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霞心得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
刘霞
我理解,学习理论,学习领导讲话,学习会议精神,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是什么”,也就是掌握主要内容,领会精神实质;第二个是“为什么”,也就是重要性、必要性,意义、作用;第三个是“怎么做”,也就是学以致用,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际效果。讲话的精神实质、重要意义等方面,我就不谈了,这里只就党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党史工作者要认清责任使命,树立担当精神
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将党的历史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管党新的实践,体现了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执政风格。《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2日发表的我室署名文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四个方面,对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记载历史事实、使历史回归“本然”,总结历史经验、给现实提供启示,把握历史规律,为未来指明方向,是党史工作肩负的神圣使命。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是对自己的要求;“为生民立命”是对现实的担当;“为往圣继绝学”是对历史的交代;“为万世开太平”是对未来的承诺,这四句话,概括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作为知识分子,党史工作者同样负有服务国家、振兴民族的责任。唯有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切实做好党史工作,才能不断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应有的价值,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党史工作者要提升核心能力,练就看家本领
总书记讲“打铁先得自身硬”,做党史工作,也得要提升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一是专业素养。真正的学者,是跨越学科在更大的舞台上纵横驰骋的。我们能用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佛学、文献学和翻译学等哪一个来定义季羡林呢?不能。学习历史,研究党史,也要认真地学习一些文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卓识方大家,会通乃兼容。二是治学精神。不同的专业研究不同的问题,化学研究原子,物理学研究粒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哲学研究天地人,历史学在历史中探索未来。但不论研究什么,都要具备一种治学精神。司马迁撰著《史记》,一以贯之的是三句话:“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一种治学、治史的精神。司马迁写《史记》用18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19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27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王充写《论衡》、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均30年。雨果写《悲惨世界》、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均34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40年。歌德写《浮世德》60年。作为党史工作者,当以一种自我、一种执著,把党史作为终生至爱的事业,用心灵去体验,用灵魂去感悟,用生命去诉说,才能有所作为。三是自身修养。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无论为人、为学,品行修养都是至为重要的。
三、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党史工作者要培育开放眼光,融入时代洪流
总书记说,“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知识分子只有与历史同行才能赢得历史,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于土壤中,在大地的怀抱里开出的花朵。在思想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党史工作也是如此,得树立开放广阔的眼光,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把握党史工作发展的规律,在历史与时代的坐标系中,来确定自己的坐标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密切关注现实,把握发展大势,与时代的脉搏一同律动,把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动态的伟大实践记述下来,展现出来,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是宋代诗人曾公亮的诗句,展现的就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境界。胸怀大局才能高屋建瓴,因势而谋;把握大势才能明辨方向,应势而动;着眼大事才能切中要害,顺势而为。当前,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充满自信地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五位一体”的发展蓝图已经铺开,攻坚克难的改革事业渐次推进,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解决,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求进的步伐愈加坚实。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令世界瞩目。国家求富强、民族求振兴、人民求幸福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我们只有时时关注,置身其中,才能不断增强“三个自信”,汇聚正能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并将这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正确地载入史册。在这个过程中,党史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心得体会
刘霞
展望未来不忘历史。
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温历史基本经验,对于站在新的伟大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走过的路线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都反复强调要研究总结党的历史,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1998年10月22日,江泽民就曾提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同样重视党的历史的学习和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对我党‘昨天’和‘明天’斗争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繁重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历史重任。2006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这些重要论述精辟深刻,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突出了党的历史的主要事件,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为我重现了党在过去90年的重大历史。概要地叙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文字简约明快、通俗易懂,有利于党员通知简单明了而又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党的发展历史。写史无疑要有叙有议,但史书不是史论,不能议论过多。这本书把握了议论的分寸,若干重要处做些要言不烦的评述,坚持了以叙为主,点评精当,给人以耳目清新之感。
古老的华夏大地一片凄风苦雨,20世纪初。列强欺凌,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前仆后继。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无数艰难曲折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把一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新中国。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百年富强梦想终于逐渐成真。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历经坎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度里,艰辛地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道路。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进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工业化并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研读党史相关书籍,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重温我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责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成果应当永远珍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加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但那些永恒的记忆仍然是不可磨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优秀的中华儿女走向繁荣、富强。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肯定牢记一名党员的使命,不忘历史的兴与衰,把党的坎坷光荣艰辛之路当做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国内外还依然存在着少数敌对分子,中国共产党建党、发展与壮大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到今天。企图颠覆党的领导。对此,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他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任何邪恶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展望未来,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向着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勇敢迈进。读《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感
刘霞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谢春涛主编、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从问题着手,以问题为纲,以史实为依据,始终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大多数人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
一、作者提炼的中国共产党的“13个能”,让广大读者看得进。一是回答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者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志士仁人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回答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1949年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带走了国家多年积累的金银外汇储备,留下的是被战乱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当年,不少人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甚至有人等着看笑话。仅用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将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三是回答了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四是回答没有象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执政的一些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一些西方政要曾以为中国共产党也会步他们的后尘,但不长时间他们就大跌眼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依旧稳如泰山;五是回答了解决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六是回答了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问题,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仅仅三十多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七是回答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的问题,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在很长时间内似乎成了定论。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八是回答了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九是回答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曾有人预言,香港这只金丝雀会在回归中国后死掉,但十几年来它依然欢叫。澳门回归后,不光博彩业照旧兴旺,还开始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十是回答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和台湾曾敌对了几十年,但是近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交往越来越多,隔阂越来越少,大陆和台湾越来越显得不可分离;十一是回答了赢得较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十二是回答了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十三是回答了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这一大党的问题,能够保持凝聚力和执行力,能够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作者有理有据、简明扼要回答了大家关注的难题,让广大读者读得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既有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也有犯过严重错误,给党、国家和民族带来严重损失的教训。犯过严重错误的教训,主要是指1957年以后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期,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搞了20年“左”,“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但中国共产党并未因犯错误而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其原因:一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人总是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个人和组织,他们更关注分析犯错原因和犯错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不因犯错而一概抹杀成绩、否定历史,所以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赞誉中国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好老百姓;二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国共产党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和做法,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和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作者所列的13个问题中,比较难以回答也考量着作者研究水平和理论勇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这个问题涉及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受的大跃进这样的挫折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毫无疑问,确有不少人睁着眼睛看作者怎样回答,通过阅读,大家感到作者的回答是成功的,回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动机和效果角度,客观的指出了犯错误的原因,并且实事求是的指出了错误的严重性,但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和政党,而中国共产党犯错误绝对不是为了党自己的私利,出发点是为了把中国搞的更好;二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犯错误时候,也领导人们取得了不少建设成就,这是获取人民支持的物质基础;三是在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始终和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四是是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并且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更好的发展。虽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回答,但是目前这四个方面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是有说服力的。
三、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让大多数人愿意读。在大家的印象中,对党史感兴趣的应该是专门的党史工作者和一些老同志,特别年轻人关注程度相对弱一些。作者采取自觉设问和回答的写作方式,以故事讲思想,让别人评述,以问代史、以史论政。全景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准确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幅展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凝集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长卷。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难已忘怀的不单是书中对历史细节的揭秘或是对革命激情的宣扬,更是其中揭示的历史规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发展新中国。作者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作者找到比较好的学术框架,国共两党的对比,精到的引用了外国人的评述,由此不需要陷入大量历史过程的叙述,这就是融合党史研究和理论思维两者优势的好处,此后12个问题基本都是具体的实践性的话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容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后是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有了思想,不仅善于设问,而且善于回答,篇幅虽然只有25万字,但是读起来非常解渴。作者对每一个设问的回答内容都有现实意义,有的甚至是我们党正在做或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寄语中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否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梳理了社会稳定和谐、党的自身建设、和平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五个方面的问题,不仅保证过去成功,也提出未来成功应该注意的问题。全书对13个问题的回答,虽不是很平衡,但这种设问与回答的自觉性和叙述方式让大多数人愿意读。
读《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刘霞
近期,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紧扣人们思想实际,全面准确地阐述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该书回首历史,总结了我们党80多年奋斗历史,回顾了新中国60年尤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用鲜活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但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直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基础薄弱,难免要碰到很多难题。这样,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难免有人议论: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不能选择其他主义,或直接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读了这本书,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有更清楚的认识。近代以来,面对国家的贫弱,人民的苦难,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也曾尝试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采用过各种变革方式,但都没能取得成效。在各种思想理论、各种政治力量都进行了一番展示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提出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大众的普遍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自然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无论是政治制度的建设,还是经济制度的建设,也都必然会有我们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到的中国特色。这样历史的回顾和描述,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会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该书立足现实,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用人们看得见的事实、感受到的生动事例,清楚地说明了这样一些问题: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讲理论,要联系实际,多用事实说话,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良好学风,也是增强理论说服力的重要方式。这本书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学风和要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带来这些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有人却认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变味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走样了。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不是有人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拿书本上的一些观点,或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观念看我们现实,这样看肯定不行。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现实,也无法推进我们的事业。这本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用联系、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帮助人们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这就使理论阐述有了说服人、感染人的力量,能够促使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该书把握国情,用分析对比的方式,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的实质作了深入剖析,阐明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及其特点,论证了中国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原因所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政治观、价值观的干扰。特别是在我们的政治体制还要不断改革,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时候,总有人会把目光投向西方,把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看作是政治发展的样板。读了这本书,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澄清把民主社会主义看成是正统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也有助于消除当代中国可以搞民主社会主义的误导。我们对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多党制,也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对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各国历史进程不一样,文化和传统也不尽相同,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这个世界上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民主政治,有了多种多样的政党制度。判断一种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好坏优劣,不是以某个国家为标准,关键要看其能否使国家实现稳定发展,使社会充满活力,使人民感到满意。该书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论证,以国情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在比较中作出结论,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助于人们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越是处在社会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期,越是当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歧见迭出的时候,人们就越是需要有理论上的指导,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对话和沟通,解除思想上的困惑,明确社会发展的走向。面对这样的需要,空洞的理论说教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败坏理论的名声。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清现实,说明过去,明确未来,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的效果。在这方面,《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树立了好的样板。
品读《复兴之路》
刘霞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复兴之路观后感600。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12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伟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难,才使得我们这一代有了今天的优裕的生活环境,然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应该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1840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识才在屈辱和抗争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只要身为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要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复兴之路》上的三个陷阱
第一《复兴之路》华丽、快捷,但“营养”不全。《复兴之路》和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样,都属于电视快餐文化的一种,能够满足部分观众概略了解历史和古代思想家作品的要求,就如同你参加“欧洲七国十日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名胜,但走马观花一番下来你对七国究竟能了解多少呢?
第二《复兴之路》既然是电视政论片,就可以欣赏、赞同,也可以质疑、反驳,《复兴之路》应该是探讨中华腾飞百花园中的一枝花,而不是盖棺定论的一颗钉子;中华民族自由独立思考是复兴的前提。
第三《复兴之路》对近代历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但由此推论未来却并不可取。中华历史上汉、唐、明、清等王朝都辉煌过,如果总结从建国到辉煌的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话,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所以,《复兴之路》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激发全体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探求中华腾飞的正确道路,而不是划定一条道路!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于是,就是那悲惨的经历,就是那泣血的生涯。
“盘古开天,三皇拓土。五千春秋,文明尽数。历代先贤,礼仪昭著。”“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抚摸伤痕昂起头,吞咽下耻辱心如火”“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又贪我华北,非灭我全国不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同胞,为了子孙。以此为誓,血战到底!!”这一句句诗句敲打着我的心弦。《复兴之路》就是在这样的旋律中奏响凯歌!
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观后感
刘霞
近期,我办组织观看了《苏共亡党亡国20周年祭》纪录片,该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深刻认识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意识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拥有85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新成员加入其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趋利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反映到党内来。理想信念的淡漠,价值观念的多元,已经十分明显,在是与非、荣与辱、优与劣、利与弊、得与失等等方面的评价尺度上也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这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一些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四化的信心,对人民群众的信用。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密切相联;同时,党的执政能力又是具体的、实在的,它与8500万党员的素质、形象紧密相连。每一位党员就是构成执政能力的“细胞”,只有一个个这样的“细胞”康健,执政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我们应从这样的视角看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时刻谨言慎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党的纪律约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群众路线
我们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坚决反对“四风”,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必须践行宗旨,乐于奉献。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改革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变质。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国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来苏共的干部,干部贪腐,脱离群众,成了党和国家的蛀虫,最后历史证明一个腐朽的政党是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的。作为执政党的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正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心交友中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从财政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来讲,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及执行国家重大财税政策的有关情况,听取一线群众有关国家财税政策改革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群众的具体诉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三、珍惜和平与安定,积极进取奋斗
我们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党的团结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只有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最彻底、代表中国最广泛阶层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政党。当前我党领导下的中国,是经济发展最好、社会变化最大、人民最有幸福感的时期。
所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增强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带头弘扬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反对与抵制各种反科学思潮,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凝聚广大群众,为单位和社会的团结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党的事业、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苏联后期,由于体制僵化,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结构失衡,重重轻轻,农业更差;这就给了“反对派”以攻击的理由。问题被无限夸大,借“改革”之名用更危险的休克方法来转换经济体制,以致国家解体后经济一落千丈。对比之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符合国情,搞得非常成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进步,力争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苏共”1917年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以及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如在片中看到的戈尔巴乔夫时代,戈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苏共”党内出问题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教训十分深刻。“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象苏联那样,出现国家四分五裂、内乱外患,就没有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局面,更没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育儿杂谈(刘丽霞的育儿心得)
育儿杂谈 2011-10-18 22:49 今天同事A又气急败坏的谈论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跟不上班,尤其是语文,很多字不会注拼音,在几次测验中考的分数很低,我们一起分析原因、讨论对策、解决方法、具体实施方案。讨论了半天,还是有一些感悟的。
同事A认为孩子不会是不认真听讲,每次说到这个问题,都控制不住情绪,对我们说还是如此,何况是对着孩子时的情绪了。我认为她最需要改变的是态度,不能这么急功近利,要做足“诗外功夫”。孩子最多的问题是识字量不够,对于课本上较多的需要认识,不需要会写的字,识记有比较大的难度。她最应该做的是:
一、转变态度,保护孩子的兴趣。不要太计较一次两次的小测验,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讨论问题、甚至批评孩子。尤其是和孩子的爸爸在谁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争吵,两个人的争吵肯定会让孩子产生自责感,再加上她的批评和怨气,甚而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二、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智力游戏,识字游戏,记忆训练游戏。持之以恒的寓教于乐。把功利心、目的性隐藏起来,纯以玩的形式和孩子游戏,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你是在逼着她学知识,而是要引诱他学知识。
三、必要的思想引导开导和疏导。注意是引导,而不是批评。对于学习,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好好学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必要性,但要让孩子自不要太紧张,要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又恰恰是家长要传达给她的情绪和态度决定的。
四、长线教育。不要抓住小节不放,学习毕竟不是拼对几个字的拼音这么简单。要想开,才能放开,才能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不但不能挫伤,还要注意保护。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习,但是天天耳提面命,不但不会保持自信反而会消弱兴趣。
五、对孩子的教育总之几个字:爱和平等。
我毫不留情面的对她说,看到你这样气急败坏对待孩子,因为她是你的孩子,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你是家长,是权威,她是弱者,不敢也不能反抗你。但是她的内心肯定也是很难受的,她的情绪不会自己化解,可能会长时间是负面情绪,对学习更不利,甚至对身心健康都不利。
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当一个成人来对待,他和我们是一样的平等的人,我们不要口口声声的以爱的理由和名义限制孩子的思维、自由、行为。孩子不是你的宠物,他现在不会的,不是他不会,而是他还没有机会做而已,他会成长为一个比你更有思想的人。
虽然我偶尔也会对孩子发脾气,但我是及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而且绝对会以最快的速度向孩子道歉。就像昨天下午看英语光盘时,我不想让他看得时间太长,可能还剩最后一课的时候,我以看完了为借口关上了电视和影碟机,儿子哭喊着说:“还没有看完呢,还有一个小蜘蛛呢。”我知道骗不了他了,就马上说:“好的宝贝,我们打开看看,要是没有完的话就看完好吗?”我打开一看果然还有一课没看呢,就装作惊讶地说:“妈妈真的记错了,对不起宝贝,妈妈以为没有了呢。继续看完吧。但是以后再看的时候就不能看完了,每次只能看三个。”儿子接受了我的道歉,也接受了我的建议。
和孩子谈判也是有技巧的。我一般情况下想去干什么的时候,总是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有说话算数的感觉,比如,在广场开小车,我问他开几次,他说开两次就开两次,他也会认真践行自己的话。但是因为时间或别的原因不允许的时候,我采取半强制半选择的方式,也是让他选择,比如,孩子要在外面吃饭,我不想让他在外面吃饭,就说要么买一个烧饼回家吃,要么什么都不买直接回家,一般情况下孩子就会选择买了回家吃。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一定要说话算数,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上次也是和一个同事谈到孩子认字问题,孩子不喜欢,我说完全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让他在玩中学,比如先把字做成字卡,以钓鱼、捉迷藏的形式让孩子认字,而且不能玩的时间太长,即使孩子闹腾的想玩也不行,要引诱他一直想玩,她回家用了这个方法,说还真喜欢,效果很好。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心理的教育,随时注意孩子的心理调节。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篇:低年级语文教学心得(刘丽霞)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看”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猴子用手遮住上面的目光再向远处看。””有的学生说:“这是“目”跟眼睛有关系 „„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
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
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让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孩子们的天性是玩,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第四篇:开题报告刘霞
2013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现状与
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3年10月
我申报的州级课题《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经州教育局专家审核,已经批准立项。
一、课题编号:TY0371课题批准号 :YLJ13225
二、课题研究视角
本课题注重讨论研究在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何将课程体系改变过去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如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何将开发出的资源加以利用,让其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形成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基本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①解读文本信息的方法策略;②解读题目指令的方法策略;
③整合信息材料的方法策略;④语言组织的方法策略;
⑤不同题型解题规范和思路;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从我地区新课程资源的状况、我校所处的地城特点及教育教学实际、我校的师资队伍的现状及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等,我们提出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同时这也是对总课题“关于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的丰富和完善,对于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指导学生掌握各类体育的锻炼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有关体育锻炼知识的策略,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参加体育锻炼,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1、研究和论证本课题的开发可以从多方面(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的发展的教育理论。
2、探索在本课题的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增长的可行性策略。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际操作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
五、课题研究成员 课题组长:刘霞
课题组成员分工:
1.负责课题的具体研究与实施;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和主体实验报告;负责组织教师培训。(刘霞)
2.负责组内协调及阶段性计划制定,组织阶段性展示活动。
(刘霞、石磊)
3.负责教学研究与实施,并整理有关研究成果。
(吐尔德汗、吐尔汗拜、韩小燕、叶尔哈力)
4.收集编拟有关的材料与案例,供活动教学选用。
(刘霞、韩小燕、叶尔哈力)
5.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理论学习材料。(张登红、马淑梅)
6.负责整理、记录课题组有关研究成果。(刘霞、石磊)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各选一个班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6月。分四个阶段
进行:
2013.5—2013.10准备阶段
1.学习收集有关理论资料;
2.确定研究课题、研究对象,成立研究组织机构;
3.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4.申请立项;
2013.10—2013.11 开题阶段
1.拟定课题方案;
2.召开开题会,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3.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013.11—2015.6实施阶段
进行具体实践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
1.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方法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观摩研究课、论文评比、个案评比和其他交流活动;
3.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4.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并付诸实施,不断修正,趋于完善; 2015.6—2015.7 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材料,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自评自测工作,形成结题报告。
七 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分析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等。
2.经验文章:包括小问题的解决办法、对策及实验体会等。
3.实验论文:包括实验总结,专题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
4.实施方案:包括课题实施方案、教学评价方案等。
5.创新性教育教学设计及教育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
2.《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
3.《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新疆教育出版社
4.《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新疆教育出版社
5.《中小学体育》
执笔人: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3年10月30日
刘霞
第五篇:刘羽霞,政审材料
关于刘羽霞同学的政审综合材料
刘羽霞,女,汉族,贵州省遵义市,生于1992年8月,2006 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12年考入我院。现本科在读。
一、本人简历
2001年9月—2006年7月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鱼塘完小;2006年9月—2009年7月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凤凰中学;2009年9月—2012年6月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凤冈二中;
2012年9月—2016年7月江西科技学院 12 级
(四)班学生。
二、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
父亲:刘祥修,群众,无政治历史问题;
母亲:鲁忠芬,群众,无政治历史问题;
大舅:鲁江,群众,无政治历史问题。
三、本人政治历史情况
经审查,刘羽霞同志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发现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违法、违纪问题;其政治历史清楚。该同学于年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
四、本人现实表现情况
刘羽霞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掌握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认真刻苦,成绩良好;在社会实践和学校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能够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努力完成班级交给的任务。尊师爱校,遵纪守法、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党支部经讨论研究认为:刘羽霞同志已基本具备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同意接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
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
2013年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