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茧成蝶_让彭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蜕变4
化茧成蝶,让彭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蜕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下午好!
我是来自彭州市中医院的田永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化茧成蝶,让彭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蜕变》。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是人类进步的产物。今天,我们坐在宽敞的会议室里聆听演讲,不管外面是夏日酷暑还是冰雪寒冬,会议室里都温暖如春、凉爽如秋;下班后我们走进商场,举手间便可买到所需的任何商品,不管它产自何地、来自何方;休假时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去各地观光旅行或探亲访友,不管它们远在天涯或近在咫尺。所以,我们感谢城市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她,让人们安居乐业,让生活丰富多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被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严重困扰。铺天盖地的废气、恣意奔流的污水、堆积如山的垃圾、震耳欲聋的噪音,嘈杂拥挤的街道,让我们的城市满目疮痍。城市,已不再是“人类惬意的栖息地”。身处彭州,我们忧心忡忡:彭州,我们的家园,您的未来会在哪里?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2009年8月四川省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文件,2009年12月成都市委又响亮地提出了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沉淀,又契合成都的现代时尚气质。在2009年寒冷的冬天,“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规划,如熊熊火焰点燃了成都人的热情,而彭州,这颗镶嵌在成都 1
北部的璀璨明珠,也迅速拉开了建现代田园城市的序幕,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您看:牡丹大道改造已悄然完成,宽阔的路面为彭州下一步发展铺垫了基石;宽敞气派的濛阳农产品交易中心内熙熙攘攘,无数农民得到实惠;19家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公立卫生院整齐划一,为患者带来福音;彭州园外再没有占道经营、油烟熏天的烧烤摊,让散步其中的您更加心旷神怡;在白鹿镇,西式教堂在余晖中显出别样风情,清澈的白鹿河水潺潺流过,教堂钟声从幽静的山谷阵阵传来,一栋栋独具法国风情的洋楼错落有致的点缀山间,人们徜徉在干净整洁的小街上。这一切不禁让你困惑,这是农村还是城市?这一切也让你真实的看到了“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而这不正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本质体现吗?
这时候,我想有些朋友会问了:我既不是领导,能决定城市的方针大略,也不是建筑师,能修建美丽的家园,我一个普通人,能为彭州做点什么呢?是啊,作为一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我也曾有相同的疑惑。但是当我看到我院的福建医疗专家刘满仓教授年过五旬,连续进行几台手术却从不叫苦;林玮副主任医师深更半夜从睡梦中被叫醒来到医院抢救病人却毫无怨言的时候,我心中有了答案。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绘建田园城市的历史画卷中,福建援建者们不遗余力地贡献着他们的力量,而我们作为主人翁,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假如您是老师,您呕心沥血,诲人不倦,让学生成为栋梁之才;假如您是工人,您不畏
艰险,任劳任怨,为城市建设加瓦添砖;假如您是交警,您一丝不苟,栉风沐雨,让乘客平安归来;假如您是企业家,您高瞻远瞩、开拓进取,让企业业绩再创高峰。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现代田园城市离不开各个行业的合作与进步,更离不开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与个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小小蚕蛹经过努力可以化身美丽蝴蝶。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彭州市一定可以化茧成蝶,蜕变成一个美丽的现代田园城市。
第二篇:课改,化茧成蝶的蜕变
课改,化茧成蝶的蜕变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课改,化茧成蝶的蜕变》
回首改革路,我深切地感到课改并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成长,并不是凭一时冲动和激情,而是一种不懈的努力。
曾记得,为了打开学生一扇扇尘封的心灵之门,我不断地激励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在赏识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个小荷都会露出尖尖的角,每颗星星都有闪烁的机会。
为了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我每篇课文都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充满了自信,才敢于展示自我。为了让学生克服畏怯的心理,我带领孩子们每天进行一分钟演讲,听着一个个令人捧腹的笑话,欣赏着一支支动听的流行歌曲,观赏着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话剧。作为老师的我,怎能不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美的微笑,掌声使他们成了班级内耀眼的明星。
为了创建“活而有序”“活而有效”的课堂,我决定与“无谓的娱乐”分手,与“有序的学习”联姻。看到孩子们积极活跃的抢答,在强答中争论,在强答中思考,在强答中升华情感。看到孩子们把课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看到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的话剧,看到他们施展才华时的自信,看到他们勇于质疑,勇于批判,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看到孩子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被激发,课堂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力的舞台,看到孩子们眼界开阔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了,作为老师,我怎能不为涌动着生命激情的课堂而欣慰,怎能不为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课堂而喝彩。
课改的课堂,延伸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新课改所带来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轻松的笑,自由的表达,快乐的生活,大胆的创造。可以说,新课改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崭新的课堂,它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圣殿,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更是他们品位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获得体验,品尝失败与坎坷,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种区别以往的全新理念。课改,是化茧成蝶的蜕变。前方的路还很长,很崎岖,我将继续无悔前行。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是有心的教育者,最终都能够在课改的艺术殿堂里,塑造自己最完美的艺术作品!
第三篇:化茧成蝶
化茧成蝶
城关中学九一班李春兰辅导老师:王武侠
一层白色的壳竟将它与天地隔绝,让它不知天有多蓝,地有多阔,世界有多美。他只能痛苦着、挣扎着、蜷缩着、静默着,等待着破茧蜕变、等待化成蝶、等待飞向幸福的乐园。——题记清晨一缕阳光射进院子,我伸伸懒腰,肆意享受阳光的第一缕恩惠,贪婪地吮吸一口这来自林间的清新,倾听鸟儿欢快的歌声,我无法抵挡这来自大自然的诱惑,于是,将自己置身其中,享受这纯净的美,原始的美„„倾刻间,我幻化成一只蝴蝶,振动斑斓的双翅,飞向林间,依稀仿佛在寻找花儿。终于,找到了,我盘在花中心,尽情的、畅快的吮吸花蜜,翅膀扇的渐渐慢了、慢了、停了。我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于是,我回首过去,一头扎进时空隧道中,接受一次生命的轮回:一只毛毛虫,一层厚厚的壳,便是我的前生,在那里,我痛苦的挣扎着,任凭各种磨难无情的摧残我娇弱的身躯,日升日落,斗转星移,为的只是那个石皮破茧而出的梦,终于,壳裂了,一直炫目的蝴蝶出生了,在万物大自然的期待下出生了,怀着一颗成熟的心出生了。当我看见如此美妙的世界后,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镇定,我心知肚明,是曲折、是坎坷、是风雨、是磨难成就了我,感谢一切,赐予我“坚强”、“成熟”与“生命”。
时间又轮回到了今生,我婀娜多姿的身躯飘动着,一阵微风徐徐吹过,一片碎碎的阳光洒落在地,那便是我梦的痕迹。
阳光变的刺眼,我的蝴蝶梦被敲醒了,我怦然心动,回想着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挫折,我有被打败过,但我也成功过。15个春秋,我都已经走来,以后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对!我得拥有蝴蝶的毅力与精神!所有的风风雨雨都只是我的垫脚石,是助我成功的。
我脸上露出了青涩的笑容,蝴蝶飞不飞得过沧海,我不想懂得,我很庆幸,我懂得了感恩,感谢自然,让我呼吸这么新鲜的空气;感谢父母,把我孕育,教我做人,感谢朋友,让我有心灵的依靠;感谢敌人让我明辨是非,变得成熟;感谢磨难,让我奋起,让我坚持,感谢一切。
万物相逢,相知相爱皆缘,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
第四篇:化茧成蝶—— 学习感受
化茧成蝶
——参加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有感
5月17日中午,我带着夏日午后的些许倦意踏上了去济南的学习路程,一路思来想去,放心不下班级的纪律、放心不下学生的学习进度........经过一路风尘,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济南林业大厦。初夏的济南,空气中充斥着闷热和急躁,抬眼看去,济南的市民行色匆匆,街道热闹嘈杂,晚上散步时,还看到路边花坛里有几个虫蛹挂在那里,丑陋难看。
5月18日正式的学习开始了,简短的开幕仪式,紧接着就是几位名师的课堂展示和专家的讲座。随着以后几天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地忘记了刚到济南时感到的闷热和急躁,沉浸在这些名家名师的给我们带来的精神盛筵中。这里提一下记忆尤深的几堂课:
韩军老师的《背影》一课,是初中语文教师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经典名篇,多少年来我们都在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地给学生重复着一个父子情深的亲情故事,并且试图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点感恩之情。可是听完这堂课之后,我却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教书匠,从来没有让自己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语句中去,体会朱自清的生活感悟。而韩军老师就把这篇课文中朱自清真正表达的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之情挖掘出来,并且辅之以高超感人的朗诵和清晰明了的教学引导思路,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背影》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更让人佩服的是韩军老师对此课有着7种教学方法,而他这次只是展示了其中的一种。教书匠和教学名师的区别恐怕也就在于,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而教学名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自己对生命、对社会的探索和感悟,能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思考。
李百艳,上海建平试验中学的一位女老师,展示了一堂《散步》。这是展现家人亲情友爱的文章,李百艳老师那感人深沉的朗诵,那对生命的美、和谐的美、亲情的美、伦理的美的文章主题的定位,都让在场的学生感受到了李百艳老师身上所散发出的语文魅力;王君,北京人大附中的另一位女老师,选择了《老王》和《纪念白求恩》两篇以人为主的课文,用她那清脆的声音展现了课文人物的人性美,用她充满期望的眼神引导着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是在欣赏一种表演、欣赏一种思想的碰撞、欣赏着自己的成长。两位女老师都在用优秀的个人教学素质和对学生的关注鼓励,诠释着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标准。
教育专家们的报告也是异彩纷呈。陈日亮的《阅读教学效益与文本解读》,让我明白语文教育问题不能把它复杂化,其实它是一个普通的常识的问题。教师在在备课时要问为何要学?为何要教?为何要这样教?争取做到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程红兵的《教师的文化自觉》让我领悟到了现在语文教育的缺失,就像纪伯伦的名言——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要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教(差异)、手中有法(方法)。陶继新老师的《读论语学做人》则告诉我们,《论语》的博大精深并非是一是能够理解的,教师们应该树立发展成就自身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好好的领悟《论语》中圣人对教育的观点和看法。5月21日上午,学习的最后一天。今天的专家是中国语文界知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他的传奇经历早有耳闻,但没有机会亲眼见过,所以心情也就格外激动些。主席台上椅子撤掉了,搬上了一个高高的讲台;电脑撤掉了,放上了两瓶矿泉水。一个清瘦略显疲惫的老头走了上来.....耳边传来了一句句慢条斯理且有些有气无力地介绍,我就是魏书生......没有题目,没有课件,甚至没有专家的气势,就是一个东北老头在跟我们聊天......头脑中有些混乱。眼前这个时不时蹦出几句数来宝,又摔瓶子又跺脚的就是魏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号被我从头脑中换成了叹号。3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这位老人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不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很有一番见地。
关于修养,他挂在嘴边的是“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关于心态,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他不承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告诉我们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要知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
关于班级,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消灭没人做的事,消灭没事做的人”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身兼多职的魏书生竟发出轻松无事可做的感慨!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中的班主任状态。
关于教学,他说“互相帮助,事事商量”,学习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学生负责,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要他找出自己的几处优点来,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助手。
魏书生告诉我们“三个守住”第一个守住就是守住自己的根本,守住传统常识,凡常识都是真理。比如,“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等。这些话,在我们的教师当中,是经常说到,用到,区别只在于我们没有坚持做到。第二个守住就是守住自己的长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利用,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会产生倦怠,每天站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就会有激情。第三个守住,就是守住快乐,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变得快乐。
听魏书生的讲座,你不会觉的枯燥。他说的每一个事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见到,经常处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也就完全不一样,正是这样的心态,才可以造就一个人。魏书生先生更多的话,我已记不清楚,但我清晰的记得了他的几个词“谦卑”、“守住”、“坚持”“快乐”、“长处”、„„。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其实教学也就是这样简单。
5月21日下午,坐上了回家的客车,头脑中回想着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堂,耳边回响着魏书生的句句押韵的数来宝。透过车窗,眼前济南的市民多了一些从容,街道多了一些繁华,闷热的空气中也透出了一丝凉爽,路边的花坛中有几只漂亮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有了这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努力探索,中国的语文教育也会有化茧成蝶的那一天。
2012.5.26
第五篇:“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
“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
——记一个后进生的转化过程
邢湾镇中孙丽荣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小时候被罩在老师头上的种种美丽光环所打动,从此有一颗种子便悄悄地埋在了心底,并不断地膨胀、生根、发芽,很多年后,它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走进这美丽的光环时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欢笑,也有泪滴,但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感受最多的还是那份充实和成功带来的喜悦感。
还记得2007年,我第一次做了班主任。所接新初一的学生里有一个叫苗正的同学还没进入初中时,其大名就已名扬满校。据说,他在小学时是有名的“小霸王”,上课不遵守纪律,欺负同学,和老师顶撞,上网等样样俱占。为了上网,曾向低年级的同学勒索钱数达好几百元。有一次和班主任发生口角,竟然掂着棍子在校园里撵着老师打。这样一个劣迹种种的学生可是前所未闻,打破我们学校记录了。我暗暗祈祷可别让他分到我班,可怕啥偏来啥,我偏偏就被安排在了苗正所在的那个班。没有任何做班主任经验的我可傻眼了,怎么运气这么差,不会第一次做班主任就毁在这个难缠的学生手里吧!咋办呢?我绞尽脑汁仍然束手无策。无奈,硬着头皮上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说一步吧。1
初识苗正,以爱感化
新生入学的那天,我在众多陌生的面孔里搜寻着,企图找到那个被人们描绘的“恶贯满盈”的学生,没找到。我就利用点名的机会终于认识了这个叫苗正的同学。细瞧,这个叫苗正的同学居然长得眉清目秀,还有点帅气,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小霸王”吗?让人有点难以置信,不过,仔细观察,其眉宇间确实透着点玩世不恭的邪气。苗正似乎觉察到了我对他比别的同学多观察了几眼,也偷眼斜瞧着我。
我们的初识没有预想的那种惊涛骇浪,还算比较和谐。于是,我就想不管你多么难缠,只要我一心对你好,给你关爱,就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吧!从旁人那里我了解到,苗正的家境并不好,父母在外打工赚钱很辛苦,家里就爷爷、奶奶,年岁又大了,管不住孙子,更没有余力关心孙子的心理动向。在长期缺少关爱和父母保护的环境下,为了不受人欺负,就养成了苗正现在的邪性习气。我想苗正的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他想用这种外表的强大来掩饰其内心的脆弱。于是我就更加坚信了这一点——用老师无微不至的爱来融化他心里的坚冰。在以后的生活里,我就有意地多观察他,多接触他,多和他聊天,他有一点点的闪光点,我就在班里大加表扬。起初,苗正对我的做法有点怀疑,对我也带着试探的心理。时间一久,他的坏毛病开始露了。同学告他把自己的凳子弄坏了偷偷和别人的调换,向别人的桌子上洒
水,在前排同学的后背上画王八等等,对他的这种种劣迹,我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劈头盖脸地去骂他、责罚他,而是把他叫到无人的地方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其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对待我的和风细雨,苗正同学并没有和我顶撞,而且似有悔意和感动,但仍然拒绝和同学道歉。我做出让步,并趁机和他约定:“不道歉可以,但你得约束自己今后不再做类似的事,并保证一星期之内不犯错,行吗?”“行”苗正爽快地答应了,一星期之内他果然没犯什么错,而且其行为也收敛了不少。我的关爱对苗正来说就像那冬日暖阳一样,渐渐地让他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看来我这“爱的教育”已初见成效。
收回关爱,以冷制冷
正当我为自己这“爱的教育”收到成效而沾沾自喜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苗正终因恶习沾染太久,难以改正,再加上这段时间我对他宠爱有加,渐渐地他开始有点迷失自我,把我的爱当成他炫耀的一种资本,当成助长他犯错的一种催化剂。他利用我对他的特殊关爱又开始肆无忌惮地违反纪律了:逃避值日、欺负同学、和任课老师顶嘴……我知道再像以前那样给他特殊的关爱,无疑是火上浇油,会适得其反。但如果来硬的,显然对苗正这样的学生只能使矛盾得到激化。怎么办?这次我要来个釜底抽薪,让他尝尝不懂得珍惜失去后的痛苦。我一改往日对他的关爱,开始有意疏远他,冷淡他,对他不理不问,犯了错也不惩罚,值日也不安排他。有一次,他故意在我面前拿起笤帚去和值日生扫地,我看见后示意他把笤帚放下。苗正再也忍受不住了,他在周记里给我写道:“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辜负了你,我伤了你的心,但是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你不要不理我,我好害怕……”我看时机已经成熟,准备给他来个彻底疗法。
巧借时机,破茧成蝶
那天,我正准备做个“破茧成蝶”的flash动画。我知道苗正爱上网,于是我就说:“来,苗正,帮老师个忙,好吗?”“我?”苗正有点激动又有点将信将疑。“对,就是你,怎么?不乐意吗?”“乐意!乐意!”苗正一阵狂喜跟着我去了微机室。在苗正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动画制作。望着那只翩翩起舞的彩蝶,苗正欣喜地说:“老师,想不到那么难看的蛹竟能变成这么漂亮的蝴蝶。”“是啊!只要它肯冲破并扔掉束缚它的外壳,就可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呢?只要想改变,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美丽蜕变。”我意味深长地说。苗正微笑着点了点头,其后,他再也不滥用我对他的关爱了,他人也变得越来越乖巧懂事了。
虽然直到毕业苗正也没有把成绩提高多少,但我却教给了他一种最重要的品质——做人。我始终相信: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带路人,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有些也许很快便会忘记,有些也许在社会
上根本就用不上,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引导,将使学生牢记在心,终生受用。这便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