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广电总局的主要工作职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主要职能:
(一)拟订广播电影电视宣传、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作导向。
(二)起草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相关技术标准和部门规章,推进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组织推进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公共服务,组织实施广播电影电视重大工程,扶助老少边贫地区广播电影电视建设和发展,指导、监管广播电影电视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四)制订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管理全国性重大广播电影电视活动。
(五)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业务的监管并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指导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六)监管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审查其内容和质量。
(七)指导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科技工作,负责监管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和安全播出。
(八)指导、管理广播电影电视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负责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进口和收录管理。
(九)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对其宣传、发展、传输覆盖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
(十)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主要职能,如果您有兴趣欢迎访问广播专题或者广告百科,会有更多相关信息介绍。
第二篇: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职能 - 副本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的职能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主要承担了对国家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媒体在技术、渠道、内容上的全方位监控职能。根据政府授权的方式,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承担了部分行政机构的职能,通过监管依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维护广播电视传播秩序、,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从而最终维护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的职能主要表现在监控、评估、调配、信息服务四个层次。
(一)监控职能
通过建设一个“中央-地区-省级”中心层次辐散结构的全国信息监管体系,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旨在对全国广播电视及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内容播出实现全面监控。通过监控改善广播电视传输和播出质量,核查广播电视覆盖效果,维护广播电视的空中电波秩序和网台播出秩序,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加强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保证群众良好收听收看。此外,顺应新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监管中心还将通过特设信息网络监管中心分部门对网络传播内容实现及时监控。
1、技术监控
(1)安全监控
实现对广播电视网络中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和有害干扰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本地安全监控网实现对本地分配网的安全监控,准确定位事故发生位置。包括:
·监测广播、电视电波发射特性(频率、频带宽度、发射功率等)
·监测广播、电视信号接收效果(信号覆盖区、覆盖率、实地收测和接受效果调查等)·查明干扰与非法电台
·监测国外电台对我国广播情况 ·观测电波传播情况
·监测互联网络带宽占用情况,查清非法网站和恶意攻击来源(2)质量监控
通过架设在各地市的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对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信号以及接收到的无线广播、开路电视的信号进行采集,对前端播出中出现的重大停播事故和播出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前端各套节目播出中的重大异态,汇总、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对本地分配网安全播出的记录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用、传输、汇总、分析。主要包括:停播与播出事故监测、电声质量监测、视频质量监测等。监测互联网络使用的稳定性情况,对信号接收和可能出现的盲区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2、内容监控
在信息成为资源的今天,舆论的掌控、尤其是广播电视节目导向的把握,显得愈来愈重要。舆论工具的控制和引导,涉及政权稳定与国家安全;对传播内容的适度审核和把控,对正确引导群众、建立负责任的媒体和健康的舆论场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内容监管中的“内容”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还包括以网络为载体来实现表达或是虚拟行动。在内容监控上,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依照国家颁布和实施的各项广播电视业内容审查条款,依法对广电及部分新媒体内容进行监控。包括:
·通过安置在各地市的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对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信号以及接收到的无线广播、开路电视的信号的采集,对各前端播出的各套节目内容进行巡回或锁定频道监测,及时了解播出的频道和播出的节目内容。
·对全国广播电视频道的名称、呼号、台标、节目套数、设置范围、转播覆盖、广告播放等进行监督。
·对部分电视广播和网站存在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政府法规,大量播放、链接淫秽色情、暴力的不良内容的节目,严重污染网络社会环境,毒害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行为予以监控和排查;对不符合国家广播影视总局制定、颁布、实施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细则》、《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节目进行内容上的监测、取证、分析和归类。
(二)评估职能
监测的目的是对传播的现实情况进行全面抓取和了解,而除了监测,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的另一项关键职能是对广播电视和网络安全进行测评,及时评估和反馈媒体传播情况,从而实现对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和内容服务的监督。包括:
·建立视听节目传播监管数据库;整理、汇总、分析广播电视频道和公共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看记录,评估并提出处理建议。
·跟踪产业属性较强的广播电视频道的传输、用户、经营、市场反馈等发展情况,建立和维护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发展研究数据库,为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对广播电视入网采集、网络与监控平台接入等技术标准予以测评。·对广播电视和网络内容的播出、传输、覆盖网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拟定安全等级保护,对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做好技术检测与安全测评。
(三)调配职能
调配职能是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在遇到重大事件、紧急事件、专项事件或特别任务时履行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能。建立在体系化的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监管网络之上,监管中心在特殊和紧急状态下有必要对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开展应急指挥工作,做出运行管理上的调整,实现资源调配。包括:
·建立视听节目传播紧急情况反应预案,对监管中发现的重大、紧急问题及时进行安全处置;对预警发布的其他违规问题,根据管理部门意见,采取必要技术手段进行查寻、录制、警告、封堵等。
· 建立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并监督运行;组织协调重大宣传活动期间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制定紧急状态下,确保特定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技术方案和调度流程;在紧急状态下,对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运行管理和资源统一调配。
(四)信息服务职能
信息服务是对信息价值的二次利用。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不仅能够据此为国家广播电视业管理部门和其它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和实时就舆情汇报,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满足其市场需求。包括:
·建立监测信息的大型存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整理分析。
·向政府机关提供广播电视播出情况相关技术进展、调查信息报告等;就广播电视和网络所反映的舆情实况提供相关统计信息。
·借助监测平台对覆盖全国的电视广播网络展开数据搜集和有针对性的调查,帮助了解受众态度倾向和市场需求,为电视广播和网络内容供应方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对外定期发布相关监测报告和行业数据。
第三篇:国家广电总局通报
国家广电总局就北京电视台“纸包子”假新闻发通报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7月24日 14:00
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据北京市委宣传部报告,今年6月中旬,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訾北佳(化名“胡月”),先后两次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以为工地民工购买早点为名,要求做早点生意的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为其制作包子。訾北佳自带了从市场上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用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并进行了影音剪辑,利用欺骗手段获得播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訾北佳进行拘留审查。此次事件中,除直接炮制
虚假新闻的当事人外,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对栏目聘用人员疏于管理,存在明显漏洞,二是对稿件采播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未经核实就轻易播出。
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责成北京电视台澄清事实真相、向社会做出深刻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北京电视台台长通报批评,给予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北京电视台主管副总编记过处分,本人引咎辞职。北京电视台也对生活节目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和分管《透明度》栏目的副主任,以及栏目制片人等三人给予撤职处分,同时解除了栏目有关编辑与北京电视台的劳务关系。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对北京电视台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市属各新闻媒体以此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多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对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也确实存在个别报道把关不严事实不准的问题,特别是出现了“纸做的包子”这样的虚假新闻,教训十分深刻。它不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还损害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起虚假新闻之所以能够播出,甚至被一些媒体转载转播,进行炒作,暴露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新闻媒体的管理存在严重疏漏,缺乏责任意识和把关能力。
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纪律,置新闻报道社会效益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于不顾,捕风捉影炒作负面新闻,甚至胡编乱造虚假新闻,追逐卖点;少数新闻单位放松管理,片面追求收听收视率、发行量,给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带来的教训
是十分沉痛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以及各新闻出版单位,一定要从北京电视台这起严重错误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新闻事实真实准确。
要组织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队伍。要以北京电视台虚假新闻一案为反面教材,继续深化新闻出版领域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自觉维护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
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新闻单位要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稿件审签制度。新闻采访必须出示新闻记者证,新闻单位要严格执行关于社会自由来稿及互联网信息使用等管理规定,认真核实,严格审批,不得刊播、转载、转摘未经核实的来稿和信息。
要严肃新闻出版工作纪律,建立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采编、刊播虚假失实报道的媒体和个人要向社会公开更正并道歉。对蓄意炮制和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群众利益的,要按照党纪政纪给予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转载、转播违规报道和虚假新闻,扩大恶劣影响的,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依法依纪作出处理。新闻单位因疏于管理刊播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
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记协和各新闻单位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选派专人负责受理举报电话,并对举报内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举报的问题经调查核实后,有关单位和媒体要将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认真查处,及时回复。新闻出版单位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不给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者以可乘之机。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第四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办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
第2号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2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蔡赴朝
2015年2月10日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管理,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编印和发送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下简称内部资料),是指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单本成册或连续性折页、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关公文性的简报等信息资料。
内部资料分为一次性内部资料和连续性内部资料。
第三条 对内部资料的编印,实行核发《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以下简称《准印证》)管理。未经批准取得《准印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内部资料的编印活动。
第四条 编印内部资料,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领取《准印证》后,方可从事编印活动。
第二章 准印证的核发
第五条 申请编印一次性内部资料,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方应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
(二)编印目的及发送范围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编印内容与编印单位的性质和能力相一致;
(三)稿件内容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四)拟委托印刷的单位为出版物印刷企业。
第六条 申请编印一次性内部资料,应当提交申请书和稿件清样。
申请书应当载明一次性内部资料的名称、申请单位、编印目的、内容简介、印数、印张数、开本、发送对象、印刷单位等项目。
第七条 申请编印连续性内部资料,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方应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
(二)有确定的名称,名称应充分体现编印宗旨及地域、行业或单位特征;
(三)有确定的编印目的和固定的发送对象,编印目的应限于与编印单位业务相一致的工作指导、信息交流;编印内容应与编印单位的性质和能力相一致;企业编印散页连续性内部资料,应主要用于指导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有适应编印活动需要的人员;
(五)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六)拟委托印刷的单位为出版物印刷企业。
第八条 编印连续性内部资料,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编印连续性内部资料的申请书,内容包括: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名称、编印目的、栏目设置、印数、印制周期、开本、发送对象和经费来源等项目;
(二)编印单位资质证明材料;
(三)编印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
(四)拟承印单位的《印刷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发内部资料《准印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五条或第七条规定的审批条件的;
(二)广告印刷品、介绍推广本单位基本情况的宣传资料,或者仅含有历法信息及广告内容的挂历、台历、年历等无需申领《准印证》的一般印刷品;
(三)中小学教科书及教辅材料、地图、个人画册、个人文集等应由出版单位出版的作品。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决定批准的,核发一次性内部资料或者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准印证》按一种内部资料一证的原则核发,其中对一次性内部资料,一次性使用有效;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准印证》有效期为1年,期满须重新核发。
《准印证》不得转让和出租出借,内部资料停办后《准印证》应及时交回发证部门。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内部资料的编印单位应当对所编印的内容和质量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内部资料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四条 内部资料必须在封面完整印刷标注《准印证》编号和“内部资料,免费交流”字样,并在明显位置(封面、封底或版权页)标明编印单位、发送对象、印刷单位、印刷日期、印数等,连续性内部资料还须标明期号。
连续性内部资料不得使用“××报”、“××刊”或“××杂志”、“记者××”、“期刊社”、“杂志社”、“刊号”等字样,不得在内文中以“本报”、“本刊”自称。
第十五条 编印内部资料,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批准的名称、开本(开版)、周期印制,不得用《准印证》印制其他内容,一次性内部资料不得一证多期,连续性内部资料不得一期多版;
(二)严格限定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交流,不得标价、销售或征订发行,不得在公共场所摆放,不得向境外传播;不得将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作为发送对象,也不得以提供信息为名,将无隶属关系和指导关系的行业、企事业单位作为发送对象;(三)不得以工本费、会员费、版面费、服务费等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刊登广告,不得搞经营性活动;编印单位不得利用登记、年检、办证、办照、评奖、验收、论证等工作之便向服务和管理对象摊派或变相摊派;
(四)不得将内部资料承包给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与外单位以“协办”等其他形式进行编印和发送。
第十六条 内部资料必须在编印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印刷。
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内部资料,须验证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原件并收存《准印证》复印件;接受委托印刷宗教内容的内部资料,还须验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编印和承印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准印证》核准的项目印制,严禁擅自更改《准印证》核准项目。
《准印证》复印件须保存两年,以备查验。
第十七条 内部资料的印刷质量应符合印刷质量标准。
第十八条 内部资料的编印单位须在印刷完成后10日内向核发《准印证》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送交样本。
第十九条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部资料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内部资料实行审读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对内部资料进行内容审读和质量监管。
第二十条 连续性内部资料编印单位的有关人员应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要求,参加有关法规、业务培训。
第二十一条 连续性内部资料编印单位需要延续《准印证》有效期的,应当在《准印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审核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内容、质量、是否符合许可条件以及遵守本办法各项规定情况等。审核通过的,重新核发《准印证》;审核未通过或者逾期一个月不办理延期申请的,原《准印证》自动失效,予以注销。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地区上一内部资料监督管理情况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停止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下列行为的,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编印内部资料的;
(二)编印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内容的内部资料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编印、发送内部资料的;
(四)委托非出版物印刷企业印刷内部资料或者未按照《准印证》核准的项目印制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送交样本的;
(六)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其中,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违法行为的,对非法编印的内部资料予以没收,超越发送范围的责令收回。
未取得《准印证》,编印具有内部资料形式,但不符合内部资料内容或发送要求的印刷品,经鉴定为非法出版物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或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没收内部资料和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一)印刷业经营者印刷明知或者应知含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内容的内部资料的;
(二)非出版物印刷企业印刷内部资料的。
第二十四条 出版物印刷企业未按本规定承印内部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内部资料管理的情况,对本办法规定的内部资料的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也可以规定由副省级以下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承担部分审批职责。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自行编印仅面向本校发送的内部资料由该校校内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准印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确定的格式制作。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12月30日发布施行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其他规定不再执行。
第五篇:文化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申报
文化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申报
工作的通知
(文产函〔2011〕12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广电厅(局)、新闻出版局:
为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通过申报和评审,扶持和资助动漫精品的创作、生产、推广和传播,推动动漫产品进一步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
二、申报单位
在我国合法注册成立、从事动漫产品制作和经营的内资法人单位。
三、申报内容
国家动漫精品工程主要扶持优秀动漫创意和优秀动漫产品。其中动漫创意是指具备基本动漫形象、角色设定、剧情安排、场景设计的成熟构思,并已形成具有可操作性、产业开发价值的实施方案。动漫产品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2009年1月1日后创作、生产、开发完成的动画电视、动画电影、漫画、动漫出版物、新媒体动漫、动漫演出及动漫形象。
四、申报条件
申报的动漫创意、动漫产品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思想内容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艺术表现创意新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具有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开发价值;
(四)知识产权由在我国注册成立的内资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或我国国籍自然人所有。
五、申报材料
(一)申报的动漫创意需提供以下材料:
1.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动漫创意申报表(见附件1); 2.有关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3.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主要负责人近三年来无违法违规记录声明; 4.动漫创意具体创作、策划方案(需包括动漫形象设计图、角色设定、剧本、场景设计,5-10分钟样片或相应原画、样稿等); 5.宣传推广方案(包括申报项目在电视、网络、报纸、专业期刊等国内外媒体及户外宣传推广、项目推介会等宣传推广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
6.产业化营销方案(以申报项目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授权、研发、营销方案,以PPT格式); 7.项目预算及其他相关材料。
(二)申报的动漫产品需提供以下材料:
1.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动漫产品申报表(见附件2); 2.有关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3.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主要负责人近三年来无违法违规记录声明; 4.动漫产品样品及相关许可证明复印件;
5.宣传推广方案(包括申报项目在电视、网络、报纸、专业杂志等国内外媒体及户外宣传推广、项目推介会等宣传推广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
6.产业化营销方案(以申报项目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授权、研发、营销方案,以PPT格式);
7、获奖(如有)证明复印件、项目预算及其他相关材料。
六、申报程序
申报漫画、动漫出版物、新媒体动漫、动漫演出及动漫形象项目的申报单位向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或新闻出版局进行申报。接受申报的文化厅(局)或新闻出版局,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向文化部或新闻出版总署申报(电子文件以刻录光盘形式报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或新闻出版局对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推荐意见,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送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或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申报动画电视、网络视听节目中的动画片、动画电影的申报单位通过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广电厅(局)向广电总局申报(电子文件以刻录光盘形式报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电厅(局)对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推荐意见,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动画电视、网络视听节目中的动画申报材料送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动画电影申报材料送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央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可参照上述申报程序直接将申报材料分别报送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
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根据申报项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价值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最后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终审。
七、支持方式
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金支持额度,并为获奖项目搭建产业化推广平台,组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加强对获扶持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各地应对入选国家动漫精品工程项目给予地方资金配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并予以宣传推介。
请接到本通知后,及时传达到本辖区动漫企业,并认真组织申报工作。特此通知。联 系 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动漫处 齐 斌 范 洁
010-59882508 59882154 59882153(传真)
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文艺处
李 萌 010-86092475
魏 霄 010-86092872 86091863(传真)
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
张心蔚 010-86090428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统计(综合)处
王 楠 010-83138660(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