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广州文化特色及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州,简称穗,标志是“五羊”。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底蕴。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文化设施也建设得如火如荼,2010年,亚运文化流入广州,2011年12月20日,广州创文成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更进一步。身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响应学校的号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广州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以广州极具特色文化为线索进行实践活动,以此对广州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正的措施。关于广州文化特色及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广州的文化特色
1、水文化
广州滨江而立,因水而兴,拥水而优,市内河涌水网密布,在古代曾是“六脉皆通海”的岭南水乡。
过去,水乡人家依水而居,至今仍保留着水乡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是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最完美的结合。水乡开辟了三条游船线路,游客沿途可观赏“红桥碧水”、“长堤丹荔”、“水乡农榭”、“草荡潮音”、“姻缘树”等景点。此外,还举办农趣日、水乡文化风情及传统农渔具展、水乡歌舞和婚庆表演等。
而现在,珠江夜游、沿江游览则游客游览热点,倘若不游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迹,可以说,就未曾真正游览过广州。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迹既可日游,又可夜游,由西向东,沿着“珠江走廊”可观赏到丽日蓝天下的秀丽景色和夜晚两岸灯光璀璨的动人美景。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河涌整治的重视,东濠涌、荔枝湾涌等代表岭南水乡文化,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水也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的水,仍在生生不息流淌着。
2、西关文化
西关大屋是最具西关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装饰讲究、工艺精美,趟拢门、满洲窗等独具特色。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百年华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西关商廊”。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西关风情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碰撞出来的是火花也好,是血泪也好,都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大喜大悲,衍生出来的不论好事坏事,都会不同凡响。
3、亚运文化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正式开幕,亚运文化流入广州,岭南文化与亚运文化相互碰撞,一栋栋极具岭南色彩又融合亚运精神的建筑与娱乐设施徐然升起,海心沙广场,大学城的多栋现代化体育馆,给这个现代化大都市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亚运让广州更美,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新的元素。
(二)当前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
①2001年,广州政府开始对东濠涌荔湾涌等河涌进行整治工程,荔湾涌经整治后,环境 焕然一新。四座石桥横跨两岸,一湾碧水蜿蜒而去,古色古香的文塔倒映在水中,四周亭台楼榭,佳木葱茏,好一派岭南水乡风光。
东濠涌治水增加东濠涌水质净化厂工程,让东濠涌水质能够实现亲水、戏水,老百姓可以真正与东濠涌互动;建设东濠涌博物馆,让东濠涌成为广州水文化记忆的节点;沿涌建绿道,让东濠涌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亲水戏水的水上公园。东濠涌综合整治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水源活水问题,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还涌于民,构筑生态城市骨架。恢复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
恢复水文化原貌。
.②当前,政府将文昌北路耀华大街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不久前,文昌街街道办事处接管了文昌街14号住宅,并将其改造成为“文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社会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保护措施对西关建筑进行保护:1.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2.制定人口安置计划。3.维护、整修现存建筑。对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套。4.宣传和利用,一次来保护传统代表西关文化的建筑。③亚运会后,我想大家最好奇的应该是,亚运场馆以及相关建筑的后续整理吧,我从新闻上获知,亚运会后的海心沙,将在海心沙前建成市民广场。
同时,政府对亚运后场馆定下以下对策:第一,根据前期设计的功能,赛后由竞技场馆向大众场馆转变,恰到好处地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第二,加大力度培养体育消费群体,让更多人到亚运会比赛使用的场馆进行持续的体育消费,从而提高利用率。2011年12月21日,广州成功成为国家文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重大突破!多问题的。但是,经过这几次的实践体会和一些新闻,还有网上的资料,我注意到,其中也还是有很
(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①这次寒假,我来到滨江路旁,沿路看珠江,并且也坐上了水上巴士,看珠江之景,虽然沿江繁华热闹,珠江水质也改善了许多,但我留意到,江边的排污口仍然有污水排出。荔湾涌、东濠涌尽管已经改善了许多,但是一场大雨过后,就又恢复原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污染,水污染问题仍然无法根除,如何才能继续下去呢? ②每次去北京路时,等车回家的车站对面,就是那个曾经轰动一时的高第街,当时已经要面临拆除的危机,因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以及电视台的报道,高第街终究被保留下来,但曾经被“拆”的高第街,“拆”仍大大写在牌坊下面,痕迹已经留下,就算被保留下来,还能还原原来的高第街吗?
其实,真正保护这些西关文化建筑的,真的需要拆吗?
③后亚运文化,政府的确把海心沙改造了,市民广场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大学城体育馆、海心沙中心,门票却贵得吓人,这样不能普及大众,又如何打造亲民的文化措施?
(四)建议与解决对策
1、城市河流治理不能只注重河岸的美化,更重要的是河水“不污不竭”;不能停留在截污清污,更需由点及面、控制面源污染,广泛控制河涌污染,及时截污,加大检查,定期清理。
2、我也明白,许多不良商家为了自己利益,会为节省经费,而直接把一些生活废品扔到河里,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河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应当加强监督机制,对这种情况进行一种强烈的制止,如果不加大力度管理,我相信就算加大再多的经费去保护河流,没有从根源上根除这种情况,这永远不会得到改善的。
3、广州水文化要注重个性发展,不要盲目学习其他城市,水是有生命的,广州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已经融入到城市的个性当中。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风貌。在保存历史文化的同时,创造现代文化。把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恢复了几处历史遗迹,把广州水文化更发扬光大!
4、强拆不可,但也不能都保留下了,文化建筑保护,不能一味改造,对于城区聚居建筑形态的保护,更有要从保障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及品位为目的进行保护,从而在体现出历史片断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和耐心。
5、在相关建筑得到保护、利用,并使城市旧城区得到发展同时,只有使居民的居住空间、生活空间得到保护,安排处理好相关居民的迁徙,正确处理好相关转移程序,同时充分调节好与居民间的关系,一切为人民服务,历史建筑的物资形态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得以有效保存。
6、后亚运的广州,不应该把那些亚运措施转化高档的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后亚运文化,使大众都可以亲自参与,降低相关门票价格,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平,建造更多大众文化场所和设施,才能真正传承亚运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气息,作为新时代的广州人,我衷心希望广州可以变得更美丽,也希望几千年的广州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我爱广州!
2012-5-21
第二篇: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促进区域发展
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促进区域发展
2011-05-24 14:16:0
2祁述裕
全国各地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特色文化园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所说的特色文化园区,重点是指近些年来在西部地区方兴未艾的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建设。特色文化园区建设的共同特点是,以特定地域空间为载体,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保育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目的。特色文化园区建设已经成为促进西部区域发展的一条路径。
一、国内外特色文化园区建设概况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速,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受到各国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法国为代表的国际博物馆协会领导人着眼于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倡导生态博物馆(ecomuseum)理念。与传统博物馆以静态建筑为载体不同,生态博物馆强调以活态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保护社区各种人文资源。在欧洲,生态博物馆更多是着眼于对工业文明遗产的保护。1971———1974年,戴瓦兰以法国索勒特索煤矿区为依托,建立了生态博物馆。这是最早的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试验。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化,日本出现了农村人口流失,农业衰败的严重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提出了“造村运动”的理念。“造村运动”倡导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发展1.5级产业。一村一品要求每一个乡村培育出一个有当地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1.5级产业是鼓励在传统农、林、木、副业基础上,增加其文化内涵。比如,开发编织等手工艺产品,发展特色旅游等。
受日本“造村运动”启发,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文建会在台湾乡村倡导“社区总体营造”运动。该运动有五个核心理念,即人、文、地、景、产。人,指生活在乡村中的人口;文,指乡村的文化;地,指地理特色;景,指乡村的独特风景;产,指当地特别的物产。“社区总体营造”运动旨在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提升地方竞争力。以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为例。桃米社区位于台湾腹部的山地乡村。多年来,当地农民以竹笋为主要生活来源,收入微薄。年轻人
流失十分严重。1999年“9.21大地震”,桃米社区毁损的房屋超过2/3,再遭重创。后来,在台湾文建会帮助下,桃米社区居民发展特色旅游,发掘地方特色餐饮业,提炼特色品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
二、特色文化园区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路径
20世纪中叶,生态博物馆理念被引入中国。1995年,中国政府与挪威政府合作,在贵州共建苗族梭嘎生态博物馆。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家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400-2200米,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梭嘎乡共有12个苗族寨子。仅有4000多人,有自己的语言。梭嘎乡的苗族以长角头饰为象征,属于苗族支系中的“长角苗”,保存和延续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20世纪90年代,梭嘎苗族村寨基本上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文化古朴,有丰富的婚恋、丧葬和祭祀礼仪,被称为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
1995年4月,中挪两国博物馆学家发布了一份《在贵州省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10月23日,中挪两国首脑签署了《挪威合作开发署与中国博物馆学会关于中国贵州省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协议》。1998年8月和10月,中挪两国博物馆学家讨论制定了“六枝原则”,共有九条,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民主管理,保护文化优先,鼓励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等。
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成立,改变了梭嘎苗寨的境况。其一,长角苗的文化遗产得到了系统保存。1998年10月31日,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在陇嘎村建成开馆,面积420平方米,配有档案室、展览室、视听室等,濒临消失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被储存在这里。同时,整体维修保护了村内10幢百年以上极具特点的民居,编写了10万多字的《中国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汇编》。其二,提升了梭嘎苗寨的知名度。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成立,使前来观光、研究的人络绎不绝。从1998年以来,梭嘎生态博物馆接待了10余万参观旅游者和专家学者。其三,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随着旅游业的出现,当地居民也有了新的职业,如艺术表演,导游等,增加了收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大大增加。1998年,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不到200元,2008年达到1680元。其四,丰富、拓展了博物馆理念。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这对拓展博物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不仅贵州在此基础上兴办了多家生态博物馆,也带动了周边省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热情。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了“1+10工程”,即一个“龙头”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组合。广西的“1+10工程”有两个特点:其一,定位简洁明了。“1+10工程”的建设宗旨为“促进社区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二,连锁经营。根据广西多民族特点,将广西省级民族博物馆与各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形成一个体系,这是生态博物馆建设新的探索。不仅西部地区,东部一些地区,对建设生态博物馆也有浓厚的兴趣。如浙江安吉市积极实践生态博物馆建设。
云南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概念探索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云南有关研究机构就与美国大自然协会合作,在云南实施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腾冲县和顺乡、新平县南碱花腰傣村、丘北县仙人洞彝族村、景洪市巴卡基诺族山寨等一些成功试点。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与生态博物馆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专家指导,强调当地居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减少政府干预等。[2]
国家公园建设理念、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2009年6月,国家林业局将云南省确定为建设国家公园的试点。云南省成立了省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四个试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丽江市老君山国家公园是其中之一。老君山国家公园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面积约710公里。有丰富奇特的自然风貌,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云南确立的国家公园还包括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三、特色文化园区的价值
从目前来看,各地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特色文化园区建设差异很大,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徒有虚名也不少。总体来说尚处在探索之中。但其价值和意义应予充分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特色文化园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近些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找到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对文化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极有意义的探索。
其二,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丰富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思路,为西部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均提出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大多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列出了22个限制开发区和1164个禁止开发区,其中有17个限制开发区和大多数禁止开发区均位于西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求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前提。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常常是两难选择。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为解决两难选择提供了路径。西部一些特色文化园区建设证明,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越是得到很好保护,地方经济越是可能做到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三,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为传统与当代找到了结合点。特色文化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总是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最佳目的地,像黄山、丽江等一些地域文化鲜明、环境优美的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色文化资源稀缺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特色文化园区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有很多契合之处。
上述现象也说明,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能够和谐相处。以前,基于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人们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文化也是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传统理念、习俗的解体,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社会势如水火。实际上,在当代商业社会我们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形,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传统习俗和时尚往往能够和谐相处,甚至常常相得益彰。比如,在拉萨的八角街,人们能看到,西藏的传统工艺品将佛教文化与时尚相结合,成为商品社会传播藏族文化的极好载体。佛教、少林武术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没有式微,相反借助商业平台如鱼得水,充分彰显其价值和影响力。这说明,就保存本土文化来说,在经济上越成功,对保存本土文化越是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因此,特色文化园区不仅在经济领域提供了有别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也在观念领域提供了有利于彰显个人价值和生活情趣的另一种方式。
其四,合理利用人文资源是对文化资源最好的保护。特色文化园区建设过程说明,合理利用人文资源是对人文资源的最好保护。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学者赞同建设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但很反感利用人文资源的提法,认为文化遗产资源只能提保护,而且必须保持原貌,任何变动都是对文化遗产资源的破坏。这种观点初衷很好,但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如果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不能为当代社会服务、不能为当地居民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对西部许多生活在温饱线上下的当地居民来说,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起到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期望他们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也只是空中楼阁。在建设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时,中方专家与挪威专家就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挪威专家认为,为防止现代知识污染当地美好文化,不应该让当地长角苗女孩去读书。中方专家则认为应该让她们获得现代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这也有利于提高保存自己文化的自觉性。挪威专家认为,长角苗妇女由于长期背水,为保持身体平衡,有着独特的站姿与走姿,不应引入自来水,以免破坏长角苗妇女独特的走姿;而中国学者认为,不能因为要保持当地妇女的身形,而要她们长此以往地背水。上述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人为文化遗产服务,还是文化遗产为人服务。实际上,只有在当地居民看到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活环境时,才能真正激发起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文化的保护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确实要正视目前文化资源利用中普遍存在的盲目开发、破坏性开发的问题。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是急功近利;二是监督不力。但因噎废食,对文化资源利用一概排斥也是不可取的。
四、特色文化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是需要重视跨区域合作。一些特色文化区域往往跨行政区划,如果仅仅着眼于本地区的规划,会出现重复建设。以酒文化为例。以赤水河为动脉,方圆500公里汇集了许多名酒,是中国著名酒乡。在该区域内的遵义仁怀镇茅台酒厂有酒文化园区,宜宾五粮液酒厂也有酒文化园区,其他酒厂都计划做酒文化园区,这就需要统筹协调,避免雷同。还有,少数民族往往分布广,具有跨行政区划的特点。在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园区时,也要注意统筹协调。如苗族山寨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多个省市,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应该引起重视。
二是鼓励因地制宜,探索为当地居民接受的管理方式。从目前来看,特色文化园区的管理方式各有特点。有以下几种:
1.政府为管理主体。地方政府在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非政府组织为管理主体。贵州省黎平县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就是一例。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受香港明德集团资助,由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负责建设和运营。该工作室是一个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政府组织。
3.外来公司为管理主体。如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就是与北京一家旅游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负责经营。
4.当地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如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就是由村办集体企业经营和管理。
各种管理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仍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责任编辑:林秀琴)注释:
[1]参见祁述裕、于国华:《海两岸文化产业的比较与借鉴》,《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
[2]参见尹绍亭、鸟尼尔:《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
来源:《福建论坛》2011年第2期
第三篇: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鲁山二十九中
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规划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鲁山二十九中
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规划
班级特色建设是根据班级实际、班主任工作个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所进行的富有个性的班级建设内容。除做好常规德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外,我校班级集体建设还必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提高我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品味,形成具有鲁山二十九中特色的班级工作风格,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创新精神的鲁山二十九中学生。班级管理内容与形式:
一、丰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环境熏陶系统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保持教室卫生。创造一个卫生、整洁的优美环境。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1)班级美化绿化
班级美化、绿化规范要求
第一、教室内桌凳排放整齐,规划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既有利于活动,又合理美观。第二、桌上、桌兜内书籍、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不杂乱。
第三、各班摆放花草10盆以上,安排专人定期管理(有待商榷)。
第四、将体现本组个性的组名写在后黑板上,装饰花边。
第五、室内个性化张贴做到醒目、大方、简洁、得体、要由整体设计统一安排,既有内涵,又规范美观。
(2)创设板报。教室内的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以及班级重大事情、班级评比情况通报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
(3)创新墙面。教室四周的墙面,是展现班级学生个性化、特色化的一大体现。内容上可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业,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也可以设立光荣榜,树立榜样,宣扬正气;还可以写上名言警句,给学生以启发和鼓励。墙面布臵应结合学科、节日、班级特色、学校活动等经常更换内容,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诉说着学生的成长。
(4)布臵角落。布臵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为充分挖掘教室有限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角落,开设一些科技角、小制作角、绿化角、图书角之类。
(5)创编班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让每个学生或小组合作或自编一张“班报”。每期的班报主题由学生商议决定。主题可以包括科技小报、漫画报、环保小报、安全小报、成语小报、英语小报、数学小报等。编报过程中,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要求每月一期班报,请班主任按时组织.(6)注重仪表。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臵,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二、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
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学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1.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风貌体现,是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在关系和谐,正气上升的氛围中,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班级还可以通过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级誓词、自信心口号、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班级建设的特色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使得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这就是班风的巨大激励作用。
2.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更像个大朋友,会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真心,从而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1)走近学生。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都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抛去所谓的“师道尊严”,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聆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进而打动学生的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渴望。
(2)理解教师。班内可设立班主任信箱,学生对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想对老师提出建议和要求,都可用书信形式投入信箱,事无巨细,班主任都给予答复。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去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老师。
三、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上,把重点确立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拟订班规,制定公约,体现主体性。学期初,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就比较乐于遵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从而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2.制定目标,提高参与性。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3.精细化管理,力争做到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落到实处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所以,班级内部要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及职责》。这样,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如:就餐管理员、自习课检查员、门窗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讲台物品管理员、眼保健操管理员等。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德育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4.竞争激励,发挥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常规、竞赛的评比,评出各种“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从而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激发主观能动性,推动班级更好地向前发展。当然,除了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还应在班级中多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让学
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四、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主任也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形成班级的特色。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塑造自己独有的形象,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建设班级品牌。从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体制的确立、班级活动开展等一系列活动入手,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在形成班级特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体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实现班级文化的升华。
2.开展丰富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1)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这样将确保班干与同学之间的频繁交往,又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当然组织活动是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以便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更广阔天地.(2)读书活动。学生要和好书交朋友,每天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等都颇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4)评比竞赛。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学习竞赛,才艺竞赛,劳动竞赛等都是他们热衷的项目。每种个性特征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有了用武之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争强好胜的天性使学生主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领域。
五、班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在学生教育中,在班级工作中实现教育目的,需讲工作条件、工作标准、讲究方法、讲究效益、讲究效果,这里面就有个规范问题!工作中还要有工作章法,有路可循,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程序化,就学校常规,可按如下要求操作:
(一)宿舍管理
1、标准:洁净、整齐、和睦、安全、温馨、舒适!
2、条件:勤换衣物,为此学生每两周洗一次床单,每天洗一次脚,备袜子、鞋垫各三双,毛巾两块,水盆一个,拖鞋一双。
3、管理方法:
(1)健全组织机构,每宿舍设寝室长长一人,每宿舍设纪律委员、被线员、床线员、巾线员、鞋线员、盆线员、地面卫生员、门窗员、安全员、分别管理宿舍的纪律、同学关系、卫生、内务、通风、安全等工作!保证所有学生睡眠充足!
(2)具体说:宿舍长睡前和起床后分别督促内部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睡前纪律委员提醒同学提前5分钟静下来,盆线员提醒洗完脚把盆子放在床下,巾线员提醒把毛巾、洗好的袜子、鞋垫挂在绳条上。熄灯铃响后,纪律委员小声制止个别叽喳者,若不听宿舍长再出面!早起床后先查内务,床线员和被线员先检查比较床面是否平整,被子是否叠成豆腐块,摆放是否整齐。洗刷完后,盆线员和巾线员、鞋线员检查脸盆、毛巾、袜、垫、拖鞋摆放是否整齐有序,指出问题,个人改正后方可离宿,门窗员负责适当开窗通风!地面卫生员负责提醒值日生扫地、拖地;值日生整完地面后,请求宿舍管理教师检查合格后,锁门离宿,安全员负责开门,宿舍长每两天向班主任汇报一次工作,宿舍内部管理员先按标准自己做到、再说到、管到,宿舍长整体督促到。
(3)以上可简化为下列流程操作
晚自习放学后→上厕所→抬水→洗脚→洗垫、袜→刷牙→作明日计划→静下来(熄灯前5分钟)→已上床休息(熄灯铃响)→夜间休息(不上厕所)→起床→整内务→宿管员检查→洗刷→适当开窗通风→值日生扫地拖地→值日检查→锁门离宿
(二)餐厅管理
1、标准:有序、无污染。
2、条件:每人一卡一餐具。
3、管理方法:
(1)组织:生活委员、小组长
(2)操作方法:排队分饭,不掉一粒饭,不洒一滴水。
(三)教室环境
1、标准:窗明、地净、物齐、张贴有序、无蛛网。
2、操作方法:离窗最近的同学负责开关窗,每周擦一次窗子,每日擦一次窗台,安排专人擦楼栏杆。班级公物利用班空随时就近整理,要求同学不丢垃圾,学习垃圾随时入篮,每日中午捡一次地面垃圾确保干净,每月清一次蛛网,张贴有脱落时,就近贴好。
注意:早上7:30前,中午12:25前必须清扫完毕。
(四)卫生区
1、标准:无纸、塑料包装袋、糖纸、果核屑、砖石块、积水、烟头、落叶等。
2、操作方法:
⑴按时每日三次清扫,注重效率和合作。
⑵课间时间值日生去捡垃圾。
⑶提倡学生不乱扔垃圾。
⑷监举乱扔垃圾者。
注意:早上7:30前,中午12:25前必须清扫完毕。
班级管理的操作程序:
高标准的教室卫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齐的摆放→和谐统一的美化→科学规范的管理→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的引领约束→精细化管理→对学生及时公正的评价→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快乐
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开展班级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还是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班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订出周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措施扎实、操作有力,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班级行为文化活动,首先活动必须要有价值,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或寓娱乐于活动之中,或寓求知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其次还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老方式、旧内容。
第四篇:建设特色安全文化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建设特色安全文化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
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工作汇报
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道教名山圣境山脚下,是由原省属军工企业国营襄沙化工厂主体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260万元,总资产9.5亿元,拥有7个分公司(事业部)、4个控股子公司,员工1300多人。主要生产工业炸药、硝酸铵、纳米碳酸钙、纸塑包装四大系列产品,其中工业炸药是公司主导产品,是全国民爆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湖北省龙头企业,公司综合排名居全国同行业前十名。作为高危行业,公司积极适应新形势,把握安全发展主题,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从理念、制度、行为、物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有形管理到无形管理的嬗变,取得了建厂45年来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好成绩,连续多年被授予“全省民爆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2009-2011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等七部门授予“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称号,连续5年(2007-2011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安全生产红旗单位”称号,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2012年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安监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就将我们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以塑造共同安全价值观为基点,着力建设理念文化 构建人人接受、人人遵循的安全生产价值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前提,也是干部员工共同确保安全生产的 思想基础。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专门成立了由董事长挂帅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着眼于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我们坚持从军工企业到地方民品企业的历史沿革中深入挖掘,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深入总结,从民爆行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特殊要求中深入思考,从企业全体干部职工乃至市场客户等社会关联单位中广泛征集,不断总结、提炼、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形成了“安全是企业和员工的生存之本”核心安全理念,“凯龙是我家,安全来好家,发展靠大家”等十个安全观,以及“零到九安全管理法”。公司将这些文化理念制成安全文化手册,人手一本,广为宣传,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把“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思想落实到领导、管理者、职工等各层面和每个人的素质、责任、工作、管理中,深打 “安全第一” 的思想烙印,让企业信奉和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念变成全体员工共同追求并积极付诸实践的坚定信念。2010年和2012年,公司组织编写了两集《感动凯龙故事集》,收录了上百名凯龙人对安全、对生命、对企业的深刻感悟,让平凡人的故事感动每一个凯龙人,使其在对安全、对生命、对企业的深刻感悟中体验“感同身爱”的至深含义。目前,这本书已被市领导确定为全市大中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定教材。同时,企业将每年的八月份定为“感恩月”,其中平安是福是感恩的主题之一,通过发动员工撰写感恩心得、发表博客文章、召开各个层次的座谈会等形式,培养干部员工对社会、对客户、对组织、对家庭、对同事的五种感恩意识,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着眼点,着力建设制度文化 安全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制度是文化的先导,文化是制度的延伸。先进的安全工作理念只有融入到制度、体系建设之中,才能保障安全工作具有超前性、高起点、高标准。我们坚持将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方式等要素不断地用制度加以固化,不断 升级,不断地提高标准,用外在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企业结合实际,相继制定并完善了从董事长、总经理到二级生产单位负责人、班组长、一般员工十一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坚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每年根据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罚;坚持开展无违章创建工作,对发现的违章行为,不是一味地严处重罚,而是按照曝光、处罚、教育、整改、提高的程序进行处理,做到无情管理,有情操作,以此倡导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零伤亡。特别是在奖惩制度上不断创新,2010年出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提要求等形式,每半年对各分公司进行一次安全督查,以95分为基础按1分500元标准进行奖惩。今年又出台了《安全生产百分百元考核办法》,每人每月增加安全工资100元,每周检查考核一次,以调动全体干部员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2010年以来,我们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契机,结合民爆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完善了安全会议、一设备一制度、“6S”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等38个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方面,我们在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领导夜查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公司领导和机关部门干部值班到22时,其中公司领导每月还不定期在零时至5时之间进行夜间抽查,填写监管日志,重点抽查危险源监控情况。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坚持开展 “四级”隐患排查,即车间班组每天一自查,二级单位每周一排查,公司安全、技术、保卫部门及分管领导每月一检查,董事长、总经理每季一抽查。为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建 立健全了有奖提安全合理化建议制度及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2011年,企业共征集安全合理化建议240多条,收集、核实各类隐患100多条,兑现奖励资金4万多元。
三、以宣传教育培训为切入点,着力建设行为文化 人是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我们针对从业人员“三违”这一导致事故的主要诱因,以宣传教育培训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职工的安全理念的灌输,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狠抓习惯养成,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使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标准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一是在培训对象上体现层次性。我们根据企业员工岗位不同、要求不同,在培训中实行差异化管理。首先抓好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持证上岗率为100%。其次抓好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还采用师傅带徒等方式,加强实践环节锻炼,熟悉操作规程。再次抓好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同时还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励学技术、强本领、保安全。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培训计划。公司制定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内部培训师聘任管理办法》,编写了安全培训教材,有专门培训场所和培训教师,与“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职业技术院校和荆门市安监局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固定每周六学习。三是在培训方法上讲究灵活性。我们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段、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力求使培训效果最大化。我们把每月5号确定为“安全活动日”,各单位召开员工大会,一月一个主题,发放专门安全学习资料,车间开办安全专栏,员工记学习笔记,有计划地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在安全文化理念宣传方面,企业制作了安全生产的主题宣传图板、宣传片,修建了安全文化长廊,悬挂安全警句、标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赛和有奖答题等各种活动,签订安全承诺 书;在全员安全培训中,规范地抓了班前安全教育活动,对每日班前会召开的方式、时间、内容及考核办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安全教育实现了经常化、常态化。同时,把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火防爆措施、应急救援电话及安全小常识等应知应会内容制成统一图板上墙,要求员工学习掌握;在反“三违”教育中,我们把警示教育与现身说法、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加深了员工“安全为人人,安全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隐患在脚下,事故在身边”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四、以加大安全投入为支撑点,着力建设物态文化 设施、设备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其可靠性是安全生产的本质保证,以此为核心的安全物态文化又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在安全生产投入上,公司高度重视,不留一笔欠账。一是围绕营造安全文化整体氛围抓投入。整合安全生产文化资源,将职工培训中心、厂内广播、橱窗、网站、宣传栏、简报、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作为安全生产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利用内部局域网等新型传媒,提供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安全生产文化产品,在办公和生产区域,设臵安全宣传标语,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理念,构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围绕本质安全抓投入。公司始终坚持走“科技兴安”的路子,近几年先后投入资金近5亿元,对集团公司所有生产线均进行了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在行业率先推展了使用液态硝铵技术,在主要工房安装了中央空调,在民爆生产区和成品库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关键设备安装了自动报警、联机停锁装臵。2011年集团公司共实施安全技改项目10项,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今年又安排安全技改项目12项,计划投入资金2900余万元。通过这些措施淘汰了落后的工装设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一线操作人员,提高了技术保障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各位领导,我们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危行业,我们深知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永无止境,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继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打造企业安全发展软实力,努力实现企业长治久安、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孟津县旅游文化特色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孟津县旅游文化特色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8月5日——8月19日
调查地点:洛阳市孟津县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访谈调查
综述:孟津这个黄河水流过的地方,文化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在它身上从来不缺少故事,随着这里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自身的旅游项目,不断加强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这里来游玩,具有多样性的旅游资源符合现代人对旅游的新追求,事实证明它确实有利于孟津的可持续发展。不少的投资者也看到了这里的发展前景,纷纷落户孟津投资,给孟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调查目的:
1.了解孟津旅游文化资源的现状。
2.调查在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在着手调查的第一天我上网搜了一些相关资料,古老的孟津,有着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星罗棋布,文化遗址灿若繁星。孟津,有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崇邙横亘,大河澎湃,沉积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山河形胜,圣人伏羲、汉皇刘秀、神笔王铎、才子贾谊,魏孝文帝、后主李煜、北方千岛湖黄河小浪底、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北邙古墓群„„形成了孟津星罗棋布的旅游景观。要想在几天里调查这么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必须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点调查。
孟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着力将平乐牡丹画、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小浪底风景区打造成耀眼的“五朵金花”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为“加快孟津崛起、争进经济强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了解了这些之后重点就突出了,给之后的实地调查指明了道路。第二天一大早就向第一个目的地平乐镇出发,因为距离比较远,转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平乐镇因为和洛阳市区接壤,在孟津几个镇中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城镇建设规模大,给其他乡镇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这次来主要是了解牡丹画的,我直接来到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这是我第一次进行之种实践调查,心里难免会有点紧张,在不熟习的地方调查对我来说也是个考验,观察了这个地方之后,走进去向里面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之后他们很欢迎我进来参观,然后心情就突然放松了许多,我在哪里看到了已经创作出来的一幅幅精美的牡丹画,从工作人员哪里了解到平乐农民牡丹画艺术特点明显、地域色彩浓郁,吉祥富贵、雅俗共赏。近年来,孟津围绕牡丹文化,以打造“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牡丹画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在继续壮大创作队伍、提高绘画创作水平、扩大对外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和公司
化运作,大力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休闲旅游产业,结合环洛阳市区花卉苗木林果带建设,积极发展花卉种植,配套建设文化旅游产品集散市场,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演艺节目,着力把平乐打造成集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全国牡丹画产业基地。目前,投资4838万元、占地6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其200套公寓式画家创作楼和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培训中心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农民牡丹画精品展。同时,孟津与洛阳鼎润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亿多元,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园、汉魏文化演绎园、精品牡丹观赏园三大园区。走出基地后,又到旁边村子里了解了些相关情况,村民们对现在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近几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很满意,还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多的提供休闲场地设施更加齐全,在工作之余身体也能运动起来。情况基本了解完后就赶紧准备回家,因为天气也比较的热,这一天忙下来还真够受的了,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第一天就比较顺利,给接下来的调查也提供了经验。
在整理准备了几天后我又到了小浪底,在国内仅次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对黄河治理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这里旅游。据了解,为了使这里影响力更大,有关部门抓住机遇不断推进小浪底风景区在建旅游项目的进度,尽快形成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全面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影响力;同时,将高层次、高水平开发与之相呼应的西霞院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主题公园,努力将孟津建成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为了使景区规范化,这里正在建设更多与之匹配的相关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游客更加的满意。目前黄河小浪底体育生态苑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结束,黄鹿山度假区二期、河清苑旅游开发工程正加紧建设。
之后了解到有关小浪底水库的移民情况,这里原来的村民已经被安置到安全的区域,政府专门规划出移民区,比以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倍。在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民生,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进行两个调查之后顿感轻松,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要跑很远的,地方也大,实在是很累人。剩下的都是在家附近,相对轻松了不少。接下来就到明代大书法家“神笔王铎”的故乡会盟老城村,到了这里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王铎故居总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共收藏王铎书法代表作品《拟山园帖》石刻等200多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了解到去年以来,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为契机,对这里先后投资1000万元,对王铎故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建起了王铎书法学校、王铎故居商务会馆、中国书法名人大观园和面积1500平方米的书法展厅,开设了中国书法大论坛。2011年11月17日,孟津在王铎故居成功举办了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暨首届“王铎杯”全国书法大赛,进一步扩大了王铎故居的对外影响力。
最后来到我最熟悉的汉光武帝陵景区,这里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看到的是整洁的广场,清晨喜欢晨练的人们在这里跑步打太极,晚上有人跟着音乐跳舞,给附近的居民提供了极好的休闲场所。园区内参天古柏郁郁葱葱,据统计有上千棵,在近期还要围绕汉光武帝陵,以打造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景区为目标,尽快启动汉光武帝陵景区二期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扩大景区规模,突出东汉文化特色,策划参与性游览项目,提升景区的规模、品位和档次,去年9月,孟津与刘氏宗亲、刘秀后裔刘宏岩合作,投资10亿元提升汉光武帝陵景区档次,将新建大型停车场、刘氏祠堂、人工湖、影视城、大
型游乐场等,打造集旅游、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旅游胜地,使景区面貌早日改善,景区品位早日提升,综合效益早日显现。
至此,所有的项目已经调查清楚,整理相关的材料,对近些天的调查内容以及涉及到的问题列出来之后进行总结。这里边有共性问题也有独立的问题。旅游产业的发展总是和环境问题发生些矛盾,在旅游项目建设中存在着占用土地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会带来暂时的不便。在有关黄河文化旅游项目中存在担心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会被破坏的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做得不太到位。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有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在被访人中80%的人希望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旅游文化建设后能改善环境。从长远看,发展旅游文化势必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插上翅膀,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人们有更多的休闲场所,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商机。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的大胆尝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不断从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出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争取把利扩大,缩小弊端,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最后为家乡的旅游文化发展提几条建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第三产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对地区内的历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资源进行全面的摸底,从发展定位,旅游风格,生态环境的特征入手对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经过这么多天的亲身体验,我感觉收获颇丰,也为这个假期增添了有意义的一笔。增加了自己的见识,锻炼了交际能力,虽然第一次做这样的实践调查经验不足,中间肯定存在问题之处,但是对自己更加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