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高三寒假语文复习锦囊(最终版)
锦囊一:高考语文取胜的第一把“金钥匙”,准确审题
做高考语文试卷时,不管是做选择题还是主观表述题都必须准确审题。如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是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还是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再如做主观表述题时,要注意问题是“表现了什么”,还是“怎么表现的”;是要求“分析概括”,还是要求“鉴赏评价”;是“请结合文中的形象作分析”,还是“结合文章的主旨作分析”;是“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还是“谈谈对你的启发”等。
同时,作文更要审清题意,下笔前要明确是“以……为话题”作文,还是“以……为题”作文;是文体自选,还是限制文体。作文审题还要注意题目的意思,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要求以“时间在流逝”为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可根据题目引申出“时光一去不复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语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句作为文章的立意,这样审题、立意一步完成,不仅快速、准确,而且容易出新意。
锦囊二:高考语文取胜的第二把“金钥匙”,提取有效信息
高考语文试题都需要考生去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高考语文取胜的第二把“金钥匙”。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取主句法,即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考生在写作时要提取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只要抓住材料中的“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这一主句,材料的主旨就掌握了。材料中的三个观点是三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再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第6题: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许多考生由于在阅读时,没有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而误选。根据文章的有效信息,考生可以发现,D项表述太过片面,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2.组合概括法。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的第(2)小题: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对3个短句进行组合。3个短句的主语分别是真的东西、善的东西、美的东西。将其组合后,答案便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3.点示要素法,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进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第17题的第(1)小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提取语段中的“中国人的情感”、“具有最美好含义”等有效信息点,并对其进行概括,就可得出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4.分层归并法,即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个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第9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阅读原文,可知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观念出现在第1自然段,后面的部分是对这一观点的论证。而论证部分可划分为几层,分别讲述了梁架做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院落组织法。考生任选其中三个回答即可。
5.推论法,即根据题目提供的一些已知信息,推论出答案来。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第14题的第(1)小题:“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做此题时,有人填 “狂风暴雨”,有人填“寒雨”,毫无疑问,这些答案都没有提取出有效信息来。根据诗歌的第1句“雨映寒 空半有无”,考生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似有若无的雨,所以答案应该是“蒙蒙细雨”。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更多方法可参考《试题调研》高分宝典系列中的《高考决战压轴大题》。另外,这些提取信息的方法,在解题时常常是需要考生综合运用的。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的第18题:“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考生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运用分层归并法,将文章写荷的部分进行分层归并,一类写荷的形态美,一类写荷的精神美;然后运用组合概括法,对荷的各种美的内容进行概括,这样便不难得出答案:“1.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2.精神美,风雨中的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第二篇:高三寒假如何复习
寒假如何复习
高三最后一个寒假如何复习
2013年的寒假即将来临,对于高三的学生,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至关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安排这一个寒假?
应当先确定目标,有的放矢,之后再根据自己在不同科目的表现,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寒假。
高考学生:注重积累 查漏补缺
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寒假作为自主复习的时间,理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安排,即选择自己薄弱的科目进行重点复习,可以在优势科目上适当削减复习时间。不过,每天对每一门课都进行接触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外语,否则容易丧失做题的感觉。另外,寒假比较适合一些平时难完成的积累、整理工作。(以语数英为例)
语文:语言基础方面,可以在寒假展开字音、字形、成语等整理工作,对近义词辨析则需要举一反三,以方法为纬度贯穿各类题型。文言文方面,常见的18个虚词必须要熟练掌握,尤其是课内例句要做到看到后产生条件反射。至于作文,在利用机器进行论据和素材积累的同时,对写作文头疼的同学可以抽出时间,找一篇自己喜欢的范文进行改写,学习优秀文章的遣词造句乃至思维逻辑。
数学:多做题是必要的,然而一味地做综合卷的题海战术并不可取。可以把一个学期以来的各种测验、考试的试卷集中起来仔细分析,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强项,而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做好错题本的整理与记录,着重练习自己不擅长的版块。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并结合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
外语:首先,每天都要保证做2-3篇阅读,培养外语的语感。单对于语法题,可以采取复习数学的方法,专攻自己不擅长、或者说还是模棱两可的部分。背单词的同时不要忽略对词组的记忆,一些介词的使用不仅在阅读和完形中会考到,对于写作文也有较大的帮助。听力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短文,在提高听力的同时还能辅助记单词。
时间安排:保证学习劳逸结合由于寒假是高三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无疑是必要的。有些同学对于是否应该参加补课班拿不定主意,在这里建议,一些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可以考虑参加补习,一方面班上往往有比较紧张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向班上的老师提出。不过对于自控力较强、或者能够明确自己弱项所在的同学,一个可以自主安排时间的寒假可能比补课班更有效果。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当将每天自我感觉头脑最清醒的时段分给较弱的科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门科目不宜复习太长时间,比考试时间稍长为佳,交替复习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寒假复习也并不是要完全隔绝娱乐休息,事实上大多数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往往都能很好地做到劳逸结合。例如,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对一些热门事件的了解,也会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有所帮助。对于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除了对时事的了解外,也可以在休息时阅读一些自己心仪专业的入门读物,对之后的面试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第三篇:高三寒假复习指导
高三寒假复习指导
寒假对高三生是一大考验。虽然大多数考生都有放弃假期、刻苦备考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学校放假和欢度春节的大环境,让自己真的静下心来,专注地做好应试复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养精蓄锐习惯促进效率
考生要确保复习的高效率,首先就要确保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夜间的充足睡眠。有的考生复习情绪化表现严重,高兴顺气时挑灯夜战,抑郁赌气时蒙头大睡,生活规律全被打乱。那么高三生如何能保证充沛的精、气、神?高三生寒假要为自己规划一个合理的生活节律,按时起居,规划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到紧张、有序。如果平时由于学业压力过大,难以养成良好习惯的话,假期恰恰是一次调节生物钟的好机会。如果自己意志不够坚强,可以请家长帮忙监督。
创设环境 态度决定成败
从现在到高考,仅剩下最后的100多天。出于准备高考的需要,很多考生都拥有不少的复习资料。据家长反映,有些考生的资料成堆成摞,在家里随意码放,需要时四处乱翻,找不到就着急,耍脾气。作为考生,要按学科将自己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安排好自己复习备考的“基地”。例如把教科书、复习参考资料、以往的考试卷子,分别放入不同的纸袋里,再按学科分类存放。这样不仅节约了翻找资料浪费的时间,还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烦躁情绪。整齐有序的资料袋还会对考生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清理库存 认真查缺补漏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考生们刚刚经历过期末考试,应该充分利用记忆清晰的时刻,分析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该说,面对高考,每一个人应该重点复习的内容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平时,学校里老师的辅导很难顾及每位同学的个性需求。假期恰恰是弥补个性需求的最好时机。考生不妨按照考纲的要求,重点分析一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是已经把握好的,有哪些掌握得还不够牢固,还有哪些至今依然搞不明白。特别是对后两种情况,自己准备在什么时段内,通过何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是需要考生认真对待的。
利用假期,积极做好应试准备,是考生的当务之急。
第四篇:高三寒假复习方案
高三寒假复习方案:优中差等生各不同
2011-12-21 10:16:06 来源:新浪教育 进入论坛
寒假已经到了,高三生迎来了高中生涯最后的一个寒假。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寒假除了休息娱乐之外,复习功课和知识点也是非常必要的。日前,记者采访了全国着名的教学专家,让他们谈谈高三优等生、中等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寒假如何有效地复习。关键词:数学
优等生总结思维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寒假期间,先研究平时做的题目为什么会做而没做对,把所有以前做过的错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全部原则。北京市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研究题目就可以获得解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寒假期间对03年-05年的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而不建议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再做模拟题,历年真题应该练习掌握。
落后生看名人成功的案例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建议看世界上名人成功的例子,增强自信心。寒假复习的原则是以课本知识点理解为主,做5到6套历年北京卷和全国卷的真题,结合课本看哪些方面是没有掌握的,根据题目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标出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在应用的时候有何先决条件,知识点如何反向应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何处卡壳。
在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分题型练习的方法,不要再联系高考模拟题,而是找出历年的真题每种题型坚持做一天,分知识点熟练掌握。
一半学习一半娱乐
建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和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适当地放松,可以在同学之间组织有竞赛性的娱乐活动,休息放松。开学前建议学生做总结,把寒假期间复习到的知识点不能理解、知识点不能简化、知识点不会用、标准化考试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会做没有做出来的题目都纳入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动学习,新学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英语
优等生勤练听力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讲,英语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寒假复习的重心放在单词上。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语法知识,完型填空、单选可以在寒假期间适当地练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和进一步的熟练掌握。
很多人建议孩子看欧美影视大片,但是在高考考试当中,听力部分的语速相对较慢,所以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以前很多学生习惯采用听写的方式练习听力,但是先听后写,一句话至少在脑中要过两遍,中间有一段时间要回忆和揣摩,在考场中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供学生回想听到的这句话,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建议学生寒假期间多读,拿着听力资料原文,边听边看跟读,保证跟读的强调、语速与原文一致。这样就可以省去中间拼写的部分,之间从听力转到文章意思,更有助于听力的速度和质量。
中等生巧记语法
对于平时成绩居中的学生来说,高三的这个寒假正是补充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的好时机。虽然阅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中等生在短短的寒假最需要补充的部分。单词相对来说,中等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而语法是这部分学生与优等生差距最大的部分。死记硬背不适合考试,更不适合平时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记住,并且比较熟练地应用,还需要通过语意理解。任何语法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意理解,明了精确的语意,很多语法并不需要去刻意记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掌握。落后生加强单词记忆
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都有欠缺,因此不可能在短短的寒假全面提升。由于阅读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十分头疼。读不懂文章有两种原因,单词不认识和句子结构太复杂。建议学生最好把教学大纲中的动词、形容词重复记忆,另外阅读一些文章,适应英文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英文语序来理解文章。
第五篇:2011年高三学生寒假语文复习指要
2011年高三学生寒假语文复习指要(2011-01-29 09:20:09)
转载▼
标签:分类: 高考研究
2011年高考
语文
复习
寒假
方法指要
科学备考
教育
2011年的寒假,对于高三复习考生而言,这将是他们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假期。也许由于各种各样的学校补课,这个假期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都显得有点名存实亡,但或多或少总还会给考生们留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算来,语文能够分到的时间实在是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最高效的复习,当是所有考生都关心的问题。目前各种版本的复习建议层出不穷,大多是夯实基础、稳步提高之类的话。本文不在宏观上进行观念性的指导,而试图从技术层面给考生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语言基础
字音字形需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如“褪色”、“舶来品”等。《咬文嚼字》曾经公布了最常写错的100个字(参见附1),可以作为复习参考。其它的偏、难、怪字就不要理它们了。
近义词辨析词,建议做一道归纳一道。比如近义词辨析常见的有四种方法:去除同类项、分搭配对象、两字变四字、比较反义词(参见附2)。当然,同学也可以总结自己习惯的方法--那么每做一道题,就应该将相应的近义词纳入到方法系统中,这样的话,考前要做的并非海量巩固,而是以方法为维度贯穿常见近义词,工作量会大大降低。成语辨析和病句也可以照此办理,尤其是病句,相同语病类型的病句排在一起,症状一目了然。
文学常识和语义衔接,不建议在寒假花时间。如果沉浸在过分琐碎的文学史细节中,反而不利于考场应试。语义衔接的难度则不需要专门突击。
二、文言文
到了这个阶段,文言文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巩固考纲内18个文言虚词,尤其是课内的例句,一定要熟,能够做到条件反射最好;然后就是熟悉文言实词、翻译、文意、断句题各自的答题技巧。如文言实词中,看见“肃”就是“严肃”,看见“德”就是“道德”,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实词解释基本上都是错的;而把“表”解释成“给……上表请求”,一看就是词类活用这种文言文式的翻译方式,基本上都是对的。把握住命题思路,考场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三、诗歌鉴赏
同样,诗歌鉴赏也不必漫天撒网,两件事情也足够:一是熟悉术语系统,即诗歌鉴赏常考的艺术手法和对应例句,像病句题一样,对相应手法烂熟于心;二是练习诗歌翻译,因为大多数考查诗歌内容或主旨的题目中,如果考生实在不知道要答什么,把相应区间的诗句翻译一下,也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分数。
四、现代文阅读
依然是两件事:一是阅读一下史铁生的散文集,挑一些篇目精读,花不了多少时间,要做的是就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字句先试着结合上下文语境突破一下,也许在考场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是就阅读延伸题加以集中突破,学会200字的经营布局方法。学而思高三语文在寒假会花6个课时对此加以详解,鉴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五、作文
在寒假,我们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文章。现在大多数同学手里应该已经拿到去年高考优秀作文集,其中都是2010年高考语文的一类文。考生要做的,就是挑其中最对自己胃口的一篇--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最容易模仿的一篇,换一个题目,逐句仿写一遍,把人家的事例换成自己的事例,论述语句只做适当调整。仿写结束后,加以适当润色、修改。在寒假,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写一篇高考一类文,务必在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找到写一类文的感觉。如果考生基础过于薄弱,那建议找一篇过去的高考一类文,结构规整、层次清楚的那种,那类文章由于立意问题,现在只能拿到二类,但对于作文长期老大难的同学而言,极容易上手,作文提升10分以上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综上,由于语文板块较多,所以总体看上去的话,复习任务并不轻松,但考生完全可以选取自己薄弱的版块加以集中突破,使得自己的语文应试水平(而非语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较大的飞跃。如果考生各个板块实力相对比较平均的话,建议考生将精力放在三块:一是阅读延伸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诗歌鉴赏后面的阅读延伸;二是文言虚词复习--这两块在寒假短时间内突击一下,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学而思高三语文寒假课程设计的初衷。第三块就是作文。这三块在高考150分中至少占到83分;如果我们认为文言虚词关系到文言文能够彻底理解的问题,那么文言虚词占的比重将达到9分,总量将占到
89分。如果这些地方能够有比较大的起色,那么高考语文的总体水平也就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附1: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为庆祝创刊十周年,向社会献出了一份耗十年心血完成的厚礼:《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本刊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一批常见别字。《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便是在此基础上,依据出错频率和专家评议拟订的。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关于这100个字的详细记忆方法,在学而思寒假第一次课时会加以呈现;当然,各位同学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总结梳理。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附2:近义词辨析的四种常见方法
近义词辨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要指望通过表面的意思对两个词语加以辨析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通过制造不同的语用环境对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加以辨析的能力。与字音字形题一样,死记硬背决非上策,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下几条备战建议,供各位同学参考:
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擅长”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善于”就比较泛泛而言;“钟情”的只是是爱情,“衷情”的对象则宽泛得多;“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启动”的往往是机器和法规,“启用”的对象则大多是“物”;“简练”主要修饰措辞,而“洗练”则可修饰语言、文字和技艺;“包罗”的可以是“万象”,“包括”的东西则相对有限……由范围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到程度,比如“迷醉”强调“沉迷”,比“陶醉”要更深一层,“荣膺”与“荣获”的区别也可以放在这个维度上加以考量。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当然,两个全组成“制止”就没戏唱了。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我们务必要找到真正能够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