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

时间:2019-05-12 17: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

第一篇: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

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结合辞典的解释与人们使用的本意,笔者认为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积极”。

我们所说的对话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它是双边或多边的;(2)双边或多边有着共同关心的话题;(3)一方的说话内容必能引起另一方的说话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幼儿的回答是一种对话,从这种对话中,幼儿能更清楚,对话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问题,如果不围绕一个问题则会导致答非所问。总的来说,对话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你和别人在一起说话,看似你来我去互相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对话。对话是带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进行深入交流,达到一定交流目的的过程,不然,对话就成了对答,或者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

在教育环境中,互动是个更广义的手段和概念,它包含的因素比较多,有老师对幼儿,幼儿和幼儿,环境材料和幼儿。而对话大致是属于人和人之间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有意义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对话是实施互动策略的一种方式,互动包含着对话。

一、探索正确的课堂互动元素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培养和树立幼儿的对话意识,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支撑。

(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采取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运用启发策略

(二)设置情景策略

(三)形成认知冲突策略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三、突出课改理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保证设计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

教师要以幼儿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对照新《纲要》的目标、要

求,并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重视幼儿的学习活动

(三)以问题为中心

教学设计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幼儿的认知为背景,设计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在问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课程标准、课改精神,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很好的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设计出相关的互动环节,使知识在课堂中生成、深化,让思维在教学中被激活、被丰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引发幼儿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节课如果学习内容、知识是肤浅的,幼儿的思维是处于低层次的,即使表面热热闹闹,师生、生生交流不断,这种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显然缺乏实效。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从知识经验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价值、有思考性问题的呈现,引发学生深入的思维。“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有效性: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行为中,有些行为是有效的,对师幼双方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有些行为是无效的或反面的,甚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里我们旨在总结出教师与幼儿之间如何采取有效启动及回应的策略,从而使得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更加有意义。

笔者认为,目前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幼儿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在活动中一些幼儿基本上没被老师关注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明显处于主动地位,表面上看活动气氛热烈,其实唱主角的还是教师;虽然教师有了互动交流的意识,但面对幼儿抛过来的互动信号不能巧妙应对,缺乏教育机智。

一、“无效”提问

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所谓的质疑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有些问题提的太大,范围广不具体,幼儿不知如何

入手来回答;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明知故问,幼儿无需回答。很多情况下提问从表面上看是想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其实效果不大,浪费时间了。

二、“无效”互动

(—)在教学互动中出现一下四种无效行为:

1.“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

教学活动是幼儿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单向活动,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表现欲望较强的幼儿。而大部分幼儿的学习活动被忽视,甚至被掩埋,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幼儿往往游离于课堂之外。

2.“幼儿动,教师不动”

教学进程主要是随着学生的活动展开,以至于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根本就没有指向性。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扑捉和判断有效信息的能力,缺乏有效的点拨、提升和中肯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放羊式的互动管理。

3.“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

在有些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但这多是演练的结果。幼儿在互动中没有积极的思维,只是关注自己的表演,没有在教师引导下的动态生成,没有真正达到互动的目标。

4.“毫无秩序的互动”

在做探究实验中,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使他们很快投入到实验探索中去,一边操作一边讨论,忽略了教师在实验中的指导。在活动中幼儿的确动起来了,但我们看到的是混乱的场面:学幼儿不会统筹安排、相互配合,不会倾听,不寻求结果,只体验过程,使互动的效率大大降低。

(二)良好的互动的确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教师运用个人的智慧去引导,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和调控。

三、“无效”指导

(一)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时机把握不当”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刚一出现疑问或分歧,教师立即做出指导。这样做易影响幼儿思维的连贯性,并产生紧张情绪,使行为受到牵制。

2.“不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调整指导方法”

幼儿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往往重集体指导,轻个体指导;不能根据

幼儿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调整指导方法,使个体分化越来越严重。

3.“指导中的权威现象”

有些教师指导中缺乏对幼儿的尊重,居高临下,甚至用训斥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强加于幼儿,这样幼儿不会真心接受,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少数教师当幼儿学习出现问题后,不是热情、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原因,而是讽刺、挖苦幼儿,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幼儿产生自卑、恐惧的的消极心理,而且还将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指导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度、适当的进行指导,使教师的指导达到最佳效果状态。

四、“无效”评价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恰当地运用教学中的语言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如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诸如“很好”、“不错”、“你很棒”之类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目的是让幼儿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幼儿的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寄予的肯定无可厚非,但是只要幼儿一发言就说这些鼓励肯定的话,这样的鼓励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超值的奖励会让幼儿产生惰性,长此以往,被夸奖的幼儿就会“逐渐迷失了自我”,而且还会在无形中压制着其他的幼儿。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是好与坏,对与错的“判决”,比较笼统,在这样的评价下,课堂必将枯燥乏味,教学失去多元性,灵动性,也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提高。

客观评价能使幼儿明确努力的方向,“批评”和“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它们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全面的评价要求: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幼儿的需求、潜能等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幼儿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五、“无效”师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交往,为教师和幼儿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幼儿欣赏教师,教师欣赏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空间,幼儿迫切地想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技能,迫切地想与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知识体验,课堂成为幼儿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快乐的教,幼儿

愉快地学习,课堂有效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而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教师为了镇住幼儿,板着面孔进入教室,一节课也不放脸,课堂上教师提问幼儿就回答,不提问幼儿也没有吱声的。该讲解的教师都讲了,幼儿该学的也学了,但是幼儿掌握到哪种程度就不知道了。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总之,教学中的无效现象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造成的原因,不仅有教师,还有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会严重影响一个幼儿的兴趣、意志等方面良好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质量与效率要求很高的今天,有效教学是基本的要求。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寻、不断实践的课题。我们在关注有效教学的同时,还要努力探究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及成因,善于寻找最关键的因素,对无效行为进行疏导和避免。同时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尽快摆脱有效教学“旗帜”下的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行为,以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第二篇: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听《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艺术》讲座有感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师角色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 它体现了教师教育的随机性,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机智。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等都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次在基地班的学习中有幸聆听了市教科院普教所黄娟娟老师关于《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艺术》讲座,黄娟娟老师用案例结合理论的方式为我们整理了师幼互动中的各种行为、提问和回应,使得我对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学期我们基地班围绕着“师幼互动”的话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于其中“情感言语互动”分支内容,一直是我这学期所关注的,通过这次与黄老师的互动,结合她讲座中的内容,我对师幼互动中的情感言语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一、在互动中教师要敏感得察觉到幼儿的情感需要。

黄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这里幼儿的需要更多是指幼儿在对学科知识学习的需要或者探索、表达的需要。不过,在一个活动中,不同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那么互动的层面可以涵盖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

比如,在我曾经看过的一个语言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垃圾箱,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用积极地语言回应了幼儿,于是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站起来说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时,老师又关注到边上的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几次怯生生地举起手又放下手,看到别人说得兴高采烈又露出失落的表情,教师敏感得捕捉到了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地走到女孩身边,邀请她来说一说,女孩一开始不敢表达,教师对她说:“是不是你想到的都被别人说去了,没关系,你把你跟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哦。”小女孩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也表达了出来,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接下来的活动中,小女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多。

二、互动中“允许孩子的错误”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对于“情感言语互动”中“激励性语言”的理解就是各种肯定、鼓励的语言,但黄老师的理论为我们拓宽了思路,激励性的言语不仅仅只有肯定的话,“允许孩子的错误”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幼儿对世间万物的看法还很有限,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观点去拖住孩子的头脑。

一直很欣赏应彩云老师的教学风格,其中最让我常常感慨的就是应老师能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回答,她允许孩子们的错误,哪怕是孩子们回答错了,她也不会立马否定,而是说“你说的很好,让我们再听听别的孩子有什么看法”,等到有正确答案出现了,她会再回过来请原来的孩子说说那种看法更好一些。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接受了正确的意见,激励了孩子的思考与表达,同时也没有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

幼儿园教师有其很强的特殊性,那就是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尚不成熟的幼儿长期频繁地互动,因此师幼互动属于教育过程的核心部分。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应该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微观行为联系起来,找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改变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而更好促进师幼积极、有效地互动。

第三篇:歌唱活动中的互动教学

歌唱活动中的互动教学

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幼儿的能力,没有给他们自由的活动空间。我想音乐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歌唱活动更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力。多种手段的互动让师幼之间零距离,幼儿之间零距离,更与歌唱活动零距离。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其中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但一到音乐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却有些被动,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这首歌”时,孩子们条件反射似的回答“喜欢”,但认不乏表情漠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的孩子。虽然在老师“注意表情”“高兴一点”“笑一点”等言语提醒下。他们会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在感受的基础上的自然,主动的表现。教师也往往头痛上歌唱活动,一遍一遍的范唱毫无生趣,似乎音乐游戏,打击乐,韵律活动等形式更让孩子有兴趣,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歌唱活动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怎样调动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再歌唱时感到愉快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回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幼儿的兴趣点才是教育的有效起点。,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互动”来进行歌唱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互动”。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彩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多种方式,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也可以利用歌词来创编谜语,大班幼儿对猜谜有着极大的兴趣。如《大雨小雨》我就用一个传统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幼儿的关注点一下子都集中到歌曲上来。这是“言语互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大母鸡》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大母鸡胖胖的身体,孵蛋,带小鸡在草地上捉虫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这是“想象互动”

3、简单线条,辅助提高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一些简单的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如节奏缓慢的就~~~表示,节奏快的就用“"”"表示。形象又生动,有些歌曲中的附点是孩子们难掌握的地方,我就用—表示前半部的3/2拍,*表示后半部的1/2拍。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4、辅助绘画,大胆创编美术和音乐本是艺术教育的两个领域,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会带给幼儿美感和愉悦,我将绘画活动与歌唱活动结合互动。在《小树叶》这首歌曲中,我引导孩子们先利用树叶进行绘画创作,再将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歌词,创编出“我看像------”的乐句,将美术与音乐融合一起。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歌词,相互传唱时,喜悦与兴奋溢于言表。这是绘画与歌唱的“互动”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互动的歌唱活动,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第四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美育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它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绘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教师引导得当,能吸引住幼儿,就能培养其有意注意,从而实现师幼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形成有效互动;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无味,教师在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达,使幼儿被动接受,幼儿与教师的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则产生无效互动。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是绘画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组织绘画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通过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具体如下:

1、在充分了解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

通过几次活动,我大致了解了我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从技巧上来说,甚至还不及小班的水平。能力差的幼儿只会画点小圆圈、小点点,小杆杆等符号性的图案。结合幼儿现阶段的水平,我在活动中除了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创作,还加入了技能技法的教育。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先请幼儿上前表演:谁会画人?然后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了孩子的个性。

2、教学程序避免模式化

传统的教学程序往往使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的训练,现实教学中像“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用单纯的心灵去表现和创造,我认为上课的模式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入手,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引导,可先让孩子感知所要描绘的事物,让其产生作画的愿望和信心,自己尝试构图与表现,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方式来随机进行指导,完善、丰富画面,这样能充分展示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愿望。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画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将画本带到了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建筑的主体特征,幼儿每天都在园内活动,却很少有孩子仔细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场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把握了幼儿园的主体特征,并能把看到的结合在幼儿园的活动,将主题画很好的表现出来。有的幼儿还会加入丰富的想象,为幼儿园穿上漂亮的外衣。

所以说教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内在的美,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考虑如何引导、表达,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开发美育的内涵。

3、示范讲解要注意形象性,要善于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讲解时要声情并茂,有一定的幽默性,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为了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我在美育活动中尽量做到引导语言有童趣,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特别是在示范、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儿童化。如教画《小绵羊吃青草》时,我根据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自编了一个小山羊吃青草的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讲给小朋友听,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住小羊的外型特点,我把小绵羊的造型概括为:“波浪线组成的圆圈是小绵羊的头发,因为它最近赶时髦,烫了个卷卷头,眼睛像小黑豆,弯弯的两只小角像香蕉„„”孩子们听起来都笑了,还饶有兴趣地边画边念:“小黑豆、卷头发、弯弯的小角像香蕉;真可爱”。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是为画而画,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活动。

4、通过适当的评价,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工匠型的画家。因此,即使幼儿画出的作品很粗浅,在成人的眼里“不像什么”,但只要是他用心去表达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有它存在的涵义,教师就应理解孩子内心的感悟,去鼓励和引导他。如我班的孩子在创作想象画时,爱要画些恐龙、奥特曼、红衣战士“火车侠”和“怪兽”交战的情节。有的造型准确,笔触熟练生动,有的却显得怪诞、滑谐。有些家长看到这些画时常说;“总爱画这些机器人什么的,怪怪的!”一幅不太满意的样子,诛不知,这些画是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正义感的创造性的表现,他们有着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常赞赏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也没有放任自流,在实践中我经常应用过程评价,时时调控幼儿创作过程,评价激励其表现更为完善;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改进不足;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从造型、构图、色彩及创新的角度给与激励性评价,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操作。

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练习,它更是幼儿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有效的师幼互动,来共同感受人世间的美,大自然的美,享受其中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五篇: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 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一考虑班级幼儿年龄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活动前往往要备课,在备课中也会提一些与教学;提问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二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

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过去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封闭式提问丢失主体性,缺乏开放性,缺少思考价值;提问笼统空泛,问题问得不明确;牵涉面太广,幼儿不知从何答起,也不容易回答好;问题难度太大,忽视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超过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同时,很少有幼儿主动发起提问,幼儿的质疑精神相当缺乏等。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一 考虑班级幼儿年龄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前往往要备课,在备课中也会提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幼儿。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问题和幼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年龄特点是什么?幼儿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幼儿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幼儿的哪些经验?教师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提问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但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经验、不同水平、不同个性,正确估计幼儿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班级中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经常让他们回答有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让他们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疑问起到了巩固教学效果,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便能回答的问题,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二 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而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学问题置于一种情境中,如美术活动“越长越大的毛毛虫”,画面上有的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而有的身体没有连接好,教师便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条毛毛虫,为什么?”“谁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就

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听故事的状态,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将“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等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其问题答案隐含着对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性问题的落实。三 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幼儿常根据教师的提问来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所以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多的知识信息量,必须做到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句子不宜太长,否则会使幼儿记忆和理解困难,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在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上能抑扬顿挫、疏密相间,正确处理提问和回答的关系,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维、充分想象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问题有着很大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在针对“这幅画讲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等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明了,使幼儿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是一种有效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活动。从学习活动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即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从一般化问题逐步走向抽象化问题,最终达到预计的提问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问题形式;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即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在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六 提问要形式多样化

提问的形式即提问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叙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大?”

6,反诘提问。即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

教师适当地采用多种类型的提问,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更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好比进餐时选择多种食物能让营养更均衡;绘画时选用多种颜色能使图画更美丽。提问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现代化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回应”一般出现在教师提问题后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有效的回应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能在教育现场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做出适时、适

宜、适度的回应,发挥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有效的回应同有效的提问一样,是反映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

那么教师怎样的回应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可以从回应所起的作用来看:有效的回应能够对幼儿的表达发挥提升作用、拓展作用,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以及缓解难题的作用。发挥提升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内容可以统整时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能够清楚地、合乎逻辑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教师只需认真倾听。而当幼儿的表达可以用同种形象、感受、意境等进行串联,形成新的、规范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进行归纳小结,以统整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表达层次。例:

师:小朋友都过过生日吗?过生日的时候会干些什么事呢? 幼: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幼:过生日要唱生日歌、吹蜡烛。幼:过生日的时候还要许愿。

师:对!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吃生日蛋糕,真快乐!幼:过生日的时候还会请客吃饭。

幼: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请好朋友一起来吃生日蛋糕。师:是啊,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请朋友一起来庆祝,真热闹!2,当幼儿的表达内容丰富但限于某一具体场景时

如果幼儿的表达内容丰富但限于某一具体场景时,教师一般可以用概括的方式,用规范语言帮助幼儿提炼所表达的内容,带给幼儿新的感受,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文字智能的发展。例: 师: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

幼:我喜欢妈妈,妈妈每天早上都帮我洗脸刷牙,所以我喜欢我妈妈。师:哦!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幼:我喜欢妈妈,每天我睡觉的时候妈妈都来陪我。师:是呀,妈妈时刻都陪伴着你。幼:我喜欢妈妈,妈妈会给我买生日礼物,为我庆祝生日,让我开心。师:对的,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发挥拓展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

在群体中,幼儿的言行容易受同伴的影响,这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会以“要跟别人不一样”“还有谁和他不一样”加以引导,常常令幼儿不知所措。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教师要善于分析其根本原因,帮助幼儿分析哪里“一样”,应该怎么“不一样”,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与表达,拓展表达内容。例:

师:请你们听一听雨声,再仔细想一想雨会落在哪里,会干些什么? 幼:下雨了,雨落在大树上,把大树洗得干干净净;雨落在地上,把小草洗得干干净净。

师:你觉得雨有清洁作用,能使大地变干净。幼:雨能把车子上的灰尘洗掉,能把房顶冲洗干净。

师:你和她的意见一致,都认为雨有清洁作用。除了认为雨有清洁作用,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幼:下雨了,雨落到果园里,能给果园浇水,让果子快点成熟。

师:雨能清新空气;有清洁作用;还能浇灌植物,让花卉果实长得又快又好。2,当幼儿的表达具有借鉴意义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具体的信息清晰地指导幼儿“好”指的是什么,该如何做到“好”,让幼儿互相学习,找到仿效的方法,使个体经验变成集体分享的成果,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例: 师:小朋友,请你来说一说你喜欢吃的水果。幼:我喜欢吃西瓜。幼:我喜欢吃菠萝。幼:我喜欢吃红红的苹果。

师:讲的真好,不仅说出了水果名称,还说出了它的颜色。幼:我喜欢吃黄黄的梨子。幼:我喜欢吃弯弯的香蕉。

师:太棒了,你把水果的形状也说清楚了。幼:我喜欢 酸酸的葡萄······ 师:真好,你说出了水果的味道,原来你喜欢吃酸酸的东西。发挥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涉及内心感受时

下载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界新课改方针的不断实施与发展,各阶段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如今,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已无法......

    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论文[共5篇]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不过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及课堂中形成......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 江苏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王德林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有效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有效互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在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

    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学好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时刻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推荐五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互动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导读: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而是指老师要成为多面手,如会扮鬼脸、会学动物讲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欢呼、大叫,玩的开心。 幼儿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