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读后感
他山之石分享点拨工作实际规划与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 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 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 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
● 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 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
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 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
● 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 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
● 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 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
源。
●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
● 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 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 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
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
● 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
● 中班“复习5以內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
● 大班“复习10以內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0以內数的加减。
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 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 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 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
● 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
● 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內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
● 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时间词汇,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 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
● 艺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空间方位等才能较好地开展绘画、泥工、剪贴等活动。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 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申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
● 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
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
● 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 学会了看时钟就应该有时间观念,懂得自己掌握时间,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去幼儿园等。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操作材料、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马春云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 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青蛙捉害虫”这一主题 时,我们并不勾画田野,草地,害虫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田野朋友草地朋友帮他们捉害虫,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把自己装扮成青蛙,为田野,草地捉害虫。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田野的怀抱里,沉迷在美妙遐想中,为“青蛙捉不到害虫”着急,为“被害虫吃掉的庄稼”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蛙的高兴、学着青蛙的跳跳,他们表现出无比开心快乐,把夏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一次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水彩笔、报纸,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说“我怎么没戴眼镜呢?”于是,马上有孩子给轮廓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点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错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围成一团。这就是生活中孩子的成长。
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河南省尉氏县限制幼儿园------马春云
2014年5月22日
第三篇:论文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草皮街幼儿园 杨银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所在的一条街,河旁的小水管、垃圾箱等,让孩子感受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孩子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动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物制作游戏材料又如:活动“小小美食家” 就来源于幼儿餐后水果时,吃到酸酸的番茄都皱起眉头时有趣的表情,其实各种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食品,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置身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受时间、空间、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中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每次活动中,我们总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同时,他们会产生新的好奇,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磁铁的穿透本领”中,教师通过“收集铁制品”、“小磁鸭”、“打捞沉船”这三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磁铁的吸铁性,磁铁的穿透性,再到尝试运用的阶段,让幼儿对磁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欲望。又如:每天我们都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提供自由结伴聊天区,之后再进行集体讨论,孩子们的话题很多,乐此不彼,通过收集资料这一过程孩子们的经验大大丰富了,脑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更喜欢交流与讨论啦!在“宇航员怎样吃饭、洗澡?”的话题中更是争论地面红耳赤十分激烈呢:用袋子装食物吃;吃牙膏一样的东西;把压缩饼干带去吃;去以前吃点高能量的东西就不会马上饿啦!把食物作成衣服穿在身上饿了就撕一块吃;身上背个水袋装上管子来洗澡;干洗;钻在像洗衣机一样的浴缸里洗;在太空浴场洗„„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各种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平时,我尽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我们平时用的硬币,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小朋友把放在桌上的硬币轻轻推进了水杯里,他们发现硬币并没有沉,我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种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水的张力。从此,我便和幼儿一起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生活用品的利用,使幼儿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并且每次遇到幼儿利用新材料发现了新现象,大家都会相互交流、相互模仿,在此前提下,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比较多,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且能较持久的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例如:“走进太空”系列活动所涉及的内容离幼儿实际生活比较远,只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与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在这期间家中有电脑的孩子每天忙着上网与父母共同收集资料,其他家中订报刊杂志的孩子就每天忙着收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剪剪贴贴)。在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资料源源不断,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及时上墙、入资料袋,还利用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几乎一有空就会聚集在主题板块或电脑前自主地交流学习。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又如:在“米”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米、粉和点心之间的关系,我为幼儿提供了石磨,把米磨成粉,又组织幼儿一起用糯米粉亲自动手包汤圆,吃汤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观,不断理解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自经历去发现。
总之,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或者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发现它、探究它,让探索科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吧!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模版]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从美术教育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素材、活动经验运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可能性和实施策略。实践证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性。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育 生活化策略
“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的自由创造与想象,使幼儿美术教育体现生活化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让美术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生活化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把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材料充实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其体验美感。生活化的活动材料、活动形式,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笔者结合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对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一些体会。
一、立足幼儿生活经验,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幼儿园美术教育要适合幼儿,应基于幼儿的内在需求选择教育内容。幼儿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积累了动作技能、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等大量鲜活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不竭源泉和内在动力。如果美术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生活,让幼儿机械地跟着教师的范画学画一些陌生的、枯燥的图案,幼儿在学习中就会处于服从和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做法会严重压
抑和挫伤儿童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教师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幼儿对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植物、动物、景物进行观察,将本地具有特色的建筑物、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作为“活教材”。如,让幼儿画自己的妈妈,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妈妈画得五彩缤纷,因为在他们眼中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因此,这些教育资源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陈鹤琴先生认为,注重儿童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观还体现为课程内容要随儿童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提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焦点,生成符合幼儿当前兴趣需要的有价值的美术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还要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学会用敏
锐的眼光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如,动画片
《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一系列可爱的动物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以把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改变它们的服饰、道具、背景提升绘画技能,让幼儿在充满兴趣与欢乐的氛围中开展美术活动。
二、创设生活情境,美术教育形式生活化
皮亚杰说过:“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
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景中学习。”生活本身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包含大量学习美术的机会。凡是幼儿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学、玩以及与人交往等实践活动,都是可被利用而且应该恰当被利用的美术教育契机。因此,美术教育不能游离于生活情境而抽象说教或机械操作,教师应精心创设现实的生活化情境,丰富幼儿美术教育形式,让幼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
1.利用环境熏陶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环境熏陶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若能为幼儿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就会给予幼儿启发,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欲望。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氛围的营造,通过实物、图片的收集、展示,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各种途径,创设富有情趣性的生活化的美的情境,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中,教师通过环境
布置、作品展示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蜡染、年画布置活动室、走廊,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美的元素,体会人们过新年时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2.利用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主题活动中的生活话题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可成为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重要形式之一。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
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大胆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自我表达,激发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如主题活动“我骄傲——我是上杭人”,幼儿通过实地参观与观看图片、录像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古田会址、临江楼、西普陀,再用写生画、拓印画、装饰画等美术活动形式表现出这些秀丽的风景。这次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利用生活资源,美术教育素材生活化
源于生活的材料因具有具象性、熟悉性、丰富性的特点,容
易与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亲切感,让美术活动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食物、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通过被创造与利用,就能成为美术活动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和工具材料,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真实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化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1.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术素材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石头、沙、果实、树叶、贝壳……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术素材,拓展幼儿的美术视野,使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如,利用上杭有丰富石头资源的优势所开展的系列美术活动:参观石展—欣赏奇石—收集奇石—装饰石头—石子连环画,每一次活动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2.从废旧物品中寻找美术素材
将幼儿生活中既熟悉又新奇的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有助于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主动性,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其想象力。一些被丢弃或忽略的生活材料如包装盒、器皿,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往往很独特,只要通过仔细挖掘、精心挑选,进行适当加工、改造,它们将重放异彩,变成幼儿美术活动的新亮点,这不但利于环保,促进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良好习惯,又可为美术活动增添生活的气息。如,收集各种包装盒(茶叶罐、牙膏盒、月饼盒、酒盒子),引导幼儿经过组合、变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楼房、机器人、人造卫星等。
四、回归生活运用,美术教育实践生活化
有价值的活动应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中去。美术活动的生活化目的就是要引导幼儿把通过美术活动所获得的技能与经验运用于实际。因此,教师不仅要从生活中选取有教育价值、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还应该让幼儿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彼此分享,获得经验,为真实生活服务,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在帮助幼儿提升有关美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如,“新年礼物”制作活动就充分体现了美术活动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一些生活废旧物进行设计,当这些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工艺品”展现在活动室里时,它们的华丽变身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幼儿感到无比骄傲,幼小的心灵里迸发出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总之,美术教育生活化是美术教育的创新与革命,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有利于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个性生命的人。
第五篇: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经济数学基础”是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科(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专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生活中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简单经济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初步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初步掌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初步熟悉运用线性代数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学科,初步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方法。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注意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考虑学生基础,注重实际运用,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模块式设置。第一模块:微分学;第二模块:积分学;第三模块:线性代数;第四模块:概率与数理统计。总学时为136学时。1.基础知识(1)预备知识
数系、绝对值、一次方程、二次方程、数轴与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一次、二次不式及图示法
集合与区间、排列与组合
函数,常量与变量、函数概念、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分段函数
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自然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
经济函数举例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反三角函数(2)教学要求
理解常量、变量以及函数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 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掌握将复合函数分解成较简单的函数方法。
知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基本特征和简单性质。(3)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数学知识多为中学学习过的知识,教学时应以复习为主,特别是指数
函数和对数函数,但对中学未学过的幂函数,反三角函数要仔细分析。
变量与函数关系应重点讲授。通过几何图形讲解函数的性质。
通过讲解经济实例,认识经济分析如何应用函数关系。2.微分学(1)教学内容
极限
极限定义、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的定义与四则运算,间断点
导数
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
切线、导数的定义、微分的定义,导数公式,微分公式
求导法则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举例高阶导数 二阶导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导数应用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极值 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
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平均成本最小,收入、利润最大)
二元函数偏导
二元函数概念、一阶偏导、偏导在经济中的应用(边际成本、边际需求、边际生产率)重点: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计算 难点:导数的应用(2)、教学要求
知道极限的概念,会求简单的极限
理解导数的概念,会求曲线的切线、熟掌握求导的方法(导数基本公式、导数 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
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微分的方法
会求二阶导数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了解极值概念和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掌握用一阶导数判别极值的方法。
掌握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了解边际及弹性概念,掌握求经济函数边际和边际值的方法,掌握求需求弹性的方法。
会求一阶偏导数(3)教学建议
描述的方法给出极限的定义,直接给出两个重要极限的结论
给出导数的确切的定义,用定义计算导数可以只给幂函数,多项式函数的例子,其他直 接给出。通过练习掌握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以不证明。
微分的定义,可不必给几何解释
函数单调性判别与极值存在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有关定理以应用为主。3.积分学(1).教学内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简单不定积分、积分基本公式、直接积分法
定积分
定义、性质、曲线下的面积、无穷积分
积分方法 第一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求平面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
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成本、收入、利润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及其解、阶以及分类
一阶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举例
重点;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难点;积分的计算与应用
(2).教学要求
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了解 定积分概念。
熟练掌握积分基本公式和直接积分法,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掌握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求总成本、总收入、总利润及其增量的方法。
了解微分方程的几个概念,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教学建议
定积分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义,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几何解释,引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换元积分与分部积分的题目难度要适宜,被积函数中不涉及需要利用三角公式简化计 算的三角函数。
积分的性质可以不证明。4.概率论(1).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总体、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直方图与频率密度曲线、正态曲线
事件与概论
概率的概念与主要性质、随机事件与其简单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与概率的乘法公式,条件 概率,事件概率的独立性。
随机变量与分布
两类随机变量,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
期望与方差
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期望与方差的性质与计算
应用举例
重点:正态分布、期望与方差 难点:分布概念(2).教学要求
理解总体、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了解作直方图的方法
了解概率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会做事件的简单运算,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与乘法公式。
了解随机事件概念,掌握正态分布及其概率的计算
理解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3).教学建议
概率定义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标志。
可通过简单事例略加介绍古典概型问题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可用文氏图说明 5.矩阵代数(1).教学内容
矩阵的概念、阵运算、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矩阵代数应用举例(2)学要求
理解矩阵、可逆矩阵与矩阵秩的概念
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矩阵、矩阵乘法及转置等概念 熟练掌握求逆的初等行变换法
知道零矩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阶梯形矩阵行简化阶梯形矩阵等。掌握消元法
理解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特解、一般解等概念,熟练掌握求线性 方程组一般解的方法,会求线性方组特解。
二、教学方法建议 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授课的主角。
1.本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来,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和知识点,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2.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精心挑选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4.应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宜应用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题演讲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演练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5.选择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试内容与方法。
《经济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重点考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平时成绩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