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延伸“平安建设”机制触角
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延伸“平安建设”机制触角
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求深入的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致力于关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上的难点问题,注重从源头上、苗头上来化解矛盾,加强社会重点部位治理。从教育、管理、建设等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着眼于从全局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也纳入了综合治理工作范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呈现一个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趋势,这就需要有一个新的载体来推动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平安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一、立足根本思想,把握发展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
二、形成机制,构筑保障,夯实平安工作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责任机制。平安建设工作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加
1强领导,把平安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建设的责任。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切实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定期研究本地区平安建设工作,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把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部门(单位),落实到责任人;二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街道增加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同时增强一定比例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辖区企业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引发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实行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广开形式,形成活力,加强矛盾排查与化解工作 街道每月通过发挥街道情报信息员、社区情报信息员、居民小组长和自愿组织的信息报告作用,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进行重点人员管控,吸毒人员包控,每周进行一次维稳
形势分析,根据社区报告来的矛盾纠纷,划清责任范围,实行归口调处,归口化解,妥善处置现场突发矛盾态势。每月进行一次社会稳定形势分析,把握本月出现的矛盾纠纷,有针对性的展开梳理和调解,总结经验,追源溯由,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季度进行一次社情民意分析,分析群众日益关心的热点问题、征地拆迁问题和社会问题,形成专案报告,加大此类重大矛盾和纠纷的调处和化解。同时推进调解组织进医院、进商场、进市场、进物管小区,延伸调解组织服务范围,增强辖区单位组织自我调处矛盾能力。加强街道调解工作培训,注重调解工作学习、调解经验交流,调解人员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要形成方法有效,机制灵活,联调联动的调解思路,有效的排查与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四、打防并举,统一战线,使社会治安环境有序良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整理与整顿,打击社会各类案件高发态势。同时也需要加强禁毒、防毒、抵制邪教工作开展,才能使社会环境有序良好。一是坚持禁毒和防毒工作。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区禁毒委员会工作的部署,以贯彻《禁毒法》、防范新型毒品危害、不断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为重点,以“青少年和合成毒品”为宣传活动主题,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广泛动员与宣传,强化对“三品”管理,即精麻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销售单位的检查与管理,积极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构筑全社会防范毒品危害侵袭的有效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对青少年的腐蚀和危害,树立青少年自我抵制毒品
意识,掀起新一轮“全民参与禁毒法制宣传”新高潮。二是坚持反邪教工作。邪教常常借助社会突发矛盾、突发事件迷惑诋毁社会价值认同,侵蚀群众的精神信仰,漠视社会正常生活法治秩序,给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利用宣传画、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辖区内LED显示屏等媒体,广泛深入地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内江北学校和城北学校进行反邪教知识宣传,使青少年认识邪教、抵制邪教、远离邪教,提高青少年对邪教的自觉抵御能力和与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加强家庭禁毒工作宣传,通过发放资料,签订承诺卡2000多份,构筑家庭社会小单元自我抵制邪教的能力,将邪教挡在门外,无处下手,努力创建“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五、广泛宣传,舆论引导,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一)利用各种载体搞好公民道德宣传
1、街道每年都进行综治工作宣传和平安工作宣传,加强和区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通过发放资料、群众现场咨询,介绍区有关部门的办事服务程序,使群众知晓其服务,明白办事流程,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同时增强群众人防、物防、技防的水平,提高群众群策群治的能力。
2、街道每月举行2次普法工作宣传和3次司法讲座,通过社区联系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在社区会议室召开法律指导、法律宣传会和普法宣传会,提高这些人员的普法素质,加强此类人员的管理与管控。
3、街道每年举行6〃26禁毒宣传,一是通过固定地点“三九灯饰城”设点,和深入社区、学校、家庭,构建“三级联防”的防毒禁毒体制,树立社会、家庭、学生
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二是深入企业、深入娱乐场所,利用宣传画、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毒品的危害,树立群众禁毒工作的认识性,掀起群众参与禁毒工作宣传的新高潮。
(二)借用活动形式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1、莲花池街道认真学习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借用会议精神契机,通过辖区单位联动,表演单位自我推荐的结合形式,为辖区单位、群众奉献一场“春天的赞歌”的文化大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也表明了莲花池街道将“坚持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思想,用活动形式推进莲花池街道文化工作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街道每年坚持每年拿出一部分“文化建设资金”,拿足措力举办莲花池街道“舞林大会、趣味运动会、和谐邻居节”等活动,向群众宣传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邻里和谐”等精神文明思想,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热烈参与。
3、加强对“坝坝舞”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文化组织建设。莲花池街道注重文化工作建设,通过群众自发组织、自发结合、自我发展,街道加强对此类文化组织支持,扩大街道精神文明宣传,增加街道文化骨干力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
加大推进“平安工作”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工具,同时也要求街道各项工作效率提高,协调联动。只有各个方面优势互补,工作加强,才能推进街道“无毒社区”创建、精神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工作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二篇:创新举措延伸触角 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南通检察简报
第37期
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二O0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编者按:今年以来,如东县院根据省、市两级院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创新举措,在全市率先建成以乡镇检察室、检察工作站、检察工作联络员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法律监督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延伸检察工作触角,为全市检察机关延伸触角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创新举措延伸触角 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如东县院根据省、市两级院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延伸检察触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的实际效果
(一)明确工作职责。该院延伸检察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包括派驻镇(区)检察室、检察工作站、以及聘请的检察工作联络员。派驻镇(区)检察室,经县编制委员会明确为正股级派出机构,编制3人,主要职责是:协助、配合所辖镇、区党委、政府做好犯罪预防、法制宣传等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所辖镇(区)行政执法站、所相衔接,依法对执法、司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检查;受理各类控告、举报、申诉等来信来访,对有价值的线索经检察长批准后开展初查;开展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其他检察工作。检察工作站的职责是:协助、配合所在镇、区党委、政府做好犯罪预防、法治宣传等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务宣传,拓展举报和申诉案源;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做好检调对接工作;开展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其它工作。检察工作联络员的职责是:协助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宣传工作;配合检察机关开展涉检信访和涉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协助检察机关开展民情社情调研;收集与检察工作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把握工作原则。该院在延伸检察工作触角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确保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不偏离。一是服务原则。以深入基层、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为宗旨,以调处、钝化、化解矛盾为目的,以收集信息、接受咨询、提供援助为手段,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努力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服务发展的桥梁。二是职能原则。在履行检察职能,落实检察环节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同时,做到以大局为重,不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工作部署随意发表议论,不插手企业纠纷,不越权办案,不乱用、滥用检察权,切实做到“掌握不掌控、参与不干预、配合不代替、服务不添乱”。三是实效原则。作为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阵地,该院检察室、工作站充分发挥与民众联系最紧密,与基层接触最广泛的优势,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好、难事做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检察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真心、耐心和诚心,使各项利民、惠民、安民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突出保增长。该院检察室、工作站密切关注镇、村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劳资关系状况,注意了解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分析研判潜在的矛盾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预警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矛盾,使检察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二是突出保民生。该院进一步采取利民便民措施,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定期将流动检务工作车开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通过播放检务宣传片,发放检务宣传册,全面宣传检察职能。同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文明、规范、热情地接待群众,对受理的各类诉求,区别性质分类处理。对属于检察机关职能范围的事情,确保积极介入,细致工作,有效化解。对不属检察机关管辖但是需要引起党委政府或其他部门高度重视的事情,细致解释,及时报告,积极提出应对建议,紧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三是突出保稳定。该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侵害农村交通、水利工程、农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侵占农村扶贫、征地、安臵、救济、养老、医疗等扶农助农资金的职务犯罪举报,梳理、整合涉农犯罪案件线索,努力为打击坑农、害农、损农等侵犯农民利益的各类犯罪开辟案源渠道。
二、齐抓共管,注重实效,全面推动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的规范发展
(一)形成整体合力。该院充分调动各部门和每一位同志的积极性,促使全院上下共同关注和参与延伸检察触角工作。控申部门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办公室合理规划,科学预算,按照“硬件一流、保障一流”的要求,确保检察室、工作站的硬件建设到位,后勤保障到位,为检察室、工作站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延伸检察触角的专题调研,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持续的动力和崭新的思路。政治处加大了宣传力度,对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专题活动的开展,做到了跟踪报道、宣传造势,营造领导关注、群众知晓、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各业务部门,对检察室、工作站反馈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妥善处臵。对上报的案件线索、信息资源及时梳理、重点排查。同时增强与检察室、工作站对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深入基层、现场会诊、一线办公。
(二)强化责任意识。该院检察室分片管理和指导工作站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站接受检察室的领导,服从检察室的部署和安排,定期向检察室汇报工作。努力形成了以检察室为阵地,以工作站为触角,以联络员为纽带的检察工作网络平台。各检察室由3名人员组成,人员全部从各部门抽调,他们坚持以“四全”的标准严格要求,充分履职。即全身心投入、全天候驻点、全方位关注、全过程参与。各工作站由该院一名部门负责人担任站长,由镇(区)司法助理和综治助理担任检察工作联络员。该院担任站长的同志,每半个月至少到工作站一次,与检察工作联络员共同研究有关工作的开展。每个星期至少与检察工作联络员电话联系一次,及时了解、掌握所辖镇(区)的情况。
(三)注重工作实效。一是扩大影响,提升地位。该院各检察室、工作站加大了对检察机关基本职能的宣传力度,通过“三公开”的形式(公开工作职责、公开人员名单、公开电话号码)密切了检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调研活动,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知晓度。二是服务大局,措施有力。该院各检察室、工作站始终保持与镇区党委、政府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重点,积极思考研究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辖区经济建设的举措,增强了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总结完善,持续发展。该院各检察室、工作站牢固树立了“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的理念,及时收集人民群众对延伸检察工作的反映和评价,认真研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对策,健全完善群众认可、群众欢迎的工作举措。提升了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的长久生命力。
三、创新方法,强化管理,大力提升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的能力水平
(一)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在职能认知上,从注重监督向注重服务与监督并重延伸。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首要任务,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应有作用。坚持履职与服务并重,寓履职于服务之中。二是在受理范围上,从被动接受控告申诉向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延伸。把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流动接待进乡村、检察长巡回接待进镇、企等多种活动,同时开通网上举报、自动举报电话系统,认真受理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对合理的诉求,认真调查处理;对无理的诉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三是在维权对象上,从一般对象向基层弱势群体延伸。重视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人员、农民工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增多等问题,将维权工作向企业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延伸,对侵犯上述人员的控告、举报、申诉,做到优先受理,及时办结,限期答复。同时积极主动地提供送法上门等特殊法律服务,切实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使全社会各种群体均衡地得到法律帮助。四是在工作重心上,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延伸。各检察室、工作站一方面在工作中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建立风险排查和应急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
(二)加强规范管理。该院积极建立各项考核管理制度,推动延伸检察工作触角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建立办公例会制度,每个月各(镇)区检察室人员到院汇报、交流工作开展情况,对重大问题提交院办公会或党组会讨论。建立检察室例会制度。各检察室每两个月召开由所辖镇(区)工作站站长、联络员参加的检察室例会,收集情况、听取汇报、研究对策和举措。建立联络员例会制度。由该院控申部门牵头,每季度召开县级机关联络员例会,通报一个季度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
(三)明确考核奖惩。该院建立了延伸检察工作触角领导小组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巡查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到位、处臵问题不及时、产生不好社会影响的检察室工作人员,视情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调离岗位等处理。对任工作站站长的中层负责人,出现不尽职、不履职或者履职不到位的现象,先行免去其中层职务,责令其专职担任工作站站长,直至在工作站站长岗位上干出实绩,再予以恢复其原有职务。对检察室工作人员和工作站站长的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和今后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履职尽职、扎实工作的检察室同志和工作站站长院党组在任用干部时优先考虑。对于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提供线索,工作业绩明显的联络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据如东县院材料整理)
报:省院办公室、市委政法委; 发:各县(市)区院、本院领导。
编校:徐 清 审核:陈新建 打印:赵婷婷
第三篇:完善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延伸法律监督触角
完善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延伸法律监督触角
宜宾县人民检察院
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完善乡镇法律监督体系,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履行监督职能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必要性
派驻乡镇检察室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是当前派驻乡镇检察室试点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检察工作发展,服务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宪法》精神和司法体制改革需要。《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基层有派出所和人民法庭,那么根据《宪法》第35条规定可引申为检察机关应在基层设立相应的派出机构与派出所和人民法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建立配套的司法监督机构,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从社会控制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秩序缺乏科学而完善的法制治理机制,尤其是治理结构中的法律监督权仍处于基本缺失的状态,未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对行政、审判行为的)分工制衡机制。乡镇、街道等基层检察机构的缺失显然有违《宪法》要求法制平衡和法制治理机制之完整。
(二)建立乡镇检察室是农村发展的需要。做好群众工作成为检察机关新形势下检力下沉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乡镇财务管理有法不依、农民土地纠纷、基层干部挪用惠农资金等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公安局、人民法院、司法局在乡镇分别设有派出所、人民法庭和司法所,便于维护基层稳定,服务广大基层人民,而检察机关缺乏派驻基层的组织,缺乏对基层行政人员的法律监督,缺乏对派出所和人民法庭的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在农村处于薄弱环节。如果不在基层建立检察联络室,检察机关在农村、社区就没有“耳朵”和“眼睛”,听不到群众的呼声,看不到基层社区的矛盾,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就不能落到实处,法律监督就有缺陷和不足。
(三)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需要。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这些都与农村基层息息相关。没有维护广大农村的和平稳定,没有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管理创新,没有提升检察人员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就没有中国的司法公正与和谐稳定。在农村开辟服务新方法、新途径,是检察机关提升自身办案水平的需要,也是确保完成三项重点工作任务的需要。发展乡镇检察室,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作用,既有利于基层检察机关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检察机关的基层知晓率和认可度,又可以让检察人员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提高检察人员法律监督水平和能力。
二、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的曲折历程
派驻乡镇检察室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从设立到撤销,又从撤销到试点设立的过程。在试点过程中,个别基层院还专门申请确立了派驻乡镇检察室检察人员编制。
(一)最初设立乡镇检察室时期。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检察室相继设立,值得肯定的是,乡镇检察室在基层司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时的派驻检察室设置的范围过宽、过滥、管理工作薄弱等导致派驻检察室相关工作未能取得实效。90 年代中后期,乡镇检察室纷纷被撤销。
(二)再次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已有不少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延伸法律监督触角的实践。海南省检察机关已设立36个派驻乡镇检察室,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护,并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新疆喀什、湖北恩施等地相继设立乡镇派出检察室,为基层人民的权益提供保障。我市长宁县检察院于2010年9月批准设立4个派驻乡镇检察室。
(三)我县设立乡镇检察室情况。我院于2010年制订了《宜宾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联系服务乡镇工作实施办法》。由各部门负责人及检察人员对指定的乡镇进行联系服务工作,定期走访当地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派出所、司法所、中心法庭及个别村社群众,收集信息和线索。我院设立乡镇联络点并没有落实专职乡镇检察员编制。
三、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几点建议
派驻乡镇检察室经历了设立、撤销、再设立的过程。如今,我国检察机关设立及完善派驻乡镇检察室更要吸取历史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可行的实施方案,杜绝设置范围过宽、过滥、管理工作薄弱等情况。同时,实践中不能因为种种困难而忘而却步。
(一)制定及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关于派驻乡镇检察室我国并无法律明文规定,仅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宪法》第135条等有所涉及。《人民检察组织法》第2条规定:如果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县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或者林区等建立派驻机构。此处的“工矿区,农垦区或者林区等”应作广义理解。[6]即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县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经批准设立派驻机构的地区可以有乡镇等基层地区。我国司法理论界应加大对派驻乡镇检察室的研究探讨,立法机关应结合实际对派驻乡镇检察室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建立及完善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司法实践有法可依。
(二)结合实际实施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我国司法资源缺乏,司法资源配置也参差不齐,在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需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不影响基层检察院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尚不具备普遍建立检察联络室的,要在重点村、社区设立试点。派驻乡镇检察室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基层检察院更好的履行监督职能服务的,绝不能以牺牲基层检察院工作效率为代价建设派驻乡镇检察室。基层检察院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实际需求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在经济发展较快,矛盾较突出,人口较集中的乡镇,优先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以便在我国司法资源不甚丰富的时期满足基层对派驻检察室的需求。
(三)派驻乡镇检察室的配置应满足办公需求。检察室基本配置应得到保证,管理体制应得以确立。检察室办公人员、办公场所、办公桌椅和办公设备应配置完备。检察室人员应为在编人员,其工作日期不得少于一定期限。检察室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工作人员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对应及时处理或上报的情况拖延、工作消极、不认真履行职责等情况应以惩罚。对因自身行为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或伤害的,严格追究其责任。对工作积极,工作成效显著的检察室人员,加以奖励等等。
(四)明确派驻乡镇检察室的职务范围,防止设置的范围过宽、过滥以致管理工作薄弱等情况。派驻乡镇检察室是基层检察院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其人员、场地等配备有限,不能也不可以完全代替基层检察院行使各项职能,必须对其职权范围加以规定,防止其管理范围过宽、过滥,以致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无实际成效。派驻乡镇检察室的职权范围大致可有以下几点:
一是落实法制宣传,开展警示教育工作。部分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派驻乡镇检察室深入群众,与群众联系密切,便于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检察室可定期组织法制宣传培训,从基层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将法律法规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警示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忠诚服务人民,启示基层群众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并鼓励群众积极检举基层干部的不法行为。
二是履行对基层行政部门、派出所、人民法庭的监督职能。对基层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侵占惠农资金等侵犯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加以严格的监督,并配合基层检察院搜集证据,做好群众安抚工作等。对派出所、人民法庭在基层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各方面加以监督。防止派出所、人民法庭滥用职权、执法不严、执法不廉、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破环国家权力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是接收群众的举报、申诉和控告。耐心接待前来举报、申诉和控告的群众,将涉检举报、申诉和控告等职权范围内的案件及时向基层检察院汇报。将检察机关职权范围外的举报、申诉和控告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并监督其答复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接受群众的法律帮助需求,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切实为群众的困扰提供帮助。检察室深入群众,应积极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并定期向上级反映。
在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实践中,海南等地已初具规模,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应多借鉴其成功做法,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从实际出发建立派驻乡镇检察室,满足基层需求。
第四篇:延伸检察触角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60期
(总第170期)
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3年11月11日
延伸检察触角创新社会管理
——李在扬副主任率队调研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情况
11月6日至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在扬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同志对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利州区宝轮镇、剑阁县普安镇、昭化区昭化镇,通过参观基层检察室建设、查阅资料、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并听取了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汇报。
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驻一些部门,且不太规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的社会管理创新面临一些新情况,特别是乡镇基本都有公安、法院、司法的派出机构后,急需加强对基层的法律监督。全2-
究等制度规范,确保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各项执法活动、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派驻基层检察室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派驻基层检察室干部的配备工作,注意把那些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作风硬的干部充实到派驻基层检察室队伍中来;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上级检察院要切实担负起决策部署和推动落实责任,加强派驻基层检察室情况调研,及时出台有利于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发展、有利于提高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强督导落实,为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3年11月11日 印-3-
第五篇:延伸基层党建工作“触角”
延伸基层党建工作“触角”
今年30岁的张天陆在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做组织委员已经有几年了,如今她有了新的岗位――振兴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指导站站长。“指导站共7人,负责指导3个街道的党建工作,跨区域、有专人、有分工、有职责,这让基层党建有了抓手。”张天陆说。“公益课堂”“微型党课”、在职党员进社区“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第一指导站除了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外,指导员们纷纷下到街道和社区,指导党组织书记逐条列出清单式党建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推进党建工作任务落实。
而这只是丹东市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扎实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根据省委精神,丹东市建管并重,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设又好又快
丹东市建起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33个
让上级部署的党建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首先就要把指导站建起来。丹东市迅速行动,强力推进,从2014年10月开始,以凤城市为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指导站的建设工作,先期探索建设了4个区域性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两个月后,丹东市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日常管理等原则,每3―5个乡镇(街道)设立1个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相对集中的区域,组建工业(产业)园区指导站。
目前,全市共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33个,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和有关产业园区,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基层党建工作指导体系。此外,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在部内专门设立1个党建工作指导总站,负责对各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的管理和服务。
在人员配备上,丹东市委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严格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素质好、懂党建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指导站队伍中来。为解决站长选配编制职数不足的问题,市委组织部与市编委办积极沟通协调,按照乡科级副职级别,专门为8个县(市)区新增了16名基层党建指导站站长职数,其他站长和在职工作人员的配备,均在各县(市)区现有编制和职数内统一调剂。目前,全市33个指导站中,有24名站长之前是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的干部或担任过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103名工作人员中,从近期退出现职的党员干部中选聘的有15名,从县(市)区直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中选派挂职的有16名,基层一线专门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有36名,并从基层吸纳部分党员志愿者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
在工作保障上,每设立1个指导站,由省管党费补助2万元,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补助纳入市、县(市)区财政常态化预算。指导站的办公地点依托中心乡镇(街道)设立,指导站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要的办公设备等。丹东市每个指导站在省管党费补助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党费又补助1万元,东港市还为指导站聘用的退休干部每人每年补贴1.2万元,并为指导站每年补贴工作经费5000元,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核算。
在职责任务上,明确要求指导站在县(市)区委组织部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指导乡镇(街道)党委及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指导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定期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汇报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同时,完成县(市)区委组织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管理严中有细
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队伍,健全一套系统严密的制度
建起指导站,只是走好了第一步。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创举,工作人员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摆在面前的这一系列问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丹东市坚持教育培训、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三措并举,推进党建工作指导站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运行。
为使全市指导站切实发挥基层党建“一线指挥部”作用,丹东市采取岗前培训和集中轮训的方式,加强对指导站站长和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本领和履职能力。今年6月中旬,结合举办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培训班,同时对全市33名指导站站长和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业务培训。各指导站通过创办党建论坛、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对区域内的村、社区及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进行业务培训;发放《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组织培训解读,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工作。
为规范工作运行,丹东市建立健全“2+3+1”制度,即指导站站长列席县(市)区委组织部部务会制度,参加所指导乡镇(街道)党委研究党建工作会议制度,指导站每周一次例会,每月一次调研,每季一次情况分析,每半年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汇报等制度,进一步理顺了指导站与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关系,形成界限分明、职责清晰、管理有序、协调顺畅的运转体系。
凤城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规范化运行机制,首先集中打造成立较早、基础较好、人员配备较强的第一指导站,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月由第一指导站制订月工作计划,发至全市各指导站供学习借鉴;每月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动态信息报凤城市委组织部,发到各指导站,方便相互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凤城市还制定了“四个一”工作制度,即实行每半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指导站例会,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每季度反馈一次工作意见建议,每半年汇报一次工作,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开展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抓手。
全市建立动态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加强对党建工作指导站的日常管理和跟踪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开展。部分县(市)区还建立微信群等平台,不仅及时将上级文件精神、工作资料进行传达,还将各指导站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织密”党建工作网
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检查基层党建工作落实
丹东市注重发挥党建工作指导站优势,引导指导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应有作用。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市委书记孙兆林到8个县(市)区进行调研,现场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东港市采取“五定”模式,要求指导站当好“四大员”,即领会上级精神,当好组织工作的“守门员”;结合各地实际,当好基层党委的“指导员”;注重调查研究,当好党员群众的“服务员”;善于总结提炼,当好党建工作的“宣传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经调研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6月11日,凤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第一指导站站长苏安辉等一行到绸厂社区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时如是说。丹东市各指导站把摸清基层组织建设底数作为第一位任务,普遍深入所辖区域,开展调查研究,把所辖区域内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摸清搞透,建立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任务清、状态清,方向明、措施明、责任明。
在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过程中,发现个别村级党支部建设存在不规范问题,党建工作指导站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的要求,指导各党支部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筑牢党的最基层组织。
“组织部门统筹指导、区域党建抱团聚力。”为使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区域指导效应最大化,丹东市振兴区有效整合区域党建资源,以开办“党员活动站公益课堂”为契机,选派优秀党建指导员深入到各社区宣讲党建理论,从原来的本站辖区内宣讲拓展到面向全区普及巡讲。目前,“公益课堂”已开办4期,为地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优质课程88堂,深受党员群众喜爱。改变了以往各指导站和乡镇党委、街道党委“自扫门前雪”的局面,形成了区域内党建互联互通,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展现了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的活力。
有指导更有督导,要协调还要检查,指导站充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地生根。今年4月,丹东市委组织部结合基层组织调研督查工作,成立了3个督查组,先后督查了20个指导站,重点对党建工作项目化和党建特色载体建设等进行检查指导。
眼下,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分布在丹东大地上,每一个都延伸出许多触角并向周边辐射,进而连成一片,形成整体覆盖,以指导站为节点织成的党建工作网,“网”实了党组织工作,也“网”住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