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偏远山区幼儿园是啥样(共)
偏远山区幼儿园是啥样
■田亚君
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农村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日前,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对西部部分偏远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初步了解了这些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
办园条件简陋。在某乡中心幼儿园大班、小班两间教室里,摆放着20多张高矮不
一、缺胳膊少腿的长条桌椅,68个孩子的所有玩具加起来只有12个小皮球和两个小木马。在湘渝边区,有两个教学点上的幼儿园,学生住的都是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后闲置下来的教室,因年久失修,屋顶经常掉下瓦片,孩子们没有一件玩具,没有一根跳绳,没有一本图书,教室四周裸露的都是些开裂的墙壁。还有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是办在自家住房里,不仅面积狭小、采光条件差,连最基本的桌、凳、游戏设施、体育设施、玩具、教具等都缺乏,基本上是一种家庭作坊式的办园模式。
师资力量单薄。调查发现,这里农村幼儿园的在编教师中,幼教专业教师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小学转过来的老教师。在某乡镇,16个教学点上有15个有一个教师要负责全校幼儿园和一二年级所有教育教学任务及学生安全等工作,有一个幼儿园是聘请了当地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农民照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了幼教质量的提高。
安全隐患突出。在走访调查的16个乡镇近100所幼儿园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首先是路途安全不容乐观。由于数量严重不足,每所幼儿园辐射范围过大,再加上这些地方村落稀散,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遥远、陡险。其次是校内安全隐患漏洞较多,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都无固定单独的活动场所,一些村小学和教学点上的学校无围墙、无校门,更无保安,操场上杂草丛生。还有一些山区学校,因受场地限制,造成校内坎多、坡陡,有的甚至无栏杆、无围墙等任何防护设施,有的栏杆、围墙早已损坏,形同虚设。
保教质量低下。一是教学方法观念落后。受客观条件和业务水平的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幼儿教师,难以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把幼儿等同于小学生来对待。二是保育意识淡薄。95%以上的村小和教学点上的幼儿不具备饮用开水或矿泉水的条件,都是自带水或到学校及周边直接饮用生水。在农村绝大多数幼儿园一般都不具备降温取暖设备,有的村小或教学点上的幼儿园因条件有限,就连冬天的门窗都是靠糊报纸和薄膜来挡风避雨。三是办园规模偏小。一些教学点上附设的学前幼儿园的在园学生数多则十几人,少则两三个,难以形成数量和规模,幼儿园成附带现象越来越严重。四是办园经费紧张。因上级对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暂时没有专项经费预算,多年来用在幼教方面的经费投入几乎是零,经费的短缺已严重制约偏远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55.6%,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58.3%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 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10000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吧!
第三篇:我校所在地区是天津市的偏远山区[范文]
早在几年前,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将农村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中指出“国家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随着农村学校的逐年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的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及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学校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因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限制以及学生年龄层次迥异等因素给学校管理带来的种种挑战?
我校所在地区是天津市的偏远山区——蓟县,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来自我县各个乡镇的村庄以及周边的省市区县,学校离家太远,因此,我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住宿,学生每天都要在学校生活、学习。作为一所新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下,多年来,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立足校情”的原则,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合作,摸索出了一套有利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子。”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问题,并把他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落后问题,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标;
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努力探索农村寄宿制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
一 建立寄宿制管理的管理制度集;
二 人力资源建设
1校长的专业发展
2教师队伍建设;
3后勤队伍建设
三 舍 务
1工作人员管理;
2住宿生管理
3安全管理
四 食堂管理;
五 交通管理。
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寄宿
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3跟踪检查,及时总结,调整实施方案。
4加强评价机制;
5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6建立奖励机制。
第四篇: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职业。三十年风霜雨雪,三十载苦辣酸甜,从没动摇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挚爱,没有削弱我对知识的渴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我的职责,为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一、当教师无怨无悔马庄小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学生都是该村和附近的农民子女。学校教师很少,每天的教学任务很重,工作很多,很是辛苦,但我感到很满足、很充实。初为教师的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很少,特别是面对那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所以我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同时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为适应教改和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我自费订了十多种教育刊物,写下了六万多字的笔记,2000年中函毕业。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一心一意地干好,无论条件好还是差,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2000年,我的右小臂因医疗事故造成软组织坏死,无法从事正常教学,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我一想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又一次地于心不忍,坚持给学生上课。因为经常用右手板书,坏死部位逐渐扩大,必须要进行手术才能取出坏死组织,我只好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住进医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还躺在医院里治疗;为了不误学生开学上课,我只好提前出院。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利用课外时间到医院挂吊针消炎,从未因病迟到、早退,更没有缺过一节课,因为在我的心中,能够给学生上课就是我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就是我的满足。我对工作的不懈努力,令学生家长很满意,家长们对我说:“简老师这样的老师难找呀,把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二、爱学生全心全意在马庄,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孩子。四年级学生谢鑫的家里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和书费,甚至买不起笔和本,我不能目睹着这些而无动于衷,于是,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钱替谢鑫交了学费和书费。类似的情况很多,我每学期至少要为此花去一百多元,因为我是教师,我是班主任,我不能让这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当班主任以来,每到冬季取暖时,我总是早早起来,步行三四里路到教室生好炉火,学生到校,教室里热乎乎的。雨雪天气我把最小的学生护送到家。因为右手小臂的手术,我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嘱咐,将右手缠上绷带,打上石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左手板书。2000至2002年中,对我来说是有忧有喜,有得有失的三年,忧的是我右手臂的病痛为我换来了近万元的债务,喜的是送走的三个班,学生的成绩在全乡位居榜首。
三、抓教学兢兢业业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办起了工厂,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成为柳林乡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的工作着。确切地说,这些人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与小学的基础有关系的,因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怎样引导和培养,他们就怎样学习和成长。教师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打好学生思想品德基础是我三十年来一贯坚持的做法。我把爱祖国、爱家乡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学生到柳林河边的耿合群烈士墓扫墓,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英雄事迹教育;组织学生拔河、赏秋、踏春等,启发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是我三十年来致力追求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不欠帐,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动静合理搭配得井然有序。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根据农村学生要负担家务劳动的特点,只留学生少量的作业。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我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刻苦,教学成绩年年都是优秀,997年,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全乡第一;2003年我所指导的学生甘承浩在同年级语文单科成绩中位居全乡第一,朱小芳在全区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所带的五年级,28名考生,进初中实验班达10人。在打好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我从不放松。农村孩子均能从事一些劳动,但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我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劳动、植树种花、修理桌椅、拣粮、拣板栗、打茶叶、挖山菜,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三十年来,我在偏远的山村小学从事平凡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1997年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从七八年到现在,被乡党委、政府、乡中心学校(原教管站)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诸多的荣誉记载的是我的过去,而今,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然而我对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信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辛勤耕耘的敬业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它终生都要象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驿站的主旋律。三十年前当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时,就深深地爱上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了山村的孩子们,我立志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0多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农村骨干教师、县(区)、乡优秀教师和柳林乡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为了山村的孩子能够摆脱泥巴腿,走出山沟沟,我还要继续奉献下去。
第五篇: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职业。三十年风霜雨雪,三十载苦辣酸甜,从没动摇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挚爱,没有削弱我对知识的渴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我的职责,为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一、当教师无怨无悔 马庄小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学生都是该村和附近的农民子女。学校教师很少,每天的教学任务很重,工作很多,很是辛苦,但我感到很满足、很充实。初为教师的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很少,特别是面对那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所以我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同时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为适应教改和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我自费订了十多种教育刊物,写下了六万多字的笔记,2000年中函毕业。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一心一意地干好,无论条件好还是差,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2000年,我的右小臂因医疗事故造成软组织坏死,无法从事正常教学,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我一想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又一次地于心不忍,坚持给学生上课。因
为经常用右手板书,坏死部位逐渐扩大,必须要进行手术才能取出坏死组织,我只好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住进医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还躺在医院里治疗;为了不误学生开学上课,我只好提前出院。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利用课外时间到医院挂吊针消炎,从未因病迟到、早退,更没有缺过一节课,因为在我的心中,能够给学生上课就是我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就是我的满足。我对工作的不懈努力,令学生家长很满意,家长们对我说:“简老师这样的老师难找呀,把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二、爱学生全心全意 在马庄,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孩子。四年级学生谢鑫的家里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和书费,甚至买不起笔和本,我不能目睹着这些而无动于衷,于是,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钱替谢鑫交了学费和书费。类似的情况很多,我每学期至少要为此花去一百多元,因为我是教师,我是班主任,我不能让这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当班主任以来,每到冬季取暖时,我总是早早起来,步行三四里路到教室生好炉火,学生到校,教室里热乎乎的。雨雪天气我把最小的学生护送到家。因为右手小臂的手术,我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嘱咐,将右手缠上绷带,打上石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学
会了用左手板书。2000至2002年中,对我来说是有忧有喜,有得有失的三年,忧的是我右手臂的病痛为我换来了近万元的债务,喜的是送走的三个班,学生的成绩在全乡位居榜首。
三、抓教学兢兢业业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办起了工厂,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成为柳林乡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的工作着。确切地说,这些人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与小学的基础有关系的,因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怎样引导和培养,他们就怎样学习和成长。教师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打好学生思想品德基础是我三十年来一贯坚持的做法。我把爱祖国、爱家乡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学生到柳林河边的耿合群烈士墓扫墓,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英雄事迹教育;组织学生拔河、赏秋、踏春等,启 启发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是我三十年来致力追求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不欠帐,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动静合理搭配得井然有序。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根据农村学生要负担家务劳动的特点,只留学生少量的作业。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我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刻苦,教学成绩年
年都是优秀,997年,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全乡第一;2003年我所指导的学生甘承浩在同年级语文单科成绩中位居全乡第一,朱小芳在全区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所带的五年级,28名考生,进初中实验班达10人。在打好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我从不放松。农村孩子均能从事一些劳动,但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我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劳动、植树种花、修理桌椅、拣粮、拣板栗、打茶叶、挖山菜,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三十年来,我在偏远的山村小学从事平凡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1997年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从七八年到现在,被乡党委、政府、乡中心学校(原教管站)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诸多的荣誉记载的是我的过去,而今,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然而我对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信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辛勤耕耘的敬业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它终生都要象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驿站的主旋律。三十年前当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时,就深深地爱上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了山村的孩子们,我立志将来要做一名
优秀的人民教师。
10多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农村骨干教师、县(区)、乡优秀教师和柳林乡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为了山村的孩子能够摆脱泥巴腿,走出山沟沟,我还要继续奉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