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5篇)

时间:2019-05-12 18: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

沈阳中山广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的改变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2013年9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的中山广场进行考察参观。中山广场是一处让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我们到中山广场来看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后与之前有什么不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1、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中山广场的简要说明 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革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恢复中山广场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最初中山广场中心树立的是一根从下到上逐渐变细、酷似刺刀的汉白玉柱子,这是日本侵略者树立的纪念碑,碑文上书有“明治三十七年日露战役纪念碑”字

样。而后来,国民政府把刺刀碑改成了标语碑,在上面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字样,并对满铁附属地的日语殖民化地名也进行了彻底清理。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建国后,沈阳市政府于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1969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竣工后的广场中央矗立一尊大型玻璃钢制作的毛泽东塑像,塑像神采奕奕、亲切慈祥,挥臂指向前方。

三、理论联系实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山广场体现

1、来到中山广场,先看到毛主席雕像立于广场中心。周围的老建筑依旧纯在。大和旅

馆现在的辽宁宾馆建成后堪称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当时规定只有少佐以上的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至今,大堂台阶两侧的欧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灯,大堂两侧木制旋转楼梯台阶上铺设的防滑牛皮等,还是80年前的样子。从大和旅馆向左,沿中山广场外围转去的第一座建筑,是“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奉天支店新营业楼始建于1924年,1925年9月30日竣工,10月份迁入办公。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日本人设计并承建。转到广场东面的第一座建筑是“朝鲜银行”位于中山广场东北角的两栋钢混办公楼是伪满洲兴业银行旧址,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为2881平方米。这些现在依旧存在的老建筑充分体现了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理论。

2、1996年市政府对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增设了一些新设施,使其成为一个

音乐文化广场。改造后的中山广场,将有8组美丽壮观的高杆灯,112个灯头,工作功率为73600瓦,把广场照亮。场内14组花灯绚丽多姿;4组功放,4000瓦音乐功率,16个音箱共同秦出优美的旋律,供游人欣赏;场内6800平方的广场地面铺设莲花红磨光大理石,里圈人行道1240平米铺设千山红花岗岩,外圈人行道4200平米,铺设以红色为主调配以彩色图案的彩色方砖,整个沥青路面16000平米,翻建一新,8个花池整修一新,3200平米的草坪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整个广场带来一派生机和活力。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以及中国人来广场旅游,来观赏中山广场。这不正是体现出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特点了么?

3、中山广场居住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快捷,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活安静,环境优

美,生活氛围浓厚。让周围居民的生活变得方便、轻松、惬意,周边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使更多的居民喜欢在广场溜达和家人一起饭后闲谈闲逛。这更让中山广场显得温馨,美好。这些很明显的体现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理论。

4、如今中山广场环境整洁清新,晚上灯火通明,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锻炼,是个休

闲散心的好地方,在其周边又有各个银行,医院,宾馆,在此设立,西面还毗邻太原街这些设施的设立为沈阳人民购物休闲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国内外有人提供了休息游玩的地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但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

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也为文化建设本身夯实了基础,使之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而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总结

党的十六大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中山广场仅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一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第二篇: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

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

我们于4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的中山广场进行考察参观。中山广场是一处让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这次我们去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广场周围建筑与广场中心雕像的历史,来谈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理论。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迎着四月的威风,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去中山广场考察,并详细的了解了中华桑广场的历史意义。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期

间对此广场也进行了改造,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现今中山广场宏伟壮丽的景观是在1969年进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1969年5月7日当时为红旗广场的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同年9月28日竣工,二期工程于1970年5月13日开工,同年10月1日竣工。竣工后的广场中央敬立一尊大型玻璃制毛泽东塑像,这位伟人神采奕奕、亲切慈祥,巨手挥指前方,健步从容向前,巍然屹立。

沈阳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最开始被称为“中央广场”,是沈阳市最早的广场。从各种资料来看,当时的广场面积很小,倒是周围一圈的路很宽阔。广场中心立着的是一根从下到上逐渐变细、酷似刺刀的汉白玉柱子。到了1919年。日本人控制了沈阳站以东大部分地区,中央广场被改为浪速广场。在 “八〃一五”光复后,国民政府在原来的刺刀碑基础上建成了标语碑,并在上面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字样。当时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当时日本建立的这个广场,也是出于纪念,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筑历史价值。根据资料可知,当时日本所建的中央广场也是根据他们日本的知识分子所提供的方案,依靠一些中国的工人或者农民所建设。

自从1949年10月1日,中山广场有了第一次国庆活动。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东北画报》,详细记载了沈阳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情景。全城大游行打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上”的口号从中山广场出发,沿南京街向南,走中华路,经沈阳站,再向北前进。由此也证明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948年沈阳解放,广场中心18米高的标语碑被推倒。1951年,中山广场要通第一辆无轨电车,电车在广场中间穿行。1953年,广场中间又恢复平整,中

间变成花坛。1956年,广场中间又增添了喷泉、绿地、假山等景物,烘托了广场的气氛。当然以上这些先进的建设都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从以上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一切赞成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属于人民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人民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而今天中山广场宏伟壮丽的景观是在1969年为了庆祝建国20年进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1969年5月7日大规模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那么现在大家所见到广场中央一座高达10米的大型毛泽东全身塑像,底部装饰从建党到武装夺取政权,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革命纪念群雕,建于1969年。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创作,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玻璃钢雕塑,也是雕塑界公认为最成功作品之一。现在走在中山广场上,人们会不由地赞叹雕像精湛的工艺,而为了完成这件艺术品,当年的付出是惊人的。由鲁迅美术学院和东北建筑设计院等单位进行设计。此组雕塑的材质是合成树脂(俗称玻璃钢),在那个时期,这种材料在我国还很稀有,多为进口。为了能使作品表面有粗糙和坚实的质感,又在玻璃钢中搀加了特别粉碎的花岗岩石粒。这组作品创作历时三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玻璃钢雕塑。整个雕塑的建造估计花费180多万人民币,加上耗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电车为之改道……其工程之大、历时之久居建国以来城市雕塑之最,也是雕塑界公认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大概是因为这个艺术价值的考虑,在“文革”结束后,拆除塑像风中,沈阳侥幸的保留下来这道历史的风景。1996年市政府对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增设了一些新设施。2007年6月8日,沈阳市中山广场及周围建筑群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用不了多久,和平区还将以中山广场为中心,200米为半径向四周扩展的地区,装点成欧洲风

情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街区。

一个巨大的历史背影。这尊雕像矗立到现在,“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本人逝世也即将30周年了。这些年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和心态也是形形色色。但,不论是怀念他的人,还是否定他的人,也不论是把他的历史遗产当成巨大财富的人,还是当成巨大包袱或者障碍的人,都不能无视也无法无视这位历史伟人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久远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即,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人民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

即,民营企业的企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扩大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山广场在文革时期,一度改名红旗广场。同时,在广场中央建起一座高达10米的大型毛泽东全身塑像,底部建有以建党、武装夺取政权、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群雕。侧面像是使用玻璃钢为原料制作的。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创作,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玻璃钢雕塑,也被雕塑界公认为最成功作品之一。

虽然这个广场建设的很是令人瞩目,但它的历史意义还是很难渗透到广大市民的内心,为此,我提出一个以“中山广场建筑的历史意义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为主题进行宣传。现在中山广场周边尚存七大建筑,更是不为人们所知,所以我们也要进行宣传。相信中山广场在以后会以清新整洁的环境和功能齐全的设施供国内外游人瞻仰、游玩和休息。

经济建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进而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它却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否则,我们将缺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必须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问题,但不是、也决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第三篇: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

(四)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发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村风文明建设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

第四篇: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文化湖北

湖北是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是中华民族和人类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

一、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科教大省、文学大省、戏剧大省和报刊出版大省。然而,湖北省并不是一味追求高素质文化人才和艺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方面彰显了其文化大省的睿智与优雅。

我的家乡武穴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别山山脉脚下,长江中游北岸,鄂东边缘,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然而十几年以前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因素制约着当时农村文化的建设。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特别是有些村庄,群众的娱乐方式除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外,几乎无其他活动选择。且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地主”、扯“小金花”在农村的庭台院落随处可见。已成当时部分落后地区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文化资源严重匮乏。但是现如今农村的乡亲父老白天工作耕种,晚上有的在乡镇文化站看书,学习湖北传统戏曲黄梅戏,组建乡村唢呐队、秧歌队,周末去市文化馆,科技馆以及博物馆参观,文化活动可谓多样化。随着几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在民间的科学知道和实践,农村文化活动已经有哪些趣味低俗的牌技游戏转变成现在的依托科技和文化素养的„真‟文化活动。

在整个文化活动普及工作的重心在乡镇文化站。乡镇文化站则肩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具体职能有: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和指导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开办图书报刊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做好当地的文化宣传保护工作;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为新农村文化指引方向。据统计,武穴

市共有乡镇文化站20处,其下辐射全市300多个行政村及周边县市。三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乡镇文化站事业,2010年新提出的为乡镇文化站提供网上在线学习正在落实,全市乡镇文化站共有图书300万册(主要来源于各高校以及民间企业的捐助,体育设施每站一套,各行政村以实现村村篮球场目标,并计划出每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进入市博物馆、文化馆、戏剧团参观调研三次。乡镇文化站还在个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与群众进行互动,不断了解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乡镇文化站的各项工作。可以说乡镇文化站的成功建设体现了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乡镇文化站就要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接受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弘扬时代主旋律。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

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

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

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

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

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

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

送”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

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

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武穴市文化馆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宣传热。

一、目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共建立了业余宣传队10个,业余剧团15个,铜管乐队44个,唢呐班3个,体育队55个,村文化中心户52户,民间文学社14个,其他社团8个。

二、2006年元宵节开展了首次民间艺术街头大展演,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体12个,民间艺术表演人员1500多人,从城西陆家畈开始,沿江堤大道到城东广济药业公司,长达10余里为表演场所,围观人数达15万之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在观礼台检阅了表演队伍的艺术表演,三、协助社会力量组织编排参加了“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广场文艺演出。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穴市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4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公司到37个村居放映电影450余场;协助市、县局有关单位送书到村居,共送书50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

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第五篇: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 《概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十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观点、方法观察国家、社会的发展;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完善建言献策。

十五、课程描述:

该门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经一大理论成果;主要介绍新民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该门课程将详细介绍上述理论成果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

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载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阳农业大学实践报告(精选五篇)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学习温,压,湿,风,雨量等人工 二、实践内容: 1 .人工观测:学习基本人工观测技术,并掌握相应的观测规范。 2 .自动观测:学习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功能。 3 .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 堂 报 告 总 结 主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年1月5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

    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

    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沈阳九一八博物纪念馆参观社会实践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 我从小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喜欢他的志存高远、崇拜他......

    从中国特色反腐败问题解读十八大报告

    从中国特色反腐败问题解读十八大报告 2012-11-11 今天我想谈一下对“十八大”报告中一些内容的理解。我认为“十八大”报告有几个关键词,一个就是民生,强调了对民生的关注,这......

    沈阳理工大学工程岗位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沈阳理工大学 2014 年工程岗位实践报告沈阳理工大学 2014 年工程岗位实践报告学院盖章:日 期: 1 评分 负责人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读书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读书报告 热能工程 ZZK(0X0XXX5X6) 研究生期间我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并在此期间读了于庆峰著、于今年3月大连理......

    实践报告(养老问题)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报告 张 国 栋 一、实践目的: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

    党校培训实践环节报告观中山公园(5篇)

    观中山公园有感这一天,我们一行19个组员商定去观赏中山公园这一具有漳州历史性意义的公园建筑,经过一段时间的不行,我们来到了中山公园。 一眼望去,坐落在高坡上的一座凉亭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