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颜立霞读书心得
我的幸福观——
于丹的《趣品人生》读书心得
颜立霞
带上一本厚厚的病历,来到省城医院,抽血,化验,抓了一大包中药,这是每个月的某一个周六我必做的课;眼一睁,喝一粒西药,一大袋中药,眼还没闭,再来一袋中药,这是我每天必做的课。五年了,月月如此,天天如此。光是药费就已经好几万了吗,郁闷的是离治愈还遥遥无期。
还没到不惑之年就已经背上了“药罐子”的美名,我常常被这些困扰着。哎,要是能把这些药兑换成茶或牛奶慢慢去品味,该是多么的惬意。我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身体感觉不太幸福。然而,与我一样感觉不太幸福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了健康,但缺钱了;有钱了,又觉得自己没名;有名了,又感觉缺情了······
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感觉不幸福呢?
粗略读了于丹老师的《趣品人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的一生如果过分苛求完美,那样你会错过人生途中的很多优美的风景,你的一生累着且不快乐。
在于丹老师观点的启发下,我豁然觉得自己原来并不是不幸福。我失去了很多风景,可我也欣赏到了不少风景,我知足了,这就是幸福。
“有了知足心,就能看到当下的美,人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这是于丹老师的幸福观。是呀,知足了,你就会长乐,就有了幸福感。
在我喝药的时候,想到的是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能付得起药费,有时候还可以捐赠为数不多的钱给那些更需要健康的人,我感觉幸福了;每天挤公交上班,看到沿途那些疲于奔命的劳累身影,我也很知足;吃不起大餐,可也不用每天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忧,满足了;穿不起名牌,没事的时候在网上花少量的钱淘两件称心的衣服,很知足;住不起洋房别墅,可也不用蜗居在桥肚底下,很幸福了。
《趣品人生》让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知足常乐。
其次,我对幸福的另一种理解,要学会去爱,你才会幸福。
于丹老师在《趣品人生》一书中谈到的古人对“茶”、“酒”、“琴”、“山水”的品味,我个人认为都应该归结为一个“爱”字。因为这些古人心中有“爱”,才知道去享受生活,只有懂得享受生活,人生才会有情趣。在众多爱中,我首先提倡的是爱自己。知道爱自己,才会“寻求一份情趣让自己疲惫生活的人生有一个清静的栖息地。”停下来,听听琴,品品茶,观一眼山水,再步履轻盈地上路,你的幸福感自然会提升。其次是爱他人,这是一种大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归结为能不能给他人带来愉悦、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无论是出于感恩、责任、同情、还是信仰,如果你忽视亲情,爱情,友情,把钱、权、名放在第一位,即使你权高位重,家财万贯你也不会幸福,因为“幸福来源于分享”。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当然就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什么是幸福?人的内心感受而已。为家人烧一顿美味,看着他们
很享受的样子,是一种幸福;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回到家坐在电脑前听听音乐,玩玩游戏,是一种幸福;课堂上与孩子们共同游戏,看到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是一种幸福;给需要帮助的人献一份爱心,看着他们的度过难关后的喜悦,是一种幸福······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缺少幸福的感受。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也就是能否感受幸福的关键。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时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对待环境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有了知足心,爱心,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那就是幸福。
与他人相比,尽管我错过了一道人生最亮丽的风景—“健康”,但我仍然会感到幸福,感谢于丹老师的《趣品人生》,因为它让我知道该怎样去品读还没有走完的人生历程,我会如于丹老师说的那样,边向前走,边停停脚,边欣赏风景,累着并快乐着。
第二篇:冯霞 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解读》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爱数学必须进行改革用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进行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 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渗透时,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实物出发,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更快地理解;在渗透这些思想时,教师首先需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跟踪教师的思路。如:二年级上册有这样的问题:4人有几只手?学生很快就能回答4×2=8(只)。于是我又出示了另外一个问题:8只手有几个手指?学生的回答令我晕了,80个、16个,我问自己:难道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还是不理解吗?怎么办呢?于是我想到了数学模型思想。如要算4人有几只手?先看1人有2只手,那么4人就有(4个2)只手,即4×2=8(只),要算8只手有几个手指?先看1只手有5个手指,8只手有(8个5)只手指。然后再训练再应用,关于手、手指和人数量的乘法问题迎刃而解。掌握了数学模型,孩子们学得轻松,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第三篇:牟玉霞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体会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牟玉霞
寒假里借来《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它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是一本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书。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一、教师要继续学习。
翻开当今教育的新篇章,各种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当老师真正把学习这样看待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地爱上你所上的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无时,无处,无事不在学习,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
继续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二、永不放弃。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都知道,许多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所以同一班级同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相仿,但他们的行为表现却有千差万别。有的少年老成,十岁的孩子就表现一副大人样,能自觉听从教师的教导,表现出色,成绩优异;而有的孩子显得没头没脑,心智相当于六、七岁的学前儿童,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动、懒惰,一副懵懂无知状,连最基本的上课常规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才想得起来。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心里是喜也罢乐也罢怨也罢气也罢怒也罢,有的学生一经点拔就清楚明白了,教师省心省力;而有的学生就算教师“呕心沥血”了,也不见得有多大起色,依然保持在“三问一不知”状态,对待他们,多付出一些耐心、恒心和苦心,相信铁树终有一天也会开花的。
三、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放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四、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惟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
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时我们应该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忘却暂时的烦恼。其实更幸福的是创造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
五、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但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黔驴技穷”了。那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在过去,家长和教师一直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有文化的人不多,在缺少文化的家长看来,满腹经论的教师简直像神一般,需要顶礼膜拜的,教师焉能有错?二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将师生关系定为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这种伦理关系是仿效伦理中的斧子关系来确定的,在家里,“老子”打儿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有的家长或许还会授意老师:这小子不听话,任老师揍他!可现在,教师“为所欲为”的两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在家长眼中,教师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你是“一流人物”还能只当个教书匠?在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仿效家庭伦理的血缘关系了,在很多家长看来,教师仅仅是帮助孩子成功的“工具”,这把工具不好使,就告你。于是,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惩戒应合理并公正,要符合相关程序。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第四篇:岳立霞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今天晚上观看了临沂综合频道重播的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节目,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沂南县湖头镇姜庄联小徐丹枫、苍山县下村乡娄山小学王秀金、平邑县铜石镇昊原希望小学李继洪、罗庄区册山街道中心幼儿园高芳、兰山区李官镇中心小学张兰斌、蒙阴县联城乡中心小学宋树春、费县大田庄乡安太联小臧仲青、郯城县泉源乡中心小学赵静、河东区郑旺镇中心小学李斌和罗庄区汤庄实验学校石荣强。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教师的伟大形象,是对最美乡村教师的最好的诠释.晚会现场,老师们说的话让我感动,作为乡村教师的我,和他们相比非常惭愧,他们的事迹会鞭策我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加倍努力工作,无怨无悔。我看到了乡村教师传递的“最美”力量。这力量会时刻激励我勤恳工作的动力。
他们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徐丹枫老师,她放弃了好的工作,只因为要为沂蒙山区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舍弃了自己的儿子,只因为要他的学生们把她当成妈妈.在自己的爸爸有病需要她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说乡村教育就像一杯清茶,入口时,有些苦涩,细品却有沁人心脾的回甘.让同样作为乡村教师的我感到惭愧.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他们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愿最美教师们好人一生平安,但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识的行囊走得更远。
在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我们应该向最美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品德,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观向上的情操。
第五篇:读书心得-人力资源部何碧霞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
人力资源部何碧霞
当手中拿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我没有马上看,而是凭空想象了我心中应该有的7个习惯,意料之外,只有一个是相吻合的,那就是积极主动。所以在此我就对“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谈一谈我的个人感受
书中列举了很多鲜活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个例子阐述了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和综效、不断更新。毫无疑问,这7个习惯有着强大的内在逻辑,也是一个有机的整理,相辅相成,从自身修炼到关注双赢和团队合作。而在这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是基础,是源泉,积极主动能有效促进其他六个习惯的形成。
积极主动,先从主动二字定义,如书中所说“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所以在人与环境的二元主体上,是处于主动地位的。为何强调积极,意味着主动的方式还有其他一面,就是消极。这也是我们平日里最容易犯的毛病,我们很多时候习惯说“我已经没办法了”、“就这样吧,无所谓”等等。这些大多是借口或者抱怨,是消极的表现。我们应该说“我可以的”“我行啊”“没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特别是刚毕业加入公司的同事努力适应环境、学习新事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习惯显得更加难得。首先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梳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各项内容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自己角度出发观察,哪怕提出的问题在老同事的眼中属于“小儿科”,但这也是我们熟悉工作、适应环境的必经之道。其次我们要简历自己的责任感,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上班不是为了消极的度过八个小时,而是在这八个小时内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另外,从大学校园到社会企业,在新的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有人会抱怨工作氛围或者条件,惧怕人际关系,甚至会担心自己的所学没有多大用处,都是打杂琐碎的小事。这个时候最容易滋生消极被动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方式去看待,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设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通过努力去改变去适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来面对那些困难,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关于积极主动,还想分享一个我叔叔给我讲的五个大字“眼里要有活”强调的就是积极主动的精神。举个小例子,妈妈工作一天累了,回到家如果你看到妈妈疲倦的晚到家,主动送上一杯水递过去,这个时候母亲一定是会感动的,这个时候你“眼里有活”,主动做出来的事情功效大增。如果是另一种情景,母亲到家了,很累,你也不理会,母亲实在太累,喊了句,出来,小鬼,给你妈妈倒杯水。这个时候,也许你会很郁闷,不情愿的递上一杯水,甚至拒绝,同理,母亲也不好受,倒了水跟没倒水的效果是一样的。主动精神总能给人以良好的感觉,工作中也是如此,你不用人催促主动在时间截点前完成任务,也是一种主动,眼里有活,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朋友或者同事,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想办法,主动帮忙,都是“眼里有活”的生动体现。
积极主动原来可以让自己,让他人受益良多,为何不多多来体验和感受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