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

时间:2019-05-12 17:5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

第一篇: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

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是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其次我这学期又在教大班,带着这两个吸引,我细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什么是责任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这几方面来阐述,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晨间活动时,瑶瑶起身不小心把小椅子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走了。齐齐坐在旁边,看了一眼就管自己玩游戏了,老师问:“齐齐,你怎么不帮瑶瑶把小椅子扶起来呢?”齐齐答道:“又不是我推倒的。”“那你可不可以帮瑶瑶扶一下椅子呢?”齐齐回答:“可这又不是我的椅子。”

镜头二:昨天老师给大班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口述周末趣事并请爸爸妈妈协助写下来,今天上交。可是,今天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没带。老师问果果:“你怎么没拿来啊?”果果答道:“我妈妈忘了给我拿了。”

通过以上镜头可见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幼儿都喜欢推卸责任,没有形成一种意识: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不利于我们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以种植活动 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开辟种植地 初建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带种子进行种植。这样的用意是为了让其在观看他人的体验时产生自我体验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是看到别人玩新鲜的事物也会想参与尝试。其次,在旁观看后,老师再鼓励他们与带种子的小朋友一起种植。这样做是给予幼儿快乐种植的经验,在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获得愉悦的同时幼儿才会意识到带种子的重要性并将“带种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

(二)幼儿互评 增强责任意识

文章听到可以推行“小小管理员”制度,每周由小朋友自行选举不同的五位小朋友作为管理员,被选上的小朋友负责种植地的卫生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巡视还有对特殊或意外情况的解决,比如:浇水活动时抬水,收获果实后对果实进行整理等等。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完成职责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各有不同。让幼儿思考和参与管理增强了幼儿的群体意识,提高了活动的自主性,最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包干到户 巩固责任意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作出反应。”变义务为自身主动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可以对种植园采取了“包干到户”的措施。所谓“包干到户”就是将班级种植地再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位幼儿领取一小块,由他们自行负责选种、种植、观察记录、收获采摘等,做到责任到人。

(四)家园共育 深化责任意识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坚强后盾,幼儿园和家庭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书中有举例可以借助家长这一媒介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种植实验基地,而且我们的孩子几乎都生长在农村,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地,我们还可以和家长协商让幼儿也参与家中的种植活动并让幼儿进行管理,让有经验的祖辈家长主动到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幼儿一些种植方法的技能。

(五)亲手收获 品味成功

成功感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对良好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的亲手收获使幼儿品味到了承担责任后的成功。

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多方面、多途径、长时间地进行。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只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差别的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幼儿责任意识培养杜佳

浅析幼儿园大班幼儿责任意识培养

春瑕幼儿园 杜佳

新《纲要》社会教育目标中指出的:“要让幼儿能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感。”的原则,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这里教师就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这是每一位大班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责任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前儿童来说,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可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一般说来,责任意识强的人工作的目标意识也较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显而易见,幼儿完成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幼儿责任意识的强弱是受幼儿家庭环境影响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以身作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的宠爱是加倍的,许多孩子自己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责任感,做事有时间观念,这些品质是保证幼儿将来学习做事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责任意识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养做事的坚持性。责任意识强的幼儿,目标明确,碰到困难努力克服,做事有始有终,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工作中,我尝试给孩子简单的指令和任务。开始让孩子在自己的指令下完成简单的任务,接下来是多重指令,例如从“帮老师那一盒水彩笔”到“帮老师那一盒黄色的水彩笔”再到“帮老师给某某小朋友拿一盒黄色的水彩笔”,类似这样的指令。然后让孩子把任务带回家,让他们先和家长复述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再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这样的任务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期间让孩子初步学习复述较长的故事给家长或小朋友听,最终希望有而达到口述作文或口述日记的习惯,继而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初期的尝试证明,通常幼儿对任务的完成比较被动,都是由成人要求什么,自己做什么,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引导幼儿制定计划,规范自己的责任意识,能根据目标主动完成相关任务是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利用计划制定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于是我根据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先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些小的计划,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计划的逐步完成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的责任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孩子从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变得可以完成任务,有的孩子能够坚持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不会放弃,并知道寻求成人的帮助,还有的孩子可以自己制定简单的任务来完成。

实践证明,孩子的责任意识时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的,因此我总结一下几点,作为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途径。

一、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是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语言和物质奖励的形式表扬那些责任心强,履行职责认真、仔细,管理的较好的幼儿,这样既可以为其他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又增强这些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我们会及时沟通,适时评价,逐步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日常工作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在幼儿园进步了,什么地方很努力的时候,家长们通常很开心,而边上的孩子更开心,第二天的表现会更好。同样的道理,当家长在老师面前把孩子在家的糗事告诉老师,请老师做评判的时候,孩子总是恨不得钻到地洞里去,或者赶快逃走。由此可见,家园的及时沟通,适时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改正做事的反复性,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孩子都有上进心,尤其大班的孩子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我就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如我班田宇小朋友在班上经学帮助小朋友摆桌椅,在家能叠被子。我以常鼓励长,“你的被子叠得真好”,“你的桌椅摆得真整齐”,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感到无比自豪。而如果他某些方面欠缺,我总是鼓励她继续努力。如我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要是这样做,那么就更好子”。在我不断的鼓励下,他明白自己什么事情做的对,什么事还须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可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孩子会逐渐增强成功意识感,并愿意去继续探索,学习新本领,为入小学养成良好的完成任务能力的习惯做好铺垫。

二、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例如我班有悦悦小朋友,父母离婚,她成了双亲手中的皮球,没有亲人关心的她在每次美工活动中,总显得无所适从,非常笨拙。如果我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就会让她感到自己无能,逐渐丧失自信。相反,我在她旁边进行了耐心指导,使她慢慢掌握了正确的技巧,我对她获得的点滴成功及时进行了评价,让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每一次活动中她总能认真对待,从中,她不仅掌握了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而且增强了自信。所以老师只要善于利用种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她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掌握的各种能力,如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使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三、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不仅是针对幼儿,也是针对教师自身,教师应将自己放在和幼儿平等的位置。

例如,在照料自然角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榜样作用,用言行表率为幼儿塑造了模仿对象,同时教师的责任心、坚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无旁贷。父母应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我们要求家长不包办代替,急于求成,要以鼓励为主,逐渐提高要求。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如穿衣服、洗手绢时,应鼓励孩子大胆去做,独立完成,不粗暴地指责孩子做的不好、太慢,使孩子不断尝试,有信心去做,感到自己是能够完成任务的,从而建立起一份自信。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成功。让孩子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们制造的氛围中生活,对孩子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这些只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基本方法,针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还有很多方法值得发掘。总之,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使幼儿学会自理,增强责任感,是幼儿入学必备的技能和心理准备,也是幼儿走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基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形成。家园应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篇:“责任区”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责任区”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案例背景:

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观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尤其是现在的幼儿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因而,对于大班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对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及分析:

片段一:一次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兴奋地投入在自己的活动中。当我来到美工区时,看见地上零乱的扔了好几张废纸,剪刀和胶水也掉在了地上,而美工区的几个孩子都还在忙着呢!“你们这里怎么这么乱呀,大家一起来整理一下再玩吧!”我对美工区的孩子们说。“不是我弄的!”“不是我弄的!”“刚才是金泽来捣乱的。”美工区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但是,没有一个人过来动手捡掉在地上的东西。

分析:幼儿的责任意识是在大班慢慢形成的。《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可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中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能力较小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严重,缺乏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呢?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组织和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责任区”活动,让幼儿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主动为集体做事,逐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我将责任区的创设分成以下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把活动室的各种活动区,分配给幼儿做责任区,如:图书区、美工区、益智区、自理区等,根据每个区的性质不同,对幼儿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图书区、美工区,幼儿比较喜欢,材料多、工作量较大,这些区就需要三、四个幼儿来负责管理;责任区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班内进行的各种值日生工作,如负责幼儿一日一次餐具、点

心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等。在活动开展前,我首先引导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要开展责任区,让幼儿了解开展责任区的目的,然后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可以开展哪些责任区及怎么来开展,使幼儿明确各责任区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这样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如经过共同讨论幼儿主动认识到: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

片段二:活动区即将结束,我看到负责美工区的佳苑正在认真地整理小朋友们玩过的剪刀、废纸,不一会儿她就收拾好了。我看到图书架上的图书大大小小摆放很凌乱,我便跟佳苑说:“佳苑你看图书架上的图书挺乱的,你去帮忙收拾一下,好吗?”佳苑理直气壮的对我说:“图书架不是我管的地方,这是静桦负责的。”说完便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听了佳苑的话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伤心。高兴的是幼儿对自己负责的区角能很认真的去完成,伤心的则是,幼儿只是关注到了自己负责的区角对整个大环境还是没有一种责任意识。这时由于幼儿只是关注到了自己负责的区角对整个大环境还是没有一种责任意识。这是由于大班幼儿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虽然有这个意识,知道要将自己负责的范围整理好,但并没有真正的责任意识,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这个班级的主人翁。

经过这一事件后,我便开展了一系列的谈话、评比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人,有义务为这个班级做一些事。延伸到我们的责任区,不管要将自己所管理的责任区管理、整理好,也要关注其他的区角,看到其他区角比较脏乱能主动帮忙整理。并进行了“最佳小主人”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片段三:午餐后,我带着小朋友去散步,刚好走到了中班小朋友活动过的场地,地上掉满了许多小片的折纸的纸屑,这时排在第一个的静桦看见了,她赶紧跑过去捡纸屑,后面的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跑了上去,高兴的捡了起来。

分析:看到这些小朋友的表现让我心里一阵暖意。小朋友们从班上的椅子倒了不愿意扶起来,自己椅子底下有纸屑不愿意捡,到现在在散步的时候能主动捡

起在操场上的纸屑。说明幼儿的责任意识真正的增强了。不再停留在管理属于自己的一块“责任区”,而扩大到了整个幼儿园的大环境。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通过“责任区”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班级、幼儿园中的一员,应该为班级、幼儿园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动作操作能力。

反思:

一、就地取材、随机培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当一个小朋友碰倒一把椅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谁能主动扶起椅子,并当着全班的面表扬;表扬本子乱了,我们可以让幼儿帮忙收拾;地上脏了,我们可以请幼儿帮忙那扫把、畚箕;桌子脏了,我们可以请幼儿那抹布帮忙擦干净;在活动区中,我们可以引导每位幼儿自己在游戏时能保持环境的卫生,知道折不仅仅是负责的小朋友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还可以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创造条件、有意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相当于社会的缩影,我们利用幼儿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加强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如:做“值日生”,幼儿感觉到做值日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通过做值日生让幼儿体验做班级小主人;做“小组长”,每张桌子或是每一小组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在管理组员的同时也能有意识得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举止;开设“负责责任区”,通过负责一个小小的区角,让幼儿在整理、收拾的同时,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当然还可以把责任心的培养贯穿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担任角色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使幼儿产生欣喜和鼓舞,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通过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系列主题活动、“大带小”活动、图示活动等,让幼儿通过讲故事、看图画、教儿歌等方法,懂得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逐渐帮助幼儿树立完成任务的责任心,让幼儿能愉快地接受任务。

三、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他们,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他们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在平时如果老师做事虎头蛇尾、丢三拉

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等,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无形中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责任心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心为典范,幼儿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老师的学习,才能使责任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

总之,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心。

第四篇: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结题报告

《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园区外拥有数十亩未经商业开发的农田。园区内还拥有采光良好、土质较为肥沃的种植地300多平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可充分挖掘的自身优势,极有利于幼儿开展种植活动。

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得到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体验。从而萌发亲近自然的情感、催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初步获得探究经验和探究能力。

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正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断疏离。针对这一现状,我园自2010年就立足于园本实际,开展了名为《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县级课题研究。(此县级课题已在12年底成功结题)我们希望继续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挖掘种植活动之于幼儿的发展价值。不但让幼儿感受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体验种植、收获的乐趣;还能感知植物生长以及自然变化的奥秘,从而获得更多未知的发现;并能以种植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探索、自由成长的天地。实现以大自然为课堂,在与阳光、泥土、植物、动物的互动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引领教师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又将实际教学工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还比较少,国内有关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构建科学完善的理论架构。

从实践方面来看,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还能够丰富老师们的运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技能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能力,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的再界定

1、种植活动

通常人们所说的种植活动是指农业生产中,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本课题中提到的种植活动和传统意义上的种植活动不同,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于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丰富孩子对于农作物的认识,体验劳动的快乐,锻炼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本课题中的种植活动是指通过我园教师、家长,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带领我园各年龄段的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把农作物的种子、幼苗埋在或栽到土里,通过持续的对其松土、浇水、施肥、观察记录、收获、分享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过程。

2、综合能力

所谓综合能力是指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通常来说,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本课题中的幼儿综合能力主要指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与分享意识等。

3、幼儿

本课题中提到的幼儿指的是幼儿园中从小班到大班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年龄都在3至6岁之间。

4、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指的是以解决现实及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并且开发有效的技术及系统,通过教育实践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循环往复的对其进行改善的研究活动。本课题中的实践研究指的是通过运用相关种植知识,组织我园师生在园本种植计划和班级种植计划的引领下,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班级的特点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种植活动中体验参与种植活动并健康成长的全过程。

三、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方面,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研究结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罗慧指出在幼儿园里,大班的孩子是大哥哥、大姐姐,这一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自己的意见别人都能赞同。但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进行培养。刘爱玲研究了利用结构游戏提高幼儿综合能力,指出结构游戏中,可通过操作多种材料,培养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在结构游戏的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创意拼插,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郭阳提出版画是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极好手段。在版画活动中,幼儿通过双手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认知用画、刻、剪、撕、折、贴、印的方法再现出来,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对幼儿表达、自理、合作、交往等能力。国内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了运用不同方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取得了一些经验。

有关种植活动运用于幼儿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张春美研究了幼儿种植行为,提出教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种植园地的价值,并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提供经验准备、材料准备和场地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等待、学会倾听以及鼓励探索,在活动后支持鼓励幼儿后续的探究和释疑活动,为幼儿不断积累与种植相关的新经验创造条件。陆旭梅指出种植园是幼儿们的快乐之园,同时也是学习之园。在种植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体验到种植及观察记录的乐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老师们可以种植系列活动为载体,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徐蕾提出在幼儿园里,每间教室的走廊、阳台都设有自然角,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观察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但是,目前来看,这些研究多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结论,而国内有关运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还比较少,鉴于此,本课题选择了这方面进行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实践研究,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品质,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积极投身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中,从而发展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或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种植园本化课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2、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及有效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将课题研究融入课程实施当中,拓宽和丰富教育范围与内容,提升教师实施课程、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形成绿色办园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将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能力的教育理念与策略向家庭教育渗透,同时构建互动、合作、和谐的家园关系。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展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有效开发种幼儿园植活动资源的途径和策略。

2、探索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可行措施和有效策略。

3、探索在家园互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策略。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开展了研究初期和实践研究后家长与教师对开展种植活动的相关认识的调查。

2、文献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书刊,寻找相关研究的理论支撑,了解当前研究动态,借鉴相关研究方法与形式。

3、观察比较法:通过长期有目的的观察,对比幼儿、教师、家长在实践研究前后的变化,以认识研究效果。

4、行动研究法:将种植活动作为我园常规教学活动,合理制定种植活动课程学期、学月及周、日计划。将科研、教研和日常教学三结合。有目的地开展研讨、分析、评价与总结,继而进行反思与调整。促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5、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剖析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的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将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七、研究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历时2年多,具体通过分析准备、实践研究、积累总结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研究工作、研究措施、研究成果如下:

1、析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路径,建立研究机制

基于县级课题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园为了更好更扎实的做好市级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特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进行了指导,在课题组的共同商讨下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实践研究思路,并在以下三方面进行落实和保障。

1)组织机构保障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叶美蓉为组长,保教主任邱发蓉、副主任冯秀娟为副组长,保教助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为主要课题研究小组。园长负责课题的总体指导与督促。保教主任负责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负责具体活动的落实与反馈。各部门及人员分工明确、各施其责。

在以园长为核心的统一管理下,课题组成员对每一阶段的计划或成效都要进行讨论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在实施部署上达成共识,保障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2)研究制度保障

我园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如:教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同时,还建立了日常的研究工作检查制度,如: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总结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有效的种植教学活动,每学期收集2篇典型的教育案例,不定时组织幼儿开展观察与记录活动等。从工作面上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我们还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通过研读书籍、网络资料、撰写论文案例等形式,使教师们把实践的工作向理论层面提升。

3)研究经费保障

我园设立了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活动所需材料、人员补贴等。每学期为每位研究人员及研究班级给予400至800元不等的课题研究经费。(以考核等次确定经费额度)在考核获得优秀时,另外再给予400元奖励。经费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实践研究阶段:开展实践研究,探寻有效策略,关注研究成效

本阶段是我园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围绕3个研究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1)有效开发种植活动环境资源的策略。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挖掘。在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对园内环境也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与孩子们一起将幼儿园装扮成种植的乐园。

①打造幼儿种植园地

我园为孩子们规划了一片专门用于种植的小农场,依据现有班级数量划分为14块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园为了孩子们能更加方便,更加富有乐趣的参与种植,将研究初期的小农场从园外迁址到现在的园内。通过专业设计的小农场,也由孩子们自己命名为“仙踪林”,不但在外观上更加美观,还人性化的为孩子们提供了就近取水、清洗的水池、随手可以取放的工具、可供休息和开展活动的凉亭以及能展示孩子们活动过程的展示栏等。为孩子们日常的种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持。

②开辟亲子种植园区

除园内专门打造的种植园区以外,我们还有效利用校门外的一片空地,将其开辟成为亲子种植园区。孩子们除了和老师、同伴们一起参与快乐的种植,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在亲子园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与家人一起照顾它的成长,发现和探寻自然及植物生长的奥秘、自由支配种出的成果。这是不同于和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另一种感受。

③创设园内公共区域

在园内的公共区域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充满种植氛围的大环境:在园大门两侧、门厅、走廊,我们都摆放了季节性植物或花卉。大厅的种子墙和楼梯的扶手空间,我们展示着各种种子的标本;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种子粘贴画;种植活动展示墙呈现着孩子们活动的精彩瞬间,班级的班牌均以植物种子粘贴而成;每个班级外都设立了自然角,摆放或悬挂各种植物等等。

我们创设浓厚种植环境氛围,是为了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增强孩子们感知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2)探索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①种植科学化,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发展幼儿探究能力,是我们对于“种植科学化”的定义。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实践工作:

第一,在实验观察区中自主探究

我们在大、中、小三个年龄段6个主研班级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目的的创设实验观察区。持续开展主题类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关注植物本身的生长过程中,运用观察、记录、猜想、分析等方法,探寻其背后的奥秘,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探究经验。如中一班创设的“水里的空心菜”,孩子们在对空心菜连续的生长观察中,发现植物并非只能生长在泥土里,水分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大四班的“蘑菇生长记”,让孩子们见识了神奇的“菌棒”了解了蘑菇的生长过程中和生长环境;找到了“菌棒里的蘑菇总也长不完”的原因。他们不断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继而进行猜想、查找资料、验证,从而解决问题。他们不断的建构已有经验,探究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以下插入观察区图片)

第二,在科学活动中建构经验

种植园是研究活动的根据地。我们充分利用种植园,开展了“种植前、种植中、收获后”的一系列认知、观察和探究活动。如组织幼儿在种植前对劳动工具进行认识;感知泥土的特性;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等。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比和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了解与植物共生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对植物生长进行记录与测量等;收获后引导幼儿对果实种子进行观察、对比、收集、再加工等等。如中一班孩子们在对四季豆的茎观察后产生兴趣,以“向上攀援的茎”为主题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接下来的查找资料、寻求帮助、找到答案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什么叫“藤蔓植物”,哪些植物又属于藤蔓植物,还发现同一种植物在向上攀援的过程中,茎都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卷曲攀爬的。中二班的孩子们在观察蚕豆后发现,蚕豆外壳上多了一些像“芝麻”一样的小黑点,为了弄清这些黑点的来历,他们展开了新的探究活动。他们询问有种植经验的张爷爷,求助于老师,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最后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并且在张爷爷的帮助下开展了一次喷施农药的杀虫行动。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进行预设活动,同时还特别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适时生成新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的经验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不断得到建构,科学探究能力日益提高。(以下插入活动图片)

②种植童话化,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愿意在种植活动中大胆表达自我想法,积极交流与分享。通过想象与联想开展儿歌、诗歌、故事的仿编和创编。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对“种植童话化”的定义。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第一,在“每周一记”里畅所欲言

“每周一记”活动是我们利用家长开展的幼儿口述日记活动。家长在活动中充当记录者和引导者角色,引导孩子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并为孩子作记录。我们将种植活动融入孩子的口述日记内容中,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走进种植园,或足出户外,亲近大自然。以种类丰富、形态万千的植物、动物、自然环境为感知和讲述的素材之一。引导孩子大胆进行语言表达:描述植物的外形特征、猜想植物生长背后的秘密、对植物进行拟人化的联想等。直观而随时处于动态变化的大自然有效的刺激着孩子们的神经,使他们迫切的想要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有效的运用了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观察和想象。例:中一班张天华的妈妈在一篇案例中这样描述到:下午,我和儿子来到班级种植地,一起观察地里的玉米。儿子指着两棵玉米问:“妈妈,你猜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我顺势问他:“你觉得呢”?儿子说:“我觉得高的应该是哥哥,他又高又壮,矮一点的是弟弟,因为他不喜欢吃东西,又不喜欢锻炼所以又矮又瘦。”儿子继续问:“那他们会吵架吗?”我说:“应该不会吧,他们会相互关心对方。”儿子说:“我觉得他们会!”“为什么呢?”“他们会争抢好吃的呀,好玩的呀。”孩子俨然就是将两棵玉米比作了生活中的两兄弟。于是,我逐步引导儿子对两棵玉米的生活进行联想。儿子居然编出了一个玉米哥哥和玉米弟弟深夜为了一起对付坏鸟小偷的故事。没想到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如此丰富,我随即将儿子所编撰的故事写进了他的日记本里。这将是他成长历程中宝贵的经历。

第二,在语言活动中表达与分享

种植园里总是蕴含着许多的教育契机。教师们在带领幼儿进行种植园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对变化着的植物充满兴趣,并急切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教师们便有目的地根据大、中、小班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预设出各类语言活动,谈话、讲述、仿编、创编等。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言。如,小班孩子们主要是在对植物进行直观感知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植物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如:大大的萝卜、小小的萝卜,叶子是尖尖的、小小的,花是粉红色的等等。大胆表述、以及简单的形容词的学习和运用,可以为孩子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中大班,孩子的语言逐渐丰富,学习需求也高,教师们会以他们感兴趣的种植园为题材,组织孩子们对植物进行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描述,学习更多更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或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不同的感受,分享不同的发现,体验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或以熟悉的儿歌、诗歌为基调,开展仿编创编活动;或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编撰故事等,灵活运用已有语言经验,建构新的语言表述能力。

③种植艺术化,培养幼儿艺术表现能力。

第一,在充满“绿”的环境中感受美

大自然就是一座艺术宝库,我们总能从季节变迁中感受到植物与环境带来的美与享受。春的生机、夏的奔放、秋的丰硕、冬的神秘。我们有效利用园区的自然环境,让绿色充满整个幼儿园,使其成为孩子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场所。门厅大厅的土培植物和水培植物会随季节变化随时更换,班级外的种植角会在孩子的照顾下保持生机勃勃;墙壁和走廊悬挂着孩子们用植物种子粘贴的装饰画;种子墙上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形状颜色各异的植物种子;种植园里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凉亭和围栏。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无限的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所彰显出的美与艺术。

第二,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和创造美

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的植物,能为孩子们的艺术表现活动提供许多可直接运用的天然材料。教师们深入挖掘种植园的教育价值,设计各类艺术教学活动,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开辟有效的途径。花繁叶茂时节,教师们组织孩子到种植园进行写生,在相同事物的刺激下,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视野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收获的季节,教师们带领幼儿运用植物种子或果实开展创作活动。如,将收获的玉米、大豆、小麦、豌豆等种子进行种子粘贴画活动,孩子们创造性的粘贴出风景、花朵、动物等平面画;将红薯、土豆、蚕豆等进行组合造型活动,经过插接或直接上色创造出新的造型。将成熟的紫浆果摘下,榨取出天然的紫色颜料,又再用于其他绘画活动。孩子们的艺术表现与艺术创造在种植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支持。他们不但乐在其中,教师们也从中寻找到有效培养孩子艺术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④种植生活化,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收获的过程是孩子们最具成就感的过程。是长时间的等待与照顾的最终结果。除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意外,我们尽量让“收获”更加有意义。教师们设计了“交换活动”和“售卖活动”,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在“交换”中学习交往技巧

交换活动是孩子们将自己收获的果实的一部分与别的班级进行交换,那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种类的果实。但这个过程需要孩子们提前进行思考,想要和谁交换,别人是否愿意和自己交换,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和自己交换。这需要孩子们具有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正确选择交换方式的能力。在交换的过程中孩子们为了交换成功,会更多的关注对方的想法,会采用别人愿意和乐意接受的交流、表达方式,更多的在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中寻找链接点。如大一班老师在一则案例中这样描写到:孩子们在收获菠菜以后,希望能用菠菜与大二班互换一些萝卜回来。为了互换成功,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交换行动。琳琳捏着一小捆菠菜来到大二班,她花了一些时间对班上的孩子进行了观察,最后,她找到一个提着大萝卜,身高身材和自己相似的女孩开了口(或者他认为这个女孩比较容易交流,较易实现自己的交换计划):“我能用菠菜和你交换萝卜吗?”女孩看了看她,再看看自己手里的萝卜,很明显萝卜比菠菜大多了,女孩有些不愿意。琳琳明白了女孩的心思,但是她真的想要换回这个大萝卜,于是她又想了一想:“我的菠菜虽然很少,但是很好吃,吃了以后力气会很大,而且刚刚才摘的很新鲜。用它可以做出很多的菜肴。”女孩还是有些不愿意,毕竟琳琳的菠菜实在太少,于是说:“我的萝卜一样可以做出好吃的菜肴而且会做出一大碗。”琳琳不愿放弃,思考了一会儿又开始了第二次交流,她问:“要怎么样才能换到你的萝卜呢?”女孩想了想,“除非你能用更多一点的菠菜来换。”琳琳听后,找到本班的一个孩子,和她说了刚才的事情,她们商量以后,决定把各自手里的一小捆菠菜一起用来换女孩手里的萝卜。琳琳拿着两小捆菠菜,成功的交换回一个大萝卜。交换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习和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方式,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满足自我的同时还要去关注他人,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与技巧。

第二,在买卖中体验社会生活。

售卖收获的蔬菜果实,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孩子们自由讨论出来的处理收获品的好办法。孩子们将所收获的蔬菜、果实清洗、整理,在幼儿园内“摆摊设点”。将来往的家长和园内的教职工作为出售菜品的对象。他们自己商量售卖的方式和价格,在售卖前和老师一起了解售卖的过程和规则,提前为自己的菜品设计宣传语言,预演售卖的场景。了解小面值货币的运用方法。在售卖的现场,他们大胆的宣传自己的菜品,或主动出击争取买家的购买。与买家讨价还价,争取能以最好的价钱卖出所有菜品。

在这样的售卖活动中,孩子们扮演着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则、体验社会生活,用真实的体验不断积累着社会交往经验。

(3)探索在家园互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策略。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在种植活动中开展家园合作种植的研究。目的在与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将以种植为形式的自然教育理念向家庭教育渗透。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两个策略;

①成立种植课题家长研究小组

我们在14个班级中每班选择了5名家长作为课题研究成员,成立了家长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的主要工作是以家庭或亲子种植园区为阵地,和孩子共同开展种植活动。家长在活动中充当着孩子的合作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在研究工作中,家长成员和教师具有相同的义务和责任,具体表现在:

1、引导幼儿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共同感受种植的乐趣;

2、和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支持孩子探寻种植现象背后的原因;

3、记录孩子在种植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孩子的行为,采取适宜的教育手段。

4、定期与教师交流家庭研究情况,相互调整和借鉴有效策略,把握有利的教育契机。当家长和教师采用相同的教育手段之后,幼儿园教育理念将自然而有机的渗透至家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②开展多样化的家园互动活动

为了增进家园沟通,和谐家园关系,我们还以种植活动为主题开展了多样化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家长义工活动:他们走进幼儿园,协助孩子们购买种子秧苗;为种植园翻地;带领孩子认识种子;教孩子们如何种植菜苗、如何进行分苗易株。他们还走进课堂活动,为孩子们开展教学活动,如像孩子讲述蔬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为孩子们介绍美味的菜谱等。家长开放日活动:如大三班在收获的季节中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半日活动,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收获,将收获后的蔬菜果实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小班组老师为了鼓励孩子均衡饮食,爱上鸡蛋和蔬菜,开展了有趣的蛋菜肴活动。家长们提前和孩子在家准备了各种蛋菜肴数十余种,活动当天进行交流与品尝。孩子们感受了和亲人、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家长也获得了来自幼儿园的自然、生活教育理念。亲子游活动:家长们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走出户外,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尽情嬉戏,体验植物、阳光、泥土与空气带来的各种感受。如中二班的家长们在丰收的秋季带领孩子们走进果园,开展采摘橘子的活动。满园的橘子让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观察橘子的形态;学习亲手采摘橘子;一起分享美味的橘子,体验着大自然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

3、积累总结阶段:汇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提炼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是梳理汇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包括课题组资料(调查问卷及分析、阶段计划及成果、研究报告)、教师资料(案例、教育随笔及论文、种植课程计划及活动课程集、活动照片及音像资料、各类课题研究获奖证书)、家长资料(案例、每周一记、观察记录、家庭教育随笔)、幼儿资料(观察记录、美术作品、)

八、研究成果

1、生成了园本化种植活动课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园以种植为基本活动,在陈鹤琴“活教育”理念、杜威“做中学”、卢梭“自然教育”、瑞吉欧“方案教学”等理论的支撑下,形成了我园种植活动原本化课程方案,基本探索出园本化课程的实施途径、管理模式,以及将我园在研究过程中所开展的大量优质活动以“领域学习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共育活动”四个内容为板块,按年龄段分类整理成我园种植活动资源集,同时在反复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将活动进行优化,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供了有利的参考。(详见园本课程方案及课程集)

2、形成了园本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操作策略。(1)环境支持策略

《纲要》和《指南》一致强调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环境创设中,我们以“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参与化”的原则创设物质环境,以支持和保障幼儿开展各类种植活动。生态化是指幼儿园环境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走廊花红叶绿,园区绿树成荫,种植地蔬果满园,自然角植物与动物相互依存,在园区内便可感受四季变迁。艺术化是指对环境的美化作用。园区设计风格统一,一草一木的摆放都恰如其分,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人性化是指环境创设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设计的种植园便是最好的体现。参与化是指环境创设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走廊上幼儿利用种子制作的装饰画、幼儿每天参与观察和照顾的自然角、种植园及亲子园的活动等都充分体现了环境的参与性。

(2)活动支持策略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因此我们以研究目标为基础,开展了领域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生活活动四大板块的活动。每项活动都以幼儿年龄特点为基础,目标明确。设计和开展种植活动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生活化原则: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活动宗旨要让孩子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②、同步异步相结合原则:同步异步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将集体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分组学习相结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关注全体,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在个别化学习、分组学习中关注个体,达成既定目标的同时实现更多隐性目标。

③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即要严格根据研究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预设各类活动,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活动中的有效教育契机开展有价值的生成活动。预设的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活动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孩子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基本发展。生成活动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幼儿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预设活动时,深思熟虑;追随幼儿抓住机会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才能真正做到师幼互动。

(3)教师支持策略 ①兴趣追随

追随幼儿兴趣就是要充分认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幼儿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在活动前和活动中追随幼儿的兴趣。活动前,应尽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活动内容,保证幼儿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参与到活动。活动中,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关注点也可能偏离教师预设的目标和内容。此时教师就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适时转移活动重点,并紧紧抓住幼儿的即时兴趣,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教育活动。②适时引导

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适时”引导。

活动前,激发幼儿活动欲望。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关注与认识往往只会停留在表面,要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欲望,就需要教师的“推波助澜”,让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实践中,引导幼儿深入探索。种植活动就是让孩子在“做中学”,引导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为他们提供环境和材料所需,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评价时,引导幼儿关注过程。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活动过程的不断反思,关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而非过多关注自己的活动结果,让幼儿在关注评价过程中思、感、悟、行,加深活动体验。

③操作体验

操作和体验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主要方式。凡是幼儿可操作的活动内容,教师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创设操作体验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参与,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主动学习。

④激励评价

激励与评价是激发幼儿情感和调动幼儿积极思维的语言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无论要达到任何教学目的,幼儿的情感和思维状态都是基础。没有情感的活跃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决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激励语言的使用决不能是笼统的固定不变的赞扬语,如:“你真棒”,“你做得不错”等。激励语言应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教师应以平等、亲切自然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假如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新的发现,教师应发自内心的给予语言肯定,如:“你一定观察得很仔细,老师都没有发现,你居然描述得这么清楚”或者幼儿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可以说:“你一定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而且和别人不一样,要不然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假如有幼儿回答了一个与教师所提问题不相干的答案,教师如果直接否定,那么幼儿会在心理上招受打击,其他人也可能因此而不发言。如果教师说:“你的答案很有意思,也许我们可以等一下再讨论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假如孩子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教师可以说:“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朋友们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谁来说说看?”这样听起来具有合作性而非指令性的语言,小心的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让孩子们有兴趣将问题继续讨论下去。

(4)家长支持策略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整合家长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能在最大程度上共促幼儿发展。

争取家长对工作的支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用平等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关系。

②和家长分享班级管理,让他明白教师所做的工作。③将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自己的努力。④树立“家长榜样”,争取更多家长的力量。⑤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他问题。

九、研究效果

1、走出课堂,融入自然,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悄悄成长

幼儿的学习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交往能力只有在实际交往中才能得到提高。在“生活中学习,活动中发展,实践中收获”的思想引领下,在家长们的合作参与中,家、园共同建构了具有西幼特色的种植活动课程。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幼儿的学习由传统的课堂学习转换成为生活中、自然中的学习。他们变得开朗、自信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命。他们关注变化的春夏秋冬,并爱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寻它的奥秘。他们变得乐意交往,体验合作的乐趣和与朋友交往的技巧。他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艺术家,因为一片叶一朵花,都会因为他们的独特视角而变得不同。大自然犹如一座神秘的宫殿,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孩子们悄悄成长。

2、在活动中实践,在研究中反思,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教师既是活动的支持者,也是活动的受益者。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专业情感得到满足。种植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助推了教师不断思考教育方法。在《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引领下,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她们变得从关注活动结果到关注活动过程,从关注自身行为到关注幼儿行为,从关注教师的主导到关注环境与资源的合力。

同时,课题组教师遵循“边做边学、边做边反思”的研究思路,在扎实推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提炼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公开交流或发表。两年来,教师有 篇文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幼教刊物上发表,有 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有 篇文章在县级刊物发表,有 篇论文获省一、二、三等奖。有 篇文章分获市一、二、三等奖,篇研究论文获成都市教育科研阶段性成果二、三等奖,有5篇文章分获县一、二、三等奖,有 篇文章在园内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共形成优质论文百余篇,个案、观察记录、教育反思近千篇。(插入获奖情况前后对比柱状图)

3、在参与中体验,在合作中渗透,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家长们不再简单地配合教师和幼儿园工作,而是站在孩子发展的立场上和教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主动申请承担种植园的开垦和维护工作,家长之间主动建立交流网络,为班级工作、幼儿园工作出谋划策。他们准时参加大大小小的家长会和家园活动,父母的身影逐渐代替了爷爷奶奶的身影。他们认同幼儿园“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理念。主动引导孩子参与体验自然的活动。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一起观察、记录,将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他们为孩子制作观察记录,认真的写下孩子在活动中的一点一滴。他们关注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他们,在真正走入了幼儿教育之后,深度参与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反思自已在教育态度与方法上的不足。并以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展家庭教育,形成了家园合理。(插入研究前后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 柱状图)

4、形成了西幼的特色与品牌,幼儿园文化与特色初步形成。

我园作为一所乡镇发展中的幼儿园,在“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引领下,正探寻一条具有西幼特色、打造西幼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我园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更是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种植活动课程。“生活化、活动化”课程的设置不仅有效促进了我园幼儿各年龄段、各发展水平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充分整合了家长、环境等多方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为我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致力打造西幼品牌。

十、研究中的问题.总得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整个实践环节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深入、细化,进行总结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措施和策略。另外,还应该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普适性,以便更好的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本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时间精力有限,也对本课题的研究结论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实践总结方面,幼儿教育理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升。

第五篇:在大班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文章摘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

(二)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鼓励幼儿在自评中说出自己的绘画思路,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得以二次升华。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实验证明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是很有效果的希望我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美术活动形式,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最有效果的活动之一。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呢?在平时的工作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的经验。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了21世纪,会学、乐学、主动学习是一切人材追求的目标,是孩子未来必须具备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具有可塑性。这就使幼儿期成为了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所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时间,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索,质疑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想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就必须要有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安全感、自由感和自信心。

如:在活动中,如果有个别幼儿对主题不感兴趣,教师就应该酌情鼓励幼儿在其他感兴趣的主题上进行表现。这样就使孩子们有了选择的自由。而且创作自己比较有信心的作品,也能够使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得以表现。其次,当幼儿的选择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与尊重的同时,孩子们的安全感也会油然而生。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

在为幼儿提供美术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玩具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换以及美术活动的进程,为幼儿提供递进性的玩具材料;玩具材料要全面,照顾到个别幼儿的需要。这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有利于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要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喜欢主动探索的活动。

教师要用一颗有创造力的心和充满童心的眼睛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幼儿活动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想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首先得细心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然后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去选择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动手动脑探索、质疑和对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所以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教育内容,就成为了教师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如:有一次,我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观察一只被捉住的蝴蝶。他们很喜欢蝴蝶美丽的翅膀。于是我就因此而设计了活动:《美丽的蝴蝶翅膀》。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观察蝴蝶,细心的为心爱的蝴蝶设计了各种美丽的 “衣裳”。

(二)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这朵花真好看,我想看看他是怎么长的?” “那个小朋友的衣服真好看,我要仔细瞧瞧。”“这幅画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哭呢?找不到家了吗?”鼓励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问为什么,并把得出的结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其养成爱问为什么、喜欢用绘画形式记录好奇心及其答案的习惯。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途径。

“我觉得我画的不对,小宇画的对,我要改一下”“我觉得侧面人的眼睛不是老师画的那个样子的,应该是……”鼓励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否定以往错误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质疑的习惯。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我要画一幅最棒的画,再辛苦我也不怕!”“一条线还能画出什么画来?让我再好好想想。”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毅力,才能把事情有始有终地做好。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未来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有时候,光靠自己一个人努力是

不行的,这就需要人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而这一点的重要性也应该使孩子们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多合作、多互相帮助、讲出自己的新发现、及时告诉别的小朋友自己犯的错误以免别的小朋友们多走弯路。逐渐养成好问、好些别人的经验、喜欢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习惯。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1、教师鼓励幼儿绘画完毕后,自评自画,有助于别人对其画的理解。同时也使幼儿对自己的话有了进一步的质疑的空间,使幼儿的主动学习、探索得以二次升华。

如:在一次绘画《我要上月球》中,小洁在画画之前,对我说:她要画月亮上的小白兔。可是在她画完后,画面上又多了很多东西。于是他给我讲起了故事:“小白兔找不到嫦娥了,我帮他去找嫦娥姐姐……”我问他:“那你想一想,在月亮上人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于是小洁的创作又开始了……

2、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之间,需要老师不断地给予鼓励、诱导,用一种正强化手段帮助其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有助于幼儿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如:大班幼儿娇娇特别喜欢画漂亮的花纹。这是源于在一次绘画评价中,老师对她说:“你画的花纹好看又独特,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画这些花纹的时候,一定也特别高兴吧?因为这些花纹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对吗?”从此以后,娇娇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为画面创造一些不同的花纹。有的画在人物的衣服上,有的当花边……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及收获。在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研究的大班幼儿在主动学习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学年初和学年末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实验班幼儿的进步是很明显的。(调查问卷见附表,附表分A、B、C、D四项。从A到D难度依次加深。)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能够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人才。而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服务,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

下载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培养范文大全

    美术教育通过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安排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教师儿童化的语言,以及为幼儿提供各种作画材料等发展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文学渗入,促进创造思维的......

    浅谈种植活动中幼儿能力的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提问中引发积极的思考,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最终揭示了地球万有引力的客观规律。幼儿园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脑......

    浅谈幼儿种植活动(精选5篇)

    本文系转载 着名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提问中引发积极的思考,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最终揭示了地球万有引力的客观规律。幼儿园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

    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父母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对于孩子的发育也是都关注的,父母是都希望孩子的表达能力好的,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都重视的,那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一、给幼儿......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往地上扔垃圾而没有人承认是谁做的;他们会眼看着废纸在地上滚来滚去而没有人去捡;他......

    大班幼儿性别意识到培养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大班幼儿性别意识的培养 xx (xx学院 xxxx xxxxxx) 摘 要:本文从幼儿性别教育的内涵和幼儿性别行为发展分析,强调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幼儿性别教育中......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 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