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2014年01月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表象性,她们的学习需要通过操作学习材料,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来完成。也就是说,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操作是学前儿童形成经验结构的主要方式。因此,学前儿童掌握抽象的符号与概念必须伴随具体的经验与活动。金斯伯格认为,将幼儿数学活动建立在具体实物和操作行动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缺少具体实物和其他特殊经验,幼儿可能把数学活动看成无趣也无意义的活动。给儿童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是实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目标特别是数学活动目标的前提。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将会提高教育质量和儿童的学业成绩。与此同时,教师介入幼儿的学习对于幼儿认知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了解幼儿与学习材料的互动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对幼儿学习的回应是使教学充满生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下面以大班集体数学教学活动“小老鼠买米”为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依据教学情境灵活地选择和利用学习材料,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支持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构建。
【案例】
名称:小老鼠买米(大班)
目标:乐意探索,尝试用米做实验,感知容量守恒现象。
过程:
第一个环节:教师创设老鼠去米店买米的情境,激发幼儿思考,同时引导幼儿讨论是高而细的罐子里的米多还是矮而粗的罐子里的米多,并说出理由。幼儿通过目测各抒己见,说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教师提问:“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比一比两个罐子里的米?”并让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环节:教师提供操作材料(米、形状不用容量相同的容易2套、大罐子1个、杯子1个),先让幼儿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罐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用哪些罐子来比一比呢?怎么比?”在幼儿与教师和同伴交流后,教师让幼儿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在解决问题运用的策略,给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幼儿相互甲流操作方法和比较的结果,教师激励其操作方法并进行梳理和小结。通过交流,幼儿在感受“一样多”的同时体验探索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小结:虽然瓶子的外形不同,装的米看起来不一样多,但实际上它们装的米是一样多的。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其原
因。
延伸活动:教师在活动区投放圆圆的和方方的两罐米,让幼儿想办法比一比这两罐米是不是一样多。
一、通过观察和倾听,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提供学习材料
观察和倾听是教师对幼儿学习作出有效回应的前提。幼儿认知的建构式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首先要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学习材料,而且最好是幼儿熟悉且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圆形的。幼儿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或者以生活情景为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意义。在案例中,教师将空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修剪成大号和中号的“米罐”,把一次性纸杯当成最小的“米罐”。这些简单且幼儿熟悉的学习材料与“小老鼠买米”这个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能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幼儿能在学习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学习材料的开放新和结构性。如果学习材料的结构性过高,就容易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如果学习材料过于开放,就容易使操作流于形式,不易达成教学目标。在案例中,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学习草料具有适度的开放型,既让幼儿在操作学习中获得数学经验和知识,又不限制幼儿的操作思路。同时,这些学习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能够让幼儿通过操作揭示知识的本质,经过探究理解问题的内部表征,从而使探究活动深刻且具有目的性。此外,学习材料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案例中,适量的学习材料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学习材料过多,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可能导致幼儿一筹莫展或者思路 而盲目操作,反而干扰了学习;如果学习材料过少,也就无法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要,可能降低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二、回应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要求,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引导幼儿深入学习
在案例中,教师把全体幼儿分成2人一组,给每个幼儿提供装满米的两个罐子,再加上白色的宽而矮的罐子1个,高而窄的罐子1个,以及小罐子1个。幼儿可以自由猜想到底哪个罐子里的米多。教师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把米从一个罐子倒入另一个罐子,从而证实自己的猜想。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感知、注意、分析、理解和整合学习材料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增加感性认识的渠道和拓展认知的角度;他们通过比较、排列、分析、组合等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形成新的图式。
首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教师应该考虑到让每个幼儿都能经过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成为主
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和发现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对学习材料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可以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在案例中,教师给魅族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隐含了层次性。因为对罐子的不同选择和选择的罐子数量不同以及操作步骤不同体现了不用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幼儿对罐子的选择、组合以及操作程序体现了学习材料的层次性。
其次,把教学目标和内容隐含于探索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习材料发现数学关系,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在案例中,幼儿需要验证两个不用形状的罐子里的米哪个多,就必须把其中一个罐子里的米倒入另一个罐子,再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罐子里的米是否相等。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答案,而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材料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观察幼儿操作是否成功,还引导幼儿思考有利于发展幼儿相互性、恒同性、逆反性三种逻辑运算的协调,真正理解守恒。
学习材料的有效性体现在对学习材料的利用程度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材料,只要充分利用就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案例中,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相互交换罐子,反复操作,相互交流,分享各自操作的结果。许多研究显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刺激幼儿的省思能力,对知识的构建有益。幼儿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比在单独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应变,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幼儿合理、灵活地处理学习材料,鼓励同伴间的合作,更加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甚至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支持幼儿同伴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如可以再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幼儿的学习,通过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引发幼儿间的合作。
三、为幼儿学习搭建鹰架,及时增减学习材料以支持幼儿学习
教师对于幼儿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策略为幼儿搭起鹰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学会学习。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学前儿童的学习更需要承认的介入与支持。
在案例中,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验证方法,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记录纸,所以在分享操作结果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只是表达了当前的操作结果。这给正货教学活动留下了遗憾。在反思这一教学活动时,我们认识到及时增加学习材料的重要性。改进的措施就是,教师在幼儿操作过工程中根据幼儿的学习表现,及时提供记录纸,以利于幼儿利用符号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注意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反思”和“内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材料的增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体现了教师在为幼儿学习搭建“鹰架”。在案例中,教师的预设是幼儿利用三种型号的罐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但在实际生活中,所有幼儿都没有用最小的罐子。如果用最小的罐子来验证两罐米是否一样多,需要幼儿用小罐子测量两罐米的数量,然后进行比较。用测量的方式来验证两罐米一样多对幼儿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幼儿具有用数字表征数量的能力,而且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熟悉的情景中,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幼儿倾向于选择简单而熟悉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幼儿的学习过程具有情境性、内隐性和不可控性。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增减学习材料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并且给幼儿提供二次操作的机会,那么在拿走大号罐子和中号罐子,只留下小罐子的情况下,就可以促使幼儿去思考如何用小罐子来证明两个罐子里的米一样多。
四、鼓励幼儿进行多维思考,生成学习材料
教学活动时幼儿与教师、学习材料等互动的结果,每次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的智慧迸发的过程;教学是一种行进,沿途有许多“出乎意料”的精彩。有效教学是“充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师预设的教学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教学中发生的情况、新事物或生发出新的教学资源,也是“充满洪泽不可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是教学活动得以提高和升华的生长点和脚手架。”教师要精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的实质,把学习材料看成是活的载体,根据新情况生成新的学习材料。在案例中,教师预设了几种幼儿操作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学习成果,根据幼儿报告的学习结果,随机应变地用记号笔在白纸上画下了幼儿的学习结果,并且让幼儿比较教师预想的学习结果和自己在操作学习中得来的学习结果的差异。
教师在这个教学情境中不仅正确判断出幼儿学习生成的内容的戒指,而且利用生成的学习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理解和感知了虽然两个罐子的形状不同,但是两个罐子里的米还是一样多。可以说,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头脑中的操作符号”,也是“同环境、他者„协调‟,„构筑‟知识的行为”。学习需要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也要求与他者进行互动、蹉商、讨论。数学虽然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仍然需要以语言为基础,用规则来表达。在语言交流和沟通中,幼儿分享了他人的探索过程,相互交换了知识,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认识。
五、拓展学习材料,引导幼儿迁移学习经验,以内化知识概念
幼儿学习的目的不是将某种经验牢记于心,而是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已有的学习经验来解决各种问题。研究表明,幼儿内化某种概念必须有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经验。守恒对于幼儿来说是个知识难点,需要反复的练习和操作才能逐步内化为图式结构。因此,要通过拓展学习材料来引导幼儿迁移学习经验,最终达到内化知识概念的目的。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要讲究逻辑性,还要讲究系统性。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考虑其是否承载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也要考虑其对幼儿后续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后续学习材料的运用是教学活动的补充和衍生,是一种变式的练习。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区提供了其他形状的罐子,幼儿可以通过操作来验证罐子的形状改变了,但是两个罐子里的米还是一样多。这种变式的练习给幼儿提供了迁移学习经验的机会,让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分解和重新组织,从而获得新知识方面明确而稳定的意义。影响幼儿数学学习迁移的外部因素有教学环境的差异和学习材料的特征等。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很容易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联系;而后续学习材料的操作又使幼儿原有的知识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
总之,学习材料时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教师既要关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动态生成,也要注意学习材料对学习内容的传递以及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丰富价值。只要精心准备学习材料,合理、智慧地运用学习材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高。
第二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白板教学
浅谈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课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确立阐释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在多媒体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演变,提升,便是对于教育发展最好的阐述。
一、传统多媒体课件与电子白板。
从教工作二十几年来,见证了教学多媒体的发展过程。从幻灯片开始,画面单一,没有动感。有时教师为了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还要自己制作幻灯片。描图,上色,定框,耗时耗力。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直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随着电子化产品的日渐成熟,更加适应课堂教学的一种先进的多媒体机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
二、白板应用,助力教学。
1、电子白板的优势。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数学知识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电子白板能在展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电子白板陪伴学生的成长。
我校自2009年在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不仅在功能上继承传统的黑板,投影仪这些教育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以实现人和机器的互相交流。高清的液晶显示,使每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清晰的看清教学内容,内置的书写白板,可以让老师随意擦写。同时通过提供大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佳丰富的学习资源。
3、在“数与代数领域”使用电子白板。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而白板的适时使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生活中的负数——温度》一课中,导课时我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图片导入功能,导入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片,然后使用多媒体链接、音频功能插入音乐背景,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不同的温度。有零上的度数、零下的度数、还有0摄氏度,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中,体验了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实际意义。为了便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我引出了数轴,我先后采用电子白板的隐藏、拖动、放大、显示功能,通过隐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拖动,进一步刺激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能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成“代数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发现负数、0、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规律,真正理解正数、负数、0的意义及大小,同时为了下一节可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抽象出正、负数奠定了基础。
4、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使用电子白板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不仅包括人们所习惯的标准的平面图形,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空间中的问题。所以发挥白板优势,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白板上进行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一点不输于与黑板,在白板上不仅可以像在黑板上画图,描点,同时修改起来更加方便,清晰,同时在白板上还可以对生成的图像进行放大、缩小、克隆、复制、平移、旋转、着色等多个操作,并且效果明显,比例精准,特别符合数学学科严谨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配合幕布、回放、导入、导出、播放等功能。还可以进行动感的播放,尤其是画立体图形真是达到了信手拈来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教师在上几何课或者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只要直接点击相应图形,可快速画出几何图形,要是需要修改图形的大小、角度,还可以点击图形上的“编辑形状点”进行修改。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学生特别喜欢测量开口朝右的角,而对于其他开口方向的角度量起来就不是很得心应手,于是,我充分利用白板的旋转功能来完成。通过白板画出组合图形后,然后对于开口方向不同的角让学生上白板上操作测量,有了白板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使用白板教学的一点思考
1、提升白板操作的熟练度。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还应该多下功夫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功能,就像使用粉笔一样熟练,自然,使电子白板技术真正的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因为在平日的教学中,有些白板功能经常用,比如说抓屏、照相、拉幕、探照灯;又比如说白板中的勾画、拖放、复制功能,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而且学生们也很感兴趣,所以用起来非常熟练。而工具栏里的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则容易导致老师的忽略,所以还是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立足于数学学科,深入研究怎样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2、关注白板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
白板课件应凸显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致力于解决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从而设计出精准简洁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而整堂课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用白板课件掌控了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表情、板书都成了附属品,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优教通及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课件,一些老师不考虑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下载下来不加修改就直接使用,不是因为“需要”而用,而是因为“现成”而用。尤其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应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的,比如有一次听《圆的周长》一课,其中教师要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结果整节课全部用白板覆盖,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通过白板设计得到,最后学数学,变成了背数学。
3、白板设计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共筑完美课堂
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时需要注意使用的时机、目的,在每次使用前多想想为什么要用,起什么作用,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尽量少设计几个问题,把尽可能多的问题预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运用白板课件的教学并不是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现代教育应该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应该是相互分离,而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不必要进这种技术,我们还是可以回到传统的课堂中,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与汇报,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效果。
浅谈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课的影响
执笔人:张吉笑
单
位:本溪市东胜小学
第三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因教师有效提问与应答而精彩
重庆市北碚区七彩滨江幼儿园
李
君
【摘要】目前提问和应答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应答是成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精彩与否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我园在5月15日开展的园本教研比赛活动“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应答策略”研究,浅谈我园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开展教师有效提问与应答之路,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教师 有效提问
应答策略
一、序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合理、有效的提问以及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要以人为本。”但在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的安排,精心预设,环环相扣,那么教师在课上对于幼儿提问和回应是否有效,就成了活动中精彩与否的关键。本文就将结合我园近期开展的园本教研比赛活动“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应答策略”研究,谈谈我园是如何开展教师有效提问与应答之路,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问题生成
在2015年5月15日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对大班老师执教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提问与回应策略进行了现场观察,从中发现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现状,主要表现为
1、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2、反复提问多,及时追问少
3、经验不足,回应不够丰富,不能及时抓住孩子有价值的话语。
4、老师有时会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
5、临场发挥中的许多小失误影响了对孩子的倾听,阻碍了对孩子有价值话语的回应,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6、老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教研活动时我们多次带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题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有哪些?运用了哪些策略?问题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答有哪些?教师采用了哪些回应策略?教师们通过对现场课例的剖析、小组成员头脑风暴,经验分享、最后在激烈的讨论、集体思维的碰撞下,梳理总结出了以下关于教师有效提问方法与应答策略:
三、策略呈现
(一)教师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仍然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提问的设计对幼儿理解活动要求和内容、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的作用。但什么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怎样的提问能够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推理出符合逻辑的情节? 策略
1、恰当好处搭平台
提问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提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经验水平的问题。问题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由旧导新、从易到难,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会出现我们预料外的问题,所以教师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预设出来,从而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案例: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把看到的物品用语言表示出对妈妈的爱,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山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河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提问适宜,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这样的提问才让孩子有话可以说,有话想说。
策略
2、把握关键扣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关键问题,有的不是。关键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案例:《猜猜我有多爱你》 师:孩子们,这个故事爱多吗?在家里,你最爱谁呢?”小朋友:妈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哦,你的爱最多,全说完了,你在家里最爱谁?小朋友:我在家里最爱姐姐。师:哦,你的爱已经到姐姐了,家里都有我们最爱的,好,这个男孩子,你说说,你最爱谁?小朋友:爷爷奶奶。师:哦,也爱爷爷奶奶,除了家里最爱的,在幼儿园里,小伙伴里有你最爱的吗?爱不爱?好的,你爱哪个老师呢?小朋友:赵老师。
策略
3、有的放矢勿漫谈
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案例:教师:仔细观察图画,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1:他们在旅游。教师:在旅游。还有谁来说说? 幼儿2:他们在玩。教师:在玩。除了旅游、玩,还有吗?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旅游、玩、散步都是很轻松悠闲的活动。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幼儿4:他们在跑。教师:在跑,猜猜看为什么要跑呢? 幼儿5:我觉得他们是跑到树下躲雨。教师:哦,原来是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
策略
4、给予等待供思考
《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得到了启示,“有一种方式很可能是我们所能做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个时刻叫做“等待时间”。具体方式为帮助幼儿提出问题后到叫幼儿回答之前的停顿称为等待时间1,而在一个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做出评论之前叫等待时间2。斯威夫特还分析了第三个种类,等待时间3--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另一个幼儿补充、反应或者提问之前。等待时间1和2侧重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停顿,等待时间3主要应用于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策略
5、开放提问激探索
所谓开放性提问策略就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回答和交谈内容,应该是多角度的选择和设计问题,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以启迪、发展思维。教师要想使提问有效,就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幼儿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幼儿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所以教师要想使自己的问题清晰,要使用简洁自然的问,要用与幼儿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语言;包括幼儿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和等待幼儿处理的信息,设计的问题要具体贴近主题,而不是“天女散花”随心所欲。
策略
6、启发提问促发展
启发性,是指教师的问题得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调动幼儿“探求”或思考的欲望。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饰性的(花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有更进一步的积极的反应与应答,我们教师可用一些词语“试一试、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与随后的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
(二)教师有效应答策略
什么是教师的应答?课堂中的教师的应答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幼儿言行表现所做出的回应和反应行为。应答行为作为课堂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智慧性直接影响了课堂的质量,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关系着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把握回应时机、提供适宜的回应方法,才能提高集体教学中回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科学运用这些有效应答的策略,才能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策略
1、精心预设做准备
每个幼儿都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前要全方位考虑幼儿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将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反应,并据此思考面对幼儿的各种反应,自己应该如何回应才会更积极有效。
策略
2、追根问底引学习
追问是教师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适当的追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如在观察封面时,师问;“猜猜这书上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爱的故事?”幼1答:是小兔之间爱的故事“。追问:“这两只免子一样大吗?”幼2答:“是小免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可见答话完整了。接着说:这是你从图上看出来的,封面上还有字,谁认识这些字?幼儿认读下面一排字后追问:“这儿还有两个字,谁认识,另一小朋友举手了,响亮认读:“猜猜”,于是,让全体幼儿连起来认读,使封面的内容完全由幼儿自主认识完成。所以追问要准确地把握时机,找准切入点,找到幼儿回答问题的突破口,这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回答,适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追问。积极有效的追问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幼儿再回答的良性循环,在其过程中老师与幼儿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不断深入地挖掘幼儿潜在的经验,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策略
3、尊重欣赏多鼓励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的发展快慢能力强弱,老师要了解幼儿,及时地作出肯定鼓励的应答,尤其是对于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肯定和尊重赏识的回应就好比是燃起自信的导火索。
策略
4、修正补充重提炼
教师可以用幼儿的经验来作为修补式回应的途径,如在活动结束部分,让幼儿说说你爱谁,有多爱的话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小草有多小,我对你的感情有多少”,显然,此语不太确切,于是,师问:“小草最美的地方是什么/?”很自然转入“小草有多绿,我有多爱你!” 这样,师的补充既可使回答者的知识更加清晰完整,句子也更加完整。这样,教师的补充既可使回答者的知识更加清晰完整,句子更加规范,又提高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传达给其他孩子一个正确的信息。
策略
5、迁移回应行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不能进入周转。”教师还要学会对幼儿的问题进行迁移,判断幼儿的问题是否有潜在价值,并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
本月中1班老师上一节美术活动课“有趣的报纸”,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怎么使报纸变成有用的东西。孩子们像是受故事中“老奶奶把报纸剪下来做成剪报”的影响,都只想到了做剪贴本,走不出这一圈子。教师适时的介入:“听说报纸它好想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呀,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变成玩具和我们一起玩呢?”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迁移,马上想到“用报纸做成小棍”、“我用报纸做成报纸球,和它一起玩踢球”、“我用报纸做件衣服,和它一起在时装发布会上玩”„„就这样把孩子们从剪贴报纸的思维中拓展出来,知道报纸还可以做成玩具等一些有用的东西,丰富了他们的经验。
四、结语
教师的提问和回应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技能,而“有效提问”则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精彩课堂的重要体现,同样,教师的有效回应也显得尤为重要,回应能力的高低则是促进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的基础。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幼儿,以欣赏的眼光从幼儿的视角看待世界;教师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活动中的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实践、反思中成长;教师只有将有效提问和回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关注包括集体学习活动在内的所有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引导着幼儿渐行渐进地通过“条条大路”到达教育者心中的理想彼岸,在无形中提升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身有效提问和回应的能力,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成就一堂精彩的课堂!参考文献:
1.《幼儿与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慕菊主编 2.《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回应智慧的实践研究》金胤 3.《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提问与应答》周霞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君
署名要求:李君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河嘉村297号泰吉滨江小区内七彩滨江幼儿园 邮编:400700 电子邮箱:454587218@qq.comm***@163.com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白小晶
有人说,如今信息数据是国之重器。此话一语道破信息技术在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担当的重要角色。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倚重多媒体的发展,更多更新的资源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是这些资源该如何使用,才能真正促进我们课堂的高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目的
无论是图片,视频、动画还是投影,在使用这些多媒体技术之前,你要考虑清楚,使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调节气氛,衬托背景;调节画面感;为了变抽象为直观;还是为了强调?用在此处,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总而言之,当你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有设想,此处用到多媒体技术要有点睛之处!有的才能放矢!
二、多媒体技术适用的内容
哪些内容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学?对于比较直观的,可以增加趣味性,不如,简单的口算,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设计成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对于抽象的内容,可以变直观,比如通过在角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角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在上课过程中,有有些内容较长,在黑板上抄写就会浪费时间,课前把它制作到课件里,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在枯燥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与课程有关的故事和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在讲授与演示之间转换,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三、多媒体技术适用的方式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技术,是动画,视频,音乐,还是图片等。现在技术发展,我们有了很多的选择,有PPT,有smart软件,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可以链接网络,都为教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四、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机
使用多媒体还要注意使用它的时机。上课一开始,用新颖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课件直观的讲授来促进学生理解。如果在课中加入过于活跃的动画,学生心思跑偏,就会脱离我们预期的效果。当然,我们还可以多媒体在课的结尾留给学生思考。设计时要清楚,应用是在这个知识点教授前用来引入,还是教授后用来巩固?在使用时,把握播放的时机,致关重要。
五、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间
此处加入图片呈现时间为多长,此处音乐播放时间为多久,整个课堂使用多媒体的时间是多长?会不会影响整堂课的设计?会不会影响课堂组织?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步的设计都活极大的影响整节课的思路和它的紧凑性。
要使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所用,我们就要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史又成
2012年11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统领打造高效课堂。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我教学实践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
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师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
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
可以这样解答,原来苦思不得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这就是你与导学案成为朋友的亮点及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