵绵的云彩飘来。
我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
“那是小说家的事!”云彩鄙夷地说。
云也不愿多说什么,飘走了。
我有些伤心了,难道我错了?
伤心之际,一个惊雷吓了我一跳。
“听说你要做小说家?别想了,那不是我们能做的!”还没等我说什么雷声到了天边。
我站在原地等了好久,对着雷声远去的方向说到,“或许你们说的都对,但我热爱,我就会去努力,明天的朝阳很美,我会用最美好的语言把她描绘。"
第二篇:亦把夕阳比朝阳杂文随笔
人一旦上了岁数就不那么值钱了,不仅年轻人看着烦,连自己都有点看不起自己,总以为自己没什么用处了,精神暗淡,萎靡不振,心态都在慢慢地开始转变,竟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不时的叹息一声,心中暗自默念着那句“老而无用”的谎言,自己逼着自己往下坡路上走,好像马上就要走入暮年,心中的惊恐之状越来越重,好像真的世界末日马上就要降临,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坟墓的门口,正在一步步地朝里迈。
人活着讲究的就是一个精、气、神儿。人活一口气儿,不管遇到什么事儿,只要精神不到,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如果精神倒了,就会失去一切抗争的勇气,一根儿稻草掉在头上也会被砸倒下。精神的沉沦是最大的沉沦,所带来的后果无可估量,说不定真的就把你拖入了不归路。所谓哀大漠过心死,心死了一切就全完了。自己看不起自己,必定造成信心慢慢地消失,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打击。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必定对一切失去信心。这是一种暗示,人一旦落入这种暗示的旋涡,绝难再拔出腿来,只会把自己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整日里暮气沉沉,一点精神头都没有了,比老气横秋更加悲惨,年轻时的那股朝气荡然无存。老年人真的到了这一步,是不是有点悲哀?
人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但人绝不会永远保持年轻,总会步入中年,进而走进老年的行列,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老怕什么,老有老的好处,老有老的优势,这一点是年轻人所不具备的。老来是宝,这并非空穴来风,事实即是如此。
怀念童年,怀念青年,怀念中年,这些都无可非议,那是人生中美好的记忆。但要牢记:那只能是一种怀念,决然再不会回到那个年代。想想也是,年轻的时候多好啊,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想干什么抬腿就走,什么好与坏,从不去考虑,更不会计较什么后果。后果是什么,能当饭吃马,既然不能,考虑它干什么,还没干哪,还没说哪,先把自己束缚住了,岂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累不累啊,该干就干,该说就说,凭一腔热情执着着干的多自在。
体力是一个人最主要的资本,更是优势。只要体力好,什么都不怕,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什么,还不是年轻气盛,心中根本就没有害怕二字吗。体力好,精力充沛,大脑活跃,反应快,遇事不用思考,结果马上就会出现在眼前,紧跟着便是行动,那叫一个分秒必争。
看看那时候——多牛!再看看现在——多累赘!
正因为年轻人的思维敏捷,所以往往也会出现遇事头脑发热,难以冷静,因欠思考而顾此失彼的毛病,心中虽然明知,但却很难改变。有错误怎么啦,为什么要改变,错就是错了,下次注意就是了。年轻人嘛,要允许犯错误,哪个年轻人不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改正,甚至于不接受教训,接下来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年轻人不怕这些,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次改不了还有下次,反正有改的那一天。
年轻人可以这样无所顾忌,老年人行吗,不行。老年人最怕的就是犯错误,故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失去了很多大好的时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支撑一个人的根本,是一切行为的基石,只要精神头在,一切都不在话下。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只要精神不到,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难被打倒。
不要老想着过去,关公的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如何,结果也误不了走麦城。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老了,不再工作,退下来享受一下生活,这本是一件极其开心快乐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很好的体用这段时间,把晚年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天高高兴兴地迎接第一缕朝阳,站在高处,开开心心的看着太阳慢慢地升起,优哉游哉地送太阳一点一点的西移,再信心满满地欣赏那一轮明月。每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是不干有损于祖国的事儿,不说有损于国家的话,每日里遵纪守法,干什么都不会被限制,多自在啊。
退下来了,没人管了,不受约束了,干什么也无须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身边已经没有了领导天天盯盯着,指挥着你干这干那,不管他说地对与否,安排得是否合理,也不管你是否愿意去干,或者说干的对与否,你都得捏着鼻子去干,而且还得使劲感,大干特干,生怕哪位领导不满意。更何况,干好工作是你几十年来的一惯信念,用一句最朴实的话那叫:对的起自己的那份工资。
现在不用管这么多了,再大的领导也不会天天找到你给你分配任务,再也不会像生产队长一样天天地给你派活。我就是我,每天活出一个本真的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管你中午还是晚上,嘴馋了就来上二两,什么工作期间不允许饮酒,滚一边去吧,这一切对我再无任何约束力。我是一个自由人,完完全全的自由人,喝醉了水睡觉没你屁事儿,什么领导不领导的,统统靠边站着吧,最好彼此留点距离,省得人多了挤得慌。
你说现在的领导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单位五个人,却安置了三个领导,这样的单位比比皆是,你说他们每天能不觉得挤的慌嘛。每天干活时六只眼睛都盯着你,难免有不顺眼的时候,批评你两句,回吧,有点对不起领导,不回吧,心里不痛快。终于退下来了,没人管了,还不开开心心的活着,不好好优哉游哉的过你散漫恬淡的小日子,却成天埋怨自己老了,没用了。没退下来的时候你有多大的用处,谁把你当头葱,谁又把你当作了一瓣儿蒜,还不时每天窝窝囊囊,提心吊胆的。现在舒心了,反倒不自在了,是不是自己又跟自己过不去了。歇会儿吧,把心态放平,躺下睡觉比坐着睡觉舒服多了,为什么,身体放平了,心就宽了。
夕阳不是末日的临近,而是为了迎接新一天的朝霞的升起积蓄力量;夕阳更不是老年人的诠释,而是在提醒即便是老了也要继续老骥伏枥,勇往前行;晚霞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消极的懦弱,似乎在表明人已老了便不再有生力。此言谬矣。人老了仍然有很多事要做,而老人做事往往比年轻人更会出成绩,所谓姜是老的辣,要记住: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人老并非珠黄,人老珠黄更是一种悲哀的自我否定,是遗憾中自甘悲凉的叹息,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具体体现。老了又怎么了,老有老的好处,老有老的优势,老人完全可以大声的,且自豪地对年轻人说:我们老了有什么不好,更有什么可怕,人都是要老的,你们也脱不过,早晚也会步入老年,只是你们还没到这个年龄,但要记牢,老是早晚的事儿,谁都脱不过去。
年轻人们要记住,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从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我们年轻过,可你们老过吗?你们知道老年人的宝贵之处吗?老就是资本,老就是经验,老就是智慧,更是力量。年轻人,不要瞧不起老年人,年轻的岁月我们经历过,什么都比你们懂得多,年纪大了是应该受到你们尊敬的,对此,你们除了羡慕外别的什么都不会有。
退下来只是不再工作了,其实要做的事儿还很多。看看书,看看报,看看新闻,跟上社会的发展。关心社会不仅可以消除那些无奈的时间,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加点知识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不要以为老了再学习已经没用处了,看书学习对所有人来讲不仅仅是工作所需,更在于精神所需。身体需要粮食,精神同样也需要食粮。粮食就是养份,营养充足就能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报个老年大学班,工作时太忙没时间,闲下来有的是时间了,慢慢的学学书法,悠闲地学点绘画,不必非要达到多高的水平,反正也无须出名,更不指着去卖钱维持生活,养家糊口。
老了,退下来了,并不是夕阳下的暮年,而是第二青春的开始。退下来了,不再为早九晚五的工作而奔波忙碌,不在因日常的生活操劳,这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有时间了,可以带着老伴到全国各地去转转,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人文古迹的精彩。在体验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源远流长文化灿烂的同时,也算是弥补一下这些年对老伴的亏欠,算作是对老伴这些年为家庭付出的一种补偿。出去旅游既可以让心情愉悦,又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更增加了与老伴的感情,权当是重温一下当初恋爱的滋味。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乐不为。
老年人图什么,不就是图个消遣中的舒心嘛,不就是图个开心痛快吗,不就是图个玩儿着高兴嘛。潇洒走一回不但是青年人的专利,同样是我们老年人的所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平平常常的日子,轻松自在最好。
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只为生存
只为生存
生活在这个世界困难的呼吸嘶哑的呼唤闭上眼嘈杂与己无关……
同学认为我学习好,乖孩子,朋友认为我学习好,坏孩子,因为我每天狂上网,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深不可测,是学习高手,其实都不对,我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样的一个人,更何况别人,想不通的事就不去想,顺其自然……
上网我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只为看视频,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彻彻底底的……怎么说呢反正喜欢看帅哥明星,每3个星期换一次偶像,对这他们早不以为然,习惯学习好的我喜欢那些很娱乐的东西。呀没什么只当好玩要不生活只有学习那岂不是太枯燥乏味了,总要有点新鲜的东西。别人爱怎么看怎么看,说我什么我都不在意活得大剌剌的,活得潇洒点,活的刺激点,活得神秘点,活在属于自己的灵魂里,管他什么循规蹈矩管他什么三从四德丢掉没有束缚和羁绊多好??每当自由主义占据我的心时现实又在给我敲警钟,在残酷和无奈之下,我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现实告诉我必须学习,不然以后没饭吃,现实告诉我不能太过自由散漫,现实告诉我必须低头!不低头只会让倔强的身躯被压得粉碎。
电影是虚假的,什么神仙生活,什么如梦似幻,骗人的把戏,追求自我,但不要迷失自我,该低头时就必须低头!认输不一定是懦弱,只为生存!
第四篇:只为一个人
只为一个人
作者:高伟杰
相声大师马季仙逝后,央视导演黄一鹤曾着文回忆一段感人的往事。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成功地表演了后来成为经典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这使马季和“宇宙牌香烟”一起铸在人们的记忆宝库中,一起成为一个着名的“品牌”。当晚会结束、大家纷纷坐车准备赴宴庆功时,唯独不见了马季的身影。导演黄一鹤进直播间去找时,发现马季正在接一个电话,而且在绘声绘色地说着。听了一会儿,他才听出马季好像正在对着电话说刚才的那段相声!黄一鹤愣住了,不知马季在搞什么鬼。十多分钟后,马季才说完了相声并放下电话。当马季告诉他原因时,黄一鹤不由得握着马季的手狠狠地晃了两下,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来,晚会结束时,最后一个卸完装的马季刚向外走,就听到电话铃响了起来。这时,专门负责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已经离开,马季不忍心让对方失望,就回头接起了电话。他刚说出“喂”的一声,对方便听出他是马季,马上激动地说:“请问是马季老师吗?可找到您了!我是首钢的工人,刚听同事说,您表演的那个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太精彩了,可惜我刚才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没听到。哎呀,这可怎么办啊?”马季听着对方那种惋惜的语气,连忙说:“这个好办啊,我现在就给你补上,不就成了吗……”于是,马季就对着电话说起了真正的“单口”相声–只给一个人听的单口相声!
这时的马季已年过五旬,身体肥胖,健康状况不佳。而且这台晚会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上下忙碌,4个小时的演出下来已经精疲力竭,腰酸背痛–这十多分钟的表演真是他勉强而为的啊!
这时的马季早已没有了力气,支撑他讲下去的,是对观众的热爱与尊重,是对一个普通人的关怀与体恤。其实从常理上看,马季不接那个电话也不算什么错,晚会结束了没有人了嘛;在他接了之后不在电话里说相声更是没有错。他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谢谢你的夸奖,今天没听到,那只有以后再看我的演出了。”或者他甚至可以借机会推销一下自己的相声作品:“没听到不要紧,你去买我的专辑吧。”但这三种合乎情理的选择他都没有做,却做出了与常理常情相悖的事–强忍劳累,仅仅为一个人在电话里说相声!而这也只有马季才能做得出。我相信,当黄一鹤握着马季的手时,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一定是:“马先生,你这样的人不成为大师,世界上就不会有大师!”有的人可以成为大师,而有的人一辈子只能是演员。这差别高下或许不仅是学识技艺上的吧。
第五篇:只为那一承诺
只为那一承诺-----读《三杯茶》有感
读罢《三杯茶》,心里感触颇深。这是一本纪实性的书。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写下了主人公摩顿森为履行诺言,千辛万苦为巴基斯坦人民建造学校的感人事迹。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登山队员,他本属于美国的公民。然而,他父亲的一个选择,是他们全家搬到了非洲,和黑人生活在一起。也许他命中注定与他们成为朋友。就是在非洲的童年时光,对摩顿森的性格有重大影响。他和有色人种在一起生活感到亲切舒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什么叫怜悯,什么叫温暖。他有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妹妹。虽然勉强度过了几次生命危机时期,但最终还是遗憾的离开了人世。作为哥哥,摩顿森带着妹妹克莉斯塔送给他的念珠项链,他本打算登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峰顶,一览山下雄伟风光。谁知,上天似乎早已安排好,他没有如愿的登上峰顶,这是他的遗憾。但上帝有很眷恋这个热心善良又勇敢的小伙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在他下山的途中,遇到了当地的“向导”——穆扎佛,这个善良的巴蒂人带他到自己家里,为他沏了茶,提供他舒适的“床”——他逝去妻子的嫁妆。摩顿森喝下第一杯“拉西”(酸奶)、一块烤好的“恰巴蒂”(薄煎饼)和一杯甜茶,肠胃里掠过一丝丝温暖;喝下第二杯,他已感激不尽;当他喝过第三杯,他与当地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生的朋友。那是用生命换来的情谊!
历史上,中亚地区是个不是很安定的地区。这里时常发生战争(虽然没有中东地区那样频繁)。宗教,领地,民族矛盾等各种争端与这里的高耸入云的山峰,湛蓝的天空,沉默的大地不相协调。时至今日,由于当时英国蒙巴顿方案,使这里为了某某地区为大动干戈,战火不断。
渴望上学,是女孩子们的心愿;而希望能有个教室更是全村的梦想。这里的人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由于这里地处偏远,教育程度低,人们的思想还是很保守,只允许男孩子上学受教育,女孩子只能在家帮做教务。摩顿森了解了这里的情况,才知根本不是像马瑞尼造访艾斯科里后在书上所解释的那样,“老人们坐在阳光下抽着图画般的水烟管,中年人则在桑树荫下操作着原始织布机,带着生命经验历练出来的沉稳。还有两个小孩儿面对面的坐着,温柔细心地为彼此清理身上的虱子”什么平静祥和的生活,什么返璞归真,他知道这里的孩子渴望读书,渴望知识!他们期盼着有一天能够穿戴整洁,体面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手捧着属于自己的新课本,那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纯真的孩子们眼里对上学的渴望之情刺痛了摩顿森的心灵。虽然他的生活在美国不算上是一个上等社会的生活。孩子们以及村长的愿望成了摩顿森后来的指路明灯。他许诺,无论如何都要为村民们建造一所属于他们自己的学校。
他下山回到美国后,生活依旧那样平淡,他没有忘记他许下的诺言。他的生活开始为梦想而战。他开始行动,为筹集资金四处奔波,到处讲演。最开始到处碰壁,发出去的五百八十多封信都没有收到回复,最后得到了吉恩.霍尔尼的资助,得到了一张一万两千美元万元的支票。这让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带着筹款再次回到了巴基斯坦。他不敢多花一分钱,因为他明白任重而道远。生活中,他节俭朴素,穿着当地的夏瓦儿,还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在建造他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的时候,他既是监工,又是建筑工人,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各种考验。保守村民的反对,路段的条件差,天气恶劣,当地恶霸的阻拦。最终在村长和村民的共同女里和帮助下,科尔飞村的学校终于落成了。资助他的吉恩先生,能有幸在有生之年里看到他所创办的学校,并且成立了“中亚协会”。从此,中亚地区开始更多地被世界所关注。在此之后,“中亚协会”在摩顿森的领导下先后创办了60多余所学校,还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生活物资和公共设施。他的名字渐渐被传开,人们亲切的叫他为“摩顿森医生”。
摩顿森为了心中的承诺,付出太多代价。为筹集资金而辗转奔波,到处做演讲,刻苦读书,甚至连家都顾不上。一次,他在白沙瓦考察当地情况,误闯入军事基地,被当地军队关押8天,他心里想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与他一起奋斗的朋友们。最终还是被释放出来。好在他的贤惠妻子一直在默默支持鼓励他的工作,为他卸下了精神负担。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仍然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不和平”因素。巴基斯坦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地区还在为宗教,民族纠纷,领土而饱受战争之苦。那里的人民文化素质不高,只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任意发动战争,那里存在着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人身自由无保障,种族歧视„„
当你不屑于扔掉碗里的半碗饭,当你醉心于淘宝网商城中凭借一时冲动而买下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衣服时,你有没有想过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穿上暖和的衣服,想在温暖的教室里接受教育孩子们?
献上第一杯茶,你我是陌生人;在奉上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会用生命来保护你!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年级:2011级 班级:2班
姓名:刘畅
学号:2011010728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