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

第一篇: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

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

教育贵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然何谓素质教育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窃以为,素质教育的真谛是全人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俱健、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

人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身是“硬件”,心是“软件”,好比“人”字的撇和捺,二者缺一不可。几年前,笔者曾用一个“人”字模型来图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素质可二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亦可二分为体育和心育。这里仅讨论心理素质和心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完善的智能和健全的人格。

人的智能可分为实能和潜能(体能亦如是)。实能是一个人现在懂得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能是由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决定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可能性。知识与能力不是对立的,一个无知无识的人必定低能。对知识的掌握可分为知道、理解、应用、评价四个层次。知道表现为能再认或再现(记忆的两种水平);理解表现为能解释和说明;初级的应用表现为迁移知识到不同情境解决书本问题,高级的应用表现为通过分析综合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评价表现为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价值判断。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是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发达国家,无论教学或考试均弱化对记忆的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是我国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技能不单指动手能力,而是体脑的结合。许多技能是人的生存所必须的,如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工作技能、运动技能、娱乐技能等。技能的培养主要靠练习和实践;光说不练,学不会任何技能。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育的又一误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活动,是知识与技能、智能与体能的有机结合。实践不但可锻炼能力,而且可陶冶人格。

人的潜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潜能的一个源泉是学习能力。在心理学中,有时把学习能力等同于智力,即聪明程度。聪明的人通常学得快,学得好,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儿童来说,开发智力的最好方法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职,是儿童的实践活动。广泛多样的游戏和玩耍,不但能锻炼儿童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陶冶儿童的情绪、性格,培养兴趣和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儿童的群体游戏往往是成人社会的模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遵守规则,促进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另一个含义是会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类知识在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收永远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第三个误区。

潜能的另一源泉是创新意识。学习是吸收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创新则是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增添新的财富。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人,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落后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重视学习,忽视创新,是我国教育的第四个误区。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一以贯之,实施的都是我说你服的“听话教育”。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头脑僵化,墨守陈规,是这种教育的必然结果。让学生为考试而背书,终日淹没于题海之中,为追求所谓正确答案而不许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育能不扼杀青少年的创造力吗?又怎么能培养出象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呢?人格是比智能更重要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包括良好的性情和高尚的品德。性情指的是个人的情绪、性格和兴趣。品德涉及的是同他人的关系,是将社会规范内化所形成的心理品质。

情绪是人的心理状态。稳定乐观的积极心态,既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益于个人身体健康。所以有人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谓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社会性智力,指的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表达个人的情绪,调整或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并与人进行良性而有效的情感交流。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的打骂和唠叨,恨铁不成钢的老师的过多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这种过重的精神负担比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更大,使他们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最终导致性格的扭曲。

性格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性和行为风格。性格的核心是自信心。成人对孩子期望过高,保护过度,管制过严,特别是负性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或者胆小退缩,经不起挫折,或者凶狠残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敌意,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性格决定命运。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上也很难有幸福感。

兴趣指的是人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兴趣与情绪特别是美感关系密切,既有强弱之分,又有雅俗之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兴趣广博或专一,都能激发人的热情,促进学习和工作,改善生活质量。一个对任何事物和活动都不感兴趣的人,会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一切都毫无意义而悲观厌世,甚至走向绝路。

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第五个误区。性情不良非但个人痛苦,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人的某些过失行为并非思想问题所致,而是心理障碍使然。如果说,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品德培养,是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的话,晓之以理多,动之以情少;说教灌输多,倾听启发少;斗争哲学多,以人为本少;强调觉悟多,依靠法制少,则是学校和社会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误区。

世上之人,大抵可分为四种:无私奉献,造福人类,为理想和信仰奋斗终生的是伟人或圣人,他们代表的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讲文明,懂礼貌,爱国家,爱亲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恪守社会公德的是好人;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少的是凡人或庸人;违法乱纪,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是坏人。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按理想模式要求所有的人,而应根据不同道德水平因人施教。要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使教育要求与人的现有水平差距适度。人们对大而无当的目标不但会因无法达到而放弃,甚至会因空话、假话泛滥而反感。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当然,信仰教育亦不可少。维护法纪靠强制,维护公德靠舆论,都要借助于外力控制。信仰是将外在价值准则内化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才是自觉的内控的行为。信仰有好坏善恶之分,人不能没有信仰,更不能信仰邪恶。

在素质教育的讨论中,经常涉及到德育和心育的关系,有人将二者并列,有人将心育包含在德育中,提法有些混乱。依笔者之见,心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开发智能、塑造人格是广义的心育。狭义的心育单指培养良好性情,预防心理疾病。作此区分之后,心育和德育的关系便可一目了然。

要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识之士已呼吁多年,然收效甚微,直到高层领导发话,红头文件下达,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舆论大哗,媒体热炒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某些人至今仍采取鸵鸟政策,闭眼不看现实,否认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或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缺乏法制观念等,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坚持老一套作法而不顾其效果。

有的学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设施上作文章,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采取医学模式的治疗取向,而不是教育模式的发展取向。

有的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课本,讲概念,考条条,甚至企图通过一年教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有些人一哄而起,既不研究又不试验,仓促拼凑所谓教材,追求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及媒体的共同任务,应渗透在学校的各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心理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除针对有一般心理问题或轻微心理障碍的学生及家长开展个别辅导与咨询外,还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小组进行团体辅导。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学生则应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至于以预防为主,为弥补各科教学不足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则应以学生互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通过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统编教材,更无需考试.教师可针对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和存在问题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我国国情,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课可结合德育课、班会、团队活动或其它课外活动进行,可在室内,亦可在室外,活动主持者应以班主任为主,其他教师亦可结合自己所授课程,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如结合数学、物理课进行思维训练,结合外语和史地课介绍记忆方法等。当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亦可安排固定课时或配备专任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更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接纳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心育成功的关键。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008-05-23来源:芜湖师范学校 邓明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重视它们之间互为促进的作用,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政治、思想、道德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德育是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品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品德,成为学生的内在素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公民。德育强调的是社会道德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它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心育则是相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五育”提出的,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给予积极主动的引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

不断完善。心育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心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学校心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心育与德育之间的区别

学校心育与德育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各自起着独特作用。

1、理论基础不同。心育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为基础。德育主要以辨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

2、教育目标侧重点不同。心育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它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通过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重在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强调的是个人价值。德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通过解决每个人的方向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重在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更强调社会价值。

3、教育内容不同。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生活指导、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职业指导、健全人格教育、健康指导和障碍矫治等,主要涉及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适应三大类,没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规范及法制等,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色彩。

4、教育原则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价值取向,但不代替学生做价值判断,主要是帮助当事人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使其自己进行合理的判断,培养其抉择能力。德育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倾向,要求旗帜鲜明。

5、工作方法不同。心育的主要方法则是谈话、讨论、体验、心理测量、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方法,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等解决问题,强调疏导与宣泄,带有更多主动性的色彩,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科学性等特点。因此,必须由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谈话、说服、评价、榜样示范,向学生传输德育内容,以使学生内化,具有公开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下而上的教导和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因此,主要由教育者来承担责任。

6、学生观不同。心育持“移情性”学生观,即把学生看作一个具体的当事人,把教育者看作帮助者、服务者,在师生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因此,在教育性与人性之间更强调人性。德育多持“评价性”学生观,即把学生当作教育者的塑造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因此,在教育性与人性之间更强调教育性。

7、教育后果不同。心育如果失败或失误,更多地会使受教育者出现抑郁、悲观、耐挫力差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严重者可能轻生、自杀、精神分裂。而德育工作的一旦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败坏,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危害社会。

(二)心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

心育与德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密切的。

1、教育目的有共性。心育与德育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都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进行的,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根本宗旨。

2、教育内容有交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人际关系、寻找人生意义等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都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对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则都是心育与德育共同关心的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问题。

3、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内容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在深层次上就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因素中,表现为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育的实施为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内在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育途径的相互促进。心育与德育都要通过课程、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校配合等途径进行实施。

5、遵循一些共同的教育规律。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坚持教育性、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的发展、以正面教育为主、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开展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所共同遵循的规律。

一方面德育需要心育的辅助,另一方面心育也离不开道德观念的指导。德育与心育的有机整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形成心育与德育的整体合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心育还是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由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部门来具体管理和实施。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需求上看,实现心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一)心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即将新的道德要求变成主体的道德行为。德育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德育的绩效取决于道德内化程度,而道德内化是道德教育信息通过个体心理素质,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自私、缺乏责任感、性观念淡漠等,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具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化倾向的传统德育,过于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德育效果欠佳,已经不能完全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迫使需要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断地主动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点,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而心育正是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德育的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虽有其特殊之处,但它适当地扩充和完善了德育所需要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心育也只有渗透于德育,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二)心育与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心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宗旨,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帮助教育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育和德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育与德育在教育内容的相互交叉、教育方式的密不可分、教育途径的互相促进以及共同遵循的一些教育规律和原则等,都充分说明德育需要心育的支持,心育也需要德育的依托。这种内在的联系就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在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实践活动中,也已充分证明:德育与心育的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三、正确实现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

(一)“以心育德”,实现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心育应以德育为引导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一些德育工作的理论、方法,从德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在注重心育观念的同时,有机地结合一些德育工作的理念,为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背景更为广阔的理论支撑。真正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为教育目的和内容之一,把德育的相关内容看作是心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扩展,使心育在重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适时地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从而最终使心育的基础层次目标合理有效地延伸到德育这一较高层次的目标中去。积极借鉴心育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寓德于乐,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二)“以德养心”,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德育从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等要求的角度出发,使心育能有一个更为积极的社会效果,在德育的视角中寻找一些合理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对班级或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主动地在心育中渗透德育的内容与要求,既能体现出个体良好的心理健康需求,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适时地和学生一起进行“价值评判”或者“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运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进行归因,进而帮助学生作出充分理智的合乎社会需要的价值选择,从而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后劲。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必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心育是德育的核心和基础,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应将两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形成一股整体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二篇: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 ——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全人教育工作纪实 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2008年被确定为明德小学项目学校。明德楼总建设资金总额为90万元,其中台塑集团捐赠45万,鹤山区政府配资45万元。

在新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地追寻着,探索着,我们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也要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创办一所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学校。

一、让师生在“经典”的殿堂中快乐地成长

“当晨钟敲响黎明,太阳喷薄而出,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语言、最动听的声音,迎接新的一天。孩子们,让我们自信地诵读„„”在老师一段优美诗的开启下,晨诵课开始了,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的孩子们又以昂扬的姿态投入了新的一天。

根据省教育厅“明德读经”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鹤山区文教体局“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建设的要求,我校从2008年3月开始,在四——六年级12个班200多人中开展诵读试点活动。2009年5月至今,我们在全校一至六年级400多人中全面推开诵读活动。

(一)引导观念转变,营造浓郁氛围

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有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诵读经典伊始,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自觉行动,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尤其是诵读课老师学习探讨《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及《经典诵读三年规划》,印发台湾

及相关学校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明确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把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

每天清晨,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和老师的诵读开启诗,大家的诵读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节间操后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学校广播站开始诵读欣赏等栏目,营造了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读经教研,提高读经实效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利用早读三十分钟进行诵读;每周利用两个下午课外时间诵读。同时在11个教学班开设每周两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做到“读而长吟之”,“学而时习之”。

(三)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档案”;每个班级为学生建立“诵读个人档案”。记录班级、学生诵读的详细情况。班级里每个学生诵读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

(四)组织多彩活动,高涨读经情绪

1、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2、经典融游戏,做到活动育人。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日一诗”、“每周一词”、“每月一篇”园地,且定期更换;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在市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获3人特等奖、5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获区经典诵读优秀组织奖。我校的李飞同学在参加西方

文化经典诵读中获市特等奖、省一等奖、全国铜奖。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大家的诵读渐入佳境。

二、让学生在公园化的环境中用双手创造智慧

劳动培育智慧,智慧指导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地结合起来。”在“全人教育活动”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环境育人,加强了对学生劳动服务的教育以及勤劳朴实美德的培养。

(一)创建校园绿化公园化的环境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的创建工作,并制定好工作计划,具体指导各个时期的创建工作。

学校累计投入了20多万元资金,对学校教学区进行全面绿化,铺种草坪,建成了花池和绿化带,硬化了地面,种植了冬青、垂柳、梧桐、白杨等花草树木,营造了优美、典雅的育人环境。学校在校园中已基本看不见泥土,除了硬化部分以外,学校到处郁郁葱葱,和谐优雅,为师生们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

(二)加强对学生劳动服务的教育以及勤劳朴实美德的培养。

1、学校对教室、办公用房、清洁区,绿化区等区域的打扫次数,打扫质量,维护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天有值班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检查、监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校园内所有的花草树木除草、施肥、浇水、修剪、喷药……这样的劳动,是“在劳动时思考,在思考中劳动”的创造性的劳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美育调动情感,情感激活智慧。

“你生命中行进的方式正是你所能传留给学生的最坚实有力的东西”是的,明德全人教育活动唤醒我们的心灵,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行走方式,很多时候,它更多的应该代表一种文明素养。

全人教育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我们爱她,这是我们的幸福。充满激情的工作,快乐并美丽着,是我们幸福的人生;坚定教育的信念,有滋味的生活,是我们美好的人生;充满创造的热情,选择明德的行走方式,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篇:全人教育

原则一,为人类的发展而教:

非为国家发展而教,也就是否认教育目标中将国家的发展(如经济“人力资源”的培育,放在个人的发展之上,要为人的和谐、平静、合作、合群、诚实、公义、平等、同情、了解,以及爱等方面而教。

原则二,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

个体有其多元与差异性,故应因材施教,反对制式化、机械化的教育形式。

原则三,承认经验在学习中的关键角色:

经验是机动的,而且是不断成长的。教育的目的必须让个体经由经验自然而健康的成长,而不是籍由有限的、割裂的、预先调节好的“课程”来完成汲取知识和智慧的路径。

原则四,以整全观为切入点的教育:重视联结与转化。

“整观思维”(holistic thinking)是全人教育共同的思维——整全观(holism)基本上主张每一样东西都以关系网络互相联结,任何一样变动都会导致连锁反应,无论其变动多么微小,因此应该从“整体”上去追求个人“精神的感性与平和”,而不是片面的、零碎的。

原则五:教学者的新角色:

教学者必须重新审视自我的角色,创造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教师能籍由教师自身“自我内在的成长”和“内在批判性的觉醒”,而开启一种教学的新范式。

原则六,选择的自由:

由于教育改革的主张不同,每一个人有权决定自己所要采行的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

原则七,教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参与的民主社会公民:

学习的环境本身就该是民主的,社会公民必须能够有批判及独立的思考能力,真正的民主植基于多数人能够从“政党口号”辨别“公共利益”,教导社会公义、设身处地的价值。

原则八,为文化及伦理的多元性、地球公民权而教:

主张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地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伦理体系,必须对地球所有的伦理和文化体系中,对阐扬“人性”丰富而多元的珍贵遗产,有相当的自觉、欣赏和了解,要有“建立一个没有伦理和文化藩篱世界”的愿景,他们都该被等量齐观地对待,每一个学习者同时要被视为个体人、社会人与地球人。

原则九,为地球的人文关怀而教: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为生态环境之一环,地球生态的保育,地球人文的关怀,可以激发年轻一代景仰生命伟大的互赖本质,可以让个体产生对此一星球全宇性的关涉,是人类永续生存所必要的。

原则十,关注性灵:

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以唤醒人类性灵为最终依归。所有的人都是精神性的动物,他们可以籍由他们的天赋、能力、直觉和智慧表达他们个体的独特性,每一个人也可以在性灵上发展他自己。全人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1.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的整体发展。

包括人的智力、情感、社会、身体、创造力、直觉、审美和精神潜能的发展

2.强调联系、关系概念。

包括学习者之间、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师生关系是平等、开放、有活力的关系,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开放而平等的学习群落。

3.关注人生经验,而不是狭窄的“基本技能”。

4.使学习者对他们身处其间的文化、道德、政治环境具有批判性思维,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创造和改造,而不仅仅是复制现有文化。全人教育关于人性、智能和学习的假设

人性假设:

每个人都有一种有待发掘的力量,学术是活生生的有机体,是一个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有机体,教育的目的在于刺激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所有的孩子都有发展成为“全人”的潜质。

智能假设:

人并非是被动的教育对象,他们在知觉、认知、活动、心智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超常的身体能力、精神能力和心智能力。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尚未被人类认识的具有生长性的巨大潜能。

关于学习的假设:

基于系统思维,全人教育强调的是人的智能、思维能力的潜在性而不是可计量性,强调学习与思维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全脑、全身参与的加工过程,包含理智、直觉、情感、感觉和意志的参与。

第四篇:全人教育理念

霍利斯育儿园的教育理念和首则

霍利斯一词源自英文“Holistic”(全人教育),霍利斯育儿园里的教育工作深受早教先锋们的影响,其中包括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和苏珊伊萨克,他们为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和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活动的自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相信孩子需要 “有时间玩耍,在敞开的空间里自由的活动,能够感受到阳光和微风”,教育需要包含一个孩子的“全人”--他们的手,头脑和心灵。

帮助孩子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最好的方式是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给他们所需要的,孩子拥有感觉,情感,想法及与他人的关系,他们是完整的人,需要健康的身体,正常的心智,正派的道德及灵性的自由。

不同的学习领域,如数学和艺术不能区分来看,幼儿是以整体的方式学习的,而不是在一个个整洁的小区间里学习。

孩子应该被赋予适当的职责,允许他们犯错,可以自己做决定和做选择,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被尊重,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我们强调自律,这实在是最值得拥有的,因为奖励制度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孩子们需要他们的努力得到尊重。

孩子们在某个阶段会对有些事物格外感兴趣,学习也更高效。

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各样象征行为(读,写,画,跳舞,音乐,数学,角色扮演及语言)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和显现。

孩子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是孩子教育的起点。

与他人(既是与成人,又是与儿童)的关系是一个孩子人生的重中之重。

Ethos and Principals of Holistic Day Nursery

The work at Holistic Day Nursery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principals of the Early Years pioneers, including Froebel, Montessori, the MacMillans and Susan Isaacs.Each of these pioneers worked with young children promot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freedom to play in environments carefully designed for young children.They believed that children needed ‘Time to play, to run free in open spaces, and feel the sun and wind’, and that education needs to involve the ‘whole child’, the hand, the head and the heart.Our beliefs and valued are underpinned by the principles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adapted by Bruce(1987)

The best way to prepare children for their adult life is to 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as children.Children are whole people who have feelings, idea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nd who need to be physically, mentally, morally and spiritually healthy.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and art cannot be separated;young children learn in an integrated way and not in neat, tidy compartments.Children learn best when they are given appropriate responsibility, allowed to make errors, decisions and choices, and respected as autonomous learners.Self-discipline is emphasised.Indeed, this is the only kind of discipline worth having.Reward systems are very short-term and do not work in the long-term.Children need their efforts to be valued.There are times when children are especially able to learn particular things.What children can do(rather that what they cannot do)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child’s education.

第五篇: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是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迎接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所以全人教育并不偏重某一特殊领域,而是讲求全面的、均衡的身心健康发展,跟一般所谓的“新”教育理念不同。

我们认为,只有全人教育才可以真正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正确的教育,必须从做人处事的整体面去考虑与施教﹐这是仅着重传授技术与知识所无法比拟的。我们认为,这虽是最传统,但同时也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容易了解的,因为全人教育符合最根本的常识,也符合学生自然发展的过程﹐所以家长、老师、校长都很容易配合,但是要彻底执行并不容易,因为除了要符合国家要求的学习标准,甚至超过标准,还要把知识以外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真、善、美的追求)也融入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家长、教师达成共识,全面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打稳一生所需要的教育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任何难关都值得努力设法突破。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认真的推动,必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下载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昌和工作整改措施

    工作整改措施 五年级教师郑昌和 结合对工作自查的不足,现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对学习不足的整改 本人身为支部书记,首先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学习。对学校相关的教育......

    郑昌枚毕业论文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摘要和前言 1.1摘要 1.2前言 第二章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全人教育活动策划书

    “3.5”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主题:遵守交通 关爱生命 创建文明城市(二)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祖国的日益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自......

    明德全人教育实施方案

    朱王堡明德小学 开展“全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勤劳朴实、弘志明德”的办学思想,立足达到每位小学生不仅会读书,更......

    实践全人教育理念

    实践全人教育理念 ——提升明德小学办学质量 赤城县白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明德小学 明德小学是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在贫困地区所创办的一个助学项目。......

    全人教育2工作总结

    全人教育Ⅱ工作总结神木五中刘会在本学期中,我给七年级10班的学生上梦想课程,通过这半年的上课,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梦想课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我们上的是全人教育Ⅱ。......

    郑日昌《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观后感2020(大全)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专题节目开播了。郑日昌教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专题节目,节目的欣赏性和教育性很强,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这里......

    学习全人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感悟全人教育 ( 奉节县公平镇学堂明德小学 晏洪国 ) 教育原本就是全人教育,从中国的儒家孔门六艺到西方古希腊的博雅七艺,无不透视出教育的原有本质和面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