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选人用人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选人用人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7日07 版)党员干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领导干部更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造就一支模范践行群众路线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把那些一心为民、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出来、使用好,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中就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群众公认、依靠群众选人、接受群众监督,一直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了这条原则,选出来的干部往往能够经受住考验,作风和业绩能够被群众认可。反之,就会出现干部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不能服众、损害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等问题。目前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群众公认、依靠群众选人这一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够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干部工作的“生命线”,增加群众意见在干部选拔中的权重。
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坚持选拔任用践行群众路线的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就会形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风气。因此,必须重用、善用、用好那些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干部,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基层、一线或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多的地方和单位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的干部,从而让那些真心为民的干部受到激励、得到重用,让那些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与民争利之人没有市场。
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识人察人的首要标准。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就是“群众公认”。要始终把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评判干部的第一标准,坚持用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群众认可去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看干部的德,要看对人民群众是否有真感情,干群众工作是否有热情;看干部的能,要看是不是善于做群众工作,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看干部的勤,要看是不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看干部的绩,要看工作是不是惠及群众,是不是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看干部的廉,要看是不是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利益。
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方法。干部工作的好坏,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识人察人就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到艰苦地方和困难单位,多到普通职工、居民、个体劳动者等群体中,广开言路、广听民意,从群众的感言中评价干部的能力、作风和政绩。要做到知人善任,就要保障和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把干部选拔的过程变成集中群众意见的过程,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管好干部的根本举措。管好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应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监督。因此,必须依靠广大群众来监督干部,不断丰富完善群众监督的实现形式,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保障群众监督的权利,提高群众监督的素养和能力,营造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干部的权力运用、言行举止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在选人用人中的贯彻和运用
党的群众路线在选人用人中的贯彻和运用
中共xxx旗委组织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和精髓。作为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应该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xxx旗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选人用人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民意导向始终贯穿于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
坚持“群众公认”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领导班子实绩好不好,干部作风实不实,服务能力强不强,群众最有发言权。xxx旗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认真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注重实干的导向、注重公认的导向,修改完善了《中共xxx旗委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对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五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规范、更合理、更科学。一是完善民主推荐办法。在干部选任民主推荐过程中,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扩大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提高群众参与度,将民主推荐与平时考核、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既注重群众公认,也防止简单
以票取人。同时改变不提拔就不推荐的做法,结合年末考核,非定向民主推荐优秀干部,建立党政机关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储备库,做到及时了解,动态掌握。对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推荐得票排位不靠前的干部,综合考虑,公正对待。二是全面组织考察。坚持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公开选用对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调查走访、个别谈话、延伸考察等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深入了解选用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深入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三是坚持集体决策。注重发扬协商民主,在集体决策前,主动征求旗级领导、单位主要领导、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充分考虑,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决策,把好干部准确地选拔上来。在决策过程中,我旗严格实行旗委常委会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和全委会决定任用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无记名票决制,防止少数人说了算。
注重“群众评判”结果,健全考核评价办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的德才如何、政绩如何、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话语权。xxx旗坚持群众参与是基础,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把群众评价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实现群众意见与组织意图的有机统一。一是细化考评内容。改进完善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办法,把旗直单位分为党群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社会事务部门、执法监督部门、教育卫生事业单位五个小类,分类别设置考核项目、实行小模块、差异性、个性化考核。加大对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指标权重,既看显性成绩,也看潜性成绩,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业绩。二是改进考评方式。强化日常考核,把考察了解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通过近距离、大范围、长时间的接触干部,深入考察了解干部。比如,在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旗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优、政策水平高、作风形象好的干部担任督导组组长,同时各督导组都配备了一名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作为督导组联络员,明确“一岗双责”要求,既开展活动的严督实导,又做好干部的考察识别,着重从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的各个环节,看干部的思想觉悟、听干部的群众口碑、考干部的责任担当,多维度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素质,将以往干部考察的“一次静态成像”变为“全程动态拍摄”。实施实绩登记公示。每年七月份,全旗各部门、各单位针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填写《xxx旗科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登记、公示表》,领导干部根据所分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述职,填写《xxx旗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登记、公示表》,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公告等形式公示,公示7天后,报组织部备案,工作好不好让群众评判,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专项考核,在完成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中了解干部、考察干部。改进考核,把干部测评、领导评价、单位互评、部门监控等考核结果按比例量化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综合分值,研判考核结果,干得好不好,任务完成的怎么样,让大家来评判,群众说了算。三是强化群众评价。加大普通群众的评价权重,每年年末考核时,各部门、各单位参加测评的人除了本单位干部职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两代一委”、种养殖大户、服务对象、村民小组长、退休干部、群众代表,防止领导干部年末述职时只报成绩不报不足,只报亮点不报缺点,真正让群众评价与组织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干部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增强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群众监督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xxx旗不断完善民主开放的监督机制,积极扩大群众民主参与选任渠道,落实民主监督权利,形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的信息公开、全程参与、违规举报的监督格局。一是制度规范。坚持依靠制度管理干部,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近几年,我旗制定出台了《xxx旗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的暂行规定》、《xxx旗旗委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xxx旗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xxx旗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十几种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努力使干部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认真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每年底,旗委书记代表旗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旗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提拔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做到选任前群众参与,选完后群众评判。二是建立健全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的群众举报平台。在干部考察、任前公示、重大项目实施、公开招录等工作中,通过公开栏、公示板、有线电视台等多种措施进行公示,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近年来,聘请了55名党性强、作风正、资历深的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作为干部工作监督员,建立了27个干部监督工作信息联系点和直报点,不定期向旗委组织部报送干部监督方面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第三篇: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要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具体表达。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在政法工作方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政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法宝。人民性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属性。早在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时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我们与古今中外一切政法机关的根本区别。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坚持和继承下去。如“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解调制度等。
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群众路线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根本规定,来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融于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了党性修养。
我们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最后,我们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一)深入调研,解决群众热点难题。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激励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建设和享有成果的主体。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重点,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贴近群众,加强群众观念教育。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特别是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理解和对群众路线作用的认识。一是开展群众观念主题党课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上党课讲党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领导带学”活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二是重点将群众观念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让党员干部更系统地接受群众观念教育,更全面认识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加强对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宣传群众观念。如以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党性观念。
(三)联系群众,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一是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对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出更具体的细则。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改进调查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干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好事实事。三是继续深化党群连心工程,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依靠群众,着力创新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构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机制。一是扩大群众参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在基层收集带有原汁原味、带有现场温度、带有鲜明情绪的群众意见,在一线宣讲政策,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监督,强化监督考评,巩固和继续推进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注重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三是服务群众需要,抓好基层政务服务延伸。依托电子政务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哲学,也是生活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工作路线,更是工作方法。因此,坚持群众路线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悔的追求,也是永不放弃的法宝。
第四篇: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
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这一要求,体现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原则,丰富和深化了党的干部路线,凸显了干部工作的政治定位,具有鲜明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只有抓好选人用人这个源头和风向标,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最根本的标准,才能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必须鲜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准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政治关是第一关,是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首关不过,其他方面再优秀也过不了关。识别干部、评价干部、选拔干部、考核干部,都要用政治过硬这个标准,用“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以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比一比、量一量,真正使政治过硬的优秀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切实把那些与党离心离德的“两面派”“两面人”挡在门外,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
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关键是要抓住干部考察考核这一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和关键,切实把干部的政治表现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灵魂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内在性、隐蔽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并不容易。因此,要改进完善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确保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只有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通过与干部谈心谈话,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知情人意见等各种方式,把“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多方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表现,特别是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表现,才能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
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必须压实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要求和体现,是端正用人导向、纠正“四唯”偏向、防止“带病提拔”的重要保证。党组织要严格履行程序、规范操作,防止随意变通、程序空转,严把政治关口,政治上不过硬、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的,坚决不能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尊重了解情况的少数人的意见,把党组织的领导与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结合好,大力选用坚定信仰、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干部,大力选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选用从严从实、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干部,真正把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政治清明,首在吏治清明。只有严明用人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思想上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才难有可乘之机。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准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不准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问责制度,对政治审核走过场、搞形式、挂空挡,导致干部“带病提拔”的进行倒查,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严肃追究责任人,坚决维护选人用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五篇:选人用人中的问题与对策
选人用人中的问题与对策
服务科学发展,既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有关要求,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氛围更浓,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更高,初步形成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但问题也客观存在,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观念不新,重能力轻品行。长期以来,“能者上,庸者下”成了用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干部的品行。少数干部“才强德弱”,带着严重的“内伤”,不易被人觉察和发现,被组织重用后会忘乎所以,接受监督不到位,管理缺了位,群众意见无所谓,最后玩出了“格”。据称31岁—45岁的年轻干部已成为违纪违法案件多发年龄段。“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
2、机制不活,重使用轻培养。在干部成长中,使用和培养是相辅相承的。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哪位干部用起来得心应手,往往不愿意让他离开工作岗位,各种培训、交流、挂职就此“绝缘”。在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意外地出现了不少“培训专业户”就很能说明问题。
3、考评不全,重显绩轻潜绩。当前,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估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定性考察,满足于“眼睛看、耳朵听,干部评”,缺乏科学合理考评体系,缺乏简便易行的操作规程。少数干部为了出政绩,捞资本,不惜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既加重了群众负担,又破坏了地区的科学发展基础。
4、渠道不畅,重选拔轻追究。一直以来,虽然在干部队伍建设“把住入口,疏通出口”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收效甚微。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干部考评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干部得到提拔后,就觉得进了“保险箱”,捧了“铁饭碗”,进取精神减退,“慢作为”甚至“不作为”。
5、推荐不公,重结果轻过程。《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扩大了干部选用工作中的民主,增加了透明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简单的以票取人”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民主推荐得票靠前的干部,只要没有明显问题,就要按得票多少确定考察对象,否则难以服众。至于在推荐过程中是否有“拉票贿选”行为,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可靠信息,更难掌握确凿证据。
二、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的具体形式
1、树立德行为先的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注重选拔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注重选拔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善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强烈事业心,求真务实、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注重选拔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群众口碑好,秉公用权、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选拔那些经受住艰苦环境锻炼,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干部。凡在德上不“达标”者,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能选拔重用;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
2、树立发展为本的正确用人导向。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选用干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这一要求,把那些具有科学发展能力,能够引导科学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树立实绩为基的正确用人导向。在干部实绩考察中,要坚持谋发展与重民生相统一。发展是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发展是最基础的实绩,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最大的实绩。要坚持求“显绩”与重“潜绩”相统一。实绩既表现为看得见、见效快、好量化的“显绩”,又表现在打基础、周期长、难度大的“潜绩”,自觉地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衡量干部的实绩。
4、树立公论为要的正确用人导向。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选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一贯坚持的根本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办事,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凡是多数群众不推荐、不赞成的一律不能提拔任用。
三、明确树立服务科学的正确用人导向的重大举措
1、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实绩考核的内容要注重针对性。应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政绩观,把上级要求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不断完善有关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项目和内容。二是实绩评价的标准要注重科学性。充分考虑政绩创造过程中的阶段差异、区域差异和岗位差异,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的传统做法与现代考评新技术新手段、组织化的评判与人性化的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的发生。三是实绩评价的主体要注重民主性。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反映实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坚持从基层和一线选人用人。基层和一线干部最理解群众之所想所需所盼,从基层和一线选人用人,有利于制定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农民“三最”问题。要通过从基层招录公务员、面向基层公开选拔干部等多种形式,选用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二是不断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等办法,打破由少数人选、在少数人中选的格局。三是积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的标准,把那些具有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科学发展的人品官德、体现科学发展的工作实绩、落实科学发展的民意效果的干部选拔起来,把那些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投机钻营的干部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培训机制。要尽量减少纯政治理论式的干部培训方式,围绕提升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强化教育。紧密联系实际,开辟“学习超市”,力求按需培训,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坚持因地制宜和借外力发展的方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率。建立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将学习结果与干部考核挂钩,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效果和水平。
4、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干部监督资源,形成大监督格局。建立完善以经济责任审计和人事责任审核为主要内容的“双审”制度,综合利用“双审”结果。采取跟踪考察、日常考察、定期开展党性分析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核查机制,开通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和监督电子邮箱,实行实名举报奖励制度,有效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效的措施、最突出的成绩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