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12当幼儿说
当幼儿说“我不会”时
2009年12月27日
周婷玉
一次美工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有情境的添画,让幼儿练习时,好几个幼儿都说“老师,我不会”。很自然我便挨个地去帮助这些幼儿。一个活动,我光指导这些幼儿便忙得不亦乐乎,其余幼儿根本无法顾及。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怎么越来越差了?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够清楚呢?还是幼儿不感兴趣?为什么有那么多幼儿说“我不会”?幼儿说“我不会”时我应该怎样做?„„一连串的问题令我整夜辗转反侧:幼儿不会时敢对老师说,他们没有错。可是讲解得那么清楚还是不会,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呢?其实幼儿对捏泥是感兴趣的,幼儿也不仅是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叫不会,以前的美术活动也经常这样。于是,我对这些叫“不会”的幼儿进行逐个分析,这些幼儿中有:(1)真正不会的(2)缺乏信心不敢动手的(3)不假思索有惰性的(4)想引起老师注意的。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我改变了美术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方法,我运用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注重“玩中学、学中玩”的尝试教学法。在语言上我更多的是用“谁来玩玩?”“谁想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商量、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做让老师了解到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需要老师启发诱导和帮助的,也让老师下一步的示范讲解的重点把握得更准确;对不敢动手的幼儿会去鼓励给他示范,因为没有老师完美的范例和作画前的约束而放下了思想包袱;对不假思索有惰性的幼儿无机可乘;那些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幼儿有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使幼儿有体验、尝试、探索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了积极、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体验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从而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的美术活动叫“我不会”的声音逐渐被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氛围所取代,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尝试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识到要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很重要一点就是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是幼儿感兴趣的。
第二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三篇:我当小老师(幼儿作文)
我当小老师
“大家快来坐好,要上课了。”幼儿园传来了我的声音。原来,我姑姑是幼儿的园长,这里有许多的小朋友。因为姑姑要生小弟弟,她突然间很忙。我就来客串了一把小老师。
我教了两个学生。但是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可是他们怎么也学不会。比如:拼音中有一个声母“c”有一个小女孩总是读成“ch”。总算要下课了,要不我这个小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下台了。
我这才发现当老师真不容易,想一想我们的老师天天教我们该是多么辛苦啊!
第四篇:当员工说要走的时候
当员工说要走
最近,某软件公司的黄总和其行政人事经理被一份辞职报告搅得心急如焚,要辞职的是一位项目经理,让人十分上火的是,这位项目经理接手的一个项目正处在关键的开发期,若他一走,内部也没有合适的人能够顶替;时近年尾,从外面招人也不容易,而且即便招来,短期内也很难上手……
正如最近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的“每年30%~40%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更换工作单位”,黄总遇到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式各样的诱惑,让职场人的心态变得日趋浮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在人才管理上或许还有很多改善空间。那么,面对员工离职,企业该怎么办?
首先,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和不满,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个良好的留人环境,从根源上减少人才流失。尽管标杆企业已经提供了各种典型的留人策略,但未必能解决自己企业的问题,也未必适合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手段,经常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才能找到事发根源,才能辨症施治,功倍事半。当然,由于离职员工的特殊身份,如果有技巧、有诚意地做好离职面谈,更能有效地收集有关企业管理不善的信息。
其次,人才流失总是难免,但一定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并认真做好工作交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员工的智力,如果不能形成一个总结、分享、积累、更新的知识管理体系,这些知识成果也便很容易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作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员离职时的工作交接,这项工作在很多公司几乎都是走形式。其实工作交接是否细致、到位,对知识的传承及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无论是用人部门还是HR,必须高度重视。
再者,与离职员工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不管是在接到辞职申请时的迅速响应,还是在离职面谈时的诚意挽留,以及在离职之后的关系维护,企业都要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并秉持“离职仍然是朋友”的人才理念,毕竟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商机。另外,在合适的时机下,“引凤还巢”也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种做法。
年终将近,又将面临员工离职的高峰,若员工说要走,你准备好了吗?
第五篇:试说当今人的逆反心理
试说当今人的逆反心理
当今人们,大都有逆反心理。他们平时对社会上正常之事不太关心,而对一些出格之事却大为欣赏,喜欢“打抱不平”,更喜欢“落井下石”,老是在做反常的事。就拿我写的文章来说吧。昨天,我写了一篇题为“做人不能太狂妄”的文章,首先以本来面目在人教网上登载,大半天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几人光顾。后来,我有意将文中的“三国时期的杨修”中的“三国”改为“宋代”,再到网易论坛上一发表,不到三分钟时间,就有一百多人浏览,有近三十人进行评论:有的说楼主是吃猪食长大的,竟连杨修的年代都不清楚;有的说“到阴曹地府去吧,那里等着你去给死人评判”„„龌龊之语呼之欲出。一时间,很多人都在叫、骂、杀,那阵势,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态,“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之势。而本人平时正面报道的文章,却很少有人问津。可见当今人们逆反心理何等强烈。(肖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