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介入
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介入
点击: 141
加入时间: 2004-5-4
企业并购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任何忽视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都将严重影响并购结果。笔者认为,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三个阶段,人力资源必须全程参与,发挥其先导性、主导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程参与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与并购和并购企业员工进行全面性、持续性的沟通。沟通工作做得好,将大大降低并购难度,加快并购速度,为两企业的全面整合创造有利条件。在并购过程中,留住优秀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本的竞争,没有优秀员工就无法形成核心的竞争优势。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对新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中深层次矛盾不能解决,就会影响新企业的运营绩效,甚至两败俱伤或者重新分裂。因此,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并购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并购中的全程参与,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本文即就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阶段”论展开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阶段一:并购前
1.并购前的人力资源评估
人力资源部在被告知并购讯息后,应马上对被兼并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有: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被并购企业员工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津贴等;被交购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被并购企业的劳资关系,包括工会组织、劳资纠纷、团体协约等;被并购企业员工退休金、离职金的运作和详细情况。
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内容,是对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评估。企业文化是一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特征,它的消除和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差异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进度和难度,也将直接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绩效。根据杰里·桑南菲尔德(Jeffrey Sonnenkld)的标签理论,在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组织文化中找出与被并购企业相匹配的类型。然后,从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定向、人际导向、团队定向、进取心和稳定性七个方面对被并购企业作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形成对被并购企业文化类型的基本判断,并把这些结果汇报给高层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完善决策。
2.并购前劳动问题的法律审查
近几年来劳动问题纠纷不断,因此企业并购前人力资源部门须慎重审查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劳动契约、劳动条件的法律问题。其内容有:被并购企业的劳动契约详细内容如何?并购企业是否有义务继续接受被并购企业员工以及福利薪资计划?资遣费的计算与承担者?被并购企业是否有劳资冲突,原因与影响如何,如何处理善后?
3.并购前与员工的沟通
因并购所引起的压力,常常会使并购企业员工产生对公司未来动向的忧虑和不确定感,往往会拒绝并购事实,甚至感到愤怒。虽然不得不接受事实,但伴随而来的是失落感,失去对管理层的信赖,以自我为中心,不再以公司整体利益为考虑。部分无法接受变革的员工离职,公司可能失去好的员工。此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要调整员工心态,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员工,让员工了解行业的经营环境与组织变革。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既得利益不会因并购而发生大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给员工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资讯,关心并协助他们渡过此尴尬期。建立并促进学习的环境,构筑员工面对合并的心理准备与培养再被雇佣的未来价值。通过沟通降低员工的不确定性,有效控制员工流动。
阶段二:并购中
1.并购过程中的员工流动管理
企业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组织结构上的整合从而引发裁员。被并购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无心工作,忠诚度降低。此时,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并购的战略设想,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并加以公示。尽早宣布未来企业的工作、职位、要求、任职条件等,让员工据此判断自己与相应工作是否匹配,避免使全体员工产生恐慌。
在裁员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企业甄选员工的明确目标是不仅要识别并雇佣那些有能力做好组织工作的人,而且还要判断候选人是否与组织相匹配。这样的甄选过程不仅可以筛选掉能力与组织不匹配的员工,还可以筛选掉对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构成威胁的人,从而起着维系组织文化的作用,也将使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难度降低。
2.留住优秀人才
客观地讲,离职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优秀员工。企业要寻找替代他们的新员工可能要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即便找到了替代者也难以弥补优秀员工离职的损失。根据Cascio(1987)的分析,在美国一位销售经理的离职成本:1972年为185000美元,1986年为418500美元。所以,企业应仔细评估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员工,确定每个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在表达企业对他们的信心及愿意他们留下来的愿望的同时,向他们阐述企业未来发展的愿景以及人才政策。与优秀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并购企业要对留下的优秀员工进行投资,寻找帮助员工适应转变的方法;在企业内部为他们提供转换工作和晋升的机会等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优秀员工配给一定数额的“股票选择权”(stock opt50n)。总之,在对优秀员工的留任上,要特别重视深度沟通,体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
3.并购过程中的沟通
并购过程中的沟通对于有效控制员工流动,减少并购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将起到重大作用。为了保证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建议并购与被并购企业双方各占一半人数成立过渡阶段任务小组。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主管与人力资源主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与员工沟通,员工可直接向此小组成员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减少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冲突。另外,还可通过内部刊物、电子邮件等手段向员工通报企业最新资讯和并购进程,避免谣言误传,消除不必要的波动,增加企业的稳定性。
阶段三:并购后
1.制定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福利制度
并购后,两个企业由于管理上的不同,劳动条件也会有所差异。例如,薪资结构、津贴、红利、休假、工时等。这些都是员工的既得利益,也是容易引发冲突的地方。因此,并购后的人力资源部应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组成项目组,进行讨论、沟通和调查,以确定未来的薪资结构,并建立福利制度和管理规章,设计新的激励制度。更可以通过顾问做薪资福利调查,以获得较合理的市场薪资水平。
2.制定并实施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职业发展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将员工个人需要同组织中其他员工需要、组织需要整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组织间的磨擦,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并购目标。在职业发展计划中,员工的责任就是识别他或她自己的KSA及兴趣和价值观,并找出有关职业选择的信息。人力资源部门应提供有关其任务、政策及计划的信息和员工在培训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为了成功,职业发展计划应得到高层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个计划应反映出组织目标和文化,并且在各个层次上的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工作岗位设计、业绩评估、职业发展计划和咨询受到培训。职业发展计划的目标和机会应在整个组织内进行广泛宣传。
3.并购后的沟通
在此阶段,人力资源主管应及时安排各部门主管与员工做充分、诚实的沟通,让员工有同舟共济的体会,并了解此并购是企业长期经营的策略,以降低员工的抗拒情绪。绝对不要粉饰太平,应先说明并购后可能会有一段过渡期,让员工有心理准备。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倾听他们的声音,做多方面的沟通。在沟通中要努力回答下列问题:这些员工为了什么而在企业工作?为了钱,还是其他因素使员工生产忠诚性?哪些人员是企业绩效的主要贡献者?人员间有何派系,冲突性如何?弄清上述问题,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进一步沟通和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4.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并购后,无论新公司采取哪种管理方式,都难免会因为企业文化的差异,小至引起磨擦、冲突,大至闹得两败俱伤。特别是跨国并购,由于民族文化不同、语言隔阂,企业文化冲突较大。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如此,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效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并购前对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的评估,找出两企业的差异性和相容性。运用 Edgar H Schein的文化层次理论,应从人为饰物、外显价值观和基本假定三个层次加以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具体的整合措施,以使新员工尽快融合到组织中来,重建员工的向心力与工作热忱。在此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应举办定期性的说明会,让员工明白并购的真正用意及组织对员工未来的期望,宣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宗旨和未来愿景,以及介绍新的团队。进行跨文化培训,倡导标杆学习,改变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式;实行全员参与制,让员工确立正确的理念;允许失败,鼓励创新和自我超越,努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组织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也可以举办员工研讨会,通过整体的活动安排及设计,进一步培养工作默契,让员工主动地融入新的企业文化之中。(梁峰,吴澄琨)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第二篇:关于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关于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医学药学网 于2011-12-31 15:38:01 Comments(0)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药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直接将企业经营者的价值理念,通过特有的管理手段,灌输到每个员工,同时也将员工对企业有用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企业经营者,从而逐步地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一、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虽然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意识到:“人”不单单是一种工具性资源,而且是企业的一种服务于其他资源的更重要资源。但是,医药企业仍然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地位,即没有形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2.人才引进困难问题
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与高劳动密集相结合的特殊行业。而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大体包括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医药技术研究、开发人才以及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材料、医药生产设备的供应与销售流通人才。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四类关键人才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1)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懂得不断学习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2)具有行业背景及丰富的项目经验的资本运作人才;(3)受过良好培训、具有营销或医药专业知识、对市场敏感且反映迅速的营销人才;(4)具备医药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由于这四类人才的稀缺性造成了关键人才的引进成为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3.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当前,医药企业在员工培训上存在很大问题,缺乏一个完善并且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首先,由于员工培训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医药企业只看到教育培训的巨大投入,看不到教育培训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其次,由于从事员工培训开发的相关人员,自身没有接受过相关理念、技能的培训,素质较低,缺乏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员工培训水平的低层次;这些简单的培训方式使员工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
4.激励制度滞后,薪酬公平性较差
总体而言,目前医药企业主要采用的激励方式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但是随着医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原来的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需求呈现多样化,传统的物质激励边际效
用逐渐呈递减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员工自身学历、职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之人的精神追求的各异性,现代企业管理者很难给予合适的人符合其自身意愿的精神激励。
二、提高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化观念,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医药企业应该采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首先,医药企业要在对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其次,医药企业要选择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从而制定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最后,医药企业还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配套支持系统来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系统。
2.挖掘合适的关键人才,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据所知,医药企业整体的人才平均流动率曾高达30%~40%,部分企业的人才流动率甚至超过了60%。这其中固然有医药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人际关系复杂、企业制度不健全等诘多因素的影响。然而,位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输入环节的招聘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人才流动率,引进高素质的关键人才,医药企业在招聘时必须把握一些基本原则:招聘价值观念、行事态度要与企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相互契合的优秀员工,而且员工对企业规范和奖励在价值判断和预期上能够接受,且个人具备相应的资格、能力;选聘要社会化、公开化,以拓宽选择渠道,扩大挑选范围,提高应聘者的质量;使用高素质的招聘人员和采用多种测评人才的手段,如专业知识考核、管理评价中心技术、实习考察、角色扮演等方式,以确保医药企业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3.重视员工培训,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面临知识经济挑战的前提下,员工培训既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也是吸引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医药企业必须转变培训观念,加大对员工培训资金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建立科学且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4.创新激励制度,提高薪酬公平性
当前,医药企业激励制度的滞后和薪酬的公平性较差,直接导致医药企业不能吸纳和留住关键人才,进而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和竞争优势的获得。要解决这一问题,医药企业就必须创新激励制度和提高薪酬公平性。首先,医药企业进行物质激励创新,其次,医药企业要进行精神激励创新,最后,医药企业要逐步缩小与外资企业在薪酬上的差距,尤其是在关键人才的竞争上,以此来提高外部公平性;而提高内部公平性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关注员工的绩效,按绩效来分配。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医药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也对应的跟,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才能确保人才的吸纳,医药企业更快的发展壮大。
第三篇: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一
成功的企业并购应使资源的得到充分利用,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恰当适时合理的整合来实现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因素,并购后人力资源的整个相对于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要复杂的多。彼德 德鲁克在并购成功的五要素中指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式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企业并购论认为,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任何的并购活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整合。恰当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调整再分配,能够充分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比较优势,同时妥当处理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层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关系,以达到上下同心,锐意进进取的工作文化氛围,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增强竞争力。二
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管理层重视不够忽视文化差异
3整合速度过慢
第四篇: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处于发展成熟期的民营企业“老板”也认识到在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否成功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关系到能否拥有未来的市场;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这正是给每一个人力资源主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如何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如何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就个人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做为一名人力资源主管在民营企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
1、人力资源主管要将精力用在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人力资源配置、选人、育人、留人、用人的策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不能将主要精力用在烦琐的人事和行政工作事务上。在整体实施中,人力资源主管首先应配置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并一人多能、一人多岗,将具体的事务工作以岗位职责形式分配在每一个岗位上,充分授权要“管到”、“理顺”.这样使人力资源主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预测、分析、沟通、制定计划落实方面。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威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2、人力资源主管不仅要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执行,并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事管理制度的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无法想象一个很多员工迟到、早退和脱岗的公司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层次管理。定制度容易,执行并始终如一地执行很艰难,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当涉及到一些“关果键人物”的违纪,如何处理?对人力资源主管、人事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一个考验,也是所有民营企业中敏感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主管要坚信正气必定战胜邪气,同时主动和老板沟通,得到老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有效地执行制度,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只要是有老板的支持,就要坚持到底,这样就会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威信,改变了员工对人力资源主管的看法,提升了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做为一个人力资源主管,首先要坚持原则,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正人先正已,敢于刹歪风,还要善于沟通和交流,讲究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3、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职能服务部门,如何让老板认识到企业各种目标的实现都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是人力资源主管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比如说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进行经营状况分析时,要分解出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覆盖率、竞争对手状况、市场前景预则、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些都关系到经营业绩,无一例外与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有关,这些都离不开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即人力资源部门在选人上,选到优秀的人才。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而在这些
方面都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作用也就无从说起。所以,在为企业的选人和人力资源配置上下功夫,不选最优,只选最合适的人,做到岗、职、人员相匹配,对有潜力、基础素质好的年青人想办法多培养,引导并建议启用,帮助业务部门、生产部门解决一些涉及到人员方面的棘手问题。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人力资源主管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业绩的原因,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益的帮助。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提高公司业绩的建议,使老板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
4、人力资源主管要想更好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必须熟悉企业生命周期的管理,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对企业在什么时期用什么样的人,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员工了如指掌,并为企业储备各类人才,建立人才梯队。这是一项艰巨又在短时间不能见效的工作,这就需人力资源部门以制度的形式确定部门经理都有义务培养助手和后备干部,正如我服务过的企业在制度里规定:“一个正职管理人员在本岗位工作二年如不能培养出合适的助手或后备干部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制定人才标准,使每一个管理者都在为企业的人才工程做贡献,而组织牵头的部门就是人力资源部。这项工作是企业百年大计的工作,是企业发展有后劲和竞争力的保证。
5、人力资源主管发挥作用重要的一环是沟通交流、协调的艺术,涉及到三个方面: 一是和老板(顶头上司)的沟通,让老板认识到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以得到支持。但是前提是人力资源主管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业绩,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用数字、业绩说话,各方面工作做好,业绩突出,任何一个老板也会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
二是要和各职能部门,生产、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满足各部门的正当需求;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三是和员工的沟通,解答员工的咨询,这需人力资源工作者具有熟练的业务和专业技能,对人事管理制度熟悉,准确及时和员工交流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做好这三方面的沟通协调,再有优异的工作业绩做支撑,人力资源部门的威信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其作用也就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主管要发挥作用重要的是做出优良的业绩,做好服务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老板、同事、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篇: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常见误区
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常见误区
企业并购,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是产权交易的最高级形态。企业并购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协同效应,即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在公司之间进行技术和专有知识的转移,所以成功的并购要求收购方公司和被收购方公司的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并且保持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使经营活动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就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我国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针对这些误区进行了一些分析。
只注重资产财务整合不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并购中,收购方往往对资产、财务、销售、生产等方面的整合非常关心,但是对怎样将双方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却考虑得很少,这也许跟中国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有关。但是,将被并购公司的优秀人才保留下来,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使双方人员密切配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所在。据p·普里切特和d·鲁滨逊的调查,在并购的一年内,有47%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辞职,在三年里,这些人中的7%会最终离开,在留下来的人中,将有很多人不再忠于职守,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并购方所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空壳。并购方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人来代替这些离职者,不但在寻找新人的过程中企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在这一过渡阶段企业本身的效益也会下降,而离开的人员会将技术和客户带走,甚至有可能在损害企业的同时,加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所以,对并购双方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企业并购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忽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并购前不进行文化兼容性的调查
许多公司在寻找并购的目标企业时,主要从投资环境、公司规模、产业范围、财务、技术等方面对候选公司进行考察,往往忽视了双方的文化兼容性。事实上,并购中文化的不兼容与财务、产品和市场的不协同一样会产生并购风险,甚至是导致并购活动流产的“罪魁祸首”。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与所有成功的多元化经营一样,要想通过并购成功地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一个共同的团结核心,必须有“共同文化”或至少有“文化上的因缘”。coopers lybrand(99)研究了00家并购失败的公司,发现有85%的首席执行官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的差异是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个企业的文化,包罗在集体价值体系、信仰、行为规范、理想、迷信以及宗教礼仪之中。它们是激励人们产生效益和效果的源泉。
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合会产生几种结果,如果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文化兼容
性不好,被并购公司的人员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会导致他们道德的沦丧,责任的丧失,迷惘和绝望。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就会选择离开,而且留下来的员工的工作效益也会大大下降。可见企业并购中文化兼容性问题是多么重要。
鉴于文化的兼容性对并购成功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在目标公司的寻找过程中对候选公司和母公司的文化兼容性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明确其所属的类型和特点,然后对并购后双方文化融合的情况进行判断,最后作出是否进行并购的决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并购的风险。
仅凭被并购公司的业绩决定其高层主管的去留
对并购后企业的高层主管的选派是企业并购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并购方公司常常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因此,经常从被并购方企业中留用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被并购企业的情况非常了解,只要他们能理解并购方的战略并加以执行,理解并尊重并购方的企业文化,而且具有作为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应有的能力,就很适合做并购后企业的高层主管。但是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仅凭被并购企业的业绩来评价被并购企业高层主管的能力并决定他们的去留。事实上,这往往是不准确的,理由如下:
被并购企业良好的财务表现,有可能是良好的经济环境的产物,应该考虑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他能否使企业表现良好,企业并购后他能否继续将企业领导好,被并购企业良好的业绩有可能是现有领导人短期行为的结果,如果将研发费用,员工的培训费用等等大幅减少,毫无疑问可以使公司短期的财务报表更飘亮,但是却会严重地损害公司的发展潜力;被并购企业良好的财务报表也许应该归因于已经或者正要离职的管理或技术人员;有些行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缺乏竞争,导致其中的企业业绩良好,这并不能归因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力,就像目前我国的一些垄断行业的良好业绩不能归因于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一样;有些数据可能是虚假的。
因此,仅根据被并购企业的业绩来判断其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是有很多缺陷的,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以确定能不能让他们继续担任并购后企业的高层主管。
缺少系统评估和全面挽留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计划
被并购企业中除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样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应该积极挽留的对象。事实上,在很多并购中,并购方还是很注意对他们进行挽留的,但是并购方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评估,也没有制定全面的挽留方案,仅仅凭借被并购公司的业主或高层主管的评语,或者外部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意见,或者并购方管理层对他们的印象,就作出谁好谁差的结论,并据此作出一些表面化的、不系统的挽留措施。实际上用这三个方面的意见的任何一种来评估被并购公司的人员,都是失
之颇偏的,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资料。根据这个资料,从沟通、人文关怀、薪酬激励等方面定一个全面的人才挽留计划,才有可能将他们保留下来并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裁员方面的误区
企业并购中往往涉及到裁员,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常见的,一是不能科学地确定被裁减的对象,二是在具体裁员过程中存在管理误区。
在裁减对象的确定方面的误区
被并购企业员工中的裁减对象,主要包括反对派和蓄意阻挠者、因人员重叠而需要裁减者、不履行职责者以及冗员四类。并购公司应该根据并购后公司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裁减对象,进行裁员。但是在我国的许多企业并购中,依据一些并不科学的裁减标准来裁减人员,导致一些优秀而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用的人才被裁减掉,而那些庸才甚至是对企业有害的人却被留了下来。更为极端的是,有些企业采用年龄为标准,规定多少岁以上的人员一律裁减,从而形成巨大的不良反应。
在具体裁员过程中的管理误区
对员工的裁减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具体裁员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和留下来的员工的工作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当留下来的员工依然信任和忠于企业,依然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时,裁员后的企业的效益才可能提高,裁员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因此,在裁员过程中就必须注意:
除了对反对派和蓄意阻挠者必须坚决予以裁减以外,对于其他员工的裁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尽量采用培训,转岗等等方式予以安排,在这些替代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考虑裁员问题;裁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的沟通;要告诉员工裁员的原因和选择裁减对象的标准,在确定裁减对象时要做到公平透明;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内部招聘,将应聘不者作为裁减对象的方式进行,这样员工就会觉得整个过程是公平的;要为被裁减者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包括就业培训和提供就业信息等等;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被裁减的员工,公司是应该有所补偿的,这个方面,公司千万不要小气,要慷慨大方。对被裁减人员的慷慨大方,会对留职人员的忠诚造成很好的影响。
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并购的裁员过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这导致被裁减的员工甚为愤怒,留下来的也感寒心。员工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工作效益下降。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因为对员工的补偿太少,被员工告上法庭,给企业的声誉造成很坏的影
响。
以慢速整合来促进双方的融合目前有很多企业并购采用比较慢的整合方式,并购方管理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花一段时间来了解被并购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潜力、管理风格、性格等等,以利于对并购后公司的人员安排,同时,也给予被并购公司员工一个充分的表现的机会。基于这样的考虑,并购方常常除了在开始时对被并购公司采取一两项调整措施以外,尽量保持一种不干预的态度。
这种想法看起来很好,但事实上有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在这个缓慢熟悉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错误的决策和本来可以避免的过失,使得“并购后的衰退”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程度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并购消息宣布后,被并购公司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混乱,员工普遍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都会降低,工作效益也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的同时,员工也预期公司会有重大的变革,他们更希望那种大刀阔斧的变革来的更早一些,从而早点结束,这样他们便可以更快地知道自己在并购后的情况,以决定安心工作还是到别处去谋职。所以,快速整合不但从业务方面还是从人力资源整合的角度而言都比慢速度整合更为有利。
以上是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鉴于人力资源整合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在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消除这些误区。要制定全面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使被并购方企业的优秀员工留下来,使双方员工能够密切配合,保持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从而使企业能够通过并购活动真正达到增强竞争力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