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9: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篇: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姜 华

近几年来,旬阳县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一、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秦设旬关,西汉置县,有着秦楚、巴蜀、岭南、吴越和丰富汉水流域文化底蕴的旬阳县,自古就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美誉。境内江、河、湖水纵横交错,自然风光妩媚多姿,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历史文物遍布全县。自然地貌独特的旬阳县城是独一无二的天然太极城。东有巍巍羊山,奇境天门山、八卦山和九华山,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禹穴遗踪、蜀河古镇、清代古民居群、红军老祖墓等人文旅游资源;南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歪头山及“脚踏三县(旬阳、平利、竹溪)、放眼望三省(陕西、湖北、四川)”的西岱顶;北有旬河水域风光,有“张良隐居地,世外桃花源”之称的公馆龙泉休闲度假区以及水泉坪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后,随着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旬河梯级电站的梯次建成,旬阳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水乡”,以“水”为文章的旅游开发独具魅力。正在积极实施高科技含量的旬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为我县发展并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旬阳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到“充分挖掘我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市场资本转变,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以“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为发展思路,明确了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不断彰显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末,全县形成一定规模的景点4处,发展旅游接待场所13家,其中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其他规模以上酒店9家,可一次性接待游客住宿1500余人,就餐5000余人次,发展农家乐100余家,新办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销售店5家,旅游产品生产厂家3家。2010年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继2009年获得全国最优美小城百强之后,2010年由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建设厅、省林业局和三秦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大美陕西—发现之旅,我眼里最美的陕西旅游系列项目评选活动”中,旬阳县被评为“最美的绿色园林旅游城镇”。

二、发展旅游业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县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意识形态、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力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倾力支持,建立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协调和指导旅游产业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积极倡导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业。旬阳县先后投资400余万元聘请资深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旬阳太极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旬阳县太极城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太极城旅游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县羊山生态旅游区规划》、《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等,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划逐步进行景区开发建设。同时利用省政府将我县太极城、红军纪念馆园区列入“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羊山纳入陕西省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太极城、蜀河古镇列入省政府“陕南旅游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编制了《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规》、《旬阳县八卦山旅游区暨天门山核心景区施工图设计》、《蜀河古镇保护规划》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旬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是坚持打造旅游精品产品开发战略。按照“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发展重心,实施了太极城森林公园、观极台景观工程、县城街区改造、博物馆迁建、公共设施配套、宾馆饭店提等升级等一系列工程,近期启动了祝尔康大道二级堤建设工程;红军纪念馆园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建、企业参建、社会共建”的建设模式,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陕南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并积极申报国家二期经典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蜀河古镇也积极开展古镇改造,并出台了《蜀河古镇建设实施方案》;积极跟进羊山旅游招商,政府投资300余万元修建羊山旅游公路,为今后深度开发大羊山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围绕县内其他重点景区,初步建成天门山旅游区、公馆西沟景区、仁河水泉坪、石门西岱顶等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

三、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旬阳县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受制于产业结构和交通等大环境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市内岚皋、石泉、宁陕等县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对全局抓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和乡镇对发展壮大旅游业认识模糊,思想观念不解放,缺乏长远的发展理念,齐抓共管的强大发展合力还未形成,导致思想上短路,行动上迟缓,阻障了全县旅游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旅游大交通环境落后,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西康、十天高速公路的惠及面窄,致使西安、湖北等一线客源地的游客绕道而行;其次是现有的旅游景区道路等级低下,可进入性不强。目前县内大部分景区的道路还是通村水泥路,通行不畅。三是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收益的综合长效产业。景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向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国省旅游建设项目支持面小,资金量少,对景区建设作用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开发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各相关行业的带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我县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长期)和《八卦山旅游区总体规划暨核心景区天门山施工图设计规划》,全县上下要以规划为纲,服从规划要求,重点涉旅乡镇也要积极开展景区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确定开发建设重心,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资金捆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结合旬阳县旅游业发展通盘考虑,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三大体系建设。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十天、西康高速建设、旬阳大道改造、旬河梯级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建设四通八达的优势大交通网络;同时,交通部门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规划中,要优先考虑已纳入全县旅游规划的景区,在日常管护中加强巡查,保障畅通。二是标识体系建设。旅游标识体系被誉为“游客的眼睛,免费的导游”,除在高速路出口、国省道岔口、县乡道路入口设立准确明了、指向清晰的道路标识体系外,还要结合部门职能以“双创”要求在城区主干道设置公厕、广场、医院、旅游购物等公共标识;民政、城建部门要联合印制旬阳县城区导游图,结合相关部门要求,标注景区景点、购物、娱乐、住宿餐饮等常规旅游信息,免费发放给广大来旬游客。三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区宾馆饭店规范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鼓励和提倡发展快捷型、商务型、度假型规上酒店,着力解决好停车等公共服务;开展农家乐提等升级,开办农家乐住宿业务;开发包装精美、明码标价、易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设立专柜销售;充分发挥旅行社作用,除组织本县居民外出开拓眼界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旬阳旅游业发展,将外地游客引入境内,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城区网吧、酒吧、歌舞厅、足浴等行业管理,为外来游客提供干净卫生、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要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除西洽会、旅博会、龙舟节等常规宣传活动外,要不定期参加其他省市举办的各种促销活动,精心印制旅游指南、旅游地图、《山水旬阳》、《兰草花儿开》光碟等介质,强力打造旅游节庆品牌,适时策划举办中华太极城旅游文化节,利用多种平台向外推广中华太极城,宣传太极城文化。其次要调整好宣传方向,从旬阳旅游资源宣传向旅游景点宣传转变,借助原有的旬阳文庙、灵崖寺森林公园和已经建成的红军纪念馆园区、洞儿碥道观、太极城森林公园等景点,积极向外推广;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积极跟进已经签约的羊山旅游区开发,同时加大其他景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四要抓好精品旅游产品建设。以太极城和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入手,加快太极城景区建设。景观工程的绿化、步道、公厕、商店和其他配套设施要陆续到位,加快博物馆迁建工程进度,争取明年正式动工;红军纪念馆尽快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园区的接待运营,加快完成布展和标识建设,围绕园区的餐饮、住宿、停车、休闲等配套服务体系要加快进度,尽量满足一般常规性接待服务;蜀河古镇要以《关于加快蜀河古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争取项目分步实施,借助黄州馆、扬泗庙的古建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古镇改造,结合库区开发综合利用,大作“水”上文章。羊山开发要紧密结合招商引资成果,加强联系积极协调,提供全面服务,以南羊山大草甸和八卦山、天门山为重点,争取利用2至3年时间建成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部门共建、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围绕着“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重心,形成大北环旅游精品线路,真正把旬阳旅游业发展成为“多线路必经之地、多卖点必游之地、多功能必来之地”的国内一流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二篇:关于眉山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胡晓腾

管理学院自考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

指导教师:张明川

摘要:眉山市,古称眉州,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被称为“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道教圣地、长寿之邦”。面对新世纪,眉山如何认清资源,瞄准市场,扬长避短,找准角度,发展特色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关键词:眉山市;旅游业;发展

一、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眉山市旅游交通环境和旅游景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眉山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上升趋势。

目前,眉山市有各类景区景点达100余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形成了以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竹文化等代表的多种文化特色旅游,以三苏祠、彭祖山、黑龙滩、瓦屋山、槽渔滩等为精品景点的旅游资源,同时,眉山市位于成乐黄金旅游线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地吸引着广大旅游者的到来,据统计,2006年全市接待各类游客507.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4亿元。旅游收入量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均有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眉山的旅游业与省内以人文旅游著名的武侯祠,以自然景观著名的乐山、峨眉、九寨黄龙等旅游地区相比,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问题,无论是景区设施建设、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都无法与这些景区景点相比。随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环境的高要求以及对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眉山旅游业要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的转变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二、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1.区位交通优势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层,距成都60公里,行程只需要40分钟,距双流国际机场55公里,只需30分钟。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经立项,正在设计中的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轻轨铁路建成后,眉山到成都仅需要15-18分钟。市内由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横三纵交通骨架,从各县到市区只需半个小时。2.旅游资源优势

眉山名胜众多,所辖五县一区,均有各具特色、品位颇高的风景名胜资源,东有融湖光山色于一体、享有“成都后花园”美誉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仁寿黑龙滩;西有跻身“国家森林公园十佳”的洪雅瓦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和丹棱龙鹄山大雅堂;南有“川南第一山”青神中岩寺、平羌小三峡;北有长寿文化之乡彭山彭祖仙女山和彭祖长寿城;中有历史文化名城“三苏故里”眉山,有驰名中外的三苏博物馆;有史称蜀中三大道观之一的蟆颐观,也有眉山地区旅游局直接负责开发的4500亩东坡湖旅游区;还有众多尚处开发初级阶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眉山旅游文化厚重。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德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和创业精神,为旅游提供了文化内涵,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历届眉山东坡文化节,彭山彭祖寿星节、洪雅台会、青神竹编艺术节、丹棱唢呐艺术节及老峨山游山文化经贸会等,均有声有色,享誉巴蜀,名扬海外。

眉山历史上人杰辈出,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古代有西晋文学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苏氏三父子、著名宰相何栗、虞允文,著名史学家李焘父子,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的彭端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梁津和一代地质大师、新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有长安画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梵高”、“画坛怪杰”的石鲁和中国著名书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冯建吴。他们的历史功绩和文物遗迹,为眉山旅游开发提供了珍贵资源。3.潜在客源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随着眉山产业的调整、资源的优化组合,人口密度的增加,以人文历史游览、景区观光、美食文化为主的主题旅游度假线路的打造与推出,将在眉山市增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在原有的客源基础上将会增加境内外的商务客以及团队、会议客人、自驾游客人。为眉山市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劣势分析(Weakness)1.旅游特色各异,但发展速度缓慢

六县的旅游资源都各具其鲜明的特色,如彭祖仙女山的长寿文化、瓦屋山的原始古朴、黑龙滩的湖光山色、中岩寺的林泉佳境、眉山的三苏遗风等。尤其是这些景区景点的山与山、水与水、风格各异,风情万般,雷同性小,差异性大,可游性强。但过去开发进度明显滞后于峨眉山和乐山大佛。2.景区初具规模,但开发缺乏深度

多数景区主要是观光和宗教旅游,度假旅游和游乐设施开发不够,加之旅游线路安排不合理,游客走马观花,停留时间短,削弱了景区的吸引力,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开发潜力很大,但投入明显不足

现有景区和新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一直没有稳定可靠的投资渠道,致使景区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眉山建区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4.旅游业大有可为,但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涉及行业和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结合机构改革,理顺旅游体制,已势在必行。5.旅游线路散乱。

区域内现只具备人文和少数自然景观旅游线路,相对单一,散乱。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政策:四川省旅游局决心“重振四川旅游业”,同时将四川省的客源市场做了重新的定位——“强化境内,推动境外;重点周边,确保省内”。眉山市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资金方面:从眉山市旅游大变样动员大会上获悉,全市将做好银行融资,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投资25亿元以上。在基础设施上会有质的飞跃。对于接待游客有了更好的条件。

(四)威胁分析(Threat)

1.主题打造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过去的主题迎合不了现在人的需求,没有好的主题将吸引不了客户资源。

2.路线内容丰富化的艰难:路线的运作难度大,需要旅游局、旅行社及推广公司携手创建。

3.自驾游客人的喜好很难把握:要满足他们在自驾旅行的乐趣,需要有独特的主题和吸引力点子。

三、眉山市旅游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切实抓住新建地区的大好机遇和成都大城市消费市场不断扩张的机会,面向成都,背靠乐山,紧扣休闲度假旅游这一主题,以眉山城为中心,瓦屋山为龙头,长寿文化、三苏文化为主线,彭祖仙女山、黑龙滩、槽渔滩、中岩寺、龙鹄山大雅堂景区为重点,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为要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育全民大旅游观念,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构建六大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成都的休闲度假中心、会议旅游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二)抓紧、抓好旅游重大建设项目 1.大力改善公路交通条件

(1)完成交通干线新建设工程。新建成乐高速公路眉山段,改建省道106线洪雅-丹棱-眉山-仁寿段为高等级快速通道和连通彭山-眉山-青神的南北干道,形成以眉山为中心的十安辐射交通干线,并改造丹棱至蒲江公路。1998年开工,2001年前完成。

(2)新建黑龙滩环湖西路,全长14.6公里,向北接国道213线,向南接眉仁快速通道,串联沿途景点,使成都游客行车60公里即可到达库区,加之成都人民南路延伸直抵华阳以及眉仁路建成高速通道,使黑龙滩既与成都融为一体,又与乐山、峨眉山和眉山构成环状旅游热线。1999年动工,2002年竣工。

(3)扩建彭山东口镇至仁寿黑龙滩公路,改造彭山江口镇-黄丰镇-仁寿县里仁乡-杨柳乡公路约20公里,连通仙女山至黑龙滩,形成仙女山-黑龙滩-三苏祠旅游环线。

(4)打通张场镇经老峨山至顺(龙)马(岭)公路。使老峨山风景区与雅安百丈湖、蒙顶山风景区连通。1999年动工,2001年完成。

3、大力加速眉山新城建设

(1)制定实施眉山新城规划。一是按历史文化名城和花园式城市修订城区建设规划,二是按建成眉山地区游客接待中心的要求,1997年开始规划、征地、拆迁、建设,用5-8年时间,把眉山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旅游特色显著的新兴城市。

(2)集中力量抓好眉山地区东坡湖旅游经济区。地区旅游局负责开发,面积约4500亩,是眉山新城区组成部分。1999年完成规划、征地和部分项目启动工作;计划新建园林别墅式三星级酒店、游乐园、水上运动中心各一个。要求2001年整个旅游区初见概貌,2002年初具规模,2005年,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为实现眉山成为旅游特色显著城市的目标,挥主导作用。(3)新建眉州国际大酒店。按三星标准建成地区的接待中心。第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1999年动工,2000年投入运营。

3、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工程

(1)建设彭祖山庄项目,包括新建功夫茶房、川茶馆、汉代一条街、长寿乐园、完善仙女湖度假区一期工程。2002年前初步完成。

(2)加速黑龙滩国家水利旅游区开发建设。抓好“三馆四园五中心”(即黑龙滩水库览馆、仁寿名人纪念馆、珍稀水族馆、八仙群岛动物园、水上体育游乐中心、蟠龙岛游乐中心、大坝度假娱乐会议中心、翠屏谷别墅中心、仁寿名优特新产品旅游商贸中心)建设。1999年动工,2002年初步完成。

(3)加速青神旅游片建设。完善中岩寺景区建设,修建临江民风民俗一条街,充实竹艺城博览内容,加速平羌小三峡开发;修建青神“瑞草东坡夫人故居――宋城”、瑞峰大营坳国际畜牧观光旅游场、瑞峰汉岩墓博物馆。上述项目1998年开始运作,2005年初步完成。

(4)扩建丹棱龙鹄山文化旅游区。将大雅堂迁建于龙鹄山,形成整体优势。1999年动工,2001年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未来五年眉山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辞“旧”迎“新”之际,《眉山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即将出炉。未来五年,眉山旅游蓝图这样描绘:

“十二五”期间,眉山将围绕构建眉山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形成旅游纵横两带,辐射三条精品线路,构建四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十大旅游产业园区,对接川南与成乐旅游线,融入成都一体发展,成为成都“田园城市”中的“后花园”休闲度假区,进入旅游经济强市系列。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眉山市中心城区将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旅游中心城市,从交通枢纽、旅游服务功能、集散功能、信息中心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五方面进行完善,形成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都市旅游区;纵向沿岷江两岸打造岷江水文化体验带和横向省道106线打造乡村旅游带;依托“城南养生度假旅游线”、“成——眉——乐旅游线”、“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环线”,将眉山的旅游资源整合到精品线路上去,实现区域合作发展,获得更多支持与发展条件;构建“城南„养生休闲‟”、“瓦屋山——七里坪„生态度假‟”、“东坡故里„文化体验‟”、“岷江东岸„乡村旅游‟”四大旅游目的地,以线路统筹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最终成为四川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依据《眉山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四大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10个旅游产业园区、9个农业产业园区、19个农业观光园区,提升旅游业总体效益,迎合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眉山将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个,AAA级旅游景区13个,新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申评5星级以上星级宾馆5家,3星或4星级宾馆12家,重点扶持旅行社8家,到2015年末,眉山市年接待游客将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五、结语

根据上述对眉山市现有状况、客源市场、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以及其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规划。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眉山市旅游将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依托眉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一条具有观赏、娱乐、体验、文化传播特色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和旅游线路,从而带动眉山市的建设,加快城市发展进程。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又一旅游亮点,同时成为眉山市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相关资料有限,在对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眉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够详尽。二是在对未来绵眉山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只提出了指导性的对策建议,没有针对具体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较为完整的策略,这需要在具体操作时做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眉山市旅游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四川省旅游政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web/.[3]张维亚.赵昭,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杨振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5]冯明义,孟悦.旅游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三篇: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我市的主流媒体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有关部

门的关心支持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宣传工作、事业建设、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市广播电视产业。下面就我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做初步探讨:

一、现状分析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变化。××人民广播电台不断改善节目质量,每天坚持播出《闽北各地新闻联播》栏目,开设直播节目《成长悄悄话热线》,还推出了一个新闻综合性栏目《阳光早间档》,每天上午9:00至11:00播出,电台的节目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除××区外各县市建立了广播音频工作站,每天播出12小时以上。××电视台二套作为公共频道获得上级广电部门批准开设。新闻实现天天播,开设的《××新闻》、《今晚十点》、《y城十五分》三个新闻栏目各有侧重点,其中《今晚十点》成为品牌栏目,被评为省级名牌栏目。××电视台还开设了《××方园》、《××经济》、《七彩阳光》等新栏目并在《××新闻》的周日《新闻周刊》中开播了手语节目。同时节目评奖创优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三年来获省级广播电视奖作品达到134件,并保持了每年获省级一等奖两件的水平。电视新闻在省台的用稿量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广播新闻的用稿量也有所上升。

2、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迅速。我市不断加大对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建设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至2005年累计完成1627个行政村,9328个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达12633公里,全市127个乡镇与城区实现光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46万户。2003年,完成××人民广播电台的调频发射机建设,改善了××人民广播电台信号在我市各县(市)的无线覆盖;2004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我市又开播了××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生活广播,丰富了我市的广播节目内容。至2005年底,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42%和97.44%。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进一步加大事业技术改革,提高科技应用水平。2004年8月,完成所有县级广播电台的音频工作站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各县级广播电台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质量。××市广电中心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工作也逐步展开,在××城区网中已实现传送数字有线电视节目,实现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同网传送。县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和政府网业务在××、××*、××等县(市)取得重大突破。广播电视经营创收稳步增长,有线电视收费率从原来的80%增加到97%,有线电视收入比2000年将近翻了一番。2005年××电视台广告收入800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广电中心大楼,成为××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提升了广电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了加强广电安全播出传输管理,建立了安全播出传输指挥中心,在重要时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定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市、县广播电视系统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和安全播出监测体系,各级建立有相应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全系统形成了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及敏感期的安全播出传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取得全省广电系统行风评议组织工作一等奖。

4、队伍素质有一定提高。在市直广电系统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由××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公司组建市广电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作,资源共享。中心成立后,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唯才是举原则,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并在2004年委托××师专举办了电子信息工程大专学历班,目前已有近百名的市县乡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在读。到2006年后,这

批学员陆续毕业后,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闽北广播电视基层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领导上党课制度,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展了“十佳新闻工作者”、技术维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促进广电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推进技术创新,激励广大广播

电视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困难与问题

1、体制性障碍。从宏观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体制,管办不分,又管又办,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微观上看,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宣传管理与经营管理相混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晰;在事业发展上重投入而不计成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在经营上单纯依靠广告和用户收视费收入而忽视其他赢利,在发展上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广电事业是从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以县为单位独立建网,自成体系,各自经营。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广电事业发展与体制约束的矛盾,导致许多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无法形成整体效益。

2、人才缺乏。我市广播电视系统在长期的宣传工作和事业建设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宣传人才和技术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优秀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紧缺新闻采、编、播、采、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市本级244个在编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人员比例大,有139人,占57%;新闻采编播技术人员171名,其中高级职称仅9人,仅占5.3。队伍中中级与初级职称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少,后继力量不足。

3、资金紧缺。市级广电部门由于建广电中心大楼投入巨大资金,自身原始积累单薄,基本靠借贷搞建设,目前市广电中心资产负债率高达60.93,2006-2008年每年须支付贷款利息××*万元,2009-2011年每年须偿还贷款本金××*万元,2013年偿还贷款××*万元,2014年偿还贷款××*万元,2015年偿还贷款本金××××万元,在偿还贷款本金的同时尚须支付相应的利息,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广播电视系统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引进,网络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广电系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都是90年代初核定的额数,无法跟上目前发展的需要。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市广播电视的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还贷和付银行利息,余下能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开销都显捉襟见肘,目前电视台记者摄像设备陈旧,加上编辑设备不够,严重影响了采编新闻的效率和质量。我市有线电视网络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已超期服役,网络改造因为资金紧缺进展缓慢。按照省政府要求,全省县城以上要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因为资金紧张,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面临困境。

三、目标与战略措施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省委提出的“四个破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打造更多的名牌栏目,拓展新的传播领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数字××”建设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要求,培养造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和技术专家、管理与经营人才,把我市广电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基本思路

1、强化优势产业。广播电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电视是其龙头和支柱。目前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加快实现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步伐,继续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和收视费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使之成为电视产业经营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2、振兴弱势产业。主要是指广播,它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相对整体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广播具有传播迅速、便于应急,互动性强、易于参与,服务性强,移动性强、伴随接收,音质优美、想象丰富,专业性强,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价低、利润率高等8大特点,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

3、发展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广播电视网络要真正变成一种产业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并大力开发增值业务,要在确保传播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紧跟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潮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战略措施

1、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制作能力。

⑴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坚持以宣传为中心,严把导向,不断扩大宣传规模,提高节目质量。××电视台全年自办栏目播出时间要从现在的4279分钟增加到五年后的8000分钟,重点办好《××新闻》、《今晚十点》两个品牌栏目,改革调整《××方园》栏目。开辟《》《》栏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通网上广播电视,通过internet网络收听电台节目。

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电视台在实现两套节目通过光纤传输各县(市、区)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要完成硬盘播出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在2007年春节装修启用广电中心大楼2000平方米演播厅,提升电视节目制播水平。电台要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办好城市生活广播,节目运作以大时段的服务类板块节目为载体,采用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直播方式,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根据不同时段收听群的差别,设置编排节目,为听众提供专业化的主持和专家级的服务。继续完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内部员工分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广播电视编导、播音员主持人、广告策划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节目制作能力。

⑶增强针对性,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对外宣传的能力。不断拓展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努力扩大××形象的宣传影响面,为外地了解××,了解“双世遗”地-武夷山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在巩固已有的对外宣传阵地和渠道的基础上,争取对外宣传合作有新突破,从2006年开始,广播电视对外宣传要逐年增加,力争在中央级、省级媒体的用稿每年以10%递增。

2、提高广播电视覆盖和广告创收

⑴加快广播电视建设,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继续推进我市广播电视的县乡村联网建设,结合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质量,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在十五期间实现所有乡镇光缆联网的基础上,完成85行政村的光缆联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确保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市的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使县乡及90的行政村能收听到8套以上的广播节目,收看到10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未实现县乡村联网的行政村及大自然村能收听到3套以上的广播,收看到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积极探索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村村通”、“长期通”,实现“户户通”。同时,按照省广电局的要求和部署,完成有线电视模拟向数字平移工作,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有线电视用户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市区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10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

⑵积极拓展广告创收经营。进一步完善市广电中心广告创收经营机制,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点长点,力争每年的广播电视广告创收以10%递增,5年后电视广告收入达到2500万元。同时,广播电视报经营上要有新的突破。

3、加大广播电视科技事业投入力度

⑴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为适应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和各项增值业务的开发,继续进行城区网及部分乡镇网络的双向改造,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发展10万户双向有线电视用户;计划在2005年到2008年采用模拟与数字并行的过渡方式;2008年开始逐步关闭模拟电视频道,在全市10个市县城区基本实现有线模拟电视向有线数字电视的过渡;至2010年全市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完成整体数字转换工程,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计划增加30套电视节目。

⑵拓宽广电事业发展空间。继续抓好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电视采编设备及有线电视播出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并进行无线数字电视播出的尝试;市县广播采编播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开播市县两级的网上广播节目。同时,跟踪ip电视、网络电视、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在广播电视上的应用,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推动新的发展。

⑶建立安全信息发布系统。按照省广电局的部署,拟在市级有线前端设置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将该系统延伸到县级广电部门,提高安全播出应急响应能力。在完善我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应急、紧急、危急状态的三种级别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修订我市广电安全播出传输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播出自动化水平。

⑷发挥××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大楼的功能建设,努力把××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建成集办公、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制作、播出及多功能业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电视大楼。

4、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既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广电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三大体系”,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逐步加大我市广播电视市场的开放力度,广泛吸纳各种力量投资参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广播电视新增业务在确保控制节目管理权、审查权、播出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5、规范运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⑴加强监管,着力建立健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拟建立我市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加强对各县(市)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的监测,建立广播电视视听质量监督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手段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方位监测。同时,加强对信息网络传输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促进网上视听节目的传输健康繁荣、有序发展。对网站播放非法视听节目和无版权视听节目、未经许可播放视听节目、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视听节目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⑵建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其它行业经营广播电视部分业务的情形可能出现。广电部门应设立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机制,受理不同传输或播出平台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播出质量、播出安全的投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执法。深入开展“十一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广电播出机构年检工作,严格广电特殊岗位人员准入制度和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同时,探索加强新的媒体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广电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执法水平。

6、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介间的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不仅有同全国广播电视、省内媒介竞争,还有市内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间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我市广播电视的冲击更是非同小可。面对多元化的激烈竞争,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节目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亮出自己的绝招,打出自己的王牌。总而言之,新闻媒介的竞争,是节(栏)目质量的竞争,技术水平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广播电视要在各种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急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推出一流的节目,产生一流的效益,赢得一流的地位。目前我市广电系统缺乏的就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节目制作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而且优秀的人才正在不断流失。我们感到要加强人才建设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并大力宣传依靠、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观”;制定并大力宣传人才战略,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领导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象抓节目创优那样,象抓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工程师等培养列入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建立适应形势的全新体制。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路,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用政策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三是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真正做到改政府用工为单位用工,改固定用工为合同用工。对部室负责人、栏目责任人,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末位下岗制度,以激发工作热情,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以鼓励创新,创造“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培养和造就出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广纳贤才,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避免人才短缺、人才浪费和人才断层,避免近亲繁殖,最终实现市场配置,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以促进我市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发展,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为广大受众服务。

第四篇: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星明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email:lxm 415@126.com

文化资源与和经济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出文化强大的经济属性。据统计,我国到2005年的文化市场消费将达到5500亿元。而作为文

化消费的旅游业,随着其快速发展,挖掘本地特色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发展的求新、求异、求知的消费需求,将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已是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需求。湖北省作为旅游文化大省,可谓人杰地灵,文华昌盛。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

异、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另外,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

色,深受群众喜爱。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特别值得提

出的是湖北境内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这些构成了我省旅游文化产业

化强大的资源基础。因而,研究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从质量上提升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

竞争力,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湖北省旅游文化虽然名满古今。但其大多还藏在深山无人识,开发有欠力度,旅游文化产业化尚处

起步阶段。为此,提出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指导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1体制创新战略。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必须具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应具

备的条件。为此应进行从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到开发商投资等一系列的体制创新。

2品牌战略。全面启动与实施旅游文化产业化,形成旅游文化产品系列,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旅游

文化产品品牌。

3特色战略。特色是旅游产业的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市场。挖掘各具特色的旅

游文化使之成为旅游产品的灵魂,并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出来,这是旅游产品魅力永驻的关

键。

4集聚战略。对于湖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而言,在一定区域形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群、产业链是

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5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文化产业化不同于其它产业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旅游文化资源在产业

化过程中的增值而不是消耗,是在消费过程中,旅游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因而是可持续的。

第五篇:旬阳畜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旬阳畜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旬阳县农技中心 作者:张学进

旬阳县农业部门多年来通过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进“五种工作机制”和“六项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产业的突破性发展。2009年全县养猪总量达到124万头,出栏商品猪70万头,畜牧产值实现7.73亿元,较2006年前3.5亿元产值净增120.8%,2010年也保持了畜牧产业良好发展势头。

“五种工作机制”:一是资源捆绑机制。就是将农业、扶贫、水利、畜牧、沼气、农技、农机、农经等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人力资源、技术服务、信息提供等产业发展要素集中捆绑起来,达到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板块开发、全面发展;二是整村推进机制。就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科学筛选产业类型和发展模式,实行集约经营、规模生产、全面推进,确保各个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农户70%的收入来自于入导产业;三是强村大户机制。就是经过筛选,对那些具备产来发展条件,具有较强群众基础的村和农户,实行部门包抓、县乡联建、绩效挂勾、责任到人,使其率先突破、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园区推进机制。就是实施产业功能区划,将技术推广、包抓方式由示范点向示范园区转变、由点到面形成园区,达到由村庄院落到一组、一村、一条河整体推进;五是规划引领机制。就是根据县内农业发展实际,确立“壮畜、强烟、优姜、扩桑、兴林、稳粮”产业发展方针,对各产业制定到区域、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类别和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干部包抓的考核办法、激励手段,确保产业永续发展。“六项发展模式”:一是“畜沼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以沼气为纽带,实行种、养、沼“三结合”,圈、沼、厕、厨、园“五位一体”,以沼代燃、以沼促畜、以畜养沼、沼液浇园、沼渣肥田、种养互动,最终带动粮油、蚕桑、蔬菜、林果业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循环平衡发展,达到一业带多业,实现农业内部资源良性循环利用;二是生猪家庭适度养殖“121”模式。就是要求所有农户建一座圈、厕沼相配套的小型圈舍,饲养1头二元母猪,年自繁自育出栏20头商品猪,实现户均养殖收入1万元,对陕南山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的提出了大致界定标准;三是种养结合模式。就是根据农户生猪养殖数量和土地资源条件,调整农户家庭种养结构,推广种植高产红薯、玉米、牧草等饲料作物,确保60%以上的生猪饲养实现农户自产自给,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四是标准化养猪模式。就是要求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户统一按照正大公司生猪养殖圈舍标准进行圈舍建设,除圈舍面积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灵活调整外,圈舍其它设施建设均应达到控温养殖标准,以保证生猪饲养质量,提高养殖收入;五是生猪养殖自繁自育模式,就是县建生猪扩繁场,乡(镇)建生猪人工授精站,村建生猪人工授精点,农户饲养二元母猪,形成县、乡(镇)、村、农户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六是农户产业经营“八

3个一”模式。就是要求每个生猪养殖户有一口8m以上的沼气池,有一座圈、厕、沼相配套的生猪饲养圈舍,饲养一圈良种猪,种一亩以上高产饲料,配备一名饲料加工机械,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饲养人员,养殖户每户有一名主要人员是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有一份生猪饲养收购订单。

下载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精选5篇)

    关键词:辽宁机器人产业 技术创新 市场培育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12-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柔......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钟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钟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钟山区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点)有贵州三线博物馆、凤池园、麒麟公园、动物园、凉都森林公园、韭菜坪景区等景区。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水钢工业......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