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基”入手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从基层中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是地方党委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选拔和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干部工作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桂头镇党委从基层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从基础工作做起,积极寻求农村基层干部的源头活水。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桂头镇历来十分重视将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镇党委专门制定了《关于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实施意见》。拓宽渠道,培植才源。一是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优先发展经济一线的生产能手、技术骨干、经济能人,从而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奠定坚定基础。二是注重吸收年轻干部,让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进入领导层。目前,该镇村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同志已占一半以上。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考察选拔,建立了村级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从而为优化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从基本素质抓起,注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适应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拓宽知识面。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好途径,通过采取函授、送外培训、自己办班、跟班上岗、组织参观等形式,有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政治和业务素质。近年来,该镇部分干部参加了党校、电大、成人自修大专、本科的学习和函授。加强实际锻炼,拓展接触面。为让年轻干部唱主角,党政部门主动给他们压担子,努力 1
拓展年轻干部工作的接触面,不断提高他们驾驭经济工作的应变能力。对一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年轻干部,采取试用制的办法提高他们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对决定任用的干部不唯资历和年龄,重点突出“三看”,即看综合素质、看工作思路、看工作能力。加快换岗交流,扩大实践面。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换岗交流,使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从基层岗位用起,着力形成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梯次。基层是培养农村干部的最好课堂,能力的提高和丰富经验的积累就是来自于最基层。因此,该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坚持让他们用工作实践,磨练意志、增强才干。农村干部在基层岗位工作一是接受锻炼,二是经受考验。把握尺度对年轻干部早压担子、巧压担子、压重担子,既能压出成绩,更能压出干好工作的信心。在培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过程中,对条件成熟的要适期录用,量才重用。该镇基层干部,大部分同志在基层岗位上磨练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且工作热情高,作风实,其中有许多同志先后受到了市县的表彰,他们的工作业绩普遍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四、重视源头工程,鼓励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民群众中、在艰苦环境中培养选拔任用干部。近年来,该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断加大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搞好党建扶贫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和重
点建设项目选派干部到村委挂职。二是坚持抓好选调生工作,开展从基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直机关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三是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得到加强,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实践证明,经受过基层锻炼的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
树立正确导向,形成干部从基层选拔机制
用人是风向标,用好一个干部,就树立一面旗帜。树立一个导向: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让安心在基层做事的干部学习上有劲头、工作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建立了一个机制:格外关注长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干部,努力探索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搭建了一个平台:把促进科学发展、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面向基层就业,为他们到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创造条件。通过树立正确导向,努力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断拓展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干部的途径,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今后,将加大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选拔的力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从最基层抓起、从源头上优化党政干部素质和结构,研究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党政干部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二篇:科学课教学从培养兴趣入手
科学课教学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之路。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地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科学知识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去探究学习。
一、为学生创设显示自我的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科学课有着很多的好奇与兴趣,教师的诱导与鼓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比如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在学生观察一棵大树之后的交流中,哪些学生记录并汇报的特点多,就及时表扬。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对观察大树的兴趣也浓了,能利用各种办法观察大树的特征,都想比别人观察得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之后的几节课里,第一次受到了表扬的那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在科学课的起始阶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这对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激发是很有意义的。再如《蜗牛与蝗虫》一课中,教学“比较蝗虫与蜗牛,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老师就让说对了同学到黑板上写,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证明、自我显示的需要,而老师的指导表现为不经意间的建议,使之成为学生自我证明,自我显示的需要。同时学生把它看作是一种竞争,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创造各种教学情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寻访小动物〉一课时,老师利用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既达到了目的,又将兴趣、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融为一体。蜗牛在孩子们眼里无疑是可爱的小精灵,怎样才能把这一课上好 呢?我们就将录相、书本、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观察记录得密密麻麻,汇报时七嘴八舌,唯恐别人抢先。下课了,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在教学〈《蜗牛与蝗虫》一课时,我利用童话的形式将观察比较的内容窜联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猜谜语、唱儿歌也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将知识教学融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百上不厌。我们就号召学生收集谜语、儿歌,或者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者儿歌让学生学习,这样既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得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自行研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这和自然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老师要尽可能的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究活动。这就要求在自然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究知识,这是自然课向科学课转轨的前提,我们在教四五年级的自然课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如教学〈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我们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如教学《种子》一课,老师的导语是一段激情的朗诵,然后让学生用心灵感悟种子,接着把混合的种子发给大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给种子分类,并说出理由。学生不但从感性上认识了种子,而且体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探究。这时再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种子拿出来,用多种方法认识种子,采用小组
第三篇: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如果说我国的管理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农村基层干部就是金字塔的地基与底座,是国家管理运行强而有力的保障,他们工作在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等各项事物的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的现状
1、地区性的差异,导致干部素质的差距。
就全国而言,内地农村干部与新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差距很大,而新疆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的差异较大,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内地改革开放早,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比新疆高,而文化程度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判断。新疆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密集的地区,加上发展较晚,农村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所以选拔出的村级干部学历普遍偏低。
2、工作模式僵硬,以经验执法现象严重。
受学历的影响,农村基层干部在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容易受视野与经验的影响,在处理繁杂事物时,往往以经验来做出决定,当无经验可借鉴时,往往无可奈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改进,如果干部不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再用以往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就可能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容易滋生各种问题纠纷,并且许多突发事
件无经验可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那面就不知所措,无从抓起,导致问题上升,引发群众上访纠纷,甚至是越级上访。
3、人手紧缺、工作繁忙是制约干部培训学习的障碍之一。在看到主观原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因数的影响。在南疆地区农村基层一线,普遍存在干部紧缺,人兼数职的现象,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八小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没有双休保障等超长用工,导致干部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在工作、学习、家庭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强调主观因素的同时,也在不可忽视外在因素的制约。
4、干部待遇与工作量不相适应。
过去集体管理时,农村干部说话管用,地位高。现在,农村干部政治上权力不大,事情不少,工作量偏重,难度偏大,有的干部曾戏言,现在我们在群众中的处境是“有吃有用不靠你,市场经济不求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处理不依我就骂你,无违规违法要告你”。而经济上收入也偏低,有的农村干部辛辛苦苦整一年,忙于村里工作耽误功夫不说,有时群众还不理解,挨骂挺多,任务完成不好,还要受上级领导批评,两头为难,受气不少。农村干部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将青春奉献给村级事业,到头来连低保户都不如,这种反差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5、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有差距。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少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或外出经商,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村级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推来推去就那么三五个人,党员人数比重也偏低,年龄偏大。有些村班子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干部队伍结构不很合理,有时会出现断档现象,既制约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
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的方向
1、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多如牛毛,未就业人数也是相当客观,能否把这部分大学生引导安臵到基层一线上呢?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2005年以来,针对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出了许多探索,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并对原有的一些措施如基层挂职、三下乡、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进行丰富和完善。但这些政策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长期服务农村的激励机制、大学生“村官”身份的不确定性等。怎么办?一方面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激励高校毕业生长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三下乡”到大学生“村官”制度,一个共同点是从外面为农村输入人才,而忽略了农村本地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能否在招聘外来人才的同时,把握住本地人才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吸引本地人才到基层任职,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服务家乡的平台。
2、从分发挥农村电大功效,倡导村干部接受再教育,强化后备干部培训。
在加大对人才的招聘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现有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利用农村电大、夜校等途径,对现有干部进行再教育,提升文化水平。尤其是加大对储备干部的培养,他们拥有其他干部无法比拟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应该利用他们在储备
期的优势,强化教育,夯实文化素质基础,打造良好接班人。其次,进一步健全后备干部选拔机制,采取公开选拔等方式,发现和培养一批以党员为骨干的优秀人才,着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把毕业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致富经商能人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党组织视野,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3、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应当不断强化培训基地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层党校等培训场所,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和制度化。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
4、针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培养的方向有一定的侧重点。
传统培训的基本流程是:上级下达培训计划——组织部门组织实施计划——培训结束后总结汇报“三步曲”。这种流程的最大缺陷在于培训之前缺乏充分的培训需求调查,造成培训部门机械地组织培训活动,干部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结果是培训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应该在培训方案制定之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和制定初步培训方案,并把初步培训方案反馈给培训对象征求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对初步培训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直到形成比较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培训已经从按计划培训转到了按需求培训上来,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培训转到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个性化、多样化培训上来,成功走上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科学化培训之路。依据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经验、本人现有业绩和所在的村情等方面的差异,尽
可能的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
三、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的建立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临的矛盾多,事无巨细全都管,非常辛苦。因此,对农村干部要改变过去重使用、轻激励的做法,坚持用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村级干部岗位应有的吸引力。
1、在政治上激励,让农村基层干部有“奔头”。一方面对那些长期工作在农村,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实行重用提拔,解决农村青年干部政治成长问题,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另一方面要坚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农村优秀村干部,宣传他们的事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
2、在物质上激励,让农村基层干部有“甜头”。对村干部实行工薪制和绩效工资报酬制。一是对农村干部工资统筹统发制,即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发放。二是把好绩效工资考核关。绩效工资数额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根据村干部年终实际考核结果,将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干部工资挂钩,对群众公认有突出贡献的于部要给以奖励。激励农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使他们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而达到强化干部管理、缓解干群矛盾更好地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目的。
3、加强探索,强化保障,解决乡村干部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各地普遍落实了乡镇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开展了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农村干部离职后待遇保证不了,使部分村干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干部工作无劲头,处于应付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推进农
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村级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具体来说,综合考虑村干部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离职原因等因素,制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办法,采取组织拿大头、个人出一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村级干部老有所养问题,安臵好他们离任后的生活,体现党和政府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4、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进行工作。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基层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对坚持原则、努力工作的干部要给予支持,有了缺点要从爱护出发耐心进行帮助。对于打击报复村干部的各种行为,要旗臶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
2012年7月25日
第四篇: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
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确保学生作业质量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完不成作业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如何能够让学生高效、独立、及时地完成作业,这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学生写作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不重视课堂笔记导致作业质量不高是常见现象。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认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一语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是一篇有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①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②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③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④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堂笔记的方法。
1、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3、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4、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5、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三、展览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至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倍至4倍。展览学生的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
四、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增强学生养成课堂笔记习惯的自信心。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韩国人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
五、学会在笔记中疑问。1.在书本上作“旁注”。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
2.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
3.很多同学在面对课堂是否记笔记都存在以下问题:1、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2、学生没时间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说到底,小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学法指导的过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的教育,打下什么底儿就是什么样,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状元秘籍曝光:从小做好1件事,养成1个习惯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均已出炉,很多家长都在微信里问我:“公益课和精英班的那么多学生中,也没有出现状元?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好曾经在我们精英班上学习的一位同学,就以701分获得市里第一名成绩。以下是他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头疼的事情:做不完的作业,参加不完的考试。但是如果老师不布置当天的作业,学习就不能得到检验,更不知道每天是否学到了,掌握了多少东西。所以,我认为想要爱上学习,一定要引导自己正确对待做作业这件事。
以前我的成绩也不理想,因为把做作业看做一种负担,草草做完就交上了事,认为作业是做给老师看的。
后面慢慢发现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本错误率低的漂亮的作业本,发现做作业是对自己的一种审核,于是慢慢应形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我认为:先复习后做作业,审题要清晰认真,耐心思考,做题要细心,最后一步不能省略,那就是仔细检查,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做作业不能马虎,第一步: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
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每天做作业前,我都会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那节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基本原理和概念,仔仔细细地复习一遍。
在大脑里有一个思维导图,通过会议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原理、概念,提出了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何意义和作用,互相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大致的知识点网格图。
我比较注重例题,基本上对例题都搞得明白、清楚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解题时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等。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得快,错误率低。
第二步,也是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审题。
解决哪门学科的问题都是如此,首要的一步是审题。我认为,认真审题时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
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条件、限制、要求,涉及所学的哪些知识等等;
其次就是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大脑里有一个思维导图,勾画一个完整的解题步骤。尤其在考试中,不要轻易下笔,以防错了在修改影响画面整洁。
我的总结:做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消化、加深、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养成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培养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
半小时速记36计的学习方法:孩子提分150以上!所有学科适用
2016-06-27 时间变成水
摘自 今日头条 阅 2 转 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 分享: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记忆是有方法的,《最强大脑》里各国选手的惊人记忆力的原理就是联想、思维导图、记忆宫殿等方法,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如果让孩子把这些方法用在学习上,学习效果和开学时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你想让孩子体验一下这种成就感吗?
现在我以记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为例,运用特殊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记忆,并且能倒背如流。(文中记忆方法里的数字密码几乎都是靠联想,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定,只要牢记就可以。本篇文章为第14--36计,前13计链接:半小时记完孙子兵法36计:积
累写作素材又学记忆方法!一箭双雕)
第五篇:三乡镇从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组织工作
三乡镇从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组织工作
不断加大组织工作创新力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当前,组织工作要紧紧抓住实现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三乡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工作理念使组织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
理念创新是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组织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找准组织工作与全镇中心工作的结合点,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强化辩证理念。要进一步强化和谐理念,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使组织工作始终把握规律性
机制创新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用创新的办法解决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破除体制障碍,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要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 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人才“选、育、用、管”机制,不断激发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工作方法使组织工作始终富于创造性
方法创新是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力量,全面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搞好内外协作,注重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和信息透明。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善于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的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难事。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建章立制,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坚持创新手段,改进组织工作的方式,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创新工作载体使组织工作始终具有实效性
载体创新是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组织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工作载体。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树立组织部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创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共产党员工程”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践不断发展,创新永无止境。组织工作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完成镇中心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