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实务(会计继续教育-打印版)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施工图设计费的是()。
A.修改设计费B.施工图审查费
C.环境施工图设计费D.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费
2.下列属于土地出让金的是()。
A.土地开发费用B.土地转让费
C.土地闲置费D.土地装让手续费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某项目的设计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000元,合同签订时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设计费的30%,300000元,取得设计图纸时支付另7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在签订合同时的账务处理正确的是()。
A.借:预付账款--乙公司300000B.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贷:预付账款--乙公司300000
C.借:应收账款--乙公司300000D.借:应收账款---乙公司3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贷:预付账款300000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通一平”费的是()。
A.临时用水费B.临时煤气管线等燃气设施安装费
C.临时围墙费D.临时场地占地费
5.以下关于开发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发间接费用,是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B.开发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C.无法分清成本对象的间接成本不能计入开发成本
D.与房屋非同步建设的,即先建房屋,后建配套设施的,对于配套设施费用不能采用预提的方法,先计入房屋的开发成本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开发间接费用的是()。
A.折旧费B.职工福利费
C.水电费D.土地使用税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有()。
A.开发间接费用B.耕地占用税
C.公共配套设施费D.借款利息费用
8.原来已将土地做为成本核算对象,单独核算了土地的开发成本。此种情况下,在开始进行房屋开发的时候,要将土地开发成本转入房屋开发成本的分录正确的是()。
A.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贷: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某土地
B.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贷:开发产品—土地—某土地
C.借: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某土地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D.借:开发产品-土地-某土地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9.开发完土地后直接开始建房,则土地开发期间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可以归集到科目是()。
A.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某土地B.开发产品—土地—某土地
C.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D.开发产品—房屋开发—某房屋—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开发费用的是()。
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D.开发间接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房屋,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
A.为了销售而开发建设的商品房B.为了出租经营而开发建设的出租房
C.为了安置被拆迁居民周转使用而开发的周转房D.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建设的代建房
2.间接成本与共同成本的分配方法包括()。
A.占地面积法B.建筑面积法
C.直接成本法D.预算造价法
3.下列关于开发成本与开发产品叙述正确的是()。
A.开发产品属于资产类科目B.开发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
C.开发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存货项目中D.开发间接费用是计入开发费用的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房屋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开发情况,按以下原则确定()。
A.可否销售原则B.权益区分原则
C.功能区分原则D.成本差异原则
5.下列属于开发间接费用的是()。
A.资本化利息B.人工费
C.办公费D.差旅费
6.下列关于在建工程科目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科目只能反映企业基建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不能反映更新改造等工程支出
B.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
C.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借:在建工程,贷:应付职工薪酬
D.购建办公楼等不动产领用原材料,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需要转出
7.下列选项中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成本的是()。
A.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B.整体建筑安装工程
C.基础设施费D.公用配套设施
8.下列属于房屋开发的成本项目的是()。
A.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B.前期工程费
C.基础设施费D.开发间接费用
9.下列属于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原则的是()。
A.可否销售原则B.分类归集原则
C.定价差异原则D.成本差异原则
10.下列选项中关于预付账款说法正确的是()。
A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B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无论何时都必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C.预付账款一般不应提取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司的预付账款已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时,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D.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短期债权
三、判断题
1.工程监理费是指支付给工程监理单位的费用。()
2.开发完土地,准备直接开始建房,土地开发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一开始就可以归集到房屋开发成本上。()
3.资本化利息属于开发间接费。()
4.红线外管线铺设费、接口补偿费、搭桥费等属于公共配套设施费。()
5.邮局施工及配套设施购置费属于基础设施费。()
6.与房屋非同步建设的,即先建房屋,后建配套设施的,对于配套设施费用可以采用预提的方法,先计入房屋开发成本。()
7.如果土地开发完成后,已将土地的开发成本转入了开发产品,在开始建设房屋的时候,应将作为开发产品的土地成本转入房屋的建造成本中。()
8.与房屋非同步建设,对于配套设施费用可以采用预提的方法,先计入房屋开发成本,将来发生配套设施实际支出时,在对差额进行调整。()
9.开发成本科目主要是核算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0.房地产勘察设计费计入在建工程的待摊支出。()
一、1:C;2:A;3:A;4:B;5:A;6:D(答案解析:土地使用税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管理费用核算的,不可能构成开发间接费。);7: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的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加注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耕地占用税属于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8:A;9:C;10:D(答案解析: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开发间接费用是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修理费、水电费等,开发间接费用计入开发成本。)。
二、1:ABCD;2:ABCD;3:ABC;4:ABCD;5:ABCD;6:AD;7:ABCD;8:ABCD;9:ABCD;10:ACD。
三、1:对;2:对;3:对;4:错;5:错;6:对;7:错;8:对;9:对;10:对。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推荐)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
第二编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特点
1.投入金额大。由于房地产项目产品的高价值性且建设开发周期较长,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量是否充足、融资渠道是否畅通极为重要。
提示:利息支出成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个重点。
2.建设开发周期长。房地产开发从土地取得到售后服务,期间要经过开发用地取得、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产品预售、竣工验收、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整个开发周期一般为3-5年。
提示:开发周期长,导致资金核算的周期长。是造成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各个间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
3.业务发展地域性强。房地产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往往较快,产品质量、售价也都较高。
4.监管部门多。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经济带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政府调控性强,监管部门多。整个开发环节内,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有:国土局、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
提示:国税部门必须尽可能取得第三方信息,加强监管。
第三编 房地产开发的业务流程简介
第一步:开发设想与可行性研究(发改局)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开发设想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键的一项工作,从这项工作起,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就进入了状态。开发设想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市场的需要,将决定未来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败。这需要房地产开发商认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确定不同地段的发展前景,把握不同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
开发商确定可行后,还得报发改局审批。
工作程序:
1、选定项目,签定合作意向书
2、初步确定开发方案
3、申报规划要点
4、申报、审批项目建议书
5、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申报、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步:申请项目用地(国土局)土地是所有建筑的基础,申请土地是房地产开发正式启动的第一步。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对许多开发商来说,拿到土地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土地就有了开发的全部条件,有土地就不愁项目赚不到钱。我国原来规定可以有划拨和出让两种获得土地的方式,划拨土地太多,冲击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的运行,目前只有少数几种情况才可以获得划拨土地,绝大多数土地都是通过出让获得。但在实际上,从原土地使用者(即原来占有国有土地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获得土地却是主要方式。开发商在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使用年限之后,要到建设局备案,领取《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工作程序: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1、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办理建设用地委托钉桩
3、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
4、主管部门实地勘察
5、土地估价报告的预审
6、委托地价评估
7、办理核定地价手续
8、办理土地出让审批
9、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0、领取临时国有土地使用证
11、领取正式国有土地使用证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返还
(二)集体土地的征用
1、征用集体土地用地申请
2、到拟征地所在区(县)房地局立案
3、签订征地协议
4、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5、确定劳动力安置方案
6、区(县)房地局审核各项协议
7、市政府下文征地
8、交纳菜田基金、耕地占用税等税费
9、办理批地文件、批地图
10、办理冻结户口
11、调查户口核实劳动力
12、办理农转工工作
13、办理农转居工作
14、办理超转人员安置工作
15、地上物作价补偿工作
16、征地结案
第三步:项目设计(规划局)根据项目的规模,设计的具体工作流程也有所不同。对于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一般要分成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具体步骤。
方案设计反映了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空间尺度、建筑结构、环境关系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初步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应提出设计标准、基础形式、结构方案及各专业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文件应该包括设计总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与材料表、工程概算书4个部分。
施工图设计是初步设计基础上的更详细的设计,具有工程设备各构成部分的尺寸、布置和主要施工方法;并要绘制完整详细的建筑及安装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工作程序:
1、开发商在进行规划及建筑设计前,向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申报规划设计条件,以获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主要规定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控制高度、停车位个数等)。
2、开发商根据规划设计通知书,委托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完成方案设计。持方案设计报审表、方案设计及其说明书等有关资料,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符合规划要求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初步设计,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其符合规划设计要点。
4、审查符合要点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报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步:征地及拆迁安置(国土局)
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就需要进行征地及拆迁安置的工作。开发商还需要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场地范围的实地划定。开发商只能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征地及拆迁方案的实施工作。
工作程序
1、委托进行拆迁工作
2、办理拆迁申请
3、审批、领取拆迁许可证
4、签订房屋拆迁责任书
5、办理拆迁公告与通知
6、办理户口冻结
7、暂停办理相关事项
8、确定拆迁安置方案
9、签订拆迁补偿书面协议
10、召开拆迁动员会,进行拆迁安置
11、发放运作拆迁补偿款
12、拆迁施工现场防尘污染管理
13、移交拆迁档案资料
14、房屋拆迁纠纷的裁决
15、行政强制拆迁
第五步:筹措资金(金融机构)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投入的资金就基本上花费殆尽,如何取得进一步开发所需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商最重要的工作。开发商需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所需要筹措的资金数量。再通过各种融资方案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融资方案。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偏少,基本上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
第六步: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局)通过程项目招标,房地产开发商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承包商,以确保工程投资不超过预算、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期达到预期目标。在确定了工程承包商后,房地产开发商还需要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以便对工程进行建设工程监理。
工程建设招程序
1、办理招标登记、招标申请
2、招标准备
3、招标通告
4、编制招标文件并核准
5、编制招标工程标底
6、标底送审合同预算审查处确认
7、标底送市招标办核准,正式申请招标
8、投标单位资格审批
9、编制投标书并送达
10、召开招标会,勘察现场
11、召开开标会议,进行开标
12、评标、决标
13、发中标通知书
14、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15、工程承包合同的审查
第七步:工程施工(建设局)
为了确保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组织施工,国家规定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验线,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才可以破土动工。在招聘监理单位之后,主要的项目工作就交由监理单位进行,开发商只控制最后的管理权,即保持对监理单位的有效监督,必要时解聘监理单位。项目施工完成后,还需要通过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的综合竣工验收。通不过验收,就不能投放到房地产市场。
工作程序:
(一)开工手续的办理
1、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
2、建设工程监理
3、办理开工统计登记
4、交纳实心黏土砖限制使用费
5、办理开工前审计
6、交纳投资方向调节税
7、领取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8、报装施工用水、电、路
9、协调街道环卫部门
10、协调交通管理部门
11、交纳绿化建设费,签订绿化协议
12、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二)工程施工
13、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14、施工单位进场和施工暂设
15、工程的基础、结构施工与设备安装
16、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监督
第八步:商品房预售(建设局)
房地产项目如果符合政府主管部门的预售条件,开发商就可以在进行施工的同时,进行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工作。
房地产预售条件:
清远市建设局关于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规定: 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预售人已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二)按照土地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已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
(四)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使用时间;
(五)七层以下(含七层)的商品房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并封顶;七层以上的商品房项目,已完成三分之二结构工程;
(六)已在项目所在地商业银行开设商品房预售款专用帐户;
(七)预售商品房项目及其土地使用权未设定他项权;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设部规定:
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工作程序:
1、提交完成建设项目投资证明
2、签署预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
3、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
4、销售项目备案
5、委托中介代理机构进行销售
6、与购房者签订认购书
7、与购房者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
8、办理预售登记
9、办理转让登记
10、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
第九步: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局)竣工验收条件:
工程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三)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四)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五)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六)有工程使用权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七)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八)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九)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
(十)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十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竣工报告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二)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三)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四)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档案资料; 3.实地查验工程质量;
4.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形成经验收组人员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等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步:交付使用(建设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规定:
明确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
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应包括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并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北方地区住宅分户热计量装置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已落实、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已明确、前期物业管理已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时,应当向购房人出示上述相关证明资料。
国家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在房产过户时必须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权属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房地产按期交付给买受人。对预售的商品房自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承购人应当持有关凭证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第四编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简介
第一节 会计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
时间:1979年至1988年 代表作:
1.1979年至1983年以前的《基本建设简易会计制度》:
2.1984年至1986年执行的《国营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3.1987年至1988年执行修订后的《国营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第二阶段
时间:1989年至2005年
代表作: 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因为同期发布了多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合并称为分行业会计制度。
旧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16项具体会计准则。因为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故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那套会计准则也称为旧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阶段
时间:2005年至今。代表作:
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5]25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其他企业选择执行,至2005年1月1日全部企业执行。相对于分行业会计制度而言,也称为统一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也称新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目前是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行,企业选其中一种执行。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会计科目介绍
1、无形资产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土地使用权的明细科目: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了解以下科目: 1702 累计摊销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原材料
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本科目应当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3、开发成本
相当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融合体 多数房地产企业的本科目下设三科明细科目,如: 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道路 开发成本—前期工程费—**成本对象—设计费 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水电费
尽量要求企业在“开发成本”下设明细科目中,有一级科目是与备案的成本对象名称保持一致,以方便核对账目。
4、预收账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本科目应按购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借记本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
尽量要求企业按“购房人+备案成本对象”的形式设立明细科目核算。
5、预付账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6、开发产品
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成品”
本科目核算商品房竣工验收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开发产品”科目,贷记“开发成本”科目。
期末,应结转对外转让、销售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结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科目。
尽量要求企业按备案成本对象设立明细科目。
7、营业税金及附加
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三节 主要业务的会计分录
1、购入土地使用权时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贷:银行存款
注意重置成本问题,主要是注意企业是否将以前取得的成本较低的土地使用权(或主要资产),不按历史成本入账,而按重置成本(或其他计量方式)入账,但又未做纳税调整。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会计计量属性
新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土地使用权的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如果企业不计提,或者购入土地使用权时,直接记入了“开发成本”,可以不怎么理会他。
3、出售土地使用权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4、土地使用权投入开发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土地使用费—土地买价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地块土地使用权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块
5、购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材料
贷:银行存款
6、原材料投入开发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材料费
贷:原料料—**材料
7、预付工程款
借:预付账款—**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8、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施工费
贷:预付账款—**施工单位 注意甲方供料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施工方购买残次原料用于施工,从而影响项目质量,房地产开发企业(甲方)与施工方(乙方)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由甲方指定主材供应方、材料型号等,乙方购买后用于甲方的开发项目,这种方式俗称“包工包料”,一般不会影响到开发双方的会计处理,也不影响涉税业务。二是由甲方直接购买主材,分期分批向乙方供应,这种方式俗称“包工不包料”或是“包工不包主料”,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正常情况下,甲方将外购的主材直接记入开发成本,再将乙方开业的工程劳务费记入开发成本。这是正当的。
但由于地税局向乙方征收建筑工程营业税,是按包含主材在内的项目总工程开支征收的,故乙方无论是包工包料,还是包工不包料,交纳营业税时计征的基础是一样的,乙方也就可能开具了包料的发票给甲方,如果甲方不扣除已入账的主材部分,而是按全额记账,就会造成主材金额重复记账,虚增了开发成本。
建筑安装成本是否偏高,市局在税收管理指引中设定了预警值,可以参考使用,(预警值是以清远市区2010年为测算标准,已有点偏高了,相对县来说,相对以前来说,则更是偏高,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参考当地的成本价。)如果偏高,要注意核实是否存在甲方供料问题,或是故意虚大建筑安装费等问题。
9、发生费用,如利息支出 借:财务费用 借: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银行
(注:借款费用要分资本支出或费用支出,注要以下规定:
国税发[2009]31号第21条规定,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其中属于财务费用性质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在税前扣除。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规定,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企业(房地产开发)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这就是说,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前,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在房地产完工后,应计入财务费用,千万不要把已在开发成本列支的借款费用再从财务费用中重复税前扣除。)
10、收取购房意向金或订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客户
(注:如果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所得税处理暂不确认收入。)
31号文第六规定: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11、预售商品房时
借:银行存款(收取的首期款)
其他应付款—**客户(意向金转预售款)
贷: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
12、收到银行拨付的按揭贷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注意要全额,不能扣除按揭保证金)
31号文第十九条规定:企业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凡约定企业为购买方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的,其销售开发产品时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担保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也不得作为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但实际发生损失时可据实扣除。
13、完工结算
企业所得税的完工时间与企业财务的竣工时间往往不同,故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完工时点到了,企业财务往往是什么都不做。
财务收入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
第四条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1号文规定的完工条件:
(一)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国税函2010-201号有规定)
(三)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商品房是一套一套的交付给客户的,财务上的收入也可能(不一定)是一套一套的确认收入,但税收规定的完工是对备案的整个成本对象而言的(有些争议)。成本对象中只要有一套房交付使用了,整个成本对象就进入完工结算程序了。
所以说,税收确认完工时,会计财务上可能什么都不处理,但税收规定进入了结算程序:
1、选定已完工的成本对象的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第35条)
2、归集终止日前的计税成本,计算此前销售收入(预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第9条)
3、将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第9条)
14、企业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客户(**成本对象)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房销售
15、结转成本(1)预提成本: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建筑安装工程费—施工费
贷:其他应付款(或预提费用)—**单位(注:新准则没有“预提费用”科目)(2)结转商品房成本
借: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成本对象—**(3)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房销售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期末,收入与成本均转入“本年利润”,同时,当期的期间费用也转入“本年利润”。
16、营业税金及附加(1)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2)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3)缴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部分企业预售时只做第(3)个分录,第(1)(2)项待财务确认收入时才做,这导致了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不一致。
17、企业所得税处理(1)每月预缴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附的凭证中,须注明本月预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明细。)(2)汇算清缴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时,是补税还是退税?就根据“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而定,借方余额表示要办理退税,贷方余额表示要补税。但要注意是当的,不要把新1-5月预缴的混进去了。实在搞不清,就设个三级科目,“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年”(纯属个人意见,没见过)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是不能办理多缴退税,多缴退税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年分月预缴时多交了,汇缴时可以办理分月预缴时多交的税;二是以前汇缴时搞错数据了,实事求是地改正数据后重新办理以前的汇算清缴,可以补税或退税。第三种情况是土地增值税造成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
(3)所得税债务法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科目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调整跟我们计算交纳所得税关系不大,这是企业计缴了所得税后,应列入那一年的利润而已,是经营业绩的问题,可以不理他。
**思考的问题:
某一房地产开发企业,适用的预计计税毛利率为25%。
2008年开工建设,当年全部预售,共收到预售款10000万元,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750万元,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25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计税毛利额=10000×25%=25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500-250-750=1500(万元)应纳所得税=1500×25%=375(万元)
2009年,当年没有收入。开发产品当年完工,企业选定当年12月31日为该成本对象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完工结算时,可扣除的计税成本为7800万元,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20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实际毛利额=10000-7800=2200(万元)毛利额调整额=2200-2500=-300(万元)纳税调整后所得=-300-200=-5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0(万元)
2010年,当年没有收入。企业投入30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园林绿化等后期建设,当年发生可扣除的期间费用100万元。
当年汇算清缴数据为:
纳税调整后所得=-300-100=-4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0(万元)
问题:2009年和2010年,纳税调整后所得均为负数,能不能从2008年缴交的375万元中办理多缴退税?
答案:不能。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54条:“……企业应当自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在本题中也可以看出:如果预计计税毛利率制定得不合理,会造成企业的实际应交所得税的不合理,如果毛利率低,预售汇算的所得税就少,但在完工可以补交;如果预计计税毛利率高,预售汇算的所得税就多,但在完工不可以退税,只是加大了亏损额,在以后的其他盈利项目中弥补。这点要求密切注意我市企业毛利情况,尽量争取每年调整一次,贴近实际毛利率。
第五编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一)税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99号)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01号)
(二)其他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4、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88号)
5、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1号)
6、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文件:2009—31号文 法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31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属于另有规定的情况。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不太适用权责发生制,多处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
计税收入确认,基本上以签定的合同为准,以实际收到款项为准。(第6条)计税成本的扣除,完工前,以核定的成本率(1-计税毛利率)为准;完工结算时,以实际已发生的,加上允许预提的为准(第32条);完工结算后,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第34条)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扣除,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期间费用的扣除,以实际发生的为准。(第12条)(以上的“实际发生”,须取得合法凭证。)注意:计税成本存在一个“核算终止日”,(第35条)。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选定“核算终止日”,而不规定是当年的12月31日。企业从其利益角度出发,往往选择在第二年的4月末至5月上中旬。但文件中未规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也依据“核算终止日”进行完工结算,因此,后三者仍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执行:“企业所得税按纳税计算。纳税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六编 税收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结算与清算
(一)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
房地产企业完工结算,文件说的是某个开发产品(成本对象)符合完工条件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应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完工结算时,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也是不完整的,此时的“实际毛利额”也不是对应开发产品的“真实毛利额”。
举例:
【例】甲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某楼盘于2009年全部预售,预售款20000万元,楼盘已于2009年10月完工并全部交付入住,土地等项目成本6000万元,已取得发票;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8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金额为5000万元,2010年4月取得的发票金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按照合同造价预提了3000万元,年终结转后开发成本无余额。
计税成本核算以2010年5月1日为终止日,企业的计税成本包括:
1.2009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11000万元; 2.2010年4月取得的发票1000万元;
3.不超过出包合同总额10%的预提成本800万元;
企业的销售成本当为14000万元,(6000+5000+3000)企业的计税成本当为12800万元,(6000+5000+1000+800)。
财务毛利额=(20000-14000)÷20000=30% 实际毛利额=(20000-12800)÷20000=36% 真实毛利额=(20000-12000-X)÷20000=Y%
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的本质内容是:将原来预计计税成本调整为至核算终止日为止的实际计税成本,进而计算出毛利额调整额。
理解:
1、商品房预售时,税收规定已确认为销售收入,但销售成本无法确认,就暂估了一个预计计税成本(计税成本率=1-计税毛利率)作为税前扣除,再扣除符合规定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目后,就是预售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2、在项目(成本对象)完工后,开展完工结算的本质内容,就是将预售产品的原预计计税成本调整为符合规定的计税成本,并将两个计税成本之间的差额调整入完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计税成本>实际计税成本的,调增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计税成本<实际计税成本的,调减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所得税清算 企业所得税清算,实际上是企业清算时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
房地产企业某个项目完工时只须办理成本对象完工结算,不须办理项目所得税完工清算,实际上也不存在某个项目的企业所得税清算业务。通俗所讲的完工清算,是指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或者是土地增值税清算。
实务操作中,企业所得税无法按项目进行清算的。由于一个企业的期间费用(特别是管理费用)是不按经营项目或开发项目分开核算的,如果一个企业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或是混业经营(如既开发房地产,又经营百货公司),管理费用就难以分清(你能说总经理的工资是按什么比例在不同项目之间分配吗?),因此,项目的应纳税所得是无法计算出来的。关键问题是法律法规没有授权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分项目核算期间费用。
(三)两者的主要区别
1、条件不同: 完工结算条件:除土地开发之外,房地产企业的其他开发产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准备开展完工结算:
(1)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2)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
(3)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所得税清算条件: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1)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2)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2、业务不同:
企业所得税完工结算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2)计算预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
(3)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4)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5)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注:清算所得的概念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完工结算后,再投入的成本和费用,怎么处理? 可以在发生当期扣除。31号文的第28条规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程序:
1、发生的支出,判断是期间费用还是开发成本,作以下分录: 属期间费用的,借: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期末: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等)这就扣除了。
属开发成本的,借: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
贷:银行存款
2、合理归集后,分配至已完工成本对象、在建成本对象和未建成本对象 借:开发成本—**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
属于已完工成本对象的,继续做以下分录: 借: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贷:开发成本—**成本对象—
3、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按已销开发产品、未销开发产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分配
属已销开发产品的,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这也扣除了。
属已转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资产
贷: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进入了固定资产,等着计提折旧进成本扣除了。
属未销开发产品的,不用做分录。
仍然留在开发产品,等着出售后再扣除。
第七编 2011年3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1、统一确定预计计税毛利率
原来市局授权各县局按每一企业每一项目核定毛利率,效果不好。一是工作量大,二是难以核实,各地也是统一确定一个毛利率,企业填写的数据不支持税务局核定的毛利率,公正点说,基层税务人员也难以核实数据。
部分地方仍按预计利润率办理预缴税款,甚至是汇缴税款。
以前已核定了利润率或计税毛利率的,可以继续执行到完工结算,但建议调整为市局统一规定的毛利率。
如果继续执行原毛利率的,在《成本对象完工报告表
(一)》中第12栏要按原核定的毛利率填写。如果调整的话,可以按原预售收入×(新毛利率—原毛利率或利润率),统一作为今年某一个月份(最好是汇缴前)的预缴税款,原来未扣除的期间费用和营业税金等可一起计算扣除。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这由各地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这个问题不宜拖了,特别是仍在使用利润率的地方,一定尽快处理。
对于部分地方,预缴时采用利润率、汇缴时采用毛利率的,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好。
用利润率计算税款,可不可以扣除期间费用??一直争论不休,我市一般理解是不允许扣除,因为15%的利润率,如果扣除期间费用和税金等,可能已经无税可交了。上级的文件也一直不说清楚。但从“毛利”变为“利润”,文字的变化,就让人感到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我认为税总当时也是想不让扣除的,但实务操作中做不到。问题还是出在多项目经营或混业经营上。以上已经说了,没有特别规定,一个企业的期间费用是不会按不同项目来划分的,作为一个整体,它已经在企业的其他项目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扣除了,在非预售收入的正常业务核算中全部扣除了,我们怎么不让其扣除?怎么划分出不允许扣除额?可见,税总的2008-299号文并不理想。税总在2008年末的时候应该很清楚这一问题了,他在回答纳税人咨询的时候,承认了是可以扣除的,但税总不直接废除该文,直至2009-31号第9条才把它实际废掉了。
2、企业会计处理办法的备案
备案的目的是对企业收取意向金、预售商品房、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完工结转收入等会计处理办法有所了解,税收管理员必须清楚知道,这一企业在以上事项上,在什么条件下做了什么分录。如营业税金及附加,要知道企业在缴交时做了什么分录,在计算缴交的当期利润时是否已经扣除了,还是在以后再扣除,这关系到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到现在为止,未办理备案的或备案资料中不清晰的,要督促企业在今年汇缴前重新办理备案。
3、成本对象的备案
这是31号文的要求,成本对象是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直接对象。对于以前备案的资料中未明确成本对象的,要补办备案手续。
成本对象划分越细,对企业应该是有利的,但过细了,会增加企业财务核算工作量。这是企业自行选择的,企业备案后,应尽量要求企业在“开发成本”科目中设立一级明细科目用来分别核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
4、完工产品的结算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当年达到完工条件的,当汇算清缴时,一定要求企业提供完工结算资料。否则按31号文的35条处理。税务机关核定计税成本时,核算终止日确定为完工当年的12月31日,计税成本按实际发生的符合扣除规定的成本计算(意思是不计算3项预提费用)。
5、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这次统一了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主要思路是:
一、不增加附加表,因为附加表格不规范,数据也进不了CTAIS,难以开展数据分析。因此只能对申报表格的一些栏次做些调整。
二、对可调可不调的尽量不调,如预售收入,税收规定是确认了收入的,但在预缴申报表时仍按规定只填写会计确认的收入,故还是规定不填;但在申报表时,如果不填写收入,将会导致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难以填写,所以只好做了调整。
三、相应的,企业预售收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计算利润时可能未计提也未扣除,但税收规定在预售时扣除,故也只能作了调整。
四、由于主表的数据不能直接更改,只能通过填写附表来体现主表的修改,故文件中的数据填写,是通过填写()内的附表来实现数据的填写的。用“加增”和“减除”的意义是原栏次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要处理的数额。
五、完工结算时,由于预售收入不填入“营业收入”栏,而是分拆出来填写到了“纳税调整增加额”,(这样的目的是防止虚大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的营业收入栏),故预售收入对应的“开发成本”也应填入“营业成本”。这样就计算出了“实际毛利额”。
第三篇: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吴秀禧(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350003)
[提要]本文就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nalys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hat enterprise's accountant checks and calculates of real estate, and put forward how to perfect and standardize the countermeasure that enterprises check and calculate.Key words:real estateaccountant checks and calculates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及特点
1.1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发并销售,另一种是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对于后者,应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品,由于其开发的周期较长,耗资巨大,其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商品销售往往采用预售、分期收款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房地产商品销售的前提是首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一般要经过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过户等销售环节。因此,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同其它的生产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结算账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标准,该规定比较简单,宜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但没有反映销售的实质,理论上不够合理;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则比较混乱,核心问题在于应在哪一环节确认为收入?其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品房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1.2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开发项目从获得土地并开发完成到确认收入短则一年两年,长则四、五年,必然使得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 1
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大量投入资金,并发生大量费用计人当期;由于项目尚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为配比原则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而销售则是按楼层或户型为单位,这样就造成单个楼层或户型的售价明显与其成本不配比。如同一结构的房屋,低层建筑施工成本低于高层建筑施工成本,但销售时低层售价却高于高层售价;又如“丁字形”楼房虽然同楼层成本一样,由于朝向不同,其售价相差也很大。
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是:按当期竣工后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除以总开发建筑面积,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然后再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销售成本。这样均摊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房屋楼层、朝向的因素,得出的经营成果不具有真实性。
1.3信息披露不足
(1)现金流量信息不全面。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现金流量表以企业为编制主体。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项目经理部作为其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其现金流量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其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企业为基本单位,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即每一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集中表现为购买的工程用物资、支付的工资等,开发完成后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人则集中表现为房地产商品通过销售收回的价款。由于开发期限较长,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对于一般企业具有更大的非同步性。另外,每一项目的现金流量状况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无论是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有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进而作出客观判断的角度,仅仅按照会计制度及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规定,提供以企业为主体的现金流量信息,无法客观地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量的全貌。
(2)风险披露不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包括项目开发风险、土地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这种高风险性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必须更充分地揭示风险。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
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ll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的第三条中要求企业披露质量保证金的核算方法;第八条中规定发行人为商品房承购人向银行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的,应披露尚未结清的担保金额,并说明风险程度。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三点;第一,证监会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取质量保证金并要求披露其核算方法;第二,证监会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的风险仅限于抵押贷款的担保风险;第三,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中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保证金提取的相关规定。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看,对质量保证金问题基本上未加披露。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2.1正确确定和应用收入确认标准
房地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符合两个标准,即法律标准和专业标淮。
(1)法律标准。法律标淮是指我国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必须符合的条件或标淮:如对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进行投资开发的,以及权属有争议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买卖。凡是不符合上述标淮的,即使房地产商品已经开发完毕,甚至取得了相关报酬,并转移了风险,也不能作为收入予以确认。法律标淮是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淮,即收入确认的4个必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规定中,收入确认以风险和报酬实质的转移为标准,理论上比较合理,但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合同是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行为,不论是否收取了款项,均不属于实际发生的销售业务。因此,签订预售合同并收取预收货款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作为销售实现依据;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则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产品销售合同一样,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合《企
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故也不能确认收入;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房地产商品已竣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2)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与客户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销售合同;(3)房地产商品已经过客户验收并与客户办妥了交付入住手续;
(4)双方均已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包括全部或部分收取了房款。
2.2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使销售收入与成本配比
建议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解决销售成本结转错位,与销售收入不配比这一特殊问题。即当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等于季末销售成本的方法调整。具体操作顺序是:分类明细账按开、竣工时间相同或相近且一并办理决算的项目设置账户,在此分类明细账基础上,再按计划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价格不同的分别设置。季度前两个月可按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即按分类明细账记载的当月实际销售额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成本结转数,对销售房屋只登记数量,待季末将未销售房的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月末留存成本,用倒挤的方法结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结转。只要是开发建设工程已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就可以把商品房成本按楼栋、楼层、单元予以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因此可以按单元设
置账户,也可以把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相同的商品房归类计入同一账户。销售成本按单元设置账户的房号直接对号入座结转,按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归类设户的,可按销售面积乘以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得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结转工作量较大,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提供信息可靠及时,并能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1)增加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的信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比例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能否拥有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拥有大量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来说,土地成本低本身隐含着巨额的利润,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以后,相对于其它公司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判断其土地储备的信息。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土地储备量及取得成本情况的披露是必要的。
(2)增加分项目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我们建议应在其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即以企业每一开发项目为基本单位,披露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房地产收到的现金、购买工程物资以及支付工资等所支付的现金,以此提高其现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
(3)重视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的披露。房地产开发行业特性--具有高风险,应在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得到充分的揭示。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但鉴于房地产商品的长期性、高价值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保证金与一般工商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不同之处在于其保证金的数额更大、保证期限更长。因此,应由企业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以提高应付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揭示其各种风险,而不应仅限于抵押风险,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应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就企业尚在开发的土地、工程项目等面临的开发风险、筹资风险、土地风险等进行说明,提高风险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中国证监.
第四篇:2016会计继续教育模拟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企业纳税实务及会计核算
2016继续教育考试(模拟考试)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准材料,提出申请,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按本办法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特殊情况下,纳税人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的,纳税人仍可享受减免税。()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2.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自行购买纸张,印刷有统一刊号(CN)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按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3.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物品的业务,应征收增值税。()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4.财产租赁所得,允许扣除修缮费用,以每次800元,一次扣除不完,可以在下次继续扣除。()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5.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或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6.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7.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在不超过合理的工资薪金的14%内准予扣除。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8.拍卖行拍卖物品取得的收入和手续费应一并征收营业税。()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9.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10.凡酒类产品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与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产品销售额中,依酒类产品的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并按要求报送相应的材料。
A.书面申请
B.口头申请
C.书面或口头申请
D.其他方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2.税务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检查。
A.事前监督
B.事后监督
C.事中监督
D.不进行监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3.下列发生的()业务,不准许抵扣进项税。A .进口材料取得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B .购进辅助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额
C .为建造厂房购进钢材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额
D .委托加工收回产品时取得受托方开具加工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解析 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征税收入是()。
A .股权转让收入
B .因债权人缘故确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C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D .接受捐赠收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解析 5.消费税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
A.发出货物的当天
B.收到货款的当天
C.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当天
D.合同规定约收款的最后期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解析 6.下列项目中,应征消费税的是()。
A .啤酒屋销售自制啤酒
B .日杂商店出售的鞭炮、焰火
C .大型客车 D .销售使用过的小轿车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7.在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适用加成征收税率的是()。
A .财产租赁所得
B .特许权使用所得
C .稿酬所得
D .劳务报酬所得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解析 8.下列项目中,即使取得法定扣税凭证,也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税额的是()。
A .进口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料件
B .接受投资的用于应税项目的原材料
C .购进的用于应税项目的免税农产品
D .购进的用于本单位房屋维修的材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解析 9.某酒厂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向一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白酒,开具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93600元;同时收取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押金2000元(未逾期),此业务酒厂应计算的销项税额为()
A .13600元
B .13890.6元
C .15011.32元
D .15301.92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10.甲酒厂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向一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白酒,并开具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11700万元;同时收取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押金2340万元(尚未逾期),此业务酒厂应确认的销项税额为()万元。
A .1700 B .2040 C .1989 D .2386.8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三、多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税务机关应当结合税收风险管理,将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纳入风险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A.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
B.纳税人是否存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减免税的行为;
C.减免税税款有规定用途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减免税款;
D.减免税有规定减免期限的,是否到期停止享受税收减免;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解析 2.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营业税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 解析 3.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有()。
A .房产净值
B .房产余值
C .租金收入
D .房产市价
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BC 解析 4.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判定居民企业的标准有()。
A .登记注册地标准
B .所得来源地标准
C .经营行为实际发生地标准
D .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正确答案:AD 我的答案:AD 解析 5.下列各项中,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征收增值税的是()。
A .将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B .动力设备的安装
C .销售代销的货物
D .邮政局出集邮商品
正确答案:AC 我的答案:AC 解析 6.下列关于“次”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有()。A .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全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B .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应当单独看作一次所得征税
C .同一作品出版社分三次支付的稿酬,应当看作一次所得征税
D .出租房屋所得,以一个月作一次所得征税 正确答案:BCD 我的答案:BCD 解析 7.下列项目中,免征营业税的有()。
A.个人转让著作权
B.残疾人员本人为社会提供的应税劳务
C.托儿所、幼儿园提供育养服务收取的费用
D.个人买卖有价证券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 解析 8.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
A .代收款项
B .集资费
C .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
D .代垫款项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解析 9.某汽车制造厂本月生产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越野车70辆(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越野车消费税减征30%),当月售出60辆,每辆不含税售价12万元,消费税率为5%,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应纳消费税25.2万元 B.应纳消费税36万元
C.应纳增值税122.4万元
D.应纳增值税85.68万元
正确答案:AC 我的答案:AC 解析 10.下列各项关于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分保险业务,其应纳税款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
B .单位或个人进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
C .个人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的,其应纳税款以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
D .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而在境内未设有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人,以受让者或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解析
第五篇: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1.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我国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成本核算的现状:
1.1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
1.2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
这类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
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1.3企业成本核算混乱
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
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2.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2.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3.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对策
3.1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
平,因此必须加以改进。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冶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实现材料资源的节约。
3.2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3.3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
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总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我国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成本会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相信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较大幅度地提升,企业效益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整体实力,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跨入先进企业的行列,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