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时间:2019-05-12 19: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第一篇: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文章标题: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近年来,律师业内对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对什么是律师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文化以及律师文化建设的功能及建设途径等诸多方面均多有探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作为律师事务所管理者的出资合作人,想结合我所办所14年的实践,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律师文化及内涵

业界对于什么是律师事务所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律师文化应是律师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或曰是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基本信仰,或曰你的办所方向是什么,你想把你的律师事务所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她是律师事务所的精神愿景。正是有了她,才使得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内在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对外决定律师事务所的社会形象及社会对律师事务所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对内则是律师事务所的“魂”,她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辅射等作用,这是一个层次的涵义;其次,正是有了前一个层次的价值追求,那么,就产生了为这个价值追求服务的各种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诸如,如何处理律师事务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律师事务所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与这一个层次相关的还有诸如:律师事务所如何决策,如何构建制度,如何处理好分配关系,如何进行硬件建设,如何整合团队等等,这些均系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基石。律师事务所正是有了这两个层次的内涵,才使得律师事务所有了“魂”,成为律师团队的精神支撑。

我们黄河律师事务所系1992年10月14日经过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当时鲁北几个欠发达地区首家依司法部《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成立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合作者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我们尽管当时是蹒跚学步,但刚刚学会走路的兴奋与喜悦,使我们壮怀激烈,终于使我们迈出了兴奋与艰难的一步,走上正轨.然而,事务所运行至1996年时,因在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上,在如何理顺决策机制,如何广揽律师人才上出现了不同声音,与黄河律师的定位不同者离去,同年,我所也为此改制为国办所,改制后,因为有了编制,而使我所有效地解决了决策体制不顺及招揽律师人才的困境,使我所迅速从低谷跃上坦途;2000年根据国务院、司法部及省厅的改制方案使我们又一次团结价值追求相同者,经过运行,终于找到了适合我所发展实际的途径.而今,我们已经搬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住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宿舍楼,践行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诺言,确立了“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理念,朝着“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定位迈进!

二、律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打造途径上,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着重解决:

(一)强化律师事务所的团队协作精神

律师事务所在解决了战略选择及价值定位后,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团队协作。经过归纳,我所把“靠团队精神立所”作为我所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律师事务所是不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也是不可能打造品牌所的。为此,我们一是在拟到我所工作的律师的选择上,要求该执业律师必须认同“团队”这样的理念;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巩固和确认,不能接纳和认同这一理念的律师将被淘汰出局。从而形成“黄河律师因为有我存在而骄傲,我因为加盟黄河律师而自豪”的和谐局面!

(二)制定事务所中长期发展规划

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从文化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团队构建、品牌建设等方面规划自己。规划的制定对于事务所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三)完善出资人队伍决策机制

出资人队伍是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也是事务所健康、快速运转的关键。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轮流坐庄”模式或设置管理委员会的模式不利于营造团队精神,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我们的做法是,从内部制度上确立,根据出资数额行使表决权,而非采取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出资人队伍中主任有较多出资,从而拥有较多表决权,其它出资律师为事务所的业务骨干,也持有相应股份,行使相应表决权。这类机制的确立,能够克服和避免原来我所1996年以前实行的一人一票,人人均可行使否决权的弊端。这样,我所出资人队伍呈现知识互补、能力迭加、性格包容、年龄呈阶梯形的局面。这样,使我们能够在遇到各种市场变化时,既保证决定正确,又能快速反应。另外,我所还设立了“主任领导下的部室主任会议”这一执行机构,以确保事务所的各类决策能够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处理上,按照“管理、监督”的四字方针,自觉服务从其管理监督,从而为事务所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在本所出资律师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强调“会上充分争论,会后执行统一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议事,避免“乱弹琴”,“调子”不统一损害事务所形象的情况发生。

人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立足现在,谋划将来,将事务所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价值,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确立的发展目标,理顺好内部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才会以使事务所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六)积极打造事务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事务所有着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一间事务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使事务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须使律师事务所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此,须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六个方面关系外;还得(2)倡导“诚信、质量、责任;专注、专业、专心”这样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优质的服务使客户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师事务所。不断通过做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解答每一次来访赢得客户信赖;通过精雕细琢律师的每件文书,如诉状、答辩状、辩护词、代理词等来展现你的执业精神;通过律师每一次的展现机会,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论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体现事务所的文化。(4)要关注社会的评价。来自客户的评价非常关键,要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对客户的投诉应认真查处,做到件件都要处理好,以防止不良影响。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律师事务所战略的选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清晰可辨的,律师事务所外部关系的处理及品牌形象的确立也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应立足本所实际,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精心经营、全力营造、扎实推进,以形成既符合律师规范要求,又符合本所发展实际的事务所文化。我所将秉行“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总体目标,按照“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价值追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事务所的文化内涵,为律师业形成良好的文化尽我们的绵帛之力。

《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

第二篇: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文章标题: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近年来,律师业内对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对什么是律师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文化以及律师文化建设的功能及建设途径等诸多方面均多有探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作为律师事务所管理者的出资合作人,想结合我所办所14年的实践,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律师文化及内涵

业界对于什么是律师事务所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律师文化应是律师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或曰是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基本信仰,或曰你的办所方向是什么,你想把你的律师事务所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她是律师事务所的精神愿景。正是有了她,才使得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内在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对外决定律师事务所的社会形象及社会对律师事务所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对内则是律师事务所的“魂”,她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辅射等作用,这是一个层次的涵义;其次,正是有了前一个层次的价值追求,那么,就产生了为这个价值追求服务的各种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诸如,如何处理律师事务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律师事务所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与这一个层次相关的还有诸如:律师事务所如何决策,如何构建制度,如何处理好分配关系,如何进行硬件建设,如何整合团队等等,这些均系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基石。律师事务所正是有了这两个层次的内涵,才使得律师事务所有了“魂”,成为律师团队的精神支撑。

我们黄河律师事务所系1992年10月14日经过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当时鲁北几个欠发达地区首家依司法部《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成立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合作者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我们尽管当时是蹒跚学步,但刚刚学会走路的兴奋与喜悦,使我们壮怀激烈,终于使我们迈出了兴奋与艰难的一步,走上正轨.然而,事务所运行至1996年时,因在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上,在如何理顺决策机制,如何广揽律师人才上出现了不同声音,与黄河律师的定位不同者离去,同年,我所也为此改制为国办所,改制后,因为有了编制,而使我所有效地解决了决策体制不顺及招揽律师人才的困境,使我所迅速从低谷跃上坦途;2000年根据国务院、司法部及省厅的改制方案使我们又一次团结价值追求相同者,经过运行,终于找到了适合我所发展实际的途径.而今,我们已经搬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住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宿舍楼,践行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诺言,确立了“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理念,朝着“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定位迈进!

二、律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打造途径上,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着重解决:

(一)强化律师事务所的团队协作精神

律师事务所在解决了战略选择及价值定位后,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团队协作。经过归纳,我所把“靠团队精神立所”作为我所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律师事务所是不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也是不可能打造品牌所的。为此,我们一是在拟到我所工作的律师的选择上,要求该执业律师必须认同“团队”这样的理念;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巩固和确认,不能接纳和认同这一理念的律师将被淘汰出局。从而形成“黄河律师因为有我存在而骄傲,我因为加盟黄河律师而自豪”的和谐局面!

(二)制定事务所中长期发展规划

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从文化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团队构建、品牌建设等方面规划自己。规划的制定对于事务所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三)完善出资人队伍决策机制

出资人队伍是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也是事务所健康、快速运转的关键。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轮流坐庄”模式或设置管理委员会的模式不利于营造团队精神,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我们的做法是,从内部制度上确立,根据出资数额行使表决权,而非采取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出资人队伍中主任有较多出资,从而拥有较多表决权,其它出资律师为事务所的业务骨干,也持有相应股份,行使相应表决权。这类机制的确立,能够克服和避免原来我所1996年以前实行的一人一票,人人均可行使否决权的弊端。这样,我所出资人队伍呈现知识互补、能力迭加、性格包容、年龄呈阶梯形的局面。这样,使我们能够在遇到各种市场变化时,既保证决定正确,又能快速反应。另外,我所还设立了“主任领导下的部室主任会议”这一执行机构,以确保事务所的各类决策能够落

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

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处理上,按照“管理、监督”的四字方针,自觉服务从其管理监督,从而为事务所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在本所出资律师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强调“会上充分争论,会后执行统一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议事,避免“乱弹琴”,“调子”不统一损害事务所形象的情况发生。

人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立足现在,谋划将来,将事务所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价值,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确立的发展目标,理顺好内部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才会以使事务所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六)积极打造事务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事务所有着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一间事务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使事务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须使律师事务所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此,须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六个方面关系外;还得(2)倡导“诚信、质量、责任;专注、专业、专心”这样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优质的服务使客户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师事务所。不断通过做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解答每一次来访赢得客户信赖;通过精雕细琢律师的每件文书,如诉状、答辩状、辩护词、代理词等来展现你的执业精神;通过律师每一次的展现机会,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论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体现事务所的文化。(4)要关注社会的评价。来自客户的评价非常关键,要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对客户的投诉应认真查处,做到件件都要处理好,以防止不良影响。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律师事务所战略的选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清晰可辨的,律师事务所外部关系的处理及品牌形象的确立也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应立足本所实际,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精心经营、全力营造、扎实推进,以形成既符合律师规范要求,又符合本所发展实际的事务所文化。我所将秉行“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总体目标,按照“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价值追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事务所的文化内涵,为律师业形成良好的文化尽我们的绵帛之力。

《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第三篇: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下基层荣信社区工作组

按照我区“察民情、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千名干部百日下基层活动的有关要求,我们荣信社区工作组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区基本情况和居民意见建议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根据群众的建议,结合社区实际,工作组明确了打造“文化社区”、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干部下基层工作的侧重点和切入点抓出成效。

一、社区基本情况

荣信社区成立较晚,住户结构比较简单,居民素质较高,社区整体环境较好,社区基础工作扎实,无较大的信访隐患。社区自成立以来从辖区实际出发,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对文体娱乐活动爱好者采取组织起来的方式,成立了天禧艺术团,力所能及地组织开展一些小型文体娱乐活动。他们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社会上流行的秧歌舞、健身操、还有秦腔、京剧、评剧等。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活动内容方式单一,范围辐射面小。

社区由于受场地的局限和资金的短缺,在社区内部活动的多,对外拓展训练少;社区之间的双向文体互动活动也很少开

展,“小天地”固步自封,进步不大,提高不快,激情不高,活力不足。

二是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期望值高。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艺术团内缺少专业的文艺人员,老一套重复的节目多,编写创新的节目少,在精品、特色文化打造上还比较乏力,没有形成一些在全区叫得响的品牌文化活动,多数文化活动一般化,地方特色不突出,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创作还十分欠缺,如京剧队总是一成不变的自拉自唱的老腔调;秧歌队永远摆脱不了大红大绿的扭腰、跑长龙形式;健身队仍坚持着初级保健操的模式等等;社区现有文化设施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向更好的层次开展。

三、工作组取得成绩

一、提升硬件、软件建设。

工作组筹措资金,为社区送去42寸平板液晶电视一台,奥林巴斯数码相机一部。除此以外,帮助社区以制度促文化建设,走规范化发展。帮助社区制定了文化工作制度、业余文化活动培训制度、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等,从而使社区文化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二、社区与文化局实现资源共享。

协调文化局,聘请文化馆的吕馆长为社区文艺指导。定期为社区艺术团进行排演指导,吕馆长编写的《逛双滦》,《夸社

区》在艺术团内受到一致好评。11月18日,由吕馆长为艺术团指导的一台演出,在社区活动室排练。下基层工作组去看望演员们。工作组的组长告诉艺术团文艺爱好者们,“我们下基层就是来帮助社区解决问题的,有困难就说,不用客气,以后我们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给天禧艺术团来进行指导”。艺术爱好者们纷纷表示感谢,相信在吕馆长的指导下会排练出更多更好的节目,愿意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为居民演出,为促进社区和双滦的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荣信社区缺少图书室,工作组协调文化局承诺:文化局的图书室开放后,会免费为荣信社区居民办理借书证,让荣信社区的居民也可以享受到免费借书的便利,从而也实现文化局和社区的文化资源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1.在大力提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宗旨下,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街道、社区、文化部门要通过普及提高与组织引导,积极有效地开展文化活动,让社区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2.街道与街道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文化团体之间、街道与文化部门之间,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交流和沟通,逐步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文化骨干的水平。

3.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资源共享这一优势,通过文化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4.加强社区文化社团普及与提高和文化专干的培训。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关键。依目前荣信社团和文化专干的状况,抓好社区文化专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关键,因此,下一步我们建议采取送出去培训的办法,来提高社区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专干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文化活动质量。

5.希望各级领导都来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倾听来自社区的呼声,要做到因需而为,实现社区文化的新突破。

第四篇:企业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

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简单一点说就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实现等级化。对绩效比较优异的人员依据优异程度进行奖励,对绩效成绩较差的人员依据差劲程度进行惩罚。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通过加薪的方式,可以为绩效优异者提高更多的岗位,提供外出培训考察及旅游机会,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并推荐优异者为绩效成绩较差的人员做交流报告,形成一一帮扶的模式,带动整个企业的进取心和活力。

二、加大企业内部的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定期举行培训学习班,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绩效考核流程的学习,提高员工们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从而完善自己民的各方面的能力,定期举行现场竞赛与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从而促使员工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对于管理层,应加大与员工的交流,召开座谈会,与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互动交流,来增强和提高管理艺术水平。并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具体化,将员工的绩效与相应的管理者的绩效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核。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要优先、良好的环境及条件为依据才能做到切实可行,实施环境的良好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考核结果的成功与否。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考核氛围,有利于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1、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是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序的部门协作是企业高效运行的纽带,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的纽带。只有在各个部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将企业的绩效最充分的发挥出来。

2、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指标系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依赖于科学而又实用的绩效指标系统。要实现绩效指标定量化。指标要有针对性,可以分成能力,人格魅力,业绩等方面,但要简洁,以免将问题复杂化。

3、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企业实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提供依据。首先,企业要有阶段性的规划和一个终极目标,不仅要对经营目标作出理性的战略规划,还要注意与绩效管理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第五篇:探索和建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新型关系

构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新型关系兼论律师事务所转型升级

江苏世纪天合律师事务所曹正丰

[摘要]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属于什么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合同关系,还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一直争议不断。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必须在律师事务所内执业,是《律师法》明文规定。目前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管是合伙制还是个人所,律师自行开展业务,而不是律师事务所安排业务,自身业务的独立性,决定了律师事务所一般采用提成制分配模式。提成制的模式,的确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律师业的发展。提成的多少,成为律师选择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因素,增加了律师的流动性,也制约了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需要有规模化,专业化分工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此种变化,律师事务所同样需要转型升级。构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新型关系,是律师事务所转型升级现实需要。

[关键词]试论律师与事务所新型关系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属于什么关系,没有清晰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换个角度,先有律师,还是先有律师事务所。笔者认为应该先有律师,后有律师事务所。国家法制建设的需要,需要律师职业的恢复和发展,律师执业的要求产生了律师事务所。而与企业发展不同,工业化发展,产生企业,企业需要工人,通过招聘社会上适合的人员,他们才成为工人(员工),企业和员工建立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而律师一开始和律师事务所建立的并不是劳动关系。讨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离不开律师职业的法律地位的变化,也离不开律师业的发展变化,也可以说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是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关系。同样,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律师业的客观变化,也促进律师业的发展。因此,探究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构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关系,是当前律师事务所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不同时期对律师职业性质的认识,影响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关系的认识 我国对律师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其任务是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公社和公民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当时我国律师制度刚刚恢复,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社会上对律师的作用认识不清,肯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使之与公、检、法工作人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而这时成立的律师事务所,隶属于司法局,属于事业单位,律师个人身份是事业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

20世纪90年代初,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随之进行,作为政治体制组成部分的律师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我国1996年制定的律师法将律师定义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各地律师事务所纷纷与当地司法行政部门脱钩,由原来的国资所向合伙所转变。这样,律师就失去了原来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脱去了“国家”的外衣,不再具有国家性,由“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而律师在律师事务所的身份,存在两种一是合伙人律师二是聘用律师,从此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的争论就一直不断。律师在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事务所不安排业务,律师个人自

行招揽业务,分配模式采用提成制。律师因为待遇与律师事务所产生纠纷,向劳动仲裁申诉,被裁定认为不是劳动关系驳回。律师权益,得不到保证。律师只能另外选择其他律师事务所。

1996年律师法关于律师的定义并非十分准确,当初律师法实际上是从狭义界定“社会”这一词的,其根本意图就是剥离律师身上的“国家”外衣,使之回归社会。因此,新修订的律师法将“社会”改为“当事人”,使得律师的服务对象更加明确,也使得律师的概念更加准确。修订后的律师法明确了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同时,又强调了律师“三个维护”即“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新《律师法》对律师的定性,律师具有专业性、有偿性、受托性、社会正义性的特点。专业性,不但要求律师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而且要取得律师执业证,根据现有律师管理规定,律师执业证必须在律师事务所内取得。同时,律师业务具有受托性,根据律师管理规定,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必须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统一受理,但现实中,当事人往往指定具体的律师,而不是律师事务所可以随便指派哪个律师。因此,尽管新律师法对律师身份进行重新定义,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到底什么关系,仍然没有明确。

但尽管业界争议不断,而劳动部门还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属性,在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看来,不管律师事务所的改革进程如何,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正式生效,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劳动关系,将成为定论。但是,即使《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律师事务所属于用人单位,但在现行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下,并不能真真反映律师与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关系。

二、现有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关系的发展

目前,我国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分为合伙所、个人所、合作所。个人所,个人所出资人与聘用律师的关系,应该是明晰的,是一种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合作所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并不是主流。因此,本文在探讨时,以合伙所为假设对象。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已成为我国律师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合伙所从其本质来说,属于合伙人自愿组合、财产归全部合伙人所有、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在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中的律师分为合伙人律师和聘用律师,分析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我们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律师。

首先,从合伙人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来看:

1、合伙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准,在所有者、管理者、员工之间徘徊。这里,涉及对合伙人的管理问题。现在,大多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合伙人中间产生的,主任从合伙人身份来看和合伙人律师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是有冲突的,造成合伙律师不服主任的管理。

2、合伙人对合伙理念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合伙人之间关系及事务所的发展。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并不是资本的结合,而是人合的关系。由于合伙人各自进行业务,业务的独立性影响了对事务所整体发展的考虑,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缺乏凝聚力。

3、合伙人对经营成果追求不一致,产生对聘用律师及事务所发展的矛盾。由于大多数合伙律师事务所中合伙人分配模式是,对费用采取平等承担,“利润”平均分配,因此,对聘用律师的提成比例认识不一致,影响聘用律师的积极性。同时,在是否同意聘用律师升级为合伙律师,产生矛盾,从而影响事务所的发展思路。

4、合伙人无限连带责任制度,影响了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由于合伙人对聘用律师执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执业赔偿的担心,因此在发展律师过程中存在顾虑,往往不能大胆发展。没有事务所规模化的发展,几个律师就很难形成专业化和团队化的服务模式。

其次,从聘用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来看:

1、提成制分配模式,影响聘用律师的积极性,提成的高低决定律师对事务所的选择,增加了律师和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加

了律师的流动性。

2、业务的承接方式,影响了服务方式。现在,律师业务并不是律师事务所收案后指派律师承办,而是律师自行承接。客户只认识该律师,而不关心是哪个所的律师。律师往往是以低端业务为主,一个案件最多只要两个律师,不易形成团队化服务模式。

3、事务所缺乏对年轻律师的成长机制建设,聘用律师缺乏对事务所的归属感,认同感,就不能自觉服从事务所的管理。在现有事务所分配模式下,聘用律师认为我向律师的上交,是合伙律师对他的“剥削”,也有的,片面认为律师事务所只是开票机构,内心不认同事务所的管理。

从以上两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现有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关系的紧张,但律师业的发展是不能因此而停止,要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在坚持传统的基础是有所创新。

三、构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新型关系,促进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法律服务业的开放进程,国外律师事务所的进入,国内律师事务所的弱点进一步凸显,国内律师事务所观念陈旧、组织松散、凝聚力差、执行力弱,优良品牌匮乏,营销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律所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担当与职业伦理和社会期待存在差距、政治拣选边缘化等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不进行改革,将不能适应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如何理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以律师为本位主义,还是以律师事务所为本位主义的问题,从《律师法》还是相关律师行业规定来看,都是要求以律师事务所为单元管理,也就是以律师事务所为本位、为重心管理的,劳动合同法也规定律师事务所是作为用人单位进行律师管理的,因此,如何在现有律师业规定的基础上,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服务模式,分配机制方面,探索和建立律师和事务所的新型关系,促进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升级。

一、确立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必须在律师事务所内执业。律师执业时,必须按照“三统一”即统一收案、统一登记、统一收费的规定开展业务。律师法和相关律师行业规定,对律师事务所的定位,都是从管理机构的角度考虑。因此,要克服对律师事务所的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将律师事务所定位为管理机构。

从管理机构的角度,完善事务所内部的组织形式,将合伙事务与管理事务相分离,大胆引进公司化管理模式。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的机制。合伙人会议作为决策机构,决定事务所发展规划、内部分配、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分工等合伙事务,由其产生行政管理机构,成立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产生管理主任,由其落实执行合伙人会议决定的管理事务,如学习制度、业务受理、财务运行等,合伙律师也必须服从管理委员会的管理。管理委员会,根据事务所的发展,及时提出人员、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方案,交由合伙人会议决策,再反过来执行合伙人会议的决策。

二、确立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律师业务是律师或者律师团体提供智力服务的过程,律师是事务所的人力资源。律师事务所要不断提供满足律师从事律师业务的需要的服务,应该包括:律师事务所办公条件的需要,包括会议室,办公空间,通讯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律师自身学习交流提高的需要;律师团队合作办案的需要;律师参与律师事务所发展的需要;律师开拓案源的支持;分享律所公共案源的需要;律师保障制度的需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需要等。

事务所合伙人只有认识到事务所是为律师提供服务的属性,才能留住律师人才,吸引律师加盟,壮大事务所。

三、确立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合作共赢关系

律师的受托性的特点,是客户与律师事务所建立的委托关系,律师事务所是法律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但律师是具体产品提供的实施者。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基础。事务所品牌的好

坏,来源于律师的品牌好坏,又促进律师品牌的展现。在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越来越多的大众会选择好品牌的事务所和好品牌律师。同时,法律服务市场,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律师个体的精力有限,万金油式的律师不可能适应专业化的要求,事务所内部律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得律师越来越需要事务所进行团队化的合作。和则两利,事务所和律师的关系必将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四、确立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律师事务所是由若干个律师组成,律师是事务所的一分子,事务所是一个整体。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要把事务所确立成一个整体,按照整体推进的原则,确定合伙事务,明确合伙人管理分工、业务分工,组建相应的适合合伙人业务发展的专业团队,事务所才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形成个性化发展的律师,又综合形成事务所的特色。

构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新型关系,从而推动律师事务所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特色化方面发展,促进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注释,作者,梅向荣,论文《合作与共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新形势下的相互关系。

[2] 注释,作者,张祖贤,论文《我国律师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

下载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