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时间:2019-05-13 06: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第一篇: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

民警察公共关系

摘要:警察组织与成员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

关键词:警察组织,公共关系,警察文化,科学发展观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警察自身影响力为基点,为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而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与管理活动。作为警察公共关系主体的警察组织与作为警察组织主体的警察成员的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法律机制以及各种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代的迅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对警察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各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对于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素质以及与入世后社会发展相适应水平,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先进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治安行政与刑事司法职能和各项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塑造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良好形象的管理活动。而先进警察文化则是指人民警察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造的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为基点,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以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在公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获取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促进自己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利于各种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此而言,在警察公众关系中,不管是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或是协调警察组织内部之间、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之间、警察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警察组织活动中信息采集传播、宣传、咨询等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先进警察文化给予的推进和支撑。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没有先进警察文化的推进和支撑,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新型的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

因为警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更是一种承传,一种精神,一种活力,一种风貌,它以警察组织为对象,以提高素质的核心,以警察精神为灵魂,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着力建设这样一种先进的警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警察组织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警察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改善警察组织管理水平,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警察队伍形象。只有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下的警察组织,只有这种先进文化培育下的警察成员,才能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促进警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类文化,历来是各民族国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内外文化的交流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警察文化,它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固有规律进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公安机关和民警综合素质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与我国入世以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相适应,着眼于警

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深化和发展。警察文化的提出和定位,从根本上来说是警察队伍走向人文管理的深化。它更注重的是对职业习惯和情操的养成教育。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教育人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人的因素中,哲学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警察文化中的精神因素在公安队伍建设发展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中处于主导作用。认为除了通过必要的组织、制度规章等手段对人实行硬性的管理外,同时更要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管理,以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警察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先进警察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警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警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奉献、学习、智慧、勇敢、牺牲,这里所蕴涵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特征、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是只有警察这个行业所特有的,应该是先进警察文化的主流。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民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民警,以优秀的作品鼓舞民警,以先进的警察文化,影响民警的人生观,改造民警的世界观,抒发他们对警察事业的崇敬之情,激发他们献身人民警察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揭示他们对民热情,嫉恶如仇的内心世

界,展现他们在工作中勇敢无畏的真实感人的事迹,体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当今先进警察文化的神奇魄力。在公安队伍建设和建立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中发挥更为突出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三、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

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先进警察文化要在构建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全面提高警察素质中,切实发挥支撑作用,必须打开视野,拓展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既彰显个性又兼容并蓄,大力推进观点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使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分割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的创新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新又是继承的发展,离开了创新的继承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警察文化,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成分,有益于后人前进的因素,如“行

已有耻”、“知耻近乎勇”的明耻品格:“砥节砺行”、“舍利取义”的道德修养:“高节不屈”、“尽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当说必说,激浊扬清”的求真态度:“忧国忘身”、“廉洁奉公”的敬业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理想追求等等。同时也要继承公安机关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笃定理想,永葆本色,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牢记宗旨、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胆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崇尚科学,睿智大气,健康向上的文化气质。还要善于从近几年公安机关开展的“创人民满意”

三是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摇篮的优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察组织在借民力于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十厂十店联防,厂企联防、保安联勤,“治安契约化、联防公约化”,出租私房有偿托管,在车辆上安装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在社区大力推广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多媒体电视监视系统、店铺联网防盗报警系统等等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促使治安防范迈向现代化、网络化、高效化的全新格局。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建设,应继续在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优势上下大手笔、做大动作。要积极发展警察

公共关系,向公众展示警察良好的文化素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更多更大的民力,为切实履行各项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孙永波。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塑造新时期警察精神,《人民公安报》2003.10.18.②傅是杰。用先进文化培育新型人民警察,《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第二篇: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摘要:警察组织与成员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泉州公安机关,还应发挥优势,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关键词:警察组织,公共关系,警察文化,科学发展观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警察自身影响力为基点,为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而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与管理活动。作为警察公共关系主体的警察组织与作为警察组织主体的警察成员的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法律机制以及各种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代的迅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对警察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各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对于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素质以及与入世后社会发展相适应水平,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先进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治安行政与刑事司法职能和各项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塑造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良好形象的管理活动。而先进警察文化则是指人民警察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造的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为基点,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以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在公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获取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促进自己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利于各种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此而言,在警察公众关系中,不管是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或是协调警察组织内部之间、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之间、警察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警察组织活动中信息采集传播、宣传、咨询等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先进警察文化给予的推进和支撑。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没有先进警察文化的推进和支撑,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新型的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因为警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更是一种承传,一种精神,一种活力,一种风貌,它以警察组织为对象,以提高素质的核心,以警察精神为灵魂,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着力建设这样一种先进的警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警察组织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警察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改善警察组织管理水平,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警察队伍形象。只有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下的警察组织,只有这种先进文化培育下的警察成员,才能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促进警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类文化,历来是各民族国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内外文化的交流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警察文化,它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固有规律进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公安机关和民警综合素质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与我国入世以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相适应,着眼于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深化和发展。警察文化的提出和定位,从根本上来说是警察队伍走向人文管理的深化。它更注重的是对职业习惯和情操的养成教育。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教育人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人的因素中,哲学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警察文化中的精神因素在公安队伍建设发展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中处于主导作用。认为除了通过必要的组织、制度规章等手段对人实行硬性的管理外,同时更要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管理,以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警察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先进警察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警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警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奉献、学习、智慧、勇敢、牺牲,这里所蕴涵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特征、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是只有警察这个行业所特有的,应该是先进警察文化的主流。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民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民警,以优秀的作品鼓舞民警,以先进的警察文化,影响民警的人生观,改造民警的世界观,抒发他们对警察事业的崇敬之情,激发他们献身人民警察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揭示他们对民热情,嫉恶如仇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工作中勇敢无畏的真实感人的事迹,体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当今先进警察文化的神奇魄力。在公安队伍建设和建立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中发挥更为突出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三、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

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先进警察文化要在构建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全面提高警察素质中,切实发挥支撑作用,必须打开视野,拓展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既彰显个性又兼容并蓄,大力推进观点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使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分割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的创新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新又是继承的发展,离开了创新的继承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警察文化,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成分,有益于后人前进的因素,如“行已有耻”、“知耻近乎勇”的明耻品格:“砥节砺行”、“舍利取义”的道德修养:“高节不屈”、“尽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当说必说,激浊扬清”的求真态度:“忧国忘身”、“廉洁奉公”的敬业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理想追求等等。同时也要继承公安机关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笃定理想,永葆本色,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牢记宗旨、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胆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崇尚科学,睿智大气,健康向上的文化气质。还要善于从近几年公安机关开展的“创人民满意”、“三项教育”、“大讨论”、“大练兵”的活动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中挖掘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崇高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特征、管理方法,使先进警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本国与学习外国相结合。一方面,与其他行业文化一样,警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分支,天然地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无法避免地会带有以东方管理文化为背景的色彩。因此,先进警察文化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中国,自觉融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之置身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大背景。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周易》、儒家、道家、释家、兵家、法家有关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合理成份,将其提炼加工成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的文化理念。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倡导人生健康、成功、自在,实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和谐一体。提倡“以德为先”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统一。在现阶段,要将警德教育与警德实践结合起来,用任长霞的品德、精神、人格、正气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社区警务向农村延伸,更好地接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推行人性化执法等等,赋予人文管理理念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空间和领域日益拓展,东方管理文化也在不断地兼收并蓄西方管理核心内核的开放系统,使之的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善。因此,建设先进警察文化,还要继承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善于借鉴国外警察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随着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多,国外警察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如在素质建警强化训练,减少和避免警察的伤亡方面,在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强化社会防控机制方面等等。我们要在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延伸自己的文化触角,拓展自己的文化视角,扬长避短,在吸取国外警察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中提升自我、不断发展。

三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彰显个性与兼容并蓄相结合。由于警察工作具有开放性,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警察组织在履行职责开展警务工作和组织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一方面积极建设发展自已独特的行业文化-警察文化,并向公众展示出警察文化的独特风姿。另一方面也在与其他行业、部门的交往中,受到其他行业、部门文化的影响。因此,建设发展先进警察文化,不仅要坚持立足自身彰显个性,还要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背景下,与其他们的行业、部门文化甚至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协调。善于从军旅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其他行业文化中吸取富有各自特色和时代性、先进性的营养,将其转化为警察文化的最新成果,为警察组织的机制改革、内部管理、形象塑造注入新的社会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警察素质、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军旅文化中“一切为打赢”“科技练精兵”和企业文化中的效益观、质量观、诚信观等,与警察文化中“破案是硬道理”、“科技强警”、“警务成本”、“执法质量”、“服务承诺”等,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包容,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注重从哲学、管理学、行为学、传播学、信息学、心理学、社会学中学习掌握有助于警察组织和成员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丰富良好的精神内涵、养成高尚的行为品格的相关知识,为警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警察文化以其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不断地向前推进,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作为一种强调警察行业个性的新的管理理论,警察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研究和建设警察文化时,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科学务实和开拓创造精神结合起来,敢于突破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既要认真学习外国、外地区好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理论,又要善于对本国、本地区长期以来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将其升华为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决不能搞出脱离实践的“玄学”式的学术研究,满足于对概念和原则的理解、背诵,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既要研究警察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实际,立足于中国入世后的具体国情,立足于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立足于警察组织建设和警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性地进行新的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建设警察文化的路子。

四、发挥优势,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泉州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明交汇的海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代民营经济的摇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部枢纽。几年来,泉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扬科学风帆,以大泉州文化的弘扬和创新,撬动大泉州经济、塑造大泉州城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精心打造泉州文化品牌,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发展广电卫生体育事业,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古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融、铸造下形成的宽容、开放、进取的泉州文化风格,与新时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彰显文化个性,又唱响时代旋律,特别是大力弘扬“求是、团结、务实、创新”的泉州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为泉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作为泉州的公安机关必须紧密结合泉州实际和新的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一是发挥泉州东西文明交汇海港的优势,学习和借鉴外国、外地区警察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明交汇的海港,古泉州胸襟博大,容纳性非常强。泉州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具有历史优势。此外,泉州作为旅港、澳、台和旅居东南亚侨胞的重要祖籍地,在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中又具有“血缘亲、史缘久、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的“六缘”特色优势。近几年来,泉州警察在参与国际维和警察、查破刑事、经济、毒品大案时不乏有与外国、外地区警察合作的经典范例,在开展其警务活动的同时也加深了泉州与外国、外地区警察的相互了解。泉州警察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这些历史优势、“六缘”优势以及加强与海外警察交流合作的优势,做好学习海外、文化兼容这篇文章。

二是发挥泉州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泉州人素以“敢拼、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著称。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公安事业与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一样,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敢立潮头,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为公安机关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刑侦体制、社区警务、社会防控的改革和探索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例。具有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将“晋江刑警”精神、“24小时值日侦缉制”、“凤里派出所经验”、“大型文化商贸活动的安全保卫”、“网上追逃”、“市区治安防控”、“五度修养”等新的经验、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提炼升华为具有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内涵。

三是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摇篮的优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泉州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泉州警察组织在借民力于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十厂十店联防,厂企联防、保安联勤,“治安契约化、联防公约化”,出租私房有偿托管,在车辆上安装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在社区大力推广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多媒体电视监视系统、店铺联网防盗报警系统等等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促使治安防范迈向现代化、网络化、高效化的全新格局。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建设,应继续在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优势上下大手笔、做大动作。要积极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向公众展示警察良好的文化素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更多更大的民力,为切实履行各项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的区位优势。最近,福建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不仅包括福建这一主体部分,还覆盖粤东、浙南、赣南等经济协作区域,成为辐射赣、鄂、湘和浙南、粤东的华东南地区的对外窗口。作为位于这一经济区中部枢纽的泉州,其警察组织建设和警察文化建设势必在与区域内兄弟地区的警察组织加紧警务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日臻完善,实现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建设,要善于发挥这一区位优势,立更高站位、更高起点、更高平台,在警务交流合作的同时,博采众长,学习兄弟地区各自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经验成果,提高吸纳与消化、生成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向世人展现泉州特色警察文化的风格和气派。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繁荣,是一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繁荣,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的警察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①孙永波。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塑造新时期警察精神,《人民公安报》2003.10.18.②傅是杰。用先进文化培育新型人民警察,《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第三篇: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等多重任务,日常工作涉及各种社会领域,与公众的接触面广,要想更好地履行职责,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公共关系。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内提升队伍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对外加强警民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活动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公安机关谋求内部团结、外部发展的重要手段。警察公共关系是警民关系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原有警民关系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新型警民关系。警察公共关系不单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公安机关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以及新闻媒体等之间的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谋求互动,共创和谐”。公安机关只有加强内部管理,管严队伍、规范执法、完善警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的同

时,根据“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主动安全防范,创新平安建设的社会参与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对公共关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相继开展了“大讨论”、“大接访”、“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活动,加强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如开展“大走访”、“警民恳谈“等,向辖区群众代表报告工作,主动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大力宣传典型,用典型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地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警察公共关系还是很不平衡,公共关系危机现象也在不断增多。

(一)认识不够重视、民警热情不高。由于公安机关内部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方面的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基层派出所民警对公共关系建设不够重视,只是机械地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展公共关系建设活动,民警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热情不高。

(二)公关措施太少、手段简单生硬。受传统公安宣传思维定势的影响,基层公安机关仍然是通过宣传手法进行类似公共关系建设的活动,使得开展公关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多,短期行为较多,重视长期的比较少。其实,公共关系活动不等同于公安宣传,公安宣传只是公共关系的途径之一,而且,大多数公安宣传只是单向传播,宣传常常是灌输式的,往往很难评价其效果。

(三)公关意识缺乏、阵地拓展不够。由于基层公安机关对于公共关系建设重视不够,理解不深,使得基层民警缺乏平时的公关意识,只注重上级安排的公关任务的完成,局限于公关工作,工作缺少主动性、针对性,很难在公众中形成效应。

(四)公关能力较弱、民警素质不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同时,群众的法制意识、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群众对警察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些都增加了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难度。部分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

三、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实施警力、装备向基层倾斜的同时,牢固树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创造性,在公共关系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立起一个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清正廉洁、亲民守信的良好警察队伍形象。

(一)以恳谈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恳谈”活动旨在主动与百姓“零距离”沟通,倾听意见,切实掌握百姓的需求和意见,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积极参与,使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警民恳谈”的形式、对象、内容都不特定,民警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平等交流与沟通,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开辟了一条新形势下增进密切警民情感、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的全新道路,对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动跟进服务,警民互动共创平安。当前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也带来了各类矛盾的凸显,公安机关如何在“保平安、促发展”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显得有为重要。落实“服务经济发展十七条举措”,在工业园区和风景点,及时设立警务室,适当安排警力,主动跟进服务,组织巡逻队伍和外来人口专管员,警企携手共创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切实营造了全社会都能理解、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共创和谐平安环境的良好格局。

(三)加强典型宣传,树立警察良好形象。基层派出所民警经历的大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但为民服务无小事,只要真心诚意为百姓办实事,都能体现出民警博大的爱民情怀,其实,通过社区民警真心为民的小事宣传同样可以打动人,达到树立警察良好形象的目的。

(四)提升队伍素质,构建和谐警营。近年来,公安机关以“轮训轮值”和岗位练兵活动为契机,加强民警基本体能、基本技能、基本礼仪等日常训练,全面提高了基层民警整体的综合素质。要认真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从而使全体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进一步端正了警风,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当前,在提升民警素质的同时,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关爱民警,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实。在公安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民警的工作、生活节奏更为迅速,压力更为巨大。因此,公安机关要切实关爱民警身心健康,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途径

群众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力量来源,是公安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公安形象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观。警察公共关系的好坏在于民警本身,作为公安机关可以影响别人,改善形象,但更可以改变自己。所以公安机关应当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社会公众,主导警察公共关系的改善。

(一)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派出所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内部公共关系建设要以人为本,公安机关处于公共关系的主导地位,是影响公共关系的主动因素。坚持科学治警,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民警的综合素质,是夯实警察公共关系与社会各界互动的基础。一是抓思想教育不放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手段,教育全体民警用法律意识审视警务活动和警民关系,突出公安民警高尚品行、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培养,从根本上筑起防止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做到严格、公正执法,文明、规范执勤。二是抓执法质量不放松。抓好执法质量的根本方法是靠制度。加强对办理行政、刑事案件每一个环节的跟踪监督,着力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规范警务活动,保障执法质量不滑坡。三是抓素质强警不放松。从狠抓正规化入手,突出政治、业务、文化、法律素质的提高和养成,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健全,内容上具体,措施上落实,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做好公安工作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抓从优待警不放松。基层派出所民警工作琐碎繁杂且无休无止,休息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压力,还承受着各种来源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优待警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同时应丰富警营文化,从而达到凝聚警心、构建和谐警营的目的。

(二)建立外宣机制,增强派出所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全社会对派出所工作的认知度和人民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认同感。首先是要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通过与人民群众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派出所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争取群众的最

大支持。可以充分运用社区宣传资源,向辖区群众宣传公安工作和防范知识。通过警校共建、警企联谊、警民联防等形式来组织警民互动,赢得公众的支持、理解。同时,加强典型宣传,挖掘民警亲民为民便民事迹,树立良好形象,拉近警民之间距离。

(三)增强全警公关意识,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离不开每一位民警的努力和付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往往是从每一位民警身上得到的。在日常公安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与公众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和时间最多,责任区民警对待群众的态度就代表了整个派出所甚至于整个公安机关的服务形象,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一言一行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就代表着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派出所民警应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在打击处理、服务群众、基础排查等每一项工作中,既要注重工作效果,也应借机推介自己,适时宣传便民、利民、为民做法,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四)切实做好公关,营造警察公共关系良性发展格局。增进公众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良性循环,不断强化基层派出所的正面形象。巧妙运用借势、顺势、造势等公关手段及技巧,精心开展公关活动,活动应取得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支持,借助可以借助的一切力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公众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切实考虑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这样才能使警察形象更加深入民心、使公众更加满意,从而实现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和谐的警民关系,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饶县公安局:苏纲青)

第四篇:浅谈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谈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的实现程度在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所关注和重视,正是公安工作实践的呼唤。随着这一重要课题研究的深入,必将对公安工作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警察公共关系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对其定义的概念、内涵特点、方法途径、目的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但更要重视对关键、核心问题的研究。关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其中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的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良性互动,了解社会需求,赢得社会理解,协调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争取公众最大限度的支持的组织行为和活动过程。笔者以为,警察公共关系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是:发挥职能作用,真诚服务群众;加强社会沟通,取得群众支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目的建立新型的警察公共关系,首先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行政治安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党的性质决定公安机关的性质,党的宗旨就是公安机关的宗旨。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其次,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公安工作的立警之本,执法准则,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人

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再次,这是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集中体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这同样也是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公安机关作风是其实践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自身形象,关系警民关系,关系公安工作成败。因此,警察公共关系也必然受作风建设的制约并充分体现这一核心内容;最后,这是警察公共关系中的根本问题。尽管警察公共关系涉及社会各个组织、各个层面、各个群体、各个社会领域,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警民关系,这是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关系。总之,密切新型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构建新型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抓住根本,围绕核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更多更好的服务中赢得群众的信赖。警察为社会和公众所需要,这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警察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最佳服务,这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作为担负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崇高历史使命的公安机关,只有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要围绕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牢固确立“社会治安就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的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投资环境。要积极应对加入WTO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治安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确保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加强和改革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检查公安工作中那些不符合WTO规则要求、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从治安、消防和经济文化保卫等公安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措施。做到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都无条件地支持和坚持;凡是有碍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及时调整和改进,保证改革开放深入到哪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那里,公安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努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也才能为警察公共关系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三、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途径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活动,在真诚为群众服务中提升公安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警察形象,说到底,应该是人民公仆的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就是要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1996年以来,市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的以“为人民服务,保人民平安,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主题的人民满意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民警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创建活动既是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过程,也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为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以说,创建活动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途径。其一,创建活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不懈追求,以保人民平安为工作目标,以人民监督为根本原则,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这充分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其二,创建活动把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实现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其三,创建活动坚持群众路线,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优劣的评判

权交给群众,这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本质要求;其四,创建活动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样,也为警察公共关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手段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在深入群众中密切警民关系。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问题,密切警民关系始终是警察公共关系的首要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警民关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甚至失调,尽管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公安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所致。有的单位和民警群众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诸如“冷硬横推”、“三乱”、“四难”等问题,这实质上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要着力转变公安机关作风,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上下功夫。一要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建立新型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使警力下沉,警务工作前移,民警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努力实现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使公安工作真正形成“千军万马”、“千家万户”的生动局面;二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坚持群众路线,把密切警民关系落到实处。在社区警务改革中,全区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的责任区民警进社区、责任区民警住社区、首接责任制、定时接待制以及广泛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等活动,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了民警沉入社区,扎根群众,完善和优化了为民服务的机制,促进了密切警民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五、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措施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以实行警务公开为主渠道,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了解中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又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支

持。否则,公安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争取群众的支持,关键是“做得好”,但也要“说得好”,发挥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因此,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要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与人民群众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警察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民情上行、警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一是大力实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对政务活动的知情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提高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把执法活动主动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实践证明,这有利于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情、参与和监督,有利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是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沟通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对公共关系活动十分重要。由于大众传播的直观性和快速性,在警察公关宣传中,大众传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争取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开辟“警方服务台”、“警方热线”等专栏;充分利用城市街头公益广告、告示牌、灯箱,社区、乡村的宣传橱窗等,系统全面地开展公共安全宣传,及时发布社会需要的各种警方信息;三是开展社会活动,促进双向交流。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扩大公安机关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是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警营一日”活动,加强了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结合“爱民月”、“警民共建”等活动,通过积极履行为民服务承诺,开展警务公开咨询活动,为特困家庭送温暖,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等,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展示了公安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更是一个事关公安工作发展的实践问题。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浅谈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谈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的实现程度在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所关注和重视,正是公安工作实践的呼唤。随着这一重要课题研究的深入,必将对公安工作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警察公共关系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对其定义的概念、内涵特点、方法途径、目的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但更要重视对关键、核心问题的研究。关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其中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的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良性互动,了解社会需求,赢得社会理解,协调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争取公众最大限度的支持的组织行为和活动过程。笔者以为,警察公共关系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是:发挥职能作用,真诚服务群众;加强社会沟通,取得群众支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目的

建立新型的警察公共关系,首先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行政治安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党的性质决定公安机关的性质,党的宗旨就是公安机关的宗旨。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其次,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公安工作的立警之本,执法准则,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再次,这是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集中体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这同样也是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公安机关作风是其实践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自身形象,关系警民关系,关系公安工作成败。因此,警察公共关系也必然受作风建设的制约并充分体现这一核心内容;最后,这是警察公共关系中的根本问题。尽管警察公共关系涉及社会各个组织、各个层面、各个群体、各个社会领域,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警民关系,这是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关系。总之,密切新型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构建新型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抓住根本,围绕核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更多更好的服务中赢得群众的信赖。警察为社会和公众所需要,这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警察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最佳服务,这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作为担负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崇高历史使命的公安机关,只有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要围绕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牢固确立“社会治安就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的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投资环境。要积极应对加入WTO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治安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加强和改革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检查公安工作中那些不符合WTO规则要求、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从治安、消防和经济文化保卫等公安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措施。做到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都无条件地支持和坚持;凡是有碍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及时调整和改进,保证改革开放深入到哪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那里,公安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努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也才能为警察公共关系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三、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途径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活动,在真诚为群众服务中提升公安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警察形象,说到底,应该是人民公仆的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就是要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1996年以来,市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的以“为人民服务,保人民平安,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主题的人民满意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民警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创建活动既是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过程,也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为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以说,创建活动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途径。其一,创建活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不懈追求,以保人民平安为工作目标,以人民监督为根本原则,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这充分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其二,创建活动把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实现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其三,创建活动坚持群众路线,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优劣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这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的本质要求;其四,创建活动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样,也为警察公共关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手段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在深入群众中密切警民关系。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根本问题,密切警民关系始终是警察公共关系的首要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警民关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甚至失调,尽管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公安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所致。有的单位和民警群众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诸如“冷硬横推”、“三乱”、“四难”等问题,这实质上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要着力转变公安机关作风,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上下功夫。一要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建立新型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使警力下沉,警务工作前移,民警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努力实现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使公安工作真正形成“千军万马”、“千家万户”的生动局面;二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坚持群众路线,把密切警民关系落到实处。在社区警务改革中,全区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的责任区民警进社区、责任区民警住社区、首接责任制、定时接待制以及广泛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等活动,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了民警沉入社区,扎根群众,完善和优化了为民服务的机制,促进了密切警民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五、建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措施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就要以实行警务公开为主渠道,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了解中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又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否则,公安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争取群众的支持,关键是“做得好”,但也要“说得好”,发挥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因此,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要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与人民群众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警察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民情上行、警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一是大力实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对政务活动的知情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提高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把执法活动主动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实践证明,这有利于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情、参与和监督,有利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是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沟通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对公共关系活动十分重要。由于大众传播的直观性和快速性,在警察公关宣传中,大众传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争取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开辟“警方服务台”、“警方热线”等专栏;充分利用城市街头公益广告、告示牌、灯箱,社区、乡村的宣传橱窗等,系统全面地开展公共安全宣传,及时发布社会需要的各种警方信息;三是开展社会活动,促进双向交流。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扩大公安机关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是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警营一日”活动,加强了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结合“爱民月”、“警民共建”等活动,通过积极履行为民服务承诺,开展警务公开咨询活动,为特困家庭送温暖,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等,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展示了公安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

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更是一个事关公安工作发展的实践问题。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下载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全国“二十公”会议要求“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伴随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主义......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作为新的理念逐渐被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所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形成热潮。从当前状况看,随着我国发展建......

    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思考

    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思考 “公共关系”一词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使用的,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就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状况看,公共关系曾经只局限于企业范围。随着社......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 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 我国警察的发展过程是警察公共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公安部的成立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 1949年11月5日......

    浅谈怎样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谈怎样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2003年,在全国“二十公”会议上,公安部领导提出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要求。可见,警察公共关系已成为新时期公安机关工作......

    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工作

    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工作警察公共关系是近几年在公安实际工作中丰富、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理念,其主要涵义是指警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展示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的良好形......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塑造新时期警察良好形象,是“二十公”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改善警察公共关系采取了一系列......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 公共关系建设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不同信息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变得更加透明和便利。社会民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