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瀛2012年3月22日在珠三角地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推荐]
在珠三角地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交流会上的讲话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
(2012年3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和刚才各单位汇报了名镇名村规划建设情况,都讲得很好,很多新鲜经验和做法值得肯定,建议大家会后作进一步的深入交流。根据会议安排,陈主任等会将给大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下面,我结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职责,就全省名镇名村规划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开拓进取,开创我省名镇名村建设新局面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是我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城乡发展的纽带和统筹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对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对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扩内需、促增长战略,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的部署,为我省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使统筹城乡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名镇名村建设工作。除了汪洋书记在省委 1
十届八次全会上作出了重大部署,近期省委、省政府对这方面工作也再次予以了强调。去年12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按照汪洋书记和朱小丹省长的指示组织召开的,会议的规格高、准备充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其中: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建成110个名镇、1900个名村。日前,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将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工作和任务分解到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市政府,其中就有名镇名村的建设任务。此外,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也明确了相关要求。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名镇名村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开创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建设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工作
省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粤府„2011‟6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落实省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意见的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505号)已对名镇名村的创建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我厅主要是负责指导全省的名镇名村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工作。为此,我们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开展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作了具体的安排,请各地规划建设部门一定要认真按照通知要求,坚决完成本地
区名镇名村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工作任务。关于建设规划编制和名镇建设,我再强调两点:
(一)坚决完成名镇名村规划编制任务
所有成功的经验都表明,要想打造名镇名村,关键是有一个高水平的建设规划作指导。名镇名村建设规划,是统筹名镇名村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编制和实施规划是硬指标、硬任务。正在制定的全省名镇名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我们建议把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如果没有编制建设规划,具体的建设工作就没有指导,就可能是“瞎干”,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不可能建好名镇、名村。目前,指导全省名镇名村规划编制的《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已印发各地参照执行,在我厅的粤建信息网上有电子版供下载。现在,已是时不我待了,请各地务必加快工作进度,按要求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集中力量切实推进名镇建设
名镇建设,关键是要贯彻落实汪洋书记“各市要像援建汶川一样,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名镇名村”的指示,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工作模式。我认为,借鉴我省对口支援汶川灾后重建成功的经验,结合名镇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名镇建设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必须科学规划、集中力量、高效建设。科学规划就是按照《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试行)》的要求,明确名镇的发展定位,提出具体的建设项目和工作任务,统筹建设时序,挖掘独特的内涵,确保名镇建设各具特色、亮点
纷呈;集中力量就是以规划为指南,整合各级财政支持资金,统筹对口帮扶、企业捐赠、社会捐献等资金,形成集中建设的合力;高效建设,就是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用地安排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规划、设计、建设等“一条龙”的建设模式,提高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广州增城市、番禺区的名镇建设就是采用“科学规划、集中力量、高效建设”的成功例子,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值得我省各地学习借鉴。
同志们,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成功抓住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好胡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工作部署,集中精神、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唯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名镇名村规划建设任务,并为按照“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要求,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创建宜居城乡作出新贡献。
最后,衷心感谢省委农办以及全省各地农业和住建单位的同志们为名镇名村建设工作付出的艰辛的努力!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二篇:XX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XX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关于“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的决策部署,依据《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粤府„2011‟6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围绕“XXXXXX”这一目标,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实施农村环境和景观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整合提升特色优势为基本路径,大力开展名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带动全县广大农村更好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农村宜居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典型示范。名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广筹资金,整合资源,办点示范。二是立足实际,保持风貌。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条件出发,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较好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不搞大拆大建,片面追求乡村城市化。三是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掘内涵,培育特色,形成亮点、形象和品牌效应,打造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名村示范村。四是以人为本,幸福宜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在名村示范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共建宜居乡村,共享幸福家园,实现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感受。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
(一)目标任务
2011年选择XX村、XX村为名村建设示范点,到2015年底实现全镇30%的村完成示范村建设,全镇10%的村完成名村建设,推动全镇农村宜居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设要求
1、示范村。示范村指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达到卫生村基本标准,村容整洁、环境宜 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庄。
示范村建设要求:一是环境生态宜居,村内环境整洁,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较完善,农民享有规定的公共服务保障;四是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乡风文明,治安良好。
2、名村。名村指达到了示范村建设要求,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了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代表我镇农村建设成果和形象的村庄。
名村建设要求:列为名村的行政村,所辖自然村应有一半以上按示范村的建设要求进行改造整治。名村应依托自身条件,做强个性特点,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农业渔业、乡村旅游、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突出特色,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在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历史建筑、传承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对每个拟建的名村、示范村,广泛听取听取部门和农民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逐一编制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村采用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一条龙”的创建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一年初见成效。
(二)突出抓好乡村环境“四整治一美化”。一是整治乡村生活垃圾脏乱现象,形成有效防治卫生脏乱、环境污染的垃圾处理方法和卫生保洁机制。二是整治乡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现象,利用沼气池等方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三是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村庄内畜禽养殖实行人居与禽畜饲养分开,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四是整治乡村厕所卫生设施,推动村内无害化公厕建设,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五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美化水平,按照“幸福、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思路,重点以“万村绿”为点,以绿道为线,以生态公益林为面,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致力发展低碳生态产业,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生态产业体系;培育“健康、生态、文明、法治”的生活方式,打造生态文化品牌。
(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整体风貌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名村与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用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名村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强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指引和指导,向农村居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体现地方民居特色的住宅设计方案,形成整村的统一协调风貌。依托以水自然条件,因形就势,合理布局房、田、林、路等元素,提高意蕴口味和审美价值。对经过名村、示范村的交通干道以及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醒目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岭南风貌和地域特色。
(四)充分发掘、培育和增强特色优势。名村建设,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各地独特资源,促进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建亮点。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现代创意文化,展示当地人文历史。充分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一步形成品牌特色,提高文体软实力;拥有比较富集的古迹名人、民俗风情、古村落、老街区等资源,能够完整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地方特色、传统风貌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乡村,要进一步增强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开放中涌现出的知名乡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风貌秀美、环境良好,能较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要进一步增强自然休闲特色;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的村,要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基层党建、民主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积累了经验,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村,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增创优势,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发展规律的新路子。
(五)统筹开展名村示范村建设改造。将名村示范村建设与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中集中建设或改造的自然村,必须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对其他享受各级财政补助开展住房改造建设的村庄,要求村民在住房改造建设中服从镇政府、村庄规划以及有关部门的建设指引,确保住房建设,村庄改造后风格统一、整洁美观。
(六)推动名村示范村科学发展。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夯实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安定安居的社会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镇村两级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以建设“六好”(党建好、自治好、管理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农村社区为载体,全面提升名村示范村的科学内涵和综合实力,使名村示范村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者的排头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实现目标”要求,做好推进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实施工作。加强对名村示范村建设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任组长,镇属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村要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村要本着“花少钱办大事,少花钱办成事”的原则,统筹整合有关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名村示范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明确工作职责。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配套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落实,村镇站、农业站、文化站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好落实。名村示范村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实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四民主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督)的程序决策和实施,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发动引导、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使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指导督促。各村、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将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本村、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镇委、镇政府督查组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使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同时,要探索建立名村示范村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名村示范村建成后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第三篇: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
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
发布部门: 广东省政府
发布文号: 粤府[2011]6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1年起,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现就广泛深入开展这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实施农村环境和景观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发掘和拓展各地资源禀赋、整合提升特色优势为基本路径,大力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形
成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农村宜居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典型示范。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认真编制名镇、名村、示范村发展建设规划。选择基础较好的镇村开展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成熟一个,认定一个,逐步扩大全省名镇名村示范村比例。二是立足实际,保持风貌。坚持实事求是,从各地实际条件出发,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不脱离实际盲目求大、求新、求洋、求全,不搞大拆大建,不“以城代乡”,片面追求镇村“城市化”。三是突出特色,分类指导。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创建工作,因地制宜、一村(镇)一策,发掘内涵、培育特色,形成亮点、形象和品牌效应,打造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名镇、名村,防止千篇一律。四是以人为本,幸福宜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群众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眼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引导广大农民共建宜居村镇,共享幸福家园,实现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感受。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
(一)目标任务。2011年开始试点,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镇和行政村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发展建设,其中省选择2 个县、各地级以上市选择2个以上镇、各县(市、区)选择2个以上行政村作为示范点;在试点基础上,2012年建成一批名镇名村。从2011年起,全省同步推开示范村建设工作;到2015年底实现全省30%的行政村完成示范村建设,全省10%的镇和行政村完成名镇名村建设,推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名村、示范村建设以行政村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自然村特色特别鲜明,资源条件与行政村内其他自然村差别较大的,可适当将创建主体调整为单个或几个自然村。
(二)建设要求。1.示范村。示范村指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达到卫生村基本标准,村容整洁、环境宜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适宜生存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庄。
示范村建设要求:一是环境生态宜居,村内环境整洁,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较完善,农民享有规定的公共服务保障;四是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乡风文明,治安良好。
2.名村。名村指达到了示范村建设要求,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代表我省农村建设成果和形象的村庄。名村建设要求:列为名村的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应有一半以上按示范村的建设要求进行改造整治。名村应依托自身条件,做强个性特点,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农业渔业、乡村旅游、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突出特色,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在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历史建筑,传承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3.名镇。名镇指符合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律,规划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平较高,在产业形态、人文自然、公共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宜居宜业、文明风尚、社会和谐、活力创新上,体现出较强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镇(乡)。
名镇建设要求:要根据其资源禀赋、区域位置、发展优势等要素条件,找准发展定位,突出个性魅力,形成带动效应,成为体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平台,以小城镇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名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着力打造特色工农业名镇、交通枢纽名镇、商贸中心名镇、生态山水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旅游名镇等不同类型的名镇,壮大特色经济,体现节约集约导向,率先形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传导、乡村生态向城市扩展的桥梁。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要认真编制本地区名镇名村示范村总体发展规划,于2011年7月15日前报省委农办备案。总体发展规划要与本地“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明确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工作基础、目标任务、选点布局、内容特色、具体措施和进度安排等内容。对每个拟建的名镇、名村、示范村,要逐一编制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要强化规划的规范指导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一条龙”的创建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一年初见成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各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给予一定补助。
(二)突出抓好镇村环境“四整治一美化”。整治镇村生活垃圾脏乱现象,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有效防治卫生脏乱、环境污染的垃圾处理方法和卫生保洁机制。整治镇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现象,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村庄内畜禽养殖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整治镇村厕所卫生设施,推动镇村内无害化公厕建设,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全面提高农村绿化美化水平,结合“绿道网”建设、“万村绿”活动,加大村镇道路、河涌堤岸和农家庭院的绿化美化力度,建设公共绿地,拓展绿色空间;推广河道池塘水沟生态整治技术,修复镇村水系水景,形成亲水环境,增强南国水乡特色。
(三)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和整体风貌建设。进一步完善村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名镇名村与周边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用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名镇、名村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结合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统筹考虑和设计本地区的整体风格和形象。加强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指引和指导,向农村居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体现地方民居特色的住宅设计方案,形成整村整镇的统一协调风貌。依托山水自然条件,因形就势,合理布局房、田、林、路等元素,提高意蕴品味和审美价值。对经过名镇、名村、示范村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要开展既鲜明醒目又朴
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岭南风貌和地域特色。
(四)充分发掘、培育和增强特色优势。名镇名村建设,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各地独特资源,促进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建亮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现代创意文化,展示当地人文历史。充分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一步形成品牌特色,提高各地文化软实力;拥有比较富集的古迹名人、民俗风情、古村落、老街区等资源,能较完整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地方特色、传统风貌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镇村,要进一步增强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知名镇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风景秀美、环境良好,能较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镇村,要进一步增强自然休闲特色;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的镇村,要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基层党建、民主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积累了经验,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镇村,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增创优势,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发展规律的 新路子。
(五)统筹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改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各地开展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卫生镇(村)、旅游名镇(村)、综合改革试点镇以及专业镇(村)、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创建)活动紧密结合,统筹运作,协调推进,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将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与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中集中建设或改造的自然村,必须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对其他享受各级财政补助开展住房改造建设的村庄,必须要求村民在住房改造建设中服从本地乡镇、村庄规划以
及有关部门的建设指引,确保住房建设、村庄改造后风格统一、整洁美观。
(六)推动名镇名村示范村科学发展。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夯实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镇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安定安居的社会环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镇村两级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向上的村镇社会风貌。以建设“六好”(党建好、自治好、管理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农村社区为载体,全面提升名镇名村示范村的科学内涵和综合实力,使名镇名村示范村成为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级人民政府是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的责任主体,要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实现目标”要求,做好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强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地可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和方法。省委农办(省农业厅)负责全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指导,省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在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特色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合力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省财政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全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省对欠发达地区各县级政府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考核,省财政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以奖代补,具体奖补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委农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另行制定。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有关资金,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民主管理。各地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必须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名村、示范村建设,必须在村“两委”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实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四民主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督)的程序决策和实施,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发动引导、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四)广泛动员。各地要积极动员引导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海外侨胞和在外创业的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其中公益性项目可采取捐助的形式,经营性项目按规定采取合作的形式。鼓励发达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镇结对挂钩,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支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推介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成果和经验,宣传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及时通报捐助资金使用情况和捐助项目建设情况。
(五)严格管理。要加大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省将对各地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并向全省通报。要加强项目建设、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等环节的
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合法合规、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名镇、名村、示范村具体建设标准,严格依照标准进行认定考核。要探索建立名镇名村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名镇名村建成后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第四篇:清远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具体分工方案2
清远市名镇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清远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分工方案》(清府办函[2011]167号)的分工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把创建名镇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来抓;把名镇打造成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地和宜居城镇的样板,成为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中的新亮点。
工作思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口拟定创建目标并指导、帮助实现创建目标;各县(市、区)政府为创建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创建工作;所在镇政府为创建项目的建设主体,负责组织按计划完成各项创建项目。
二、工作目标
我市在2011年确定2个镇作为名镇创建示范点,分别为佛冈县石角镇、清城区飞来峡镇。从2012年起,全市每年建成2-3个名镇,至2015年,全市建成11个名镇。
三、名镇建设要求和分类
名镇首先必须是基础条件比较好、已有一定知名度、特色比较鲜明,同时,既能在地域上也能在类别上起到示范作用的乡镇。建设要求:注重发挥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历史 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凸显特色主题,注重辐射带动,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平台。
我市名镇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一)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切实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的名镇。
(二)特色旅游名镇。结合市域、镇域绿道网等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名镇旅游发展的定位,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并加强餐饮、购物、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维护当地风土人情,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名镇。
(三)生态山水名镇。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风景秀美、环境良好,能较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镇,要和“山边整治”、“水边整治”工程和绿道网相结合,努力建设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青山绿水、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要进一步增强自然休闲特色,要均衡分布城镇各功能绿地,体现城镇个性风格,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公共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保护其生态山水。
(四)特色工农业名镇、商贸中心名镇 特色工农业名镇。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提倡农业产业生态多样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在工业方面要促进园区形成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服务集成,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金融、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在工业生产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三废”排放,优先发展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产业。结合中心镇建设,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重点规划好工业区、住宅区和农田保护区,工业项目布点要切实防止“村村点火,处下冒烟”的现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其知名特色农业、工业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培育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和强优企业,形成一镇一业、一乡一品,打造特色工农业名镇。
特色商贸中心名镇。培育区域性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特色鲜明的专业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和拉动效应,打造辐射周边区域的商贸中心名镇。
三、组织领导
为稳步推进我市创建名镇工作,成立清远市名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创建名镇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各县(市、区)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委农办、市委宣传部、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组成。
市名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名镇办),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由--任主任,由--任副主任,成员由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负责同志组成,具体负责创建名镇的各项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按照《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要求并结合地方特色,对名镇创建点的镇,编制规划内的名镇建设规划,并指导各县(市、区)编制本地区名镇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编制建设规划工作。
(二)加大设施建设。一是特色名镇开展以主要街道和主要出入口、重要节点为重点的房屋外立面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其中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在环境卫生方面,主要从山边整治、水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公众信息张贴栏等方面进行整治,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二是根据特色名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性地配套服务设施。
(三)全面提高绿化美化水平,结合“绿道网”建设、“万村绿”活动,加大村镇道路、河涌堤岸和农家庭院的绿化美化力度,对公园铺设草地和休闲小径,对街道实施见缝插绿、屋顶绿化、拆墙透绿等,建设公共绿地,拓展绿色空间;推广河道池塘水沟生态整治技术,修复镇村水系水景,形成亲水环境。
(四)统筹做好名镇改造,将名镇建设与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中集中建设或改造的自然村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使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率达90%以上。
(五)打造不同类型的特色名镇。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各地独特资源,促进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和宜居城镇建设工作相结合开展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发掘内涵、培育特色,形成亮点、形象和品牌效应,打造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名镇。
五、职责分工
(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名镇建设工作综合统筹、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收集统计、组织开展考核验收等工作,并定期编辑发布名镇创建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对创建工作进展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情 况及重大问题及时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协调其他成员单位对创建点进行指导、检查。
(二)市委农办:负责名镇危房改造工作,协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建名镇的各项工作。
(三)市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全市创建名镇的宣传工作。
(四)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名镇公共基础设施、垃圾处理、环卫、广告等规范管理及执法工作;协调落实公园、街道绿化美化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五)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名镇创建示范点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创建示范点专项资金保障工作;按有关规定及时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统筹编制及修编名镇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名镇创建点按规划建设。
(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名镇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生产、经营、发展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特色产业、商贸中心名镇工作。
(八)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名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资源的流转、租赁、征收整合、开发和利用等工作。
(九)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名镇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监督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名镇公路、公交站场、公交线路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十一)市卫生局:负责协调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工作;推动名镇无害化公厕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十二)市水务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名镇河涌的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堤路的建设,保持河涌的清洁,改善江河环境;制定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结合防洪堤建设,美化江河两岸堤路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名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十三)市发改局:负责名镇工程项目立项工作。
(十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健全名镇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名镇居民基本保险参保率,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
(十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名镇的文化挖掘、培育、弘扬工作;统筹名镇文化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古迹的 保护工作。
(十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辖区名镇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名镇的各项创建工作。拟定创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向市名镇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等。
六、主要措施
(一)完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引导。名镇要在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和专业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完成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优势特色。要结合中心镇总体规划,应有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消防、环保等专项规划的内容。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化规划成果,开展并完成特色名镇的发展规划,打造舒适宜人的特色小镇。
(二)多元筹资,保障投入。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所筹资金专项用于申报、规划、修缮、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入、部门支持、居民自筹、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实行滚动开发等方式。
(三)把名镇创建工作纳入宜居城乡考核范畴。把名镇创建工作与宜居城镇建设工作相结合,市政府将名镇创建工 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建设宜居城乡的考核范畴。在名镇创建过程中树立典型,通过样板示范带动镇宜居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
(四)统筹管理,建立项目库和财政资金补助。各镇在县(市、区)的统筹下,结合规划及专项设计的要求,提出创建名镇具体建设项目,并列表统计,分类汇总,明确建设规模、实施时间、投资估算、主管部门、实施主体、资金来源等,建设项目的设立需结合创建目标任务,具可操作性,禁止设立空泛、不切实际的项目及借名镇创建之机乱立项目,建设项目经当地县级政府审核后汇总至市名镇办领导小组,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库。
特色名镇建设由市财政局给予安排资金补助,每个特色名镇补助50万元,用于名镇项目库的各项建设。
(五)做好宣传工作。名镇建设既是城乡风貌改造发展的选择也是城镇化跨越发展的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特色名镇名村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报道名镇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和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五篇: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下午的座谈会开得非常好,各乡镇和县直综合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县上的领导同志讲了一些非常好的意见,希望大家在工作中抓好落实。我简要说五个方面。
一、关于这次考察活动的特点
1、规模大。这一次考察团成员
75人,比前一次赴长三角考察多20多人,而且县上的领导同志来的比较多,基本上县委常委、县委委员这一块大多数都来了。
2、签约多。这一次考察招商活动中签约较多,签了6个项目,协议资金5个多亿。要力争多落实一些。
3、服务好。县委、政府两个办公室在整个活动组织当中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也提高了办会和组织接待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基本经验
1、发展目标就是现代化。我们以前一直说现代化,说了多少年,但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我们思想一直停留在温饱、小康问题上,对现代化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这一次看了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和广州这六个城市,它们的目标基本上都是到2010年要实现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要突破10000美金,就是80000元人民币。我县现在是1000多美金,差的很多很多。所以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说基本上走进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感受着现代化。特别像小榄镇,已经是现代化了,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县上提出到2050年率先在全省实现现代化,到时候就基本能达到小榄镇的发展水平。
2、主要任务是科学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五个统筹在珠三角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种科学发展是一种高水平的发展,我县才开始进入科学发展的阶段。我感到,科学发展在这六个城市主要表现在“四个化”:第一,新型工业化。从发展历程来看,它首先在工业上突破,然后在服务业上再上新台阶,工业经济总量一般都占到50以上,三产一般都占到40以上。广州市,我看了个资料,三产超过了60,比二产还要大,这是高层次发展的结果。另外,农村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最多占2.6,最少0.4,基本上没有农业。第二,城镇化。国家提的城镇化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城市化,因为整个珠三角是一个城市群,感觉不到有农村,好象一个城连着一个城,这是完全的城市化,它的城市化水平都在50-60之间。第三,市场化。可以说基本上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靠市场配置资源,靠市场推动发展,好多高楼大厦都已经不是政府投资了,是客商的投资。第四,一体化。城乡一体化非常明显,上一次到长三角地区考察的时候,他们说了三个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在这儿看到的,还有城乡一体化。这些概括起来,就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一句话就是科学发展。
3、措施和办法。一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他们经济发展的开放度、外向度非常高,如东莞的现代制造业,已经占领了50多个国家的市场,没有局限在局部市场和国内市场上。二是开发高科技产业。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关键因素和根本所在,上一次从长三角回来以后,我们提出了两句话:“市场是财源,服务是资源”,看来还要加上“科技是关键”。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必须上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三是打造服务型政府。这个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人家对基层、对客商的服务,制定的扶持办法、政策是比较多的。
4、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第一,务实。很实际、很务实、办实业,不玩虚的东西。在格力空调集团公司,有一句话说,我不管你外面给我排什么名次,我只要实实在在做第一就行了。外面有些排名不一定真实,有的做些工作也可以弄个第一、第二,但格力空调是实实在在地做第一。第二,敢闯。邓小平南巡的时候说,深圳的根本经验在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他们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而且能干大,能干出个名堂。咱们干事一般看以前人怎么干的,周围的人怎么干的,上面怎么要求的,规定是怎么样的,人家敢于突破这些东西。第三,抢先。省政府驻珠海联络处吴主任讲,抢先的意识非常强,咱们提出争先,人家是抢先,啥都要抢在前面去。第四,求精。追求精细化,追求精品。
三、关于县上应该坚持的方面
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均GDP到2006年底可达到1500美元,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县十四次党代会上做了认真总结,概括起来:
1、转型的战略要坚持好。就是产业转型和城镇功能的转型要做好。在产业转型上,要发展高科技煤化工等产业,或者是由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外就是城镇功能的转型,人家重视做城市,打造城市群,辐射带动周边,咱们也要在辐射带动上做文章。一句话就是要转型升级,县上整个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城镇功能要转型升级。
2、“十字”思路要坚
持好。“十字”思路是转型的具体化,特别是产业链条的延伸,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还有经营城市、经营资产,一定要抓好。
3、“一体两翼”工作部署要坚持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抓好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特别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有些东西要创新
咱们学了以后,有坚持的,也有创新的。创新,我感到有
这么“六个并重”。
一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重。我们要搞一些传统的、特色的、有优势的东西,也要搞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在煤化工这一块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可能的。甲醇项目,实际上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后发展的下游产品都是高科技的。在其他领域,也要发展高科技的产业,传统产业也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升。
第二就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招商引资县上多年来是非常重视的,引进了一些大的项目,也引进了一些中小项目。同时,要把招才引智抓起来。比如城市的绿化、亮化,有些可以请人做,县上掏钱,有些可以招聘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到县上工作。咱们做不好的,做不了的,请人家做,这是一个好办法。特别在招商引资上,大家谈到招商选资,有的提出选商引资,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招商引资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刚开始发展,成立一个招商局,光由这一家去办,这在大多数地方都做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做的全员招商,给你压任务,用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的话说,就是欠发达地区在现阶段只能这样做。第三阶段可能就是客商找我们,而不是我们找客商。像珠三角这种发展水平,如中山市他们主动就不找了,而是客商跑着来了。环境非常好,投资回报非常高,客商就找上门来了,我们以后才能做到。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大家都看了,他们的干部培训抓的非常好,中山市委秘书长讲,他们每年都要请专家讲课,大家听;还分层次组织外出学习,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要学。他们还讲到,对乡镇干部的待遇不断在提高,因为他们现在没有县一级,直接对的是乡镇,给乡镇干部的待遇非常高,所以乡镇干部也不想着进城,因为我进了城,没有在乡镇工作得到的报酬多。因此,对我县的乡镇干部、村干部、各大行业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报酬,也应该想办法逐步地提高,增强吸引力,叫他们在一线好好干。珠三角地区的这种办法,就是利益下移,把好处放到下面去。咱们各乡镇、各部门都可以办一些自己的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素质,也可以引进一些人才。
第三就是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并重。比如说,我们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靠他们自己折腾着。这边政府非常重视扶持,对引进的企业,10万、5万的给一点儿,奖励性质地给,使企业感到非常高兴。再一个,现在党委、政府主要是做环境、保稳定、重民生,党委、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做环境,道路建设,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大部分资金投向这儿。保稳定,在长安镇、小榄镇他们都讲到,重视抓社会治安治理,创造一个好的法制环境,叫大家来有安全感,这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重民生,就是弱势群体、老百姓每一个人的事情,都力争解决好。
第四就是园区经济与品牌经济并重。这几年市上一直倡导在搞园区经济,建设工业园、农业园、民营企业园,咱们也搞了一些,总体上搞的比较好。但在这儿看到的还有品牌经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东西在这儿都看到了,什么格力、美的……,多的很,都能看到。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
第五就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与干多少事、找多少钱并重。我们在筹资这一块要强化,我们的习惯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按钱打豆腐。人家现在转变观念,干多少事就找多少钱,这叫发挥主观能动性,逼着叫你想办法,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不是空话,好多事要用钱来加快发展,那就想办法去。比如省政府驻珠海联络处吴主任讲,他们在珠海要修一座办公楼,想办法购置了一块地,然后招商修楼,他们再不掏钱,这个楼修成,20的资产是他们办事处的,80的资产是客商的,实行股份制,这就把资金问题解决了。
第六就是物质文明建设与文化产业开发并重。一路看到的,既搞一些产业的开发,又搞一些文化设施、旅游设施的建设。比如文化方面,他们办一些展览,办些展馆,宣传他们的文化;陶瓷方面,佛山市办了个旅游景点,叫南风古灶。咱们如果把废弃了的煤矿,都开发成旅游景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人下去把所有采煤的过程都能知道,弄清楚,也是一个特色旅游。物质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效益更大,发展得更好。像金威啤酒厂,搞的就是企业文化,写些话,画些画,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品位就不一样。
这“六个并重”,是看了珠三角地区以后需要我们创新的,我们要树立这些理念,逐步探索,由小到大地去做。比如“三馆两中心”建起来以后,可以搞一些煤陶文化,可以展现华亭的发展历史,展现华亭的未来,这些都可以做。
五、我们下一步要干的事情
第一,首先要结合这次学习考察中得到的启示和认识,进一步谋划好全县2007年的工作。
第二,抓好全员招商,确保完成全员招商的任务。
第三,加强与这次认识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老板的联系,通过这些人,推动县上的全员招商。由县委办公室牵头,招商局配合,把这一次所有认识的人的联系电话和单位,打个册子发给大家,以便进一步加强联系。
第四,各部门、各乡镇、各分管领导,都要根据需要组织一些专题考察招商活动,针对性、小规模、专业化,也可以搞一些推介会。
第五,要抓好一些重点工作。安口镇,要振兴陶瓷产业,实现传统陶瓷向现代陶瓷的转变。看了佛山的陶瓷,对县上陶瓷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安口镇要在陶瓷包括电瓷产业发展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造提升,更多地开发新产品。东华镇,要在农村股份制的改革上探索试点。中山市小榄镇,它把农民的土地都收回来统一搞开发,收益按人分红。比如说,一个月给你500、600元,以后逐年增加。但是要这样做,一是村上的经济实力要强,二是给农民的社保要解决好,真正使农民变得像工人一样,有这么一种待遇,他们就不完全靠土地了。农民一般靠的是土地,就像咱们靠工资一样。东华镇、西华镇、砚峡乡,其他乡镇的镇政府周围有些地方,都可以考虑,实行土地股份制改革。西华镇,要建设一个新型的小城镇,要学习小榄镇建设的经验。马峡镇,要做大药材产业。河西乡,要配合打通策田路。道路建设、交通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产业的开发,从根本上讲,还是靠路来带动,人家到处是高速公路,城市与城市之间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最多两个小时,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开发也就带起来了,客商愿意来,成本低,运输方便。山寨乡,要配合水利局做好野狐峡旅游景点的开发。神峪乡,在小城镇建设上要再加力度。上关乡,在小城镇建设上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东华街道办事处,要办成社区的示范点,做到“六个好”。策底镇,小城镇的建设一定要抓起来,还有策底工业园区建设,可以提前论证,华亭除石堡子工业园区以外,策底这一块也能办个工业园,有山寨煤矿、华陇水泥,又在平华路的沿线,搞园区经济是有条件的。砚峡乡,要把华砚宾馆服务水平再提高,就算一大进步。金鑫宾馆、华亭宾馆,都要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宾馆很重要,宾馆是客人最先接触的东西,第一印象很重要。招商局,要跟踪落实好县上签订的这五个项目,建设好招商项目库,在招商力量和方法上要加强和改进。石堡子开发区,要在引进高科技的企业上下功夫,特别是加强与一些科研院所的联系,希望在引进高科技的企业上实现突破。发改局,要在煤化工项目的论证储备上狠下功夫,包括煤电化运的其他项目,比如电厂的二期、墙体材料、热电联营等等,项目库要加强。财政局,要在构建公共财政上狠下功夫,真正使县上财政在保吃饭的前提下,更多地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要在道路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治安和解决民生问题上,研究一些政策性的措施。地税局提出,要扩大、提高地税收入的比例,这个也是筹集资金的好办法,由地税局研究一下。公用事业管理局,要集中搞好县城的集中整治,县城建设,可以概括为“一都三宜五进。”“一都”就是发展定位是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所谓“都”,就是个城市,10万人的小城市,目标是这样,定位也是这样。所谓“三宜”,就是宜商、宜居、宜游。中山市提出的建设“两个适宜”的和谐中山,就是适宜人居住、适宜人创业。所谓“五进”,就是五进城。只有这样建设县城,县城的品位才能提高。特别是对拉煤的车,要加盖篷布。在中山市,所有的车要加个盖子,否则不让进城。怎样不影响我县煤炭的外运,又能加个东西防止不掉煤炭,这是要解决的问题。还有煤炭市场整顿,市场化运作,比如说一条街,在小榄镇,在中山区,实行招标,由物业公司管理,政府支付管理费用和监督。再比如说,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办法就是靠街的门店全部收钱,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钱收上来之后,再雇清洁工,分段打扫,门店监督,打扫的非常干净。门店前面干净了,生意也就好了,人就愿意进去。建设局,要在搞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精品建筑上下功夫。以后新建的大楼,外观设计要现代化,达不到这一点,规划上不予审批。另外,要搞好造景升值的工作,造了景以后,这一块地方就可以升值。还要抓好县城的西扩。规划局,规划不但是龙头,规划还是聚财,还是配套。规划实质上就是圈地,就是储备土地,土地拍卖出去,就能赚到钱,能聚财。规划还是配套,比如说,这块地你要修一栋楼,周围的园林你必须给我做了,做不了,就不要在这一块地上建楼,这是硬性规定。或者,这一块建楼也行,周围要建一个小广场,中山市就是这样。再说社区这一块,大家都说到,咱们缺乏社区办公用房,所以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上,必须把社区的办公用房解决了,这就是规划是配套。旅游局,提出的“五一”旅游推介会,还有举办秦皇祭天文化节,一定要做好。民营局,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要建立起来,扶持一些骨干企业发展。国土局,要扩大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增值,这方面要研究一些政策性的措施。
总之,把这些做好了呢,咱们这一次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就算收到了一些效果。就说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
《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珠三角地区考察招商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