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考察与研究(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8: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建考察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建考察与研究》。

第一篇:古建考察与研究

对古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杭州、乌镇、上海篇

【摘要】这次写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所见多为江南水乡之景。江南,自古以来就以良好的自然条件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所以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的累积,小桥、流水、人家是人们对江南的印象。这次的切身体会,让我们对江南水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杭州西湖乌镇上海外滩江南水乡中国古建筑

【正文】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这次的专业考察主要以长江中下游沿线为主,下面简单谈谈途中所见古建筑特点。

1、西湖篇

刚进入西湖景区,就被绿油油的植物包围,似乎走进了一片森林。在一片“森林”里,偶尔会冒出颇具原始味道的饭庄、茶社或是私人别墅。但无论是用于什么的建筑,都不难看出是出自同一种风格。大都是青瓦红墙,古建的韵味十分浓厚。

在行走的车上,透过窗框,处处都是园林,小道,水池,草坪和谐的画面。路灯也很有意思,灯帽像铜制的敲钟,细看竟发现外壳上还有精致的雕纹,耐人寻味。

通向西湖的路上,很多漂亮的小景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不经意的回头也能发现一座流水假山,身边还簇拥着颜色各异的小太阳花。林子里魔术般的伸出蜿蜒的石铺小道,无论选择踏上哪条路,都会有不同的惊喜,有带你通向西湖边的,有带你走进公园的,有的还能引你走进一片绿油油的草坪。

西湖沿岸停靠着几艘船,船上有漂亮的飞檐,雕花的窗框。处处体现着古建的韵味。

人行道与西湖之间没有任何护栏,让游客零距离的感受西湖。路边有大片草坪,草坪上种植了一些植物。不同品种,颜色,高低,形状的植物通过碎的小石块与人行道相接。

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中国四大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就是四大亭之一。

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也是亭的一种。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 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 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

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明万历年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提到西湖十景之一,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在公园里还参观了“观鱼池”,“孔雀林”······不大的公园就这样被蜿蜒的石铺小道,草坪,植物分割成不同的形状,并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公园。

总结杭州西湖,发现此处的景观规划很慎密,建筑风格十分统一,整体带给人静逸、轻松、舒适的感觉。

2、乌镇篇

乌镇位于浙江桐乡市。这里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所以这里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历史上的乌镇曾地跨两省、三府、七县,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华,各种文化的影响与积累,形成了这个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的小镇。今天的乌镇虽然经过了现代人的修葺,但是还是比较完好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

明清时期,我国的房屋建造技术已经很完善,《营造法式》等书籍的问世及编著完成加之工具技术的革新,使我国的古建筑风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乌镇现存的建筑就能较好的反映当时中国江南的建筑风貌。

江南,河流众多,河流能解决了居民饮用、灌溉农作物、排水以及运输的问题。人们因为有了水才能生存发展,居民的住房也就沿河、沿溪而建。乌镇也一样,房屋、街道都在河边。乌镇的建筑是砖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建筑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建筑的屋顶多为硬山顶,屋脊挺拔,高低错落,突出了乌镇的水乡特点。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主要是为了在火灾发生时防止火势的蔓延,所以被称为火山墙,有的因外形酷似马头又有马头墙之称。乌镇的马头墙是起翘的,所以更能显示乌镇活泼丰富,马头墙在入口、转角处的应用更衬托出乌镇的醇厚。而一些建筑(如矛盾故居)中应用了弧形山墙更为小镇增添更多特色。江南空气湿润,为了防潮,墙底和室内铺地是石块,有些建筑的一部分是伸向河面的,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有些像吊脚楼,称之为“水阁”。水阁三面环窗,透过窗可以欣赏沿河风光。乌镇沿河而建,桥自然也就成为乌镇不可缺少的部分。乌镇现存30多座桥,这些桥最早建于宋朝,大多建于明清.桥大多是石桥,为两河居民的交往带来了方便。桥的形状样因地势不同呈纷繁之象,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纤巧,小船可以在桥下自由穿梭。乌镇小巷是用青石铺成的,路边有可供休息的地方,被称之为“美人靠”,是古代小姐走累了休息的地方。行走在小巷中,看着这古民居、石桥、青石路,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色,别有风味。

随着商业的开发,乌镇也越来越商业华,两岸住的以不在是真正居住在这里人们,而是在这里做生意的,走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店面,买的有小镇特产、饮食、纪念品等,虽然符合商业化,促进当地居民收入,但也使这古镇文化显得那

么商业,来旅游的人很多,小镇宁静已不复存在。

3、上海外滩篇

艺术总是蕴含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观中的,建筑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犹如一位裸体模特更换不同的外衣,向我们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人们的价值理念。上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文物古迹极为丰富,此地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古园林和文物古迹,如龙华塔、松江方塔、豫园、秋霞圃、唐经幢等,上海还保留了许多近代历史人物在本地活动过的遗迹,如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鲁迅故居、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90多处等等。这次对上海古建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上海的外滩建筑群。

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189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例如英国领事馆就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楼高二层,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用水泥粉刷,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外滩的旧房大多被拆除,改建为3、4层楼的楼房,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例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它是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该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外墙用白色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苏州花岗石轩石勒脚。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的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美轮美奂。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群格局。这些建筑有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一件衣服,一栋建筑体现了一个设计师对社会与生活的探索。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他们静静的屹立在外滩,展示着属于它们那个时期的风景,也注视着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崛起。一件衣服,一栋建筑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思想。

【小结】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导致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是其中重要的风格之一。杭州、乌镇、上海外滩这几个地方的建筑较好的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值得我们去了解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 潘谷西 著

2、《民居住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王其钧 谈一评 著

第二篇:古建术语英文翻译

宫palace,temple 殿hall 厅hall 又称“堂” 室room 房house 亭pavilion 台platform 坛altar 楼storied building 阁pavilion 廊colonnade 榭

pavilion on terrace 水榭

waterside pavilion 轩

windowed veranda 民居folk house 四合院

courtyard house 寨

stockaded village 舫boat house 阙que, watchtower 牌楼pailou, decorated gateway 华表huabiao, ornamental pillar 塔pagoda 硬山

flush gable roof 悬山

overhanging gable roof 歇山

gable and hip roof 庑殿hip roof 四阿hip roof 卷棚

round ridge roof 重檐

double eave roof 攒尖

pyramidal roof 园攒尖

round pavilion roof 大木

wooden structure

大式wooden frame with dougong 小式wooden frame without dougong 大木作

carpentry work

小木作joinery work

抬梁式构架post and lintel construction

穿斗式构架column and tie construction

井干式构架log cabin construction 檐柱eave column 金柱

hypostyle column

内槽柱

hypostyle column唐代术语 内柱

hypostyle column 宋代术语 山柱center column 角柱corner column

唐、宋术语 瓜柱short column 脊瓜柱king post 蜀柱king post

宋代术语

雷公柱

suspended column 帐杆

suspended column

宋代术语 侧脚cejiao宋代术语 卷杀entasis 梭柱

shuttle-shaped column 宋代术语 角背bracket 由戗 inverted V-shaped brace 叉手 chashou, inverted V-shaped brace 宋代术语

柁墩 wooden pier 驼峰 tuofeng, camel-hump shaped support 宋代术语 梁 beam 袱 beam宋代术语 月梁crescent beam 三架梁3-purlin beam平梁3-purlin beam

宋代术语 四架梁4-purlin beam 五架梁5-purlin beam 四椽袱5-purlin beam

宋代术语 六架梁6-purlin beam 七架梁7-purlin beam 六椽袱7-purlin beam 宋代术语 九架梁

9-purlin beam 八椽袱

9-purlin beam 宋代术语

单步梁

one-step cross beam 双步梁

two-step cross beam 挑尖梁

main aisle exposed tiebeam 乳袱

rufu, beam tie 宋代术语

抱头梁

baotou beam 穿插枋

penetrating tie 角梁

hip rafer(木行)

purlin(used with dougong)大式 檩

purlin(used without dougong)小式 抟

purlin 宋代术语 脊(木行)

ridged purlin 大式

脊檩

ridged purlin 小式

脊抟

ridged purlin 宋代术语

金(木行)

intermediate purlin 大式 金檩

intermediate purlin 小式 上中平抟

intermediate purlin 宋代术语 老檐(木行)

purlin on hypostyle 大、小式,宋代术语 正心(木行)

eave purlin 大式 檐檩

eave purlin 小式 下平抟

eave purlin 宋代术语

额枋

architrave(used with dougong)大式

檐枋

architrave(used with dougong)

小式 阑额

architrave

宋代术语

由额垫板

cushion board

大式 檐垫板

cushion board

小式 枋

tiebeam 脊枋ridge tiebeam 上金枋upper purlin tiebeam 下金枋

lower purlin tiebeam 老檐枋

eave tiebeam

大式,指檐口构造 檐枋

eave tiebeam

小式,指檐口构造

第三篇:古建测绘总结

灵山测绘总结

今年暑假我们来到在徽州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灵山,进行暑期古建筑测绘实习,在老师的讲解与帮助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很多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从而对古代建筑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支撑着中国文明的独特的“思想”,深深的渗透于中国的古代建筑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并成为了世界建筑思想的一朵奇葩。

这次的测绘工作是分组进行了,我们这组的组员有我、刘纯、郝伟(组长),我们三人负责三栋古建筑的测量,刚开始前期的时候我们只是对村里的建筑进行了考察,对大量的建筑进行筛选,挑选出相对来说价值更好的建筑进行测量,之后根据建筑的轮廓画出了建筑的大样,接下来就是重头了,我们根据大样图对每栋建筑都进行了仔细的测量,边测边标注,逐步进行深化,对建筑的内部空间及构造都有深入的了解。测量数据之后就是详图的绘画,我们在那边边绘画边对比实际的建筑,发现有迷惑或者不清楚的地方便立马去测量补充数据,尽量完整。测绘回来之后又是一周的电脑画图,把测量所得的统统用电脑精确绘制出来。这次的测绘实习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首先对古建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明清建筑。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机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等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另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国传统的文化。其次,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于测量中有很多地方无法具体的量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广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查砖匹、根据阳光角度,数学方法等。再次,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就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进行记录。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画CAD图都需要认真仔细,通过这次测绘,这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最后,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测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大家必须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又要协助队友测绘。灵山的测绘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们上中建史时虽然课本上说得很详细,但是对于古建真正的了解还不如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不会容易忘记。对于古建的结构,斗拱怎么支撑屋梁,檐角如何翘起?我们在做平立剖时是将古建重新建造了一遍,这种过程让我们加深了对于古建的了解,虽然这只是万千古建中的一种,但是我觉得中国古建的结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实这次让我真正的收获是让我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前都是闭门造车,我想以后我会改变这种现象,多注重观察,去深入了解。

两周的测绘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将是可以激励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古建测绘任务书

古建测绘任务书

一、测绘时间

2011.6.19~2011.7.4二、地点与内容

岳阳文庙(岳阳市二中内,游2桥西站下)

三、测绘目的通过对测绘对象的实测和调查分析,从实物角度了解我国一批优秀的古代和近代建筑遗产,经过仔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掌握这些建筑空间的的物质形态和社会内涵;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及施工方法等的认识。以求专业素养的完善、调研能力的培养和制图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测绘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测绘对象

五、测绘工具

笔、纸、等速写绘图工具、照相机、卷尺、参考资料等

六、成果要求及说明

1、图纸:

图纸均应为墨线图,可采用工具绘制也可采用徒手绘制。各部分构造可按宋代,或清代的名称标注

1)总平面图,按1:1000绘制,应绘出现有建筑物、绿化树木等

2)大成殿首层平面图

按1/100绘制,应标注建筑平面轮廓及柱网、台基等各部分的主要尺寸、标高、各部分的名称(室内地面为±0.00)。

3)大成殿立面图

按1/100绘制(建筑物总高为16米,可根据照片采用比例扩大法绘制),应标注建筑立面各部分主要尺寸、标高、名称。

4)大成殿斗拱细部大样图

按1/10绘制建筑首层斗拱侧面图一张,并标注个部分名称、尺寸。

5)大成殿其他细部大样图

绘制建筑其他部位一张大样图、比例自定(不超过A4),可选择在台基踏道、栏杆、屋脊装饰、山花、门窗等处,应标注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尺寸。

2、调研报告

1)1500字以上,应包括;测绘对象的背景资料和概况;分析测绘对象各部分包括台基、踏道、栏杆、大木作、、斗拱、屋顶、装修、色彩等方面的做法、特点及大致的建造朝代;针对测绘对象的研究的结论和对其开发利用、保护的建议三个部分。

2)速写、透视图、照片若干,可配合调研报告完成。

3、图纸与调研报告应订成一册(A4),并注明组别

七、测绘成果提交日期

2011.7.4

第五篇:西安古建报告

西安古建筑的文化塑造 ——西安古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摘要: 建筑与文化是一个宽广的领域,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建筑与文化是大众的,它们 为大众所创造,也为大众所使用。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标志和象佂。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无论是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古建筑的存在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建筑和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西安的古建筑风格使我对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字:西安 建筑 文化 评阅人评语 西安?古建筑 西安,取“安定西北”之意,古称长安,现为陕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古有“八水绕长安”之利,土地肥沃,盛产粮棉,西安地理环境之利,也成为 封建王朝重地。从公元前11 世纪~公元10 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北周、隋、唐10 个朝代建都西安,长达1000 多年,是中国历代建都最久的城市,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为西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西安进行了9天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西安旅游景点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了解.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华清池,清真寺,慈恩寺,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古城墙等古建筑。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次的建筑认知实习选择在西安,更多的是它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 们去思考。在这里先介绍几个西安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

1.1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古城的标志,又名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建于唐永徽三年,初建时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塔。史载:建筑大雁塔是用来保存唐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武则天长安年间因倒塌而重建,高十层,后被战火毁掉上部三层,剩余七层,后唐长兴年间曾经修缮。明万历年间在塔身外面包砌一层面砖,形成今日的外风。大雁塔现为方形七层楼阁式塔,塔身结构为砖砌单层塔壁,内各层架楼板,设木楼板直通顶层。塔外壁砖砌立柱,表现开间数目。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牙子,塔顶为定瓶葫芦。整个塔造型雄伟稳健,风格朴实,为唐代楼阁式塔的典范

陕西历史博物管是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馆聚集了大量的出土文物,为各地考古 学家的必到之处,博物馆坐落在小寨路与翠华路的交汇处,坐北朝南的布局,中间为主入口,左右两侧各有一次入口。入口处有水池,池中有假山,水自山石上流下,自然而优美,这种建筑小品的设计及位置的规划,很具有借鉴意义。正对大门的是两层的主展厅,为坡屋顶古建筑,庞大而稳重。在入口处设置了很多阶的台阶,使博物馆更加显得高大庄重,馆内完全采用人工照明,立面上没有开窗。馆内展示的是从陕西省出土的历史文物,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元清七大部分,入口大厅的东西部分别为办公部分和纪念品销售处。功能分区非常合理,人流路线非常明确

.3钟鼓楼 钟鼓楼也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西安的中心地段,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楼总高 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街、鼓楼南北街相通。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西安钟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1.6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是我国目 前规模较大、建筑最早、保存完整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进院:第一进院最东边影壁正面镶有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砖雕斗拱,宏伟壮观,古建木牌坊竖立中央,异角飞檐,牌坊顶部琉璃覆盖,蔚为壮观,该牌坊建于17世纪,南北两侧各有厢厦三间,内部陈设明清两代古式家具。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现存大清真寺属于明清建筑风格,主体建筑有前后大殿、省心楼、凤凰亭等,寺内古树林立,种植各种花草,整体规划布局紧凑庄严稳重。清真大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华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巧夺天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1.7 城墙 说到西安的建筑,不得不提到城墙和埙。西安是由古城墙围成的四方城,秦砖汉瓦叠砌的城墙承载 着长安千年文化的厚重。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城皇城的基础上所建,形状呈长方形,高12米,顶端宽15米,底部宽度25米,城墙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环城有护城河,环城路,在古代,皇宫坐落在城墙内,城墙上有军队把守,城墙稳如泰山,入侵者很难攻打进来.西安的城墙四四方方,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是在“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下修建。在汉长安城的建筑中,上下水的设计和布局特别值得注意,当时的建筑师充分利用了城南的的滈河,潏河和城西的沣河水源,并改造了河水道,从城西将活水引入城内,通过“石渠”流遍各宫,宫中各有池塘,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生活用水。另外,在城外西南一侧迫使河改道,凿为人工运河,当时称为“漕河”,由南城墙外东流北折,与渭河沟通,并在宣平门附近与石渠的出口汇合。走近西安城墙,当年的玄武门虽然不复存在,但我们仿佛来到李世民复兴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西安的老城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我们争取一一踏足,揭开每一道城门背后的故事和历史??。2 西安?古建筑?文化

在西安的日子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在西安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仿唐式的建筑,如大雁塔广场两侧的建筑风 格是完全的唐式风格,还有钟鼓楼广场周围,也有不少的仿唐式建筑,唐式建筑已经完全充斥于西安的大 街小巷,但是在西安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不仅在西安,在国内也是普遍的现状,就是外貌类似古代风格的建筑太多,其结构完全都是钢筋水泥,仅为形似古建的虚壳罢了。去过西安的人也都知道,钟鼓楼广场,西门内建筑,风格类似徽派,甚至还有山墙,我对古建民建所知甚少,但是至少应该不是唐代建筑元素吧。还有西安的大街上也出现了西方建筑,西方的设计文化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和现代文明的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几何化,用机械论的观点来解释自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在这样一个风格不统一的城市里没有真正的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屋顶斗拱满大街摆只能归结为中国城市发展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单调与重复性,城市定位的过度绝对化.过度强调单一价值单一形式,只能让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只留下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不可能定应该说在西安做现代的建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西安一个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已经完全成熟,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能够融入地方特色是 建筑师们要思考的问题。西安城应该用传统的风格来统一建筑风貌,不主张复古、仿古,但传统的符号、文脉和地域特点应体现于当今的建筑风格里。从西安的建筑风格上我对建筑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设计的文化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民族的、民俗的各个以及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由于许多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品均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异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可识别性是非常明确的。我想建筑是一个文化的产物,它总是扎根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文化影响,受文化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在世界范围内,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写照,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现代建筑创作很自然地就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 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当然,强调创新和时代精神,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要处理好时代精神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弘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也必须原有的文化根基上发展。继承传统并非在新建筑上贴标签、贴传统符号,或者部分构件的复制;而是吸收整体的文化的内涵,这既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的精华。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我相信只是我们能以认真学习的态度去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文化,努力学习西方适合我们吸收的建筑思想,我国的建筑业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会在我们的大地上出现更多更好的建筑,去实现我们真正的地域文化。

中国西安,西部最佳”不错,这次西安之行,长了很多见识,学到了很多东西。西安她 特有的古城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西安有新建筑也有古建筑,这次的实际接触和体验建筑,我相信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次西安之行,长了不少见识,无论在规划方面,还是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上,我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很多新的设计方法。建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课本,依靠课堂,而要广泛的涉猎,不断地学习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建筑文化性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作为学生我们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下载古建考察与研究(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建考察与研究(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建测绘报告

    建筑与艺术学院2009届2012年夏实习报告古建测绘认知实习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井陉天长镇某三进院民居 姓名:朱骏班级:建0901-1学号:20091891指导教师:刘丽、宋学雅、杨......

    古建保护说明文

    中国古建筑保护问题的思考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意义深远并已刻不容缓。文章主要论证了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问......

    古建实习报告.

    古建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转业来到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的代表——避暑山庄进行古建实习。在著名教授杨道明老师的讲解与帮助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从而对古代建......

    古建园林技术

    古建园林技术 主要栏目: 报道古典园林管理经验,探讨古建园林艺术。栏目有古建筑、传统技术、古典园林工程、古建修缮经验、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古建园林艺术研究、古建......

    古建民居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行程纪要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人员:XXX、XXX、XXX、XXX、 地点:地方民居考察 目的:深入了解滇藏传统文化及地方民居特色,考察我国西南乡土民俗,研究当地土建材......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考察与研究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考察与研究 本文由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8班学生公寓21幢419寝室全体人员共同编写. 引言:感情分为亲情,友情,手足情,爱情……但本文要谈论......

    青岛古建调研报告

    青岛古建筑调研报告 建筑城规学院2010051226刘延亮 青岛市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因为当初列强分割中国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下面就此次青岛......

    古建测绘要求任务书

    古建CAD图纸要求1、需绘制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 1)总平面图:指北针、室外标高、尺寸线、周边环境及层数; 2)平面图:三道尺寸线(门窗、柱网、总尺寸线)、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