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

时间:2019-05-12 19: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

第一篇: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学生姓名:韩敬宇学号:10103106专业:生物化工工艺指导教师:王红影

2013年1月16日

第二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 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 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发法和程序,这一阶段重点关注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引入,应用也限制在成本计算领域,而没有考虑到基于ABC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方面。第二,在深入了解ABC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利用ABC理论去阐释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等概念,ABC已经有单纯的成本计算扩展到了作业成本管理(ABCM: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但ABC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案例研究很少,这一阶段对ABC的研究仍然是局限在成本管理这一范围内,没有涉及利用ABC这一工具区支持企业的决策。

第三,在ABC及ABCM原理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开始进行研究,包括对国内企业使用ABC的条件的论证以及基于ABC信息的企业预算管理、产品盈利性分析等。

一些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一些学者和专家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补喜,山西大学,副教授。他在2007年8月《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文章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做了大量的探讨。但在实践中,对作业成本法应用开展的较少,这样就制约了作业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

李从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他在《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一文中阐述了成本会计经历的变化, 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等因素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并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搞好成本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田志学,副教授。他在《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中指出作业成本法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自其进入我国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都积极应用,多数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会计界也非常关注对 ABC的研究,随着对ABC的实践与深入研究,ABC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从理论到事务,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强调产品的成本计算,首次确认了在一个企业中有多种成本动因,并把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管理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手段。通过不断改进,消除不增加价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在此阶段,还没有将企业内外的各成本动因联系起来,工作的重点是资源的最优利用,而不是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因而产品成本信息还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二,既重视产品成本,又分析成本形成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确定产品成本,而第二阶段是先确定成本形成的工序,再将作业和工序加以联系,使作业适应工序。但此阶段只是局限于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分析,而未深入到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

第三,该阶段的中心目标是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个作业或特定的工序,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分析考虑整个作业链及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作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库柏R,卡普兰R,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指出作业成本法运用在船舶制造业中是十分可行的,并且前景很好。

保罗 A Dierks,加里Cokins,在《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一文中指出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系统。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提供的是一种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分析了作业成本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的现状,从而进一步说明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比

(二)案例分析及应用

(三)结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明确研究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综合;

2、做好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工作,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论证;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利与弊,结合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出相应对策;

4、多与指导老师交流,不断修正和改进,使论文符合要求。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探讨,熟悉作业成本法的流程;结合理论与实务,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现行的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做出全面分析,并

结合自身所学及自身规划,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主要特色

本课题的最重要特色在于,理论与实际很密切的结合,本课题结合自身志向,结合自身毕业规划,结合社会需求与号召,目的更主要在于服务未来。

3.工作进度

(1)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8日 我开始进行论文准备、选题,查阅文献,为选题做好一定的准备。

(2)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1月15日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动员,我们也确定了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制定了工作计划。

(3)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1月29日 系审核确定了我的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我撰写开题报告,并打印交指导老师。

(4)2010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3日 收集论文资料,课题调研,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5)2010年12月14日-2010年12月27日 搜集资料、确定撰写论文思路、方法、撰写论文提纲、外文文献翻译、论文初稿。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6)2010年12月28日-2011年1月10日 撰写论文二稿 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7)寒假期间修改二稿

(8)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11日 撰写论文三稿 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9)2011年5月4日-2011年5月9日 修改论文三稿、定稿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六、参考文献:

[1] 李补喜,王平心,陈琳.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5(8):55-61.[2] 李从东,汤勇力,张洪亮等.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1(2):228-232.[3] 吴君民,崔健波,宁宣熙.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造船企业制造费用分配[J].财会月刊(理财版),2008,(8):51-54.[4] 陈鸣,朱自锋,李仲平.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7,(3):30-35 [5] 王改芝,陈洁.作业成本法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 田志学,李军,谭金安.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

系结构建立[J].航空学报, 2008,(4):373-375.[7]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北京:会计研究,2008,(8):37—40.

[8]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9,(2):46-48.[9] 林钢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9,(1):65-77.[10] 王耕,王志庆等.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J].会计研究,2009,(9):49-53.[11] 阎铭,占永红.作业成本法在现代船舶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16,NO.4:362-365.[12] 苏翔,宁宣熙等.大型造船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船舶工程,2009,25(5):56-59.[13] 欧阳清.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9,(11):46-51.[14] Cooper R, Kaplan R.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5): 96-103.[15] Paul A Dierks, Gary Cokins.The 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version 3.0[J].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2007,(January/February):34-43.[16] Cooper R, Kaplan R.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decis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5): 96-103.

第三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但是却存在很多病虫害问题,会造成减产。由于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要重视水稻的病虫害问题。基于此,针对病虫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27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业部已经开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力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乱用药和乱用器械的问题,如多打药、乱打药,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降低农药的利用率,针对该问题,实施农药减量增产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逐渐减少对病虫害防治作用弱的农药,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不断降低农业成本。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及时解决该问题,不仅不会减少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试验方法与材料的选择

1.1 试验地状况

本试验地共设有都斛镇莘村和海晏镇鼠山村两个点,都为双季稻区晚稻田,土质为轻粘土,有机质含量约3%,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覆盖物为早稻茬残存。

1.2 试验处理

将试验分为研究和对比两个区域,每个试验区66 700 m2。病虫害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和稻飞虱,研究区使用农药配方667 m2的用量为35%氯虫苯甲酰胺WG 6 g+75%肟菌?戊唑醇WG 10 g+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0 g;对比区选择常规农药配方为2%阿维菌素EC 100 mL+30%噻呋?己唑醇SC 30 mL+10%吡虫啉WP 100 g。试验水稻品种为象牙香占,分别在水稻封行期和抽穗前期(破口)对水稻喷施对应防治配方,667 m2兑水30 kg喷施。

1.3 水稻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

分别对两地两个试验区调查施药前病虫发病基数,施药后5 d和14 d的病?x发生率,对比两个区域的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破口施药后14 d调查结果表明:都斛镇研究区水稻卷叶螟的发生率为4.2%、二化螟为1.8%、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82、稻飞虱275头/百丛;对比区稻纵卷叶螟发病率为11.4%,二化螟3.1%、纹枯病的发病指数为2.35、稻飞虱1 545头/百丛,其中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病较为严重,仍需施药防治。海晏镇研究区水稻卷叶螟的发生率为6.3%、二化螟2.2%、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75、稻飞虱156头/百丛;对比区稻纵卷叶螟发病率为10.4%,二化螟2.6%、纹枯病发病指数为1.89、稻飞虱1 244头/百丛,其中稻飞虱较为严重,仍需施药防治。由此可见,相比对比区常规用药,研究区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亩农药使用量可减少88.7%,防治效果要明显优于对比区,还可减少施药次数。

1.4 试验结果

由结果可知,种植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较低,没有全面了解种植的各个方面,而且也缺乏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对策,没有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性。另外,农药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夸大农药的作用和效果,提高了农民的农药的购买量,在加上农民没有辨别农药真假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农药的比例没有达到标准,在水稻上出现大量的残留农药,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污染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防治,加强对农作物的保护,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非常多,病虫害是其中最为主要、也是发生率最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施药类型、施药时间、施药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科学的农药试剂[1]。对于氯虫苯甲酰胺和苯醚甲环唑两种试剂,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合理使用,不仅对水稻病虫害可以起到防治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产量。并且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要选用高效低毒、药效持续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施药的次数和农药的用量。另外,对于一些常规的农药试剂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会有一些农药残留在水稻上,不利于水稻的生长,甚至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农药减量的措施

2.1 采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选择农药的药性,农药要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并且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也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在防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精准施药。另外,对于使用农药的数量和次数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严格进行规划,在使用之前,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稻田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要大力推广,合理使用,严格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现代农业中高科技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农业生产的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案,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大力推广、不断落实,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还可以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要想减少病虫害,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配方、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高科技农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实现生态平衡种植的目标[2]。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还可以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开展种植活动,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统一。

2.3 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代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一定要使安全、质量达到标准,要尤为重视种植的安全问题[3]。因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落后大量使用农药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也无法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深入,在改变农药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转变种植的理念和方式,还要保护种植的生态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发展价值。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4]。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农药的类型上,合理规划使用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量。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农药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页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所以,在种植水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为实现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文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6(3):31-32.[2] 左会旭,崔晓红,陈涛.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北京农业,2016(3):43-44.[3] 徐南昌,林加财,莫小荣.衢州市稻田农药减量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6):994-999.[4] 袁永东,沈绍云.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70.(责任编辑:刘昀)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开 题 报 告

临猗二中 胡光伟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课题来源: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22号课题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山西临猗二中胡光伟

二、课题研究背景

地理课堂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使用图表。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了各种图表,地理教学之所以一刻也离不开图表,因为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它与教材紧密结合,贯穿教材的始终,和文字共同构成教材的主体。可以说,地理图表是许多地理知识和事物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像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和统计图等类型,其中以地图为主。就初中课本的地图来讲,大小图形就有100多幅,另外还有初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地理考试也以图表类题目为主。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图表,以图表来说明地理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

在传统的地理图表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勾画的板图、板画。但地理教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如教师在讲“降雨类型”、“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内容时,就需要每讲到一个问题就要在黑板上勾画出示意图,结果是费时又费力,课堂效果还不十分理想。传统课堂教学上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0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传统教学挂图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事实上课堂教学挂图通常只能面对前几排学生的观看需要,对教室采光条件的要求较高,有时挂图图幅大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而且挂图也不能满足教学顺序较强的需求。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以往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少有机会跟同行切磋,更毋庸说聆听专家的授课,教师的备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工作,很难谈得上有所谓的教学研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很多时候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重复劳动。善于思考、学习的教师可能还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想点办法找些对策,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则很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同时,也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除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外,再没有其他新鲜的教学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最终的结果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的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导学案、练习题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卷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在浏览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吸取人家的优点,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第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探讨,也可以随时学习教育名家、专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活力四射。第三,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国反恐战争、巴以冲突、经济危机、渤海漏油事件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新闻适时地讲给学生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局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多媒体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教学手段十分单调:粉笔、黑板、挂图。再高明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地图再漂亮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地理形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而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图片制作成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地理形态的变化,既直观形象,又简单省事,而且还更受学生欢迎。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授《西双版纳》时,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如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卷尾猴等,同时配上优美动听的葫芦丝,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许多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因为有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3、多媒体技术可以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极强的课程。教材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初中学

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过于抽象的内容学生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从而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考虑到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单凭我自己的讲解,学生可能很难理解透彻。于是我课前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所以很快就将这个重难点掌握了。

4、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也由于没有直观的视觉冲击,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在教授《长江沿江地区》的时候,先在课堂上播放了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发言。讨论完之后,我要求学生将我们的建议整理好,写成一篇调查报告。还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亲戚、朋友广泛宣传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争当环

保小卫士。通过这次活动,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平时做到不乱扔乱吐。这堂课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四、课题研究依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必定会给现代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图、文、声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概括地说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

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有效教学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为抽象的空间天体模型和自然原理。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教学课堂上要经常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把丰富的地理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扩大学生认知的时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新载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加大课堂的教学力度和广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3.探究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可以表示地理事象的分布和空间联系。学生阅读地理知识和地理图表时,不可能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动态课件设计、问题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等等,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教师地理图表教学的理念,研究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

2、改变学生学习地理图表的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

3、提高地理图表教学中学生读图、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4、进一步突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完善地理图表教学。

5、增加地理图表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调查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实施后的学生状况特别是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为多媒体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2、行动研究方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改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比较法、归纳法、个案分析法等,以解决具体问题。

八、课题研究过程

1、完成必要的理论准备,教师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

2、拿出比较详细的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策略与方案。

3、实践完善阶段,在高一年级实践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方案,并完善。

4、总结阶段,收集整理案例和相关资料。拿出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5、结题,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成果

1、公开1—2节区教学展示课(或录象课)。

2、撰写相关论文。

3、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案例及教学反思。

4、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地理图表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

目的

在高一年级组组建课题组,通过师生调查问卷和听课观察以及理论研究,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提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建议,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意义

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前期的一项实践探索工作。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魏书生“六步自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等。这些名校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并经受住了中高考的检验,他们的成功实践激励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我校是山西省示范高中,有着 年的办学历史,近年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但由于生源质量一直居于市里的二流地位,所以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够好,教师们在三年中付出很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能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此课题的研究将会解答我们的困惑。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被热捧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宣布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决裂,是“革命”而不是“改良”。那么,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合理优秀的成分有多少?教师教的力量究竟以何种方式体现?抛开形式,高效课堂的要素究竟有哪些?能否以学生和教师最易适应的方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我校的教师队伍比较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其中不乏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他们的高效课堂中蕴含着哪些要素?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中是否存在着可复制性?我们希望能够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基于本校校情的研究与实践将会使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会进一步完善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对高效课堂中高效学生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的学生行为的关注。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实施方式,会更为有力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会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部深入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会对广大同类型学校起到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

此项内容的研究是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基础教育九大教学范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高效课堂的所蕴含的共同要素。

2、我校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提炼学生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提炼教师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利用统计法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结合之前的研究基础初步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并制定此阶段听课的观察量表。各子课题组成员分批听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课,利用观察法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记录,之后课题组成员再次汇总讨论,基本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

3、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验证及实施研究

首先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确立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然后由课题组教师在平行班根据要素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同一课型的多次研究课,各子课题的成员进行听课观察记录,并对学生进行效果回测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此学科此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建议。最后各子课题组进行各学科其他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研究。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

4、高效课堂教学量表的研究与课后效果检测题命制原则的研究。

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

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在前期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讨论;之后又对校内高效课堂教学老师听课观察,目的在于渐次梳理出适合本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为下阶段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其重心在于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的研究,提供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的建议。

课题研究的难点

难点有三。一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初步制定与修订,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高中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与统计方法不仅是陌生,简直是无从下手。我们一方面吸收本校的心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她对量表的制作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相对了解,另外我们还准备寻求高校的支持与帮助。二是如何进行变量控制才能使实验结果最贴近事实。这个问题我们也将寻求高校专业人士的帮助。三是时间紧,任务重。一年的时间,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方式研究中,单是第一轮次的研究课,就要进行多次,每次课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我们有这样的打算,尽量完成任务,如果时间所限,我们就先完成部分学科部分课型的实施方式研究,其他的任务在后续课题中继续深入研究。虽然舍弃了完整性,但是追求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对本土师情与学情的关注,没有选择当下火热的九大范式进行移植型实验,采取渐进式改革。如果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结果更贴近九大范式,我们可以在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再研究实施。这种考量,也是为了避免矫枉过正带来的折腾。

本课题研究中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这些将使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本课题不仅关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也关注了学生的行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更为全面。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11 课题申报、计划制定、搜集资料、讨论分工

2、课题研究阶段:2013.12~2014.7(1)2013.12~2014.1 通过对高一师生调查问卷,课题组听课论证和理论研究,基本确定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要素和学生行为要素,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2)2014.3~2014.7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14.7~2014.10 全面整理分析、综合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请专家评审论证。完成课题总结报告;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阶段性目标

1、希望通过调查问卷、听课观察、理论研究,教师们能对高效课堂教学要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使教师们能够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最终成果

1、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相关论文

2、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各学科论文

3、高效课堂教学各学科实践课例光盘

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5、高效课堂教学课后针对学生的问卷

6、高效课堂教学课后效果检测题命制原则

下载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封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