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19-05-12 18: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篇: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我市的主流媒体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有关部

门的关心支持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宣传工作、事业建设、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市广播电视产业。下面就我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做初步探讨:

一、现状分析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变化。××人民广播电台不断改善节目质量,每天坚持播出《闽北各地新闻联播》栏目,开设直播节目《成长悄悄话热线》,还推出了一个新闻综合性栏目《阳光早间档》,每天上午9:00至11:00播出,电台的节目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除××区外各县市建立了广播音频工作站,每天播出12小时以上。××电视台二套作为公共频道获得上级广电部门批准开设。新闻实现天天播,开设的《××新闻》、《今晚十点》、《y城十五分》三个新闻栏目各有侧重点,其中《今晚十点》成为品牌栏目,被评为省级名牌栏目。××电视台还开设了《××方园》、《××经济》、《七彩阳光》等新栏目并在《××新闻》的周日《新闻周刊》中开播了手语节目。同时节目评奖创优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三年来获省级广播电视奖作品达到134件,并保持了每年获省级一等奖两件的水平。电视新闻在省台的用稿量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广播新闻的用稿量也有所上升。

2、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迅速。我市不断加大对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建设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至2005年累计完成1627个行政村,9328个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达12633公里,全市127个乡镇与城区实现光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46万户。2003年,完成××人民广播电台的调频发射机建设,改善了××人民广播电台信号在我市各县(市)的无线覆盖;2004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我市又开播了××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生活广播,丰富了我市的广播节目内容。至2005年底,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42%和97.44%。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进一步加大事业技术改革,提高科技应用水平。2004年8月,完成所有县级广播电台的音频工作站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各县级广播电台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质量。××市广电中心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工作也逐步展开,在××城区网中已实现传送数字有线电视节目,实现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同网传送。县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和政府网业务在××、××*、××等县(市)取得重大突破。广播电视经营创收稳步增长,有线电视收费率从原来的80%增加到97%,有线电视收入比2000年将近翻了一番。2005年××电视台广告收入800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广电中心大楼,成为××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提升了广电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了加强广电安全播出传输管理,建立了安全播出传输指挥中心,在重要时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定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市、县广播电视系统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和安全播出监测体系,各级建立有相应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全系统形成了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及敏感期的安全播出传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取得全省广电系统行风评议组织工作一等奖。

4、队伍素质有一定提高。在市直广电系统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由××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公司组建市广电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作,资源共享。中心成立后,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唯才是举原则,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并在2004年委托××师专举办了电子信息工程大专学历班,目前已有近百名的市县乡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在读。到2006年后,这

批学员陆续毕业后,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闽北广播电视基层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领导上党课制度,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展了“十佳新闻工作者”、技术维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促进广电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推进技术创新,激励广大广播

电视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困难与问题

1、体制性障碍。从宏观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体制,管办不分,又管又办,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微观上看,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宣传管理与经营管理相混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晰;在事业发展上重投入而不计成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在经营上单纯依靠广告和用户收视费收入而忽视其他赢利,在发展上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广电事业是从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以县为单位独立建网,自成体系,各自经营。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广电事业发展与体制约束的矛盾,导致许多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无法形成整体效益。

2、人才缺乏。我市广播电视系统在长期的宣传工作和事业建设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宣传人才和技术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优秀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紧缺新闻采、编、播、采、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市本级244个在编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人员比例大,有139人,占57%;新闻采编播技术人员171名,其中高级职称仅9人,仅占5.3。队伍中中级与初级职称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少,后继力量不足。

3、资金紧缺。市级广电部门由于建广电中心大楼投入巨大资金,自身原始积累单薄,基本靠借贷搞建设,目前市广电中心资产负债率高达60.93,2006-2008年每年须支付贷款利息××*万元,2009-2011年每年须偿还贷款本金××*万元,2013年偿还贷款××*万元,2014年偿还贷款××*万元,2015年偿还贷款本金××××万元,在偿还贷款本金的同时尚须支付相应的利息,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广播电视系统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引进,网络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广电系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都是90年代初核定的额数,无法跟上目前发展的需要。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市广播电视的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还贷和付银行利息,余下能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开销都显捉襟见肘,目前电视台记者摄像设备陈旧,加上编辑设备不够,严重影响了采编新闻的效率和质量。我市有线电视网络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已超期服役,网络改造因为资金紧缺进展缓慢。按照省政府要求,全省县城以上要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因为资金紧张,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面临困境。

三、目标与战略措施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省委提出的“四个破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打造更多的名牌栏目,拓展新的传播领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数字××”建设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要求,培养造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和技术专家、管理与经营人才,把我市广电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基本思路

1、强化优势产业。广播电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电视是其龙头和支柱。目前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加快实现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步伐,继续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和收视费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使之成为电视产业经营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2、振兴弱势产业。主要是指广播,它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相对整体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广播具有传播迅速、便于应急,互动性强、易于参与,服务性强,移动性强、伴随接收,音质优美、想象丰富,专业性强,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价低、利润率高等8大特点,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

3、发展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广播电视网络要真正变成一种产业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并大力开发增值业务,要在确保传播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紧跟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潮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战略措施

1、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制作能力。

⑴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坚持以宣传为中心,严把导向,不断扩大宣传规模,提高节目质量。××电视台全年自办栏目播出时间要从现在的4279分钟增加到五年后的8000分钟,重点办好《××新闻》、《今晚十点》两个品牌栏目,改革调整《××方园》栏目。开辟《》《》栏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通网上广播电视,通过internet网络收听电台节目。

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电视台在实现两套节目通过光纤传输各县(市、区)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要完成硬盘播出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在2007年春节装修启用广电中心大楼2000平方米演播厅,提升电视节目制播水平。电台要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办好城市生活广播,节目运作以大时段的服务类板块节目为载体,采用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直播方式,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根据不同时段收听群的差别,设置编排节目,为听众提供专业化的主持和专家级的服务。继续完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内部员工分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广播电视编导、播音员主持人、广告策划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节目制作能力。

⑶增强针对性,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对外宣传的能力。不断拓展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努力扩大××形象的宣传影响面,为外地了解××,了解“双世遗”地-武夷山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在巩固已有的对外宣传阵地和渠道的基础上,争取对外宣传合作有新突破,从2006年开始,广播电视对外宣传要逐年增加,力争在中央级、省级媒体的用稿每年以10%递增。

2、提高广播电视覆盖和广告创收

⑴加快广播电视建设,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继续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的县乡村联网建设,结合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质量,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在十五期间实现所有乡镇光缆联网的基础上,完成85行政村的光缆联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确保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市的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使县乡及90的行政村能收听到8套以上的广播节目,收看到10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未实现县乡村联网的行政村及大自然村能收听到3套以上的广播,收看到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积极探索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村村通”、“长期通”,实现“户户通”。同时,按照省广电局的要求和部署,完成有线电视模拟向数字平移工作,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有线电视用户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市区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10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

⑵积极拓展广告创收经营。进一步完善市广电中心广告创收经营机制,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点长点,力争每年的广播电视广告创收以10%递增,5年后电视广告收入达到2500万元。同时,广播电视报经营上要有新的突破。

3、加大广播电视科技事业投入力度

⑴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为适应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和各项增值业务的开发,继续进行城区网及部分乡镇网络的双向改造,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发展10万户双向有线电视用户;计划在2005年到2008年采用模拟与数字并行的过渡方式;2008年开始逐步关闭模拟电视频道,在全市10个市县城区基本实现有线模拟电视向有线数字电视的过渡;至2010年全市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完成整体数字转换工程,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计划增加30套电视节目。

⑵拓宽广电事业发展空间。继续抓好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电视采编设备及有线电视播出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并进行无线数字电视播出的尝试;市县广播采编播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开播市县两级的网上广播节目。同时,跟踪ip电视、网络电视、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在广播电视上的应用,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推动新的发展。

⑶建立安全信息发布系统。按照省广电局的部署,拟在市级有线前端设置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将该系统延伸到县级广电部门,提高安全播出应急响应能力。在完善我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三种级别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修订我市广电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播出自动化水平。

⑷发挥××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大楼的功能建设,努力把××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建成集办公、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制作、播出及多功能业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电视大楼。

4、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既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广电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三大体系”,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逐步加大我市广播电视市场的开放力度,广泛吸纳各种力量投资参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广播电视新增业务在确保控制节目管理权、审查权、播出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5、规范运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⑴加强监管,着力建立健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拟建立我市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加强对各县(市)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的监测,建立广播电视视听质量监督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手段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方位监测。同时,加强对信息网络传输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促进网上视听节目的传输健康繁荣、有序发展。对网站播放非法视听节目和无版权视听节目、未经许可播放视听节目、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视听节目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⑵建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其它行业经营广播电视部分业务的情形可能出现。广电部门应设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受理不同传输或播出平台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播出质量、播出安全的投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执法。深入开展“十一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广电播出机构年检工作,严格广电特殊岗位人员准入制度和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同时,探索加强新的媒体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广电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执法水平。

6、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介间的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不仅有同全国广播电视、省内媒介竞争,还有市内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间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我市广播电视的冲击更是非同小可。面对多元化的激烈竞争,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节目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亮出自己的绝招,打出自己的王牌。总而言之,新闻媒介的竞争,是节(栏)目质量的竞争,技术水平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广播电视要在各种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急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推出一流的节目,产生一流的效益,赢得一流的地位。目前我市广电系统缺乏的就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节目制作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而且优秀的人才正在不断流失。我们感到要加强人才建设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并大力宣传依靠、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观”;制定并大力宣传人才战略,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领导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象抓节目创优那样,象抓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工程师等培养列入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建立适应形势的全新体制。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路,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用政策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三是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真正做到改政府用工为单位用工,改固定用工为合同用工。对部室负责人、栏目责任人,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末位下岗制度,以激发工作热情,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以鼓励创新,创造“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培养和造就出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广纳贤才,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避免人才短缺、人才浪费和人才断层,避免近亲繁殖,最终实现市场配置,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以促进我市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发展,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为广大受众服务。

第二篇: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姜 华

近几年来,旬阳县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一、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秦设旬关,西汉置县,有着秦楚、巴蜀、岭南、吴越和丰富汉水流域文化底蕴的旬阳县,自古就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美誉。境内江、河、湖水纵横交错,自然风光妩媚多姿,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历史文物遍布全县。自然地貌独特的旬阳县城是独一无二的天然太极城。东有巍巍羊山,奇境天门山、八卦山和九华山,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禹穴遗踪、蜀河古镇、清代古民居群、红军老祖墓等人文旅游资源;南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歪头山及“脚踏三县(旬阳、平利、竹溪)、放眼望三省(陕西、湖北、四川)”的西岱顶;北有旬河水域风光,有“张良隐居地,世外桃花源”之称的公馆龙泉休闲度假区以及水泉坪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后,随着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旬河梯级电站的梯次建成,旬阳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水乡”,以“水”为文章的旅游开发独具魅力。正在积极实施高科技含量的旬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为我县发展并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旬阳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到“充分挖掘我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市场资本转变,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以“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为发展思路,明确了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不断彰显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末,全县形成一定规模的景点4处,发展旅游接待场所13家,其中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其他规模以上酒店9家,可一次性接待游客住宿1500余人,就餐5000余人次,发展农家乐100余家,新办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销售店5家,旅游产品生产厂家3家。2010年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继2009年获得全国最优美小城百强之后,2010年由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建设厅、省林业局和三秦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大美陕西—发现之旅,我眼里最美的陕西旅游系列项目评选活动”中,旬阳县被评为“最美的绿色园林旅游城镇”。

二、发展旅游业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县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意识形态、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力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倾力支持,建立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协调和指导旅游产业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积极倡导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业。旬阳县先后投资400余万元聘请资深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旬阳太极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旬阳县太极城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太极城旅游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县羊山生态旅游区规划》、《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等,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划逐步进行景区开发建设。同时利用省政府将我县太极城、红军纪念馆园区列入“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羊山纳入陕西省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太极城、蜀河古镇列入省政府“陕南旅游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编制了《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规》、《旬阳县八卦山旅游区暨天门山核心景区施工图设计》、《蜀河古镇保护规划》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旬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是坚持打造旅游精品产品开发战略。按照“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发展重心,实施了太极城森林公园、观极台景观工程、县城街区改造、博物馆迁建、公共设施配套、宾馆饭店提等升级等一系列工程,近期启动了祝尔康大道二级堤建设工程;红军纪念馆园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建、企业参建、社会共建”的建设模式,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陕南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并积极申报国家二期经典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蜀河古镇也积极开展古镇改造,并出台了《蜀河古镇建设实施方案》;积极跟进羊山旅游招商,政府投资300余万元修建羊山旅游公路,为今后深度开发大羊山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围绕县内其他重点景区,初步建成天门山旅游区、公馆西沟景区、仁河水泉坪、石门西岱顶等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

三、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旬阳县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受制于产业结构和交通等大环境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市内岚皋、石泉、宁陕等县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对全局抓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和乡镇对发展壮大旅游业认识模糊,思想观念不解放,缺乏长远的发展理念,齐抓共管的强大发展合力还未形成,导致思想上短路,行动上迟缓,阻障了全县旅游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旅游大交通环境落后,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西康、十天高速公路的惠及面窄,致使西安、湖北等一线客源地的游客绕道而行;其次是现有的旅游景区道路等级低下,可进入性不强。目前县内大部分景区的道路还是通村水泥路,通行不畅。三是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收益的综合长效产业。景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向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国省旅游建设项目支持面小,资金量少,对景区建设作用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开发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各相关行业的带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我县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长期)和《八卦山旅游区总体规划暨核心景区天门山施工图设计规划》,全县上下要以规划为纲,服从规划要求,重点涉旅乡镇也要积极开展景区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确定开发建设重心,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资金捆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结合旬阳县旅游业发展通盘考虑,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三大体系建设。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十天、西康高速建设、旬阳大道改造、旬河梯级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建设四通八达的优势大交通网络;同时,交通部门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规划中,要优先考虑已纳入全县旅游规划的景区,在日常管护中加强巡查,保障畅通。二是标识体系建设。旅游标识体系被誉为“游客的眼睛,免费的导游”,除在高速路出口、国省道岔口、县乡道路入口设立准确明了、指向清晰的道路标识体系外,还要结合部门职能以“双创”要求在城区主干道设置公厕、广场、医院、旅游购物等公共标识;民政、城建部门要联合印制旬阳县城区导游图,结合相关部门要求,标注景区景点、购物、娱乐、住宿餐饮等常规旅游信息,免费发放给广大来旬游客。三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区宾馆饭店规范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鼓励和提倡发展快捷型、商务型、度假型规上酒店,着力解决好停车等公共服务;开展农家乐提等升级,开办农家乐住宿业务;开发包装精美、明码标价、易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设立专柜销售;充分发挥旅行社作用,除组织本县居民外出开拓眼界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旬阳旅游业发展,将外地游客引入境内,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城区网吧、酒吧、歌舞厅、足浴等行业管理,为外来游客提供干净卫生、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要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除西洽会、旅博会、龙舟节等常规宣传活动外,要不定期参加其他省市举办的各种促销活动,精心印制旅游指南、旅游地图、《山水旬阳》、《兰草花儿开》光碟等介质,强力打造旅游节庆品牌,适时策划举办中华太极城旅游文化节,利用多种平台向外推广中华太极城,宣传太极城文化。其次要调整好宣传方向,从旬阳旅游资源宣传向旅游景点宣传转变,借助原有的旬阳文庙、灵崖寺森林公园和已经建成的红军纪念馆园区、洞儿碥道观、太极城森林公园等景点,积极向外推广;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积极跟进已经签约的羊山旅游区开发,同时加大其他景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四要抓好精品旅游产品建设。以太极城和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入手,加快太极城景区建设。景观工程的绿化、步道、公厕、商店和其他配套设施要陆续到位,加快博物馆迁建工程进度,争取明年正式动工;红军纪念馆尽快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园区的接待运营,加快完成布展和标识建设,围绕园区的餐饮、住宿、停车、休闲等配套服务体系要加快进度,尽量满足一般常规性接待服务;蜀河古镇要以《关于加快蜀河古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争取项目分步实施,借助黄州馆、扬泗庙的古建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古镇改造,结合库区开发综合利用,大作“水”上文章。羊山开发要紧密结合招商引资成果,加强联系积极协调,提供全面服务,以南羊山大草甸和八卦山、天门山为重点,争取利用2至3年时间建成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部门共建、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围绕着“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重心,形成大北环旅游精品线路,真正把旬阳旅游业发展成为“多线路必经之地、多卖点必游之地、多功能必来之地”的国内一流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三篇: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关键词:辽宁机器人产业 技术创新 市场培育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12-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等特点,机器人成为驱动制造模式变革的重要引擎,机器人应用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

一、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机器人产业代表着未来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被世界许多国家视为国家战略。为了在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发达国家纷纷抢先战略布局,新兴经济体也争相把机器人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各国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机器人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如图1所示。从图中不难看出,全球机器人总销量70%来自于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亚洲市场增速最快,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另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最新统计,目前全球机器人贸易市场规模已达95亿美元,如包括相关软件、外围设备和系统工程在内,市场规模高达290亿美元[2]。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领域正从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国防安全、医疗辅助、科学考察、家庭服务等全领域拓展。

图1 2010年和2014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机器人新安装数量

在机器人领域,技术和资本是赢得竞争力的两大关键因素。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市场地位上,日本和欧洲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则在系统集成、医疗及国防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德国库卡、瑞典abb等工业巨头在控制器、机器人本体制造、及自动化集成方面完全自主,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本在全球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系统集成商杜尔、科马等也有不错的经营业绩,日本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两家减速机提供商垄断了全球约为70%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在劳动力成本压力加大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下游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的需求迅速膨胀,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展,我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和投资聚集区。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消费大国。根据目前我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水平及发展趋势,未来若干年我国仍会是世界上机器人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市场[3]。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国机器人从无到有,2000年后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在国家政策和专项计划的扶持下,全国已形成了一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国各省市地区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余个,涉及企业超过4000家。

从技术发展水平上看,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我国在局部机器人关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已有所突破,机器人学习、仿生识别、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语言和图像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但总体来说,国产机器人多以三轴、四轴为主,国内六轴以上机器人市场份额不足10%,机器人无论在控制水平还是产品可靠性上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减速机、伺服电机等上游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辽宁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是中国机器人的发源地,但产业分工低度化、集成创新水平低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发展机器人产业既需要把握机遇,也需要面对挑战。

1.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

辽宁目前拥有沈阳新松机器人、东大自动化、高精数控、大连机床、大连四达等多家相关企业以及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了我国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最高水平。其中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内资机器人企业中销售量最大的本体制造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商、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内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其产业技术水平、产业链完善程度均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此外,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科研力量雄厚,能够为机器人产业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2.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不足

虽然拥有新松这样的国内龙头企业,产品种类也较国内其他城市有显著优势,但辽宁机器人产业规模整体尚小,本地化应用不多,品牌认知度也不高。2013年辽宁销售各类机器人2000余台,虽占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20%以上,但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尚不足5%,占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不足1.25%。相对于各地竞相实施“机器换人”,辽宁制造业对产业变革的危机感不强,由于缺乏明晰的产业政策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支持,未能有效形成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链条方面,核心部件存自给率低,被迫以高价从日、德等国进口,大大削弱了本土机器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4];精密加工能力尚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配套和采购大部分依靠南方城市进行,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此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不明显、机器人研究成果市场融入度偏低等因素也影响和制约了辽宁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3.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既是辽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东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沈抚同城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提出了工作要求,这些都为辽沈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市场需求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深入,机器人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市场。据ifr估测,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将达到42.8万台,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10%以上。可见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辽宁是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石化、冶金、航空、电力电子等工业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机器人保有量远低于江浙沿海地区,因而市场空间巨大。同时,由于机器人应用领域拓宽,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为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

4.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外机器人市场日趋成熟,美日欧等机器人强国加紧中国机器人市场布局。目前,abb在我国销售的90%的机器人已实现本土化生产;库卡在上海松江建设产能5000台的机器人工厂;安川电机在常州建设产能12000台的机器人工厂;发那科在上海宝山建设产能10000台的机器人工厂,我国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率先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内机器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四、促进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要把辽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装备产业基地,应坚持改造传统与培育高端并行、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并重的战略方针,从优化政策环境、整合产业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市场培育等多方面着力推进。

1.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辽宁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对机器人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对本地企业采购地产机器人给予一定的财税补贴,提供机器人产品进出口政策方面的支持,激活机器人应用市场;三是以股权投资等更灵活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改制上市、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四是使人才政策向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倾斜,加大机器人产业领军人物、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机器人行业人才到辽宁发展创业。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应结合辽沈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实施机器人骨干企业主导的产业园区计划,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相关要素,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首先要要加快沈抚机器人产业基地、大连金州智能装备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鼓励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具备专业技术基础的企业切入到机器人制造领域,积极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以机器人关键功能部件和整机产品为核心,以焊接、搬运、喷涂、装配等应用为方向、以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成套设备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其次,要搭建产业联盟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新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整机分析、零部件功能验证、整机测试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机器人生产、零部件配套、检验检测、研发支撑、人才培养等功能的一体化,全方位满足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3.整合创新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

技术是机器人产业竞争的焦点,辽宁机器人产业要摆脱为国际机器人巨头打工的局面,必须提升集成创新意识,体现应用核心和市场导向,不断突破共性、基础性的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装备产业化应用。为此,应首先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加强新松、高精数控等核心企业自身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等机构在视觉、语音、自主决策方面的技术优势,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共同促进机器人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其次,针对一些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的重点前沿技术领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外顶尖研发机构的合作,通过并购国际品牌,整合国际创新资源。

4.加强应用市场培育,培养后备科技人才

辽宁制造业门类繁多,要发掘机器人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耦合点,以企业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推进机器人企业与航空航天、电力能源、汽车造船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围绕重点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本地应用市场。可选择辽沈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民用航空、电子电力、出版印刷、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作为试点,重点推进机器人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数字化工厂的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辽宁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依托本省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和机器人应用企业的技工培训,并通过举办面向大中学生的机器人知识、技能大赛、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兴趣,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结论

当前,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是辽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辽宁应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立足现有优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构建传统制造业与机器人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第四篇: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广告经营、节目生产经营、网络经营、网站经营等业务。近几年来,宜昌市区不断加快广电产业发展步伐,产业功能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正日益显露出来。从总的发展状况来看,该区广电产业仍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瓶颈并存。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大做强广电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特色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广电产业的优势分析

总的来说,区广电产业具有以下四大方面的优势:

(一)产业资源丰。广播电视拥有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丰富的频率资源和完善的节目系统等优质、充裕的产业资源,具备发展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广电行业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遍布城乡进入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具备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资源和内容资源优势。在内容服务方面,广播电视系统拥有最完整的信息搜集、加工体系。它的基本信息功能决定了它能不断汇集着各方面、各层次的政治经济信息,形成庞大的信息库,是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还有一个方面的优势,是广电传媒长期以来在受众心目中形成的公信力和品牌效应,国家对文化市场的保护政策和扶持力度等。

(二)市场需求大。区幅员辽阔,人口多,区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多,农村人口39万多,城市人口12万多,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区域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展广电产业市场广阔,前景良好。首先,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会极大地解放文化生产力。其次,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民的收入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再次,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场馆建设等公共文化建设为文化消费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前广播电视已成为受众最广泛的传播媒体,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空间,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三)工作基础好。一是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近年,区广电部门顺应文化体制改革大潮,在内部运行机制、人事分配机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优化了资源配置,激活了运行机制,增强了综合实力,为广电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拥有一张优质的广电网络。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广电网络,其中有线网路覆盖12个乡镇(街办)、100个行政村,终端用户达4.1万户,已形成全区一张网的格局。三是拥有不菲的综合效益。区广电部门坚持品牌战略和传媒经营理念,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经营创收达1136万元。

(四)发展空间广。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区广电产业功能的开发相对薄弱,除了广告经营、网络经营以外,可以说大部分的功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更不要说实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了。广电网路产业收入达900万元,而作为广播影视的龙头产业—电视收入却不足300万元,且大多集中在广告这一块,节目制作与交换几乎未涉及。数字电视经营主要集中在城区,用户很少,农村市场尚未启动。宽带数据业务虽已正式启动,但相对电信、移动、网通、铁通来说,市场占有份额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ip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产业远未涉足。正因为如此,区发展广电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广电产业的劣势分析

虽然区广电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但要真正形成产业,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面临体制、资金、人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体制不顺。一直以来,广电体制属于行政事业型体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资源的垄断性。广播电视资源属于单一的国有国营体制,没有民营,拒绝外资,行政职能与宣传职能、经营职能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高度垄断型资源占有。二是市场的封闭性。由于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历史的原因,广电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为中心的自我封闭体系,壁垒森严,画地为牢,各自为营,闭关自守。三是结构的分散性。广电传媒之间诸侯分割,独处一方,各自为阵,分散经营。广电传媒内部,机构设置多,管理松散。广电体制的三大缺陷,导致广电资源浪费、管理粗放和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效率低下。

(二)政策不优。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如《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等。但我区地方性文化产业政策不够系统和具体,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等尚未制定出台。关于广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基本没有,而且部分政策文件还限制广电产业的发展。政策不优,导致广电产业发展环境不宽松,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投入不够。如今,重装备、高消耗的广播电视已越来越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投入大、产出大,投入小、产出小。由于没有政府的帮助和产业政策指导,银行不敢贸然贷款给广电发展产业。相对其他产业,广电产业起步晚,基本没有原始积累。近年,政府在广电公益性事业建设方面投入多,在广电产业发展方面投入几乎没有。虽被业界视为朝阳产业,没有金融资本、也没有原始积累、更没有政府对广电产业的资

金支持,广电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于投入的不足,导致广电设施不完善,装备不佳,无法开展数字电视和多功能业务,再好的广播剧、电视纪录片题材等也只能等待,无法投入生产制作。

(四)人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广电媒体在用人上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近亲繁殖严重,造成从业人员急剧膨胀,人才寥若晨星。一些人才由于不能满足市县的收入水平和发展环境,在条件成熟时会跳到更高的发展平台,市县广电往往被动地成为上级媒体的人才输出基地。目前我区广电从业人员182人,专业技术人员仅有80人,占总人数的44%,专业技术人员中仅有26人取得中级职称,无一人取得高级职称。广电人才紧缺由此可见一斑,不仅缺乏高素质的名主持人、名编辑、名记者等拔尖人才,就是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难以满足,更不用说高层次的既懂广播电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了。

三、加快区广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广电行业未来的“两化”方向即传输数字化、节目市场化,结合区实际,要切实加强市场运作,不断拓展经营空间,逐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广电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广电产业跃上新台阶。

(一)改革体制增活力。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不断深化广电体制和机构改革。一是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使经营性业务逐步走上产业化轨道。二是根据广电特点,探索实行制播分离制度,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和其他栏目可逐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节目的招标采购,收入按市场机制分配。三是鼓励民营资本以参股、合作等形式,大胆尝试组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广告代理制作公司、民间节目制作公司,将部分电视节目特别是广告经营等业务要全面推向市场实行民办民营。四是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用人制度上的“铁交椅”,实行全员聘用制、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栏目制片人竞聘制;打破分配制度上的“铁饭碗”,推行“买新闻”制、制片人制和效益工资制。

(二)开发产品求市场。发挥广电资源和品牌优势,开发更多的广播电视产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推动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一是打造本土化的文艺品牌节目。通过举办才艺展示、歌咏比赛、玫瑰之约等大型文化活动,推进《走近》等系列专题片和重点题材影视剧的生产制作,提高本地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可看性,扩大广播电视的品牌影响。二是丰富有线电视节目频道。尤其是提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丰富多彩的专业频道,实现频道专业化、节目窄播化,凸显频道性,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三是开发多功能服务产品。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改造,在传输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节目基础上,推出诸如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网上证券交易、高速因特网接入、会议电视等多功能服务产品。

(三)多方出击拓空间。发挥广播电视的资源、人才优势,多方出击,积极拓展广电产业发展领域。一是可以利用有线网络资源,开设在线互动游戏。二是利用人才优势,开发计算机软件和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三是可以利用现有丰富的库存视听资料,加以开发,实现二次利用。四是可根据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特点和优势,开发相应的衍生经营,如成立电视产品专卖店,开办电视红娘和房产等信息中介服务等。五是密切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适时开展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业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六是可适时介入社会优势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的跨度,如旅游、演出、证券等产业,这些产业市场利润丰厚,是广播电视不可轻言放弃的一块大蛋糕。

(四)联姻联动谋发展。一是巧借平台。对于资金投入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如数字电视,我区可以借助宜昌搭建的数字电视平台,并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发展我区的数字电视业务。二是与周边地区联动。利用本地广电的资源优势,与周边发达地区广电进行联合,实行区域联合与优势互补,拓展产业发展的地域跨度。在影视剧、专题片的制作生产上,立足,走出,加大与有实力有影响的传媒机构的合作,提升内容生产的产业度。加强与周边网通、联通等相关信息产业部门的强强联合,积极推进宽带信息业务的开发,以广电的内容优势抢占信息产业市场。三是与其他媒介联姻。广电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与互联网联婚,孵化催生广电网站,如三峡传媒网。并借助广电同行和其他纸质媒体的优势,实行跨媒体合作,比如联办广播电视报刊。还有影视剧和图书出版的“联姻”等。

(五)规范管理优环境。要使还处于襁褓中的广电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要优化政策。给予广播电视积极优惠的经济政策,减轻税负,如免征所得税、政府调控资金等;鼓励、支持广电部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新的资费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电产业发展。二要加强监管。出台广电产业宏观调控的政策法规,如制订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影视剧和纪录片的题材规划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节目制作公司和广电产业经营项目,要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搞好配套服务;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对非法传送广播电视节目、非法生产制作影视剧等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广电产业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对广电综合大楼、发射台、转播车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完善广电设施,为广电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对广电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如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政府要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广电产业做大做强。

第五篇:珠海游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思考

珠海游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思考

鲁望喜

一、中国游艇产业概况

中国游艇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很多滨水、滨海城市都大力提倡发展游艇产业,兴建游艇工业园,建设游艇俱乐部等基础配套设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游艇产业遭受重创。目前,世界游艇产业仍处于调整期,国内游艇出口市场萎缩。但是,国内游艇销售市场却逆势而上,国外游艇品牌乘机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地产项目的发展,一系列国内游艇生产和消费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各地游艇俱乐部纷纷亮相,更多地方政府加入了发展游艇产业的竞赛。

中国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其它产业资本的注意,金融资本开始把目光投向游艇企业,和有关企业携手推动中国游艇产业做大做强。中国游艇产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游艇制造业

1、游艇制造业概况

中国大陆的游艇工业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末,为适应高

速水运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陆续发展起一批专业从事玻璃钢、铝合金船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各类专用艇。目前,中国有船艇制造厂300余家,而真正意义的游艇厂约50家,游艇产值约20—30亿元。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起,国产游艇开始出口,以贴牌生产为主,工艺落后、设计陈旧,配套产业不完善,出口以低价位、低档艇为主,缺少自主品牌及销售网络。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游艇企业交流合作紧密,中国游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现已能够建造较大的豪华游艇。

在游艇配套产业方面,国内亦不完善,除了树脂、玻纤等少数原材料在国内采购外,大部分的主机、导航、船机系统等重要零配件均依赖进口。近年来,不少国外知名游艇设备供应商开始在国内设厂生产。

2、游艇主要产地及代表性企业

我们知道,中国生产小艇、游艇在内的厂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北方沿海一带,广东、上海、山东青岛、福建厦门、浙江舟山等地均有涉及游艇产业的规划,其中珠江三角占大部分豪华游艇份额,而福建厦门及漳浦地区由于和台湾地区较近,已经吸引多家游艇企业进驻,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主要厂家有:珠海太阳鸟、珠海显利、深圳海斯比、珠海江龙、珠海杰滕、珠海先歌、珠海佳航、深圳大庆、珠海琛龙船厂、江门海星、佛山宝达船舶、上海红

双喜游艇、上海宝岛游艇、厦门瀚盛游艇、威海中复西港船艇、厦门红龙游艇、大连松辽游艇等。

(二)中国游艇消费市场

1、中国游艇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人均收入都已超过3000美元,沿海大部分城市正积极进行景观水系及游艇俱乐部开发。目前,中国游艇俱乐部(含在建)共100多家。另外,还有大量的企业正准备进入游艇消费行业,为下一阶段的中国游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际Sunseeker、Ferretti、Azimut等一线游艇品牌都已进入中国,中国游艇产业发展快速启动。

2、游艇会展

游艇会展,是拓展对外交往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举办游艇会展,有利于加强游艇企业之间的的技术交流,促进产品与市场的衔接和联系。同时,游艇会展也是游艇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各地兴起游艇展,包括上海游艇展、厦门游艇展、深圳游艇展、青岛游艇展、大连海事展、海南游艇展等,其中最为成功的为上海游艇展。深圳游艇展、厦门游艇展、海南游艇展也影响较大,其它游艇展规模及影响力较小。

3、游艇消费问题

(1)政策法规亟待完善。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将商务船只和私人游艇区分开,企业及个人在购买游艇时,需要同时具备船籍证书、所有权证书和国籍证书。另外,对私人游艇的航行水域也有较多限制,一些有关游艇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2)游艇市场培育有待提高。目前,国内游艇市场发育尚不够成熟,各种手续繁多,导致游艇不仅初期投资成本高,而且后期的停泊和维护、游艇管理费用同样较高,游艇市场培育任重道远。

(3)亲水文化有待引导。虽然中国海岸线漫长,但是一直以来以内陆文化为主,老百姓对水上运动、海洋等方面的活动参与较少,对冒险、自然体验等消费不足,中国的海洋消费远落后欧美国家,因此引导亲水文化,培育游艇消费热情,势在必行。

(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游艇俱乐部、码头及配套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5)消费税制有待调整。游艇购买者除了交纳基本的税以外,还须加收10%的消费税,抑制了游艇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游艇消费税收有待调整。

(6)贷款问题有待解决。截止目前,国内尚没有银行为游艇提供贷款服务等业务,银行普遍担心还贷风险。

二、珠海游艇产业发展情况

(一)珠海简介

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东与香港、深圳水域相连,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687.8平方公里,海岛146个,常住人口150多万。珠海是一座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南方通往世界的门户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珠海环境优美,山水相间,是中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1999年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还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殊荣。

(二)珠海游艇产业概况

珠海游艇产业从2002年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平沙游艇园区现已成为国内设立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游艇制造基地。2008年,平沙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游艇)技术创新专业镇”。目前,珠海已有游艇制造企业25家,配套制造企业10多家,商贸配套企业60多家。主要

游艇制造和配套企业有:太阳鸟、显利、江龙、先歌、杰腾、云辉、佳航、琛龙、克里斯托、博胜、海卫、海之马;ZF船用推动系统、南国游艇俱乐部、南国游艇及零配件交易中心、佳力泰伯尔、康明斯奥南中心等。

(三)珠海游艇产业集群特点

1、游艇制造规模快速增长

2010年,珠海游艇制造实现产值11亿元,2011年将突破15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40—50亿元,产品覆盖17-300英尺的各类游艇、帆船。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游艇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珠海游艇企业也将快速成长。

2、零配件供应链不断完善

为促进珠海游艇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珠海将依托南国游艇及零配件交易中心,全力建设中国最大的游艇零配件交易中心。目前,来自新加坡、台湾及国内30多家重要的零配件供应商在中心设立销售网点。珠海市范围内其他游艇产业商贸配套企业也有30多家,零配件供应网络初步形成。

3、培训、科研、检测平台的搭建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珠海正大力实施游艇人才培养计划,海事局、质检局、船级社也积极研究、支持游艇产业的发展,搭建游艇材料检测和产学研联盟等平台。

4、大型游艇俱乐部及销售平台开始搭建

珠海将依托南国游艇俱乐部,全力打造广东最大的综合性游艇俱乐部,主要经营游艇停泊、娱乐休闲、驾驶培训、游艇展示、游艇销售。首期将建500个泊位,远期1500个泊位等,预计明年5月可完成俱乐部首期建设。

三、珠海游艇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珠海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设施。珠海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水系发达,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8摄氏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陆交通设施完善,非常适合游艇的生产,具有承接世界游艇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

2、珠海平沙游艇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珠海平沙游艇基地声名鹊起,游艇配套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产业集聚必将带来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加上珠海政策优惠、人才资源丰富、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平沙游艇产业基地明天会更好。

3、珠海的城市特色和定位适合游艇产业的发展。游艇产业与旅游、休闲运动产业紧密相连,珠海海洋文 7

化浓厚,海岛众多,气候宜人,具有游艇产业发展的极佳环境,适合游艇休闲活动的开发,符合珠海城市特色、定位及发展目标。

4、海上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具备特区立法权限。珠海海上搜救力量实力不俗,能及时调动各种救助力量,应对海上各种突发事件,为游艇活动提供安全服务和保障。同时,珠海还具有经济特区立法权,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创新游艇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游艇产业。

(二)不足

1、认识问题

(1)对游艇制造业的认识有偏差

由于游艇产业在中国刚起步,游艇企业创办初期产能较少,税收等指标不高,且以出口为主,有些领导对发展游艇认识有所偏差,但随着近几年游艇内销市场的发展,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士对游艇制造业的认识应会有所转变。

(2)对游艇消费发展的认识不足

目前,珠海市不少部门和有关人士认为游艇产业的发展的主体是平沙游艇与休闲旅游区,把重点放在游艇制造业,笔者以为,游艇消费娱乐业的发展也不能轻视。游艇制造和

消费的发展二者应并重。

(3)产业发展主体不清晰

游艇消费产业规划的主体是大多是职能部门,而产业发展必须拥有载体,必须和各基层政府、相应的公司紧密配合,在项目用地、规划、产权、企业、区域发展、投融资、盈利模式等方面需多方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游艇消费的健康发展。

2、产业规划及政策配套问题

产业规划,涉及游艇行业发展的导向。如今,珠海市已完成《珠海市游艇产业规划》、《珠海市邮轮游艇码头规划》,正制定《珠海市游艇港口岸线专项规划》,但这些规划更多地侧重于船舶、码头建设等角度,没有考虑统筹协调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投融资等问题,指导性不强。

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珠海市已制定了《关于促进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海市加快发展游艇产业的政策措施》。但是,以上政策过于宽泛,操作性差。

此外,珠海目前还没有部门或机构牵头详细研究游艇消费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海事、海岛开发、港澳游艇通航、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盈利模式、招商引资等,这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珠海游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很多国内外客商希望在珠海投资建厂,却因土地问题未能如愿。目前,珠海可供发展游艇制造的用地基本用完,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扩大平沙基地规模,关系到珠海游艇制造的下一步发展。

4、游艇生产配套问题

由于游艇生产所需的发动机、零配件等产品门类众多,性能不一,再加上国内产品品质、认证等因素,不能满足国内游艇的配套需要,而国内代理机构代理的国外产品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所需,很多游艇企业不得不自行采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配套周期及成本。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5、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游艇产业对环境的依存度较高,河岸条件、航道情况、码头设施及陆域情况都会对游艇建造和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平沙游艇基地的码头设施、水闸、堤坝、道路设施、公共绿化等,还不能完全满足游艇企业的需求,需要日后不断加以完善。

6、其他制约企业生产运营的政策因素

(1)关于送审和办证问题。船舶法定建造图纸送审周期较长,而客户对产品交付周期有严格时间要求,不能满足企业日益扩大的产能需要。

(2)船艇参加各种游艇展或相关市场活动办证问题。出口游艇参加国内船展或规模化标准量产销售模式的船艇,根据海事规定需办理临时试航、适航、国籍等证,手续复杂,已严重制约企业的商务运营。

(3)关于去外地参展游艇向海关缴纳进口物料保税保证金的问题。按海关制度规定,凡游艇采用国外进口物料,当离开珠海海关辖区前需向海关缴纳此船价值的25%~27%的进口物料保税保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压力。

(三)机遇

1、世界游艇生产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 由于游艇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用较大,而中国熟练工人数量众多且人工成本较低。此外,中国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并不落后,且具有20多年玻璃钢船的生产经验,发展游艇制造比较优势明显,国际游艇产业呈现出向低劳动成本国家特别是中国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近年来,台湾、欧美等地的游艇厂商纷纷来内地投资设厂,这表明世界游艇生产向我国梯度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珠海游艇基地的建立,正好把握住这种梯度转移的契机。

2、游艇管理逐渐开放,政策瓶颈不断突破

随着《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游艇建造规范》等文件政

策的出台,更好地理顺了游艇业的管理体制,无疑使我国游艇业发展更为科学规范,更好促进了我国游艇产业的发展。

3、游艇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珠海背靠珠三角腹地,紧邻港澳,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和富裕阶层集中地区,为游艇销售、消费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以及游艇消费意识的增强,游艇娱乐也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游艇产业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四)挑战

1、各地大力发展游艇产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近年来,游艇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引起了国内诸多省市的关注,大连、青岛、上海、苏州、杭州、厦门、漳州、深圳、广州、三亚等地高度重视游艇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游艇产业发展政策,大力促进游艇产业向前发展。

2、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还没有将商务船只和私人游艇区分开来,建造标准、检验和使用还不适合国际游艇产业发展特点。游艇专用码头、航道、水域、维修和驾驶保障等配套政策过于严格。在我国,购买游艇、跨区域航行所需手续更为繁琐。以上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

3、产业规模和企业品牌还需进一步提升。

面对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珠海游艇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和自有品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游艇设计和市场仍“两头在外”,产业集聚度和规模还需着力提升。

四、珠海游艇产业总体战略

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珠海市要想继续保持在国内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应围绕“打造国内游艇产业中心”这一目标,在巩固制造地位、培育消费中心、创建销售中心等三方面下足功夫:

(一)巩固制造地位

游艇制造是珠海游艇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以平沙为主的珠海游艇产业已占据国内豪华游艇产值50%以上的份额,珠海游艇企业实力日益增强,奠定了在国内外产业影响力和地位。当前,珠海市游艇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避免错失良机,珠海游艇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尽快解决土地空间等问题

进一步扩大珠海游艇工业用地规模,鼓励周边地区,特别是毗邻平沙游艇基地的江门台山地区积极发展游艇制造

产业,缓解土地紧张局面。另外,要在高栏港区规划大型游艇或邮轮生产基地,提升在大型豪华游艇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应积极建设各种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游艇零配件供应中心、销售中心等各种服务平台等,形成以服务为导向的游艇产业中心。

2、积极扶持游艇配套产业发展。

当前,在零配件生产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先支持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建设游艇零配件销售配送中心,作为游艇零配件常年展示、销售、配送中心,立足珠海并向珠三角乃至国内游艇企业辐射。支持南国游艇俱乐部建设,加快建设进度,抢先在珠三角形成一个高档次、专业化的游艇服务和休闲旅游基地。

3、加大科技创新扶持。

众所周知,游艇在工业设计、生产工艺、新材料研究、高性能船载设备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珠海市应推动筹建游艇技术研究中心、游艇材料检测中心、珠海市游艇行业协会等平台,发动企业参与相关游艇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与高校、技术学院的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

(二)培育消费中心

游艇消费娱乐是附加值最高,提高效益、形成聚集、提

升产业链的着力点,也是游艇价值链的重要环节。珠海浪漫休闲的城市特质,丰富的海岛、岸线等自然禀赋,临近港澳地区集聚的成熟游艇消费群,背靠珠三角腹地巨大的游艇消费潜力,决定了珠海完全可以成为国内游艇消费中心。为此,需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1、加快规划建设码头、停泊区

发展游艇消费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先决条件是建设游艇码头和停泊区,特别是公共码头和停泊区。珠海应在全市范围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在考虑出台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其中必须考虑游艇俱乐部、码头投资的回报率及综合效益问题,必须结合商业、酒店、房地产、旅游等综合元素,使投资商有合理的回报),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综合性码头、简易码头和停泊区作为突破点,启动游艇消费市场,增添新的城市景观,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和商业繁荣。

简易码头应属公共码头,由政府投资形成公共城市资源,一般建于城市商业旺区和旅游景区附近,投资少,见效快。由政府或授权企业有选择地在香洲港、九洲港、前山河、海岛等地投资建设、经营一批公共停泊区。

综合性码头涵盖游艇停泊、维修、保养、供给、酒店服务、旅游等多重功能,正在抓紧建设的南国游艇俱乐部可作为综合性码头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扶持。

2、先行探索,解决游艇航行和出入境管理问题

出入境管理是珠海发展游艇消费的必要条件。珠海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协调港澳地区,利用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推动合法、规范、便捷的游艇航行,创新游艇管理方式。

(1)划分航行水域。对珠海水域进行划分,可划为自由航行区、审批航行区和禁航区。在符合航行安全的情况下,国内游艇可在自由航行区域活动;需要审批进入的航行区,需向主管部门申报批准;国外及港澳游艇,在办理完入境入境手续后,航行活动按国内游艇对待。

(2)设定游艇出入境管理口岸。要与港澳协商制定游艇出入境的便捷管理办法,集中查验,简化程序,形成类似港澳两地车牌查验机制。对于出入境的游艇,可在九洲港、湾仔、横琴或香洲码头中选择条件具备(有海事、船检、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码头停泊等)的口岸增加游艇出入境专门办理窗口。

(3)设立游艇航行和出入境日常管理工作机构。珠海市政府应尽快组织游艇行业管理部门,设立有特色的跨部门游艇产业管理协调机构,管理游艇消费领域中的相关事宜,推动相关立法进程,制订有效管理办法,简化手续,方便消费,在国内开创游艇消费领域新举措。

3、打造亲水文化,引导水上休闲消费。

除了经济发达、国民收入高等因素外,崇尚自然的亲水文化,也是欧美国家游艇消费广为普遍的重要原因。珠海可

从几方面培养亲水文化:一是广泛进行亲水文化的宣传;二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帆船、滑水、摩托艇等水上运动;三是承办国际、国内水上运动比赛。

(三)创建游艇销售中心

游艇销售是游艇产业的增值环节。由于游艇产品的高度个性化特征,既是游艇生产集中地又能开展游艇消费的珠海,更易发展成为游艇的销售中心,具体举措有:

1、建设高档展示场所。目前,南国游艇俱乐部已规划了规模大、档次高的常年游艇展示销售区。在为本地游艇企业和国内游艇企业产品面向全球市场提供展示、销售、维修、保养服务的同时,还将重点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游艇进驻,面向国内及亚洲市场游艇购买客户,办成永久性的游艇展示交易中心。由于珠海市横琴新区独具的优惠政策(独立的关区、优惠的税率以及和港澳的特殊联系),可建立综合性的游艇销售展示中心、游艇消费中心,极具发展潜力。

2、做强、做大游艇南国零配件交易中心,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国际游艇零配件采购平台、国际游艇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以此推动各类游艇专业合作平台的建设。

3、举办具有国际水准的游艇会展。会展业的发展对形成产业集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珠海市举办游艇会展的目标可定位为:一是举办独具特色的游艇专业展,为国内外游

艇设计、制造、配套、销售企业以及政府、协会等搭建国际性投资合作交流平台;二是在专业展成熟的基础上,在国内游艇消费进入一定规模后,将展览延伸到消费展。建议选择国内外知名合作伙伴,采取企业化运作,政府支持的方式进行推动。

五、珠海游艇产业战略保障措施

(一)着眼全局,抓好规划

游艇产业规划,必须以城市的整体规划为基础,突破地域的局限来进行游艇产业的布局,要着眼全局,将全市的旅游布局、产业布局、城市格局统筹考虑。具体操作可由珠海市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国内外游艇产业的发展状况、趋势,珠海发展游艇产业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发展方向及今后发展的办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珠海市发展游艇产业确实可行的方法路径。另外,游艇产业的规划还必须包含产业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土地规划、港口规划等多方面,这需要各方步调一致,协同作战,才能科学做好游艇产业规划这篇大文章。

(二)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游艇产业如今面临着检验标准、游艇俱乐部管理、游艇

出入境管理等政策问题,珠海要想加快游艇产业发展,应联合经贸局、海事局、海关、边检、港口等部门,积极应对,认真研究,突破瓶颈,才能占领先机。

(三)完善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

按照游艇产业集群要求,积极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实现产业集群。依托平沙游艇产业基地,实现游艇制造聚集。要在科技研发、船籍认证、码头、俱乐部、海岛开发、会议会展、旅游等方面积极扶持,实现整个游艇产业的集群。

(四)提升知名度、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广告宣传、参加国内外大型游艇会议会展,和国外的游艇企业、游艇协会、中介机构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建立国内外合作的机制,提升珠海游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积极筹备国际游艇展,搭建国内外合作的会议会展平台。

(五)完善公共服务

(1)积极扶持广东南国游艇及零配件交易中心建设。通过资金扶持、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把南国游艇零配件的交易展示平台建设好。

(2)建设珠海游艇船机检测中心。联合珠海海事局,设立珠海游艇船机检测中心,作为船机检测的试点,方便进口船机的认证工作。

(3)设立广东省质量监督游艇材料检验站。支持省级游艇材料检验站建设,为游艇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的检测服务。

(4)积极引导协会组织健康发展。支持珠海市游艇协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游艇专业委员会,使之成为行业与政府的沟通平台,协助政府更好的服务游艇产业。

(5)推动人才培养及产学院联盟。联合游艇企业、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城市职业学院、珠海标准委员会等机构成立产学研联盟,推进在科技研发、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

(六)优化平沙基地发展环境

(1)推进平沙游艇园区规划,突破园区发展空间瓶颈。利用土地规划修编,规划海洋装备制造区,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以及大型游艇制造。

(2)完善平沙游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的路网及绿化等配套工作,兴建游艇园区公用码头,改造连湾水闸,清疏连湾运河。

(3)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大力转变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力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不遗余力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把原来的项目筹建服务转变为综合性服务。

(七)强化组织保证

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各级部门都要对游艇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予关心、重视和支持。珠海市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关的游艇产业推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推动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下载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范文)

    论广播电视的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广播电视作为文化领域......

    海尔发展战略研究

    海尔发展战略研究 海尔跨国简介: 20年间,海尔从一个当初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神速地发展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高达1000亿元的跨国集团。上世纪80年代的中......

    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精选五篇)

    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 中国储能网讯: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的应用密切相关。储能电池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调控电能质量、优化能源效率......

    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X市位于X省东南部,行政区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镇X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全市森林面积X万公顷,境内有X山、X坡、X河等X个国家级......

    XX市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全力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006年4月2日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突出战略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围绕......

    空间发展战略研究(5篇)

    引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区域空间结构规划作为区域规划......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屠战略研究 周志田杨多贵(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在评价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动因,提出了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李世泰王庆 王富喜 宋彦华 孙海燕 摘要 在分析了烟台市发展城市经济优势因素和瓶颈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发优势和空间结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