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
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
中国储能网讯: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的应用密切相关。储能电池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调控电能质量、优化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能源并网应用以
及电网本身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赛迪经智近日在京发布《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年)》。研究报告在深入研究世界储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储能电池产业政策和应用市场、各种储能电池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几年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布局
中国储能电池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建议。
通讯基站、家庭和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利用:储能电池的三大市场应用发力点
从中国国内储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能电池规模市场领域还集中在通讯基站和数据中心应用市场,新能源储能利用还处于示范阶段。考虑未来通讯基站、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储能电池产业规模会从2012年的60亿
元增加到85亿元。
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是通讯基站储能电池发展的基础。到2011年,3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大部分县城、乡镇、主要高速公路和风景区等,3G建设总投资4,000亿元,3G基站超过40万个,3G用户达到1.5亿户。手机发送信号和光纤入户需要基站支持,而基站的运营需要储能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源。预计未来五年通信储能领域大约有1200亿元的规模,每年通信储能市场的资金规模达到50亿-60亿元人民币。
家庭式储能和数据中心储能都是近年来兴起的储能电池领域。家庭式储能电池市场在日本、欧洲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以日本为例,由地震引发的能源危机,刺激日本政府针对储能系统提出补贴计划,2万美元以上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只要通过SII认证,即可获得30~50%不等的补助。而大型的云计算中心包括以SaaS、虚拟化等模式存在的云计算相关应用服务发展、云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超大型机房建设也为储能电池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风力与太阳能发电均属间歇性能源发电,并网需要使用储能系统“缓冲”,然后重新转变为交流电再输到电网。此外,分布式新能源应用也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能量的储存实现高效利用。按照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达到1500GW,风电占比10%(150GW),光伏发电占比接近3.5%(50GW)。配套储能装置的功率按照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的15%计算(国网规划要求配置比例达到风电装机容量的20%以上),需要配备1.2亿度电的储能电池,以单位千瓦时电池设备500美元的售价计算(初期电池设备售价将在1200美元/度以上),十年内
中国风光储能市场需求在600亿美元左右。
第二篇:电力储能产业上市公司
电力储能产业上市公司
1.阳光电源
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储能及微电网解决方案。其中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包括:荒漠电站、屋顶电站、山丘电站。能及微电网解决方案主要有储能并网系统、光储微电网系统、燃料节约系统,主要应用与厂矿、企业、村落、通讯基站、光伏、风能发电站、地铁、港口医院等。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产品继续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也快速发展。
公司布局储能电源领域公司与三星SDI株式会社与2014年11月在韩国釜山签订了正式的合资合约,双方将在合肥建立合资公司,携手开展电力用储能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依据计划,双方将在合肥高新区新设立储能电池和储能电源两个合资公司,分别从事电力用锂离子储能电池包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及电力设施用变流设备和一体化储能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双方约定,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开拓电力储能市场,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南都能源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后备电源、动力电源、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导产品为阀控密封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铁路等基础性产业;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自行车电池、通讯终端应用电池等民生产业。
公司战略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的通信后备电源、储能应用电源、动力电源和新能源应用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储能应用领域,拥有大型储能、离网储能、分布式储能的系统设计及集成技术;在动力应用领域,拥有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电动自行车等车用超级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在通信应用领域,拥有IDC等交换机房用、基站用、UPS用等阀控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环保节能电池为国际首创,具有巨大的经济及生态效益;在新型材料方面,拥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阀控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等多项核心技术。
公司主营业务:
储能领域:
2014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969.52万元,同比增长14.69%。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大规模储能、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齐头并进,各类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日趋成熟。在大规模储能及分布式微网储能领域,公司以锂电和铅炭电池核心技术为基础,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完成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电网主导、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新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广东电科院广成铝业1.5MW蓄能项目(科技部863项目)、浙江鹿西岛4MWh新能源微网储能项目(科技部863项目)等项目的装机运行,并在一系列新的示范项目中中标。
3.科陆电子
科陆电子是智能电网、新能源、节能减排产品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较早涉足物联网行业,独立开发、自主研制并生产了100多种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发展领域为智能电网领域、新能源光伏发电、储能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系统、智能电能表、标准仪器仪表、风电变流器装置、储能与电力电源、机场专用中频静态电源、大功率光伏逆变器、高中低压变频器、高压大功率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及检测产品、电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十几类产品。
储能方面,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成立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已研制出具有虚拟同步机特性的光伏-储能一体化高效智能充放电控制技术,研制成功500KW级的具有自同步电压源(V/F模式)电力能量路由器,能实现8台以上并联运行;兆瓦级箱式储能电站继成功应用于中广核曲蔴莱7.203MWp离网光伏电站、祁连3.087MWp离网光伏电站等几个示范项目后,于2014年7月一举中标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玉树州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独立光伏供电工程户用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公司为此项目唯一中标人,合计中标金额14,940.47万元。
4.猛狮电源
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电池以及电池应用为主的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猛狮科技在全球范围率先推出纳米胶体电解质起动电池,经过六年的不断努力,纳米胶体电池在欧美高端摩托车更换市场已经成为新一代高科技换代产品,逐步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2014年公司推出的全系列高倍率磷酸铁锂起动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锂离子起动电池之一,已经高调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6大系列800多种规格型号的电池产品,涵盖汽车、工程机械、船舶、摩托车、通信、电力、照明、电动车辆、光伏储能等各个领域。
公司主要发展领域为摩托车起动电池,在新能源车辆研发、储能系统领域。在储能系统领域,公司主要开发产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家庭便携式储能系统、微电网复合储能系统、MW级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具体如下: 1)便携式式储能系统分为离网式、离并网式,功率范围从20W到10kW,特点是携带方便,安装简单,主要应用在家庭应急供电、缺电地区储备电能; 2)储能系统分为离网式、并网式、侧并网式等,功率范围从2kW到500kW,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系统储能等领域; 3)MW级智能电网储能式系统,主要是并网式,功率一般大于0.1MW,应用于智能电网削峰填谷,大型光伏、风力发电站储能。
5.圣阳电源
公司专业从事通信备用电源、电力备用电源、新能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新能源系统集成等系统方案的设计、开发和经营,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制造商。目前,公司已形成成熟的AGM和GEL两大类阀控铅酸蓄电池开发技术、锂离子电池开发技术和新能源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产品有:FCP铅炭电池、铅酸蓄电池、新能源系统集成、锂离子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动力和新能源储能等领域,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国内外市场。
水系离子电池研发公司
1、巨化股份
2013年巨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作,主要合作领域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加氢催化剂、海洋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及有机涂料、复合材料、激光表面处理、热喷涂技术以及高效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
2013年7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水系离子电池研究中获重要进展,首次提出用锂钠混合离子电解质这一全新理念构建新型水系离子电池。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存在安全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境污染且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体系中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 前适用于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极为匮乏,这成为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为此,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水系锂钠混合离子电池。这类电池的一极采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为活性材料,而另一极则选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钠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材料,同时以锂钠混合离子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得益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这类电池不但能储存电能,而且还具有分离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功能。电池可通过反复的充放电过程来实现对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富集,与现有其他化学分离技术相比,此操作更为简便且更加绿色环保。
2、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卫华博士开发的一种水系可充放锂离子的电极材料及包含该材料的水系可充放锂离子电池,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电池的诞生。
据陈卫华介绍,有机系锂离子电池因其有机电解液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在过充或短路等不当操作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非水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比相应的水溶液电解液要低两个数量级,有机电解液电池的制作成本也相应高很多。考虑到成本、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这些缺点限制了大型电池的应用。
水系锂离子电池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并能有效简化有机锂离子电池的严格组装条件,降低其制备和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水系锂离子电池体系基本可避免现有水系电池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属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
第三篇: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名院士,超过两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短短10年间,凭借技术优势,湖南省长沙市新材料产业迅速集聚,日益壮大。现在,这里正在打造“储能材料之都”。
电池和超高电容器等储能设备正向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发展。未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及其上游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视的潜力和美好的新前景。
以储能材料为节点,以“新动力”和“新储能”为核心,湖南长沙储能电池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日渐清晰、完整,以储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企业集聚
储能材料企业聚力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2002年与人合作,凑齐50万元启动资金,凭借自有技术办起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一年后,校办小厂就吸引来了5000万元的注资,并扩建成为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就占据国内第一;3年后,他们就实现了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并成功带动湖南当地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如今,他们正朝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发展目标迈进。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历程只是湖南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于不经意间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近10年间,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在长沙的“扎堆”发展已有目共睹:
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领域,长沙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集中度,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杉杉新材料,这里还有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口量最大的湖南瑞翔新材料公司等;
在镍氢电池材料产业领域,长沙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国内镍氢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长沙力元新材料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基地;
在超级电容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长沙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发。2007年,中南大学、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杉杉新材料、湖南业翔晶科、湖南瑞翔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系统关键材料及器件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燃料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中南大学在3个国家“863”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炭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材料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南大学的全钒储能液流电池材料制备技术也达到产业化水平,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技术储备。
技术升级
科研“沃土”育“新芽”
为什么这么多储能材料企业能在长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沙市经委主任赵跃驷告诉记者,“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但最重要的‘土壤’还是科研基础。”
长沙是我国新材料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南大学是一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研为特色的重点大学,黄伯云院士、黄培云院士、刘业翔院士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稀土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从传统材料到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员,并平均每年为新材料及相关产业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1000多人。
“长沙仅新材料领域就拥有10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有两万多人。全市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每年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类科技成果达100多项。”长沙市经委科技处、材料工业处处长肖逸告诉记者,其中,以中南大学有关科研团队为主体单位完成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曾获得200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出现、成长过程就很典型。李新海感慨地说,“只要有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资金就会闻风而至。”当年,公司的投资方杉杉科技想寻找合适的载体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领域。他们同时考察了至少5家以上的同类企业,最终与李新海的校办小厂达成从技术到股权的转让、移交与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杉杉科技看中了李新海所率科研团队过硬的自主技术,及其身后中南大学在新材料领域强大的科研力量。
平台升级
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
企业主动扎堆,产业逐渐集中,靠的是先天优势,但如何提高集群绩效,促使产业内合理地布局分工,靠的就是后天的努力了。
长沙请来长期关注当地先进储能材料及设备产业群发展的有关研究机构出谋划策。专家提出建议说,虽然这里不少企业已经在国内数一数二,可仍然规模偏小,凭任何单个企业的产能规模和资本实力,不仅难以实现更高层次更迅速的发展,而且较难抵御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些问题,长沙近两年来正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加强集成和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在发展思路上,长沙的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出现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重大轻小”转化到“抓大并扶小”、“抓大先扶小”的思路,最终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企业群。目前,长沙高新区内就正在建设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在具体举措上,长沙加大了相关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力推产业群内企业、院所的共享与合作。
2009年上半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建起了电池材料行业分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还发起组建了以科力集团、力元新材、杉杉新材料、科力远、科力丰等30家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载体的长沙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并以“会员制”的方式实施仪器设备资源和信息共享,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企业间、企校间的合作数量和质量。
2008年,科力远公司、中南大学牵头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到去年,已申报进一步建设“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到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锌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大功率超级电容器等三大中试基地,成为企业自主搭建研发应用技术平台的有益尝试。
产业链升级
上下拓展力争跨越发展
先进储能材料及其应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强劲的带动性:上游涉及到有色金属原材料产业,下游涉及到电池、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产业。实践表明,储能材料发展与储能设备发展通常是相匹配的,前者制约和决定了后者,后者又是反促和带动着前者。如今,两者在技术上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开发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而且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上下游垂直扩散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减少。科研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某种新材料,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节约资源。这对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群的发展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畅通高效的产学研用结合;二是多个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目前,长沙的储能材料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有高校的技术背景和人才资源,产学研用结合非常紧密。但是,虽然长沙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电池、电动工具等产业链下游环节却生产能力薄弱,而这正是产业链的增值环节,产业链的不够完整使得产业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较低。长沙如今重点发展方向,就是要以铅布铅酸电池及相关材料、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无汞锌锰电池及相关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带动终端产品(电池及电动工具)发展,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具体的产业链条是:电池级原料(锌、锰、铅、镍、钴、稀土金属等)—→电池材料(动力型超强泡沫镍、高温型球形氢氧化镍、储氢合金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等)—→镍氢、锂离子、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5.55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1.90亿元,同比增长19.2%。“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对此,赵跃驷满怀信心地说,“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完全可以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储能新材料之都!”
上图:湖南长沙高新区正在积极建设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以发挥出更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刘 勋摄
下图为湖南科力远新能源公司员工正在查看材料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
刘 勋摄
第四篇: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2010-11-05 02:53 长沙工业网
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名院士,超过两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短短10年间,凭借技术优势,湖南省长沙市新材料产业迅速集聚,日益壮大。现在,这里正在打造“储能材料之都”。
电池和超高电容器等储能设备正向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发展。未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及其上游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视的潜力和美好的新前景。
以储能材料为节点,以“新动力”和“新储能”为核心,湖南长沙储能电池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日渐清晰、完整,以储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企业集聚
储能材料企业聚力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2002年与人合作,凑齐50万元启动资金,凭借自有技术办起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一年后,校办小厂就吸引来了5000万元的注资,并扩建成为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就占据国内第一;3年后,他们就实现了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并成功带动湖南当地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如今,他们正朝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发展目标迈进。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历程只是湖南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于不经意间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近10年间,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在长沙的“扎堆”发展已有目共睹:
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领域,长沙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集中度,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杉杉新材料,这里还有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口量最大的湖南瑞翔新材料公司等;
在镍氢电池材料产业领域,长沙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国内镍氢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长沙力元新材料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基地;
在超级电容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长沙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发。2007年,中南大学、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杉杉新材料、湖南业翔晶科、湖南瑞翔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系统关键材料及器件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燃料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中南大学在3个国家“863”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炭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材料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南大学的全钒储能液流电池材料制备技术也达到产业化水平,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技术储备。
技术升级
科研“沃土”育“新芽”
为什么这么多储能材料企业能在长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沙市经委主任赵跃驷告诉记者,“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但最重要的„土壤‟还是科研基础。”
长沙是我国新材料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南大学是一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研为特色的重点大学,黄伯云院士、黄培云院士、刘业翔院士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稀土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从传统材料到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员,并平均每年为新材料及相关产业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1000多人。
“长沙仅新材料领域就拥有10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有两万多人。全市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每年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类科技成果达100多项。”长沙市经委科技处、材料工业处处长肖逸告诉记者,其中,以中南大学有关科研团队为主体单位完成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曾获得200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出现、成长过程就很典型。李新海感慨地说,“只要有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资金就会闻风而至。”当年,公司的投资方杉杉科技想寻找合适的载体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领域。他们同时考察了至少5家以上的同类企业,最终与李新海的校办小厂达成从技术到股权的转让、移交与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杉杉科技看中了李新海所率科研团队过硬的自主技术,及其身后中南大学在新材料领域强大的科研力量。
平台升级
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 企业主动扎堆,产业逐渐集中,靠的是先天优势,但如何提高集群绩效,促使产业内合理地布局分工,靠的就是后天的努力了。
长沙请来长期关注当地先进储能材料及设备产业群发展的有关研究机构出谋划策。专家提出建议说,虽然这里不少企业已经在国内数一数二,可仍然规模偏小,凭任何单个企业的产能规模和资本实力,不仅难以实现更高层次更迅速的发展,而且较难抵御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些问题,长沙近两年来正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加强集成和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在发展思路上,长沙的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出现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重大轻小”转化到“抓大并扶小”、“抓大先扶小”的思路,最终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企业群。目前,长沙高新区内就正在建设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在具体举措上,长沙加大了相关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力推产业群内企业、院所的共享与合作。
2009年上半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建起了电池材料行业分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还发起组建了以科力集团、力元新材、杉杉新材料、科力远、科力丰等30家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载体的长沙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并以“会员制”的方式实施仪器设备资源和信息共享,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企业间、企校间的合作数量和质量。
2008年,科力远公司、中南大学牵头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到去年,已申报进一步建设“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到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锌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大功率超级电容器等三大中试基地,成为企业自主搭建研发应用技术平台的有益尝试。
产业链升级
上下拓展力争跨越发展
先进储能材料及其应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强劲的带动性:上游涉及到有色金属原材料产业,下游涉及到电池、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产业。实践表明,储能材料发展与储能设备发展通常是相匹配的,前者制约和决定了后者,后者又是反促和带动着前者。如今,两者在技术上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开发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而且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上下游垂直扩散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减少。科研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某种新材料,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节约资源。这对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群的发展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畅通高效的产学研用结合;二是多个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目前,长沙的储能材料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有高校的技术背景和人才资源,产学研用结合非常紧密。但是,虽然长沙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电池、电动工具等产业链下游环节却生产能力薄弱,而这正是产业链的增值环节,产业链的不够完整使得产业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较低。长沙如今重点发展方向,就是要以铅布铅酸电池及相关材料、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无汞锌锰电池及相关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带动终端产品(电池及电动工具)发展,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具体的产业链条是:电池级原料(锌、锰、铅、镍、钴、稀土金属等)—→电池材料(动力型超强泡沫镍、高温型球形氢氧化镍、储氢合金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等)—→镍氢、锂离子、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5.55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1.90亿元,同比增长19.2%。“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对此,赵跃驷满怀信心地说,“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完全可以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储能新材料之都!”
第五篇: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我市的主流媒体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有关部
门的关心支持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宣传工作、事业建设、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市广播电视产业。下面就我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做初步探讨:
一、现状分析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变化。××人民广播电台不断改善节目质量,每天坚持播出《闽北各地新闻联播》栏目,开设直播节目《成长悄悄话热线》,还推出了一个新闻综合性栏目《阳光早间档》,每天上午9:00至11:00播出,电台的节目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除××区外各县市建立了广播音频工作站,每天播出12小时以上。××电视台二套作为公共频道获得上级广电部门批准开设。新闻实现天天播,开设的《××新闻》、《今晚十点》、《y城十五分》三个新闻栏目各有侧重点,其中《今晚十点》成为品牌栏目,被评为省级名牌栏目。××电视台还开设了《××方园》、《××经济》、《七彩阳光》等新栏目并在《××新闻》的周日《新闻周刊》中开播了手语节目。同时节目评奖创优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三年来获省级广播电视奖作品达到134件,并保持了每年获省级一等奖两件的水平。电视新闻在省台的用稿量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广播新闻的用稿量也有所上升。
2、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迅速。我市不断加大对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建设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至2005年累计完成1627个行政村,9328个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达12633公里,全市127个乡镇与城区实现光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46万户。2003年,完成××人民广播电台的调频发射机建设,改善了××人民广播电台信号在我市各县(市)的无线覆盖;2004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我市又开播了××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生活广播,丰富了我市的广播节目内容。至2005年底,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42%和97.44%。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进一步加大事业技术改革,提高科技应用水平。2004年8月,完成所有县级广播电台的音频工作站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各县级广播电台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质量。××市广电中心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工作也逐步展开,在××城区网中已实现传送数字有线电视节目,实现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同网传送。县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和政府网业务在××、××*、××等县(市)取得重大突破。广播电视经营创收稳步增长,有线电视收费率从原来的80%增加到97%,有线电视收入比2000年将近翻了一番。2005年××电视台广告收入800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广电中心大楼,成为××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提升了广电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了加强广电安全播出传输管理,建立了安全播出传输指挥中心,在重要时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定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市、县广播电视系统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和安全播出监测体系,各级建立有相应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全系统形成了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及敏感期的安全播出传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取得全省广电系统行风评议组织工作一等奖。
4、队伍素质有一定提高。在市直广电系统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由××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公司组建市广电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作,资源共享。中心成立后,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唯才是举原则,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并在2004年委托××师专举办了电子信息工程大专学历班,目前已有近百名的市县乡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在读。到2006年后,这
批学员陆续毕业后,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闽北广播电视基层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领导上党课制度,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展了“十佳新闻工作者”、技术维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促进广电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推进技术创新,激励广大广播
电视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困难与问题
1、体制性障碍。从宏观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体制,管办不分,又管又办,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微观上看,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宣传管理与经营管理相混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晰;在事业发展上重投入而不计成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在经营上单纯依靠广告和用户收视费收入而忽视其他赢利,在发展上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广电事业是从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以县为单位独立建网,自成体系,各自经营。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广电事业发展与体制约束的矛盾,导致许多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无法形成整体效益。
2、人才缺乏。我市广播电视系统在长期的宣传工作和事业建设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宣传人才和技术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优秀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紧缺新闻采、编、播、采、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市本级244个在编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人员比例大,有139人,占57%;新闻采编播技术人员171名,其中高级职称仅9人,仅占5.3。队伍中中级与初级职称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少,后继力量不足。
3、资金紧缺。市级广电部门由于建广电中心大楼投入巨大资金,自身原始积累单薄,基本靠借贷搞建设,目前市广电中心资产负债率高达60.93,2006-2008年每年须支付贷款利息××*万元,2009-2011年每年须偿还贷款本金××*万元,2013年偿还贷款××*万元,2014年偿还贷款××*万元,2015年偿还贷款本金××××万元,在偿还贷款本金的同时尚须支付相应的利息,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广播电视系统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引进,网络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广电系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都是90年代初核定的额数,无法跟上目前发展的需要。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市广播电视的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还贷和付银行利息,余下能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开销都显捉襟见肘,目前电视台记者摄像设备陈旧,加上编辑设备不够,严重影响了采编新闻的效率和质量。我市有线电视网络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已超期服役,网络改造因为资金紧缺进展缓慢。按照省政府要求,全省县城以上要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因为资金紧张,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面临困境。
三、目标与战略措施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省委提出的“四个破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打造更多的名牌栏目,拓展新的传播领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数字××”建设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要求,培养造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和技术专家、管理与经营人才,把我市广电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基本思路
1、强化优势产业。广播电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电视是其龙头和支柱。目前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加快实现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步伐,继续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和收视费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使之成为电视产业经营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2、振兴弱势产业。主要是指广播,它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相对整体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广播具有传播迅速、便于应急,互动性强、易于参与,服务性强,移动性强、伴随接收,音质优美、想象丰富,专业性强,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价低、利润率高等8大特点,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
3、发展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广播电视网络要真正变成一种产业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并大力开发增值业务,要在确保传播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紧跟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潮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战略措施
1、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制作能力。
⑴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坚持以宣传为中心,严把导向,不断扩大宣传规模,提高节目质量。××电视台全年自办栏目播出时间要从现在的4279分钟增加到五年后的8000分钟,重点办好《××新闻》、《今晚十点》两个品牌栏目,改革调整《××方园》栏目。开辟《》《》栏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通网上广播电视,通过internet网络收听电台节目。
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电视台在实现两套节目通过光纤传输各县(市、区)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要完成硬盘播出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在2007年春节装修启用广电中心大楼2000平方米演播厅,提升电视节目制播水平。电台要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办好城市生活广播,节目运作以大时段的服务类板块节目为载体,采用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直播方式,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根据不同时段收听群的差别,设置编排节目,为听众提供专业化的主持和专家级的服务。继续完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内部员工分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广播电视编导、播音员主持人、广告策划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节目制作能力。
⑶增强针对性,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对外宣传的能力。不断拓展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努力扩大××形象的宣传影响面,为外地了解××,了解“双世遗”地-武夷山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在巩固已有的对外宣传阵地和渠道的基础上,争取对外宣传合作有新突破,从2006年开始,广播电视对外宣传要逐年增加,力争在中央级、省级媒体的用稿每年以10%递增。
2、提高广播电视覆盖和广告创收
⑴加快广播电视建设,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继续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的县乡村联网建设,结合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质量,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在十五期间实现所有乡镇光缆联网的基础上,完成85行政村的光缆联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确保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市的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使县乡及90的行政村能收听到8套以上的广播节目,收看到10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未实现县乡村联网的行政村及大自然村能收听到3套以上的广播,收看到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积极探索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村村通”、“长期通”,实现“户户通”。同时,按照省广电局的要求和部署,完成有线电视模拟向数字平移工作,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有线电视用户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市区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10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
⑵积极拓展广告创收经营。进一步完善市广电中心广告创收经营机制,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点长点,力争每年的广播电视广告创收以10%递增,5年后电视广告收入达到2500万元。同时,广播电视报经营上要有新的突破。
3、加大广播电视科技事业投入力度
⑴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为适应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和各项增值业务的开发,继续进行城区网及部分乡镇网络的双向改造,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发展10万户双向有线电视用户;计划在2005年到2008年采用模拟与数字并行的过渡方式;2008年开始逐步关闭模拟电视频道,在全市10个市县城区基本实现有线模拟电视向有线数字电视的过渡;至2010年全市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完成整体数字转换工程,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计划增加30套电视节目。
⑵拓宽广电事业发展空间。继续抓好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电视采编设备及有线电视播出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并进行无线数字电视播出的尝试;市县广播采编播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开播市县两级的网上广播节目。同时,跟踪ip电视、网络电视、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在广播电视上的应用,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推动新的发展。
⑶建立安全信息发布系统。按照省广电局的部署,拟在市级有线前端设置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将该系统延伸到县级广电部门,提高安全播出应急响应能力。在完善我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三种级别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修订我市广电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播出自动化水平。
⑷发挥××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大楼的功能建设,努力把××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建成集办公、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制作、播出及多功能业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电视大楼。
4、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既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广电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三大体系”,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逐步加大我市广播电视市场的开放力度,广泛吸纳各种力量投资参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广播电视新增业务在确保控制节目管理权、审查权、播出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5、规范运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⑴加强监管,着力建立健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拟建立我市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加强对各县(市)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的监测,建立广播电视视听质量监督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手段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方位监测。同时,加强对信息网络传输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促进网上视听节目的传输健康繁荣、有序发展。对网站播放非法视听节目和无版权视听节目、未经许可播放视听节目、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视听节目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⑵建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其它行业经营广播电视部分业务的情形可能出现。广电部门应设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受理不同传输或播出平台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播出质量、播出安全的投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执法。深入开展“十一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广电播出机构年检工作,严格广电特殊岗位人员准入制度和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同时,探索加强新的媒体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广电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执法水平。
6、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介间的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不仅有同全国广播电视、省内媒介竞争,还有市内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间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我市广播电视的冲击更是非同小可。面对多元化的激烈竞争,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节目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亮出自己的绝招,打出自己的王牌。总而言之,新闻媒介的竞争,是节(栏)目质量的竞争,技术水平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广播电视要在各种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急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推出一流的节目,产生一流的效益,赢得一流的地位。目前我市广电系统缺乏的就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节目制作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而且优秀的人才正在不断流失。我们感到要加强人才建设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并大力宣传依靠、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观”;制定并大力宣传人才战略,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领导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象抓节目创优那样,象抓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工程师等培养列入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建立适应形势的全新体制。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路,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用政策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三是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真正做到改政府用工为单位用工,改固定用工为合同用工。对部室负责人、栏目责任人,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末位下岗制度,以激发工作热情,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以鼓励创新,创造“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培养和造就出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广纳贤才,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避免人才短缺、人才浪费和人才断层,避免近亲繁殖,最终实现市场配置,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以促进我市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发展,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为广大受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