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5篇范文

时间:2020-10-12 13:0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

第一篇: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

浅谈年轮游戏在生物课堂上的 使用

生物与环境关系是生物学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传授该方面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课堂教学、室内和野外的实验教学、生产实践等。为了让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掌握该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本文以美国 roject Learning Tree(PLT)培训项目中的案例为基础,开发出“生物与环境”关系内容的游戏教学。

下面以“制作树木的年轮”的游戏来让学生理解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相关内容。

生物所要生存的环境条件多种多样,简单能够概括为光照、温度、水分、土壤、人的干预等方面。树木的年轮承载着树木生长全过程的信息,这种信息无不打下环境要素影响的烙印。如何通过游戏的实践活动方式让大家深刻理解这种复杂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呢?本游戏的设计思想是在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对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具体能够概括为是理解植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离开它生活的环境就会走向灭亡,不健康的环境不利于其成长。理解自然界中存有竞争,只有在竞争中争取所需的环境要素,才能够立足于不败之林。在掌握植物与环境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之间对知识的理解与交流。

教学素材

一次性的纸碟子(20cm 左右),铅笔,红、黄和蓝色等塑料币(各 50枚),分别代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要素(根据教学区域或需要也能够多设计一些其他颜色的塑料币,因影响植物生长的要素有很多且有很大的区域差异性)。

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例如,树木的重要性是什么?树木的生长需要什么?什么要素能够代表树木的生长动态?是否见过或者接触过树木的年轮,在哪里?是什么样的?……(2)请用铅笔勾勒出树木的年轮到纸碟子上。(3)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自己的作品,分享并解释为何要这样描绘(例如,能够就稠密度、均匀度、是否有方向差异等展开讨论)。(4)集体到室外有树木生长的开阔的地方(校园绿地),讨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素。(5)拿出事先准备的彩色的塑料币,给大家解释几种颜色所代表的环境要素(例如,光、温、水等)。(6)找一片空地或草坪,画一个 10~15m直径的圆,请大家到圆内,各自站在自己所分发的纸碟子上(每人代表一棵树,不能移动)。(7)由组织者拿着一个装有各色塑料币的容器,随机抓出其中的塑料币去撒,直到撒完为止。(8)发令让每个参与者在自己的身体所及的范围内去拾这些塑料币(鼓励他们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拾取尽可能多的各色塑料币),直到所有的塑料币全部被拾起。(9)让每个人清点自己所得的各色塑料币的个数,并记录到纸上。如果有参与者没有捡到其中任何一个颜色的塑料币就要被淘汰,因为缺少任何其中一个环境要素树木都不可能生存。(10)重复(7)~(9)步骤 4~7 次,每一次代表一年,形成一圈树木的年轮。(11)整理这几轮的数据,一个塑

料币代表能够生长 0.1cm 的宽度。不同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贡献的比重各不相同。例如,干旱区水分的重要性可能要大于气温,贡献率大。寒冷地区温度的贡献可能大于水分,总来说之根据情况而定,但总和是100%。例如,假设游戏中有三种因子影响树木生长,包括光照、土壤、水分。它们的贡献率分别能够是 30%、30%、40%,也能够是 15%、45%、40%。(12)依据步骤(11)的数据,计算自己树木年轮的宽度,重新修订自己树木的年轮,并在组内交换新的作品,探讨前后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13)在整个参与活动的人群中讨论分享实验心得,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注意事项

其一,游戏开始前要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上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要素及其在地球上分布的特征;其二,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对中间出局学生的精神安抚,说明这是游戏,实际自然界的生物就是有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并理解自然过程有其哲学含义;其三,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享受分享知识和信息的快乐。

本游戏在实践教学中已经应用了三轮,每次在课堂互动、知识掌握方面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该教学模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使书本上“生物与环境关系”这个相对抽象、乏味、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的形象扮演一棵树的角色,不但强调了活动的“感悟”,还促动了学生情感的分享。学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提升了学习该方面知识的热情。本游戏使他们对身边枝繁叶茂的植物不再熟视无睹,而是深刻理解到了植

物生长的艰辛。在理解光、温、水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也深刻理解到自然界存有着竞争,存有着适者生存。

第二篇:谚语、俗语、妙语在生物课堂上的运用

谚语、俗语、妙语在生物课堂上的运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到今,我们人类与生物已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把谚语、俗语、妙语运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意趣无穷;还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教学形式。

一、谚语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界生物课中的概念和原理

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揭示了作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有的阐明了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由于谚语能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将谚语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所学知识的再现,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同时,由于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所以很适合对生物课教学内容的阐释,也可以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谚语是以一种谐趣、轻松的手段阐述生物知识,给以再现、回忆、启迪和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谚语,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学生的憎恶、厌学情绪,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他们意味深长的思考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例如: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要讲授的内容上来。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一句谚语能唤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概念、原理茫然无绪时,谚语能给以启迪。

3.有助于学生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陶冶学生情操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谚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青蛙是庄嫁的好朋友,在讲授两栖动物时,我曾引用谚语“蛙满塘,谷满仓”,同时描述诗人笔下美化了意境,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自然界的蛙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

4.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地将所学知识以谚语等形式介绍给学生,往往会引人入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淡水养鱼时,可引用“水田当鱼塘,副业收入强”、“疏鱼密草,水宽鱼大”、“上层鳙,下层鲤,青鱼草鱼混一起”来说明怎样充分利用水面进行混合放养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农业生物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由衷地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生物课程教学在能力方面应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学生在学过“植物物质营养”等内容后,他们争相解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和“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等谚语。在学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时,可引入谚语“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最后由老师作补充和总结。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又明白了这些谚语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创新等多种能力。

二、俗语

顾名思义,俗语是指既通俗易懂又流行广泛的定型语句。俗语不仅语言简练而且生动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意愿希望。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适时恰当地运用俗语,能够变抽象为具体,使复杂变简单,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一语道破天机的神奇效果。比如:

1.万物生长靠太阳。动物和人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所转化的。

2.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气温自然较低。另外,大树旺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大树周围空气的湿度和氧气的含量,使人备感凉爽。

3.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树木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有重要作用。

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树皮是指树木茎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其韧皮部中有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不在树木的主干上环割树皮,那么伤口以下的枝条仍然可能从其它枝条上获得所需的有机物,因此对树的生长并无大碍。但如果在小树主干上环割村皮,树的根部将无法得到任何有机养料,过一段时间后树根会死亡。因此主干树皮的损坏,对一棵树来说是致命的。众所周知,一个人心灵所受的伤害比肉体所受的损伤更隐蔽、更持久、更难治疗。

三、妙语

人们常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称这些经过加工语言为妙语。妙语包括诗词歌赋、谚语、谜语、成语、歇后语等。当然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妙语是与生命现象、本质或规律有关的妙语。这些妙语不仅能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语言简练,易于上口,富有特殊意义和幽默感,能给人造成悬念。初中生世界观正在形成,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妙语正有以上的特点。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和编排妙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再加上有些妙语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妙语的收集、编排、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编排,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编排,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妙语。在课堂中使用各种妙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6

第三篇:教学反思-生物课堂上的例子

教学反思:生物课上的例子

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但初一的学生看似熟悉,实际有些陌生,甚至感到抽象。如果老师不用心思把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学生的兴趣渐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尽量用生活中简单、生动的实例、俗语,让学生一听就懂。

例如在讲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时候,我就举例刺猬。刺猬的刺让很多动物望而生畏,一遇到危险马上就把刺树起,蜷缩一团,保护自己,其它动物不敢轻举妄动,但黄鼠狼却不怕它,对着刺猬打个臭屁,使刺猬被臭晕,刺舒展开,肚皮露出来,成了黄鼠狼的盘中餐。

在讲食物链时,我刚说一句“螳螂捕蝉”稍停一下,学生接下句了“黄雀在后”,问:这条食物链怎样写?学生马上就回答:蝉→螳螂→黄雀,马上又有学生说错了,没生产者。我再来一句:大鱼吃小鱼(稍停)学生随即补充: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问:食物链怎么写?学生回答是争先恐后,大多都是:泥巴→虾米→小鱼→大鱼,当写在黑板上时,学生又开始议论了,泥巴不对,该改成植物(浮游植物),立马就订正,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兴趣提升,知识点也轻松地被学生掌握了。在讲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量时,先说随着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配合俗语“一山不能容二虎”,学生就轻而易举的明白了。

如果老师的事例生动,俗语精彩,运用恰如其分,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知识,“学困生”就转化成“学进生”。

第四篇:生物课堂上的和谐师生关系

生物课堂上的和谐师生关系

姜福臣

我们知道,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实现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说,人际交往既是彼此交流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又是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堂课最终实现的虽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递,但其实现的手段却是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由此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人际交往的关系是否和谐。而要实现师生人际交往,实现信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前提。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人际交往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掌握学生特点,无疑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仍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多种变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理解学生的各科特点和变化,并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多优良素质。综合各方面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能力素质。

1、科学文化素质

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2、良好的道德素质

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不幸’。”

3、良好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使这坚实的基础产生最大的作用,还得看教师的能力素质。学生的思想变化日新月异,只有把握住各种变化的脉博,才能使教书育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以下一些能力:(1)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各种影响具有教育加工的能力;(3)具有自我示范教育的能力;(4)教育预见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一个教师如果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经验过程中,提高教育预见、教育研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那他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就更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二、组织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练好了教师的基本功,还应在课堂组织上狠下工夫。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应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在主体与主导的问题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以为提几个问题,作几个习题便是学生主体。一堂课,形式单调,学生尚且朦胧欲睡,打不起精神,又何来兴趣回答问题,又何来兴趣听课,师生人际交往更是谈之不上。所以课堂形式的活泼多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的参与其中,完成与教师的交流。我是一名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我喜欢采用提问、讨论、表演、师生评比、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

三、保持积极的交往和导向,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些话本身没错,但历来许多教师曲解了他们的含义,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甚至不敢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则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噤若寒蝉,又谈什么和谐师生关系呢?又哪里来的师生交往呢?

有研究表明:学生们喜欢的未来教师形象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更是一种美,这才是最永恒的美。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讲究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让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四、改变评价原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自由民主的环境氛围往往容易产生灵感,美国学者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形成往往在自由而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形成,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少年来,“一卷定终身”的考试评价模式根深蒂固,深深的影响着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所以教师喜欢用标准答案去评判学生的回答,学生们也怕自己的答案教师的不符合而遭到别人的嘲笑,因此,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懒于思考,课堂上一片沉默,交流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谈不上。所以对学生的回答不批评不指责,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而是加以引导,使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生根发芽。

五、正确对待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一堂和谐生动的课,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第五篇:课堂上的资料运用

怎一个“多”字了得

——听《五柳先生传》后有感

最近,听了育英学校一老师的一堂课《五柳先生传》。老师的课大致是这样的。

课前,PPT: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坚定 同时伴随的音乐《在路上》,歌声悦耳,音响的效果很好,当时的我也深受感染,对这堂充满了的期待。

接下来,便是导入。老师说:刚才的音乐叫《在路上》,我们今天学习《五柳先生传》。再接下来,一定是走进文本了。齐读后出示PPT第一个 问题:结合文章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番师生互动之后,老师出示PPT:淡泊名利,自然率真,安贫乐道的人。第二个问题:结合文章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陶渊明)?学生又是一番各抒己见。

之后,老师问:读书不求甚解,你怎么看待他的读书方法?老师讲到了陶渊明的三个爱好中得性嗜酒时,老师借助PPT出示了关于陶渊明的诗句: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②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还出示了杜甫的诗句: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得出结论:陶渊明性嗜酒是因为有志难酬。紧接着出示了中国文化史上关于酒的诗:对酒当个,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接着是两段长长得关于酒历史,酒文化的文字。老师说:酒除了宽心遣兴,是都还有其他原因,PPT出示东晋时期名士为避祸,寄情药、酒的相关文字。

分析文中“不”字的用法和用意,老师又是一段一段的文字显示,还有引用了钱钟书,引用了《论语》。真可谓是丰富多彩,我可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啊,我无法记录下那些文字。他的板书设计:闲﹨

志(道)

乐/

课堂结束了,我甩甩酸疼的手臂,扭扭僵硬的脖子。课前的期待,一扫而光,课前的那首诗和那首歌,怎么就没走进课堂里,那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堂课,看得出老师备课是花了大量的功夫的,光搜集材料就得广泛涉猎。同时,老师还得对文本深入解读,只有将深入解读,才能拿捏得准每一句和和材料的对接。老师很有文学的功底,博学善思,这是好老师的基础。但是,这堂课,对陶渊明的解读,老师却用了大量的材料,这样的效果一定好吗,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认为再这堂课上,老师的大量材料,成了堆砌,成了装饰,也成了累赘。学生非但难以消受,反而成了障碍。过多的资料,让学生老师忙成一团,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老师也没有时间去深入,只是皮毛,只是一掠而过,像我们做的图片放映,一闪而过。

我有10多年的教龄了,经历了老教材到新教材的过渡,也目睹了老教法到新教法的进步,发现了现在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喜欢上了用外界资料。或名人名语,或佳作名篇,或教师习作,整个课堂是热闹,富足,文秀,颇显美丽。资料的引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教师的语文课堂,也美化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是,物极必反的道理,谁都懂得。如果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外界的资料,就会显得臃肿,反而导致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降低。表现在:

学生领悟性不够,无法理解老师的材料内容,激比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理解不了老师的意图,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学生接受力不够,负担加重,流于形式,反而忙得手足无措,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

老师自己应接不暇,不断

下载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年轮游戏生物课堂上运用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笔14(生物课堂上的提问艺术)(精选五篇)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常常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之功效。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英语课堂上好玩的游戏

    英语课堂上好玩的游戏1、“碰地雷”: 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不错。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

    英语课堂上好玩的游戏

    英语课堂上好玩的游戏 1、“碰地雷”: 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不错。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的运用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的运用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

    课堂上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

    Truth or dare 真心话 1.你相信2012会是世界末日(doomsday)吗? 2.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3.第一个喜欢的异性叫什么名字? 4.你周末经常做什么? 5.你什么时候出生的? 6. 所有科目......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游戏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游戏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爱好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游戏教学,从爱好出发,通过......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范文合集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是在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共同参与” 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教学组 织形式和教学方......

    语文课堂上怎样有效运用小练笔

    语文课堂上怎样有效运用小练笔 樊玉敬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