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
刘宪伟
初看到这个书名时,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幸福是什么?搜索记忆的碎片,追寻过去的痕迹,似乎无法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更无法给它一个定格,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他心目中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更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我想知道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对幸福是如何定义的,现实幸福有哪些方法。带着对这本书的渴望我走进了作者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世界。
当我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时,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深深的惊醒了我,他对实现幸福方法的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对我在生活中去实现幸福有了新的收获。幸福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它可以让你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走向成功,它可以改变你人生的轨迹„„。品味了作者的幸福,结合作者对幸福理解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感触。
1.幸福是什么?泰勒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说:“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是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某个瞬间,而是他人生的全过程。有时常常听到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说此刻我很幸福,或是今天我很幸福,这个幸福是指瞬间一种美好的感觉。当你开始报怨社会,当你开始厌倦生活,当你开始倦怠工作,当你开始埋怨他人,说明你是不幸福的。而我认为幸福是留下过去美好的回忆,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为未来做好可以实现的憧憬。
泰勒·本-沙哈尔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享乐型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总是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考虑后果;虚无型的人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不在相信生活是具有意义的,总是沉迷于过去,老是被过去地阴影所缠绕;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而我的感触可以用一段经典的广告词来形容: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赏风景的心情。
2.如何实现幸福?本-沙哈尔告诉我们实现幸福需要快乐学习和开心工作。
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区别物质和幸福的区别。物质、金钱、利益、权利只会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权利的欲望和利益的满足,然而有了这些一个就幸福了吗,我看不见得,多少因为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而走向深谷,多少人因为权利的欲望而走向死亡。一个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是光明的,自己的心态是良好的,对工作积极上进,对生活充满渴望,对家庭负起应尽的责任,那这个人就带给别人的同时也幸福着自己。幸福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内心想法的改变。如果把目光只放在幸福的实现,我们错过的正是幸福其本身。因为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个有限的生命里散发出无限的光芒,去做一些有意义、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活在当下,活在现实,那么幸福将永远陪伴在身边。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不需要大风大浪的水洗礼,更不需要千百次的锤炼,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惜福,那么你的心情就会喜悦,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第二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总站领导赠送的书籍里面,看到一本《幸福的方法》,出版方称这是我们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的“幸福书”,大家也知道现在省里和市里都有“建设幸福广东”的“建设幸福xx”的发展口号。认真阅读这本书之后,其中的一些观点论述和旁证故事,让我觉得和我们的工作生活颇有相通之处,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幸福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有目标
书中开篇就有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作者在刚刚获得种族解放胜利不久的南非,新任政府官员告诉他,在对抗种族隔离的运动中,他们有着极为清晰的使命感,虽然当时的生活很艰难甚至危险,却因充满挑战而令人兴奋。当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时,南非人民庆祝了好几个月。当狂欢慢慢消退,许多曾为破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奋不顾身的人,开始感到厌倦、空虚,甚至沮丧。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从前,但在全力全力投入的伟大事业告一段落之后,他们确实感到了无所适从。其中一些人尝试着去找寻新的生活意义,包括家庭生活、社会责任、工作或是个人爱好方面,但也有一些人,即使在多年后还是无法找到生活的新方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一旦失去目标,就很难获得幸福感。
幸福的差异在于“想”或“不得不”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每天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所想的,那就很容易获得幸福感。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是“不得不”而为之,那就怎样都不会有幸福感。我身边有个事例:我们368线有个老乘务员,年纪不大,却在公司工作了将近十年。在所有的乘务员里面,她每个月的营收额总是排名第一的。因为她每到一些人多的站点,都会站到车门喊客。有时还会下车帮乘客提行李,扶老人上车,这样可以让车尽快完成上下客出站。她也经常帮助乘客解决困难,[莲山 课~件]前不久就因为帮一名女乘客从小偷手中夺回被盗的手机,被南方都市报专门配漫画“陈姐威武”报道。她的工作强度,明显比其他乘务员要高很多,很多人也不理解。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她是幸福的。因为这十年来,她始终认为这些事情就是她想做的,而不是被迫的。
幸福不仅是快乐,也包括艰难险阻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体会。前不久我遭遇了一场车祸,可以说是万幸之中留得性命吧。那么在住院休养的时候,无论是深夜静思,还是与家人朋友聊天,我都有一种强烈的幸运和幸福感。那段时间自己想得最多的是:活着就是幸福!同时我也感觉到,因为平时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思维,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很多忽略的地方。比如有多久没跟以前的知心好友联系了,又有多久没陪父母吃一顿饭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还有几件没实现?因此看来,当我们在面对或者克服困难、挫折甚至是危险的时候,才可能真正体会到: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平凡也是福。
只有愉悦了自己,才能够幸福他人
这本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相信大家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当我们听到受帮助者对自己说一声真诚的谢谢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而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服务。营运一线直接面对乘客,如果自己满怀委屈不情愿,乘客就不可能获得好的服务而感到幸福。管理岗位也要为一线员工服务,心态不正言行不当影响司乘人员情绪,更加会造成不幸福因素的扩散。因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或是学习中,如果能把“不得不”的情绪转化成“我想做”的意愿,就会达到愉悦自己、幸福他人的“蝴蝶效应”。
正如书后最后一章的引题: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是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弱的。
愿大家都能在奋斗、克难、分享中找到幸福的方法。
第三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2000字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交巡警大队——赵玉杰
《辞海》说,使人心情舒畅是幸福的;爱默生说,使时间充实是幸福的;佛说,幸福是感悟一颗平常的心……幸福,可能是世界上最多解释的词语。因为幸福是每个人都知其含义却无人能精确定义的东西。经高人介绍,我有幸读到泰勒?本沙哈尔写的《幸福的方法》。这也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一门课程,讲的是如何帮助你创造幸福的方法。
泰勒博士按人们对幸福理解不同分为四种人生模式,第一种是“忙碌奔波”型,他们只看终点,而无法享受过程中的喜悦,把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第二种是“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人认为,一个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他开心,就值得去做,一直到有更好的乐子再说。由于享乐主义者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比如吸毒。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和幸福等同化了;还有一种是“虚无主义”型。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则“虚无主义型”代表了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是那些忙碌不快乐,享乐也不开心,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第四种则是“幸福型”的人生,这种人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和奋斗,比如,一个热爱学习或工作的人,可以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而这乐趣也可以帮助他取得成功,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
我们人生终极目标是幸福,人是为幸福而存在的。幸福既是目标,也是过程。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追求幸福的人应懂得协调现在与未来。“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了。“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的,一种未来的利益。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种种障碍,但他们有着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生活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幸福的般若。就像革命年代很多有志青年,有识之士投奔到革命当中,顽强英勇与敌人展开斗争,他们面对的是艰苦、危险甚至牺牲,但他们认为这是为幸福而斗争,他们感到幸福;就像雷锋同志,他把自己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方式为人民创造幸福,他感到幸福;就像我身边的同事,他们兢兢业业,带着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去维护治安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他们为幸福、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自己的一份贡献而感到幸福。
《幸福的方法》教会我们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般若,那么有没有创造幸福社会的般若呢?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及历史环境,不同国情下,人们对理想幸福的社会都有不同表述。帕拉图的理想国、摩尔的乌托邦、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者都在思考幸福理想社会的内涵。正如前面提到我们人生终极目标是幸福,人是为幸福而存在的。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寻幸福的历史。渴望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为民谋幸福,也就成为了统治阶级和执政党维护统治地位和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和根基。在新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其中,人民的普遍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站在施政者角度来看,创造幸福社会的般若与创造幸福人生的般若一样的。让社会围绕幸福而发展——换句话而言也就是让幸福引领社会的发展!“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仅仅把发展看作经济现象,把发展单向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主要像GDP),把人类的追求、创造和享用物质财富作为社会发展动力、标志和目的,经济增长这种手段取代了人的需求。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物质和技术仅仅具有手段价值,强调追求幸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共享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在过去30年得经济高速发展中,并非所有人都平等地分享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它在催生大批受益者同时,也催生了像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大规模利益受损群体。如果GDP不能为普罗大众所分享,那么冀以GDP增长来提高国民收入和幸福感很可能会变成浮云。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毕竟幸福社会必须拥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同样也是硬道理!一直以来,GDP增长被放在第一位,诸如环境、治安、教育、医疗、贫富差距、公平正义、表达渠道等直接关系老百姓幸福感的社会领域被放在次要位置,老百姓的幸福感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增长。不仅如此,在以前改革中,由于经济转型方式的误用,社会事业领域大力推行市场化、产业化导致社会公益活动的变异使得各种民生问题更难以妥善解决。我们建设幸福社会,就是要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在发展经济同时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以人为本)。
社会幸福应当是人本的、民意的、平等的以及法治的。人本就是应当以群众幸福为发展和施政最高准则,信奉“以人为本”观念;民意就是人民群众是建设幸福的主体,需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调动全体人民创造力和聪明才智。要做到这点就要关心、尊重和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平等是指坚持公平正义,做好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幸福;法治是指通过法治化的社会管理来确保幸福成果!
第四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电子1514 邱明惠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渴望……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解读。当人们处于贫困时,他们的幸福是过上安稳而又富裕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根据全球人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指明:在美国,如今抑郁症的患病率比 20 世纪 60 年代高了 10 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 3 倍,但是感到幸福的人却从全国人民的 52%降低到 36%;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可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同样在急剧上升。如果真如人们所认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带来幸福生活,那么又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时,他们却任然不感觉幸福呢?
可以发现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探索如何得到幸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泰勒博士把自己“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著名教育专家胡敏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幸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提出:幸福的奥秘在于你的理解、你的心态、你的选择。确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纯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造就他们对幸福理解和定位的不同,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却依然无法将幸福具体化,无法从正面提出一个适合大众的能够实现幸福的具体方案。既然如此,从幸福的反面来看,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不幸福的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而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类型的人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校,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和老师就会给予奖励;工作时,如果表现优异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把达成目标后放松的心情错误的理解为幸福,这让人们更加认定:“只有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变得幸福”的错误观念,所以我们忽略了当下的感受,变得为了努力而努力,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变成一个“忙碌奔波型”的人。而“享乐主义型”的人则是错误的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放纵自己,并且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短暂的快乐过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空虚。而“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的人代表了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的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而这些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这些类型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那如何让自己不成为这些类型的人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没有那么困难!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于重复做着相同的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就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幸福与财富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但是他们却依然企图通过获得财富来取得幸福。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到幸福的最终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所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第五篇: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是《幸福是什么》。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深思:课文中,三个牧童只是清理了老泉,砌了一口小井,让周围的人都喝上了清澈的泉水。一件这么小、这么平常的事,就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也让他们懂得了幸福是什么。要想幸福,就得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别人快乐了,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学完这篇课文,曹老师说,她勤勤恳恳的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她作为一名教师,她是幸福的;她辛辛苦苦的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作为一位母亲,她是幸福的。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怎样才是幸福的呢?
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妈妈减轻一些负担,这样,我是幸福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我骄傲和自豪,这样,我是幸福的。
我要牢记:幸福不会不劳而获,幸福要靠努力,要靠奋斗,要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2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才叫幸福。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前,三个牧童在竹林清理了一口枯井,清理了这口枯井,为行人和其它动物带来了方便。突然一位仙女走了出来,喝了水,并对三个小男孩说:“你们把井修好了给他人带来了幸福,我代表动植物感谢你们。”说完便消失了,后来他们各自靠自己的劳动和职责对人们做出了有益的事情,并体验到了幸福,仙女又出现了说:“你们都找到了幸福,其实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义务作出对人有益的事情。”
三个小男孩做得对,因为他们修了枯井帮助了许多口渴的人和动物。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像似的事例就是有一天,我看见了两位警察正在马路中间为车辆指挥交通,我心想:大热的天警察叔叔不在家里呆着而在外面指挥交通,为行人带来方便,真辛苦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舍己为人的品质。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相反的事例。羊肉串大家吃过吧!有的商家为了谋取暴力,杀死老鼠,吃了有的人都死了,他们的行为真令人讨厌。
我们要做一个像三个小男孩一样的人,要靠自己努力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3幸福,是一个多么熟悉和简单的两个汉字,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奥。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幸福是梦想得以实现,童话里面这么说。
妈妈告诉我,做医生的,帮病人把病治好就是幸福;舅舅曾经说过,做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就是幸福;姨奶奶做农民,认为把农作物种植好,养活了人自己劳动没白费,就是幸福。幸福是实现工作目标。
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为此感到快乐。
幸福是冬天妈妈加在我身上的一件外套,一丝丝温暖的热气传遍我的.全身!是做数学难题时陈老师给我的一点思路提示,如一盏明亮的路灯,扫去黑暗的阴霾,照亮我前进的旅程!是作文课上刘老师一丝甜蜜的笑,把鼓励藏进笑里!是心情烦躁时爸爸一句温馨鼓励的话语,把关心和安慰融进话里!
幸福是被关怀,也是给予。我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回报每一个关心我的人,以一杯热茶还有我的成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4曾经在《恋爱 婚姻 家庭》一书中读了一篇名叫“幸福是什么”的文章,感触颇深。幸福其实很简单,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快乐。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获得幸福说起来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捷径。笑是一种幸福,然而哭也是一种幸福。你知道伤心,才会感受到快乐。痛快地哭,痛快地笑,能酣畅淋漓地表达感情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追名逐利,贪得无厌,那么 幸福就会离你而去。平淡中你才能感受到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珍惜幸福。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定会让你对幸福有一个更深刻的领悟: 小狮子问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呀?”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小狮子于是追着尾巴绕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幸福。妈妈说:“你只要一直朝前走,幸福就会一直在你身后。” 有时候我们不用刻意去寻找幸福,幸福就象尾巴一样跟在我们身后。一个人一生有几分幸福是早已注定的,你如果珍惜一分,便得到了一分;如果浪费一分,便失去一分。从珍惜到浪费,这一来一回便是两分幸福。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是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发现了能不能去珍惜。珍惜了,也许会幸福一生;错过了,转瞬即逝,也许就再也找不回了。幸福,真的只是一杯白水,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杯白水,因为水在不经意间挥发了,就真的回不来了。珍惜幸福,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懂得去珍惜,你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你面对一些抱怨自己如何不幸的人时,要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确实不幸,但你们的不幸就在于你们不懂得珍惜。珍惜幸福,你才会发觉自己有多么幸福。”
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5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孩子在智慧的妇儿诱导下,经过十年亲身实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个道理。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他却把我从幼稚中解救出来。我小的时候,认为过年就是幸福,因为过年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吃好穿好,还可以在过年那天晚上放烟花爆竹。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我也觉得自己小时候太幼稚了,但对于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我也不知道,可是读了幸福是什么课文后,我受到了启发,找出了答案。
这个故事中还讲了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的女儿代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劳动人民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便问她:“你祝我们幸福,那请你告诉我,幸福是什么?”智慧的女儿听后说:“你们应该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到这个地方见面吧。如果那时你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又来到井边。他们谈起各自对幸福的看法。第一个牧童说他当了医生,为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第二个牧童说他到过很多地方,做出了很多对人发有益的事,他也感到幸福。最后一个牧童说他在村里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养活了很多人,他也感到幸福。
他们的话刚说完,智慧的妇儿就出现了,她说:“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全都听到了。现在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从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话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实际上是指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要很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出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这样的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6小时候,我幼稚无知,只觉得幸福就是父母祖父母宠爱我,有糖果、巧克力吃,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有和我一同玩耍的伙伴儿……
这,只是儿时的我。今日,一篇《幸福是什么》让我完全转变了我的幸福观。智慧的女儿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才是幸福。”智慧的女儿的话是真理。
有人终日坐在门槛上,一事无成,盼望天上掉下大馅饼,可结果掉下来的却是悲怆的叹息和一头银发的沉重代价。幸福呢?与此类人无缘。
有人一心想得到幸福,却不尽力去追求,而是投机取巧。他可能会得到一叠钞票、一阵欢喜。可那些都是暂时性的。幸福呢?也不肯与此类人长久相伴。
还有一种人,终日费尽心机,损人利己,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幸福呢?绝不与他沾边儿,他所获得的报酬,除了那令人心悸的财务外,还有的就是的冰冷手铐和人民的愤恨。
记得我看过一本画册,画册上有首都的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在人民大会堂里,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紧紧握手的照片。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出了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还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一位为奥运健儿,聆听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脸上布满晶莹的泪珠,他们的泪,是幸福的泪……
我想,幸福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当你做了某件事时,悄悄来到你身边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
当我在上学的路上扶起一个跌倒的小女孩儿,拍干净她身上的尘土的时候;当我帮一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妈妈,看到他破涕为笑的时候,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便悄悄伏在我的耳边告诉我:“你是幸福的!”还有当我为集体出了一块黑板报的时候,当我在市场上勇敢的挺身而出,直至一双盗窃的黑手的时候,尽管我劳累,我面临危险,但我仍然听见小天使在说:“你是幸福的!”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就是这样追求着幸福,创造着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7“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不同。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又能得到压岁钱、去逛灯会,而且能放烟火、鞭炮呢。总之,吃好、穿好、玩好就是幸福。但对幸福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感到迷惘。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篇童话主要写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朋友他们,并祝他们幸福。“什么是幸福”,智慧姑娘叫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后在这里相见。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相见,各自谈了自己的幸福观。当医生的、干杂活的、种地的都感到很幸福。智慧姑娘听了以后说:“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靠劳动这个道理,回去要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要看我们是做什么样的一种人,一生怎么才能过得有价值。有种人,他们一生吃好的、穿好的,一个月工资几天就花光,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的幸福不用说也是低级的,他们的一生也是无价的。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让我们选择,应选后者。我们是新中国的新少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幸福,我们也幸福。
我要立志树立革命的幸福观,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我相信,我的一生一定会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阳光之中。(指导老师 刘井春)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8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是荣华富贵的家庭?还是得到众人的关爱呢?真让人迷惑不解。最近我们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它主要说了智慧女儿启发三个小孩去寻觅幸福,过了十年,三个小孩成为青年,相聚一块,互相谈论十年的事,智慧的女儿又出现,告诉了三个青年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完文章,我不禁想起的雷锋叔叔。他因公出差乘火车,好事整整做了一火车:又是给老人让座,又是帮助列车员扫地,倒水,收拾小桌子……这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给其他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充分体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给”。
同样在生活中“给”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就像歌唱家,舞蹈家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教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知识;环卫工人的辛劳给人们带来了清洁的环境……这些都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他们也会在辛劳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也因这种幸福之源不断循环所以虽然是辛劳但在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女儿说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它教会了我身为班中的科代表,应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应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同时也教会了我在生活中学会把快乐多分给身边的人。记得有一次突然停电了,整个小区黑漆漆的一片,那是炎热夏日,停电没风扇多难熬啊!此时楼上楼下怨声不断,此时我从抽屉拿出平时收集的蜡烛,摸索着下楼分给邻居们,她们捧着我的心意,点燃了,亮了,那温暖的烛光映红了她们的脸,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当了一回“雪中送炭”的人感觉真好,使我感到“给”的幸福。
幸福大家都想拥有,但总觉虚无缥缈,摸不着抓不住。其实呀,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那自己的生活都会是愉快,幸福的。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9今天,我们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学课文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三个牧童,在森林里做了一件疏通泉水的好事,智慧的女儿(一个漂亮的仙女)来到了这里为三个牧童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并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就问智慧的女儿,智慧的女儿让他们自己寻找幸福的答案。于是,他们就各奔东西去寻找什么是幸福。
十年后他们和智慧的女儿在这里又一次相见了,三个牧童都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并且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获得。
回到家里,我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幸福就是从小要好好学习,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长大后,要努力工作,多多奉献社会,奉献人类。由此我懂得了幸福的真谛:要得到幸福就应该乐于帮助别人,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在家里,我们要帮助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家务;在学校,要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多做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到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0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颇有感触。
这篇文章写的是: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老喷泉,已经不喷泉水了,上面堆满了枯枝败叶。三个牧童主动拿着铁锹和锄头去清理那口老泉。经过他们的艰苦的努力,老泉被清理好了,又重新喷出了泉水。村里的人,花草,树木又喝起泉水了。这时,出现了一位智慧姑娘,智慧姑娘为他们的健康喝了三口水,有祝他们幸福。他们问幸福是什么,等十年后我们在这来相会,我就会告诉你们幸福是什么了。十年后,他们又相遇了。他们互相说出幸福是什么,过了一会儿,智慧姑娘来了,她说出幸福的真谛。
今天,我懂得了幸福是什么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