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8: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第一篇: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立足镇情 准确定位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

蓼泉镇地处临泽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东与鸭暖乡毗邻,西与高台县巷道乡接壤,北依黑河与平川镇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全镇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110个合作社,总户数4691户,总人口17542人。

一、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蓼泉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党代会、人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紧抓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止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7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96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依托绿源、奥瑞金、天森番茄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继续对日光温室发展给予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典型推、政策引、资金促等措施,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已建成日光温室专业村6个,全镇日光温室累计达到2265座。温室蔬菜品种发展到葡萄、西瓜、香瓜、黄瓜、辣椒等20多个。依托蓼泉蔬菜运销协会,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打响了“蓼”字号蔬菜品牌。以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建成下庄村奶牛养殖小区和上庄、双泉、蓼泉等4个规模养殖小区及新添、蓼泉、唐湾等3个暖棚养牛示范点。累计发展养殖大户1600户,猪、牛、羊、鸡各类牲畜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只)。顺应市场,引导群众调优种植业内部结构,同奥瑞金、绿源等种子加工龙头企业联营合作,全镇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瓜菜、花卉为主的高效、精细制种也在全镇引进推广。引进主栽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引导群众发展加工番茄“红色”产业,每年种植加工番茄在3000亩以上。订单农业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5%,农民来自特色产业的纯收入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

----劳务产业异军突起 把劳务输出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依托镇劳务站现有设施,强化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巩固新建劳务基地,年向外输转劳动力达4000人次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运作方式,组建了蔬菜运销协会、玉米制种协会等7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市场流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搭建了平台。

----生态文明新村起步良好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率先开展以“五位一体”(小康住宅、暖棚养畜、沼气、卫生厕所、无公害蔬菜)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从住宅改造、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庭院经济入手,按照渠、路、林、田、电综合配套,硬化、绿化、美化一次成形,党建、精神文明整体推进的建设标准,扶持建设了蓼泉、湾子、上庄等3个生态文明新村示范点,示范农户83户。在生态文明新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新建高标准小康住宅1700户,占总农户的36.8%。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衬砌干渠2条18.84公里,支渠6条12.42公里,完成田间配套4.5万亩,高新节水1.34万亩,新打机井14眼,旧井改造48眼。以农电线路改造和规模养殖小区配套为重点,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9公里,地埋线工程4472户,架设高压线路39公里,低压线路171公里。按照“六通五有”的要求,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完成了集镇道路、蓼巷公路、上庄、寨子等村村社主干道和居民点街道铺油罩面20多公里。完成了蓼泉集镇排污管道改造。新建了镇宣传文化站、司法所、文化体育广场、汽车客运站、蔬菜批发市场、蓼泉中学教学楼、学生公寓楼、蓼泉派出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蓼泉、湾子、新添3个村的村务活动中心建设。开通了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广泛开展“文明村社”、“十星级文明信用农户”、“文明之星榜”、“和谐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以新型合作医疗、乡村卫生一体化、二女户养老保险和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顺利通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检查验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全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科技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二、当前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是人多地少的镇情制约经济发展。由于蓼泉镇南靠沙窝、北依黑河,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全镇人均耕地占有量仅1.6亩左右,在土地上很难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群众增收的步伐不快。单就日光温室产业而言,尽管在蓼泉镇起步较早,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在历年建设中一些头脑灵活、有资金实力的农户已带头建设。近几年,镇上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温室建设,但一些农户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受到

一定限制,导致温室产业化程度低,还没有形成聚群效应,缺乏加快发展的速度,难以突出助农增收的比较优势。

三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够,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四是部分干部群众存在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不能真正解放思想,缺乏进取意识,致使重点产业的的推动难度加大。

三、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围绕日光温室、草畜、制种、劳务输出四大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万元棚、万元圈、万元人”典型,推动产业富民战略,做强优势特色经济,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建好“三个示范区”,做强“四大产业”。即: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突出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建好以发展规模养殖为主的规模化养殖示范区,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小康住宅建设为主的生态文明新村示范区;做强日光温室、草畜、制种、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形成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做强温室产业 继续采取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为建造日光温室的农户予以资金补助,从建设调地、道路铺垫、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掀起温室建设的新高潮。坚持耕地建造日光温室与荒漠化温室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户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拱棚。普及推广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间作套种技术,推广架设温室卷帘机,不断提升温室种植的科技含量。依托康源蔬菜运销协会和蓼泉中心农技站,大力发展高效、精细、无公害温室蔬菜,至2010年,全镇新建日光温室800座,累计达到3120亩,建成日光温室专业村6个,专业社35个。发挥蔬菜批发市场的的职能作用,建成更趋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打响“蓼”字号蔬菜品牌,最大限度地增加蔬菜经济效益。

做大草畜产业 依托全镇丰富的玉米秸秆和荒漠资源,以规模化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以奶肉牛、生猪为主的草畜产业,形成以南沙窝为主的规模养殖带产业链条。力争2010年建成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规模养殖小区6个,猪、牛、羊、鸡各类牲畜的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只以上,养殖专业村达到5个,养殖专业社28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000户。以增加补栏、扩大出栏为重点,千方百计引导农户加大补栏力度,努力提高养殖综合效益。不断加大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力度,认真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养殖户增收。

做响制种产业 以现有制种基地为基础,建立以中部为主的精品制种产业带,寻求资金技术实力雄厚、营销网络健全的种子加工龙头企业,攀亲结缘,使全镇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精品花卉、瓜菜制种,弱化玉米制种一业独大的市场风险。

做实劳务产业 坚持“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思想,实施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对接、群众参与”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持之以恒抓好劳动力就业技能、权益保护方面的培训,认真实施农村能人创业培训计划,加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培育力度,积极构建科技、信息、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务工人员自主就业、择业能力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组织引、典型推、能人带等形式,年内有组织输转劳力2000人次以上,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900万元。

(二)整合资源,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整合资源,推进以生态文明新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布局,结构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整体发挥。依据各村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实行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发有机结合,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五位一体”的标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力争2010年80%的村达到生态文明新村标准,实现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社、社有示范户的目标。在生态文明新村的带动下,全镇新建小康住宅1000户,累计小康住宅3700户,占到总农户的80%。

(三)倾斜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机遇,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续项目,力争全镇所有保灌耕地实现全面配套,形成节水型农业。抢抓“村村通”道路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六通五有四配套”为重点,加大对村社主干道和居民点街道硬化力度,实现全镇北线通村主干道和居民点街道全面硬化。落实项目资金,组织实施好湾子等村1200户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推广普及农村能源沼气,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集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申报立项,坚持统筹协调,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对全镇镇村集镇建设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完成蓼泉集镇街道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和双泉集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把集镇建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形成集镇“聚集”效应,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四)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长远谋划,统筹协调,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探索建立教育、医疗、养老一体化保障网络,使农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以争创“全国文明县”为契机,突出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深化“四在农家”、农民道德评议、“十星级文明信用农户”、“文明之星榜”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四村”建设成果,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社、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基层站所为民服务意识。扎实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彻底改善镇容村貌,树立对外新形象。健全完善“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合力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力抓好“和谐蓼泉”、“诚信蓼泉”、“平安蓼泉”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形成平等友爱、诚实守信、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立足镇情,深化课改,(范文模版)

立足镇情,深化课改,全面提高我镇初中教学质量

——在中学教导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豫灵镇中心校 李会文

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的中学教导主任会议,是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继灵宝市第四次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之后,豫灵镇初中课堂改革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展示各校课改成果,交流课改经验,明确教导处职责,求真务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改,用新的举措迎接中考,全面开创豫灵镇课改新局面。

刚才我听了几位主任的汇报,大家在一线确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镇的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与城区学校和其它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借此机会,我就深化课改,全面提升初中教学质量强调以下两点: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镇教师自通识型培训以后,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打破了一言堂的固定式格局,形成了几次课改的高潮:从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杜朗口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提高”,从备教法到备学法,从查教案到看学案,这些都彰显了我镇教改的成果。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课改的步伐已落后于整个灵宝教育系统的课改步伐。我们仍有个别学校在超负荷运转,低效率生产。学校的领导者,没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敢于站在教改前沿敢为人先的魄力,没有对时代负责的责任感,缺乏对课改的组织能力、正确引导能力、准确指导能力,就只能墨守陈规。这样不出乱子,保住位子。形成谈经验一套一套,写材料一摞一摞,进课堂一成不变。教体局11月1日在焦村一中召开了课改现场会,再一次擂响了课改的战鼓,希望各校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高度认识课改。我们一定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点燃课改的热情之火,明确课改目标,凝聚人心,继往开来,使各校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领会实质,多管齐下,有效深化,确保教学成绩有新的突破

课改的核心价值是:使学生的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的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学习的潜质得到充分的发掘;学习的机制得到充分的发展。各校的领导在课改的一线曾做过大量的研究,昨天在焦村一中听课,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我们没有把我们有益的东西坚持,总是改一段就出现反弹。没有形成全体自学、全体合作、全体提高的教改主流。对于身边的优质课改资源不敢大胆开发。要促进我镇新课改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心校对各校提出如下要求:

1、以市“以考代训”为契机,强化教师素质的提高,各校对教师所考内容要分类引导,强化基础,通过“以考代训”使所有教师都能融会本年级、贯通本学科,激活知识的源头,达到人人都能上初三的目标。

2、规范管理。各校要按照中心校制订的备课、上课的基本要求进行管理,坚决遏制我行我素、违背课改的行为。教学管理的过程是对学习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譬如教学模式,过去我们是一科一模,一人一模,或者文科一模、理科一模,而现在则是由过去的单项化、单一化,从凑合、组合走向整合并且全面提高学习资源配置。现在的教学管理,必须让广大教师真真正正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与效应,要让家长了解新课改中教师的辛勤与辛苦,要让学生感到自主课堂的快乐,达到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家长受益。

3、抓好落实。本次会议之后,希望各校要树立课程改革成功之日是各校在灵宝崛起之时的战略思想。我们对备课要求中提出的“三点”、“四定”、“五有”、“六优化”说起来容易,但要落实到位,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对上课中提出的饭前10分钟,课间5分钟候课,“三三制”、“三讲”、“四个当堂”、“五个要”,各位教导主任要潜心研究落实方法,寻找蹊径,落实到位,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4、抓好典型,强强联手。各校要以豫灵一中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抓好典型领路。要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要确定磨合期,要实行人人过关,人人示范,要走出自我陶醉的怪圈,多和教改能手交流,要到课改典型校听课,请名家到校内作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从教研网上下载的课件要登记。按照教研室通知,认真用好多媒体多角度开发学习资源。

6、加强试题研究。要明确编书者、命题者的意图,掌握命题动向与规律,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同志们,天时人事日相催,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程改革,齐心协力,革故鼎新,做好“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这一课题的研究,结合本校校情,更新教学技能,转变教师角色,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结合“百题大讨论”活动,制订教改策略,走一条促进我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

第三篇: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

查与建议

作者:徐培华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高等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职业进行教育,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当前,全球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与机遇。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需要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也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对于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笔者赴淮安财经学院和淮安信息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围绕“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开展调研,通过座谈,深入学校、企业走访,取得较大收获。

一、全市高职院校现状调查。

淮安市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十五”期间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建立起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据悉,全市现有高职院校4所,教职工36905人,年培养学生11588人。主要专业包括:会计、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法律事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粮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等近百个。全市职业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我市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3万多在校生源也在客观上拉动了我市三产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笔者认为要理清思路,在办出特色上下工夫。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科学规划,办示范性职业院校,办出自身特色,要有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方向;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少走弯路;特色鲜明,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出路。当前,全市高职教育的发展正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关注质量的提升。淮安财经学院、淮安信息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正加紧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模式,并逐渐构建、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江苏商业银行、江苏沙钢集团淮钢有限公司、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江苏今世缘有限公司、中央百货淮安新亚商城、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培养企业亟需的合格人才。可见,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既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是一项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共赢的职教模式。

二、当前全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还是把“上大学”作为子女接受教育的首选,并不看重职业教育。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对发展职业教育热情不高,支持不够。一些企业不愿花钱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广大农民、农民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第二,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经费增长相对缓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及时改善,实训设施设备不仅总量不足,而且比较陈旧落后,致使专业设置受到限制,难以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院社会服务硬件、软件建设及资源整合建设不够完善。表现为人、才、物等资源在社会服务方向选择上有面上不到边、纵向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学校用人机制不活,编制过紧。尤其“双师型”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三是生源不足,限制了发展规模。我市每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后,剩下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生源数量很少。

第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在教育模式上,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体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不够,实训时间偏少。在服务地方方面,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脱钩问题较突出,存在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在宏观上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意识落后于社会服务需求,在微观上学院的社会服务积极性又高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性——表现为学院着急,企业不急。

三、加快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重职教就是重民生”的意识,从建设工业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职业教育,并加以推动。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开一次会,学校提供设备、人才,企业提供需求人才类型,这样通过政府信息对称,需求对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保持职教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第二,进一步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是在高教园区设立一个人才分市场。淮安高教园区有1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5万多人,每年各类毕业生总数近1.8万人,如果淮安市有关部门将淮安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设在淮安高教园区,将会大大方便这几个学校的学生就业,淮安的企业也可以在这些市场中招聘到各类人才,同时,市场的设立还会大大吸引周边地区以及省内外的高校毕业生来此应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二是把淮安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证书的鉴定放在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好淮安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强、实验实训条件好、专业体系完整、教学资源优越等条件。三是让高教园区的学校资源共享。淮安高教园区五所学校办学层次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再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校的专业特色非常鲜明,专业互补性强,希望加强互动,在师资、学分互认、图书、设备、课程、培训等方面加大合作,资源充分共享,实现“1+1>2”的效应。

第三,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一是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产学研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淮安的职业院校要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希望早日由经贸委牵头负责成立校企合作组织。二是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企业用得上的合格毕业生。三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创新职前职后培训体制。五是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要将这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人口转移和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具有淮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全市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地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好新江苏作出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民主生活会纪要)科学定位加快发展

科学定位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毛集镇发展新局面

—毛集镇2011党委民主生活会纪要

2011年9月14日上午,毛集镇2011党委民主生活会

成功召开。市委副秘书长、区工委书记孙仰法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镇党委班子成员踊跃发言,深入剖析,汇报发展思路。

通过民主生活会,大家统一了思想、增进了团结,党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镇党委抓住学习不放松,系统学习了

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讲话以及对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清醒认识“四种危机”、冷静面对“四种考验”。工作中,镇党委按照“一个目标、三个服务”的要求,咬定年初制定的十二项工作目标,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突出“稳”基层、提升“快”节奏,精心组织,扎实工

作,确保镇党委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找准坐标,理清发展思路,团结协作,以务实创新的工

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升党委班子的整体合力。

三是突出抓好第一要务,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宗旨,认真

履行职责,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党委决策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党委班子同志在理论学习、工作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需要努力和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由于日常工作繁忙,用于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导致学习力度不够。

二是在吃透上级政策和摸清下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思想还需一步解放,观念还要不断创新,今后要努力加以改进。

三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时间和工作关系,开展调查研究不多,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四是疲于应付较多,抓具体事务时间较少,参与迎来送往较多,抓全镇科学发展的精力减少。

党委班子一致认为,今后将从四个方面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学习,做到精益求精;二是不断创新思维,转变工作作风;三是牢记宗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四是用好制度,建好班子,带强队伍。

区工委书记孙仰法同志最后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今天召开的党委民生活会,是在毛集镇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委班子发言实事求是,坦诚以待。大家在谈的过程中,讲成绩、谋发展、不夸大、不隐瞒,推心臵腹,可以说是一次谈心会、交流会、教育会。

近几年,毛集镇在探索中发展,在困难中前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综合分析,毛集镇处在加快发展的机

遇时期,具体有四个标志:

一是发展态势最好时期。毛集镇发展思路明晰,奋斗目标明确,在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工程、城区控违、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齐头并进,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事业步入前所未有的最好发展时期。实践证明,只要全镇党员干群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抱团取暖、抱团抗争,就一定能够把毛集的事情办好,就一定能够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二是政治生态最优时期。过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群众上访多,机关杂音多,搞得关系紧张。目前,经过不断磨合,特别是毛集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得以妥善化解,目前社会形势总体稳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政治环境处在最好时期,镇村两级干部都提起了加快崛起的精气神,营造干事创业“想发展、谋发展、不争论、不议论”的浓厚氛围。

三是群众福祉最多时期。随着各种民生工程的扎实推进,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祉,共享发展成果。毛集镇综合文化站、敬老院项目的建设,村庄整治、环境治理等方面,都是具体的、实在的。

四是班子合力最强时期。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首先靠毛集镇的干部队伍,关键靠毛集镇的领导班子。只有发展了,我们才能共享成果;只有毛集美誉度提高了,我们才会有自豪感。在服务“三区”的发展建设中,拆迁、征地等问题凸显,毛集镇班子团结,领导合力,矛盾化解很好,在“三个服务”方面很得力。

孙书记表示,肯定成绩,也要客观分析存在问题。毛集镇的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横向来比,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总的来说,毛集镇在发展中还存在三个问题(三个不适应):

一是总量小、位次低,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底子薄、基础差,与应有的地位不相适应。

三是人员少、机构缺,与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

针对下一步工作,孙书记要求:

毛集镇今后要更好定位,要有更高要求。一要敢树标杆,二要勇于争先,三要引领发展,四要当好表率。提出这四个要求,基于三种考虑:一是从毛集历史演变看。毛集起点较低,也有过辉煌历史,曾荣获“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等“国字号”称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源。二是基于毛集现实需要方面考虑。毛集镇是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正在积极建设“镇级市”,在“城区扩容、项目扩张、产业延伸”等方面走在前列,是全区三镇的“龙头镇”,理应大有作为。三是基于毛集未来实际的需要。毛集镇引领实验区小城镇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新市镇”,“新市镇”就是现代化的小城市,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的特点就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集聚、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富裕。特别是旅游景区的兴起,拉动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城镇建设处于由商贸型向生态型、园林型和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为我们发展和做美城镇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孙书记强调,“敢树标杆、勇于争先、引领发展、当好表率”,关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经济发展上要做首位镇。经济发展是关键。认清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对于科学谋划发展至关重要。要做实做细经济运行考核的指标分析与分解,年底经济运行考核要确保全市中游、力争上游。同时,要做好发展“三沿”经济的文章,打造园区经济的基础、壮大沿矿经济的规模、增强沿路经济的实力。要重点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环保性能好的项目。要办好自己的产业,鼓励全民创业,学会“养鸡下蛋”。

2、社会建设上要做首善镇。稳定压倒一切。作为实验区的中心镇,要首当其冲维护实验区稳定的发展大局,走和谐发展之路。在社会事业上多努力,要办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敬老院、最好的幼儿园。

3、人居环境上要做首居镇。毛集镇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是毛集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依靠并维护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聚集人气,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定位“生态型、园林型、集约型”的新区要求,成为人们首选居住地。要认识到,毛集今年开工建设13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按20%的入住率计算,城区可净增1—2万人,毛集的人气就可大增,可调动三产的消费,促使三产兴旺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工业化提供有效供给,城镇化提供有效消费,两者相互补台,相互支撑,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4、投资环境上要做首佳镇。毛集镇既要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也要结合实际建设镇级工业园区,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服务”。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毛集经济开发区引进大的项目、环保项目,这些项目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毛集镇的工业产值,要服务好,说到底就是为自己服务。

5、团队建设要做首要镇。做好工作,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要注意打造好几个团队:一是打造理想型团队。毛集镇班子是团结的,能力也很强,抓好这个团队建设的关键是要有理想、有思想。二是打造学习型团队。抓好学习是团队执政能力的前提,要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前沿知识、学习经典文章,要向行家学、向实践学。三是打造实干型团队。班子成员要有实干精神,要敢于批评、敢于负责、敢于落实。四是打造创新型团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实验区精神。市委经常鼓励我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毛集镇才能大有可为。五是打造和谐型团队。要建立和谐班子,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增强信任感、互助感,凝心聚力创业干事。

孙书记最后号召,市第九次党代会前不久胜利闭幕,要按照市委明确的发展目标、区工委“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人、贯彻到事。今年已过大半,希望毛集镇要切实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回顾工作,咬定年初制定的十二项工作目标,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参加首届全区边境和牧业旗市转型发展论坛,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结合我们??旗近年来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基本情况

??旗是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全旗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蒙古族占总人口的75%。全旗拥有天然草牧场2678万亩,占总面积的82%,占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的21.2%。境内有丰富的矿产、畜牧及生态、旅游、口岸资源。拥有发展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有色金属及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的良好条件。

二、转型发展的经验和措施

近年来,旗委、政府带领全旗各族人民立足旗情,坚持科学崛起、绿色发展、富民强旗的发展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步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特色畜牧业产业齐头并进,新型产业起步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是2007年2.6倍;年均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是2007年2.1倍,年均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6亿元,是2007年的3.5倍,年均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亿元,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5%。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4.7:38.3:37.0调整到19.7:45.4:34.9。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我们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强调走工业强旗之路,坚定不移地。

套、牧民进城定居房、游牧民定居房630套、改造牧区危房226套。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资源开发不足,工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紧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我旗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目前正处于一个“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思路是否正确、路径是否对头。加快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立足旗情,从生态地区、资源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生态保护、牧业稳旗,资源转化、工业强旗”战略,打造“四大”产业,做好“五篇”文章,全面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幸福??旗。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设“五大基地”,加快打造“四大”产业。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全力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打造四大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打造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旗实现富民强旗、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快速突破就不能实现??旗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要坚持实施“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以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全力支持阜丰、中铁、华能、国华、山东枣矿、大庆石油等企业在??旗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呼伦贝经济技术开发区??旗五一煤田产业地和满东工业园区建设进程,重点建设煤基产品深加工基地,积极推动白音查干煤炭开采项目年内实现投产,加快推进华能铁南矿煤炭开采项目,做好中铁资源200万吨化肥和阜丰集团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前期工作,加快多金属、石油、风光电等非煤资源的开发进程,集约发展煤炭生产、煤化工、煤电多联产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二是打造现代畜牧业基础产业。我旗有2678万亩天然草原,每年出栏80多万头只牲畜,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加快建设呼伦贝尔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大力开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在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引领、合作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扶持北京东来顺一期肉类加工项目年内投产,加强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合作,积极实施“提质增效”和“品牌战略”工程,进一步提升“??旗羊肉”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发展“基地+企业+牧户”的订单模式,打造更加紧密的企业和牧户利益连接机制,努力实现以龙头带基地、连牧户、接市场、创品牌。三是打造草原旅游文化产业。??旗有着无以伦比的巴尔虎文化底蕴和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有利的区位优势,以加快构建“巴尔虎草原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为重点,大力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在培育壮大旅游品牌、精品线路、牧户游上取得新成效。积极融入“海额满阿”黄金旅游圈,重点建设甘珠尔庙、诺门罕战争遗址、道勒都景区、伊和乌拉景区,抓好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4a级晋级工作,鼓励和支持牧户游、边境游发展,打造“阳光草原、长调之乡、宗教圣地、战争遗址”四张民族文化旅游名片。四是打造口岸商贸流通产业。??旗北部的满洲里市正在加快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南部的兴安盟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这两个地区都享受国家或自治区的优惠政策,都属于加快发展的地区。??旗西部毗邻蒙古国东方省属于资源富集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有色金属、旅游等资源。当前,蒙古国正在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我们要大力实施“南联北开“和沿边开放的发展战略,借助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和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开放融入、借力发展转变,以加快构建呼伦贝尔对蒙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依托,切实加强与蒙古国、兴安盟、满洲里市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口岸查验区等基础设施,加快额布都格口岸常年开放,加快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程,积极推进满东工业园区建设,与兴安盟共同建设合作园区,主动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二)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城镇发展文章。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以打造草原民族风情魅力小城镇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统一修编完善各苏木镇总体规划,努力打造市政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的阿木古郎县域经济发展中心,打造嵯岗自治区级“城乡一体化”新牧区建设典范、苏木所在地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提升县域经济带动作用。要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加快城镇扩容提质,重点抓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统筹推进镇区外环路和新区道路、供热扩容、自来水扩建、保障性住房发等工程。要加快建立城镇块状、带状经济点,积极培育建材、手工艺品、畜产品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三)围绕改善发展条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

下载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