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郫县拆院并院、邛崃土地整理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其成效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至少是启动比较正常。这两个地方的试点工作,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的赞同。这说明,有了大家积极性的调动,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和新的典型。另外,今天中午我们看了邛崃市的老城改造保护,也很不错,调动了民间资金,政府花钱不多,档次却不低,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现在五城区的许多商店还在把卷帘门当铺面门,每天一开张,把卷帘门一拉,然后把商品放在店外,设摊占道。省上领导多次指示,这类卷帘门要改进,但总是进展不大。希望五城区比一比,看哪个区率先做出成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才一些部门和区(市)县作了发言,邓川同志作了全面部署。待会,春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切切实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五句话”、“二十个字”,前两句话八个字主要涉及农村生产力,后三句话十二个字涉及到生产关系,两个都要抓。现在的大政方针定了,关键是看我们各个地方怎么去抓,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实,“二十个字”是目标,就看谁能尽快去达到。最近大家一直在讲“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我感觉有八个抓工业的理念可以借鉴,以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集约发展的理念。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后来中央提出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近几年又具体上升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发展也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从生产力理论来认识,从劳动力、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方面来推动。现在农村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所以劳动生产率不高、效益不好。生产方式一定要转变。我们坚持抓的“三个集中”就体现了集约发展的理念。记得我在全市第一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场会上就谈到了“三个集中”至少有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工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相互衔接,降低工业配套成本;有利于小城镇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促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率;有利于集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利于转移农民和帮助农民增收。这些道理是明白的,集约型发展肯定比粗放型发展好。现在,我们抓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通过“三个集中”尽快扭转当前农村粗放型生产方式的局面。只有集约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坚持推进“三个集中”就是贯彻集约发展的理念,以取得更好的聚集效应和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个不能动摇。
第二,减员增效的理念。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人越多级别越高,整个工厂没什么效益概念,一个岗位让两个人来做,甚至让三个人来做,糟蹋了效率效益,后来搞了减员增效。冗员到哪里去?有两条途径:一是设立劳动力蓄水池,进行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教育一段时间再让上岗,员工们不仅端正了劳动态度,也学会了其他劳动技能。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贸服务。把人转出去,精干的就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以管理。现在的农村也一样,是富余劳动力太多。解决“人往哪里去”,就是用抓工业“减员增效”的思路来办。各个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估当前你那个区域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情况和就业形势,并积极寻找对策。“人往哪里去”要心中有数,不能定性地、笼统地说到外面打工,究竟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可以便于把握转移节奏。“减员增效”适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要怕搞规模生产,只有那样,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农民才能增收。
第三,社会化保障的理念。工业改革一度很难搞,主要是企业办社会,没有建立起好的社会化保障体系。所以后来就下决心进行社会化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变所谓的“企业人为社会人”。社会化保障制度没有建立的地方,劳动力就流动不起来,就业渠道就拓宽不了。一个70岁的退休工人和一个70岁的农民相比,究竟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前者有退休工资,看病有医保,后者这两项基本没有,还要靠子女。虽然我市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但标准也是比较低的,农民仍有后顾之忧。这种差距太大,不仅是量的差距而且是质的差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哪怕开始建立的时候标准低一点,也仅是量的区别,不要让它有质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把失地农民的社会化保障问题作为大事认真研究解决。不一定只给失地的农民建立社会化保障金,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也可以探索对没失地的农民多渠道地划出一部分钱,建立起新型的农村社保体系。农村原有社保方法的金额太少,起不了大的作用。总之,我们一定要尽快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延伸到农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尽可能扩大它的覆盖面。现在农村教育有保证,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也有了,建设一个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化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
第四,百年大计的理念。搞工业项目首先要做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住房建设涉及农民最关注的基本问题,规划和设计一定要从百年大计角度进行考虑,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只管一二十年。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建设,乃至重点镇和优先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谋划长远,如果现在条件没有达到,也要把接口先留出来。比如,今天参观的邛崃农民集中居住区虽然天然气没通,但他们先预埋了管子,通到户外,为以后进行碰管创造了条件,这就很好。所以,我们要搞的是百年大计,不是权宜之计。选点、选址、建设的标准、设施配套等方面大家要特别加以注意。
第五,级差地租的理念。我市东郊工业的结构调整搬迁就是运用了级差地租理念,实现了“退二进三”,使企业能搬得出、搬得好。这次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利用了级差地租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国家制定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获得了资金来源。此外,各区(市)县要充分用好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和拆院并院政策,要支持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使用,包括借鉴蛟龙工业港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总之,要积极运用级差地租这个理念,挖掘现有政策潜力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现化企业制度的理念。现代企业制度曾有十六个字的说法,即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这些同样适用于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土地流转后的对外合作、合资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运作。工业企业原来搞过厂长经理负责制,后来建了董事会,现在又有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主要目的是防止少数内部人的控制来侵害股东利益。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聘请外部顾问或者独立董事,帮助农民监督经营者。流转后的土地收益是农民基本的生活来源,需要有规范的集体经济组织来保护,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才不至于经营一小段时间就出问题,以保证出现了问题有人管。要帮助农民签好土地流转的合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租变化,甚至价格因素对租金货币价值的影响也应当要有应对的考虑。
另外,政企和政农要分开,政府不要卷进企业经济和农民股权之中去,搞“拉郎配”。集体经济的经营肯定会有风险,有的甚至会亏损破产,所以,政府不能包干,政府只能起引导的作用,否则最后让你全部“埋单”,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强调政企分开的原因所在。
第七,对外开放的理念。我国整个工业的竞争力提升很快,其中很大程度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有关。对外开放不仅引进了资本,而且引进了技术和管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农业工作。所以,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最近我们五城区和远郊区(市)县结对子,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我认为这种互相开放的模式就很好,肯定会双赢。
第八,科技创新的理念。80年代在企业里面排位第一的一般是生产厂长,其次是销售厂长,再次是财务厂长,而现在的重心偏向技术厂长。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很关键,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生存,科技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重心就是这样慢慢从生产到销售到财务再到技术方向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技术厂长地位常常不突出,因为企业主要是按计划生产。现在新农村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含量的提高,要加强农业的科技体系建设。提到加强,不是走老套路,再成立一个机构,扩大一些编制,壮大一点人员,争取一些经费,然后组织申报、立项和拨经费。这条路效果不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体是企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我们要特别着力支持企业与科技界的科研合作,加快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开发,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新产品的创新能力。
总之,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习好典型,借鉴好理念。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这次会议,市上四大班子的一把手和班子其他同志都参加了,充分体现我们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接近三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更加扎实有效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胜利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化认识、研究办法,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如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问题。比如,蛟龙工业港就是在缺乏资金、招商引资缺少竞争力的情况下,在办好开发区、抓好工业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上探索了很好的办法。又如,作为全省试点的蒲江县复兴乡土地整理项目,或者叫“金土地工程”,以及郫县创造的拆院并院,邛崃市开展的较大范围的“金土地工程”,主要解决的也是在农村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另外,还有综合利用政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问题。
刚才,几个单位交流了经验,红林和邓川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今天《人民日报》的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深刻论述。我们的认识必须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其中,我们要深刻领会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现在是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之上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市委准备在2006年1月4—5日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研讨班,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我们对中央的部署和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对科学发展新阶段进行研究和部署。按照安排,全市市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有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的一把手要发言,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到时没有安排发言的要注意听,认真学习,不能白白坐两天没有收获。安排发言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现在就要认真准备,理清思路,注意发言不是理论探讨,而是关系到你那个区(市)县或部门在未来若干年的长远发展,是涉及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就是要通过举办研讨班,使大家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
省里在举行研讨班时,我讲了一个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基本认识。新农村建设我们搞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解决了不少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现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应该说还是没有走出去。中央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城乡统筹”四个字。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统筹,和中央精神完全一致。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接近三年了,大家都是直接的实践者,应该有很多很深的体会,在这个问题上就更应该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不应该是摇摆不定的。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有的领导同志老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大家都比着说,看谁说得好。这些话看似精辟深奥,实则百无一用,到头来耽误工作。因此,我们统一认识,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如果不这样,就无法走出新路。这是我们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的。如果不是按城乡统筹的思想,我们今天的良好局面能走得出来吗?在当前这个阶段,城乡统筹主要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方针,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大功夫,全面落实“四位一体”和“二十个字”的要求。
第三,努力提高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水平
一要深化对“三个集中”的认识。虽然现在推进“三个集中”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是我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在不断深化当中,家松同志将要发言讲到的规划工作就是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集中”的一些新认识。实际上,无论城乡都还有一个深化认识、大幅度提高集中度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在城市发展建设上容易自觉不自觉地跟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走,而这些观念很多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比如,欧美的楼房都修得很漂亮,城市密度也不大,欧洲到处都是乡间别墅和农场,旧金山高于四层的楼层都很少。这些看起来很美,然后就自觉不自觉地学着做。这种规划理念其实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比如成都1000多万人口,1.2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40%是平原,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要永久保留、永续利用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筑不高起来、不密起来是不行的。而且只有高起来、密起来才能够创造需求,聚集商机和人气。否则就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铺面,家家都卖东西,卖给谁去?那怎么高起来、密起来呢?二要提高“三个集中”的规划水平。按照科学的办法把规划做好,包括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等都要按照规划来做好,并坚决执行。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导向,就是谁的规划做得好,“三个集中”的水平提高了,就给谁配置政策。指标用不完怎么办?谁做得好就给谁多点。谁没做好规划,那就对不起,回去重新做规划。否则的话怎么控制,怎么能引起大家对规划问题的重视呢?三要真正把“三个集中”统筹起来,而且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统筹起来。
第四,下大力气抓好“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
一要严格按照产业集中发展的规划上项目。二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如果我们把农民都集中起来了,又没有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行不通的。就业工作是带有根本性的一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搞现代农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是和过去抓发展不同的地方,过去有项目来了,就千方百计上马,就业问题却很少考虑。说是按市场化配置资源,但实际上脑子里没有就业这根弦。但现在不行了,就业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里,如果不能实现就业,就无法有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那就是“假城市化”,就是“拉美陷阱”!到头来是走不通的。我还是这个判断,就是成都市总体上完全有能力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未来若干年,成都市的规模应该远远超出现在的实际人口,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会更多。如果现在这点人口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那我们就发展不了。三要积极探索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成都是特大中心城市,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区,虽然城区这方面的问题不那么重了,但其他区(市)县仍然面临这个问题。邓川、冷刚等同志正在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希望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我们的区(市)县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
第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工作做得越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真是感到学无止境。比如“三个集中”,包括城市规划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说我们都还没有吃透。现在,我们认识到应该更加集中,城市建设应该高起来、密起来,那么随之而来市政基础设施该怎么办?相关的政策该怎么制定?如何解决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问题?如何避免大城市病,既有效扩大城市规模,又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就是具体到一个区(市)县,也是如此。大家不要以为当书记或区(市)县长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区(市)县也工作了很长时间,就什么事情都知道,那也不见得。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实践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不加强学习是绝对做不好的。
今天我再强调一下,推进城乡一体化没有局外人。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区(市)县的事,只是劳动、社保、教育、民政和卫生这几个部门的事,其实各个单位都有分内之责。昨天我看了有关方面草拟的关于研讨班的通知后,就要求通知工、青、妇方面的负责人一起参加。因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是显著的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推进城乡一体化人人都有份。比如要建成更大规模的城市(这里先不说多大规模,这还要好好研究),户籍怎么办?现在中心城区对外来人口的落户是有限制的,必须投资多少或者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落户,有些县城也制定了一些限制措施。要扩大城市规模,就必须取消这些限制性政策,大量吸引外来人口,那么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比较合适?这就需要研究怎么放开的问题了。同时,人来后就会产生吃饭、教育、就业以及治病等一系列需求,那相关的部门、相关的工作如何适应这个要求也需要研究。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两年多近三年了,现在应该是深化和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只希望大家不掉队、紧紧跟上,而且还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能结合实际有所创造。
二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干工作不是为了给谁看。如果有了这个心,工作就可能做不好。为了要指标,为了尽快见到效果出成绩,一些地方可能就会注重短期影响而忽视长期效果,一些指标倒是上去了,还挺漂亮,但最后产生不少遗留问题。我们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教训的。前天有关方面的同志报来了全市经济普查的情况,普查数和快报数比较,调增用红色表示,调减用蓝色表示。结果只有五个城区是红色的,其他地方都是蓝色的,也就意味着GDp都调减了,最多的减到了48%。当然这是比较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汲取教训。有的地方GDp很高,但人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这有多大实际意义?难道就只是为了追求这个数字吗?我多次强调我们要看数字,但更要看大家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实际效果。通过这次经济普查,大家都应该认真反思,怎么样才能够更加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地造福一方。
三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办不成也是不能办的。金牛区的王越川同志给跟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叫做“三个不能丢”,其中的第三个“不能丢”就是群众工作的法宝不能丢。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在看应该说得到了群众拥护,否则我们的干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工作推进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同时老百姓也会因为我们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强行推进而不予理解和支持。我们要绷紧群众工作这根弦,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特别是有些地方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出来,但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有的地方虽然农民集中居住区盖起来了,但农民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潜在的矛盾很多,现在就必须下力气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群众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合法利益保护好,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坚持能给的、该给的都交给群众。我们不要算计农民,是要帮助他们走上新的富裕道路。有了这样的思想,很多工作就好做了。
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件事情。日前,省里对今年以来各地的信访情况进行了通报,成都市基层的信访量大幅增加。通报引起了我的注意,就请宏建同志牵头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我还在宏建同志提交的报告上作了批示。主要意思是,从信访大幅上升和纪委系统设置的84444444举报电话来看,一是很多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群众的问题在基层解决好了,他就不至于到省里去告状。二是由于一些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就对基层党委甚至对市级党委缺乏信心,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到省里去寻求解决。对这个问题,我可能看得比较重,但这件事情看重一点没有坏处。因此,纪委系统要作出专项部署,各区(市)县要集中整治,查办一批突出案件。这件事情涉及基层基础建设,而且可能涉及拆迁安置等和当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群众意见也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单由纪委来抓是不行的。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专门研究部署解决好这类问题,给群众以信心。
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手,我们走上的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希望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当学问去研究,努力开创成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
第三篇:副市长在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精神,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上午,大家到郫县唐元镇和邛崃市卧龙镇进行了现场参观;刚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和邛崃市、郫县作了交流发言;都江堰市虹口乡、蒲江县复兴乡、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金堂县又新镇祝新村作了书面的交流。他们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次会议是上一周在蛟龙工业港开会的时候,春城同志和红林同志定的,要求尽快召开这次会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农委,包括市政府研究室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本来我们想在这个会上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关于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现在看来还不够成熟。今天我就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讲一个初步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会后,市委、市政府将专门出台一个关于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待会儿,春城和红林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且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农村工作状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正确决策和重大战略。
成都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三农”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市委、市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和试点,于2003年10月在全市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两年多来,全市上下按照“六句话”、“三个集中”和“三大重点工程”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工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科学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成都的经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十分正确的,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符合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工作虽是两年前开始的,但是从实践来看,这和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也正因为有这两年来的实践,所以我们在今天建设新农村的时候底气就更足,因为我们有更多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为下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春城同志讲,我们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就两句话:“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成都的实际,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及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扎实推进“三个集中”、统筹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进传统生活方式为根本,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从明年起,市上每年要抓好不少于200个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我市农村逐步实现新产业、新环境、新民居、新农民、新体制、新风尚、新生活的目标。全市共有2288个村,但是其中有750个村根据规划纳入了城镇建设范围。除去这一部分,实际上纯农村的村大概就是1500多个。明年,五城区、成都高新区,还有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纳入这个范围的750个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聚为主”的原则,按照城镇发展的规划和标准,加快建设步伐。这是第一个方面。那么二圈和三圈的14个区(市)县明年要启动不少于10个的新农村建设。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明年温江区作为成都市的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区,全区启动新农村建设。通过5—10年的努力,要基本上完成全市新农村建设,使我们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抓好村庄建设和整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
新农村这个词不是一个新词。建国以来,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搞过好多次,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成功的经验,但更有教训。我们这次新农村建设,要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要按照中央这“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全面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说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宽裕、乡风要文明、村容要整洁、管理要民主,缺一不可。有些提出以村庄整治为龙头,我认为这些提法都不太科学,容易搞成马屎表面光,你把墙壁刷白了,甚至把楼也修起来了,但是其他方面还一切如旧,这种新农村建设肯定是失败的。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全面贯彻“五句话”、“二十字”的方针。为此,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认真抓好规划。要真正地在规划中体现“三个集中”,要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中心城区、第二圈层、第三圈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科学地规划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一定要规划在前。没有规划,你就先别搞。我跟家松同志讲了,明年我们要推进200个村,规划一定要赶在前面,大家按规划来建,要建就一步到位把它建好。但光是市规划局不行,各区(市)县的领导也要重视,和市规划局共同来做好规划工作。
第二,要抓好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产业。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就不可能增收,我们的新农村很可能就是花架子,就是形式主义,就会走我们过去的一些老路。像双流县白果村,他们就是在抓好村庄整治的同时,有产业配套,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就有血有肉,有面子也有里子。所以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要求,都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要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不能称之为新农村。这样也能够真正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产业有发展,人就有去处。
第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收入是农民实现生活宽裕的核心。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这是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促进农民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充分就业的扶持政策。征地农民主要依托企业和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一般农村地区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种养业大户和劳务输出来解决就业。贫困村和缓慢村要加大劳务开发的力度,做好农民的就业。对就业困难的人员要实行就业援助,通过提供公益岗位解决就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就业培训的力度,对征地农民实行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对一般地区的农民的培训就业,要提供补贴,降低服务费用;要抓好未升入高中、大学的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居民每人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术。要特别注意引导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二是要大力发展村组集体经济。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新征地农转非人员要全部纳入社保。我们这个文件去年就已经出台了,据说还有区(市)县新征地农民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这是不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已征地农转非二、三类人员的参保率。还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保体系的建设,我们要积极摸索这方面的经验,研究农民的社会保障的问题。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的救助体系。要继续做好农村的低保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实施调整保障标准,确保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要坚持“一体两翼”,通过整村推进和产业化经营扶贫、劳务扶贫来抓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来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四,要提高农民素质。要努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把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培训、技术培训、现代文明和法制方面等等的培育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现在我们有的农民已经住进了城市的新居,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仍然是农村的,显得和城市的格调格格不入。要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第五,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要加快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现在农村教育遇到了一个极好的时机,中央决定,西部地区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全免。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把我们农村的教育搞好,这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变农村面貌,费省效宏、带根本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在建新农村的同时,要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因为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中国,说改革发展到今天,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还不如当年有赤脚医生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这次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都江堰市的高原村我去看了,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他们在村里面搞了一个医疗点,医生是乡医院统一派下去的,这样就保证农民真正能够小病不出村。明年的新村建设,卫生系统的医疗卫生点必须要跟上。同时,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调整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进一步提高参合率。第三个方面是着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包括我们的村文化站(室)、图书室、阅报栏,还有其他文化设施,以及村通广播电视和光纤电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等。第四个方面是农村的道路建设、通讯建设、电网的完善、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以及普及沼气的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我们相关的部门都要自己对号入座来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第六,要抓好村庄的建设和整治。村庄的建设和整治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村容整洁嘛。纳入城镇规划的要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洁化、美化和配套公共设施等“六化一配套”的这样一个要求,抓好村庄建设与整治。明年启动的新农村建设要和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结合起来,这是解决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明年区(市)县要启动的新农村,要和你准备做的土地整理一致起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农民建房的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保障农民的利益。就是说,该给农民的一定要给农民,能够多给的要尽量多给。事实上,我们在这个范围内讲,你那个土地整理,之所以能够整理出来那么高的比例,其中很重要的是农民土地的显化。我们在农村干过的都知道,农民的承包地是一亩,但是实际上耕作的可能是一亩五。尽管这部分土地不是承包地,从名分上没有,但是实际上农民一直在耕作,还是农民的土地,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整理把它显化以后,就作为我们建设用地了,农民在这方面是作了很大贡献。因此,我想跟大家讲,特别是我们区(市)县的领导,要注意在政策上把握好,该给农民的要全给,能多给的要尽量多给。我们不能使农民建了一个新房以后,背了一屁股的债,否则,这个新农村可能也难以维持。今天上午我们看的这两个地方,为什么老百姓比较高兴呢?因为我上次来邛崃的时候也问了农民,他们为什么高兴?政府给了补贴,自己投入的钱不多,这就解决了农民特别关注的建房的问题,因此农民很高兴,很拥护共产党。所以,我们新农村建设要得到农民的拥护,在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上,请大家一定要多想点办法。上次在蛟龙工业港,刘仆同志已经讲了,下一步土地整理补助标准,要提高到人均7000元。当然就更好地照顾了农民的利益。我希望区(市)县、乡镇的同志,对这部分该给农民的东西一定要给足,中间不能截留,不能搞腐败,不能侵害农民的利益。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土地的收益首先要把农民的问题解决好,有余力我们才说其他的发展建设问题。
新农村建设要特别注意环境生态问题,如污水、垃圾的处理,要有一套办法。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关于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的问题。土地整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金土地工程”。但是因为我们区(市)县的书记县长们都很年轻,不知道当年学大寨搞梯田,把山上的树都砍了。最后,那个梯田是搞出来了,种什么什么不长。水土严重流失,生态受到极大破坏。三中全会以后,又重新来给山头带上“绿帽子”。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的问题。你不能又像过去农业学大寨,先把树全都砍了,搞成田土,把指标卖了,把钱拿回来用了再说。但你把生态都给破坏了,这是不行的。这方面,土地部门包括环保、林业等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划把好关。就是说要把好事做好,不要带来新的问题。
第七,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级民主管理。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认真实施村民组织法,提高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和村党支部书记差额直选的质量,以此为突破口,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来完善基层的民主管理。公推直选、差额选举已经比较普遍地进行了。但是前不久,春城同志派人下去作了一个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代民做主,说的是老百姓或者农村党员自己在选,实际上最后成了乡镇党委书记在选。没有真正地把这个民主权力交给群众,交给我们基层的党员。像这样的话,就是走过场,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希望区(市)县和组织、民政部门,要认真研究一下,如何让我们村级的民主选举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个突破了,那么村级民主管理等等这些事就可以上去。今年全市搞了村级的会计委派,集中搞了270多个点,现在已经全部搞完了。搞得很好,大家很重视。这也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条件,民主理财了,提高理财的透明度。但是村的管理民主化,还需要加强。
三、落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措施
第一,要制定一个新农村的标准。这个由市推进办牵头,各有关方面参加。按照中央的“二十字”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把它细化、具体化。拿出一个简单、明了,但是可以操作的一个标准。今后我们新农村都按这个标准来推进、检查、落实。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二,要切实加大投入。要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有效利用社会资金,以及调动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来促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地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一个方面就是财政要加大投入。中央农村工作会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和各区(市)县都要认真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实际上,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财政资金,这算一个重要的投入。除了这个,财政还要拿钱出来。市里要建立新农村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各区(市)县也要建立这样的专项资金,并且纳入预算。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入农村产业发展领域,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三个方面就是农民自己的投入。第四个方面就是要改革农村金融信贷体制,增加信贷对农村的投入。要研究如何建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担保体制问题。正大集团在泰国搞“一村一品”,选了一些农户,由正大给他担保,到银行去贷款来发展,发展起来了以后把账还完,正大也就脱身了。我们要有一套办法,政府和企业起什么作用,该怎么做?按照春城同志指示,我们先把泰国正大引进来,做一些探索,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其经验和做法。通过多渠道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问题。
第三,要深入发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政府投入的引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好群众参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农民要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农村建设,说穿了是个利益的问题,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只要很好地照顾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就不会不拥护、不参与。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各有关方面配合,一起来做这个工作。各区(市)县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打总体战。通过城乡一体化这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有个最大的转变,就是上市级各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大家已经把眼光从那个一两百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扩大到农村了,这是城乡一体化给我们市级部门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个非常好。市级各部门都能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去开动脑筋、想办法,确实都做得很不错。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完成,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部门,如果没有大家的通力配合和合作,这项工作就很难有效地推进。因此,希望市级部门、各区(市)县有关部门都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工作,形成合力打好这场总体战,把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好。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下来以后,我们要根据大家的意见,搞一个意见,还要搞一个标准,最后报市委审定以后下发。这项工作会后大家就要开始着手进行。
第四篇:市长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题鲜明、气氛热烈,是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全面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五”“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我完全同意。“十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园区经济快速
发展,龙头企业迅速崛起,特色基地规模扩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借此机会,向多年来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村干部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副市长总体报告的基础上,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它的提出,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我市来讲,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市与农村的全体居民,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共为一体的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重要载体。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的进程,实质上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是让全市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没有农业的显著增强,没有农民的持续增收,争创全国百强就是一句空话,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根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因此,争创全国百强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农民、农村的全面发展,做大做强农村这块“蛋糕”,为争创全国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孝义的重要内容。“十五”以来,我市农村的发展变化很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办公路、大办教育、大办卫生都在向农村倾斜。但实事求是地讲,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的发展差距还十分明显,正如光勇副市长刚才所讲到的,就是城乡发展极不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加之,当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彻底消除,农村“脏乱差”、农业“受制于天”、农民增收缓慢,等等,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根本上、总体上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努力建设和谐孝义。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率先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市依托工业化、城市化两大发展动力,在全吕梁、全省实现了率先发展,跨入了全省一流强市前列,踏上了争创全国百强的新征程。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很快,发展的质量很高。特别是在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包括我们周边县市以及竞争对手在内的全国、全省县市都在争先恐后、大力度推进,重视空前、措施空前。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上慢发展是后退,小发展同样也是后退。为此,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抢抓先机、抢得优势,争先发展、率先发展,努力保持我市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势头。
二、从工作重点上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这“二十字”要求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二十”字要求,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从解决“三农”突出问题出发,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庄,逐步解决农村布局分散、设施落后的问题。新村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建设新村庄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农村的实际,在认真规划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从我市来看,新村庄建设主要包括“城郊社区型、集镇型、生态村落型、整村迁移型”等四种建设模式。对符合整村新建的有条件农村,市乡两级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强化服务,简化程序,积
极扶持。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村庄建设,确保五年内建成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完善、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二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逐步解决农民增收缓慢、收入不高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核心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让农民进工厂、到城市、连龙头,形成带动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三化”关键是要继续大力度推进经
济结构调整,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富裕农村,带动农民增收。当前,关键要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多元的产业支撑。
三是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创设新环境,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破烂旧的状况。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广泛推动以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村容村貌大整治行动。乡、村两级要以此为契机,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按照先沿线后腹地、先试点后推开的要求,逐年逐村开展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及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确保两年内全市农村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逐步解决农民素质偏低、文化落后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城乡面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是以农村改革为动力,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农村不和谐、不稳定等突出问题。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增强农村干部遇事协商解决能力,增强维护大局和稳定意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通过农村改革为建设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以和谐社会为载体,塑造新风貌,逐步解决农村教育滞后、发展慢的问题。树立农村新风貌,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同时,要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创建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三、从工作措施上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是以重中之重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行各业的综合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工作安排、工作措施、工作落实上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按照新农村建设36项发展目标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分解落实,细化量化。对市级今年确定的30个试点村,所涉乡镇及部门要联合出动,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进度,确保目标实现。
二是以统筹发展的理念,创新建设机制。新农村建设,投入是关键。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必须广开渠道,多动脑筋,多方筹措资金。特别是要按照统筹发展的理念,统筹工农、统筹城乡,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煤补农”、“以工补农”、“村企一体”、“企业对口帮扶”等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乡镇实施、部门配合、企业捐助、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三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督查考核。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求严,必须有安排、有落实、有督查、有考核,以考核促建设,以考核促成效。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尽快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奖补兑现挂钩;年内市政府要组织专项督查行动,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同志们,这次会议已经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员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站在冲刺全国百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高度,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平安和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孝义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市长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XXX
2006年11月5日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今天隆重举行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从出席会议人员的规格和规模来看,说明市里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在家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会议,足以说明这次会议的极端重要性。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北湖区、桂阳县的几个新农村样榜点,刚才,北湖区、市财政局、苏仙区桥口镇白溪村作了典型发言,海平同志作了工作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按照原来日程安排,洪元书记要作重要讲话,因为临时有重要安排,就由我来讲,下面,我讲三个意思:
一、新农村建设抓些什么?
第一,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目标。我们这次看的示范点,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村民有共同意愿,村容村貌整治有经济支撑,文明创建活动有物质基础,因而各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和信息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按照“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的思路,加快建设粮油、畜禽、烤烟、蔬菜、竹木、水产、水果、茶叶、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形成一批农产品优质品牌,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综合考虑区域优势、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特别要从农民群众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水、电、路、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产品入手,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交通、教育、信息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引向农村、惠及农民。要坚持以“三清六改一化”为切入点,突出抓好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渠系配套、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积极推广使用沼气,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信息设施建设,切实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突出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第四,建立健全扶农安民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扶农安民的长效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政府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沿袭过去搞行政命令的传统做法,要摸索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稳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二、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推进新农村建设?
1、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有着较大差异,推进新农村建设必然起点有差别、进程有快慢、标准有高低,一定要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新农村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一定要坚持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要搞强迫命令,不要搞急于求成,不要搞一刀切。具体实践中,要切实做到“六要六不要”:要实事求是,不要脱离实际;要讲究实效,不要形式主义;要突出特色,不要整齐划一;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立足基础,不要大拆大建;要稳步推进,不要短期行为。这次我们参观的北湖区现场,各村主要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村容村貌,都有主导产业,花钱不多但群众很欢迎。
2、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要明白两点,一是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大多数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民聚居生产生活的社区,建设新农村,对农业和农村进行反哺与支持,只有通过农民这个主体才能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农民。二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艰巨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目标,决不是三年五年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农民的自觉参与,终究会流产失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是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检验标准。
3、必须始终坚持样榜示范。样榜怎么抓?一是乡镇要带好头,如果乡镇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没有带好头、示好范,怎么能指导农民群众?乡镇 起好示范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各位县长(市、区)回去后要抓好这项工作。短期内要把乡镇所在地的环境卫生搞好,尽快改变脏、乱、臭的局面。二是领导干部要办好点。县(市、区)几大家领导每人办一个点,北湖区就是这么做的,上午看的几个示范村都是区级领导的示范点。每个机关干部要把自己家乡所在的那个村、那个组搞起来,听说苏仙区已经拿出了一个办法。
4、必须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怎么分类,第一类是大家都可以做的,就是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外出务工培训,把农民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短期内要培训成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第二类,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第三类,也是可以普遍开展的,抓“三清六改一化”。第四类,条件具备的,可以建设新村庄,这类很少,有些地方可以结合灾民搬迁建新房,建设新村庄,还有些城乡结合部可以结合城市化进程建新房。
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推进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并且要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去抓。要坚持整体联动,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时要向农村倾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实施。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突出抓好典型引路工作,继续派出强有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着力在郴资桂嘉高等级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沿线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体贴农民、支援农业,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援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闯出一条符合郴州实际的路子,使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为统筹郴州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