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对各种资源的组织和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尤为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对企业并购前、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一、并购前的人力资源管理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据统计,美国20世纪8O年代初上市的企业中已有40%兼并了其他企业或被其他企业收购。近年来的企业并购一般都基于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荣事达集团通过成功的并购达到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财务、研发、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等的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很多案例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企业并购的成败。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总体所具有的劳动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的人的总和。“人力”作为一种资源,与森林、矿山等自然资源相比,其关键差异在于,人力资源既是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生产发展目的的实现者,即一切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的。因此所有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以及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众多的资源中,人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并购中,被并购公司由于客观上处于被动地位,作为公司的员工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已被以前的雇主抛弃,而在新的雇主中又不可能获得与其原有雇员一样、公平、公正的待遇。这种心理压力,造成了在并购期间员工的许多不合作表现。如何使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积极配合并购活动是并购期间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般在得知企业将被并购后员工就会军心涣散,团队已经名存实亡了,职能部门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此时的组织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了,被并购公司的组织结构在并购初期就松散了。这就是说在并购初期被并购企业各部门、各系统的员工已经处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状态。
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近年来大部分并购企业的选择是成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并购管理小组。通过管理小组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上文提到的危机,营造和谐的并购气氛,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并购工作,从而顺利进行并购。管理小组由并购双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的任务是采取各类措施确保员工在整个并购期间的心理稳定,一如既往地工作。当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可从顾问公司聘请顾问,其中顾问公司的作用是为管理小组提供以往并购的实际经验并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平衡双方为各自利益而可能产生的不合适行为。管理小组拥有计划执行整个并购时期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权利。
并购初期,管理小组还不能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来自不同方面的小组成员还没有对此次并购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无法以统一的方式回答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并购?为什么我们被并购?并购后公司、个人的前途如何?等等。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就要对双方公司有深刻了解,对双方的财务、人事、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及经销网络等要有全面的认识。为此,管理小组邀请双方各部门负责人对小组主要成员就各自公司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进行比较。
近几年来劳动问题纠纷不断,因此企业并购前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慎重调查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劳动契约、劳动条件的法律问题。例如:被并购企业的劳动契约详细内容如何?并购企业是否有义务继续接受被并购企业员工以及福利薪资计划?资遣费的计算与承担者?被
并购企业是否有劳资冲突?原因与影响如何?如何处理善后?
管理小组首先应做的是对被并购方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有: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被并购企业员工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津贴等;被并购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被并购企业的劳资关系,包括工会组织、劳资纠纷、团体协约等;被并购企业员工退休金、离职金的运作和详细情况。
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内容是对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进行评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特征,它的消除和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差异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进度和难度,也将直接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绩效。
二、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与平时不同的“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虑、自我保护、信任度下降等负面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变化。这些负面影响又会导致新公司的生产率下降、员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率上升等不良后果,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异常表现”,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来,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对待裁员要谨慎;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引导员工发展。
企业并购展开后,并购企业应当与被并购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是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并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特别是要与核心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全面、及时的沟通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稳定企业的效果。当员工理解了并购的起因、目的和效应,了解了最新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位置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排外心理和不满情绪。:传统的企业并购往往更加注重物质激励,一般不注重精神激励,忽视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无法真正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而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前途,所以正常出现企业并购后新企业的活力如昙花一现,企业很快又陷入新的困境。物质激励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精神激励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除经济利益之外,在新的环境中工作还需要考虑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氛围,如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所展示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并购企业可提出更高的业绩标准;对员工的创造性给予奖励,并采用成果分享、利润分成、员工持股等方式,多方面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文化的冲突是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一个关键问题。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跨国的并购,人们在考察企业间相互关系时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差异,更要把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要大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能否适应新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其核心是把企业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和决策意图升华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再经过思想教育、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约束与激励的传导:转变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一转化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但这一转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结合员工的培训,加强沟通,加强文化的融合才能得到实现。
针对“异常表现”,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来,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对待裁员要谨慎;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引导员工发展。
企业并购展开后,并购企业应当与被并购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是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并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特别是要与核心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全面、及时的沟通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稳定企业的效果。当员工理解了
并购的起因、目的和效应,了解了最新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位置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排外心理和不满情绪。:传统的企业并购往往更加注重物质激励,一般不注重精神激励,忽视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无法真正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而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前途,所以正常出现企业并购后新企业的活力如昙花一现,企业很快又陷入新的困境。物质激励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精神激励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除经济利益之外,在新的环境中工作还需要考虑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氛围,如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所展示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并购企业可提出更高的业绩标准;对员工的创造性给予奖励,并采用成果分享、利润分成、员工持股等方式,多方面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文化的冲突是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一个关键问题。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跨国的并购,人们在考察企业间相互关系时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差异,更要把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要大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能否适应新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其核心是把企业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和决策意图升华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再经过思想教育、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约束与激励的传导:转变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一转化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但这一转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结合员工的培训,加强沟通,加强文化的融合才能得到实现。
三、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并购后,裁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处理员工的遣散问题,激励留用人员士气。冗员要尽量采用培训、转岗等等方式予以安排,在这些替代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考虑裁员问题。裁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的沟通,要做到公平透明,要为被裁减者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并有所补偿。这会对留下来的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国外研究表明,并购后很快离开的绝大部分是有技术、有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专门人才。他们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是企业现在和未来成功的关键。企业要寻找代替他们的新人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找到了替代者也难以完全弥补他们离职所带来的损失。例如,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技术人才,他们离去不仅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拥有大量客户的营销人才的离去,可能将其建立的客户网络也带走,这会给企业的营销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稳定和留住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
企业可采取的主要留住人才的措施有: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增加工资和津贴,升职、信任,给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或股票期权,新增奖金、福利、红利等:以激发人才产生对未来前途的安全感,对并购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自身岗位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小结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影响并购过程的主观因素。在并购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重中之重。
第二篇:企业并购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企業併購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一、企業購併的影響
企業購併,乃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的結合。由於彼此產業性質、作業程序、文化觀念等的不同,必然對被購併公司的組織與員工,造成莫大的影響。茲依其對企業組織、及員工的衝擊與影響來加以說明。
(一)對企業組織的影響
首先可以了解,企業完成購併手續後,購併者必然會介入被購併者組織與員工方面的運作。而購併公司在組織上的整合,猶如人體器官移植。隨著組織複雜度的提高,整合所需的時間也越長,對組織的影響也越大,且失敗率也越高。這種調整的進行過程,對購併業者的組織與員工,易因彼此的觀念、結構、程序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適應上的衝擊。
另外,由於不同企業文化的結合,若不能融合兩種文化的衝擊,就易帶給企業全面的緊張氣氛,往往造成員工感受上的衝擊,使人員創傷,使其心理契約遭到破壞,進而產生防衛性的行為,而使預期的綜效(經濟規模、科技移轉等),無從顯現。
國外的研究指出,企業購併有1/2~1/3的失敗,乃以員工不能互相了解,造成文化衝擊,為最主要的原因。而文化衝擊的形成,乃因企業購併後造成雙方組織文化的動盪。而如何協調這些企業文化,卻是購併中最複雜的部份。若未能謹慎處理,必會引起企業的緊張,進而演變為衝突。從相關研究發現企業如購併較相關的企業,成功的比率為36%,而購併較不相關的企業的成功率,僅為26%。購併規模較小的企業,較購併規模較大的企業易成功,其比率為41.5%比25.0%。因為較相關的企業,組織性質較相近,故對被購併組織的衝擊較小。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在組織性質上,較無強烈與獨特的自我特點,則易遵循規模較大企業的組織習性,故易接納被購併業者的組織性質,衝擊較小而較易融合。
(二)對員工的影響
學者們針對被購併公司的管理者與員工進行調查,整理出五項員工主要關心領域:認同感的失落-由於購併使得員工原先在組織中的地位,忠誠、認同感、未來的期望,變得不再可信賴。缺乏資訊且增加焦慮-關心未來工作展望、薪酬制度、角色改變、可能的工作地理位置改變、生涯規畫、幕僚改變、工作性質改變、組織文化改變。這些不確定性包括:
(1)工作的喪失
(2)工作內容改變-新的工作角色與工作指派
(3)調任新職務或工作地點
(4)薪酬福利制度改變
(5)獎金制度改變
(6)生涯途徑改變
(7)在組織中的影響力、地位和特權的改變
(8)人員改變-新同事、上司、與部屬
(9)企業文化改變和對公司的認同喪失
留任員工產生妄想(Obsession)- 受到謠言影響,員工只關心能否留任並保有現在的地位、特權、影響力和職業,造成了在員工間破壞性的競爭,並進而損及組織目標。
人才流失- 購併導致許多人失去工作,許多員工也因而選擇離開。而留任員工對於他們的離職,情緒常是生氣、憤慨、沮喪。同時購併常也導致留任員工工作量的增加,他們必須經歷過去未經歷過的角色模式改變。
家庭影響- 家庭除了面對經濟來源喪失,還要面臨失業在家者的情緒與心理反應。焦慮、罪惡感、沮喪和自尊的喪失影響他們的情緒、行為和與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另外,學者也提出三項人力資源決策,可能會影響員工的知覺感受與行為,包括:
1.裁撤員工
沒有明確的規畫,使員工產生不確定與無助感。通常由購併公司管理階層來主導整個裁撤過程,被購併公司管理階層則通常不能夠參與相關決策。
2.企業文化的融合企業文化的差異可能來自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產業類別,甚至是高層管理人員的行為模式和風格。購併雙方公司文化的契合度對於購併的成敗有著相當大的關聯。購併導致文化衝突問題,員工必須面臨新的價值觀與信念。
3.獎酬制度
有四種獎酬的改變在購併中扮演重要角色,分別是工作保障、薪酬福利、工作自主程度、績效回饋。而其中工作保障是最重要的因素。
Pritchett在1996年的調查中指出47%的被購併公司高階管理者在購併後一年內離開;72%的高階主管在三年內離開;在Walsh(1988)所做的調查也發現被
購併的公司比一般公司中,高階管理者的離職率要高出許多。另外合併對組織造成一些明顯的損失,如:缺席、離職、產出。還有一些更複雜的成本,像是士氣、忠誠度、信任感和組織認同等。合併壓力導致的金錢損失是很難估算的。壓力可能造成員工一些身體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偏頭痛、失眠…等;壓力也造成員工一些心理問題如:沮喪、氣憤、喪失自尊…等。而員工身心健康問題將直接影響員工行為和公司的營運,例如健康問題將影響到員工出勤和績效;另外,心理問題也可能使員工不肯面對工作。
二、企業購併前後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由於購併的整合,對被購併公司衝擊甚大,進而造成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但是,若能使人力資源管理有效運作與安排,往往是企業購併成功的重要關鍵。因此,了解購併前後各種因應與解決之道,應是企業謀求購併成功所必須的。
(一)企業正式合併前
購併前必須明確界定購併綜效的來源:第一級的錢(財務)、第二級的人與技術(管理、生產)、最高級的企業文化(組織),以免因其中任一來源的處理不當,降低企業購併的綜效。
在人的評估方面尚應考慮勞動法令對勞工權益的保障,勞動基準法第二十條規定,事業單位改組或轉讓時,除新舊雇主商定留用之勞工外,其餘勞工應依規定於規定之預告期間預告終止契約,並依規定發給資遣費。其留用勞工之工作年資,應由新雇主繼續予以承認。
在文化融合方面,應評估兩公司間之文化特質,找出其差距與相容性,並決定合併後所宜採行的文化模式,此外,應評估新公司成立後所需的領導才能,以及目前領導幹部是否具備該項才能。檢視公司目前的人力資源政策是否能協助新文化的達成。
還有,被購併企業為避免組織與員工分崩離析的困境,London建議購併前,就應先建立整合的策略,在合理的範圍下,提供員工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資訊,使其了解可能面臨的影響,關心並協助員工渡過此尷尬期。並且加強溝通,以降低不明確,加強文化的整合,以有效地掌握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以解決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問題。
在資訊提供方面,學者們指出在併購開始前應提供下列資訊:
1.併購的原因及組織與員工可能的得與失
2.併購或合併公司的一般資訊
3.公司名稱的改變
4.組織與管理的改變
5.計畫減少的全部員工數
6.被併購公司未來的營運方向的產品內容
7.薪資、福利改變的內容
在合併執行過程中則應告知下列資訊:
1.資遣及公司的配合措施(資遣費、外部安置)
2.工作與角色的改變
3.管理與報告關係的改變
4.職銜、工作內容、及工作福利(費用支出、公司車子、辦公室大小)的改變
5.生涯途徑的改變
6.公司政策的一般性改變
(二)企業合併後
對於購併整合後,人力資源管理應如何進行,Buono及Bowditch指出企業購併整合後之人力資源管理,可從1.注意購併整合後的行為、購併活動所花的時間、聘用與在職訓練、以及績效的約束;2.制定新政策與程序、改進員工的互動;3.改進缺席率及辦公室政治領袖的三方向,以促進企業購併整合後,生產力與利潤的增加。
而Copeland, Koller and Murrin等三位學者,也指出購併後的人力整合管理階段,應注意下列事項:
建立妥善組織人力整合的基礎:雙方高層人員,應儘快建立共同的價值體系、管理目標與努力方向,以促進彼此的融合。
穩定人心,提供生產力:以員工表現為資遣人員的依據,以去除雙方員工中表現最差者。並非以被購併公司的員工,為資遣的優先者,以提高員工的士氣,促進生產力的增加。
不斷的溝通,加強雙方的了解:使所有成員都能儘速了解公司的整合策略、原則、方式與需要,而能緩和彼此的差異,以奠下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整合基礎。
正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整合:不僅各種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結構系統等方面,必須進行整合,其理念與管理模式,也要融合。並且力求儘快完成,以減少人員的猜忌與謠言的產生,避免購併整合後的新組織受到傷害。
第三篇:发改委新法下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关于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
与风险规避培训班的补充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帮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新法的立法趋势和规定,解决纷繁复杂的劳动社保关系,减少用工成本、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我委干部培训中心将于12月初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企业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邀请石先广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增加年终年终薪酬福利、绩效考核运用、留人方案设计与员工离职管理实务等相关内容,其他事项按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执行。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1年11月29日全天报到,11月30日~12月2日培训;
(二)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22日
(三)培训地点:乌鲁木齐市(具体在开课前5天通知)
(四)咨询电话:***
附:
1、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
2、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大纲
二0一一年十月月二十八日
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
培训大纲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随之增多。据统计,劳动争议中,企业败诉占到70%,劳动者的败诉仅占30%。综观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对员工关系管理缺乏基本的技巧,特别是在试用期、女职工三期、医疗期、加班管理、调岗调薪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点。据调查,50%的企业正在考虑通过非全日制用工、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与成本压力。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劳务派遣管理规定》也在紧密锣鼓的制定当中,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到底走向何方?是限制还是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岗位的“三性”是否有明确规定?均在争议当中。
一、主要内容: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用实务以及违纪职工处理技巧:
1、当前员工关系危机与应对思路
2、员工手册的基本架构与体系构成;
3、有效规章制度必须具备的三个法律要件;
4、如何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5、规章制度制定中经常存在的程序性误区;
6、如何保证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
7、常见违法规章制度的内容例解;
8、在原则与具体之间,规章制度应当如何取舍?
9、如何解决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问题;
10、如何选择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公示方式;
11、规章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法律事项
1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如何应对违纪;
13、违纪职工处理中单位败诉原因剖析;
14、如何选择合法有效的职工奖惩处理方式;
15、如何搜集职工违纪的证据;
16、如何对违纪职工送达法律文书;
17、违纪职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8、如何避免罚款制度存在的风险;
19、违纪职工处理的十大误区;
20、职工奖惩制度的制定要点;
21、如何正确理解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22、常见的违纪解除行为例解;
23、员工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24、开除、除名职工存在在的风险与管理方略;
25、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应对职工不辞而别风险。
(二)员工关系管理核心实务与管理技巧:
1、如何预防并降低事实劳动关系风险?
2、如何有录用条件与劳动合同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争议?
3、如何设计有效的考勤制度以避免加班费风险;
4、不同考勤方式的利弊分析;
5、职工不认可单位作出的考勤记录怎么办?
6、加班费可以以基本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吗?
7、计件工资的加班费支付标准;
8、合法控制加班管理风险及加班费成本的七大法宝;
9、不同工时制的利弊分析;
10、不定时工作制能实施考勤吗?
11、怎样解除处于“三期”的问题女员工劳动关系?
12、如何处理病假不申请自行休假的员工?
13、如何裁掉长期泡病号人员的劳动合同;
14、如何对员工依法实施岗位调整?
15、怎样确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16、如何把末位淘汰合法化操作?
(三)《劳务派遣管理规定》(草案)解读与劳务派遣实务技巧《草案》对劳务派遣如何进行界定?何种派遣属于假派遣;《草案》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劳务派遣岗位如何界定,在非三性岗位上用工的应当做何调整;《草案》对于派遣员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有新规;《草案》对于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有何规定;《草案》对于用工单位、派遣公司双方对于派遣员工的权利义务如何分别规定;《草案》对派遣员工的工资如何进行列支,是列入用工单位工资成本还是列支为业务费用?
7、常见用工方式的利弊分析;
8、劳务派遣合同的关键条款设计与范本分享;
9、派遣方如何降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
10、派遣方与派遣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中应注意的事项;
11、“返派遣”员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如何认定?
12、新法下派遣方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
13、哪些岗位可以使用派遣员工?
14、使用非“三性”岗位对用工方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15、用工方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16、用工方如何行使对派遣员工的退还或退换权?
17、用工方如何追究派遣员工的损失赔偿责任?
18、对派遣员工能采取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吗
19、用工方的制度如何有效适用派遣员工;
20、劳务派遣中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分摊实务;
21、个人承包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22、如何避免个人承包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23、业务外包合同的签署应当注意哪些环节;
24、业务外包、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的实质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四)《社会保险法》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关于《社会保险法》最新立法趋势分析及新政策立法方向解读;
2、现行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失业等保险的新要求及新规定;
3、员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保险关系如何转移?是否能五大社保同时转移;
4、外来务工人员仅缴纳工伤和医疗保险是否合法?
5、如何理解视同缴费年限?职工被判刑、劳教、除名的是否缴费年限是否清零?
6、如何理解社会保险缴费双轨制?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是否等同于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
7、职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视同缴费年限转入地区是否接受;
8、用人单位不足额缴费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9、试用期间是否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保;
10、员工不愿意买社保或员工自愿降低投保基数,并与单位签有协议的情况下,该协议是否 有效;
11、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以及女职工退休年龄纠纷应注意哪些问题;
12、欠缴社保滞纳金计算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五)《工伤保险条例》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内容立法分析与解读;
2、如何理解工伤保险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3、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4、违章作业导致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5、出差过程中,突然病亡算工伤吗;
6、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能认定为工伤吗;
7、职工因工陪酒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8、哪些工伤待遇由单位支付?哪些工伤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
9、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10、停工留薪期起始时间如何确定,期间待遇如何确定?是否包括绩效奖金与各项补助;
11、单位能用商业保险赔偿职工工伤待遇吗;
12、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出现竞合怎么办;
13、伤残职工享受哪些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14、第三人导致本单位员工工伤的,用人单位如何向第三人追偿;
15、劳务派遣、承包租赁过程中发生工伤,如何向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16、常见典型工伤争议案例分析。
(六)最新司法解释运用与劳动争议处理常见问题分析
1、法院受理哪些社会保险争议?司法解释三对此做出何种新的规定;欠缴社保是否受时效限制;
2.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3.关于加班的举证责任如何理解?用人单位在管理上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4.劳动争议中的答辩原则是什么;5.如何理解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时效;
6.如何理解劳动争议中的各类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何用好证人证言;
7.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诉讼时效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
8.关于小额标的的一裁终局,是按照总的标的额算还是按照单项标的额算;
9.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是否受一年时效的限制;
10.典型劳动争议的处理与应对
(七)日常员工关系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新员工入职应当审查什么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入职培训与制度公示;
2、新、老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原则应当如何把握;
3、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三种劳动合同,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员工之间有何异同;
4、长期劳动合同管理模式下,如何便捷实现对员工岗位与待遇的调整;
5、在职员工日常加班倒休、年休假应当如何合理安排;
6、签署服务期协议,应当如何约定培训的性质以及关于多次培训的服务年限如何确定;
7、如何确定签署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的范围,以及如何约定员工离职时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8、如何通过长效机制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源部对员工日常管理的常态化;
9、如何理解医疗期与员工日常病假的关系;
10、对于不胜任工作的职工,如何进行考核具有法律效力;
11、对于违纪、违法、劳教、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应当如何送达;
12、离职员工如何进行离职面谈,离职面谈的意义是什么;
13、离职协议如何签署避免员工秋后算账;
主讲老师简介
石先广老师,国内知名企业用工管理风险防范专家,现执业于上海市同建律师事务所,中国劳动法律网首席顾问,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长期从事劳动法律问题研究与实务操作,已出版劳动法律专著近20本,在上海、南京、杭州、深圳、青岛、济南、成都、沈阳、南昌等全国40多个城市讲授企业用工管理系列课程200余场,因课程实用有效而深受各地企业的欢迎。
第四篇:参考-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下转第15页)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从2008年国际国内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金融风暴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或多或少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制造业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企业战略,挑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挖掘企业现有的潜力,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渡过难关。其中,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以及提高是企业进行转变的重要方面。在危机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才,提升技术研发人才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
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在人员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人总量总体上是比较多,特别是生产工人,但是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制造业企业对虽然重视人才培养,但是缺乏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出现生产型工人、操作型工人、一般管理人员偏多,高级技能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偏小。总体上,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师、
第五篇: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营、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些跨国公司不断地掀起并购浪潮。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企业近几年来也较多的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优势整合,这对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时有效获得领先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将精力集中于企业财务报表所反
映的诸如设备、建筑物、股本、存货、利润等各项财务因素上,却忽视了企业中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因此,千方百计地收拢人才,开发智力是各国优秀企业的主要战略之一,这对企业并购来说也不例外。
企业并购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并购意味着并购企业将带领被并购企业进入新的成长时期,积极寻求企业扩张的机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不幸的是,企业并购对人力资源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被并购企业内部,企业并购会给全体员工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和紧张,管理者会担心并购后企业的补偿减少,权利受限,骨干人员可能在并购过程中即着手准备自己的简历,普通员工更在意能否保留这份工作。如果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工作岗位在哪里,收入情况如何,能否适应新的环境,是否会遭受歧视等,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和变化将导致员工之间和对组织的不信任、自我保护、抵制变化等行为。在被并购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主要的竞争力就在于人,尤其是其中关键的人力资源,挖走对手的优秀人才就意味着减少了竞争对手手中的筹码,而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其抢占市场先机,超越并击垮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中,员工人心思动,竞争对手觊觎其核心人员以及并购过程的动荡性等因素,极有可能会导致大量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离职,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最终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措施
1、并购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评估。为了让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增值而不是流失,必须从并购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规划,防止仅仅在并购完成后才把注意力转向人力资源。因此,在并购前,并购企业就应该引入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对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内容包括被并购方的组织结构图、薪酬福利制度等,最主要的是对管理高层以及核心人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能力状况、薪酬竞争力、工作经历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形成一份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报告。这样的报告可以让并购更加理性,并成为并购报价的重要决定因素,并能在并购前对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通过它分析出哪种激励手段对留住人才是最有效的,从而大大减轻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2、重视员工辞职事件。企业往往会忽视员工辞职事件,而此类事件是很危险的。核心人员离开公司时,绝不可作为平常事件来处理,应找出原因,特别是被并购企业内部潜在的问题或并购企业的一些不当的做法。在并购过程动荡不安时,核心人员最早离开,因为他们最容易找到工作,但留下来的员工可能会受到影响,士气更加低落。因此,一定要让并购方高层明白核心人员辞职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其同事的工作,稳定军心,防止连锁反应,因为他们最清楚辞职人员的表现,最易受到辞职阴影的影响。
3、加强沟通,明确对人才的态度。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表明,沟通已成为整个管理过程的基础,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被并购的企业就是经营失败的企业”的思想,这种思想将阻碍着被并购企业人才的稳定。因此,沟通对于企业并购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并购后双方的员工都会有一些顾虑,如并购企业员工怕原有位置受到威胁,被并购企业员工怕受到歧视等等。此时,为了避免员工抵制并购,并购企业应安排一系列员工沟通会议,让员工了解整个并购的大致情形,如并购的目的、股权的变化、经营方针的变化、未来的战略规划等,促进并购双方企业内员工的相互了解、交流,结成伙伴关系,最终从员工那里获得期望的员工行为,以利于并购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其次,并购企业应迅速明确对被并购方人才的态度,以免员工无法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徒增其离职的可能性。如果并购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被并购企业员工仍然存在发展机会,自然愿意留任。
4、加强文化融合,培养员工认同感。企业在实施并购战略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总会失去他们原有的情感依托,并且,当高层管理人员或所有者离开企业,员工个人与其之间的关系纽带被割断时,从前激励员工的忠诚与敬业精神也不复存在。反而要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适应,促进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之间的交流,培养员工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必须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吸取各自的优秀部分,更多利用其中的共同点,统一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承认环境差异,纠正并购双方吃与被吃的观点,相互尊重。做这些工作时,不应当以宣传或洗脑的方式进行,而应当采用温和的方式,欢迎员工对文化融合的参与,使其尽早达成对企业文化的共识。
5、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方面是企业并购中,员工最先考虑的往往是并购后能否保证并提高其自身经济利益。因此,并购企业必须采用一
定的物质激励措施,使得各个员工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以更优厚的物质利益来吸引和稳定人才,否则,他们完全有条件和可能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中找到他们认为合理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虽然是人们工作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绝不是全部。员工在新的环境中还会考虑到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新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发展前途等。例如,著名的波音公司的专家们曾对450名跳槽者进行了调查,其中有40名员工为增加工资与主管人员进行了谈判,27名员工因公司同意加薪而留下来为公司效力。但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其中25名还是由于各种原因又离开了公司。在实际上,工资的多少并不真正是让他们继续留下来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并购企业应通过对被并购企业员工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期望,即建立新的、更高的业绩标准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潜力,为每位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展示才华的舞台,那些没有参与并购过程的关键员工,如果被告知也是相关职位的候选人,并且得到保证不会受到排挤,那么他们离开的可能性就会下降。
研究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会发现,使该公司超过别的公司的是该公司的人才,首屈一指的公司里拥有首屈一指的人才。在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同样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所在。虽然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能保证企业并购一定成功,但无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导致并购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