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几点思考
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几点思考
国际在线城市频道消息:由镇巴县人民政府网获悉,作为我们乡镇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我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多,我们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支持力度,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
一、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现状
农村工作相对较为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服务对象多、范围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艰苦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思想松动,行动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违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脱离群众,与群众搞对立,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不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较少,集中学习时流于形式;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认识不足,遇有问题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解掌握得不够深刻透彻,缺乏大局意识。
二是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缺乏沟通与交流,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很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分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相反,有的人遇到问题缺乏理性和耐性,易情绪化,很容易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把矛盾激化,增加工作的难度。
三是责任意识欠缺,责任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在部分人中存在,遇有重大事项“退避三舍”,主动请缨少,回避责任多。工作时互相推诿、萎靡不振、挑肥拣瘦、牢骚满腹,而提要求时却振振有辞,理直气壮。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浮夸,工作起来“蜻蜓点水”,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上级安排的任务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实现和维护。创新意识不强,仅仅满足于把任务完成,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干部队伍逐渐老化,年轻高素质干部较少。现在乡镇干部队伍中的主力军仍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从村干部、工人中招录的干部,他们知识面窄,理论水平差,更新慢,跟不上发展形势。组织、人事部门较多注重抓县级以上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不够重视,造成年轻同志进不来,高学历、高素质的本科院校毕业生不想来的尴尬局面,乡镇干部未形成合理的人才群体。二是缺乏理想信念,没有明确目标。受思想道德意识、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只满足于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工作目标,工作起来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三是待遇水平不高。与县级部门工作人员比起来,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差,任务重,内容多,责任大,权力小,而待遇却相对较低,使乡镇干部内心失衡,积极性不高。四是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激励措施不到位。干好干坏、能力强弱体现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差别不大,工作起来没有动力;乡镇干部相对来讲流动性较小,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缺乏工作激情。
三、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可通过采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等办法来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健全完善招录制度,逐步优化乡镇干部结构。规范和健全乡镇干部招录制度,严格乡镇干部录用条件,通过招考选拔方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同时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得他们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在乡镇干部队伍中产生“鲇鱼效应”,无形中给其他乡镇干部增加压力,使其向好的看齐,不断提高自己。
二是健全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要按照乡镇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等形式,不断创新活化培训方式,深化培训内容。要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做到定时间,每周定期组织干部广泛开展学习;定篇目,要求每次必须学完规定的篇目。加强理论培训,增加学习内容,不断提高每个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宣传推广典型,开展学习竞赛,评比学习工作成果等办法,在乡镇机关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克服乡镇干部工作散漫、消极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包村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防止干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乡镇干部包村实行竞争上岗,且要与所包村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以此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竞争力和战斗力;根据职位职责要求,实行目标任务明细化考核办法,考核时要充分体现民意。表现好不好,能力强不强,业绩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发挥群众的评价监督作用。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以后工资增减、评先选优、岗位调整、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明纪律,严格责任追究,遇有责任事件,要一追到底,对责任人员绝不姑息,使得乡镇干部工作时葆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健全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解除干部后顾之忧。一要适当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加大对乡镇资金的投入,在保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二要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提拔,受到重用,让乡镇干部感到“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希望、基层有事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三要建立干部合理流动机制。加强县直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之间的流动性。从县直机关选派中青年干部到乡镇工作,接受锻炼和考验。乡镇干部工作出色的,可交流到县直机关工作。乡镇之间也可异地交流,这有助于增加干部的工作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调整他们的心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激励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干好党的工作。五是发挥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首先本人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其他干部树立榜样。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刚柔相济,既要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又要与普通干部多交流多沟通,虚心听取和接受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需,从生活方面体谅他们的难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组织角度关心爱护他们,让干部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干部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浅谈如何转变乡镇干部作风
浅谈如何转变乡镇干部作风
作者:嘉禾县肖家镇文化站 邓和明
“转变干部作风,增强为民办事效率”,这句话道出了转变干部作风的最根本的意义,很多人一想到转变干部作风就会想到机关单位,很少有人会把这一举措和乡镇联系起来,其实不然,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作为最基层为民办事机构,我觉得更应该加强作风建设,因为乡镇干部是和农村的老百姓接触最多的,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事找政府”这一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有事找政府既体现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同时又体现出了乡镇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千方百计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时时刻刻做好表率,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
一、从“官”到“民”的转变
如果乡镇干部自己把自己看做是官那么他就很难融入到群众中去,他就不会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就不能了解群众的真正想法,不能了解群众心里真正的想法他就无法和真正的为群众服务,群众有事找他他也就不知道怎么去帮群众解决。因此只有从思想上彻底的改变这一观点,沉下心沉下力的融入到群众去,走进百姓的心目中去,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把自己当成是他们中的一员,让百姓把你当是知心人,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也敢和你说,只有这样才算是去掉了那个“官”字,去掉了“官”字你就是“民”,成了“民”那么你为百姓服务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二、从“虚”到“实”的转变
现在是农民和以前的农民最大的区别的就是现在的农民渴望文化知识的帮助,那么作为乡镇干部如果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工作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在过去你去帮农民插插秧,割割稻子那他们就很感谢你了,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他们更希望的是你能带给他知识,能教会他们应用现代的科学来提高产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得为自己不断的充电,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要倍加谦虚、永不懈怠,在不断更新的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用新时期的理念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带领他们发展生产,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比如以结对的方式帮助户贫困户,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村里的企业拓宽门路,壮大规模,搞好“产、供、销”综合服务;帮助农村社会治安复杂的地方抓好综合治理等实实在在的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戴的干部。
三、从“惰”到“勤”的转变
目前乡镇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下村蹲不住,不能入户同群众交流,当“二传手”、“传话筒”,自认为自己是机关单位的人员,天天呆在办公室等着群众上门,其实这些都是“惰”的体现,乡镇干部就应该主动到村里去,到农户家中去,只有勤下、勤走才能在第一时间为百姓解决问题。从
去年开始,在本人所在的镇党委就提出“变上访为下访”,所有的干部“扫地出门”,挨家挨户的去走访调查,用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去了解民情民意,短短的20天时间就收集了40余条很好的建议,并现场为群众解决了问题10件。由此可见,等着百姓上来找和我们主动到他们中间去的差别有多大,只有将我们的办公室搬到村组、搬到田间地头,才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最好办法。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一个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群众对干部誉在作风,非也在作风。”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确实,乡镇干部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作风状况如何,事关党在农村的形象,事关落实科学发展的进程。为此,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转变干部作风的思考
转变干部作风的思考
乡镇干部是国家机关中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具体从事“三农”工作,我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多,我们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支持力度,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为此,加强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一级是最基层的党委、政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他们去落实;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要通过他们的工作去组织。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不仅仅事关乡镇干部本身,而且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因此,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
1、强化学习,增强自身本领。为了应对新形式下乡镇工作复杂性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应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从五个方面加倍努力:一是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要切切实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强化乡镇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加强学习有关政策,学会运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惠农政策,为农村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强化乡镇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加强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农村常用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调解农村矛盾,化解纠纷,强化乡镇干部民主法制意识;四是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各自所负责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乡镇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五是加强学习实用技术,结合本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学习相关的实用技术,确保每个干部都有一技之长,强化乡镇干部指导群众致富的技能水平。各乡镇应制定定期学习制度,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通过邀请专家来乡镇授课、组织赴党校脱产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集中组织广大乡镇干部认真学习,切实提高素质。
2、扎实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乡镇干部要转变作风,必须从办实事和办好事等方面去体现落实。一要积极为民办实事。乡镇领导班子、住村干部要在深入调查、倾听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为民办实事的乡(镇)、村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完成时限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抓好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二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根据各乡镇、村的实际,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实施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通过信息、开发、转移、就业、技术、信贷等帮扶,抓好“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落实,并认真实施“村集体经济万元工程”,帮助所在村包装项目、整合资源,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三要推进村级民主管理。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提升民主管理意识,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保障村民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四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要深入农户,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3、健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积极推进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规范乡镇干部行为,促进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一要完善“住村联心”制度。党政“一把手”要示范带头,一般干部要积极深入,县乡要督查落实到位。二要建立“联系卡”制度。乡镇党委要统一制定乡镇干部“联系卡”,注明每名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及个人特长,联系卡发放到各个农户手中,畅通乡镇与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三要建立民情反馈制度。乡镇干部进村入户要记好民情日记,乡镇党委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集中听取住村干部征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落实整改措施,充分利用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服务决策,指导工作。四要推行办公无休日制度。在乡镇设立办理群众日常事务的窗口,在休息天保证1名班子成员在岗,并安排专兼职人员上班,确保农民群众有事能办、有访能接,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4、奖优罚劣,树立正确导向。要严格考评奖惩,探索建立乡镇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有效机制。一要完善绩效考核。要制定和完善乡镇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的责任目标,健全实绩量化考核机制,改进考核奖惩办法,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作风好、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坚决进行教育和调整。二要加大查处力度。要对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定期对乡镇干部作风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梳理,查根溯源,努力解决。对工作方法存在不足和有一定问题的干部,要做好思想工作,严肃批评教育,促其改进和提高;对个别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群众反响大、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典型案件要严肃查处,深入剖析,举一反三,以警示教育干部,促进作风转变。三要坚持民主评议。乡镇党委要坚持公平、公开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结合工作考核,组织乡镇干部所住村的村民代表、村干部和联系户,对其联系群众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乡镇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在乡镇干部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由党组织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待岗;群众满意率低于50%的,予以降免职。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
乡镇、街道的各项工作处于基层第一线,天天与群众打交道,如果不注意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就跟不上新形势新变化,各项工作就不能取得实效。当前各个乡镇特别是街道都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各项重点工作就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起好表率作用,要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党的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的优秀分子,对人民群众起着组织领导作用,对各项业务和技术工作起着指导和骨干作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启民智、谋民富、保民安,算好政治帐,算实民心帐,算活感情帐。而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是对我们的一场大考验,是一个识别干部的大平台,是一次干部能力的大检阅。干部一定要服从指挥,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不争论、不折滕,自觉严于律己,做一个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做一个完成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任务的积极实践者,做一个党的良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
第四篇:切实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章标题:切实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乡镇干部队伍是整个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乡镇干部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骨干和推动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乡镇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在人民群众
中的形象,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和贯彻,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建设的成败。因此,积极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大力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强乡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何辩证地看待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呢?就我镇而言,自前几年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镇干部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达到了“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可以说,乡镇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干部作风的主要方面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乡镇干部这之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还有相当的差距。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观念淡薄,纪律性不强,思想涣散。少数干部政治观念淡薄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政治观念、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少数干部党性不严,组织纪律性不强,如1999年我镇党委换届选举时,有12名党员参与搞非组织活动,造成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某某落选;少数干部纪委观念不强,工作疲沓,精神痿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纪律松懈,迟到、早退、脱岗现象严重;少数干部思想涣散,自由主义严重,主要精力不用在工作上,利用工作时间从事经济活动或忙于跑关系、跑调动,没有正确处理好政治与经济、工作与业余的关系;有些干部艰苦奋斗存在浮躁心理,不安心基层工作,家在城关或城郊,工作在乡下,星期一上班,星期五回城,每周工作三天,是典型的“走读干部”。
二是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工作能力不适应。少数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完成工作任务与依法行政、维护农民利益的矛盾,习惯用行政命令,不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容易损害群众的利益;少数干部不能正确领会、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善于宣传、引导群众,说服教育群众的能力差;少数干部在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上办法不多;少数干部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分析,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工作极为被动。
三是宗旨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适应。有的干部公仆意识不强,深入群众不够,下村多住户少,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了解社情民意,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的干部工作作风飘浮,只当党委、政府的“传声筒”,下村溜一溜就回来,工作不够深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在上面;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无法同群从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责任心不强,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办事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下;有的布置工作多,应付上面多,抓落实少,只务虚不务实,善于做虚假文章,不干实事,做工作讲实惠多,讲奉献少。
四是改革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有的干部未能从小农经济和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墨守陈规,满足现状,封闭保守,缺乏改革的勇气,缺乏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气魄和开放、勇于竞争的观念,思想未能从旧框框、老经验、旧办法中解放出来。如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固守传统的种植模式,不能快速掌握新技术、新办法;有的干部习惯于本本主义,照搬照抄,不能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缺乏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
五是廉政意识淡薄,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为政不廉,以权谋私。个别干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吃、喝、卡、拿、要”,甚至参与赌博;个别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之机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利用逢年过节赠送和接受“红包”,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以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为根本点,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为着力点,以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乡镇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工作实、业务精、作风正的乡镇干部队伍,为乡镇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作风保证。
一、把握根本点,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不断提高乡镇干部为
人民服务的本领。
加强作风建设,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基础打牢了,素质提高了,干部作风才有根本的转变。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来龙岩市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掌握党的理论
路线、[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方针、政策,特别要学习好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增强乡镇干部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本领。二要熟悉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相关知识,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三是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法律知识和其他知识,增强乡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乡镇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每一位乡镇干部,都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学习理论。努力形成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通过学习,促进乡镇干部作风转变,使乡镇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农村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水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抓住着力点,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积极创新乡镇干部管理体制。
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要靠学习教育,更要靠制度。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是“治本工程”。乡镇干部作风建设长期抓,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保证。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干部机制,创新干部管理体制,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一要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用规章制度去规范、约束每一位乡镇干部的思想、行为。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让乡镇干部静下心来学习,真正在干部中形成学理论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狠刹乡镇干部“走读风”;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包括驻村下访制、挂钩扶贫制、现场办公制、群众接访制等,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更好地深入基层,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建立健全值周制度,灵活解决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按照科学、准确、简便和群众参与、群众公认的原则,建立一套量化考核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干部工作百分制,给每个干部制定工作任务和分数指标,视工作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把干部考核同工资、奖金、补贴相挂钩,与干部的推荐提拨相挂钩,增强干部压力感,激活干部工作机制。二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行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推进乡镇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改变机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姿态,破除“依靠少数人选人”的传统选人用人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机关活动。三要强化约束机制。要通过深化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健全监督体系和网络,对乡镇干部进行监督管理;深入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改善乡镇干部服务态度,努力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在驻村工作中,改变以往的“三要”为“三送”(送点子、送技术、送资金),取消村组接待,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切实做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建立乡镇干部监督工作联络员制度,聘请一些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村干部代表等作为监督员,对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廉政等多方面进行监督。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转变乡镇干部作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提供动力。一是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对优秀的乡镇干部给予表彰和宣传,增强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发责任感。二是建立物质激励机制。打破乡镇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每月工资照领,年终奖金一样多,工作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观念。对各项工作,如计划生育、烤烟生产、征粮入库等实行量化管理,制订考核、奖惩标准,按完成任务情况给予奖惩,提高干部积极性。三是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机制。真正把工作成绩突出、能力全面、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推荐选拔到更高岗位上,对那些思想素质差、完成任务差、群众测评差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处理。
三、瞄准切入点,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优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私毫的动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每个乡镇干部都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问题,切实以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率先垂范地当好为人民服务的表率。一要加深对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尺度;要善于调动、发挥、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带领他们发展生产,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二要改进工作方法。乡镇干部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理服人,平等待人,以情感人;坚持依法办事,克服操之过急、简单粗暴,同人民群众建立起鱼水之情。三要不断深化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争当好公仆、争创新业绩”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系列活动,不断深化“结对子、帮穷亲、送温暖”的挂钩帮扶活动,乡镇干部每人挂钩3至5户贫困户,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立足落脚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积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业绩。
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乡镇干部要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切实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一要有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经常深入实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各方面情况全面摸清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探索、分析,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及时“对症下药”,千方百计找出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保持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围绕既定目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要有狠抓落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抓落实,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优良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乡镇干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落实。特别要落实督查机制,对事关全局、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及时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乡镇干部要突出抓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切实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切实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转变干部作风
以人为本,提升政府公信力
(读群众路线有感)
行政执法一中队祖国富
《论语》中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政府无信,则更加不立。倘若一个政府在人民中间丧失了威信,那就等于是患了不可救治的绝症。今天,我们要面对很多困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除,需要一个人民高度信赖的政府,带领大家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越到攻坚克难时,越需要政府拿自己的威信给人民树信心做后盾。
相信很多人还对“海南东方”事件印象未去。3月23日,因一起治安纠纷,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被当地村民砸烧。25日,事态再次升级,引发了感城镇感城村和宝上村上千村民的大规模械斗,造成一死数伤。这一事件在全国反响非常强烈,近年来各地的一些事件,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和思索。追述这些事件的起源,很多都是可以减小影响甚至是可以预防的,但为什么往往竟放大开来、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呢?是不是像个别人所说的,现在群众都“刺儿”了、“不好管”了泥?如果这样想,那是极端错误的。分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责任,应该在相关的政府官员、政府部门身上,他们的不作为、胡作为是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他们对于民情、社情了解不深或根本不了解,这些人所会做的,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下命令。如此,怎能真正掌握民情动态的第一手资料?怎能了解群众最紧迫的诉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教训极其深刻。这些事件的背后,突出反映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现在虽然交通、通信方便了,联系群众的途径多了,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反倒少了,这是值得警惕的。领导干部下不去,下面的真实情况就上不来;真实情况上不来,就容易形成一级糊弄一级,在做文字游戏,社会矛盾就有可能积小为大,而当遇有突发事发之时,也不可能有正确的应对解决之策。随之而来的将是不切实际的“堵”、“压”手足无措,一桩桩不切实际的执法后果,势必会造成政府威信的不同程度的流失,是我们党必须高度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
再如7月2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深圳某单位召开群众路线会议要求群众为领导让车位”一事,该单位在其官方网站发出致歉声明,表示“给集团部分员工停车造成了不便,以后将把服务做得更加细致周到”。对涉事单位此次及时诚恳致歉,网友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坦诚相见,沟通及时”。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深圳某单位在召开群众路线会议要求群众为领导让车位一事件中的做法,确实欠考虑,做法欠妥当。这种做法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实在让群众寒心。好在该单位能够及时“照照镜子”,充分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改邪归正,走上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正道上来。
为了让领导有车位停,就要求集团部分员工搭乘公交车,看起来虽不妥,但却是小事一桩,毕竟开会时间始终是少数,不会给群众造成过久、过多的不便影响。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牵扯到群众和领导孰重孰轻的是非问题,“群众是主人,领导干部是公仆”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格局,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到底是应该领导
给群众让车位,还是群众给领导让车位,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了。这是一个浅显、明了的道理,但折射出来的却是领导干部群众意识淡薄的问题。只有摆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位臵,才能作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正确抉择。
这一事件“热门”就热门在当前正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期,而且处在召开群众路线会议这一十分敏感的“时机”上,很具讽刺意味。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领导和群众都养成了搭公交车的“爱好”,既省钱,又环保,还不会造成车位紧张的困惑,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是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活动结束后,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应该始终在一起,风雨同舟。当两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很清醒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优先满足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必要时不惜牺牲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成全群众的愿望。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谁敢要求群众让车位,群众就会让领导丢职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
府公信力首先是政府的诚信程度,是政府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其次是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这要求政府行为不能违法滥用权力。此外,政府民主化程度也不能忽视,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机制,决策能否公开透明。
如今正在开展的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是市委、市政府
为提升政府公信力造福人民的具体举措,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为之努力,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需要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三个代表”的践行者,做“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楷模。试想只要党员干部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在百姓身上,增加点踏实扎实的工作,减少点漂亮响亮的口号,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得以提升。信访干部张云泉的“五心四力”工作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五心”,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解决问题的决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四力”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臵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各条战线上,尤其是在各种风险困难面前,需要我们的干部在为国辛苦为民忙,在各自岗位上,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舍个人睡眠,而为民众睡觉安稳;舍小家团圆,而为万家日子好过。扪心自问,他们或有愧于父母,有愧于妻儿,却无愧于国,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保增长、渡难关、保稳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上下功夫,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上抓成效。而要把这些事情办好,在文山会海、迎来送往里打圈圈就只能是浮光掠影,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扎实搞点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新鲜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到矛盾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多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排除障碍的工作。如此,我们的工作才富有成效,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才能以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带头的行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战胜面临的困难风险,开创崭新的工作局面,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实现经济指标的可持续增长,是靠干出来的,是靠实打实干出来的,是靠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实现的。
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不会认同政府目标制定的有多宏伟,而是要看是否促进了发展,是否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一些政府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遇好事夸大其词,遇坏事隐瞒遮掩”,甚至那些明里道貌岸然、满嘴高调,暗里鱼肉百姓、坏事做绝的贪官污吏,怎么可能在群众中建立威信?这样的官员又怎么能为民服务,扎实工作;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繁重而艰巨,每个干部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敢当、勇当大责。中国的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是最可爱的,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政府的威信自然而地就建立起来了。
祖国富
二O一三年七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