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

时间:2019-05-12 18: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

第一篇: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

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

努力建设幸福东江新区

今年,新塘镇将在行政区划顺利调整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发展总纲,紧扣“四大一美”谋发展,真抓实干求实效,助力建设幸福东江新区。

一是借力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构建新塘“大交通”。充分发挥新塘地处穗莞深黄金走廊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广州东部交通网络的形成,并全力保障地铁13号线和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用地,建设“二横三纵”干道网,进一步完善与东莞、广州、深圳等周边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对接,充分发挥东江流域水路资源打造立体交通,推动形成高效、低碳、便捷的“大交通”系统。

二是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塘“大产业”。充分利用中国—意大利服装设计港(新塘)等平台,为新塘牛仔产业成功转型升级和向外拓展市场提供优质平台;另一方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社会建设转型升级,构建“大管理”。

四是打造宜居宜商东江新城,营造“大生态”。以广州建设“花城、绿城、水城”为契机,强化规划引领指导,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高标准抓好城乡卫生保洁,规划兴建牛仔文化公园、万田生态花园、白江公园、滨江公园等一批公园,推动公路绿化升级,建设生态、休闲、舒适、幸福新塘。

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认真规划好塘边村、上邵村、瓜岭村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独具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的都市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着力打造广州城市副中心核心区

荔城作为增城打造广州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挂绿湖为核心载体,重点突破“四大一美”,大力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

今年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着力推进挂绿新城建设。系统推动挂绿新城涉及的土地整合、拆迁安置及湖面拓宽工程等工作,确保挂绿湖以及增城大球场、增城大剧院、增城文化会议中心、增城少年宫等系列重点项目有效推进。全面升级美好绿化改造,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有特色的水城花城绿城,开创广州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局面。二是着力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按照生态型、低密度的理念,全力配合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全面增强发展承载力。同时,集中精力推进一批“三旧”改造和土地整合项目,形成核心产业群,为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着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建房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各类违法行为。抓好农村“五场”

建设,落实农村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农村环卫精细化管理。四是着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庆东温山吓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岭南特色的景观节点,创建生态宜居的魅力乡村。实施莲塘村美丽乡村深化建设,规范农家乐和商贸街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村民增收致富。建造油菜花园、樱花园及莲花池,推动形成花城格局。五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五个一”工程,健全村级规范化管理,杜绝资产权力寻租空间,稳定农村基层基础,为城市副中心建设赢得发展空间。

加快打造增江东岸经济板块

增江街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增江街全面融入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加快打造产城融合的增江东岸经济板块。

一是以东区工业园为载体,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坚持发展现代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北汽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星河湾集团白酒项目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集聚一批极具品牌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利用储备土地规划指引招商,着力发展高端商住、酒店、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二是发挥项目带动效应,突破城市基础设施瓶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服务发展北汽、东湖公园综合改造、时代倾城等重大项目,策划推动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全力推进交通路网、水网、电网、天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三是把握规范生猪养殖契机,优化城乡宜居环境。四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村财村账“双代管”、社账社财街代管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不断完善出租屋管理“楼长制”,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六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强化干部职工队伍教育管理,全面治理“不作为”、“乱作为”和“慵懒散”等行为,全面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工作,形成健全的镇村社三级纠风工作网络,增强干部职工组织纪律性,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

建设山水田园式科教生活新区

朱村街将认真贯彻广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增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促进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在广州教育城建设和“四大一美”等方面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2013年着重做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集中精力推进广州教育城建设。在已全面完成调查摸底、固化现状及制定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基础上,加快启动安置区建设和教育城起步区拆迁补偿工作,促进项目早日动工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高端产业项目。三是高标准打造花城、绿城、水城。加快推进500亩大花园建设,着力打造广汕公路绿色生态长廊,深入开展深坑河、西福河河道及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坚定不移有序推进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工作,推广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宜居宜业山水田园式科教生活新区。四是全力配合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保障地铁21号线、北三环高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抓好朱宁公路等市域道路和桥梁升级改造,构建城市交通主骨架。五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全面落实规范农村建房,拆除泥砖房,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产业,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六是不断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一核三区”核心区南部板块

石滩现在纳入全市“一核三区”这个发展战略核心区的规划建设范围。石滩镇将以此为契机,按照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以及核心区的工作标准,服从服务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和挂绿湖建设,狠抓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狠抓项目落实和执行,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打造“一核三区”核心区南部板块。

2013年,石滩镇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大力推动战略性发展平台的建设。着力“一园一区一带”,也就是研发创意产业园、荔三产业带、石滩新城区这三个发展平台的建设,为未来经济发展打造载体和平台。二是大力推动产业项目的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广本研发中心项目一期收尾工程和二期、广东省技工教育示范基地项目、碧桂园豪园项目、怡翔制药有限公司项目、粤和能源有限公司(总部办公楼)项目等优质项目的建设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做大做强经济堆头,为全市经济做更大的贡献。三是大力推动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公益设施的建设,尤其要加大变电站、三甲医院、新石滩中学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功能服务。四是大力加强土地报批、收储以及三旧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五是大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社会综合管理,当前尤其要坚定不移推进散小乱养猪场的规范整治工作,确保2013年底全面完成规范整治任务。六是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和村社干部的积极性,落实农村普惠工程建设,促进队伍的纯洁和社会的稳定。

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中,中新镇将通过宣传发动、创新政策转化、创新落实举措、考核督办等方式,对照全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1+13”政策文件的要求,编制形成中新镇的行动方案。对全镇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加大土地整合力度,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大力遏止、清拆城乡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为中新的发展储备宝贵用地空间;加快推进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500亩农耕花园、100亩中新花园、3.58公里西福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广汕路、S118线绿化升级改造、综合环境整治等项目,全面规范管理,提升城乡面貌。2013年,中新镇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在市“一核三区”规划指引下,根据中新镇自然条件、禀赋资源、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按照全镇南、中、北三区合理布局,着力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倾力打造城乡宜居环境。深入推进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完成广汕公路中新段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散小乱”养猪场规范整治。三是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狠抓福和片扶贫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道路、路灯、供水、农村污水处理、农田标准化、危房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物质基础,组织培养新型农民;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工程,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净化农村干部管理、资产管理、工程管理的生态环境,确保农村积极、稳定、和谐、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派潭镇坚持生态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统筹建设生态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发展高端生态旅游产业,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派潭。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规划实施新一批名镇名村项目,扶持拖罗石斛种植基地等农村“造血”型帮扶项目建设,培育农村“一村一品”产业,确保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形成长效脱贫机制。

二是加快白水寨国家5A级景区创建,整合牛牯嶂旅游资源,推进创建国家级地质公园。切实推动锦绣温泉酒店二期、皇马小镇、三英温泉、嘉华温泉酒店等产业项目建设。抓好石马龙百亩主题花园建设,规划建设连接花园、驿站、文化古迹、休闲景点等节点的绿道网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引导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建设黄洞村5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七境村180亩生态农业基地等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打造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推进北部中心镇建设。按时全面完成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任务,规范农家乐管理,完善丰产林退出机制,推进派潭河流域整治,切实保护派潭的青山绿水,使派潭成为增城的北部生态屏障。同时,抓紧开展温泉路、东林路建设,协调配合新派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和派正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派潭镇垃圾综合处理站建设,提高中心镇服务功能。

建设生态休闲和谐小楼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子,小楼镇就是要按照全市“一核三区”、“四大一美”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仙姑故里,小楼人家”两大定位,以“两点两线”为核心,发展便捷交通,培育生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休闲、和谐、幸福小楼。2013年,小楼镇将继续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为主导产业,加快小楼人家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民集约规模种植扩展、集约种植扩展、现代设施农业、水产养殖五大片区,抓好小楼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推介和销售,发展绿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城乡综合治理。在镇区功能提升上,抓紧推进镇自来水厂原址扩建、镇区支路网等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仙姑花园和滨江大道;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高标准建设西园村、九益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大土地整合和储备力度,抓紧推进“三旧”改造,全面完成“散小乱”养猪场规范整治,坚决治理“两违”,实行农村畜禽规范化养殖,推行城乡垃圾分类,抓好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实施城乡环境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凸显小楼的环境优势。

全力打造生态城镇

正果镇将结合北部山区镇的“生态”优势,以打造广州东部生态名镇为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培育生态经济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大扶贫、大产业,营造大配套、大环境,注重大保障、大民生,努力实现正果的“大生态”,加快推进正果镇的新型城市化发展。

正果镇将借助扶贫开发契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下大力气进行特色街周边房屋征拆,腾出发展用地承接高速路通车后的发展机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创建广东省卫生镇为契机,以高标准狠抓镇村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按照“一镇一站”的要求,加快推进正果镇垃圾压缩站和6个垃圾中转站的建

设;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为垃圾分类在全镇全面铺开提供基础保障,以加快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理目标。认真规划建设正果花园,大力推动正果滨江两岸园林景观改造和大环境的提升,打造四季花镇和滨江风光带。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旧厂房、旧村庄土地整合收储和出让,为优质项目和房地产发展提供用地。加大规范整治和查处违法用地的力度,坚定不移地完成规范整治“散小乱”生猪养殖工作,理顺农村建房,确保乡村环境洁净有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广州三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认真抓好建设零农残、超有机的农业种养试验区,探索后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路子;重点打造正果大冚黄秋葵及黄塘头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强领导干部善政、勤政、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民风商风;狠抓农村“五个一”工程,规范村社干部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收支预算指引,规范资产、资源工程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加快建设生态幸福永宁

今年,永宁街将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热潮,围绕主题主线,突出“大生态”的文明理念,体现“干”字抓落实。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高标准抓好1000亩花卉基地、200亩主题花园建设,确保年底见成效;推进永和河“一河两岸”建设及辖区河涌景观整治;充分挖掘和利用南香山的百花古寺、莲花书院、湛子洞等名寺、名人、名山的历史文化古迹,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大公园,提升发展魅力。

二是围绕“东江新区”发展战略,全力抓好增城开发区核心区的征拆安置工作,抓好南香山产城新区的建设,抓好慧天视讯、蒌元村、简村村、长岗村等“三旧”改造项目,以及东凌新东城城市综合体等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潜力。

三是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建设,服务好穗莞深城际轨道建设;加快新新公路永宁段整治整饰工程,力求打造成康庄景观大道;加快朱宁公路永宁段等区域主干道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停车场和完善供电、供水、排水、交通标识标线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承载力。

四是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全面完成规范整治“散小乱”生猪养殖场;着力抓好郭村村等美丽乡村建设;精细化抓好城乡保洁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抓好城乡违法建设的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五是精心抓好街村社三级干部队伍的学习和作风建设,大力治理“庸、懒、散”行为打造一支勤政廉政善政的团队。

六是围绕着群众的需求服务,加快健全城乡一体的民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六大保障”体系。

开创建设美丽仙村新局面

2013年,新成立的仙村镇将以市委全会精神为领引,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和“东江新区”的目标和部署,不断优化城乡环境,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建设美丽幸福仙村新局面。一是着力抓好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仙村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仙村“一核五区”,进一步明晰思路,凝聚共识,落实工作。二是着力做好产业培育发展。以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落户和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为契机,主动对接挂绿新城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低密度生态产业区。三是着力加强城乡环境建设。

在配合做好挂绿湖工程的同时,重点做好西福河、东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快建设“三纵三横”的镇区道路网络和市政配套设施,建立覆盖城乡的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理系统。四是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规范农村建房,高标准规划建设主题花园。五是着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平安仙村建设,推动仙村和谐稳定发展。六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管理,调动村社干部积极性,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工程,建设廉洁仙村。

第二篇: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幸福新农村

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幸福新农村

----靖边县青阳岔镇阳坪村工作交流材料

靖边县青阳岔镇阳坪村党支部、村委会

(2012年2月)

2011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在全体群众合力支持和村支两委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民收入、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青阳岔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307国道贯穿全村7个村小组。全村有310户,1686人,总土地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0亩(其中水浇地580亩),天然林草地10000亩,退耕还林面积6000亩。阳坪村是榆林市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试点村,村上有两个广场,内设有小超市、文化室、老年活动室、健身房、医疗室、兽医室等,配备了娱乐设施和体育器材。

有党员39名,有完全小学一所,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道路入户率均达100%。目前,全村羊子存栏500只,养猪1200头,全村共有小汽车265辆,农用机动车285辆,2011年建成文明户30户,科技示范户5户,农民人均收入21700元。

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党建示范村”称号;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个好先进党支部”;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星级新农村建设村”;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新农村模范村”。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1年,我们以“创先争优”活动和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选举产生了懂管理、会经营,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了村两委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今后阳坪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调整产业结构,走合作社道路。结合我村农业产业实际,我们申请建立了宏图合作社。力发展养殖业,因地制

宜,将山地全部植树造林,山杏全部搞头嫁接为大扁杏,将平川地通过合作社集中整理,村委购置了多台农业机械,成立了一个由6人组成的集体耕种队,连片、机耕、机收种植,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种植枣树100亩,苹果树100亩,嫁接大扁杏6000亩,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300亩。建成年生猪出栏量500头的大型养猪场一处,养羊户6户,以辐射带动全村老百姓发展养殖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投资47万元彻底维护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增添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立更新了公示栏、监督栏等窗口,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投资45万,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新建50吨,80吨蓄水池各一个,铺设各类管道5公里,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加强村内生产道路建设,通过争取靖边采油厂投资,新油道路 800米,自修生产道路2公里,生产生活更为便利;四是在村内生产道路两边栽植常绿树2000株,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发展劳务输出。利用我村资源优势,我们积极和靖边采油厂协调,把全村80%住村男性劳力发展为靖边采油厂采油工人或后勤服务人员,仅此一项年纯收入200多万元。动员先富起来的部分群众外出投资再创业,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展。

5、注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鼓励帮助下,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赴宁夏灵武,米脂,东坑、海则滩等地实地参观学习,在总结分析其它地方农业产业建设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发展我村产业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素质也要跟着提高,我们分批组织全体群众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文明礼貌。集中组织青壮年劳力外出学习一技之长,全村群众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努力,我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呈现出农村社会安定和谐,经济发展明显增强;农民整体素质、幸福感明显提高,收入明显增加的良好局面。

三、今后打算

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我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油气田开发致使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严重,自身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很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缺少技术、资金,农民增收项目少、空间小等。为此,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大建强合作社,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努力壮

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搞好新农村建设及后续管理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建造良好人居环境;三是多方争取资金,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搞好农民培训,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全民素质。

总之,县委、县政府把“三农”工作摆在了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仅仅依靠全村群众,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一定会把阳坪村建设成为富强、和谐、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篇:生态休闲农庄建设可行性报告

新兴镇富山农业产业园区项目

可 研 报 告

一 前言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中国乡村游”主题目标,切实推进新兴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乡村游”成为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考察研究论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创办“新兴富山农业产业园区”。在渝昆高速新兴出口段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开发新建一个风光秀美、山水幽雅、人与自然和谐的集“四季果园、休闲钓鱼、珍禽养殖、花卉园林、品茶文化、农家特色风味小吃”于一体的“富山生态休闲农庄”度假区。

二 项目概况

富山生态休闲农庄度假区,位于新兴镇场镇1.2公里,紧邻高速新兴出口,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区域面积约有1.37平方公里,区域内耕地面积为215亩,林地面积约为1840亩。区域内现有总人口416余人,该区域周边的乡镇常住人口达27.6万余人,其中新兴镇现有总人口42000余人,邻近乡镇红大、大农等镇乡人口达23.4万余人。1.自然条件

富山生态休闲农庄,占地约有1300亩。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约374米,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c,农庄内以低山丘为主,地势起伏,绿色植被良好,尤其是夏秋的气候更为凉爽,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2.交通环境

富山生态休闲农庄交通条件便利,距渝昆高速新兴出口500米,距新兴场镇1.2公里,距富达县城22公里,北距自贡市19公里,南距宜宾市44公里,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相邻而过,可辐射永兴、黄龙等地,极大地为生态休闲农庄的休闲娱乐提供客源基础。3.乡土风情

新兴具有独特的川西南民俗风情,盛产甜橙、土鸡、驯养野鸡野猪、特种鱼、黑山羊、桑葚等名优特产。当地群众自产的口水鸡、泡酸菜、猪肉大杂烩、土灶酒等极具地方特色,是体验川西南农家生活的好去处。

三 项目的必要性

1.当前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开发新兴富山生态休闲农庄观光旅游为主,以农家乐旅游为辅,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2.新兴富山生态休闲农庄“观光”、“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 项目的可行性

新兴富山生态休闲农庄“观光”、“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距渝昆高速新兴出口500米,距新兴场镇1.2公里,距富达县城22公里,从富达出发20分钟可到达;北距自贡市19公里,从自贡出发15分钟可到达;南距宜宾市44公里,从宜宾出发30分钟可达到。且当地居民也意识到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很高。

五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公路、停车场、景区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景区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景点进行修缮,完善景区内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一是休闲农庄

二是生态养殖区 三是人工观光湖

四是梨花园、葡萄园、荷花园、畜禽养殖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荷、品梨、摘葡萄、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客家婚嫁体验、特色

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推豆花、用优质的山泉水亲酿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 市场预测及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内容。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项目客源预测

新兴富山生态休闲农庄游客结构主要以川西南地区自贡、宜宾、内江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2-4天。旅客的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等为主,区域内、省县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三多寨、尖山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紧临永年镇保和寨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在2008—2011年期间,参观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呈现出急剧增长升温态势。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15万以上人次的客源。

七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2 年6月完成投资45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12年7月——2013年6月完成投资7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13年7月——2014年6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分别完成投资3500万元。

八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经预测和估算,投资回收期约为8年左右,时间为2013年—2020年,从该项目建成第三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15万人次以上,根据人均消费300元计算,年营业收入可达4500万元,如按40%的低利润率算,年可获利1800万元(详见表3),则八年即可收回投资。

表3 生态休闲农庄投资及收益预测表 单位:万元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创绿”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有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蠃得游客和占领市场的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 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绿化保护;在营业的过程中,对外不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有毒物质,对周边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十 结论

本项目行业前景广阔,不仅符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转移的需要,而且收益率高,风险小,对环境无污染,投资回报期8年,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佳,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可行,建议立项。6

第四篇:打造生态新村 建设幸福家园

打造生态新村

建设幸福家园

一、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必要性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这是由于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带来了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呼吁实行生态革命,建设生态文明,确保生态安全。农用化学投入品和农业动力机械“三大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冲击,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这种被称之为“石油农业”或“化学农业”,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叶谦吉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生态农业理论奠基人、西南农业大学终身教授叶谦吉先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在1987年全国生态农业讨论会上,他呼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随后在《中国环境报》报道了他的这个主张。他今年已经99高龄,仍笔耕不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古不朽。

(二)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是贯彻中央、省、市、县精神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五个统筹之一,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

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和省生态发展区的发展要求,我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名城”的工作部署,我县以“环境友好”理念建设生态名城,打造宜居城乡,从绿色经济构建、人居环境改善、自然资源保护及文化理念深入等4个层面对生态村建设进行规划。

二、我县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成就

2006年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发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村级篮球场建设、“三通七化”为重点村庄整治、以毛竹和名贵树木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等系列扶持政策。在全县的努力下,新农村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了一大批生态村。

例子: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329万元,办起8批114个新农村示范点和2个示范区;全县种植名贵树木1万亩,新种和抚育毛竹11万亩;发展农村沼气用户14507户、太阳能用户1837户,新能源用户覆盖率33.5%,直接受益群众5万多人;全县97个行政村有118块篮球场。

例子: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镇村创建活动,2008年蕉城东山村、新铺长江村、蓝坊蓝坊村、南磜左槐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生态文明村建设从植绿开始启动。去年植树节期间,31名县领导与县直单位党员干部进农村,共种植枫树、樟树、桂花、罗汉松等名贵树木4350株。县直单位纷纷开展“种树建园”的行动,走进挂点村兴办生态园,以无偿提供名贵树木苗、建结对友谊园等形式,种植名贵树木苗,并为困难群众、党员等免费赠送种苗,为群众储蓄“绿色金库” 三圳镇芳心村,2009年建起了两个生态文明园,由挂点的县委组织部无偿把名贵树木种到村里,进行了园林式建设。像这样的生态文明园,在我县农村不断涌现。县直单位近期纷纷进村办生态文明园,把“生态文明名城”建设延伸到农村。据了解,去年我县规划创建44个生态文明村(居委会),2010——2012年共建48个,届时有近九成的行政村将成为生态文明村。

目前,我县三圳镇大部分行政村已开始园林式种植名贵树木,蕉城、新铺、长潭、文福、广福等地的村庄走向园林化规划建设生态村,把名贵树木种到村头屋旁,与此同时,县财政投入农村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向县农信联社融资2500万元,专项用于种植户购买名贵苗木的贷款支持,并由县财政给予50%贷款利息奖励,加速“走生态路、建新农村”的进程,引导群众奔康致富。

目前,向农信社推荐贷款的种植户有16户,推荐贷款总金额518万元,发展名贵树木完成土地集约11409亩,种植5873亩,百亩以上的种植园区有37个,种植樟树、桂花、降香黄檀、罗汉松等名贵树木227万多株

三、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所面临的困难 通过近年来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虽然村容村貌有了显著变化,但离生态文明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

(一)农民思想保守,建设热情不高.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政府发挥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而真正的主力军则是群众,一方面由于部分群众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较大,缺乏干大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他们认为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主要靠国家和政府投入,我们应该“座享其成”,从而忽略了自我建设的能力和内在潜力的发挥,致使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进度缓慢。

(二)产业规模较小,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缺乏产业拉动力。

农村集体产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农业难以满足农民工就业要求,大部分群众仍靠外出打工扩大增收空间。按社区现行小康住宅建房要求而言,每户建房除国家优惠政策补贴外,仍需资金7-8万元左右,而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部分农户而言,只能望而却步。

(三)资金不足是制约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发展的瓶颈。

乡镇税革后,镇财政收入几乎全部依靠县财政拨付,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面临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投入,社区品味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及科学管理,良好的民风习俗培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来保障支撑。集镇建设、产业投入、环境改善、村组干部的福利都需要大量资金支出,很难挤出更多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制约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快速发展。

(四)村级组织发挥纽带作用有待提高。

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发挥阵地建设作用是生态文明新村的有效载体。而就我县农村而言,没有很好地发挥服务中心、服务农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在建设用地、房屋拆迁、规划设计等方面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力量比较弱,“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的氛围不浓。

(五)村庄美化、亮化有待提高

猪舍的建设、垃圾的堆放(白色污染)、鸡、鸭等圈养问题、生活污水的排放、树木的乱砍乱伐。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目标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四、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县生态村建设实际,我认为,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步伐,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应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重视生态新村建设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党的十七大把GDP翻两番的目标除了由总量改为人均外,特意强调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其中“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是新加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要实现这个要求,一方面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各级领导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还要有衡量政绩的具体标准,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全国390县委书记进中央党校集训“绿色GDP”。如果仍然是以GDP来决定干部晋升,来评价其优劣,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变成不可能,甚至是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据悉,新考核办法中,经济增长的指标只占整个考核指标的不到30%,而且不同地方不一样,将区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其中最高不超过30%。此举旨在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1、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本地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主动筹集建设资金,在无任何项目的情况,采取以地融资,开发经营等多种形式超前启动一些基础设施工程,为社区发展奠定基础。

2、积极整合项目资源捆绑使用,把国家生态移民搬迁、安居工程、沼气建设等新村建设紧密结合,各级资金涉农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支持生态文明新村建设。

3、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针对村容村貌存在脏乱无序的突出问题,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整治,建垃圾池,拆除断壁残墙老屋,粉刷墙壁,改厕,修建主村道。

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治,村容村貌就会得到美化,生态文明新村就有新气象。同时,要通过开展以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农村生态型农林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完善水利、林业、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工程,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

(三)必须科学合理布局,抓好村庄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确保整体效能发挥。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我们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在项目论证资料详实可行的前提下,形成例如《某某村社区建设项目建议书》、《某某村社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征求辖属村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后,在全镇召开人大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献言献策,做到论据有力,规划可行,符合群众意愿和法定程序,做到切实可行。

为确保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观大方,符合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对生态新村进行整体规划,邀请和委托地方等地的规划设计单位实地考察、评估论证,充分考虑区位、地形、生态、土地等因素,遵循人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规划设计,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房、沼及产业的布局,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到位,切实做到建设规划引领新潮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田园农庄和农村社区。同时按照功能齐全、格调一致、特色鲜明、结构牢固、面积适中的原则,专门为群众免费设计多套实用美观的建房图纸,实现依靠规划搞建设的全覆盖。

布局上实施“两户一联,四户一线”“以线串点,由占带面”联动开发,路房互惠,相得益彰,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又利用了房屋空间,节约了资金投入。同时,在层面上实行前厂后脊、前排托后排,改变过去村庄“天女散花、横七竖八”状况,形成错落有致,造型新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新村气象。

在风格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多方考虑,在考虑农户实用,简洁、明快、格调新颖,形成 “一户一个景、两户一幅画、三村一集镇”的布局风格,全面提升农户住房档次。

(四)必须大力推进绿色科技革命

建立生态文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大力推进新的科技革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贡献率。

新的科技革命也可称为绿色科技革命,是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革命。包括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生物酶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生物净化环境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等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树立大功能观。由农业的物质生产单一功能转为物质、保健、文化、能源等多元功能,并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生物链,把保护各民族的原生态生物基因资源与文化基因资源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综合效益。

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次流动)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循环经济)

(五)必须壮大主导产业,增强生态村建设后劲。

就我县各村而言,基础比较薄弱,要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必须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促增收。我们紧紧抓住土地这个农村基础,在农村主导产业上做文章,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壮大产业规模提质达效。

二是拓宽渠道促增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以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素质提高为重点,结合“人人技能工程”、“科技下乡工程”,做强劳务输出市场品牌。

三是培植产业促增收。以农村社区自身为基础,开展好社区服务产业,整合社区资源,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开发大棚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商品零售、产业服务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就业创业路子。按照“东毛竹西名树北烤烟南茶果中蔬菜”的格局,发展 壮大粮食、水果等9大特色基地。发挥三圳市级输蔬菜技术创新和新丰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辐射带动石窟河沿岸有机蔬菜的发展,打造梅州市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六)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服务人民群众。

提高农户生活质量和生态文明新村文明程度是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巩固阵地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壮大服务队伍,拓宽服务内容,才能逐步实现“建新村见新貌、建新房见新人。

1、巩固阵地搭平台

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全县8个镇均较好解决了社区服务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难题。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统筹居民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活动,建立便民服务点,组织镇计生、民政、农技、信用、劳务、工商、法庭、公安、土管等部门,进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使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全程办理所需解决事项。

2、强化服务促和谐

村“两委”组建成立了产业建设、医疗保健、普法教育、婚丧嫁娶等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实际困难给予帮助。村民在实现就近学习、就近就医、就近活动,深得群众满意信赖,激活了综合服务中心的勃勃生机。

3、科学育民树新风

依托活动阵地丰富完善活动载体,教育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把村庄整治活动与开展 “文明村”、“文明小区”和“文明农户”创评、科技致富标兵、科技致富示范户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科技培训,利用每月开展一次以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使全村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美丽家园!

第五篇:生态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休闲农庄发展调研报告

生态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休闲农庄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入小康社会的市民们闲暇时间又有了新的去处——休闲农庄。近几年来,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吴江市的休闲农庄、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等发展已成一定规模,更有不断壮大之势。随着休闲农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凸出,人们对休闲农庄的认识亦进一步深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休闲农庄的发展中来。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以充分开发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休闲农庄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吴江有震泽镇金星村“农家乐”和新申农庄、平望镇山友农庄、同里肖甸湖、横扇镇、八坼苗圃等乡镇的农业即是一个典型。它们是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园中有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等的品种达数百个。休闲农庄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二)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结构中,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休闲农庄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四)发展观光休闲农庄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

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休闲农庄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休闲农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休闲农庄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震泽新申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多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林果花卉等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那么我国对休闲农庄有详细的规划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总体布局要求

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总体布局的定

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2)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

(3)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4)总体布局要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示范作用。

(5)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实施,要有长远观点,逐步建设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建设内容

(1)整体环境

(2)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3)整体环境优美,树木花草(包括农作物)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4)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

(5)有完善的游览系统

(6)园内无裸土,无荒地。

(7)水面无污染

(8)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

3、功能分区

根据休闲农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规划分区大体上包括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品种展示区、精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引种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设施栽培区等十二个区。休闲农庄必须划分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种植采摘区、生产区四区。

(1)入口区

用于游客方便入园的用地,大型休闲农庄一般建设两至三个入口。主入口区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车场、服务建筑、导游牌、假山水池等。

(2)服务接待区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此区可规划建设办公楼、游客服务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车场等。

(3)科普展示区

是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用地,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具备科普教育、电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4)特色品种展示区

以各种不同的具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

(5)精品展示区

为精品农业种植区,可满足高端层次观光采摘者的要求。

(6)种植采摘区:

此区面积最大,是休闲农业园的基本用地。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

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7)引种区

引进和驯化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优良农产品品种引进、选育和繁育体系。

(8)休闲度假区

主要用于观光休闲者较长时间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之用地。休闲农业园在合理的园区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适当建设度假木屋,度假小别墅等住宿设施,延长游客在园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休闲农业园的休闲度假功能。

(9)生产区

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区域,在园区其他功能区农产品供给量不能满足游客时可开放,生产区在景观建设、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区要粗放。

(10)设施栽培区

进行农作物设施栽培的区域。

4、活动项目

(1)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体验主题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

(2)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

(3)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活动项目。

(4)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5、餐饮设施

(1)休闲农庄餐饮服务点和布局,应按照游览路线和园区实际条件加以统筹安排,凡是不靠近风景区或民俗村的园区,均宜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2)餐饮建筑除供游人进餐外,造型应新颖、独特,与乡村自然环境协调。

(3)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园区景观相融合,并应符合现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餐饮建筑的体量和烟筒高度不应破坏原有景观和环境。

(5)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6)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

(7)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

6、住宿设施

(1)休闲农庄的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

(2)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旅馆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床位数不低于50张。

(4)客房整洁卫生,无异味,卫生间设施齐全完好

(5)客房有冷暖空调并能正常使用

(6)卧具一律消毒处理并一客一换

7、道路设施

(1)休闲农庄外部可进入性强,到达园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利。

(2)内部交通通达性强,具有独立的生产(消防)通道、观光游览道路等。

(3)有与车位需求相适应的停车场。

(4)道路网设计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农产品观光采摘、环境保护及职工生

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5)休闲农庄内部主路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8%,横坡小于4%。

(6)休闲农庄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的道路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12%。

(7)休闲农庄内步游道路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8、水电设施

(1)有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中水设施。

(2)休闲农庄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3)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4)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5)休闲农庄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6)休闲农庄照明宜采用分线路、分区域控制,并将照明与防止消灭农业病虫害结合起来。

(7)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园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9、景观设施

(1)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

(3)层数一般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景观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4)亭、廊、花架、敞厅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5)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6)休闲农庄内景观最佳地段,土壤肥沃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7)景观小品的位置、高度、体量、风格、造型、色彩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

10、卫生设施

(1)各类场所卫生达到GB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场所达到GB9667规定要求。

(2)公厕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GB/T18973-2003规定的三星级及以上旅游厕所标准。

(3)配备数量满足需要的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

(4)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配备卫生消毒设施,不使用造成污染的一次

性餐具。

下载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建设生态 休闲 智慧 幸福增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