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
观看了伍教授的讲座,对于其中 “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的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有明媚的心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努力在职业奉献中寻找并守住幸福。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来自诸多方面。但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一定要有我们的对策,不能让压力左右我们。
教师是一件重复性很强的事业,正如比格勒所说,“每一天,当教师迈入课堂,他们都将对学生未来的世界施加影响。”“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职业的倦怠会让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人口手”中失去自我,成为一个每日重复昨天故事的机器。因此,教师要远离职业压力、拒绝倦怠,在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大家都知道,“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思想,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教师的幸福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结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无处不在;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你认为幸福的,他不一定认为幸福;他认为幸福的,你也不一定认为幸福。想得到不容易得到又得到了,就幸福。教师良好的专业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教师职业的主阵地在讲台,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拥有讲台,珍惜讲台,发展讲台,最后达到享受讲台的境界。魏书生的观点是对工作要只争朝夕,守住自己能做,应该做的工作,坚守住,别停止。别领着一份遗憾退休。让我们共同记住这几句话: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真好,确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成功是一种心态。(这句话要牢记,毕竟当环境局限,个人潜力无法发挥时,只能接受现实,“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有明媚的心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努力在职业奉献中寻找并守住幸福。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压力,把工作中的挑战当作是让自己磨练与提高的机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的方法,舒缓压力。拥有恰当的追求和目标,适合自己的能力,不要过高或过低。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经常保持微笑,学会与别人分享喜悦,常和别人合作并从中获得快乐。保持一颗童心,能让自己与学生走得更近,有助于理解学生,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尊重弱者,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弱差生,对于他们寄于更多的关心。还要进行有效地休息,身体放松,从而达到心理的放松。以充沛的精力,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要想获得教育教学的幸福,就要懂得享受课堂。还要懂得研究教学。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经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要对自己合理定位,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压力并不可怕,我们要有面对压力的积极心态,也要有应对压力的能力。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并不在于我们做得多么成功。关键在于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比昨天更快乐,更幸福,更有意义。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就会是幸福的,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我们的职业幸福而变得更加幸福起来。总的说来,凡事带着微笑面对,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我们才会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职业幸福感。
让我们做新时期最幸福的老师吧!
第二篇:观“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有感
观“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有感
此次班主任培训过程中,认真观看了伍教授的讲座,我对 “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的这一观点感悟颇深。
我们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而是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目标,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在工作中,所教学生集体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学习生活是否幸福,教师自身的工作是否愉悦,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的人生幸福指数。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是一个幸福的人。
教师的辛苦、低微报酬、难言的社会地位,何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和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感受新幸福呢?首先应研究教材、教学,提高自己素质,以教学和班级管理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其次,要合理定位,不能对自己定位太高,对金钱、地位不要盲目崇拜。
我们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人生有追求,有目标。对有追求、有目标的人来说,困难就不是困难,而是磨练;挫折也不是挫折,而是动力。没有价值追求的人,再轻松也不一定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需要。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用乐观的人生态度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社会学校家长的认同。
无论身处何处,多么困难,都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把教书育人放在自己的第一位。在实现自己职业理想中,尽享职业的幸福。所以压力并不可怕,我们要有面对压力的积极心态,也要有应对压力的能力。
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并不在于我们做得多么成功。关键在于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比昨天更快乐,更幸福,更有意义。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就会是幸福的,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我们的职业幸福而变得更加幸福起来。
第三篇:积极应对压力
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农民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成功;有的人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的身心惧疲,积劳成疾,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区别就在于你怎么应对压力。
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养成辩证的思维习惯。
这里将这个“伊索寓言新编”介绍给大家: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有智慧又有知识的朋友,您愿作哪一只狐狸呢?面对压力,我们应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铸就成功。
第四篇: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
框架及答题步骤:
——从有人举报你笔试作弊谈起
常考问题:
得到举报你笔试作弊、面试找关系、有犯罪行为、有道德问题,考试中有取悦考官的倾向等,这种题目时陷阱题目,是下套套大家的,考核临场面对压力的问题,表现要从容,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1;一个态度:坚决不承认的坚定态度,明确表示没有该项行为,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金不怕火炼,这只是个误会,相信真相会水落石出,如果涉及有损自身的恶意中伤和毁谤,相信自己会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2;两个看法;自己与社会两个层面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自身层面:意识层面和能力层面(讲道德所以不会也不应该、讲能力不必要,讲胸怀决不能);
社会层面:围绕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大众的看法及政府和制度等方面的威信展开论述(违背社会某种主流价值,老百姓对此种行为深恶痛绝,这样做也影响政府和制度威信)
3;三个相信:
相信自己的道德水平、伦理水平和能力水平
相信在座考官的人品和操守;相信会根据今天的我的实际表现给我一个公正客观的分数,不会受其影响。
相信法律会还我清白,相信组织会调查清楚,相信制度是严密公正的,没有做该行为相应的空间。
4;四个角色:分别围绕下面较色谈谈你的看法。普通公民: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底线。大学毕业生:明是非,懂道理。公务员考生:不能带头破坏考试规则。未来作为公务员:更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5;综上所述。。。。(回答完毕)
两难选择
——从老妈和老婆同时间落水先救谁的问题(落水问题)谈起
(零和博弈与双赢博弈)
之所以出现两难,是因为在题目给定的同时,也就给定了两难标准(落水问题给定了在亲情和爱情间抉择的困惑、纠结与难以决断的标准。)
两难问题的两种破题方法: 1重构标准法:
重新确立更高的更为超脱的标准。落水问题重构新标准:以人为本,生命第一,众生平等,先易后难,所以最易救谁就先救谁,先难后易将两者皆失。看病人问题,病情的其中缓急,看母亲,百善孝为先。
2融合标准法:
以一方选择为主,兼顾融合另外一方。养老问题,选择家庭养老,辅助于社会养老的一些方式和措施。看病人问题,看母亲,待会或择日专程看望领导的妻子。摆地摊,不取缔但定时定点规范管理。免费公园人流大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坚持不收费,但是要加强管理。
破题要点:
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要选定好标准。论述原因要周全,处理问题要圆润,统筹兼顾,切忌一刀切、不讲原则、僵硬死板。
答题步骤:
1点出两难困境,及难于抉择的痛楚。
2明确选择和做法
3阐述如此选择的标准,论述选择的原因
4采取措施满足此项选择的不足(也即是对方关切和诉求),充分全面、兼顾的处理问题.5综上所述,表达相信能突破两难困境,变零和博弈和双输博弈为双赢博弈。
居中调解
——从劝说两位翻脸的朋友冰释前嫌说起
如何规劝两个自己翻脸的好友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的框架可以用来处理自己主持一个会议期间,会议的双方争吵的不可开交,甚至恶语相加的问题。
答题步骤
首先:保持中立、公正、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
其次:具体做法
1、一各分开——防止矛盾升级恶化;劝架首先要将矛盾双方分开后或者避免在同一场合出现,对于会议问题的话,可以根据题目要求休会一段时间,将会议的双方分在不同的会议室进行隔离,要求双方克制冷静,防止矛盾升级
2、两面交流——对分开的双方分别进行交流,听取各自诉求。
3、寻找三个点——通过听取诉求,根据各自的诉求找出双方的矛盾点、共同点、折冲点。
4、制定方案;根据双方诉求和三个点,在兼顾双方利益和诉求,坚持公平公正的立场、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说法、方案。
5、重新聚合——重新将双方聚合在一起,朋友问题,找聚会的场合,如由自己主动开一个私人聚会的方式将两个朋友重新召集在一起。会议问题则直接复会。
6、以自己的方案进行讨论——以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对双方做劝解疏导工作。
7、表达相信与民主表决——相信自己的方案考虑了双方的诉求、折中了双方的利益,通过劝导工作一定能达到化解矛盾的效果。如果还有问题,则就自己的方案进行民主表决。朋友重归于好,会议达成共识。
再次:会议达成共识后,将会议过程、方案、共识以书面材料的方式上报领导。
最后:综上所述
此框架有强烈的针对性,题目比较单一,但比较特殊。
名句辨析
——从有志者事竟成谈起
绝大部分的名句都需要用辩证火一分为二的标准去看待,因为名句单列出来,往往断章取义。名句问题的有三种分类:
一、非充分条件决定式
A——》 B,但A不充分决定B 例子: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是事竟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功的依赖因素很多,有志只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涵盖成功的所有的条件和因素,所以是非充分条件。所以——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挨近朱砂只是赤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上,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类似题目还有:
性格决定命运、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沉默是金、成功有时候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欲速则不达、答题要诀和破题关键:
听到类似题目时多问自己一个:是否是必然,有志者是否必然事竟成。
二、古意今用的时空脱节型
A为古代意思和适用,B为现代环境,A在B的新环境下出现不适合、脱离时空的不匹配而产生局限性和新的意思
例子:
班门弄斧:古意,不自量力。在现代市场竞争社会,鼓励弄斧须要到班门的竞争和与强者看齐的做法
有规矩不成方圆:古意,做事讲求程序,中规中矩。在现代市场竞争社会,忽略创新
枪打出头鸟:古意,做事要低调,中庸,在在现代市场竞争社会,鼓励脱颖而出和保护优秀人才。
父母官:古意,爱民如子,好官的楷模。在现代民主社会,官与民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容易强化官本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对此要扬弃,官员要勤政爱民,但不是父母官而是孺子牛。
三、前后匹配性
A 为前半句,B为后半句,单说A 存在片面性,AB同列,前后匹配,周全完整
例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兴亡天下有责。前半句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后半句是国家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单列前半句,有片面性,两句同列就较为周全。
这种题目不多,比较简单,不需要思考片面的东西,直接按要求论述就是了。
答题三类题目的统一步骤:
1一个先:(这句名句的字面意思是)
先定义不定性。由于名句大多往往断章取义,都需要用辩证或一分为二的标准去看待,所以不要对名句下定性的说法,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都千万不要在答题中出现,而是要首先要对名句的意思做出你自己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坚持“先释词,后造句”的步骤,即对名句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然后将解释连成一句话。
2两面看:(这个名句告诉了我们)
正反两面看。明确告诉考官对该名句要一分为二的看,即两面看。先从名句中肯定一面开始论述,如有志对成功的重要性,然后论述名句忽略的、没有提及的、不足的一面,如在强调有志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勤奋、方法、机遇、运气等等。在论述的过程中注意两面的论述要有比例:正面的论述40%,不足一面60%.相对比较均衡。
3三结合:(结合我自身、社会现实而言)
名句问题一般要结合实际论述,三中结合可能:结合自身、结合题目中给定的例子、结合过去经历和未来的工作,到底结合什么进行论述,关键是要听清题目要求。
4,综上所述。。。。(回答完毕)
第五篇:坚守职业理想追求职业幸福
坚守职业理想追求职业幸福
我个人认为,古往今来,教育家们关于教师职业生活幸福的源泉有三个代表性的观点。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长期以来,人们认识教师职业价值、教师职业幸福之源的传统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的上述两段话,对于我们认识儿童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活的“探索”和“研究”性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凡人都有探知未知的好奇,在满足这种好奇中工作,是人类生活的特殊价值之一,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如果将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职业做个比较的话,从哲学的终极意义上讲,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与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打交道,而医生却是与正在走向消亡的生命打交道。与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打交道,作呵护生命之花的“天使”,并在与生命共舞的教育历程中,分享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这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幸福,有人曾经把它编在歌里,有人曾经把它写在书籍中。今天,美国哈佛大学把它搬进教室里。不仅如此,沙哈尔博士讲授的有关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还成为了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超越了长期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原理”。在历史上首次以科学来论证幸福是什么。——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塞里格曼于2002年出版的一本书中,第一次提到真正幸福论,在积极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这个词很难有科学的定义,所以塞里格曼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
“快乐生活”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安宁、知足和满意。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包括躯体愉快(意指直接且相对短暂的知觉上的欢欣)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
“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围绕着这个基本理论生活的人会拥有接近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美好生活”。因为聪明地利用个人的特长和天生潜能会给人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参与和融入,也就是说拥有一个更充实的人生。
“有意义的生活”是指参与和为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服务。生活的意义是从参与和在为这种机构服务中取得的。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和家庭。积极心理学家们相信积极和正面的品质和情感只有在积极和正面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得到发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