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轮读后感
题记:
这是想当年我读大四,考研究生的时候写下的一点文字,年轮读后感。当时在紧张的备考之余,我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年轮》。前几天领导叫我去教务处帮忙整理办公室的时候,竟然意外的发现了当时考研的我的几本法律硕士教材,本想扔到废纸里算了,但想了想,还是不忍,又从废纸堆里扒拉出来了。我这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恋旧,只要是自己用过的东西,哪怕以后用不到了,也不舍得丢掉,特别是书。后来又随手翻了一下其中的一本,就发现了在书的空白页里居然留存着我那时的一段伤感的文字。就算今天我在这里记录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年轮》里那几位主人公充满了压抑、彷徨、困顿、迷茫的人生,心中不免凄然。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吧,读后感《年轮读后感》。
《年轮》读后感
《年轮》终于读完了,尽管我明白不该读,不该在这个时候读,但我还是匆匆地读完了。掩卷沉思,我却不知该从何“思”起。
1、人生的追问。读完《年轮》,我似乎已经从十余年的人生困惑中走了出来。什么是“人生”?我现在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生活,或者说人生等于生活。人们常说,“人生如戏”,那是游戏人生的态度,人们常说,“戏如人生”,那是对人生的比喻。我说,人生其实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实实在在,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彻底地解读他,包括最伟大的哲学家。
2、歌人生者,人生如歌。人啊,还是活得冷血一点,情感淡漠一点的好。不止一次,眼泪悄悄地涌满眼眶,整部《年轮》,都充满着一种令人想发疯的压抑。可我为什么要哭呢?那六位主人公,面对生活已经那么坦然,那么从容,我又为什么要哭呢?那毕竟是小说啊。可我多么希望那纯粹是作家的杜撰。然而,那不是。那是父辈用全部的青春谱写的一首歌啊。
3、《七月雪》。这是我写的一篇被收录到《好读小小说》一书的一篇小小说。这里也有4男2女六个人物。我终于决心继续循着他们的足迹写下去了。我相信用不了十年,甚至五年,“复读”将永远成为一个历史。可是,这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啊。他们拿青春作赌注,与命运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有谁能明白那泣血的心为什么一次一次从噩梦中哭醒?
第二篇:年轮-读后感
年轮-读后感
梁晓声
这几天一直在看这本小说,感觉拿到手里就不想放下了。真的,这本书很好看,就像平凡的世界一样,说了很多生活中的事,而且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人性的可贵,友谊的伟大以及情感的复杂。中间的几个情节我都哭了,为了他们的感情,为了他们的他们,为了他们的责任,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如果说这是电视剧里的事,我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感觉,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电视剧都是假的。但是当我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完全就进入里面的环境了,和书中的几个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了。之前我是把平凡的世界当做我最喜欢的书,那么现在终于有一本书可以和平凡的世界对抗了,那就是《年轮》了。不光是因为这本书写的是生活上的事,也是因为这本书里面透露出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这是写一群人的故事,写出了他们那一代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对责任的理解。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人是种奇怪的动物。他好像有三种成分构成。我们把其中的三分之一留在了过去,好让我们对过去有所留恋。我们又把三分之一交给了未来,为的是让我们对明天有着美好期待。但是假如我们能全心全意的过好今天,人就应该不会那么累了吧。我很喜欢这段话,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与人性的真实。是呀,如果能全心全意的过好今天,那样该有多好。这本书里涉及到很多角色,但是主角就那么几个。吴振庆、徐克、王晓嵩、韩德保、郝梅、张萌。我最喜欢的就是吴振庆了。就像韩德宝说的那样,“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振庆就一直在照顾我们。我们去北大荒,就冲着吴大叔说的那么一句话,怎么也要照顾好我们几个,他就一直在扮演着父母的角色。但你要想到,他当年也是个孩子呀,他只比我们大几个月却要承担起这么多责任,他有什么亏欠你的,你说!”
我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吴振庆这样的人:为了他人可以付出一切,始终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这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感,这样的人注定是要为别人的生活而奔波劳碌的,但我喜欢这样,我不想成为一个自私的人。成天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就像是井底之蛙,没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没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要做“吴振庆”,就算做不了,也要做到葛红那样,对待自己丈夫的兄弟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心一意,绝不抱怨或者生气。能做到吴振庆这样当然少不了别人的称赞和拥有珍贵的友谊。但是,善良的他感情道路却是那么不顺利。不知不觉,他竟然爱上张萌了。最奇怪的就是张萌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为什么这么犹豫不决?为什么就不能和吴振庆在一起呢?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人的感情也是很奇怪的问题,振庆既然那么爱张萌,为什么又要和葛红结婚呢?难道真是这么一句话:喜欢的是一个人,结婚的往往是另一个人?不明白,好像很多时候都是这样。
我最敬佩和同情的就是郝梅。生活对待她是公平呢还是不公呢?夺去了和小嵩的爱情,夺走了他的父母,也夺走了她的声音和青春,最后还给了他一个生重病的女儿。但最后和老潘的结合又不禁让我为她感到一丝欣慰。但最后的最后连老潘也要离他而去,她的命运怎么就这么坎坷呢!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又不精明了,上天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一个善良的人呢?!是想试验一下郝梅承受的极限,所以才无休止的让厄运降临在她身上?这些我真的不知道,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能做到郝梅这样就算是伟大了,伟大的人啊!不禁又想到如果这样的是发生在我身上了,我会怎么样?有时候想想人活着也挺没意思的。从小就上学,然后一直活在作业和课堂里。等到可以出去闯闯的时候了,可能又会碰一鼻子灰,使你连小小的开心一下都不可能。再等到可以结婚的时候了,生活就全部围绕这孩子转,到那时候可能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了,还谈什么实现梦想。但是如果真让我去死,那还是不行的,我又不是一个人,我还有家人、朋友,假如我不在了,谁来帮我妈打扫屋子,谁天天给他俩打电话,让他们别太累了?所以,我还是要好好的话下去。唉,说的我好像很悲观一样。其实现在我觉得挺好的,认真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别想太多,毕竟以后的事谁知道呢?结论就是不管以
后生活给了我多大挑战、多大磨难,我都会咬牙坚持下去,不管是为了谁,我都不会认输!
王晓嵩不免让我有点失望。虽然他自己没有直说,但是以他们几兄弟的互相了解,他们所说也就会是王晓嵩所要做的。当得知郝梅还没死,但是嗓子坏了,也不是从来的她了,王晓嵩却犹豫,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这让可怜的郝梅有多伤心呀!感情,这个词到底是美好还是虚伪弄呢?
当我看到将近结局的时候,我又想立马放下书,又想抓紧时间看完。所以那天晚上我是1点多睡的。书的结尾又让我哭了,韩德宝竟然就这样死了!忠厚老实、乐于助人的他怎么会就这样不在了呢?想到前面铺垫的一个情节,一位受过韩德宝帮助的老大爷,给韩德宝看面相,说他没什么大富大贵,但一定可以长寿安康,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年轻的人啊!在你们有限的生命力经受了这么多,真不知道是该替你们喜还是替你们悲呢!真想把这本书再拿来看一遍。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对人们的考验,而人呢,则是对命运的反抗,对自己未来的负责。而我,在你们的影响下,也会做一个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不管我做什么都不会有悖于你们的美好品质,相信我也可以做到你们这样,成为一个可以给人力量的人!
第三篇:《年轮》读后感800字
《年轮》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轮》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轮》读后感800字1时间过得真快,声声爆竹又一年,虽然年轮又在我的心灵深处划过一辙,带走了那烟云般的繁华、寥寥中的寂寞和一切中的一切,而在我的心灵深处,却始终有着那么一片净土,那就是年少时的一幕一幕的缩影……我喜欢单纯,以至于在经历世事磨练的成长中经常怀念那年少时轻狂的自我,多年的工作已使我变得沉稳、韧性。在获的工作成绩的同时我时常感悟到————我已不是原来的我,这也许就是成长、阅历吧。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现实生活,顺进中的我会搏击,逆流中的我从不莽撞,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有时需要改变自己,我清楚的知道现实中的生存法则。我时常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凡事从多个角度去看,找出不同的答案,寻求其中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在解决好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我好静,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时常丰厚的款待自己:一个人在家切一壶清茶,静静的欣赏轻音乐、泼墨挥笔题诗颂词,那时的我忘掉了世间所有的繁杂,用我的心通过手中的笔表述着我那一刻的心境。仔细想来,人的一生不过是短暂的旅程,何时到达终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懂得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和欣赏沿途的风景,佛学中的“悟”字常常感染着我,使我在困境中获得放松,人要以一种上进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人要有追求,这种追求不单单是物质的,单就我个人而言,精神层面要大于物质,凡事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会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结果,我记得那还是年少时在省歌舞剧院进修时,王成玉老师第一堂课不是讲专业知识,而是讲如何做人,多年走过来,老师的话还时常萦绕在我耳边,这些年,我经历了许多的人和事,在大事大非面前我总是一件一件的小心、稳妥的处理,我时常告诫自己,凡是要做到问心无愧,做人要坦然,就这样我在现实生活中锤炼着自己,一步步走来……年轮的车辙在新年来临之际又将带走我们过去一年里的一切,那里有我们的辛勤、我们的汗水、我们高兴和不高兴的一切、我们愿意和不愿意被带走的一切,当我们恍恍然“悟”着其中的“理”时,我听见了新年的钟声……
《年轮》读后感800字2天气逐渐显得很冷,人也变的懒散了,不像以前没有事的时候还出去转转,而正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让我慢慢地离不开小说,它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近我所读的小说是《年轮》,这是我一个很好的同学介绍给我读的,我觉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很合适读,写的还很不错。书中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画出新中国的年轮。文中开头就讲,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同程度的埃饿,而正是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六位知青,使他们过早的饱受饥饿,而随后在饥饿的年月刚刚过去,大跃进陆续传遍祖国大地,而正是在这个年代的六位知青,使他们过早的饱经饥饿和时代的冷漠,让他们尝试了生活的艰辛。文中前半部分,主人公们的童年与少年时代,走过与拮据的生活。
上课偷吃豆饼,给老师带鸡蛋北狗吃了,为了谋生在火车站被警察收了。看到这些我笑了。也许生活就需要像这样有所坎坷和起伏,这样将来就会有许多故事讲给我们下一代人听。看到文中后半部分,主人公们不同程度的发达了,有当老板的,当作家的,当警察的,出国的,当息爷的,他们再也不用为了温饱问题而犯愁,可是生活的压力与责任,却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读到这让我了解到生活的无奈,不是世事都是可以无怨无悔,但我们还是要勇敢坚强的活着,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喜欢吴振庆,一个从始至终充满责任感与和使命感的爽直男人,喜欢赦梅一个怡静素美而又坚韧顽强的面对生活不公的女人。喜欢作者把友情与亲情爱情加在一起,叫做不动产,就是任什么时间,也不能用去投资赚钱的财富。读完此小说,让我觉的友情就像是亲情和爱情的,不管彼此有多远,都会默默牵挂对方,而且当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以后朋友之间不管有多么忙,都要保持联系,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一下,不要舍不得那一两毛钱,其实仔细想想,人生如果没有几个知心朋友,那真是一大遗憾!
《年轮》读后感800字3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年轮》,读完之后,它让我明白了世界上友情的可贵。
虽然,我未曾参透《年轮》更深一层的文学意味和生活真谛,但我却真切地领略了小说中热血沸腾的`友情,一种年轮也改变不了的东西——友情的真、善、美。
《年轮》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神奇的北大荒,而感人肺腑的是剧烈的社会变动所带来的人性表现,曲折与回归。而我们现在年轻的一代,没有了那种慌乱的经历,有的是安定,或者说是安逸的生活,很难从心坎上想象在那种动荡的日子里,王小嵩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但我至少在读完《年轮》后,深刻认识到:生活无论是贫穷或者富裕,友情总是缺少不了的。友情的真、善、美,让处于困境中的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走出窘迫,走向希望。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是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社会上的。因此,朋友很重要,友情很可贵。
友情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灯,温暖着你心;友情就如同一双温暖的手,如果你在命运中摔倒,它会把你扶起来;友情就如同一块木板,当你被汹涌的浪击翻了船,它会漂过来把你救起。真正的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春秋时期的管仲,正因为有朋友鲍叔牙的无私帮助,才使他最后当上了宰相,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相。三国时期刘备正是因为有朋友关羽、张飞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历经百战而不图回报,才打下半边天下,成为一方霸主。再如胶膝之交的陈重与雷义,刎颈之交的蔺相如与廉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在诠释着朋友对我们的巨大帮助。就如同一句话所说:生命中如果缺少了友情,就如同大地缺少了鲜花一般,变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友情。
当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利益化,金钱化了,在某些人的眼里,友情这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反而被没有温度的金钱所取代,真让人寒心。其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才是人际关系的纽带,过分地追求物质化只会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冷漠和丧失本性。但我相信的是:无论历史的年轮滚多久,碾多久,都会碾出每个时代的特有的真情。
就像一句话所说:真友情像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从中可以看出: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友情。
年轮转动的只能是时间,转不动的是世间的友情。我们要相信物质终会腐朽,精神定会永存!让我们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友情吧!
第四篇:梁晓声《年轮》优秀读后感400字
天气逐渐显得很冷,人也变的懒散了,不像以前没有事的时候还出去转转,而正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让我慢慢地离不开小说,它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近我所读的小说是《年轮》,这是我一个很好的同学介绍给我读的,我觉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很合适读,写的还很不错。书中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画出新中国的年轮。文中开头就讲,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同程度的埃饿,而正是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六位知青,使他们过早的饱受饥饿,而随后在饥饿的年月刚刚过去,大跃进和*****陆续传遍祖国大地,而正是在这个年代的六位知青,使他们过早的饱经饥饿和时代的冷漠,让他们尝试了生活的艰辛。文中前半部分,主人公们的童年与少年时代,走过与拮据的生活。
上课偷吃豆饼,给老师带鸡蛋北狗吃了,为了谋生在火车站被警察收了。。看到这些我笑了。也许生活就需要像这样有所坎坷和起伏,这样将来就会有许多故事讲给我们下一代人听。看到文中后半部分,主人公们不同程度的发达了,有当老板的,当作家的,当警察的,出国的,当息爷的,他们再也不用为了温饱问题而犯愁,可是生活的压力与责任,却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读到这让我了解到生活的无奈,不是世事都是可以无怨无悔,但我们还是要勇敢坚强的活着,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喜欢吴振庆,一个从始至终充满责任感与和使命感的爽直男人,喜欢赦梅一个怡静素美而又坚韧顽强的面对生活不公的女人。喜欢作者把友情与亲情爱情加在一起,叫做不动产,就是任什么时间,也不能用去投资赚钱的财富。读完此小说,让我觉的友情就像是亲情和爱情的,不管彼此有多远,都会默默牵挂对方,而且当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以后朋友之间不管有多么忙,都要保持联系,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一下,不要舍不得那一两毛钱,其实仔细想想,人生如果没有几个知心朋友,那真是一大遗憾!
第五篇:《年轮》书评
浅读《年轮》
出于对“文革”那段任谁也无法以一言两语概之的、扭曲的历史和那时之人心的好奇,我一直好奇并敬仰于那些一路走来、包括走不过来的人们。而这些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自身带有某层“神秘色彩”还能满足我对那个昨天的好奇心,那就是——曾在那个时代翻滚激扬,并用那片土地当帆,驰驶向今天,驰驶向未来的知青作家。他们向我们呈现了自己的昨天、时代的昨天,也用他们那独特的视角思索着今天。
那天下午,边喝茶边读梁晓声,因此到夜里一直睡不着,索性披衣起来,借台灯的昏黄与床帘的“掩护”继续读。一口气翻完一本,抬起头才发现已是凌晨三点多,却再也无法入眠……
《年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分上下两册)一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
书中主人公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义不容辞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的爱情。他们在“该读书的年龄失学,该工作的年龄待业,该谈恋爱的季节还在找工作。”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几年后他们都脱下了他们穿回来的兵团服,被城市消化到各个角落和各种行当中去,只有解剖某一座城市,才会从城市的横断面里,发现他们确实运行着,走出了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代壮美的人生,刻画出共和国同龄人的年轮。
无论是“文革”中先前作为红卫兵、建设兵团战士,还是改革开放后成为大老板、外国人的白领雇员、优哉游哉的息爷、潇洒的女孤身主义者,人民的好警察。对这六位主人公的形象和经历,已经有不少人加以论说解析,我就不再多说。下面,只是谈谈我个人对这部“平民化”小说中那种普通人情感的一点断想。
关于过往
梁晓声是一个直面现实而又充满理想主义温情的作家,当他在自己所批判的现实中无法寄托自己的理想时 ,便常常将目光转向过去“我觉得人的过去是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家。尽管我们已远离了过去,好比一个行步匆匆朝前奔的旅者,但是如果我们自认为家并没有料理好,我们总难免会一步三回头的。”
我们都很难学会那种“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语)的大智慧。王小嵩在写给韩德保的信中说的:“我觉得人心好像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它的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 意地保留在过去的日子里,另外的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地抛向未来的日子里去了,伴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常说活得很累,是因为事实上人很难用全部心思活在现在。人常说活得很累,是因为事实上人很难用全部心思活在现在……人常对自己的现实不满,也许是因为已经过去了的某些事情,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仍在那儿发出呻吟和叹息,好像我们自己的三分之一的心灵,在过去的日子里向我们哭诉什么”
然而,怀旧和憧憬终究都不是生产力,不管车轮下匍匐着多少婆罗门或教印度教的善男信女,毗湿奴的神车都是滚滚向前的,再坚硬的心也不能使之停留。我们终究不能只守着一把把梦一样的记忆和记忆一样的梦过日子。
关于友谊
《年轮》里,梁晓声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这条线上是花了大手笔的。他们彼此亲如手足的友爱甚至超越了亲情。也许,我们认为他们不够成功、认为他们缺乏素养、认为他们眼光土漏,但,当读到王小嵩要去北京上大学那天,几个朋友从各自连队冒着雨雪走几十里山路,只为了在列车路过的拐角,与车上的王小嵩喊声“保重”时,你能不为之动容吗?在那样的年代里,他们那种狂热,那种执着,那种即使时代永远不同,也不会改变的真情都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提到《年轮》里的情谊,也许谈谈吴振庆就足以说明点什么 了。只因下乡当知青时,父亲对他说:“你最大,最有主意,你就是他们的大哥”加上他豁达的胸襟和开朗的性格,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起了老大哥的义务,有时甚至是慈父的角色。这个生了病他整夜整夜地守在床前,那两个闹了别扭他连哄带劝。六个人从一个连队分开后,逢年过节,他都不远百里路程逐个儿到各连队去看望。为了郝梅不遭欺负,他坚决要求调回老连队,谁要是歧视,欺负了郝梅,他就跟谁拼命。返城后,无论是扫大街时的落魄还是成为“兴北”公司大老板时的辉煌,他更是以老大哥的身份罩着大家。而事实上,他仅比王小篙年长三个月。
然而,当吴振庆将那些没有知识技术积累,却想凭“兵团战友”关系当领导的“哥们儿”一批一批开除出公司时,他不得不咬牙背起“无情无义”的骂名,却每年都默默拨出一大笔钱,匿名救济同一代的困难户。或许吧,对于那些喜欢曲解友情定义的人来说,交际本身就是累人的。就像张萌气极时脱口而出的:“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所谓友情也会成为一个人的负担,也会使人厌倦,使人嫌弃……”
关于父母
《年轮》里另一个让我感动的群体,就是这些“知青”的父母们。他们勤劳善良、正直淳朴,身上具备着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所有传统美德;他们即有旧式国民性里那种任劳任命,也有在新形势下为家庭为子女而奋斗的坚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将朴素美 好的为人处世哲学传承给他们的子女们,他们一生营营役役、兢兢业业,却仍没逃过时代和岁月的嘲弄与颠簸。
王小嵩那把他的伙伴们都当亲生子女爱护的母亲,在那最艰难的饥荒岁月里,仍会为徐克偷人家半块豆饼而主动假称是“孩子的母亲”出面道歉,并拿出自家口粮的一半(十几个土豆)作赔偿;在文革中,为厂里的同事们免于挨批,竟答应假充“走资派”被抹黑脸、挂牌戴高帽地送去“游街”。王小嵩那在大东北一安分守己建筑工的父亲,每三年只能回家一次,最后却在回家的路上,不明就里地死于一场两个帮派斗殴引起的车祸。早年瘫痪的徐克母亲,可能致死也没像徐克梦里期待的那样“睡上一床阳光照射得到的炕”。吴振庆那在失业时偷偷塞给他两百块,让他在其父亲面前再转交给她的母亲。那时时教导他要看顾好几个朋友的父亲……
他们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着走过一道道坎。然而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在他们步入老年时一些细节。因为它写出了现实中为人子女的你我,在意识到该由被父母照顾变成去照顾他们时那种真切的感触。也让我更进一步思考如何与父母沟通。
一个是王小嵩上大学回家探亲时,整理房间翻出许多没用的旧物欲扔掉,母亲在一旁边念叨边心疼地挑挑捡捡,被王小嵩抢回塞进垃圾袋后,又趁王小嵩转身与韩德保谈话,慌忙将手伸进那个袋里掏了又掏,对此,王小嵩只能假装没看见。还有,王从日本回来,看到她双目失明后,家人在她养的那些半枯的花草缠 上一些假花,在旧桌子上贴了光滑的塑料板贴面儿,善意的哄老太太家里换上了名牌家具……这一切,看着令人心酸,又不无感慨。曾经在我们心里有那么强大光辉形象的父母亲,瞬息宛如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孩。那是一种语言无法描述的感受,记得某个作家写到他母亲时这样说:“小时候我一直想打败她,现在知道原来打败她那么容易——只用成长和些许努力,就会让她不安、惶惑甚至慌张起来。”
另一次,是当吴振庆因进了趟警察局施工队解散了,没有工作的他只能去帮人换煤气、扫街道。这事他一直瞒着老父亲,而当他那一向好强的父亲知道了真相后,表现得出奇的镇静,他不动声色地买来好酒,一家三口一起举盅,深夜见儿子睡熟后,摸黑坐到儿子床边“注视着儿子红肿的两肩,伸手想去抚摸,可又缩回来,怕碰醒他。黑暗中,老吴心里暗暗想:儿子,爸虽然腿残了,可心还没残……”也许,对于日益年迈的双亲,我们总低估了他们的心里承受能力,忘了生活阅历赋予他们的成熟加上对我们的爱,使他们有资格成为我们遇挫时最好的倾听者。而种倾述的信任,有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关于爱情
许多人在谈及这一点时,总习惯说知青们的爱情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事实上,如果简单的将最后是否走到一起为标准定义爱情的存在与否,那无论是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都很难举出几 例真正感人的爱情故事了。
就说郝梅与王小嵩吧,在艰难岁月里一样有让人刻骨铭心的别样浪漫。在不同连队里时,王小嵩曾不辞辛苦地送一本精装《毛主席语录》到郝梅所在连队,只是想看她一眼,分别时,郝梅去买热馒头给他带着,跑回他俩刚才站的雪地上时,只有王小嵩用手指在雪地上写着让她自己留着吃,他先走的字……甚至后来郝梅母女隐藏起来孤苦地挨日子,骗王小嵩自己死了,也是出于对王的一种大爱。
至于吴振庆与王萌之间的情感鸿沟,更不只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文化思维水平、家庭背景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的差异,即使是在当今也还是两个恋人之间难以跨越的坎。尽管最后各走各的路,他们彼此都还能怀着家人似的温情相互帮助,其实也就够了。试问,有哪棵大树的年轮是匀称有致的?谁人的成长没有过些许生长痛呢?
甚至于后来他们与自己的配偶,彼此体贴关照,平淡的日常情感,不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吗?看看,郝梅与老潘结合后在她书上写的:“幸福不过是人心的感觉。我们渴极了的时候仿佛能喝干大海,而实际需要的不过是一瓢清水。而我现在,正在享饮这样的一瓢清水。”
关于这部小说的得失
有人说“悲剧性是梁晓声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王庆生在《国当代文学》)。我想,当我们觉得将一部能打动自己的作品很 荒凉,那一定是生命本身都相当荒凉,带着号角的声响。但也也有人认为,《年轮》虽然仍可归入知青题材,但作者注重的已不是知青生活本身 ,而是他们的经历、命运、人生中所体现的那种亲情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美好、真诚、单纯的关系、人的善良的天性,人格的自尊,人的道德感,责任感等等。这一切既是对作者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岁月的一往情深。同时也与《浮城 》、《泯灭》中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正是作者对“浮城 ”中的灵魂泯灭者 “魂兮归来”的呼唤。因此他们认为它的主题呈现有点儿“矫情”。这又引起我对“浪漫的现实主义”与“现实的浪漫主义”两种不同文艺观念的思考。从美学上讲,前者产生的是“悲壮的崇高美”,而后者产生的是“和谐的优美”,二者本没雅俗高低之分。但我个人更欣赏后者。我总觉得,“浪漫的现实主义作品”,无论他的艺术表现方式多么华丽,其内蕴一定像张爱玲笔下的霓喜一样“在人堆里打了个滚,可是一点人气也没沾到。”而“现实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眼里,纵使他呈现的现实生活破碎得如一堵被废弃的城墙,也能在墙角的缝隙里,延伸出一藤绿意!一向社会责任感很强的梁晓声所创作的《年轮》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也许只是个人偏见)
巴金就说过:如果一个作家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总是让人读过之后觉得忧郁难过、对生活充满绝望,那这部作品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记不起原话,大意如此),冰心也有过类似的说法“现 实已经够残酷了,我不愿让自己的文字也充满灰暗。”
若说,对《年轮》这部作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该是在作者个人意志的表达上。也许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倾注太深,以致总能看到他迫不及待地披上小说主人公的外衣,就跳出来做大篇幅议论。这容易让人觉得不够沉稳成熟。另外,文学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很多作家能在语言上出彩,要么雕凿得让人拍案叫绝,要么有自成一家的个性。但梁在这方面似乎有点欠缺,这也许就是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庶民作家”(梁晓声《从写“年轮”谈起》)上的表现之一吧。
最后,我想借编辑尔龄在《拷问灵魂——读梁晓声三部长篇近作》的话煽情一下:“在这轻飘飘的时代,在这玩文学的时代,我们选择梁晓声。”
后记:我必须承认,由于个人才疏学浅且实在懒散,每次一接到老师要就宽松些的书评作业,我就会不自觉的往自己熟悉的领域走去,这次也不能例外。嘿……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08汉语言文学(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