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

时间:2019-05-12 18: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

第一篇: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

巾帼英雄白陈氏

清末宣统年间,建昌老大杖子出一位哄动朝野上下,誉满全热河的巾帼女杰,从而她的家乡西汤沟便名扬省内外,这位传奇英雄就是白陈氏。

白陈氏,1984年生于老大杖子乡贾杖子村西沟屯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她少年时童养给本村板桥屯白老大为妻。她天生聪慧睿智,伶牙俐齿,崇尚英雄,关心国家大事。对外国烈强侵华,八国联军进北京都病恶如仇。婚后四年丈夫夭折,膝下一儿一女,她通情达理,深得乡民爱戴。1909年6月1日,日本特务一行3人,以游历为名,到贾杖子偷绘地图,白陈氏看他们身着奇装异服,象是日本人,便上前阻止,他们非但不听,还口出不训,对白挑逗。白陈氏怒不可遏,便振臂高呼:“鬼子在这偷画地图,必然居心不良,大家快来打啊!”田间乡民闻声蜂诵而来,白陈氏突然抢过绘图,撕得粉碎,鬼子气急败坏,挥拳去打白陈氏,众乡民以棍棒阻击,打得鬼子抱头鼠窜。白陈氏率众尾追,追出数十里,日本鬼子被陈黑头擒获,并将其用巨石压身,毙命于白草洼处。

残内媚外的清延,接到国外领事馆照会,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皇帝宣统钦批:“查明起畔实情,严拿逃凶”于是涉案人员都相继被捕,押于塔子沟。在建昌县令审案时,百般用刑,白陈氏一口咬定,是自己所为,和他人无关。气得县令以烧红的12盘煎饼鏊子相威胁,如不交待同伙就得赤足走完红铁鏊。白陈氏从容赤脚走过后怒骂说:“昏官,鬼子,老娘我为国除害,死都置之度外,还怕这几块破铁鏊子不成!如果你们没看够,我再送你们一遍!”话后又顺原鏊踏回。红鏊烙得他脚下升烟流油,在场人都目不忍睹,吓得县令和催案的日本领事目瞪口呆。

三日后,原县令被革职,同案人一齐押解到承德。当热河都统亲审此案时,白陈氏仍斩钉截铁地说:“日本鬼子偷绘地图必有图谋,打死坏人这是为国除害,怎么说是有罪呢,难到岳飞抗金也不对吗?”感动得都统事后对同仁们说:“当今我朝竞有此等侠义女杰,我们这些封疆大吏都不如一个普通村妇啊!”为此他函驳上奏说:“日本人高田宏远、系无照越境、以谎称游历为名、行偷画地图之实,又不遵中华礼仪,肆意调戏烈妇,仓粹肇衅被戕,实属咎由自取。从案人员,均系本分良民,并非匪类蛮刁,当与暴力无辜别论。”在他

力主周旋下,将白陈氏无罪开释,陈黑头充军伊犁。

在清廷腐败之下,打死洋人没有砍头灭门,居然胜诉还乡,可谓世间奇闻。乡亲们都称白陈氏为挺身杀日特,公堂骂昏官,酷刑不变节,天大罪名一人担的女英雄。“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首领们都称她为反日先躯世人楷模。用她的爱国精神,宣传发动民众参军参战。仅老大杖子乡一带就有2000余人参加义军抗日。

1929年3月,白陈氏寿终正寝,享年75岁。乡亲们编唱歌,送她,至今还在流传:三月里开桃花,桃花正红,西汤沟出位女英雄,带乡亲,打鬼子把疆山保,从此她千秋万代传美名。

青年抗日英雄张奎元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建昌过去就曾出一位驰名热辽统帅万军的青年义军司令,此人即是抗日英雄张奎元。

张奎元,生于河北省任丘县长风镇,他的妻子及独生女儿都落户于老大杖子乡。他11岁,家乡发生水灾逃荒到凌源;12岁参加热河十二军,当司号员。因他侠肝义胆,刚直不阿,相貌出众、有人缘,本连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他的盟兄弟;18岁时因反对官长克扣军饷,惹了祸,团长要他治罪,张奎元一恕之下,拉走70余名弟兄,落草为绿林豪客,大家都推举他为首领,因为是司号,在弟兄中是老疙瘩,弟兄们给他起个浑号叫“老号子”,为存友谊,就报号“老耗子”。公开打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帜,又有不准害民的 “约法三章”,枪械齐全,官兵对他还往开一面,不到一年时间发展成300多人的大绺子。从而引起官方注意,1931年夏,被官军打散,张奎元被捕入狱。1933年元月,日军侵略热河大战在际,国民党当局为扩大抗日战线,将有影响的张奎元释放,让他聚众抗日。

张奎元回乡后,以旧部为主,组织起万余人的抗日武装,张被东北国民救国会总监朱济清任命为东北国民救国军独立师司令。此部有几个主力团是从东北军及抗日义军整建制加入的炮、机枪等重火力都有,战斗力很强,在抗日救亡中,给敌伪以重创,立过多次战攻。

1933年3月1日,张奎元命宋子文团在哈巴气设伏,阻击入侵凌源日军,缴战近半日,日军龟田营长等10余名鬼子被击毙。同月4日,张亲率300余战士,将路经北炉的30余名日骑兵包围,激战3小时,将日军队长中山太郎等3名日军击毙,获战马两匹、手枪二支、银元500余块。同年5月,张部义军正在老大杖子一带休整宣传扩军时,建昌伪维持会长宫弼臣带领伪自卫团及伪联庄两千余人对其进行偷袭,被张部打得大败而归。宫弼臣回县后,将在河坎子抓到的张奎元义父马文胜杀害于建昌。

张奎元听说凌西社会名流,全力支持自己组建义军的恩人被杀,决心攻打伪县城牤牛营子。他在誓师大会上说:“我们打建昌一为扩大收复失地;二为阵亡父兄报仇;三为实战练兵鼓动;四为证明中国人是爱国的,不全是汉奸。”1933年6月27日攻打建昌的战斗打响,击战3天3夜,打得敌营大乱,义军已攻下半条街。不料日军飞机突然低空扫射轰

炸,县东伪治安队及伪联庄赶来增援,张奎元为减少牺牲,才命令部下撤回原地体整。

1933年9月15日,张奎元为与郑桂林部义军联合,配合抗日联军攻打北平,率部进关,攻占抚宁县城。因西进受阻,没能与郑部义军会师。10月9日河北省治安军6千余众攻打张部,经11天激战,张部终因弹尽粮绝,于20日夜弃城出关,10月27日张部义军行至老大杖子三岔沟门子村猫岭时,突遭日伪伏击,张奎元不幸中弹殉国。时年26岁。

张奎元虽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但他那不畏邪恶、强暴的英雄气概,誓为民族尊严而战的浩然正气,临危授命抗日报国的壮志豪情,将流芳百世,他长眠于凌河源头,革命老区要路沟,又给凌河谱写下萦系千载的壮歌,也给老区增添了光耀寰宇的绚丽风采。

梅兰廷供稿

第二篇:陈氏家风

陈氏家风

我姓“陈”,先来说说关于“陈”姓人口的分布吧。

“陈”姓是现代中国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氏之一,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及澳门都是第一大姓,而且“陈”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十位,可见“陈”姓的人口基数还是很庞大的。

“陈”姓不仅人口之多,其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淳朴的家风,父母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明白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 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要努力将祖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健康成长。

(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 陈安英供稿)

第三篇:陈氏作文秘诀

陈氏作文秘诀

题目要有抓人的亮点:

1、自由命题作文,题目推陈出新,给人眼睛一亮,就容易抓人,高分十拿九稳;一般给材料作文多是自由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命题意图很明显,就是考察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和提炼核心信息的能力,因此,题目是否有亮点,成为关键。比如2011四川某地考题,也许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斑马线上的一次搀扶;也许是一次伤感的离别,一次快乐的相聚;也许是干渴时递上的一杯水,激动时的一个拥抱;也许是父亲脸上的几滴汗水,母亲的几句唠叨;也许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畦碧绿的菜地;也许是一个精彩的进球,也许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在平常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场景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底,请你选择一个场景,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自拟标题,合理采用表达方式;(2)描写细致,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不少于3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要是拟为: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生命的敬礼,用这个题目就会获得高分的认可,也会体现材料的内涵,高分就来了。

2、半命题作文,试卷已经给出了部分题目,需要考生现场补充完整,这种考题,补充完整的命题意图,就十分重要,要想高分,选择什么样的点补充,就见出考生的智慧。

比如:2011安徽考题: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性,要求文章不少于500字。

这类半命题作文最难的是,对考生审题有一定局限,给出的题目

部分如果用的是评论性词语,建议考生补充的题目关键词最好要具体,有细节,以便自己下笔有落脚点,题目如果具体到:李阿姨,并不平凡,题目一出来就给自己定位是记人的记叙文,好写,这个”李阿姨”如果再具体到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就更有故事。

3、命题作文,这是中考一般采用更多的题型,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要想高分,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脑子:以2011安徽中考为例: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笑,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1)开头要有亮点:开头如果可以信手拈来一些经典名句,将大大提升阅卷老师的兴奋点,比如这个作文开头如果借助泰戈尔《永恒的青春》作为题记,那就注定会得高分:

我不想流连于腐朽的沉寂,因为我要去寻找我永恒的青春;

一切与我生命无关的,一切不似我笑声轻盈的,我都统统抛弃。

2)中间要有好故事:

3)结尾要出人意料的总结拔高,做到既能细致入微,又简洁明快,一气呵成。

第四篇: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图说》心得 原创 高启武 绘图 高君炜 《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是一代宗师陈仲甡(1809—1871年)之哲嗣陈鑫(1849—1929年)先生所著。先生之父“平生战功累累,啧啧人口,皆根于精太极拳也。及公卒,吊者数郡毕至,众议易名„英义‟。”(《图说、陈氏家乘》)《图说》是先生宗其家传,辛勤笔耕“自光绪戊申年至民国己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自序》)。先生“夙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发前人所未发”,破历代“珍秘不以示人之传习”(《杜严序》),尽泄天机意欲使后学“由升堂以入室”(《自传》)。故今人得见陈拳理法全貌,先生可谓功德无量矣。陈鑫先生的这本《图说》虽名言拳,然书中道、释、儒、医无不涉猎,这在其它武术书籍中则不多见。尤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并贯彻始终,实意为后学剖白太极拳理法之根本。本人学疏浅薄,虽多年喜《易》好拳,然至今亦仍是童蒙于《易》,门外于拳,读此书深感捉襟见肘,力所不逮。现不揣冒昧,将平时习易学练时一孔之见的心得进行整理,勉强成文以抛砖引玉,期望大家不吝斧正。

一、陈氏太极拳预备势和太极图象

先生称此势为“太极象”,并画

有太极象图。从字面看,“太”字有最、至及极端之意。极亦有顶点、尽头之意。《周易正义、系辞》云:“太极谓天地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太极图详解、朱子太极图说解》云:“圣人谓太极者,所以指夫天地养物之根也。”拳以此名,愚以为是取归根复命、人合天道之意。《周易、系辞》中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先祖圣人以两仪之阴阳为基础类物取象,通变天、地、人三才之情状,钩深致远,以倡道之博大精深。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周子太极图说》亦云:“阴阳一太极也。”可见,太极与道名异而实一也,此皆可以《易》证之。先生《图说》通篇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中规中矩、恰得根本。太极拳亦确实是以老庄学说为基石,取实战博击技法于外,寓道家丹功于内,和合二者则太极、《易》理之阴阳动静、刚柔进退为拳理之准绳而用。从而,方能使拳之一技极尽太极之妙,亦更为世人究其理、探其本者所锺爱。

“太极理也”,“无声无臭”,“动而阳、静而阴”是“元气混而为一”(《朱子太极图说解》)。既是言太极中“阴阳只是一气,非有二物相对也”(同前),亦即太极者无极也。非有阴阳二物相聚而成,何来始生终灭之说。先生称此势“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胸腹之内”(《图说、太极象图》)。外形静而未动,然体内真气循行周身内外,其出则开盈、入则合虚,是为虽静犹动。说是动,然而毕竟是外形未动。以动实静虚论,则当谓此为虚。此虚恰是《庄子、刻意》篇论剑法中“示之以虚”之虚。故,此势只须“洗心涤虑、平心静气”(《图说、太极象图》),提顶、竖项、松胸、松胯、圆裆、合膝、两足实实在在踏于地上,以待丹田中“混而为一”的“元气”真机发动,或者说是待丹田中太极真意萌生,“如此而后可以学拳”。以上诸项要求可谓是太极拳入门之阶梯,内功之精髓,然却被诸多太极拳锻炼者所忽视,真令人不得不扼腕叹惜。“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同前)如是则太极拳预备势中如何应用太极、《易》理之理、法明矣。陈式太极拳预备式即已理明法备,唯终日能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者”(《图说、太极拳经论》),方可识得个中情趣,久之自可窥得门庭。

二、陈氏太极拳缠丝法

(一)陈氏太极拳缠丝法源于《易》理

先生在《图说、太极拳缠丝精论》中提纲提纲挚领地言道:“太极拳缠丝法

也”。紧接着,在《图说、缠丝精图》中又进一步解释曰:“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这两句话可谓言简意赅,已将陈式太极拳内功之秘剖露无疑。

说到缠丝,在陈氏太极拳盘架、推手和技击中,其所有运动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四肢和身体均同时在各自按照顺、逆时针方向做螺旋运动。同时,四肢在丹田元气带动下亦一起在做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在各种上作圆弧式运动。在手臂运动为旋膀转碗、螺旋劲缠至指尖;在腿脚则为旋腰转胯、旋踝转膝、螺旋劲缠至足趾;在身法为顶提住尾闾用尾骨划前后、左右、上下及各种斜向之弧。从而形成不仅腿足、臂手自身旋转运动,而且在身躯旋转带动下,手足的在内劲的催动下亦以弧形轨迹做前后、左右、上下及各种斜向往复式圆运动.就如同卫星在自转时,亦在围绕有着自转运动之行星公转;同时,行星在自转时又在围绕恒星公转一样。这样演练和应用陈氏太极拳时,就在身上形成一系列立体螺旋运动,拳中称其为缠丝故陈氏太极拳又有“圈拳”之称。而这一系列立体螺旋运动,其毫发细微之动两足底各个部位皆须有对应感觉才是。陈氏太极拳这种种“圈”即拳中“以气运(依愚理解这里所说之“运”,是运动、催动之意。)身”之内功功法。在伏羲八卦方位太极图中我们能看到,圆图中分为黑白两大部分,若以黑为阴白为阳,则中间之圆即为无阴无阳无极和合之太极。在这一图上方,乾卦最外面左侧逐渐增加之黑色是阴初生之处,其历经兑、离、震三卦到坤卦,黑色之阴由初生之微,逐渐到坤卦黑色纯阴旺极之著;而此图坤卦下方白色空间即是黑阴旺极白阳初生之微,白色之阳由初生之微,历经艮、坎、巽三卦到乾卦,逐渐到白色纯阳旺极之著。同时,在此初生黑阴之里侧白色纯阳旺极之著,亦历经兑、离、震三卦到坤卦,由旺极之著逐渐到坤卦白色纯阳衰尽之微;同时在初生白阳之里侧黑色纯阴旺极之著,亦经历艮坎巽三卦到乾,由旺极之著逐渐到乾卦处黑色纯阴衰尽之微。

这样看阴阳皆是由外初始而生,逆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到其旺极之著;接着阴阳各自由此旺极之处继续逆时针旋转,则逐渐由外向内到一百八十度衰尽之微。当然,依次同样道理,亦可理解为阴阳皆是由内初始而生,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到其旺极之著;接着阴阳各自由此旺极之处继续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由外而内消减至各自衰尽之微。

在图中阴阳相反相对,阳尽之处阴生,阴隐之方阳现。纯阳乾卦旺极之处上有黑阴始生之微,下有黑阴衰尽之微;纯阴坤卦旺极之处下有白阳始生之微,上有白阳衰尽之微。在由乾卦起过中心至坤卦这一条直线上,同时具有阴阳初生之微、衰尽之微、旺极之著这六种变化。此则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寓。即黑阴旺极方之始终均有一点阳微存在;白阳旺极方之始终亦均有一点阴微存在。真可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见阳非太极、阴亦非太极,太极非阳非阴,却又须亦阳亦阴、阴阳和合为一方可谓太极。故才有孔夫子“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周莲溪周子“阴阳一太极也”之说。正是因此,陈氏太极拳要求练此拳须内(阴)外(阳)相随、表(阳)里(阴)合一、快(阳)慢(阴)相间、刚(阳)柔(阴)相济,其所宗即是太极、《易》理中阴阳运用之法则。同时陈氏太极拳视练拳者整个身体相互关联为一个太极之圆,而四肢乃至手指、脚趾又处处皆是一个个太极之圆。请注意,此圆非身肢有形所及之圆,是指体内“中气”充盈,无凹凸、缺陷、断续,所用之意无过不及,则阴阳和合而成之太极圆,其即大道之形、亦即太极之体,“放之则弥六和,”(《图说、太极拳推原解》)可谓大则无其外;“卷之则退藏于密,”(同前)此又可谓小则无其内。体内中气“随意所之,意所向,”周流行六虚而无所不及,方可称之为圆。先生在《图说、附中气辨》云:“中气是气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即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先生文中所言之偏、过、刚皆阳也,倚、不及、柔则皆阴也。而陈氏太极拳所练之气非阴非阳,然却亦阴亦阳,实是阴阳对等、匹配和合,故称至当却好而谓之曰“中气”。正如三丰祖师所云:“守其清静自然是为勿忘。”(《道言浅近说》)“守”即为有、为阳,;“顺其清静自然为勿助。”(《同前》)“顺”即为无、为阴,二者缺一不可。丹功常讲,药物易知火候难传,愚以为就是指练功中阴阳所象之意气、动静、内外、虚实等等诸般功夫在修炼中掌握运用之法度。邵子邵康节在《子时歌》中称火候之妙是:“中间些子好光景,难得功夫入语言。”亦如同屈原《远游》中所说:“道可受兮,而不可传。”此传字是指用语言描述之意。陈氏太极拳缠丝内劲所练之“中气”,即是以太极之阴阳和合之理主宰于太极拳内劲儿锻炼。故,非此不得以太极功夫名之。先生恐后学不解而无法下手,便直白而云,是将“中气”“用螺丝劲缠于骨之外肌肤之间”(《图说、第二势揽扎衣》)。然,其意气运用必须意到气到、意气到而外形和合为一,先生称为:“不前不后由中而行,后则擘、前则合、皆不得中劲。”陈氏太极拳自然需要以体内元气质量足够强大为基础依托方可做功,而上面所说凹凸、缺陷、断续诸病皆因不得以太极、易理主宰体内元气所致,故而不能称为“中气”。陈氏太极拳缠丝法在演练和运用过程中,要求整个身肢外形在螺旋缠绕中,须用无过不及之意将真气贯注于其中,而非徒有外形拧来转去。否则,就不能称为缠丝内劲。陈氏太极拳缠丝劲是著于内而形微于外,内不动则外不发;形于外而源于内,外静而内亦动。《太极象图》文中所云“以待其动”,即此内动之中气。陈氏太极拳缠丝劲是以内气催动外形,外形合于内气,内(阴)外(阳)相合之功。故《图说、缠丝精图》方云:“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 至此再回头看,先生之所以说“太极拳缠丝法也”这句话。就是一个意思,练陈氏太极拳就须潜心于身内阴阳修炼,而非有意于肢体的拧转缠绕,并使之和合于太极、《易》理,方能应用于拳中。先生在《太极拳权谱》中更是告诫后学曰:“中气贯足,精神百倍”,并于其后注曰:“十年用功,十年养气”。而此句就是强调拳谚”拿住丹田练内功”之实质。

第五篇:陈氏太极拳心得三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

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

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取象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

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高启武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

草应于二零一二年七月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

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

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高启武 草应于二零一

二年七月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

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

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

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七月

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

高启武 草应于二零一二年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

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

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高启武 草应于

二零一二年七月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

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二年七月

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

高启武 草应于二零一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

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

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高启武 草应于

二零一二年七月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九三当位得正,刚而不失惕危之虑,刚柔相济,事不急于居功。故,往来间游刃有余,使敌挤靠劲落空而我不受制于人。

乾卦九四爻辞告诫云:“或跃在渊,无咎。”九三是审视进退而有虑危之意。九四则是进一步权衡机势,及时而进则善处无咎之象。坤卦**则犹“括囊,”而“无咎、无誉。”《周易本义》言:“结囊口而不出也。”意亦在戒“贪利务道”。(《周易浅述、坤》)《周易、象》于此云:“慎而不言也。”由此可见,乾坤二卦虽阴阳廽异,卦象卦理亦各有别,然二卦则太极之理无二,所喻之事亦可相通。故,金刚捣碓一势同时取诸乾坤二卦用之于拳,则于理、于象、于机、于势可谓恰如其分。

分解动作五

身体微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左腿逆缠中气先动而出丹田,由后裆出逆缠大腿、小腿、脚踝、脚跟至足各趾;再逆缠原路返回,并上合顶劲、右腿逆缠提膝,大腿高与胯平,右脚放松,中气先逆缠由脚收回丹田,再随右膝向前上提撞之势,逆缠出丹田运至右膝前上端。

右按掌变拳顺缠由左臂前外侧向前上冲,拳心向里拳面向上,高度不超过下巴,中气由丹田顺缠运至拳面;左立掌由右臂里侧顺缠落至右肘下方,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略偏里,中气由中指尖顺缠归入丹田。目光通过右拳上方向前方看去。(图五)

金刚捣碓一势由初始柔化接引之随曲,渐至我顺人背就伸而进。及至动作五左掌下引右拳上冲,右膝向前上提撞,可谓上(右拳)下(膝)中(左掌)三盘齐进。此时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捣碓初始柔化时即为)示之以虚,(不与其较力,人刚我柔谓之走,而无失势之虞。)开之以利,(虽其攻我在先,而我必动而不失机势,如捣碓前四势,我为)后之以发,(至动作五,其攻我不中,我却全面进攻。则是)先之以至”。当然,这其中内劲变化,后发先至之妙,在一开一合之间瞬间即能完成。只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因此,功夫界自古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取象

乾卦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阳位刚而中正,五爻得中于上卦,为君;二爻得中于下卦,为臣。金刚捣碓一势之用到此已是登峰造极。《周易、系辞、又八章》中称:“二多誉,”臣居下位,唯君为尊。此势中动作二纳乾坤九二六二两爻,其亦犹射箭中引而不发,多谋慎作故少失。“五多功”,君居九五统天下为用,得机势而能为。金刚捣碓一势中动作五,是为一君临而万民安。《周易本义、乾》亦称九五爻是“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太极拳须循先天自然,去后天勉然,务求随机就势,才能有得机得势、发而必中的之功。学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入门初始切勿贪功近利,要柔化为主以学走劲,标准是由招熟而懂规矩、得中气。所谓招熟是为每一动作,从发端之初始到完了,皆须由手到脚、由顶到足底规矩不失、劲力不断。功夫界亦称此为“劲不落空是真为招熟”(《太极拳势图解、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如此,与人搭手方能松而不懈谓之柔,有劲力而不僵谓之刚。否则,一搭手用力则顶,如牛相抵、与懂劲无缘;不用力则丢,懈软受制、无法与人相较,同样不得入门之径。练好这一阶段功夫则至关重要,将来太极拳功夫高低,全在此功夫扎实与否。这一功夫是由不用蛮力之“松”,到能以气催形之柔。完成这两步功夫则可谓,登堂入室已有希望。久而久之,积柔成刚,自可由走而黏,继之亦可发打自如、成就大用。

分解动作五左脚独立支撑,两手一足皆用以攻人。就像此卦中六五爻,虽居德之圣、位之极,却难免像《周易浅述、乾》所云,有:“虽尊而过乎中”之嫌。故用此招绝不可掉以轻心。

坤卦“六五黄裳无吉”。古人称衣着于上,裳饰于下。照《易》之天地定位、尊卑以陈之理,自然上衣象君,下裳法臣。动作五纳坤卦六五,则是“今,臣居君位”(《周易正义、坤》),因六五阴爻居五爻阳位,即不当位、不得中正,故非吉象。在古人观念中,东方五行为木,节令在春,其色为青;南方五行为火,节令在夏,其色为赤;西方五行为金,节令在秋,其色为白;北方五行为水,节令在冬,其色为黑;中间之位五行为土,节令在长夏,其色为黄,此是五行配五季说。照现今流行之四季说,土亦居中宫,虽寄旺四方、四季(注,如春季三个月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其余三季可类推。故此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月而言)无其本位。然正因土寄旺于四季,统御四方而方为五行中至尊,从而有说称土为太极之本。故黄颜色亦逐渐为历代君王所专用。在此坤卦六五之位,本只应该阳爻为君配上衣,而阴爻只能配下裳、为臣,此六五反着上衣、居君之位而曰黄裳,故爻辞称“无吉”。

动作五得机得势,言阴爻为二,本坤卦臣位之正。六五却裳居衣位,尤《周易本义、坤、六五》称:“六五以阴居尊位”,是“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善之吉也”。故此势亦如臣得君位亦可王天下。然须切记,裳饰上、臣居尊仅是机势所造,而非永久之实,要谨慎守住黄裳之德,仅此而已,千万不可妄想。亦只宜行土之柔顺厚载之德。太极拳之道“非用武者以体无刚健,是非用威武也。以内有文德通达物理。故象曰„文在其中也‟”(《周易正义、坤》)。可见,太极拳曲而直、枉则正、以柔克刚,实非无刚可用,实刚柔得宜耳。

分解动作六

身微微右转,左腿逆缠膝微屈,中气由足归于丹田;右腿逆缠,中气出丹田经由大小腿运至右足各趾,距左脚约一肩宽处逆缠落地震脚。

左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微上;右拳顺缠落于左掌中,高度在胸下腹上,去身约三四寸远。领住顶劲,气归丹田,两手与鼻准上下相照,肩胯、肘膝皆须合住。目视前方。(图六)

动作六是金刚捣碓定势。此前,我虽随人劲力而出招用势,然未必皆能凑效。此势已至尽极,犹行至乾卦上九之爻,尚不能制敌取胜而达目的,我则险矣。

故乾卦上九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亢,至极、过度意。“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周易正义、乾》)“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自有无悔之道可知。”(《周易浅述、乾》)先生图其定势,并详述周身规矩要领,即是示人无悔之道。可见,先生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孟子“大匠悔人以规矩,不可使人以巧”之句,事非偶然也。学太极拳者得此规矩,则可知进退存亡之法,而太极、《易》理则谓此为可免悔吝之道。坤卦上六爻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阴落于极外之象。故云:“龙战于野”。“阴极阳亢,两龙相战,有两败俱伤象。”(《周易浅述、坤》)此爻辞是专言乾坤两龙中坤龙之上六,坤为地,属土,色黄。“气阳血阴,”在道家丹功中,人体内之气轻清无形,故为阳;而体内之血浊重有形,故为阴而有“其血玄黄”之说。坤卦由初六履霜即已“防龙战于始”,(《周易浅述、坤》)同样乾卦从初九潜龙始,亦以遵从“非用威武”之道。动作五我得机得势而三盘齐进,即使如此,敌亦在变,我亦完全可能击其不中,敌不失势亦不受制我则险矣。故我提起之右腿下踏震脚,踩踏其左脚面并合膝护裆,以防其进攻之腿;右手如金刚“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取其两手敛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金刚捣碓。此势秉乾坤之理,合太极阴阳之道,避实击虚、以柔克刚、防悔吝之患于未然,恰合拳理。倘我能时时顺于先,何虑人不背哉!太极、《易》理涵盖天地、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然而,却非无从下手,《周易系辞、下传》即称:“乾坤其《易》之门耶”。陈鑫先生秉承此意,以乾坤两卦象太极拳首势,将“《易》之门”与“太极母势”相对应,可见陈鑫先生用意之深远。老夫子亦明言,乾坤二卦就是《易》之提纲。而金刚捣碓素有陈氏太极拳母势之称。金刚捣碓配此“《易》之门户”二卦无论外形动作、内劲运用、技击含义与卦象、爻象、卦辞、爻辞均相契合,且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恰似专为此拳、此势而作,实实妙矣!神矣!至此方觉怀抱太极、脚踏五行、手运八卦、身合天地之说非虚妄也。

当初,先生深学理,精拳术,阐述家传奥义公布于世,即意欲方便世人。如此方有今人得见此书之幸。可惜限於本人水平,虽极尽全力成就拙文,却自觉不唯不能道其风雅,反恐其中谬误玷污先生大作。故,敬告读者,文中所有错误与先生《图说》原文及所引用其它经典无关,亦于任何一式太极拳宗传渺无牵涉。纯属本人不顾才疏学浅,关门杜撰所致。故此,本人只希望以此拙文权作引玉之砖献于热心同道。期待来日高明大家勘我文中谬误,阐幽释微而造福我辈后学。

高启武

二0一二年草应于石家庄市

下载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巾帼英雄白陈氏(关工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氏宗族大会5篇范文

    陈氏宗亲会发言稿 陈定模 一、什么是宗族 (一)宗族的内涵和特点 宗族是指共祖先的人群集合,在同一聚居地形成的聚落。宗族从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家庭房份结成的亲缘集团和社会群众......

    陈氏太极拳协会 题

    1.段正淳把刻有‚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的金锁片交给了哪个女儿(A) (A)阿朱 (B)阿紫 (C)王语嫣 (D)钟灵 2.在韦小宝的7位夫人中,他最先与哪位相遇(B) (A)双儿 (B)沐剑屏 (C)方怡 (D)建宁 3.......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王美岭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

    2011年白氏家族聚会发言范文大全

    2011年白氏家族聚会发言稿各位族人,各位来宾,大家好!每年清明时节,是炎黄子孙寻根求源、扫墓祭祖的日子。今天,我们这些白氏后裔和至爱亲朋,不畏路途遥远,抛开手中工作,携带妻儿老小......

    白茆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工作汇报材料

    白茆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关工委工作在白茆中心校和镇关工委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

    潮汕老大说陈氏(5篇材料)

    潮汕老大说陈氏 在全国性的姓氏排列中,陈姓大概处在第5-7位之间。但在福建、江西、广东、台湾等南方省份,却长期稳坐上第一把交椅。这说明陈姓氏是个活跃好动的姓氏,而且这种流......

    致陈氏小孩的情书

    致陈氏小孩的情书 记得,当时我答应你的时候,你兴奋的像个孩子一样,一有时间就往这边跑。。当时,你很认真地告诉我,我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此生,非我不娶。。那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

    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级姓陈的同学最多,我们常开玩笑: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一家人!我开始对姓氏感兴趣,便开始调查陈姓。 二、调查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