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

时间:2019-05-12 18:3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

第一篇: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

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

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3年

中国报告网—中国领先行业市场调研机构http:///

正文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我国节能建筑近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TEL:010-86825716400-007-6266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节能建筑的比例不断提高。虽然如此,目前国内对节能建筑的理解上有偏差,很多人觉得给一个建筑尽可能地增加节能技术,因此,如果按照国外按严格的标准衡量,我国真正的节能建筑并不多。TEL:010-86825716400-007-6266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材料、设备、施工技术上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设计和标准上的缺失和不足,导致我国节能建筑不能名副其实。

在 设计上,建筑节能与否不单看某个单体建筑,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独立的,建筑与建筑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还要用综合环境等因素,从一个区域的整体规划考虑。首 先要满足整体环境节能环保,其次才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施工是否节能,最后是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是否节能,而不仅仅像很多人认为只要使用节能技术和 材料就是节能建筑了。TEL:010-86825716400-007-6266在 标准上,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不少关于建筑节能的标准、条例,如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了21项关于建设节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27项有关标准的制 订和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已经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不顺利,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执行国家的强制标准,往 往在图纸上有所体现,但在施工上就被忽略。

观研天下在《(2012-2016)》 中指出:我国节能建筑在设计和标准上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仅仅是设计、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能还不能真正的实现节能的目标,还需要从更大的体 系进行规范,还需要在建筑的使用上形成顺应自然规律的习惯。我国还应当继续在设计和标准上加大功夫,建设真正的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什么是建筑节能行业调研

建筑节能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建筑节能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建筑节能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建筑节能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建筑节能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建筑节能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关于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调研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调研企业通过自身营销及庞大互联网市场,掌握市场宏观微观经济,为国内外的企业单位、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专业可靠的市场情报、商业信息、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

2、研究报告使用人群

我公司报告使用者范围较广,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人或团体。

3、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观研天下(Insight&InfoConsultingLtd)发行的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建筑节能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4、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关于报告调研机构

关于我们(Intoduction)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观研天下)

Insight & Info Consulting Lt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sight & Info)

公司主要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在产业研究、投资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提供专业、权威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

The company mainly provid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professional, authoritative research report, data product and solution on industrial research, investment analysis, market survey, etc.核心理念(Core Values)

持续创新>>企业的发展之源。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精益求精>>企业生存之基。只有精品才能得到市场的最终认可,发展才可持续和谐发展>>企业的文化核心。只有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在发展上形成一致,企业才能展现出生命力。

Continuou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resource of the Corporation:Onlyinnovation enables the Corpora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Refinement>> Existence foundation of the Corporation:Only fine productscan achieve ultimate acceptance of the market and facilitate sustainable 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re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Development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orporation and society, as well as between the Corporation and employees is required to fully exhibit the Corporation’s vitality.业务领域(Scope of Business)

THANK YOU

第二篇:我国将出台通用机场建设标准

我国将出台通用机场建设标准

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点燃了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炉火”。为给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打好基础,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编写了《通用机场建设标准(初稿)》(以下简称《标准》),并于11月30日-12月10日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目前,我国的通用机场需要按照现有的民用运输机场标准进行建设,进入的门槛较高,且周期较长。《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为通用机场建设制定的标准,确立了安全、适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机场建设原则。《标准》分为四章30条,对通用机场的选址、设施配备、抗震设护和环境保护三大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制定初衷是为了规范我国的通用机场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运行设施,保障通用机场的安全性。所有仅用于开展通用航空活动的通用机场都将被纳入该标准的规范范围,但接纳30座以上航空器进行经营性载人飞行活动的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水上机场、可以或已经开展通用航空业务的运输机场不在本标准的作用范围之内,而是将参考国外做法与我国的相关安全规定进行管理。

《标准》根据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将通用机场分为了三类:一类为开展10座-2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月起降飞机最多达到3000架次以上,或被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的机场;二类为开展 5座-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月起降飞机最多达到600架次-3000架次,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类飞行活动的机场;其他通用机场为三类。

记者注意到,即便是要求最高的一类通用机场,在选址、机场排水工程标准等方面,都较现行的运输机场建设标准更加宽松。多项在运输机场选址中可起到一票否定作用的因素,在通用机场选址时将被改为应充分考虑影响的因素;在运输机场建设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且必备的空管设备建设,在通用机场建设中条件也有所放宽。

二、三类通用机场甚至可以不设置塔台,不必建立自己的气象设施——这是为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通用机场的运行成本,以促进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标准》列出了通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的四大原则,即安全、适用、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飞行安全,满足必须的安全技术要求;合理配置运行设施,满足功能需要;建设规模和设施配置坚持合理、适用、客观、实际原则,以降低工程的造价和运营成本,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长远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发展空间。

安全是通用机场建设的首要因素。通用机场的飞行场地建设均被要求按照或参照《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民用直升机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5013)执行。通用机场土方工程的防洪标准参照《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一类通用机场要设置围栏,一、二类通用机场要配备管制指挥波道甚高频通信系统、航空气象情报信息终端和航行情报信息终端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国通用机场的布局规划尚未确立,通用机场的空管模式也尚不明确。《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通用机场的位置选择和空管设施配备只提出了原则性标准。

第三篇: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探讨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 2 ̄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 30.1 瓦 /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 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 11 瓦 /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 180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 70 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 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 2000 ̄2015 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 2015 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 2000 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 2020 年底,全国新增的 300 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 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 50% 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1.6 亿吨标准煤。在 400 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 138 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 60% 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 40 亿平方米,2000 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 25 公斤标煤 /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 50% 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0.5 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 1100 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 10 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 8 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 10 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 1 亿撸?约为我国 2000 年发电能力的 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 40%  ̄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 45 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 5 亿到 6 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 50% 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 1.35 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 2020 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 3.5 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 8000 万千瓦(约相当于 4.5 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 6000 亿元)。如果要求 2020 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 20 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1.2 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 100 元);(2)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3)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4)政府考虑的是 GDP 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5)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6)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7)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2.1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 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2.2 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和明智选择。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2.3 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应采取相

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2.4 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1)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2)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3)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4)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 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5)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2.5 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

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没有资金只是纸上谈兵。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2.6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 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 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

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2.7 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我国是能源稀缺国家,节能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建筑节能是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只有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最佳途径。

3 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

伴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渐开展,为了使得建筑节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和执行力度。由于建筑节能不涉及结构安全,且靠眼看、手摸又检查不出来,至今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的质量尚未实施监督、抽查检测以及节能建筑的竣工验收。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给节能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节能质量控制,如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进行抽查复验,不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 对竣工的居住建筑进行抽查检测,不符合要求不予验收,从而确保居住建筑的节能质量和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3.1 检测范围和方法

建筑节能的检测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a)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外表温度、热流;外墙热桥部位(圈梁、过梁、构造柱、芯柱)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气密性指标;屋面内外表面温度、热流;地面表面温度、热流;建筑室内各房间温度,阳台温度;(b)建筑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c)水平、东、南、西、北向太阳辐射强度;(d)室内热舒适度(PMV,PPD);(e)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室内风速;(f)空调状态下耗电量等。测试应以 3 ̄5 d 为 1 个周期,测试室采用连续观测、连续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对某栋建筑物或某个区域的建筑进行节能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指导并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1)居住建筑施工过程检测

居住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应控制对保温节能有影响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组成外墙、屋顶和楼板等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以及外窗(含阳台门)的保温和气密性能。

(2)居住建筑竣工检测

如果使用的保温材料和外窗等构件的保温、气密性能质量合格,但施工不当或不合理仍然会影响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应对建筑物节能效果有影响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室内平均温度、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以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进行抽查检测。有条件或有争议时,应对建筑物围护结构进行热工缺陷检测分析。考虑到供暖室外管道普遍采用保温直埋,只要采用合格的保温直埋管道,且施工质量满足要求,供暖系统的补水率和供暖管网的输送效率均能满足要求。因此,可不做供暖系统的补水率和供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有条件或有争议时,应对建筑物内和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进行检测。建筑节能检测方法依据现行《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 进行。

3.2 检测合格判定(1)保温材料和外窗等构件的合格判定

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墙、屋顶和楼板等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外窗(含阳台门)的保温及其气密性能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2)建筑物的合格判定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只要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或层数、窗墙面积比、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均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即可判定该建筑物为符合相应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当建筑物窗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时,要将设计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窗墙比(超过部分的)改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值,得出建筑物传热耗热量—参照建筑传热耗热量,并以参照

建筑传热耗热量为限值,调整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依据调整后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设计、建造,方可判定该建筑物为符合相应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

②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在室内外设计计算温度条件下,建筑物居住性房间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设计计算温度所对应的空气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按 60%计算。

③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

居住建筑室内平均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居室内温度的逐时值最低不应低于 16 度,最高不应高于 24 度。

④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应满足相应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以上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从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多角度的思考,认为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值得全社会重视。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急需建立信息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急需建立信息管理体系

张星联 唐晓纯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消除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国都积极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如欧盟在2004年就出台了6类有关食品生产、进口和市场投放的卫生管理条例,标志着其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无论是加工食品还是农畜产品,从生产(生长)、加工、包装、流通到消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有害物质会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品,进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体健康。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了解不够以及难于鉴别,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因为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在未食用之前很难对其品质进行评价,消费者只有购买并食用之后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加上一些食品中存在的残留物的剂量和潜伏期较长,消费者在食用后仍不能立即对该食品的效用做出准确的评价。

然而,从监管体制上看,我国在经历了50多年的监督管理历程之后,虽然现有的卫生监督有关人员达20万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检验监督技术人员的比例差距依然突出。如:日本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是1:15800,荷兰是1:22300,而我国目前的比例是1:40000,可见,增加相关监管人员队伍势在必行。

从科研技术上看,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的量的安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对于食品质量的安全技术研究与开发,则投入较少,造成研究成果储备不足,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的技术需求。

此外,我国还缺乏对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检测技术,农药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物方面的检测也尚有不足。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 种农药;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检测及 “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技术,我国目前也没有有效的快速检测方法、技术和设备。除了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的落后之外,我国没有广泛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也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技术与国际水平不接轨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完成对食品的把关、溯源、设限和布控四个方面的研究,尽快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首先,政府要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传导机制,把建立有效的信息作为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向公众通报各种食品的安全状况,以便消费者能够尽快了解,减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提供一个平台,使消费者也能参与改善食品安全的管理,针对消费者做出的反馈意见,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的采纳,有益于下一步的安全管理生产。

其次,应当有效的整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因素,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化,以便于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危害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测,从而达到食品安全预警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以及对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篇:今后几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今后几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作者:发布日期:2010-04-07 21:10:18查看次数:1829 次 摘 要: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权威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⑴高新技术人才、⑵信息技术人才、⑶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⑷农业科技人才、⑸环境保护技术人才、⑹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⑺国际经贸人才、⑻律师人才、⑼保险业精算师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权威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⑴高新技术人才、⑵信息技术人才、⑶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⑷农业科技人才、⑸环境保护技术人才、⑹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⑺国际经贸人才、⑻律师人才、⑼保险业精算师

高新技术人才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兴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的结果。因此,多数国家均在制定跨世纪人才培育工程规划、兴建科技园、创办高科技产业、招揽高科技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农业科技人才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中国人将来吃什么?已是国内外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据统计,1957年~1977年的20年里,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8亿亩,相当于减少了20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1978年后,耕地以平均每年460.5万亩的速度递减。进入90年代,开始向每年减少1000万亩挺进。而人口呢? 2006年达到13.5亿,预计2030年将突破16亿。我国土地对人口的合理承载量为8亿,最大理论承载量为15亿~16亿。合理的安全界线早在1969年就被打破,形成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4倍的人口密度。也就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向科学技术要粮,这是惟一出路。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即跳出单纯靠传统种植业发展农业的旧框套,改造传统种植业为“绿色生态立体农业”、创建以微生物工厂化生产为特征的“白色农业”、发展以海洋养殖耕作为特征的“蓝色农业”。这“三色产业”规划的实施,完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如果没有足量的“三色农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三色农业”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国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人才。我国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每年仅毕业几万名专业人才的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环境保护技术人才20世纪以来,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既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灿烂的经济和文明奇迹,也带来了空前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削弱了地球养育人类的能力。

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空气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江河水质恶化,淡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失去平衡。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致力于环境的保护。科学家们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形成诸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边缘科学,开始追求清洁生产技术、生态设计等符合生态规律的技术。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制定法规,投入资金,培育环保技术人才,开展环保科学研究,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人与生物共处、保护环境清洁和维护地球生态的平衡。

环保产业一诞生,就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一支劲旅。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才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按照德国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0万人。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众所周知,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前沿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领域都具有很大的经济前景。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产业,而且将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十年来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招揽生物技术人才。随着生物技术人才身价的提高,生物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据预测,在21世纪,生物技术将是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在生物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队伍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

下载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出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出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产权单位负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 五类改造项目可申请财政资金,住宅改造个人可提取公积金 日前,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市......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综述(5篇)

    在倡导节约能源、实现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建筑节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建筑节能政策是关键,因此学术界对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十分重视。近年来,我国......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来源:九正建材网 时间:2013-08-15 11:41摘要:8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我国五天工作制出台经过

    我国五天工作制出台经过五天工作制的设想,最初是我向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建议的,我当时担任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支持下,研究中心专门成立......

    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推出两种模式高考 发布时间: 2014-03-22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徐硙、石昊)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12.我国急需突破医疗器械行业困境(范文)

    我国急需突破医疗器械行业困境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专家分析认为,如果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不能突破当前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将错失发展良机。 一是我国医疗器......

    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16类人才

    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16类人才1、税务会计师(会计类)国税和地税的分征等因素,使会计师的需求幅度增加较大,相关的热门人才为业务与国际事务有关的会计师。 2、电脑系统分析专家(......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出台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出台 严禁入学升学考试 均衡编班不设重点 《 人民日报 》 2014 年 8 月 7 日 12 版 记者6日从教育部获悉:日前,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