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稿)开发区五项措施,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开发区五项措施,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开发区以“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为指导,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开发区承载能力,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又稳发展,发扬苦干巧干、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发区五项措施,加大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等各项工作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以叶金华常委为组长,各园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百日大会战”活动领导小组。
2、解放思想,提高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工程设计费、监理费等中介服务费用低于30万的工程项目,经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后直接委托已在我县承接相关业务并信誉好的公司进行工程设计。目前赣州天成规划市政设计院负责迎宾大道治超站至海关段市政道路工程、富康工业园30米大道以南500亩土方平整工程(原昌利金属地块用地)、会龙工业园精丰纽扣企业旁15米道路工程、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土方平整工程等测量、设计工作已启动,加上由中国京冶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富康工业园中和再生资源旁15米道路工程等6个项目都将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设计工作,9月中旬前上述6个工程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
3、攻坚克难,破解难题。为进一步加快在建和准备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减少在工程建设时期遇到阻力,深入项目现场、分析制约原因,全力以赴加强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和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征地拆迁、管线搬迁等问题;目前开发区已解决杆线搬迁10余项,协调解决了3个项目征地拆迁事宜,同时确保了近期新圳管线走廊15米道路工程、新圳小区赣钇南侧30米道路工程、龙腾河道改道桥梁工程、美雅24米道路工程、美雅24米道路桥梁工程、大罗新增用地北侧道路工程等6个项目完工,目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4、建立制度,完善程序。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园区每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在出台《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财政资金工程管理办法》、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财政资金工程工程进度款评审制度的同时,继续学习赣州开发区等先进园区经验并结合我开发区工作实际,目前正在草拟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入库和考评制度,准备在今后工程建设管理中试行。
5、科学调度,加强协调。为进一步科学合理调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每周一开发区党政联席会上听取各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对项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行每周报送项目建设进展制度,每周进行一次通报,扎实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开发区实施“两个提升工程”——提升园区形象,提高承载能力,不断加快路网、电网、管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内投资环境。截止目前,累积完成基础投资近亿元。2012年,完成紫昱路拓宽改造;建设11万伏滂汪变电站;架设约18km35KV供电线路;新植、补植绿化面积7650平米,栽植花木1800棵,铺设人行道砖2万平米,改造太阳能路灯120盏。今年上半年,启动西部规划,建设两条道路——沿山路和紫藤北路,道路里程4公里。目前沿山路南段已建成通车;紫藤北路正在实施道路排水和路面工程。两条道路建通后可释放土地近千亩,安排项目10余个;同步架设改造1万伏供电线路1100米;紫昱路绿化已完工,完成绿化面积12480平米,栽植各类树木1280棵。园区的形象和承载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引进项目提供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入驻项目近百家,初步形成以山河矿装、安徽矿机等大型煤机企业为支柱,新立机电、中芬选矿、大金矿山、弘武液压等一批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2012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增加值22.16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50%。园区发展规模以上工业68家,已占全区近一半,成为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篇:五项措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淮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推出五项措施 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为切实加强质监系统作风建设,提升机关形象,提高服务水平,为服务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成长提供保障。近日,淮滨县质监局推出五项措施,着力打造“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机关。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通过开展提升“四力”、促进作风建设活动,着力解决机关股室执行力不强、服务不力、效率不高、创新不强等问题。一是抓执行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工作流程。三是抓创新力,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创造新业绩新经验。四是抓公信力,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机关和技术机构,落实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迅速回应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呼声。五是抓服务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机关。
二是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影响行风建设的问题和症结:一是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防止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礼金、礼券行为。严格按照质监行业“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风要求,坚决彻底杜绝、拒收企业或行政相对人的“小意思”,应成为质监系统干部职工自律和自觉的行为,不因“小意思”变成“大影响”。二是严格规范在遵守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和事。三是切实巩固和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消除办事拖拉、推诿和扯皮现象。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把服务措施落到实处。认真落实省质监总局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切实推行“首违不罚”和本局服务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成长等服务措施。二是大力
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从部门职能职责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扎实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户、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用实际行动惠企益民。三是广泛开展创建服务品牌活动。以机关股室、单位为重点,大力开展争创服务品牌活动。
四是改善行业形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质监、认可质监、支持质监。一是及时、主动地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服务发展、科学发展情况,赢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质监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二是加强与县纪委、监察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得这些部门对质监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三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经常化、多样化的宣传,广泛宣传质监系统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广泛宣传质监系统先进典型,提升质监部门的影响力,进一步改善质监部门的社会形象。
五是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清理和完善作风建设工作制度,过时的要废止、不完善的要及时修订完善、缺少的要尽快制定。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一是要健全领导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责任,有效运转。二是要健全作风建设计划制度,有方案,季度有计划,重点工作有活动方案。三是要健全信息交流制度,以信息专报、信息简报、专题会议等方式,上下及时交流作风建设情况信息。
第四篇:罗城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罗城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资金的前提,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上级部门支持的先决条件。我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仅靠县级财政资金来解决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局领导班子积极带领干部职工集中力量狠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抓好项目的调查、评估、筛选、项目建议书的撰写及上报、建立动态项目库,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点多面广,项目前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局从各乡镇水利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全力配合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农村饮水安全和小型农田水利规划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做好各项目的实地调查,并落实好具体项目的初步设计任务,为向上级申报农村饮水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赢得了主动。2011年,争取到上级资金1625.39万元投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我县成功列入了2011年广西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项目总投资达6000万元,计划分三年实施,每年投资2000万元,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我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落后的局面。
(二)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县领导的带领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局积极主动地向区、市主管部门申报项目,加强联络沟通,不遗余力地勤跑勤汇报,努力争取上级主管
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十分注重了解有关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市水利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对其作出的决策力求吃深吃透,并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保持与上级工作协调一致,从而得到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在下达项目计划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十一五期间,我县已完成全部34座水库的安全鉴定,完成所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并上报自治区水利厅。2010-2011年我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共开工19座,总投资6348.16万元。计划在未来5年内,完成对全县3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彻底根治病险水库,消除隐患,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
(三)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水利的资金总计将达到2万亿,这是加快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一方面是强力推进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与上级水利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我县共争取到各级财政资金1.18亿元投入水利建设。
(四)不断完善筹资筹劳办法,引导和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我县在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引导动员受益农民为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项目安排上,对群众意愿强、投工投劳积极的村屯,优先安排水利建设项目。2011年,在水利建设项目中,群众投工投劳折算共520万元。
(五)切实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一是加
强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同时我局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建设管理和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明确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项目建设内容等。同时从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审批、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项目的督查指导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于建设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进度慢的项目,我们专门派本局精干的技术人员进驻工地,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建成,早日投入使用。三是严格执行有关项目及资金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等制度,依法严格实行行业行政领导及项目业主负责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发挥效益。
第五篇: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及理论探讨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及理论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发展情况,分析公共消防基础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了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防灾抗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与地方社会经济相适应、同步发展的原则,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力争达到政府领导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优良、消防队伍强大的总体要求。逐步实现城市及乡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消防规范要求,消防站、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消防车辆装备结构和功能基本适应扑救现代火灾和抢险救灾的需要。现就如何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建设性的探讨。
一、目前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发展基本趋势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新时期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编制规划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重点不仅在城市,而且要城乡(区)并举。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一直把城市作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完善的重点,按期编制消防规划,按照国家规定设立道路消火栓,建设城市消防站,强化车辆器材配备,加快消防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我市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开发区、新区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来自乡镇区域火灾的起数、损失数逐年攀升。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大乡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市政消火栓设置形式、设置数量、供水方式都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尽管多数乡镇依托派出所,建立了联防消防队及义务消防队,但其灭火救援能力有限,大多数乡镇(村)级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消防保卫。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科学编制和调整城镇消防规划,加快市政消防水源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二)正视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困境,努力开拓以政府投资建站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原先规模较大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举步维艰。少数企业领导视专职消防队为累赘,常以企业生存发展为由,逐年减少消防投资,减少专职消防队员,甚至擅自将队伍解散。企业专职消防队在灭火救援中“打早、打小、打好”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发展上,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在全力抓好现有企业专职消防队巩固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投资建站工作,从而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力量,弥补公安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矛盾。
(三)加快特种消防车辆装备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消防部队装备战斗力。近年来,以危险化学品为主要对象的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而化危品突发性灾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人员伤亡,触目惊心。公安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地下、油(气)罐等恶性火灾以及处置突发性化学灾害事故救援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消防部门在装备规划建设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举高、大功率、大吨位、防化、抢险救援等特种车辆。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地区易发灾害事故特点,分类、分层次制定装备发展规划,使灭火救援车辆器材更加符合本地区火灾扑救及抢险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制约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利因素
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在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城市消防规划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宝贵经验。但也更应该看到,在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防工作尤其是防御抗御火灾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编制完善消防规划,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由
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看不见”政绩的长期工程,有些还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来落实。因此,少数领导对消防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城镇消防设施建设不感兴趣,认识也不到位,存有危难情绪。少数单位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是主动出击,严格督促相关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套建立消防水源,而是被动坐等,甚至有些城镇规划及道路都建好了,还不知该地区有无道路市政消火栓,有多少,是“地上式”、还是“地下式”。等到后来问题出现了,再向政府请示、汇报、整改,工作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二)人财物等保障条件相对不足,制约着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国家《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原先可以依法收取费用的消防审核项目都已取消,而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各地区的火灾起数,抢险救援次数却越来越多,对消防站建设及器材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防部队财力不足的矛盾日显凸出。除此之外,公安现役警力严重不足,也直接制约着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根据1998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二级普通消防站执勤消防车都在4辆以上,有些中队(含特勤中队)甚至达到8至11辆,从而出现了1辆车只有1名消防员的尴尬局面。合同制消防员的征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矛盾,但在如何管理使用,如何提高战斗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着消防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本身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许多消防水源设施长期无人过问,常年无人保养,市政消防设施损毁、埋压、圈占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抓紧时间,提请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审验制度,确保各类消防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建设维护同步进行,也势在必行。
三、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几条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目前我市消防部队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出台充分说明社会各级对消防部队的重视,我消防部队更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消防工作也已经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消防工作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统一,重视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公共管理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继续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消防管理责任,推行对有关部门单位应完成的消防安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范畴。
(二)强化各级政府建站。消防站是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消防站建设要本着“小而密,兼顾特殊”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建站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在国家不增加现役编制情况下,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站,承担部分区域的消防保卫任务,应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康发展的主渠道。从我市实践情况来看,各级政府投资建站的效果和作用非常明显。如:2006年,由安顺市西秀区政府解决二中队消防站搬迁,现我市二中队就承担了公路救援及各乡镇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大大缓解了一中队的出警压力;今年,开发区管委会也根据辖区化工企业集中、危险性大的需要,投资建设开发区消防站建设,较好缓解了我市消防救援力量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区域联合建站。从多年实践情况来看,依靠单个乡镇财力建站养站不大可能,我们必须着眼区域经济状况,根据行政区域调整以后的格局,依托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镇,落实区域联合建站,建立起“有站、有车、有专职人员”的区域性专职消防队,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承担起周边乡镇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的任务。
(三)强化企业消防队伍建设。企业改制以后,专职消防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在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建队的同时,必须立足
实际,有的放矢地发展抓好企业消防队伍的管理建设。同时还要着力强化“厂建公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即由企业出资建站,添置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由公安消防部队派人管理,并以合同或协议书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的队伍相对稳定,灭火救援战斗力也较强,符合企业消防队伍的发展方向。
(四)规范市政消防水源建设管理。在市政消防水源建设上,我们认为,近期在完善城市道路水源建设基础上,加强对新建城市道路市政水源建设,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中心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中心乡镇市政消防水源网建设。中心镇各大主要街道及企业相对密集的地区,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落实道路消火栓建设。相对偏远或市政管网还没有到达的地区,建立满足实际使用的消防车泵取水码头。同时,公安消防部门还要加大与规划、建设、自来水等部门单位的横向联系,及时提请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同时同期编制消防规划,调整消防安全布局,确定市政水源建设位置和要求,确保“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积极提请政府制定出台《市政消防水源管理办法》,明确市政消防水源“建、管、养”的责任机制。要提请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市政消防水源维护保养,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未经消防审核,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在源头上确保市政消防水源建设的质量。
(五)加快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制约消防装备建设发展的因素除了政策导向外,矛盾主要集中在资金不足。公安消防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立足工作实际,抢抓各种机遇,谋求车辆装备建设发展。要善于审时度势,及时提请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添置特种消防装备,提高攻坚能力。要善于广开渠道,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发挥主要受益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以政府为主,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加快消防车辆装备建设的做法,既合情合理,也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公安消防部队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支队在今年通过政府大力支持购置一台登高车,结束了我安顺市无登高车的历史,整个消防装备水平明显得到了改善。
四、结束语
基础设施作为相对于主体产业而独立存在与发展的一个系统部门,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我市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环境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附属于政府,作为一种辅助部门我消防部门为政府提出可行的建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生产力愈高,基础设施系统也会愈加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