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建议
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建议
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1、我国的能源结构与建筑能耗
1.1 能源结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缺乏。自然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1.2建筑能耗
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采暖期,当地空气中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全国城市居民空调安装率已从1991年的0.71%发展到1999年的24.48%,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7.6%(发达国家的建筑用能一般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1/3左右)。尽管我国人均用能不及世界平均人均能耗水平的一半,能源消费总量已达世界第二。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城镇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农村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增加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必将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2、建筑节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CO2排放以及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全面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
制定了一大批建筑节能及其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政府为了鼓励和推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管理规定;深入开展建筑节能
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开展了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产业化;以试点示范作引导,建成了一批节能建筑,全国目前已建成了1.5亿平方米的节能住宅,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1700万吨;制定了建筑节能技术培训方案,大范围地开展了建筑节能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建筑节能的国际合作;城市供热改革工作取得进展。
二、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去年,为了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国北方地区和部分过渡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能够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仅占城市既有采暖居住建筑面积的6.5%,除北京、天津等地外,目前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从试点扩大到整体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未将其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中央政府也未将建筑节能其放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指导,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建筑节能本来是亿万群众的切身事业,但是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还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如京津等地有关领导重视,认真贯彻节能标准和法规,就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有些地方则对此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工作长期停滞。
2、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未制定对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但许多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就相继制定并实施了节能的专门法律,对民用建筑节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鼓励措施;东欧国家,也在近十年颁布并执行了相应的法律,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3、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
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但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我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
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360亿平方米,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急需政府出台相关的经济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国外发达国家为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如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家对旧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大量财政补助;美国、日本、德国对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实行财政补助,效果很好。
4、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支持力度不够。
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的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目前,过渡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即将颁布实施,南方炎热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也已经启动,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大量成熟可行的技术和产品作为支撑,但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
5、管理机构不健全,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分离,管理体制不顺畅。
建筑节能工作除了应该注意建筑门窗、建筑屋顶和采暖制冷系统的用能效率外,建筑物的围护墙体节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建筑节能不抓墙体革新不可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样,墙体革新不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也失去了墙体革新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建筑节能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虽然建设部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调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建筑节能协调组办公室,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仍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因而建筑节能工作难以推动。
当前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分离,关系不顺。从部委一级看,建筑节能的职能属于建设部,而机构改革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则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从地方看,有的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挂靠建设委员会,有的则挂靠经济贸易委员会。而从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凡是建筑节能与墙改工作统一归口管理的省市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就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反之,则矛盾很多,发展缓慢。
6、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阻碍了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而且供热采暖系统一直采用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外网也不能适应系统动态调节控制,致使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收费体制下,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无法满足用户对热舒适程度的要求;热用户也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
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十多年来,北方采暖地区已经建成了约1.4亿平方米的节能建筑,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大为改善,因此冬季室温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供热热量没有计量,用户也不能调控室温,房间太热时就开窗散热,出现了节能建筑实际上不节能的不合理现象。不管是节能建筑还是非节能建筑,都是按建筑面积收取采暖费,影响了房屋开发建设方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只有实行按热量计量收费,才能体现出节能的经济效益,节能建筑才能真正收到节能效果。
三、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对策
1、完善国家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由国家力量来强制实施。在我国《节约能源法》中,对建筑节能的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也无专门的民用建筑节能的法律。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实际上是无法可依。而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早已走上法制化道路。建设部2000年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在推动各地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建筑节能涉及建材、煤炭、电力、天然气、石油、轻工、家电等许多行业,存在着职能交叉问题,需有法律以统一协调,才能规范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建议国务院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到有关工作计划中,并责成相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对策。同时,建议国务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框架内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协调有关各部门的责任、义务。
2、建立相应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
建筑节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国家的协调管理机构。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之中,协调各方利益和各
部门关系,明确有关职责。建议国务院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地也应建立和健全与此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配备精干有力的队伍,并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还要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并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理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二者的关系以及供热体制改革与墙体改革协调推进的关系。
3、建立中央财政预算建筑节能政府基金,制定经济鼓励政策
新建建筑节能和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数量庞大,此项工作的实施将大大扩大内需,拉动建筑、建材、电子仪表、化工、轻工行业的发展。但是旧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暖收费制度改革中,用户、产权单位、供热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由于经济负担重,使住户的积极性不够,必须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单位、个人共同负担进行。另外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须有政策性投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国家建立中央财政预算建筑节能政府基金。由财政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技术调研、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等。
建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建筑节能的开发应用, 可制定如:“对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节能住宅实行零税率,对非节能住宅加征15%的特别消费税”和“对出资对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个人等在水手、贷款利率、热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等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相应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从科研和项目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建筑节能工作。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如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应用研究。
4、推进城市供热收费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热价和收费办法,使供暖收费货币化。
供热采暖的费用由单位和国家财政补贴,这种包烧包供体制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成功,使住宅的使用权、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消费主体的变化,使得住宅用“热”的商品属性已显现出来,因此把原来的用热福利部分计入工资,改革用热和收费体制,已势在必行。另外福利制的包烧,使得用户对建筑的节能没有积极性,成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后
一个堡垒,成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障碍。建议借鉴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经验,加快改革城市供热收费制度的步伐,制订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使职工供暖货币化、商品化,改暗补为明补,并加大对采暖供热系统实施分户调控室温,以及按热量计量收费工作的力度。
5、建立国家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评估认证制度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专业性强,与建筑物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有关,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性能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很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国家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评估认证制,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立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建立推广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国家和上海市现行的主要建筑节能标准
一、现行建筑节能主要基础标准
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现行建筑节能主要实施标准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3、《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1994)
4、《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3—2002)
6、《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
7、《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8、《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200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1、《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12、《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与管理技术要求(DB31/T255—2003)
1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
1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
1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第二篇: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章主要针对建筑节能及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展开论述。文章首先指出发展建筑节能的若干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及若干政策建议,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让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中扮演应尽角色。
关键词:建筑节能;角色;政策;税收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能源消耗过高始终是横亘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问题。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与我国现代建筑业发展时间较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因此,本文重点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进行阐述。
一、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历几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始终不断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于建筑节能,希望通过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然得到很好发展,其中尤以德国、日本、美国为甚。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要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大气污染情况也在逐步加剧。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清晰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工业是错误的做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国家也日益注重建筑节能。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确实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洁净、清新。
(三)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应始终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更多开发商不遗余力的参与到建筑节能事业当中。总而言之,建筑节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及政策建议
(一)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
在上述论述中提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引导者角色。建筑节能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政府需要科学把握。政府对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2)支持者角色。建筑节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若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无法予以足够支持,那么建筑节能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面政府究竟应制定哪些政策呢?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如下政策:
1.财政补贴方面的建议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建筑节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标准的住宅建筑,其成本也不过是每平米增加一百元左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但这种建筑成本的增加也是开发商完全可以接受的。为鼓励开发商积极投入建筑节能事业,政府应鼓励开发商大面积进行建筑节能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政府可对开发商进行财政补贴,补贴其在建筑节能提升方面所花费的资金。除此之外,对于建筑节能做得较好的开发商,国家也可以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减少,鼓励更多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建筑技能事业中去。
2.政府采购方面的建议
政府采购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这一点在很多相关研究中已然得到充分证明。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政府采购方面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政府采购中不断加大对建筑技能产品的认证力度。众所周知,建筑节能产品是指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已认证了几千个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在未来应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力度,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也应积极采购建筑节能产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品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第二,有效推进政府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我国应该在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方面制定出详细规章制度,并形成统一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引下,引导政府更为科学的采购相关建筑节能产品。在实施之初,可采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总结经验,对其进一步进行扩宽。
3.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均不约而同以税收为手段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在我国,为促进建筑节能的更好发展,政府可在如下几种税种方面多下功夫:第一,消费税。所谓消费税是政府为更好体现消费政策所制定的一种税种。消费税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调节不良的消费结构,让消费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已尝试征收能源消费税,希冀能以此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也同样可以效仿,例如,政府可对石化能源征收消费税,通过该消费税的征收促进建筑厂商及居民将目光更多集中于地热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等。第二,城市维护建设税。业内人士均明晰,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专款专用。该税种的征收主要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以及维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能效。不过,在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基于如下三种税种征收:(1)营业税;(2)消费税;(3)增值税。当上述三个税种得以减免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同时需要减免。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率也相对较低。为更好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我国政府应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能源耗费有效结合起来,实施单独征收。这样的做法更利于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历史上,我国曾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调节税。该税种后被取消。为更好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建议政府将该税种重新恢复,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构建,让其更好适应于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4.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
建筑技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依赖于建筑技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更好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面也应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对专注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企业和公司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府可组织相关企业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建筑节能技术,并引导其对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积极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研发出独属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鼓励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节能技术研发,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二者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更好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
5.公共政策方面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国家应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住宅。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我国很多民众并未真正认识到节能建筑的本质内涵。因此,在购买住宅时,也往往会因为嫌弃节能住宅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这样的情况存在是不利于节能建筑发展的,是不利于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基于此种情况,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引导更多媒体积极报道节能建筑,让人们更多认识到节能建筑的好处,从而踊跃购买节能建筑。除此之外,对于购买节能住宅的居民,政府也可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居民购买节能住宅的负担。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定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建筑节能政策的价值诉求更加强烈。在未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进而通过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慧 佘军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劲,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2]邹礅,张永胜.中国与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比较研究[J].科学之友,2010(05).[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03).[4]张劲,鲁永奇,杨树凡,王丽娟,唐羽.辽宁省建筑节能政策透析[J].节能与环保,2006(01).[5]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变迁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5(03).[6]陆媛媛,孟鑫.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7]宋琳琳.政策网络理论对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2(01).[8]宋琳琳,孙萍.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9]瞿焱,尚建兵.长三角地区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9(11).[10]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现状与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第三篇:促进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建议
促进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建议
绿色食品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以其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而日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开发生产十多年来,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保持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成为最敏感的领域之一,而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业竞争的焦点。为了应付WTO的挑战,进一步加快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WTO规则,扩大绿色食品出口贸易
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管理是一项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国家应将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纳入“大经贸发展战略”体系中统一规则,促进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根据绿色食品产业整体发展需要,确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外向型绿色主导产品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要突出粮食和畜禽加工专业化这个重点,实现从田野到餐桌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加工增值。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发达国家“龙头”企业的建立,走的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之路,为我们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继德国成立第一家生态银行后,发达国家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美国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并在商务部下设立绿色产品出口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产品的投资和促销。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绿色产业都实行了优惠的信贷等政策。按照国际上发展绿色食品的经验,我们要充分运用WTO“绿箱”政策,增加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投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保护框架,为促进绿色食品出口创造条件。
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出口企业管理
政府应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投资开发外向型绿色食品产业,凡是有条件经营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都应给予其自主进出口经营权,支持具备条件的绿色食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我国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市场著名农业公司到中国来组织生产绿色食品,从而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依靠国外公司的网络和市场品牌,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三、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现有的认证体系
绿色食品认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产品出口国的绿色食品标准必须符合进口国绿色食品或类似产品的标准,否则就会拒之门外。因此,搞好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现有的认证体系,是促进绿色食品出口的中心环节。农业部下属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我国目前负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两个主要机构,但其认证均未获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认可,知名度也不高,我国生产企业为了出口,不得不请国外的认证机构,象征出口凭证的认证证书掌握在客户手中,企业因此失去了出口的主导权。可见,认证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因此,为扩大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应当同一国内标准,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认证体系。同时,还应尽快建立绿色食品国际市场信息系统,为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我国的一些生产企业具备出口优势,但是对发达国家的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市场准入的具体规定缺乏了解。因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化信息机构的建立,适当的传递国内外市场的“绿色”信息,及时沟通国内外绿色产品市场。
四、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及其标志的知名度
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的管理,严肃标志使用审批,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严格绿色食品出口的管理,在国际市场上为我国绿色食品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向发达国家的目标市场有计划地传递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信息,在适当时机组织国内绿色食品企业举办针对目标市场的绿色食品展销会,可在国内举办,邀请国际市场客户前来参加,也可直接前往目标市场所在国(地区)举办展销会,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知名度,把我国的绿色食品标识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进行注册,让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质量证明商标,使之成为我国绿色食品在国内、国外进行市场营销的统一专用商标,为我国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五、提高农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经济实体的生产组织化程度,走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进行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抗绿色贸易壁垒风险的能力。我国农村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产品生产一直处于分散单干状态,每个农民对农产品的生产基本上有自己随意决定。这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农产品标准的实施无法彻底执行。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法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及我国台湾的“业必归会”的经验,在农产品出口相对集中地区,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并赋予其一定的行业管理职能。此外,要建立中国绿色食品对外贸易机构,带领绿色食品的中小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形成一个整体走向国际,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提高我国绿色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篇: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探讨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 2 ̄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 30.1 瓦 /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 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 11 瓦 /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 180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 70 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 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 2000 ̄2015 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 2015 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 2000 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 2020 年底,全国新增的 300 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 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 50% 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1.6 亿吨标准煤。在 400 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 138 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 60% 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 40 亿平方米,2000 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 25 公斤标煤 /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 50% 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0.5 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 1100 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 10 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 8 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 10 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 1 亿撸?约为我国 2000 年发电能力的 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 40%  ̄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 45 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 5 亿到 6 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 50% 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 1.35 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 2020 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 3.5 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 8000 万千瓦(约相当于 4.5 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 6000 亿元)。如果要求 2020 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 20 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1.2 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 100 元);(2)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3)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4)政府考虑的是 GDP 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5)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6)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7)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2.1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 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2.2 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和明智选择。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2.3 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应采取相
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2.4 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1)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2)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3)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4)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 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5)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2.5 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
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没有资金只是纸上谈兵。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2.6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 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 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
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2.7 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我国是能源稀缺国家,节能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建筑节能是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只有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最佳途径。
3 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
伴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渐开展,为了使得建筑节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和执行力度。由于建筑节能不涉及结构安全,且靠眼看、手摸又检查不出来,至今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的质量尚未实施监督、抽查检测以及节能建筑的竣工验收。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给节能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节能质量控制,如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进行抽查复验,不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 对竣工的居住建筑进行抽查检测,不符合要求不予验收,从而确保居住建筑的节能质量和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3.1 检测范围和方法
建筑节能的检测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a)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外表温度、热流;外墙热桥部位(圈梁、过梁、构造柱、芯柱)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气密性指标;屋面内外表面温度、热流;地面表面温度、热流;建筑室内各房间温度,阳台温度;(b)建筑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c)水平、东、南、西、北向太阳辐射强度;(d)室内热舒适度(PMV,PPD);(e)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室内风速;(f)空调状态下耗电量等。测试应以 3 ̄5 d 为 1 个周期,测试室采用连续观测、连续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对某栋建筑物或某个区域的建筑进行节能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指导并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1)居住建筑施工过程检测
居住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应控制对保温节能有影响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组成外墙、屋顶和楼板等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以及外窗(含阳台门)的保温和气密性能。
(2)居住建筑竣工检测
如果使用的保温材料和外窗等构件的保温、气密性能质量合格,但施工不当或不合理仍然会影响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应对建筑物节能效果有影响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室内平均温度、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以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进行抽查检测。有条件或有争议时,应对建筑物围护结构进行热工缺陷检测分析。考虑到供暖室外管道普遍采用保温直埋,只要采用合格的保温直埋管道,且施工质量满足要求,供暖系统的补水率和供暖管网的输送效率均能满足要求。因此,可不做供暖系统的补水率和供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有条件或有争议时,应对建筑物内和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进行检测。建筑节能检测方法依据现行《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 进行。
3.2 检测合格判定(1)保温材料和外窗等构件的合格判定
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墙、屋顶和楼板等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外窗(含阳台门)的保温及其气密性能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2)建筑物的合格判定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只要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或层数、窗墙面积比、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均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即可判定该建筑物为符合相应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当建筑物窗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时,要将设计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窗墙比(超过部分的)改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值,得出建筑物传热耗热量—参照建筑传热耗热量,并以参照
建筑传热耗热量为限值,调整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依据调整后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设计、建造,方可判定该建筑物为符合相应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
②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在室内外设计计算温度条件下,建筑物居住性房间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设计计算温度所对应的空气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按 60%计算。
③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
居住建筑室内平均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居室内温度的逐时值最低不应低于 16 度,最高不应高于 24 度。
④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应满足相应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以上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从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多角度的思考,认为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值得全社会重视。
第五篇: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
(一)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目前,中国现有建筑的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
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大约每年新增18亿~20亿平方米。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l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垃圾总量的40%。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l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
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
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以来,建设部加大了工作力
度,调整了工作机构,成立了建设部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充实了人员,突出
了工作重点,加强了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和技术创新工作。2005年6月研究制
定并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根
据地区间经济差异和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明确了“十一五”的节能工作目标,确定了重点任务,2005年12月修订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并以部令发
布实施。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去年12月建设部对全国各省、自治区(不含西藏)、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共35个城市进行了建筑节
能工作专项检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检查结果,提出了整改措施。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正加紧推进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中的“建筑节能工
程”实施工作。建设部正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激励
政策。
(二)绿色建筑工作现状
近三年来,尤其是自去年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研讨会后,建设部、科技
部等部委以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开展了大量工作,组
织国内科技界、企业界以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关键技
术、设备和产品进行了联合攻关,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建设部、科
技部组织编制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还商定“十一五”期间联合开展“绿
色建筑科技行动”;建设部还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并在首届会议上颁
发了“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证书,最近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29日《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