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b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谈幼儿阅读兴趣及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阅读”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4—6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又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第一前提;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详尽地阐述了培养阅读兴趣及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策略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成才的必经之路在于阅读,一切知识都来源于阅读,阅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4—6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心理研究表明:读感兴趣的书,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不感兴趣时,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因此,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助于儿童语言潜能的开发,也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第一前提。下面我就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选择一本适宜的图书,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助推剂。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本好书,给孩子的教育启蒙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为幼儿选择一本适宜的图书,是幼儿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作为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图书,而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是只保“量”不保“质”,只要班内达到一定的藏书量,至于幼儿带来的图书是不是具有教育意义,是否适合本班幼儿阅读或是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一概不管,这样往往就会出现小班幼儿在阅读中大班幼儿的图书(文字符号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图书),而中大班幼儿则是拿着“宝宝画册”、“手掌书”等只适合小班或年纪更小的幼儿阅读的图书,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变得“厌读”。
好书如挚友,终生不相负。书能为孩子带来一切精神上的营养,但前提必须要“书好”。因此,为幼儿选择一本适宜的图书很关键。一般而言,早期阅读的材料必须与幼儿的认知、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点。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提供反映家庭以外的故事,尤其是具有游戏性质的,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能表现和他一样大的孩子的生活的故事,可以是色彩丰富、画面清晰、人物形象突出,生动有趣的无字或有词汇、短句的绘本、图书等;当孩子进入中班后,其智力发展也趋于多样化,这个阶段也是拓展孩子阅读领域的好机会,可以适时提供延伸阅读的素材。如除了有彩色图画的小故事、短小生动易背的诗歌,还可适当增加科普故事、知识性读物,帮助解决孩子的诸多“为什么”,刺激他更多的观察和探索。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除了可以选择科普、知识性的图书外,还可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而且到了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书籍开始又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可以引导他们自己选择适合的图书。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阅读的欲望。
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新《纲要》中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幼儿有大量丰富的生活感受和轻松愉快的日常口语交流,从而吸收更多的语言信息,调整和发展
自己的语言。
1、教室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是一种比较隐形的教学,但是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将这种“隐形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其变成幼儿乐于接受,并能积极互动的“显性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将语言教学与随机的语言教育、室内外语言环境结合起来,随时把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发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让环境从“不会说话”变成“侃侃而谈”。如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的步骤图,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的方法;在午睡室内、楼梯旁边可以贴一些标志,提醒幼儿进入午睡室及上下楼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充满了新鲜感,并时时伴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因此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参与活动室、主题板块的布置,幼儿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感受,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成为环境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与环境的互动。如在预设主题《我身边的科学》的主题版块中,有一块面是幼儿的调查表,调查轮子的秘密;孩子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找不同花纹的,有的找不同用处的,真可谓“轮子大集会”,正因为如此,孩子们一有空就会凑到那边,相互介绍自己调查的轮子,有时还会听到争论声„„虽然如此,但孩子们有了充分讲述的机会;在《快乐家庭》的主题版块中,有一块内容叫“妈妈妈妈我爱你”,孩子们将自己设计的妈妈的相片框随意的张贴在里面,由于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孩子们特别关注那一块的内容,争先恐后地要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妈妈„„
主题环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说话的欲望,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会“有话说”。
2、区角环境的创设。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区角环境的创设时,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特点创设具有游戏性的阅读活动环境。如在语言区环境的创设时,我们可以先将环境布置得舒适、温馨有一种家的感觉,让幼儿放松心态在其中进行说悄悄话、讲笑话、绕口令,看图说话、人机对话讲故事,以及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游戏性的阅读材料,像棋类游戏、纸偶、头饰等,如:我们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图书《小乌龟开店》,我们把书中涉及到的小动物做成纸偶,让孩子边演边讲这个故事,并在会讲述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和续编,让幼儿的阅读活动更具游戏性和有效性。
在除语言区之外其它各区中,我们也可以创设相应的环境,投放适宜的阅读材料,通过与环境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如表演区,创设情境化的语言环境,结合物品操作盒故事情节的表演,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的语言技能在这种模仿角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角色区,通过角色的扮演,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亦或者是在美工区我们可以让孩子成为作者或图书出版者,鼓励孩子去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尝试着自己制作成书,整个制作图书的过程让孩子有机会将阅读循环非常完整地运作一次,让孩子同时成为作者和读者,他将会拥有更完整的文学经历。
区角环境的有效创设能更好地将幼儿融入阅读,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3、心理环境的创设。
其实,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除了上述的物质环境外,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也是重要的内容。优良的心理环境可以消除幼儿紧张的情绪,让他们在爱、平等、民主的气氛中,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形成个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每个幼儿在阅读能力上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也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识,教师应避免用单一的标准或成人的角度来评价幼儿的思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要学会倾听。
对于一些胆小的、阅读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幼儿,作为教师要宽容以待,以鼓励为主,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主感;对于一些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或想法比较特殊的孩子,不严厉批评、不冷嘲热讽,而是要小心地保护好这难得的想象力,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刻迸发,但对于幼儿的错误性的语言表达还是要加以纠正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升幼儿阅读的能力
如果幼儿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爱书的人,那么这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平时我们会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大家在相互影响下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的能力。
1、“嘘,听故事了”活动。对很多孩子来说,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讲故事时间。利用“讲故事”培养孩子对书籍的喜爱,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是对孩子终生有益的礼物。美国儿科医学会告诉我们,培养孩子对书籍的喜爱永远都不会太早,即使给才6个月大的婴儿每天讲故事,宝宝也会从中受益。因此,我们班内的两名老师会“见缝插针”地为孩子阅读故事,如饭前饭后,吃点心的时候、等待排队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孩子讲述,从中汲取知识养分、陶冶性情。
2、特色活动“我爱讲故事”。“我爱讲故事”是我班的特色活动,由于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幼儿的胆子比较小,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讲故事,看到这些便生成了这个活动“我爱讲故事”,我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大约半小时)专门给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是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过的故事,也可以自编故事,每星期每位幼儿准备一个故事,随着活动的深入,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及社会交往上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我们还会将每周幼儿讲述故事的情况以及与家长作反馈,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发展,在家长中的反响比较好。
3、年级组特色活动。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年级组活动,如古诗朗诵、自制图书、“我的故事我做主”、“折折、画画、说说”、亲子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折折、画画、剪剪、做做中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阅读的能力。
四、积极倡导亲子阅读,体验共同阅读的乐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由此可见,家长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然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家长思想观念的陈旧,这些家长就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事,作为家长只要配合,要买什么就买,幼儿园里要带什么了就带,其它就不归他管了;问题二,是家长工作原因所致,要么是无暇顾及孩子的,要么就是忙了一天不想顾及孩子的„„
专家说:“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而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亲子阅读一方面能增进亲子的情感,另一方面能使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阅读经验得到巩固和发展;再一方面,亲子阅读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纠正不正确的翻书、看书的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设法引领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们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家校通等交流平台来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寻求有效的家园共育;并通过各种活动如自制图书、亲子表演、“书香家庭”评选、图书漂流活动等,并请亲子阅读的成功代表来园向家长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让家长参与其中,感受到亲子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然后协助家长制订每天的阅读计划,如每天为幼儿朗读20分钟,或共同阅读25—30分钟,推荐几本好书,或帮助家长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用。研究表明,很多人的成功都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就像储蓄一样,不断培养孩子的阅读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利息”就将取之不尽,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刘超平.培养孩子成为读书高手[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2] 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凯.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4] 林格.陪孩子一起阅读[M].新世界出版社.2006
第二篇: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聚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一、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微”字上下工夫
俗语说:“针大的窟窿能有斗大的风”,“千里之堤能溃于蚁穴”。如果不注意细微之处,不从细微之处进行自省,就等于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疤”养成“巨痈”。胡长清、成克杰、李真等等,每一个最终被查出来的腐败分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笑纳”一条烟、一瓶酒,“帮忙”签个字、批个条子开始慢慢滑向深渊的,这就是“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因此,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复杂形势下,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当作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样对待,一定要及时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进行深刻的自省,切实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
二、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深”字上下工夫 当前,许多人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刻的自省,即使“自省”也是蜻蜓点水。这是因为自省本身就是蜕变的过程,这种“蜕变”就等于揭开旧日的伤疤,撕开因时间而忘却疼痛的伤口。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自省就是要“不怕丑”、“不怕痛”,因为今天的“出丑”正是为了明天的“不出丑”,今天的“痛”正是为了明天的“不痛”。因此,作为共产党员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要用锋利的解剖刀去解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产生刻骨铭心、切肤之痛,只有这样解剖得越准确越深刻,思想的成熟度才能越高,取得的成效才可能越大。
三、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常”字上下工夫
古人修养就非常重视“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范文正公尝曰:“吾每夜就寝,必计一日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相称,则熟寐;不然,终夜不能安枕,明日必求以称之者。”古人尚且“吾日三省吾身”,以“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来校准、对照和检查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时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象每天的“洗脸”和“扫地”一样,随时除去“灰尘”。经常问问自己:一言一行是不是符合党员的标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自己的身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在头脑里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唯有常自省,才能常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四、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改”字上下工夫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但这只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因此,新时期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千万不可“光打雷不下雨”,“知过而不改”,无视它,不去纠正它。古人讲过:“有过勿惮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对缺点和不足的态度。怕只怕,明明错了,也明知错了,却偏要癞蛤蟆垫床腿——死扛着。“知错而能改,则善莫大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怕有缺点和错误,只要我们勇敢地拿起自省的武器,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的内在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自省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要求“省己之言行,省己之思想,省己之习惯,省己之品格,省己之长短,省己之进退”,它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的有力思想武器,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作为银行一线员工的我要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三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结草衔环、卧冰求鱼,这四个典故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它们用一个共同的词汇可以概括,▲即“感恩”。翻翻史书,我们不难发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类似的典故数不胜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格言可谓童叟皆知、家喻户晓。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当代革命军人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知谁之恩、为何感恩、如何报恩,是每一位战友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这节课,我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第一个方面,常怀知恩之心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都离不开部队、社会、家庭给予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关爱和帮助。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施恩并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所受之恩惠,知恩图报。那么,我们究竟要知谁之恩呢?
▲一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游子吟》中,诗人孟郊形象地描绘了一位慈母的爱子深情,很朴素、很细腻、很自然、很感人。俗话也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却认为父母的含辛茹苦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志在部队吃点苦头、受点挫折,就埋怨父母把自己送到部队来。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大二时父亲在车祸中遇难。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女孩大
难困苦乃至生死的考验。如今,部队培养的人才遍及军营内外,有的成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训练标兵,有的成为地方的公安干警、高级厨师,还有的是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为政一方的父母官。可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二个方面,常思感恩之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当代军人,我们更应该常思感恩之义,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首先,感恩是一种优良品德。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包含了感恩这种优良品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老将军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多次向中央报告,希望死后能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在报告中他写道:▲“生当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60年的戎马生涯,老将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然而忠孝难以两全,对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将军时刻铭记在心。还有一个是“小郎铮”的故事。▲图片上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就是小郎铮。5.12汶川地震发生10多个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满脸是血的小郎铮。当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的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一个三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感恩之情,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经典瞬间。从以上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感恩之举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感恩之情维系的是人心的美好与和谐。
▲其次,感恩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受恩于他人,受恩于社
▲第一,要在对党忠诚中升华赤子情怀。作为军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党的恩惠,所以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这里,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千万房屋化为乌有,几十万人民群众被埋废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13万大军无惧任何艰难险阻,从大江南北赶赴救灾一线,用双脚走出了一条条生命之路。▲这个画面大家可能还有印象,5月18日重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里,一名年轻的战士面对痛哭的父母,眼泪忍不住的哗哗下落,最后终于哭跪在地。他叫陆苇,家就在北川县城。地震发生后,家中9名亲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其中还包括他的爷爷奶奶。他知道这些亲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是救援前指里唯一的通信兵。在整个灾区通信全部瘫痪的情况下,他肩负着通信保障的重任。面对悲伤的父母,他含泪说道:▲“我知道家里人需要我,但掩埋在废墟中的千万万的父老乡亲更需要我啊!”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官兵在忠与孝的抉择之间,毅然选择了尽忠。就是因为我们是党缔造的军队,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就坚决执行命令、毫不退缩;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当人民有难时,我们就应当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第二,要在献身使命中书写人生豪迈。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官兵以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在激情燃烧的训练场上,全体将士摸爬滚打、苦练技能、确保打赢,在十万火急地抢险救灾第一线,每名官兵夜以继日、奋勇争先、无所畏惧。▲“抗震救灾英雄战士”
民情、报国家”的军人典范。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处可见的图书橱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看,各种激励、评比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所举行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更是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起来,如读书月、读书节的设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创建“书香”班级、争做书香少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制作小小书签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读书手抄报、作文比赛使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展示;读书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的见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活动中收获着、成长着„„
久而久之,读书已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书香在孩子中间弥漫,他们在书海中畅游,品尝着读书带来的甘甜,感受着读书带来的蜕变。
书香溢满校园!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二(4)班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杨巧依,今天我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级展示我的读书生活,这次活动最吸引我的,是能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书生活,因为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飞翔在书的蓝天中的小鸟,自由而快乐。我想把读书的幸福感、充实感带给大家。瞧,这就是爱看书的我!(ppt)从小到大,我已看了许多书,家有藏书几百本。《论语》、《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城南旧事》、《夏洛的网》、《哈佛家训》等中外名著JK罗琳作品《哈利波特》等当代孩子们最爱看的畅销书;都是我的最爱。除此之外,我还订阅了不少报刊、杂志,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意林》、《我们爱科学》等。我的小书柜已摆不下啦!瞧!我的书籍遍布我们家,餐桌上,卫生间,就连妈妈的床头柜也被我占领。爸爸怕我继续占领“高地”,今年送了我一台电子阅读DVD。神气吧!我在看百家讲坛呢!书,使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漂亮聪明的夏林果,调皮捣蛋的马小跳,贪吃爱睡的唐飞等等;书,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知道了许多使我脑中的一个个问号变成了句号;书,丰富了我的情感体验,《为我唱首歌吧》,书中七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用一曲动人心弦的爱歌,为一个即将失去听力的小女孩组成一支合唱队,并且在她生日那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那七个生命的绝唱,令我潸然泪下,耳边仿佛回荡着生命之歌,心中涌动着一股爱的暖流:(PPT)爱——这份世间最美丽的礼物,使我们有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世间也就有了更多的真善美。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我是个爱书的小女孩,我非常喜欢读书,我的童年正是因为有了书香相伴变得更充实!读书,真好!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捧起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