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都多措并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三都多措并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近年来,三都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强化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这一主题,多措并举注重培训的体制、对象、内容、方式、管理,使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服务。
一是重培训体制的健全性,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健全培训体制。建立县、乡(部门)两级并重齐抓的培训工作机构,健全培训选派、考评、保障、管理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县委领导核心推动,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乡(镇)、各部门协调配合,党校为主阵地,财政培训经费为渠道的教育培训格局。培训工作从机构、制度、经费上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培训体制日加健全。二是重培训对象的广泛性。他们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对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中青年干部、村两委干部、民间乡土人才进行了系统培训。年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做到管理干部年轮训1次以上,培训对象具有代表性又具广泛性,有力推动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重点征求干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收回调查问卷结果的梳理和总结,全面掌握培训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向和目标。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与满足三都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与人才资源开发接轨,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四是重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坚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干部培训的重点,不断更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改变以往“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外聘专家教授到县内授课,积极选派干部到高级院校专题学习,到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挂职学习,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等,让干部提高能力,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选派了215位干部到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参加理论学习,选拔了124位干部到山东诸城、深
圳、贵阳等地的相关部门挂职学习,选派了上千位干部到上海、南京、湖南、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五是重培训管理的实效性。加强对培训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在学员管理上,挑选有领导经验、作风正、能力强的同志组成班委会进行自我管理。在学习考核上,严格考核学员在培训期间的情况,要求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坚持对培训的学员跟踪考核,了解掌握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为进一步检验干部培训质量,扩大社会监督力度,专门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学习专题谈话节目,参加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学习的学员一一亮相,分别用五分钟时间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向全县人民作汇报,接受群众的考评,狠刹以往“学归学,干归干”、“学无致用”和 “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无区分”的风气,培训成效显
著,社会反响巨大。
三都县“四重”并举 凸显干部教育培训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锻造一支朝气蓬勃、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近年来,三都县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以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抓手,突出“四个注重”,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出成效。
一、注重培训机制。坚持“选人用人育人”并重的方针,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三都县干部培训学分制(试行)》、《三都县干部教育培训申报、登记制度(试行)》、《三都县干部教育培训考评考核制度(试行)》等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县、乡两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县、乡(部门)两级并重齐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逐步形成“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的工作新格局,推进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注重培训层次。以能力素质建设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分类培训,一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乡
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专题研修;对后备干部及优秀公务员加强党性教育;对政法干部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对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会干部、团干部和基层干部组织专门业务培训。二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形式,通过举办特色专题讲座、选派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将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培训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努力形成“大培训”、“大教育”的培训工作模式。通过大力开展各个层次的干部培训,有力推动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培训实效。为确保干部培训工作质量,县委组织部每年初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重点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全面掌握培训需求,进一步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课程,使培训工作与领导班子建设、人才资源开发等相接轨,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注重培训兴趣。一是加强县内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的整合,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建立外聘专家教授、有关领导和党校骨干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大力推广在线学习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培训方式,积极探索符合三都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干部培训工作新路子,组织干部赴先进发达地区学习经验,让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精品工程”。通过学习培训、考察和讲座等途径,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三都县坚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年均超过100万元。自2008年以来共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培训班224期,培训干部6728人次。其中:选派66名党政主要领
导干部赴山东省诸城市、贵阳市乌当区、修文县挂职学习,44名党政副职干部赴深圳市燃气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跟班学习,165名干部分三期赴清华大学学习,10名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到省直机关挂职学习,100名干部分两期赴上海财经大学学习,110名干部分三期赴深圳经理进修学院学习等,聘请了北京、省、州专家学者到三都专题授课30次。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培训效益最大化,同时,基层干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多措并举提高信息报送质量
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信息报送工作质量
在通讯手段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向上级报送信息材料,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对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革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方法,报送信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我委员会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把信息报送工作摆在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主委作为信息工作负责人,对信息工作进行整体把握和布置;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强化全员的信息报送意识,使及时报送信息成为全体盟员的自觉行动。每年的年初全体盟员大会上,都会对信息报送工作作专门的工作安排。大型集体活动,主委均指定专门人员报送信息;盟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活动,也都会及时主动报送活动信息。将信息报送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两不误。形成领导亲自抓,专人具体抓,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注重日常、突出亮点
按照服务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结合我委员会工作重点,抓住活动闪光点,报送信息。往往一条信息,既包含着一些常规工作又有自身特色,既有老生常谈的东西,又有一些新内容,要善于总结新亮点,突出其推广价值。除日常报送会议、学习等一般性活动外,重点报送具有本区特色的重点活动。如积极参与“三城联创”,及时发现和总结活动中的特色和亮点,撰写《助力xx“三城联创”,民盟xx委员会在行动》等活动信息,既与目前全市开展的“三城联创”活动紧密结合,有展示了我委员会多年来坚持的环保志愿行特色活动。民主党派的界别优势非常明显,大多数成员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我们xx委员会从事法律事务的盟员比较多,多年来结合本职工作特点,针对普法工作开展活动,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入手,不仅切入点好,而且针对性强。如撰写《建设法治辽宁 巾帼在行动》、《学法明权利,用法促和谐》等活动信息。
三、正视问题,善于报忧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信息报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报送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使之能够得到解决,是党派活动的一个重点工作。实际工作中,我们广泛收集各种社情民意信息,了解干部群众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各级政府能够更好的掌握群众的需求,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同时注意报送具有萌芽性,趋势性的信息,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隐患及时上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力求及时,务求真实
时效性是信息的最突出特点,以快求效,及时雨才能润心田。一条好的信息如果反应迟钝贻误了报送时机,就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我委员会十分重视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信息一旦产生,就要尽快形成文字材料,快速撰稿、快速传递,快速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报送,目前基本做到当日信息当日报送。如“两会”期间,我委员会组织盟员观看学习“两会”精神,均在当晚形成文字材料,并配图发送审阅。实事求是是信息报送的原则,讲真话,道实情,实实在在,不添枝加叶,不渲染夸大,不生编硬造,实事求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撰写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报送具有“内参”的性质,对于一些事情,需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报送真正成为领导了解基层情况的有效途径,为制定和完善相关决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提供重要基础和依据。
第三篇:多措并举提质量
多措并举 齐心协力提质量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教研组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价值。
今年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心校关于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课改的教学理论,研讨《新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评析成功案例,观看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我将数学组的工作作简单概述: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支撑,积极大胆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渠道,学习相关资料,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全体数学老师继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课堂上注意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建立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二、在领导的缜密组织下,数学教师积极做课改的有效执行者,通过赛课,积极推进“345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要避免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法机械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为此,我们在平日教学中努力做到: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在平日学习中,大胆联系实际,使用生活素材,把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与数学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让学生收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用于数学课的探究学习,便于学生接收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将各授课教师分组进行赛课,具体组织过程分以下几步:
开学初,按一定顺序进行公开课示范,展示自己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与认识,除授课教师外的同科教师都参与听课,然后我们应用周六教研活动的时间,对授课教师的课进行评价,各位教师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互相学习,提出问题探究解决,切实把每节课的问题剖析出来,每位授课教师都虚心地听取、记录自己的问题,并体会、总结,落实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之中。
第一轮公开课结束,进行第二轮的赛课,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数量化。授课教师成绩的得出不是由某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同科其他教师和参与听课的其他科教师进行无记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所得平均分即为授课教师最终得分。往年诸城市课改先进个人,我们学校的就是按照赛课成绩评选出的。几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做,至今已形成习惯。
三、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赛课过程中各教师准备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课改热情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写:虽然课前延伸与课后提升没有具体的体现在纸面上,但总的来说一句话:细致认真,质量高,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发展。如九年级教师田老师的课,教材挖掘细致深入,导学稿编写合理,有梯度,便于学生知识的接收。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规律教学,教学效果好,每次过关检测班级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在课堂中都能使用新课改模式,教学环节设计恰当,学生活动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教学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如七年级教师殷老师的课内容讲解充满了激情,加之教师善于鼓动学生,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参与面广,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果好。
四、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理论学习是否坚持不懈,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是否有整改措施等方面。
五、注重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加快专业发展
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且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互助平台,实行 “一对一帮扶“制,共同探讨研究。每位教师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个别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平时想过不少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课,我发现班内仍有几个同学不参与学习。
2、课内探究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竞争力不强,没有郭老师课堂中学生表现的那种强烈的展示意识,巩固检测反馈落实不好,并且形式单一。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课堂改革的研究探索
1、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搞好课改研究,组织说课,赛课等活动。
集体备课能充分展示集体的智慧。对于教材的合理使用,大家集思广益,每次备课都有一位主设教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老师针对这位教师的备课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拿出自己一些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彼此各取所需,互相取长补短。学案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这种备课方式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2、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的课前延伸的预习、课内探究的点拨、课后总结提升的指导。
要实现课堂的高效,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预习阶段要充分体现,要指导学生预习什么以及怎样预习,将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内我们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它与教师将疑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汇总和点拨是一致的。点拨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化;通过引导比较,促进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刻化;通过加强知识整合,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老师注重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学会反思与联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研究,加强学习,扬长避短,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再上一个新层次!
课后作业在布置时,必有一项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出当天所学知识,日记内容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以及注意事项。
3、继续开放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
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
4、学生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闲暇教育质量
学生除去五天的在校学习时间,有两天的休息时间,我们利用周六的时间让学生按就近原则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的解决部分学生。
总之,下一步我将继续经过实践摸索,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和校情,与老师们一起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模式。
第四篇:多措并举 分类实施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四学”、“四抓”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区民政局近三年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情况
一直以来,区民政局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民政为民”为中心,以提高民政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为己任,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三年来,民政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化“四学”
局领导十分重视思想作风建设,率先垂范,深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领导干部带头学。局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区科级干部在线学习,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为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形成了爱学、善学、乐学的良好风气。
——重点内容针对学。结合各科室工作实际和需要,针对民生问题和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规、文件和要求,积极组织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学习或培训,突出重点,增强学习针对性,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和业务科室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
——法律法规反复学。强化法律意识,对涉及民政工作的老龄政策、双拥政策、救灾救济、社区建设等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反复学习,提高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增 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勤政廉政时时学。“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中心,勤政、廉政格言上墙、定期撰写心得体会、每周学习培训、窗口单位建设、领导干部与职工的交心谈心等,极大转变了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区民政工作的新形象。
2、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突出“四抓”
为使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民政”、“大民生”理念,民政局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抓集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每周一集中学习制,结合民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民政工作新理念,提高民政为民的服务意识,拓展行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抓业务培训,提高行政能力。各业务科室除了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题学习培训外,区民政局还结合**区实际和各科室工作需要,积极开展民办非企业年检、老龄、低保、救济、社区建设等专题工作培训,加大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在人员调整时,及时启动“老带新”、“传帮带”等机制,确实保障了各业务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区民政局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形成了每周一干部学习制,制定了干部学习培训登记和考核制度,深化了干部学习检查和监督机制,并抓好制度的落实。——抓监督检查,确保学习成效。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量化学习培训内容,把学习培训工作情况、成效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通过采取强化培训考核标准、检查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部门及个人的谈话等方式,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了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3、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一是“一把手”直接负责或积极参与,确保了学习培训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二是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从专家聘请到学习培训人员的确定与落实,会场的安排布置等,为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效果提供了保障;三是保障学习培训用书和相关学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人手一份;四是保障学习培训活动经费,确保学习培训活动落到实处。二、一点经验
1、发挥“一把手”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提高学习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
2、突出重点,分类实施,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提高部门、科室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并确保取得实效的关键;
3、创新学习培训形式,加强与同行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展干部职工的知识视野,提高思想认识,是进一步搞好学习培训工作的突破口;
4、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习培训的规模、层次,是进一步搞好学习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人员编制紧张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矛盾相对突出,制约了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
2、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
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早成为历史,化为基石,存在的不足,将是我们努力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展望未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区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化服务意识,积极工作,以崭新的面目谱写民政工作新的篇章。
**市**区民政局 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重视人文关怀 整合教育资源 多措并举提高阳光工程培训质量
常德市中职学校社会培训经验交流会材料
重视人文关怀 多措并举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建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校是县内唯一一所公办性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学校的发展、培训工作的需要,2008年才单独组建“成人教育培训处”,三年来,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先后挂牌成为我县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心”。政府的信赖,监管部门的督导与检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立足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掌握我县的农产业结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加强培训资源的利用,多措并举对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学”促“用”,学用结合。近三年来,我校培训农产品加工、模型工、酒店服务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农机配件装配工、机电维修工、纺织技术(挡车工)、纺织机械设备保全工、组合机床加工工、网络管理员、办公设备维修工、室内装饰设计员、电子仪器设备装配工、医用商品购销员、花圃园艺工、草坪建植工、汽车维修工以及上岸定居渔民劳动技能培训
等,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000多人,就业安臵率达到95%,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湖南卫视台等媒体对我们的培训工作也进行过宣传报道。
首先,谈谈我们培训工作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不是经验,旨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把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宣传发动是基础:我们在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的正确领导下,组成调查、宣传、发动小组与乡镇劳动服务保障站密切联系,从县“人力资源库”里了解到:全县70多万总人口中,16周岁至50周岁的劳动力就有42万多人,每年劳务输出在境外务工的就占了二分之一强,年龄在35周岁至50周岁的劳动力约20万人,这一批劳动力在本土从事季节性农作物生产,随着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他们都不愿意闲在家里,但也深知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只能靠苦力获得微薄的收入,通过了解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后,求知的欲望日益高涨,我们的宣传小组一边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一边张贴“培训招生简章”,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统计,了解他们的培训愿望,为培训工作打好基础。长期利用电视媒体播放宣传片和滚动字幕广告,仅2008年至2010年,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发放宣传资料近80000份,建立了约40000万名具有培训愿望的学员信息库。并根据他们的培训愿望,因地、因人制定我们的培训计划。
组织授课是关键:短期培训与全日制教学,在组织与管理上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短期培训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既要让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又要让学员掌握操作技能,在就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熟练运用,既要让学员处理好家庭内繁杂的事务,又要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既要不增加学员的经费负担,又要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在短时间内提高培训质量,得到企业、公司、厂家的录用。因此,我们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按学员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乡镇企业用人需求,订单式确定培训专业,分类编班,就地培训、就地就业。租用场地、将教学仪器设备进行大篷车式的开班培训,采取灵活的培训模式,开办日校、夜校、周末学校,让学员在一天内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员随到随学,利用厂家的设备优势,聘请企业骨干土专家为实训指导老师,让学员进行有偿实习实践。这样,学员在企业实习期间有岗位、有待遇。为了满足培训需要,我们在专职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聘请了近60名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我们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集中授课,注重思想培训,让他们开动脑筋,转变观念,选择自己最佳的发展路子,了解进城务工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城市生活的基本方法;二是注重基本技能培训。我们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分年龄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授课,分层次、分专业举办短期培训班;以实习基地为课堂,以专家讲解、身边典型示范为载体,组织开展专业性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身边典型深入乡村,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新技术、新模式 的推广;利用乡村广播、学校网站等媒介,传授现代实用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几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编写乡土培训教材,进行订单式培训,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企业用人无忧”的乡土人才效应。
就业安臵是归宿:2008年起,建立了培训学员数据库,对培训学员的家庭住址、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培训专业、就业单位、就业状态、联系电话都有详细地记载。为学员找岗位,为境内外企业找员工。汉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享有盛誉的水产之乡,以沅水流域“汉美蔬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蔬菜、瓜果种植,以“特种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水产养殖、珍珠加工,以龙阳镇为中心的工业制造、电子产品制造、食品加工、商品超市、酒店服务、建筑公司,以蒋家嘴为代表的县级工业重镇,以太子庙工业开发区为中心的几十家外资企业,以丰家铺为代表的竹木合成加工、竹篾编制厂,几千亩的生态园,这样小到几十百来号员工,大到两千多员工的几千家大、中、小型企业,为培训学员造就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实现了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的三赢。
下面,从局部谈谈我们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情感式培训,为上岸定居渔民铺设创业的星光大道
我县的渔民人口较多,共有1600多户,5400多人,具体分布在沅水流域的12个乡镇,2009年2月,县委政府启动了对渔民的援助行动,我们所担任的工作就是为上岸定居渔民“送技能”,通过20多天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这些渔民确实处于社会层面的最底层,他们以船为家,一家几口都生活在船上,原始的捕捞工具,风雨飘摇的小船,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他们收入微薄,文化层次普遍低下,据统计: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80%。有的还是文盲,几乎无一大学生,以坡头镇群英渔民为例,有的房子还是60年代的老木房,东倒西歪,地面常年潮湿,没有一条硬化路进出,当我们了解他们的培训愿望时,个个都表现出求知的渴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如何组织培训呢?
我们结合上岸定居渔民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在确立培训对象的基础上,采取将教学设备搬到渔民村,在田间、地头或池塘边办培训班,专职教师在雨天或夜间为渔民整体授课,白天个别指导,但渔民识字不多,看不懂《网箱养鱼》《淡水养鱼及鱼病防治》等教材,我们就购买相配套的教学光碟,并保证学员人手一份,清晰的养殖场面、通俗易懂的解说语言,通过电视、DVD播放出来,生动、具体、直观,学员很容易接受,为了方便渔民朋友,我们采用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见缝插针式地把培训课送到田间地头、池塘边。为了让渔民朋友进一步了解各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病防治,让他们收到技能培训的实效,我们与当地 5
政府联系,开辟了50多亩水面,办起了上岸渔民养殖实训基地,派一名专职实践指导老师长期进行指导。
三个多月的培训,学员收到的实效,学员边学习,边在政府划拨的土地上开挖鱼塘,有的租用鱼塘,有的在大型的养殖场当技术员,有的还成了自主创业的典型人物。如群英村渔民周运宏,运用所学的养殖技术,租用了50多亩水面,投放了20多万尾鱼苗,2009年就获得了10多万元。今年,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对年底收入非常乐观。他与一道参加过培训的渔民朋友普遍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的转产创业铺设了一条星光大道。
订单式培训,为县经济支柱产业输送技能型“织女” 都知道,棉、麻是汉寿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在高峰时期曾经达到过100多万亩,位列全省前矛,并享有“中国苎麻之乡”的美称。因此,棉麻产业也成为了我县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并打造出了广源麻业、鑫源纺织、银阳纺织等深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全县有30多家棉、麻深加工厂,仅企业员工需求量现状接近三万人。
然而,受“男不进矿,女不入纺”的影响,企业几度陷入了“零招工”的境地,针对这一点,我们采用订单式培训,让企业深层次参与培训工作,与企业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和《培训教学协议》,即企业为我们提供教学和学员实习操作场所,学员在实习期间享受正式员工的计件工资待遇,企业技术骨干被我们聘用
为实习操作指导老师,这样,有的学员在实习期间每月就有高达2800元的待遇,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进一步改善了纺织工的工作环境,通过学员的广泛宣传,对我们以后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训600多名挡车工和300多名纺织机械维修保全工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自编了简单明了的教材《苎麻加工操作要点》《整染技术流程》《纺织机械原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等,为学员打下牢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校企双方都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合理利用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使培训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三是在短时间内让学员学有所成并获得了丰厚的劳动报酬,打开了企业招工的新局面。四是为企业锻炼出了一批企业中坚骨干队伍。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分了忧、解了难,服务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开展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机具手架起致富“金桥”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国家财政对购买农机补贴大幅度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具空前高涨,目前,全县拥有旋耕机300多台,小型拖拉机3500多台。插秧机300多台,联合收割机1700多台。小型耕种机20000多台,大中小型柴油机30000多台,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全县近五万名农机具手中,我们抽样调查了解到,一般都基本上掌握了农机的使用,但对农机的构造原理、故障排除方法、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知识相当浅薄,因此,大大缩短了农机的使用
寿命,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使用效率,尽管生产厂家派有“三包员”跟踪服务,但在农忙季节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机使用与维修技术的培训就成了提高农机具手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但怎样开展这类技术的培训,又怎样才能让农机具手熟练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呢?摆在我们面前有三大难题:
一是教学设备,要添臵齐全这些培训项目的设备和工具及耗材,至少需150万元,保管和利用受到局限。
二是师资力量短缺,因为,从新型农机具的诞生到科研成果的推广,在大专院校都很少开设这方面的专业课程。也就很少有这样的专业老师
三是新型农机方面的配套教材难以购买。
为了解决这三个难题,我们制定了整体培训方案和详细实施步骤,在“产”“供”“需”三个字上面做文章,那就是生产厂家的产品要得到全面的推广、得到客户的认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有一个推介产品的平台,那就是这些产品的经营公司的“供”。经营公司要获得较大的销售利润,就必须要有广大的客户了解和购买自己的商品,我们就在“需”字上面做工作,进一步摸清农民的意愿,让他们不要盲目的购买农机具,要在了解结构原理,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后有选择性的购买,这样,就形成了以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师资量,以本县境内较大的农机经营公司为学员提供实践学习、操作为平台,我们为
主组织与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我们与株洲“碧浪”、岳阳汨罗“龙舟”、江苏“沃得”、山东“福田”、衡阳拖拉机厂、益阳“滨湖”、“正兴”等农机制造厂(公司)联系,与县内的庆源农机汽贸经营公司、洪福农机经营公司联系,认真做好联系和协调工作,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在各乡镇建立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点,聘用厂家“三包员”为实践指导老师,采用讲解“使用手册”,观看教学光碟,设臵故障再排除故障的教学方法,让学员直观、易懂,同时,精选学员,以点带面培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农机具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学员集中培训,让他们把培训所得知识带回去传授给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机具手。三家联手,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我们的培训,以周文庙乡马怀钰为代表的优秀学员,在农机制造厂(公司)的“三包员”都无法处理的故障面前,他们总能迎刃而解。几年来,经过培训的1600多名农机手,有30%以上的成了当地的维修能手,或被厂家聘用为“三包员”,办起了乡村维修店;农忙季节时,或跑远途或在近处为其他农机具手排忧解难,成为了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我县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因为有了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有了境内外各企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有了我们培训处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比起兄弟单位来,我们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将不断学习总结地方及外省先
进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创新思路,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