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

时间:2019-05-12 18: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

第一篇: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

发布日期:2009-07-20 来源:

摘要:[摘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该地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摘 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该地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当前广西北 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存在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营造农村实用 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北部湾沿岸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面积的17.9%,2008年末总人口1242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地区生产总值221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 31%。考虑到区域发展需要,在交通、物流的规划建设中,把处在两翼的玉林和崇左两市也包含进来,形成“4+2”的格局。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沿海地区将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意味着,继上海浦东新 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之后,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再添新亮点。按照规划,到2020年,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 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拥有1000多万农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的发展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各国人才汇集,使美国这个原来的英国殖民地在二十世纪一跃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各地人才汇集,使深圳这个原来的小渔村很快崛起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得人才者兴旺发达,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如此,一个区域亦如此,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实践证明,新经济区的开发战略,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贯通东盟与中国东南沿海和 西南地区的“黄金纽带”,有着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这两种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开发了近20年,优势的“第一桶金”基本掘 光。目前,经济区正面临要过人均GDP1500-3000美元的坎,因而在未来发展中,不能再依靠这两种资源优势,必须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优势,实施人才 战略。人才战略解决了,就会对经济区新一轮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特别应该看到,在不同的时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不断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土地是 最核心的资源;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核心的资源;到了知识经济社会,智力是最核心的资源。过去20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建设,主要围绕“资本”这一核心 资源进行开发,引进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今后10-15年,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才”这一核心资源上,进行大胆开发和创 新,才能推动经济区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历来重视农村的发展,在政策上特别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的农村政策,并通过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保障农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三)促进广西北部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农民增收迫切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劳务输出以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制约广西北部湾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只有通过提高 农村劳动力素质,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农村劳动力资本,农村劳动力才能真正转移出去,农民才能在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从农民收入要素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基本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经营管理。从土地要素看,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量严重不足,耕地增收潜力必须依靠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而这两种 生产方式都必须有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作支撑。另外,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资本性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份额很小,劳动力和经营管理才是与农村人力资本紧密相关 的要素。从这个角度看,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无论是其工资性收入还是经营性收入都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农 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升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正是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多渠道、全方位的提高广大基层干部 群众的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基层干部群众队伍,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各 项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的必然选择。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发展目标,强调:到2010年,水稻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 持种植面积稳定;到2010年,畜牧业产区生猪出栏1000万头,家禽出栏

1.5亿只,肉牛出栏50万头,奶牛存栏10万头,2020年生猪出栏1500 万头,家禽出栏2亿只,肉牛出栏80万头,奶牛存栏15万头;到2010年,甘蔗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持种植面积稳定; 到2010年,桉树种植面积60万公顷,2020年扩大到90万公顷。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来保障。但在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存量大,整体素质偏低

广西北 部湾是广西的一个区域,可通过《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广西的数据来折射:广西农村人口总数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3.76%,是一个农村 人口众多的省份。与全国相比,广西农村人口的绝对数排第11位,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居全国第6位,仅次于贵州的71.76%,西藏的71.70%,甘肃的68.41%,云南的68.40%,河南的65.66%和四川的64.40%。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已成为广西农业、农村和农民 发展的沉重包袱,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人口总数还将进一步上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文化素 质看,文盲半文盲的人口多。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7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为84.32,其 中,文盲半文盲人数为1.86,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为24.02,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为58.44。从技术素质看,农村劳动力技能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 不多。从思想素质看,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客观环境条件差,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才培养与发展在财政投入上各有不同,同时地形比较复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差,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交通不便利,信息网 设施建设不畅,宣传渠道不畅,影响农村人才发展与交流。另外,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还未形成规模,政府基层组织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创业渠道,加大 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铺平道路等方面还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目前,广大农村人才外流现象比较普遍,大量青壮年人才外出打工或上 学,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发展农村事业缺乏热情和能力;留下来的,则素质偏低,缺乏基本技能,工作缺乏活力,不能完全胜任农村建设 的需要。这给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主体结构性缺失等问题。

(三)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 2007年广西农村统计资料,在农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人数从1991年的1618.29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1503.06万人,但从业人数仍是 三次产业中份额最大的,约占66%。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产业。近几年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以及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工 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二三产业,但是由于这些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需要就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技术水平,因此,许多农村人口因为文化程 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等原因而不能涉足其中。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必将加速流向第二三产业。

(四)政府管理部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存在偏差,政府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许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只有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才能快出政绩,忽视了农业的基础作用;认为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 略处于工业发展从属地位,对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工业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自然就发展好 了,不需要单独建设;认为农村当前的最主要任务是将农村经济搞上去,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更实惠;有的持有较为严重的“等、靠”思想,一切指望、依靠国家和政 府扶持,对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从 1980年的23.6%下降到2007年的9.11%,而其中的大部分又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少之又少。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

落实党 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和政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农业和工业项目一样起到 关键作用,不应偏废。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把广大干部、党员和各类人才培养好,使用好;深刻领会农村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根据广西北 部湾教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总体上应继续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重心,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一个学历教育 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补和衔接的社会化终生教育体系。一是加大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转 变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提高义务教育的入学率,降低中途辍学率;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中等职业教育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 主渠道,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层次的职业培训,使未升学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三是积极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短、平、快”的短期技能培训深受农民欢迎,鼓励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偿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解除农村居民培训后依然无业可就 的顾虑。

(三)创新机制,突出重点

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指定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设立农村人才服务窗口,定期组织为农 村吸引各类人才的专题服务活动。对那些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一线,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学、科技等人员,在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聘方面制定好优惠政策。比如,明确在农村从事教育、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工作的人员,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受身份、学历、户籍、所学专业限制,可自主参加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职称评审。二是创新外出务工回乡人员机制。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不可小觑,人 员外出务工对新农村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观念等有利因素,也是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吃喝玩乐、得过且过等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 传播与推导者,基层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有足够的智慧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影响。当前,虽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但还未形成规模,政府应该加大交通、网络 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开拓创业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铺平道路。

(四)加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广 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严重过剩,质量上十分低下,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吸引显然非常困难,相比之下,对智力要求最低、吸收劳动力最快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最合适的;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容量;三是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尽快把紧缺岗 位信息尽快提供给农民,并加以正确引导,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加大投入,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要加大对农业 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稳定农业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积累率,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

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工作力度,对于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优秀 农村实用人才热爱农业、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弘扬农村实用人才甘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 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广 大农民成长兴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摘自:当代经济,作者: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蒋爱先)

第二篇: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 ,结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以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现状 农村经济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过于庞大,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

要想开发、配置和利用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必须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现状作出相关的分析。据1999年《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农村年劳动力(男16岁~60岁,女16岁~55岁)约有4.6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1%,其中16岁~2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农村劳动力的35%左右,这一方面表明有过多的劳动力人口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就过早的投入到劳动中,使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增加了压力。据调查,目前我国估计剩余劳动力在1.2亿左右。

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潜在优势,但潜在的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一般的人口并非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投入到生产过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价值的劳动人口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另外,人是物质资源的创造者,又是物质资源的消费者,创造物质资源是有条件的,消费物质是无条件的,庞大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会减少整个社会用于积累的资本量,恶化人力资源投资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人力资源供给量过大与我国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国现有1.5亿剩余劳动力,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素质整体低下,束缚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结果看,全国56147.9万农村从业人员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

有3258.7万人,仅占5.8%;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7867.5万人,占14.01%;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3665.5万人,占42.15%;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1356.3万人,占38.04%。2000年我国农村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占0.49%,而城镇占到8.899%(见表)。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1988年小学入学率达100%,1993年高校入学率达46%,中学入学率达91%;而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总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6.66年,刚刚超过小学毕业水平;纯农业户从业人员中,有5366.8万人为文盲,占全部农业从业人员17.23%,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仍占到44.05%,高中以上文化只占10.98%。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加快,城乡户籍制度逐渐松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寻找就业岗位。从1994年以来,形成了一年一度居高不下的民工潮,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转移。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净增人口上千万,而这些净增人口又主要来自农村,“十五”期间恰逢是农村劳动力供给高峰,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将相当艰巨。据统计,我国现有3.3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剩余约占50%。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将出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此外,由于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以及各种不利于转移的制度壁垒、高转移成本、价值观念、习俗、劳动者自身素质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极不稳定,近年来,已开始出现民工“回流”现象。据农业部调查,2002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出省就业比重有所下降,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决定因素已经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12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非常薄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劳动力的这种文化程度现状与农业科技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要求相距甚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坚持,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实现。而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2.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济改革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一项伟大的任务。这项改革需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农村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只有广大农民具备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农村的改革才能深入下去;农民有了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农村的许多落后和愚昧现象才能逐步消除,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才能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农村经济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才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任务。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城乡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的经济超常增长、农民收入超常增加的阶段已经过去,加上受传统农业结构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增加开始放慢,农村对工业品的有效需求有限。所以,如果仍按老思路去开拓农村市场,以期启动经济,不会有明显的成效。但是,农村和城市一样,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社会的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工农业产品已处于供求平衡或已经形成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教育这一特殊的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仍然是卖方市场。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教育产业,增加农村人口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继续消费教育产品的余地,大力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

力资本的积累,那么,教育产业不仅能够成为我国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而且能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掌握专门技能的人才,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有的教育体制,建立一个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首先,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把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遏制新文盲的产生。其次,农科教相结合,构筑农村成人科技教育体系。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要继续把搞好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协调管理,把农、科、教有机结合起来。在继续抓好成人扫盲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建立县、乡、村科协网络,系统举办农业广播学校,农业函大辅导站、农业技术夜校以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成一个开放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同时,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发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协的作用,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实现农民富裕,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快农村城镇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多增长。其次,加速乡村工业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溢,需要适当的载体来吸纳。现阶段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乡镇企业。它既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再次,加大城市化吸纳。要下活农业人口转移这盘棋,一是发展小城镇,二是发展大城市,扩大吸纳。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目前,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超前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使经济迅速增长。而我国的特点则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不足,并且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大城市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但目前许多城市带动不了周围的小城镇与农村,更吸纳不了多少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原因之一就是城市规模过小。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

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使用,这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受地域、人们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大的难度及复杂性。加

强政府宏观调控,培育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一方面可以使农民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接受现代生活的熏陶,使他们在思想意识、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不自觉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后,给滞留在农村的农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带动其周围农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都存在不平衡,受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支配,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会越来越复杂,如果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调节,必然会造成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因此加强人力资源流动的宏观调控,全面考虑人力资源配置方向、配置比例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中国农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万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6

[3]陈继勇肖德程玉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张锡嘏:农村经济问题[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3

[5]牛靖南: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J].中国农村经济,2004.6

[6]曲直.治穷先治“根”———关注农民教育培训[N].人民政协报,2004.4.13

第三篇:浅析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开发是企业绩效提高的根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并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发展结合在一起。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进行解释,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性质以及目的,以此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开发涵义

1、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增长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以满足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需求,在这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侧重于强调组织的长期需求。它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调整以及培训等过程,来实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身潜力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创造价值的必然选择。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缰绳,放在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位置。通过培养和发现人才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

2、人力资源开发的性质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是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要求。我国自加入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外国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只有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快管理人员开发的步伐,才能跟上国际宏观经济发展的步伐。

其次,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开发是企业绩效提高的根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并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发展结合在一起。

最后,人力资源开发是员工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随着管理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员工越来越重视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因为良好的职业能力必然带来强大的职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对于自身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

3、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首先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它不是对人员专业技术素质高低的考量,而是对员工完成组织任务的措施和路径的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当一试,它必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的需求更加协调,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战略优势。其次是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的有效化和高效化。特别是通过对其职业发展方面的内容的教育,可以促使企业员工从根本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再次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有效地将组织文化贯穿到员工的意识形态及日常工作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有效路径。

最后是健全和发展组织职能。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各个部门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组织的职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

展。

▲▲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它也对经济的增长以及经济的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开发会对集聚人才优势产生影响。在很多的发达地区,政府都以非常优惠的政策条件,以及宽松的用人环境来吸引人才,这样就可以形成人才流以及资金流的相对聚集的现象。高层次人才不足,创新人才缺乏都会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人才竞争力低,人力资源流失问题的发生。最后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行业也会有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看的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区域行业就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而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行业的突破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三、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立足实际情况,注重人才的引进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管理理念新颖,管理措施得当,必然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无穷的动力和发展活力。而要想形成比较先进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引进,企业可以创建多元化的创业以及融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来进行发展,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国外的优秀学生来,进行合作和交流。引入一些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制或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形成比较有市场潜力的经济发展体系。

2.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要想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力,单靠提供工作条件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对此,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按照员工的工作表现相应地给与奖惩、鼓励,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表现积极、成绩优秀和品质优良的工作人员,除了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还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升职空间,让他们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工作表现不佳、渎职和工作状态懒散的员工给予警告或其他处分,不能姑息养奸。真正做到奖惩分明,营造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

3、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

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人员的投入上应该要注重教育优先投入,其次应该要引导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人才开发中,对一些重大工程,以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应该要加大人才投入的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高科技、高层次人才以及金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四、总结

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支持,因此,应该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上,以及区域总体经济增长的层面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通过完善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人才投入机制以及人才引入机制,相信区域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潘晓兰.论区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源[J].经济师.2006(03)

[2]王顺林,陈一芳.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动力策略

[J].经济师.2005(08)

[3]徐斌,马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人口学刊.2000(04)

[4]秦启虎.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0(23)

第四篇:浅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市场研究■2010 ■12

笪王慧平

目前“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 “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 源,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最关键和根本 的一环。特别是现在国家积极建设新农村,开发农村人力 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战略举措。因此,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实现一个历 史性的变化,即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转向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提高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 贡献率。

凡是人力资源丰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国家,一定与其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人力资源开发 利用率低紧密相关。目前我国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全 面、非均衡的,这主要表现在农村,而农村的低水平、不均 衡,首先表现在农民素质偏低与农村人力资源的低水平、不平衡,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首先是农村基础教育和思想方面。中国目前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 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而对职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保健、在职培训、和迁徙等投入很少。但农村职业教育、成 人教育、在职培训等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 影响。农民受教育年限短,职业教育普及率低,多数农民 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就会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 持有消极态度,这就大大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此 外,很多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传统的小农意识价值 取向。部分农民的思想禁锢、安于现状,对土地的依赖性 较强,不愿离开土地从事其他行业。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 产,市场经济意识仍然淡薄,观念陈旧。不少农民表现出 颓废和封闭的思想观念,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缺乏 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对腐朽落后 的东西认识不到位,甚至沉溺于封建迷信活动。

第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滞后

性。政策是否有效,关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败,从现 有情况看,农村人力资源公共政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 题。现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缺乏系统性,现有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政策基本上是作为一种辅助部分散布于其他

“三农”政策之中,缺少专门的政策安排。在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领域,由于其开发对象素质较低、经济条件差、所处 环境相对落后等问题,市场培训机构不愿涉足,一定程度 上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政府必须要“主动出击”,制定政 策、使用政策,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己任,以“非市

场”的手段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资本凝聚,最终实现其自 身价值。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仅农村人口就有9亿多人,农

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素质不高,未形成高效优质 浅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对策

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

各抒己见12 ■2010■市场研究的人力资本。

农业经济的落后,并不在于自然资源的贫瘠,主要原 因在于人口素质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发 展,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只好囿于传统生产方 式从事单一的自然经济。结果,无论自然资源如何丰富或 者人们如何辛勤劳动,都无法得到大量产出,反而造成资 源的浪费和低效率转换,甚至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开发面 临着严峻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失衡。反之,如果是一个具 有并精于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机械和市场营销等 现代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可能得 到丰富的产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目前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依 赖于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由劳动者数量的增 多转化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 他们具备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 带动整个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 的进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首先要求农村经济繁荣、充满活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较大幅度地提

高。当前,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生态环境恶 化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难题。城 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 而出现了城市就业难的问题。“三农”问题给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带来了种种的“不和谐”,给顺利推进和谐社 会进程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他 们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环保意识,全面提高 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才能实现农 村的全面发展。

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培养人才,使劳动者成 为善于创造发展条件和运用新生产要素来进行生产的 人,这对于我国的全面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利

用现代教育和网络等技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

善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发掘农村劳动人群的生产力,提高 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科技文化素 质和社会价值,创造农村集体合作精神,实现农村劳动力 在整个社会中的合理分配,促进农村经济及整个社会发 展。

首先,要全面推进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依托现有的农

业技术推广系统,来补充农业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 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适合农村紧密相连的政府农业工作机

三、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条对策

各抒己见

趮趨市场研究■2010 ■12

构,直接负责向农民提供必要的农业技术服务,这些人员 非常熟悉农村的情况,了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能够 为农民提供比较有效的技术咨询,是一只重要的师资力 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高等学校和 相关学校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对现有 的高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教师拥有更多 的自主权,以便他们有机会选择完成校外的部分工作。同 时,政府也要制定一些激励性的政策,让这些教师能够开 展有偿服务,从而实现双赢甚至多赢。选派一批适当的高 校毕业生,开展职能服务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目前高校 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着 失业的危险,国家可以考虑合适的政策和制度设计,鼓励 部分学生投身到农村职业教育中来,通过这种形式既暂 时缓解了这些学生的就业压力,又为农村带来了新生的 师资力量,有利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提高和 改善。此外,还可以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利用公 司所具有的优势提供相应的师资力量,公司加农户的模 式是一个创新,主要为各类涉农企业所采用,特别是和种 植业、养殖业有关的企业应用更多,这种模式保证了公司 拥有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确保了公司的稳定收益,同时 农户也获得了有关的技术,取得了相应的收益。

第二,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 校、文化站建设。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等农民合作组织,要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 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 的展示教育内容。此外,加强宣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引导广大的农民建立一种健康而文明的生活方式。第三,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为新农村的人力资源开 发提供资金保障。利用现有的农业开发银行提供资金支 持,现有的农业开发银行主要是面向涉农的龙头企业,为 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现有的资金渠道中,设立一 种专门资金,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各种形

式的农业专业协会,不断的完成资金的自我积累。以支持 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开发,农业专业协会是一种新的准 经济组织形式,介于公司和农户之间,负责对农户进行组 织、协调、管理工作并负责向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 其他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形式,协会可以收取一定的费 用,作为服务的报酬。此外,还要大力开展公司加农户的 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由这些公 司完成某种形式的融资行为,大型公司进军农业产业是 一个应该鼓励的发展方向,实践中有很多公司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农 民的素质和技能。

第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的 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但普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限,很难将这些剩余劳动力都转化 为非农业户口,乡镇企业的吸纳能力也极其有限,加之 农村青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导致其转 移就业受到限制。针对以上情况,除了要提高劳动力本 身的素质外,还要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有待发展 的地区或国外输出。我们要充分利用开发西部、振兴东 北、中部崛起等机遇,将我国剩余人力资源中的优秀部 分向这些地区合理转移,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 长。同时,要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国外转移,提高 劳务输出总数,减轻就业压力,又可刺激劳动者主动参 加教育和培训,提高对自身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人力资 本积累水平。此外,提高劳动力外出的组织水平,设立统 一的劳务开发管理机构,建立系统的农村劳务开发管理 工作政策和办法。

总的来说,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任

务,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笙

参考文献:

[1]岳杰勇.新农村建设中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 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7期

[2]时海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3]王晓冬,索志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 新农村经济建设,商业研究.2007年第1期

[4]李恺,项朝阳,李崇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 状及对策取向,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5]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北 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

[6]王德海,张克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及战略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9期

[7]王广利.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增收

问题的治本之策,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12卷 2期

[8]黄秋香,朱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28卷1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嘉顿国际饭店)各抒己见

第五篇:浅析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

`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

于炜晔张利阁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的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二者息息相关,如何做到充分地发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最终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村人力资源的普遍提高,如果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加以合理配置,就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于推动中国的农村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原因,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面临一此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索质与城镇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匹配;

2、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与人力开发成本需求不匹配;

3、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法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4、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发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条件,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推进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农民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基础

1.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谁掌握知识多,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谁就会胜

出。人力资本匿乏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卞要囚索,而农村人力资本匿乏正是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观念还很淡薄,这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村劳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谁投资、谁受益,投资早、受益早”、“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观念,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扫清道路。

2.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教育新观念。

在改苹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正从传统小农意识中逐渐解放出来,融入商品经济的浪潮,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还明显小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财政资金上的投入,更需要的是农村劳动力本身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节日、乡村黑板报等形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理念的宣传,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教育、培训等都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通过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可以在本村发家致富的群体中树立典型,宣传科技文化在发 家致富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身边事例教育周围农民,使他们加深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

(二)改苹农村教育体制,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是关键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应增加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拨款,以减少农民的教育成本支出,吸引更多的人

接受教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根据世界各国义务教育普及的成功经验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是要提高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强度。基础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比较明显的公共产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 促进人身发展等多种功能,投资教育能带来广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且会大于先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教育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影响到劳动者索质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我国日前农村教育状况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

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教育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

重要原因之一囚此,国家和地力政府应该多方面拓宽筹资架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治理学校乱收费,保护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最直接、最现实的手段之一。日前,一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场地优势大力加强农民中专建设,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规模;_要小断调整职业教育内容,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确保农民真正学到所需专业技能,及时掌握新政策、新技术;三要举办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小断创新如专家现场指导、上门进行观摩学习,通过技校等力式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四要构建成人教育体系,对农民进行系统化教育

3.发挥高校的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主要任务。

具体做到: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培养新农村建设急

需人才,对农村各级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以科技进步引领新农村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主动拓展为农村服务的架道和力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a.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针对当地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等特 点,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农闲培训班,建立一套完整的实用技术培训网络,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据有关力面的调查,日前有701:5%的农民希望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有4612%的农民希望进行现场培训与学习,因此,农民培训工作要下力气做到培训进村,科技入户,聘请有关专家利用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进行讲座,现场指导。

(三)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

1.加强领导,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常抓不懈,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条小紊地进行。一要营造农村人才成长与创业的适宜环境,培养和发现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建立起

人才奖励机制,完善对农村经营大户和农业企业的保护制度。二要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各力联动,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最优配置一要

坚持以市场配置人才为原则,建立制度,允许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市场化。主要规范农村人才市场,在农村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健个的人才市场和门类齐个的人才库,小断挖掘农村人才开发网络,在调剂人才余缺,输送农业急需人才以及培训等力面提供有效帮助

(四)优化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按照农业发展和变动的规律发展农村经济,一是适当集中资源,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小城镇发展;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一三产业但这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归根到底还需要农村拥有高索质的人力资源作后盾,可见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载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廖桂蓉 黄王旬 吕 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由劳动者数量的增多转化为素质的提高。当前,四川......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张 辉陈思谦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瓶颈问题与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瓶颈问题与对策 截止2006年底,我市总人口800691人, 其中农业人口664693人;非农业人口135998人。总户数206897户,其中农村户数171842。乡村......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郝春新 朱翠云 【摘要】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大多数。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真正......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全文5篇]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基础,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我国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展开科学合理的......

    合理开发与配置农村人力资源

    合理开发与配置农村人力资源 闫景铂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力资源将是科学技术中最核心的因素。作为一名来自......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

    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