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年度方案编写指南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年度方案编写指南
(试用)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年度方案(以下简称为《年度方案》)包括上一年度实施报告和本年度实施计划(首年度仅编写本年度实施计划)。《年度方案》由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编写,是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年度考核和中央年度支持资金确定的依据。为规范《年度方案》编写,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
1、《年度方案》以客观反映上一年度示范建设实施情况和本年度计划为基本目的,依据《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可研报告》)和《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是对上一年度各项工作的全面概括和本年度项目建设的具体安排。
2、《年度方案》中上一年度实施情况应通过与上一年度计划的比照,分析项目总体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以及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上一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3、《年度方案》中本年度计划应当体现出其对《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的深入与细化,突出不同阶段的任务安排、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
4、《年度方案》编制以自然年为单位,需实现与前后年度计划的衔接。
5、《年度方案》由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编写,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每年三月底前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作为项目年度考核和下达本年度中央支持资金的依据。
6、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规划设计变更,严禁随意通过调整规划设计变更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涉及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项目预算等重大调整,确需变更的,在经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备案。
7、《年度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在项目总体建设背景下分析当前项目实施进展状况;
(2)说明上一年度完成的工程任务量,并与上一年度计划进行比照;(3)说明上一年度项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并与上一年度计划进行比照;
(4)说明上一年度进行的项目调整与变更的主要情况;
(5)总结上一年度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并进行项目阶段性绩效评价;
(6)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结合项目实施进展,确定本年度工程建设任务;(7)分析本年度工程建设特点,明确各项任务进度安排;
(8)提出本年度与建设任务相适应的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9)提出保障本年度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项目管理、控制和保障措施。
8、年度工程监理报告与年度资金审计报告需一并上报。
二、编写大纲
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经审查批复后,相关省级国土主管部门应根据审查意见与批复要求对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进一步落实年度建设任务。以子项目(实施片区)为载体,在《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子项目施工设计技术资料和资金预算(编写要求见附件1),汇总相关数据资料,在项目总体实施计划控制下,制定年度方案。
《年度方案》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写
目录
1.综合说明
1.1上一年度《年度方案》实施计划概述
1.2上一年度任务完成与资金使用概况
1.3项目总任务和资金预算执行进度
1.4本年度实施目标分析
1.5本年度建设任务与资金安排
2.上一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1子项目分解
2.2建设任务
2.3建设进度
2.4控制性工程完成情况
3.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
3.1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
3.2资金使用方向
3.3项目资金管理与资金存留量情况
4.上一年度项目变更情况
5.上一年度项目实施评价
6.本年度任务计划
6.1子项目任务分解
6.2建设任务统计
6.3建设进度的安排
6.4建设任务的关键节点
7.本年度资金计划
7.1资金预算分析
7.2预算资金的筹措与分配
7.3资金管理计划
8.管理与保障措施
8.1实施控制
8.2实施管理
8.3实施保障
9.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试行)
为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 1.基本原则
示范项目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实现耕地总量增加、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布局结构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2.基本条件
示范项目的确定和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与村镇体系等规划做好衔接,主要安排在城镇郊区、中心村镇,以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城镇化地区。示范项目要以县为单位相对集中安排,可以涵盖单个或多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实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要严格执行增减挂钩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在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内,且增减挂钩指标不超过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
3.程序性要求
3.1专项调查
实施方案编制前,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专项调查,查清拟建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本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及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了解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治意愿。3.2项目区选择
示范项目要选择村民自愿、政府重视、村级班子号召力强,整治类型有代表性、资源有潜力,外部相关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的村设置项目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镇)为单位设置项目区。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并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等相协调;
版本号1006.04
—1—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2)项目实施应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本要求,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项目建设应能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项目实施应符合当地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土地合法权益。3.3规划设计
项目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开展项目区规划设计,确定项目范围、布局和整治时序,落实新增耕地、建设用地整治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和各类工程建设内容。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新增耕地来源;
(3)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4)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5)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6)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结论。
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内容还应包括:
(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住宅建设、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类工程建设内容和时序;
(2)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3)土地权属调整、安置补偿方案;(4)各类资金支出范围和使用条件。3.4论证与听证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并对论证后的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听证,经所涉及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涉及农户搬迁的,要由乡镇人民政府与被搬迁农户签署同意搬迁意见。3.5申报与审批
示范项目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在各单个项目审核的基础上,汇总相关数据资料,组织编制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备案。省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版本号1006.04
—2—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国土、城乡建设、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按现行审批程序申报审批,并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和验收。
4.实施方案编写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是根据示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计划安排等相关控制性指标,以项目区为单元,在完成相关规划设计、落实工程建设内容(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经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审核后,汇总相关数据资料,从省级示范项目建设的宏观层次,设定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工程量分解,据此安排估算资金的分配,并提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的制度与措施。
实施方案应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项目概况,确定编制依据;
(2)落实项目区和实施片区,确定土地整治的面积与范围、新增耕地规模、提高粮食产能总量、节约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提供相关汇总数据;
(3)明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建设任务和计划;
(4)明确项目组织部署,说明项目公告、监理、招投标等制度安排;(5)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组织施工布置,制定主要工程措施;(6)提出项目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措施。
二、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制
目录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概况
1.3建设内容与投资 1.4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 2.项目分析
2.1合法性分析
2.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2.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2.5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6潜在风险分析 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版本号1006.04
—3— 3.1规划目标 3.2建设标准 3.3总体布局 3.4工程量汇总 4.投资估算
4.1编制说明 4.2费用构成 4.3资金筹措 5.效益评价
5.1社会效益分析5.2生态效益分析5.3经济效益分析6.实施计划
6.1实施流程 6.2建设计划6.3投资计划6.4监测与评价 7.实施准备
7.1组织部署 7.2项目公告 7.3项目监理 7.4项目招投标 8.实施控制
8.1进度控制 8.2资金控制 8.3质量控制 8.4安全控制 9.实施管理
9.1协调管理 9.2权属管理 9.3变更管理 9.4验收管理 9.5档案管理 9.6后期管护 10.实施保障
10.1组织保障 10.2政策保障 10.3制度保障 10.4技术保障 11.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1.2建议
版本号1006.04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4—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分析项目提出的缘由。从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城乡用地矛盾的意义;从项目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
1.2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各项目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景;说明项目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1.3建设内容与投资
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
1.4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原则,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
2.项目分析 2.1合法性分析
(1)法律法规
分析项目建设与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分析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3)其他规划
说明项目与基础设施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退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2.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确定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善措施。主要对影响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可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加以改善的水、土、生态等限制性因素(包括有效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土壤肥力降低、版本号1006.04
—5—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耕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
2.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需分析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闲置(废弃)或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前期挂钩置换试点经验、群众意愿等。说明拆旧区与建新区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拆旧区耕地增加潜力;说明建新与拆旧的协调衔接关系;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2.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新增耕地来源。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基础资料,查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落实新增耕地来源。
2.5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县级项目申报材料中要包含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专项报告及论证意见,省级国土部门在相关资料汇总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对示范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平衡状态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分析结论。
2.6潜在风险分析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工程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项目进行中及实施后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潜在风险的对策措施。
其中自然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水文气象方面,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雨雪、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其他影响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潜在风险主要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和环境影响;工程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地质地基条件方面,表现为项目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和工期延长等;技术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差异以及特殊工艺的处理等;资金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要素市场价格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等;社会影响潜在风险表现为项目实施导致的权属调整纠纷、补偿安置标准、农民长远生计保障等。
版本号1006.04
—6—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3.1规划目标
说明项目实施所预期达到的规划效果。规划目标的确定需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背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合理确定重大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分区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包括扩大农用地及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提升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
3.2建设标准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田块规格、平整度、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等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并说明选取依据。
3.3总体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对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选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与分布。
3.4工程量汇总
根据各单个项目区规划设计成果汇总工程量。
4.投资估算 4.1编制说明
投资估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要求编制;人工单价费和定额不足部分可依据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材料、设备等单价按照编制年市场价格水平确定。
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预算结果乘以1.1的扩大系数确定项目估算。
4.2费用构成
说明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
4.3资金筹措
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筹措方式。
版本号1006.04
—7—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5.效益评价 5.1社会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在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2生态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木覆盖、优化生态结构所取得的效益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3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非盈利性项目静态分析方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定量计算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带来的农业产出增加、成本降低和农民收入提高等。
6.实施计划 6.1实施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流程,包括:
(1)总工期和起止时间,各项目区工期和起止时间;
(2)先导工程、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的衔接程序及关键节点时间;(3)提出实施总体进度安排。
6.2建设计划
按分解工程量,重点进行先导工程和骨干工程的建设安排。
6.3投资计划
根据建设计划确定的工程量安排投资分配计划。
6.4监测与评价
说明对项目计划(包括季度计划、计划、分项工程计划)的监测与评价办法;说明监测评价结果的处理办法。
版本号1006.04
—8—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7.实施准备 7.1组织部署
说明项目的领导方式、组织机构、部门协调等的制度安排,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关系。
7.2项目公告
说明项目公告的基本要求、主要类型、内容规范、公告形式和时间安排等。
7.3项目监理
说明监理选择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说明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模式。
7.4项目招投标
说明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原则、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标段划分方法;说明投标人的基本条件和投标文件的提交要求;说明开标、评标以及合同授予的要求。
8.实施控制 8.1进度控制
说明监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进度的具体措施;说明可能影响进度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应对预案。
8.2资金控制
说明项目资金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投资估算、预算、概算、决算、核算制度,资金审批、支配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等。
说明项目资金的来源和筹措方式,确定中央支持与地方配套资金的构成和拨付方式。
8.3质量控制
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工程质量建设标准;提出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8.4安全控制
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目标,说明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保障措施,提出施工安全的检查手段和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版本号1006.04
—9—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9.实施管理 9.1协调管理
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关系、配合关系、约束关系等内容。协调组织关系,主要解决项目的分工与配合问题,理顺项目组织内部、项目相关单位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相互关系;
协调配合关系,以求组织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齐心协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信息等的供求平衡;
协调约束关系,主要是要了解和遵守政策法规的约束,在项目实施中保持与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统一。
9.2权属管理
明确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权属调整的范围;说明土地利用权属现状和现有权属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9.3变更管理
说明项目可能变更调整的原因;说明变更调整的原则、审批程序;说明变更材料的编制要求;说明变更计划的实施措施等。
9.4验收管理
确定项目验收的组织和执行部门;明确项目验收标准和要求;制定验收程序;说明验收的内容与形式等。
9.5档案管理
说明项目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整理排序方法、检索途径、借阅规则等;说明档案检查的方法、保管的有效期以及其鉴定、销毁方式等。
9.6后期管护
明确项目工程管护的原则、管护工作组织和人员安排以及经费来源;说明管护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分工程类别制定管护措施。
10.实施保障 10.1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发挥群众、落实权利义务等方面说明组织保障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版本号1006.04
—10—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10.2政策保障
说明地方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所制定或拟定的政策措施。
10.3制度保障
说明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代建制度、合同制度、公告制度、审计制度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0.4技术保障
说明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包括组建专家队伍、建立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1.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对《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研究结论。
11.2建议
(1)提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2)提出项目实施中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问题;(3)提出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
版本号1006.04
—11—
第三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试用)
为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要求,制定 本指南。
一、总则 1.基本原则
示范项目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实现耕地总量增加、高产农田比重增 加;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布局结构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 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2.基本条件
示范项目的确定和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与 村镇体系等规划做好衔接,主要安排在城镇郊区、中心村镇,以及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城镇化地区。示范项目要以县为单位相对集中安排,可以涵盖单个或多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实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全 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要严格执 行增减挂钩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在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内,且增减挂钩指标 不超过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
3.程序性要求
3.1 专项调查 实施方案编制前,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专项调查,查清拟建区土地 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本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 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及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了解当地群众改善生产 生活条件和整治意愿。项目区选择 3.2 项目区选择 示范项目要选择村民自愿、政府重视、村级班子号召力强,整治类型有代表 性、资源有潜力,外部相关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的村设置项目区,有条件的地 方可以乡(镇)为单位设置项目区。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并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等相协调;版本号 1006.04 —1—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2)项目实施应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本要求,能改善农民生 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3)项目建设应能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 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项目实施应符合当地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 土地合法权益。3.3 规划设计 项目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采 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开展项目区规划设计,确定项目范围、布局和整治 时序,落实新增耕地、建设用地整治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和各类工程建设内容。规 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和任务;(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 新增耕地来源;(3)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4)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5)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6)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结论。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内容还应包括:(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住宅建设、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类工程 建设内容和时序;(2)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3)土地权属调整、安置补偿方案;(4)各类资金支出范围和使用条件。3.4 论证与听证 论证与听证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并对论证后的规划设计方 案组织听证,经所涉及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涉及农户搬迁的,要由乡镇人民政府与被搬迁农户签署同意搬迁意见。3.5 申报与审批 申报与审批 示范项目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审核,省级 人民政府批准。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在各单个项目审核的基础上,汇总相关数据资料,组织 编制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备案。省级人民政府应组织
版本号 1006.04 —2—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国土、城乡建设、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按现行审 批程序申报审批,并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和验收。
4.实施方案编写 实施方案编写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是根据示范 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计划安排等相关控制性指标,以项目区为单元,在完成 相关规划设计、落实工程建设内容(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省 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等相 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经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审核后,汇总相关数据资料,从省级示范项目建设的宏观层次,设定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工程量分解,据 此安排估算资金的分配,并提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的制 度与措施。实施方案应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项目概况,确定编制依据;(2)落实项目区和实施片区,确定土地整治的面积与范围、新增耕地规模、提高粮食产能总量、节约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提供相关汇总数据;(3)明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建设任务和计划;(4)明确项目组织部署,说明项目公告、监理、招投标等制度安排;(5)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组织施工布置,制定主要工程措施;(6)提出项目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措施。
二、编写大纲 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制
目 录
1.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概况 1.3 建设内容与投资 1.4 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
2.项目分析 2.1 合法性分析 2.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2.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2.5 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6 潜在风险分析 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版本号 1006.04 —3—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3.1 规划目标 3.2 建设标准 3.3 总体布局 3.4 工程量汇总 4.投资估算 4.1 编制说明 4.2 费用构成 4.3 资金筹措 5.效益评价 5.1 社会效益分析 5.2 生态效益分析 5.3 经济效益分析 6.实施计划 6.1 实施流程 6.2 建设计划 6.3 投资计划 6.4 监测与评价 7.实施准备 7.1 组织部署 7.2 项目公告 7.3 项目监理 7.4 项目招投标 8.实施控制 8.1 进度控制 8.2 资金控制 8.3 质量控制 8.4 安全控制 9.实施管理 9.1 协调管理 9.2 权属管理
9.3 变更管理 9.4 验收管理 9.5 档案管理 9.6 后期管护 10.实施保障 10.1 组织保障 10.2 政策保障 10.3 制度保障 10.4 技术保障 11.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2 建议
版本号 1006.04
—4—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1.综合说明 . 1.1 项目背景
分析项目提出的缘由。从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从区域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优化城 乡用地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城乡用地矛盾的意义;从项目层面分析项 目建设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
1.2 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各项目 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 景;说明项目实施对提
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 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1.3 建设内容与投资
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
1.4 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 指导原则与编制 与编制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原则,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 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
2.项目分析 . 2.1 合法性分析
(1)法律法规 分析项目建设与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分析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3)其他规划 说明项目与基础设施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退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2.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确定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善措施。主要对影响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可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加以改善的 水、土、生态等限制性因素(包括有效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土壤肥力降低、版本号 1006.04 —5—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耕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
2.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需分析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闲置(废弃)或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前期挂钩置换试点经验、群众意愿等。说明拆旧区与建新区的建设地点、建设规 模、拆旧区耕地增加潜力;说明建新与拆旧的协调衔接关系;分析农村建设用地 整治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 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2.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新增耕地来源。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基 础资料,查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 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落实新增耕地来源。
2.5 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
县级项目申报材料中要包含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由具备资 质的机构出具专项报告及论证意见,省级国土部门在相关资料汇总的基础上,从 宏观层面对示范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平衡状态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 分析结论。
2.6 潜在风险分析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工程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社会影响等 方面分析项目进行中及实施后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潜在风险的对策 措施。其中自然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水文气象方面,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雨雪、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其他影响 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 生态环境条件潜在风险主要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 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和环境影响;工程条件潜在风险主 要存在于地质地基条件方面,表现为项目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 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和工期 延长等; 技术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差异以及特殊工艺的处 理等;资金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要素市场价格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调 整等;社会影响潜在风险表现为项目实施导致的权属调整纠纷、补偿安置标准、农民长远生
计保障等。
版本号 1006.04
—6—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3.1 规划目标
说明项目实施所预期达到的规划效果。规划目标的确定需充分考虑项目建设 背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合理确定重大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分 区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包括扩大农用地及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提升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 前景、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
3.2 建设标准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和省级《土地 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田块规格、平整度、灌溉、排水、道路、农 田防护与生态保护等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并说明选取依据。
3.3 总体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 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对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选 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与分布。
3.4 工程量汇总
根据各单个项目区规划设计成果汇总工程量。
4.投资估算 . 4.1 编制说明
投资估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 要求编制; 人工单价费和定额不足部分可依据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 准制定;材料、设备等单价按照编制年市场价格水平确定。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预算结果乘以 1.1 的扩大系数 确定项目估算。
4.2 费用构成说明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
4.3 资金筹措
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筹措方式。
版本号 1006.04
—7—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5.效益评价 .效益评价 5.1 社会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在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2 生态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土 流失、增加林木覆盖、优化生态结构所取得的效益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分析方法。
5.3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非盈利性项目静态分析方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定量计 算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带来的农业产出增加、成本降低和农民收入提高等。
6.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 6.1 实施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流程,包括:(1)总工期和起止时间,各项目区工期和起止时间;(2)
先导工程、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的衔接程序及关键节点时间;(3)提出实施总体进度安排。
6.2 建设计划
按分解工程量,重点进行先导工程和骨干工程的建设安排。
6.3 投资计划
根据建设计划确定的工程量安排投资分配计划。
6.4 监测与评价 监测与
说明对项目计划(包括季度计划、计划、分项工程计划)的监测与评价 办法;说明监测评价结果的处理办法。
版本号 1006.04
—8—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7.实施准备 . 7.1 组织部署
说明项目的领导方式、组织机构、部门协调等的制度安排,明确项目参与各 方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关系。
7.2 项目公告
说明项目公告的基本要求、主要类型、内容规范、公告形式和时间安排等。
7.3 项目监理
说明监理选择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说明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模式。
7.4 项目招投标
说明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原则、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标段划分方法; 说明投标人的基本条件和投标文件的提交要求;说明开标、评标以及合同授予的 要求。
8.实施控制 . 8.1 进度控制
说明监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进度的具体措施;说明可能影响进度的不确 定因素及其应对预案。
8.2 资金控制
说明项目资金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投资估算、预算、概算、决算、核算制 度,资金审批、支配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等。说明项目资金的来源和筹措方式,确定中央支持与地方配套资金的构成和拨 付方式。
8.3 质量控制
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工 程质量建设标准;提出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8.4 安全控制
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目标,说明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保障措施,提出施工安 全的检查手段和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版本号 1006.04
—9—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9.实施管理 . 9.1 协调管理
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关系、配合关系、约束关系等内容。协调组织关系,主要解决项目的分工与配合问题,理顺项目组织内部、项目 相关单位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相互关系; 协调配合关系,以求组织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齐心协 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信息等的供求平衡; 协调约束关系,主要是要了解和遵守政策法规的约束,在项目实施中保持与 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统一。
9.2 权属管理
明确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权属调整的范围; 说明土地利用权属现状 和现有权属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 形式和程序。
9.3 变更管理
说明项目可能变更调整的原因;说明变更调整的原则、审批程序;说明变更 材料的编制要求;说明变更计划的实施措施等。
9.4 验收管理
确定项目验收的组织和执行部门; 明确项目验收标准和要求; 制定验收程序; 说明验收的内容与形式等。
9.5 档案管理
说明项目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整理排序方法、检索途径、借阅规则等;说 明档案检查的方法、保管的有效期以及其鉴定、销毁方式等。
9.6 后期管护
明确项目工程管护的原则、管护工作组织和人员安排以及经费来源;说明管 护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分工程类别制定管护措施。
10.实施保障 . 10.1 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发挥群众、落实权利义务等方面说明 组织保障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版本号 1006.04
—10—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10.2 政策保障
说明地方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所制定或拟定的政策措施。
10.3 制度保障
说明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代建制度、合同制度、公告制度、审计制度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0.4 技术保障
说明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包括组建专家队伍、建立监控体系、加强人 员培训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1.结论与建议 . 11.1 结论
对《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研究结论。
11.2 建议
(1)提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建议;(2)提出项目实施中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问题;
(3)提出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为了大地春常在——XX
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近年来,XX县抢抓国家、省土地整治政策机遇,扭住保发展、保红线“双保”目标,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始终坚持“打造精品、造福于民”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申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近年来,XX连续多年荣获“全市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项目实施情况
XX年至XX年,XX共承担实施9万亩农村土地整治任务,预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0.366亿元。目前,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 个,新增耕地面积0.312万亩,受益群众6万人。XX年,申报实施汪家乡山下村等五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18493.05亩,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6300.05亩,项目总投资3 673万元,目前各项目已基本完成;XX年,共实施4个土地整理子项目,涉及齐埠、青云、裴梅、梓埠、苏桥5个乡镇22个行政村,建设总规模为4.0858万亩,项目预算投资7905.24万元。当前各项目进展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XX年,XX农村土地整治建设规模为35620亩,其中:土地整治规模29875亩,配套开发5745亩,涉及石镇、裴梅、湖云、苏桥、梓埠等五个乡镇12个行政村,项目预算总投资8129万元。目前已完成市局组织的专家初审工作。
二、主要做法
1、立足政府主导,落实“四个到位”。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组织、资金、制度、宣传“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自XX被列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后,该县迅速成立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方案,下发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责任,求速度、重质量、比结果。二是资金到位。在项目资金配套上,努力克服财力不足等不利条件,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示范、万亩粮食高产等项目建设资金,并采取实施配套项目、引入社会资金等措施,确保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目前,已配套资金0.366亿元。三是制度到位。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告制、档案管理制等“六项制度”,做到依制度办事,靠制度建设。四是宣传到位。在每个项目区选定之后,组织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和村组代表会、村民大会,宣传有关政策,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同时,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立足合力共建,实行“四级联动”。在县一级,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县政府办主任、县监察局长、国土局长、财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在乡一级,项目区所在乡镇成立土地整治工作项目部,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项目部主任,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长担任副主任,并设立宣传综合组、规划建设组、拆迁安置组、土地整理组、治安维稳组、后勤保障组;在村一级,建立村级建设理事会和项目协调小组,引导村干部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纠纷调处、事务协调等事项;在组一级,建立质量监督组,由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任监督员,行使项目建设监督权,真正做到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管。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上下一心,统筹协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3、立足统筹实施,注重“四个结合”。坚持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引导,做好“四个结合”文章。一是注重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 在重要位置,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有效灌溉和排涝面积达到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二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整治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关键抓手,有序开展村庄拆并搬迁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目前,XX已建成 个农村安置区和 个城镇建新区,人过上了社会主义新生活。三是注重与增加耕地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项目,XX共新增耕地1.51万亩,项目区粮食总产量达834万公斤,增收1500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在项目建成区发展有机蔬菜、马家柚等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注重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XX是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80万头,猪粪、沼液造成农田污染。结合这一实际,XX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尽量把项目区安排在猪场周边,充分利用猪粪、沼液等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有效解决了猪场排污问题。并通过种植防护林、田埂播种护坡草籽等措施,有效防止因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4、立足建设精品,严把“四大关口”。一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建立技术人员驻点监督、监理公司专业监督、国土部门定期抽查、乡镇政府每日督查、村组干群日常监督的五级监督体系,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二是严把施工操作关。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设计部门的 质量要求,严把施工工序,严格按施工标准规范操作。三是严把工程进度关。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明确项目开竣工时间,倒排工期,细化到天,督促施工企业备足人员、机械,确保按规定时间推进项目建设。四是严把责任追究关。在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质量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问题没有纠正到位不放过,工程进度赶不上序时不放过。
5、立足多赢发展,破解“四大难题”。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XX做到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基层工作难题。一是破解城乡统筹发展难题。XX把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城乡统筹的突破口,一揽子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聚集各种资源扎堆三农,农村发展空前给力。二是破解生产条件改善难题。通过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沟渠、电管站、农桥、下田涵、路涵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通”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三是解决落后村庄建设难题。将原先没有纳入规划管理的空心村、偏远村、破旧村逐步拆除。XX把落后偏远的梓埠邓家村搬迁到县城,建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永安新村,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为XX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扇展示对外形象的优美窗口。四是破解农民发 家致富难题。实施土地整治后的耕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农”头企业整体流转或发包给大户集中经营,部分农民还可通过替承包者打工,二次增加收入,实现种自己的地、收他人的租、赚别人的钱。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任务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涉及千家万户、状况千差万别。XX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抓手,按照建成领导眼中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百姓心里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这一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保质保量地推进每一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秀美、更加富饶的新XX。
第五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吉林省财政厅
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1
二、编制依据...........................................2
(一)规划依据.........................................2
(二)政策依据.........................................3
(三)基础资料依据.....................................5
三、目标任务...........................................6
(一)总体目标任务.....................................6
(二)分项目标任务.....................................6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6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7
四、资金筹措...........................................8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9
五、保障措施..........................................10
(一)组织保障........................................10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10 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12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12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14 5.做好宣传发动......................................15 6.充分发动群众......................................15 7.加强部门协调......................................16
I
(二)政策保障........................................16 1.宏观保障政策......................................16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17 3.税收减免政策......................................17
(三)制度保障........................................17 1.“七制”管理.......................................18 2.全程监管..........................................22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27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29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29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30
(五)技术保障........................................30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30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31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31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32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33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33
II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和做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有关要求,使土地整治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国家战略,助力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吉林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编制了《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吉林省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总纲,是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重大工程和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整体开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黑土地、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前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二、编制依据
(一)规划依据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5.《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6.《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
7.《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
8.《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6-2020年)》; 9.《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10.《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 1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水利区划(规划)、农业区划等其他相关规划。
(二)政策依据
1.《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
2.《关于发布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审定结果的通知》(吉新农村领导小组„2010‟1号);
3.《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
6.《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157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
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10.《关于调整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财建„2007‟84号);
11.《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
12.《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
13.《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建设部 水利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196号);
14.《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
1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
16.《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财建„2005‟187号);
17.《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8.《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
19.《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85号);
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74号);
2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
22.《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专项支出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12号);
23.《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的规定》(国土资纪„2001‟27号);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26.吉林省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办等相关部门有关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政策。
(三)基础资料依据
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2.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统计资料和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调查有关资料;
3.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三、目标任务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涉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域,包括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其中,重大工程主要以水利工程为依托,设臵多个项目区(或项目),集中连片开展示范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区以外区域,选择城镇郊区、人口稠密及经济发达和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地区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各类项目综合考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空间格局、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的相关工程和全省新农村建设体系规划安排。
(一)总体目标任务
经测算,示范建设总建设规模28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0万亩,建设基本农田208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1亿公斤,总投资56亿元。
(二)分项目标任务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265万亩,新增耕地19.7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93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亿公斤,总投资46亿元。重大工程实施区域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涉及25个县(市、区),主要包括长春市(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双阳区)、吉林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永吉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安图县、汪清县)、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及松原市(长岭县、扶余县)。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示范项目计划安排10个,总建设规模22万亩(农用地20万亩,建设用地1.8万亩,未利用地0.2万亩),新增耕地0.3万亩,节约建设用地规模0.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5.5万亩,提高粮食产能0.1亿公斤,总投资10亿元。示范项目共涉及10个县(市、区),包括长春市(南关区、绿园区、二道区、宽城区、朝阳区)、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永吉县)、辽源市(龙山区)、通化市(梅河口市)。
示范建设通过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的开展,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将对区域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能够进一步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耕地红线;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两核”、“三带”、“三节点”、“十一个功能区”和“十大产业集群”的空间格局和产业发展,完成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任务目标,以及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新型村庄布局、新型公共服务、新型产业支撑、新型生态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资金筹措
示范建设共需资金56亿元,拟申请中央财政投入28亿元,省配套资金28亿元。其中,省配套资金主要通过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筹措解决。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2007-2009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平均每年约4亿元,考虑国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调整等因素,预计2010-2012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合计约6亿元。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依据近五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情况,按照稳定增长的原则保守估算,2010-2012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合计约22亿元。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
根据近三年吉林省土地出让收入情况估算,2010-2012年省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合计约1亿元。
综上测算,预计2010-2012年我省可筹措资金约29亿元,能够满足示范建设的配套资金需求。
此外,对于吉林省承担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工程预算和建设进度,从目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结余和未来几年的收入情况看,可以满足2010-2012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省级配套资金需要,不会影响示范建设资金投入。
如果用于示范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资金出现较大变动,省政府将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积极统筹其他土地整治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等多渠道投入等,确保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对于村庄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复垦之外的工程,例如村庄道路、给排水、安全设施和电网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住房改造、居住集中以及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等,各相关部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等要求,积极统筹相关建设资金,本着“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优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整治模式、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
吉林省人民政府对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负总责,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地方政府分工负责;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本辖区示范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实行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管理,结合行政区划,成立省、市、县多级“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其中,省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申请资金、政策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并与之协商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整个示范建设的前期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宏观管理、计划控制和考核,加强监管和检查;市级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计划落实和考核等工作;县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代表政府对示范建设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实施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部门联动配合”的组织要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财政、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建设、交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在同级国土部门设立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示范建设计划执行、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验收等方面开展部门对口监督检查,加强部门监管:国土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论证、报批、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批下达和监管,参与项目论证、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和调整,参与项目论证和竣工验收;水利、林业、环保、牧业、审计等部门参与项目监督检查、论证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纪检、监察部门在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实施管理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
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水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等基础工作,同时要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和督办工作。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
示范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大量的基层协调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切实发挥好乡镇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监督作用。为此,成立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和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
(1)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示范建设涉及的有关乡镇政府成立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由乡(镇)长挂帅,相关村委会主任参加,主要职责是协调工程施工期间的迁占问题;协调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协调相关工程移交管护问题。
(2)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项目区相关村委会成立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生产队队长和身体健康、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严谨认真、有责任心的村民代表为成员,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环境保护、农民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等进行现场监督。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
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本行政区示范建设的承担单位,以加强承担单位的实施管理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力度,提高示范建设的工作效率。在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示范建设指挥部组织本县(市、区)的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本县(市、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勘测、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自查,并承担项目法人责任。示范建设指挥部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指定一名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承担单位)成员由国土资源、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技术人员和外聘管理技术人员构成,指挥部设在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根据需要,建设指挥部设臵6个“常设工作组”和若干个“前线指挥部”。“常设工作组”分别为工程技术组、后勤保障组、协调组、软环境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和工程财务组。
(1)工程技术组。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全程实行合同管理;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负责解决或汇报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审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有问题时提出初步修改意见;检查施工单位完成的测量、放样成果;控制进度,指导施工;核定变更设计及相关报价;参加单位、分部和单项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核定工程量;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对监理合同的执行情况,组织审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负责工程技术档案的收发、整理和移交工作。
(2)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项目区建设的材料综合汇总、后勤保障、收发文件、编印简报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处理建设指挥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协调组。主要负责沟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与项目区各乡镇对工程占地和迁坟等矛盾问题。
(4)软环境保障组。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环境治理工作,依法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确保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同时,负责与交通、征费、运管、金融、供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5)治安保卫组。主要负责维持项目区的治安秩序,纠正施工队伍违反治安条例的行为,防止群众聚众闹事、阻挠施工等方面的行为。
(6)工程财务组。主要负责建设指挥部、相关参建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拨付、工程财务审计、工程决算等。
(7)前线指挥部。是示范建设指挥部在项目区所在乡镇设立、派驻的现场指挥部门,由建设指挥部常设工作组人员、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与水利、工程、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及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国土所所长、水利所所长、公安派出所所长和财政所所长等人组成。派出指挥部主要代表示范建设指挥部负责现场工程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示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组织落实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并将示范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资金和进度等的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和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将此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5.做好宣传发动
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涉及社会各方面,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目高效、顺利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和项目区内农民的支持和理解。为此,需对项目实施的意义和进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县政府宣传部门负责项目区建设的相关宣传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宣传规划,并协助宣传部门开展工作。示范建设宣传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牌)、宣传车、主题展览、动员大会、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示范建设的意义、内容、成效和政策,动员广大农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单位等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示范建设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监督检查、验收、权属调整、工程管护、后评价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参与。
6.充分发动群众
群众是示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好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要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让项目区群众直接参与施工难度不高的工程实施,从中收益;同时,提供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给群众以充分的监督权和发言权,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群众的权利,强化公示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土地权属调整、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等工作中来。
7.加强部门协调
示范建设涉及区域较广、工程量大,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在工程、管理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国土、水利、财政、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需要在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地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示范建设过程中,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宏观保障政策
示范建设符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稻谷生产,保障大米市场供应”的精神要求。同时,示范建设各项目安排充分考虑《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在宏观政策上有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粮食增产能力建设保障。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示范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稳定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保障现有农民承包地经过整理后,全部交给过去的承包户耕种;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后,一部分交给农民承包,另一部分由集体作为机动地开展规模经营,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后,可以考虑市场化运作。示范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的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在示范建设项目区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税收减免政策
示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质量,应积极鼓励当地农民群众组成施工企业参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对这些企业在实施本示范项目时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三)制度保障
示范建设推行项目“七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和绩效考核问责制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实行全程监管制。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开发整理成效。
1.“七制”管理
(1)项目法人制。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项目区所在县人民政府。示范建设所涉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示范建设承担单位。建设指挥部承担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负责。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资金使用和项目初步验收等。
建设指挥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手段应能满足项目实施管理的需要,能有效组织项目所在县、乡镇政府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2)招投标制。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招标工作由建设指挥部负责。为了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护干部和队伍,招标工作在省政务大厅组织,评标专家在吉林省评标专家库里随机抽签确定。
招投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等的要求和规定开展招投标工作,合理划分标段,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委托具备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项目的规模、功能及项目的繁复程度、技术含量等,择优选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中标单位进行规范管理。
(3)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工程监理单位参与示范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依照有关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委托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资金和质量控制,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应当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督。
工程任务完成后,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签署意见。未经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建设指挥部不得拨付工程款。
(4)合同制。建设指挥部在开展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审计、测绘、评估等其他业务委托活动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要求,全部开展合同管理,约定标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约束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5)公告制。建设指挥部对示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情况以及相关补偿等内容采取公告制度,征求群众和社会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项目开工前,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各项目区片设立固定公告牌,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村的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总投资、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指挥部、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联系方式和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涉及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有关乡(镇)、村发布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权属调整类型、原则、依据,需要调整的土地面积、位臵、编号、用途、质量等级、调整前后土地权利主体,对权属调整有异议者的陈述途径和方法、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等有关问题有异议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应该研究解决。
(6)审计制。建设指挥部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社会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系统审核,出具审计报告。如果审核中发现财务会计技术方面问题,审计单位要求进行调整;发现不规范的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发现违法、违规的问题,则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发现重大违法、舞弊问题无法出具审核报告的,审计单位与建设指挥部解除约定,并将发现的问题告知省、市、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级审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对各项目所在地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业务审计。
通过审计,可以了解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有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可以发现有关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可以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发现是否存在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剖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7)绩效考核问责制。示范建设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要重视起来,成立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省人民政府与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示范建设协议,将示范建设责任目标和实施效果列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并给相关市、县(市、区)下发示范建设目标责任状,全程问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示范建设负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全程监管
(1)实施准备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国土资源厅督促各县(市、区)建设指挥部结合各地示范建设(项目)实际和特点编制本地区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进度计划,在提交省领导小组审批之前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建设指挥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权属调整和各项补偿方案编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公示等多种形式征求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村级组织和群众代表的意见。
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与部门以及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协调指挥部对口督促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宣传、动员和规划设计交底工作,做好《权属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公告等工作。
各级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工程监理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查、项目开标、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等进行监督。
市、县(市、区)领导小组检查和调度项目实施准备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设指挥部每月底之前向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汇报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为防止项目中的泵站、防渗渠、桥涵、道路设施和防护林网被盗现象的发生,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的项目资产安全的监管责任。在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组织下,在工程施工前,项目所在农村基层组织与建设指挥部签订监管协议(有条件地区可按照一定的工程造价比例向建设指挥部缴纳保证金),按照协议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负责在项目工程建成后至工程移交管护前期间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管。圆满完成监管任务者,在工程移交后,由建设指挥部退还保证金。
(2)项目实施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采取报备系统、定期及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定期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检查和调度建设指挥部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对项目监管将逐步建立实时报备(零报备)制度,对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要采取措施,逐级督促各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及时解决,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建设指挥部和乡镇协调指挥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和监理单位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降低建设标准。对必要的一般规划设计变更,建设指挥部应及时掌握和核实有关情况,组织项目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变更方案,并组织乡(镇)政府、村、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对规划设计变更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在形成一致意见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建设指挥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细化工作要求,并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监理单位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建设指挥部认真审查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方案;每月底组织监理单位召开监理工作会议,研究及总结项目监理及实施阶段的有关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建设指挥部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加强实施阶段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做到边施工、边收集整理、边归档;加强对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及其他质量控制资料的现场抽查;加强前后和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建设指挥部至少每月底向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对上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各项目的实施进行中期检查;有效防范、及时化解、妥善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尽可能确保矛盾不出乡镇,不出县;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县(市、区)领导小组,县(市、区)领导小组无法解决的,及时报省、市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3)竣工验收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项目工程完工后,按照县(市、区)政府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由县(市、区)和相关乡镇政府领导组成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县级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集体经济组织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县(市、区)政府监督县(市、区)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的相关登记和发证工作。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建设指挥部及时做好土地权属调整的相关档案收集归档工作。
建设指挥部严格按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市级领导小组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省领导小组负责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待建设任务或者整个示范的所有项目都竣工验收后,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备案,接受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监督和检查。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各级政府在管辖范围内监督、检查建设指挥部、县乡政府和其他管护主体等的工程移交管护情况。
(4)资金监管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州)、县(市、区)领导小组审查示范建设相关资金的申请、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发现较大问题及时向省领导小组报告。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和检查建设指挥部开展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并做好中期财务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
各级审计部门主要是对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组织开展审计。
(5)建设计划监管
科学得力的监管措施是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完成的关键。为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进行,将建立进度监管制度和实施进度报备制度,对月计划、季度计划、计划、单项工程计划、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实行省、市、县三级监控。
每个月底,县(市、区)领导小组听取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单位关于项目建设的专题汇报,并组织力量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组织管理和监理机构工作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责任,责成有关单位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市领导小组。
每个季度末,市领导小组组织县领导小组、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召开调度会议,了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工作的情况,并组织力量对所辖各县(市、区)的项目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各县(市、区)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监理单位的工作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将在市内通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成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省领导小组。
每年年底,省领导小组将组织示范建设涉及到的市、县领导小组等有关单位召开调度会议,并组织力量进行项目施工现场抽查,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计划、存在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问题的地级市,责成市、县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督察。
(6)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管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将对上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和本建设计划与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并对示范建设上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建设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依据评估和审核结果,明确工作要求,下达预算。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加强对示范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指导和检查,对于示范建设没有按照计划进度实施、未完成预定任务目标,或者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的,将采取追缴上中央政府已经下达资金、核减或者停拨本中央政府资金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示范建设试试效果突出,资金使用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如有必要,将研究后续支持政策。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
为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借鉴吉林省土地整治和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管相关经验,根据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的内容、程序、结果和相关要求,按照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分开实施、分开管理的原则,在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实施重大工程的同时,突出示范项目制度建设和实施的规范管理。尚需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如下:
(1)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组织机构建设和职能分工、实施准备、招投标、工程施工、设计变更、资金管理、验收、移交管护、档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作出规定。该办法是示范建设的主要行政规章制度,是对示范建设进行实施管理的基本依据。
(2)实施方案编写要求。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的编制提出具体的强制性技术要求。
(3)勘测要求。对项目的勘察和测绘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4)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5)规划设计报告审查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审查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6)规划设计变更工作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提出强制性技术规定和要求。
(7)验收管理规定。组要从技术层面对示范建设各项验收工作提出系列强制性要求和规定。
(8)监督管理检查要求。对示范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提出各项具体要求。
(9)后评价基础工作要求。为顺利开展竣工运行后的后评价,从技术层面上对后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出强制性要求。
(10)实施技术指南。为规范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实施管理,统一标准,使各法人、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有一个统一的实施管理的参考工具资料,参考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及国土资源部、吉林省的有关文件,专门编制实施技术指南指导示范建设的实施管理技术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工程监理、财务资金管理、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管理和档案管理等等。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厅依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直接下达和拨付给项目区财政部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或平衡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单独建账、单独核算。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同时,注重发挥当地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查处。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费由承担单位支付到施工单位和农户,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帐、集中支付。通过招投标由施工企业施工的,由监理工程师和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审核、复核,由建设指挥部支付。村民直接参与施工的,由各村负责人会同村民代表、监理单位和建设指挥部现场勘验,共同签字,确认完成工程量,由建设指挥部支付。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
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示范建设指挥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在示范项目预算中的前期工作费、业主管理费和竣工验收费中对应支付。
省级部门组织的示范建设可行性研究、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必需前期工作费用和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及专门技术设备费用;省级部门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监管、检查、指导等管理费用;应按计划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不得占用示范建设项目任何资金。
有关示范建设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由归口部门按计划向财政部门另行申请。
(五)技术保障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
省、市、县组织成立由相关专家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咨询专家组。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示范建设全过程进行分级分类技术指导,为示范建设项目审查、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提供咨询、评估、论证服务;协助相关技术人员完善工程体系标准,加强土地整治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培训,提高项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为示范建设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示范建设所在市、县(市、区)有关参与项目实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并联合各类技术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服务部门的优势,为示范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在各县(市、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组织归口培训内容的培训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培训规划,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参观学习、发放学习手册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业务管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吉林省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与实施指南、示范实施方案、信息化管理、测土配方施肥、黑土地保护治理与现代生态农业经营和管理等。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
示范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有必要建立示范建设监控体系,对相关的关键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为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创造条件,保障示范建设功效的发挥。
首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础
的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动态报备与监控平台,通过建设指挥部关于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即时信息报备,全天候地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测,提高示范建设项目监管效率,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示范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对示范所在地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地下水水情变化、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农田保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进行动态监管和调控,建立动态监管调控体系,确保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建设完成后,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量会逐年增加,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类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通过推广测土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和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等措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项目区的农田、大气、水质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保证农业生产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
根据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特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上下结合、县(市、区)协调”的方案编制方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编制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区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
省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将常规监督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多维度的示范建设监督管理网络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利用项目实施管理信息报备系统、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审查资料和凭据、现场踏勘和走访、设立全省统一的示范建设举报电话、聘用群众监督员等方式,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检查。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根据示范建设的特点,各级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示范建设提供技术和基础研究支撑。包括研究建立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生态化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研究和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