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测评网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单元检测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知识导航:
1.1.学习目标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2.学习指导:
本单元主要讲述: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发展以及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詹天佑、侯德榜等科学家及其成就;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二、二、热点点击
例1.为“师夷长技夷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三国志》 B.《天演论》C.《四洲志》D.《海国图志》
解析:本题是简单的单一选择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题干看,要求学生对这几部著作的作者及核心内容要知道。魏源写海国图志的目的就是“师夷长技夷以制夷”故选择D项。
例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聂耳 C、田汉 D、巴金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歌曲作者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法,选项D巴金是文学家,首先排除,其次C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只剩下A、B,然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上《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是国歌的熟悉,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答案B。
例3.抗战期间,郭沫若创作了大量历史剧的原因是()
A.普及老百姓的历史知识B.打击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C. 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D.减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题目本身已经给了一定的暗示,指明是抗战期间,所以,与抗战无关的A项首先应该被排除;此外,从常理上分析,侵华日军看到这些剧目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只有在战场上战胜他们才能真正产生B的效果,所以B项也应被排除。剩下的C.D两个答案中,经过分析,上演几个历史剧目不太可能缓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但是让观众化悲痛为力量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D也不太合适,只有C是最合适的答案。
三、三、资料下载
1.严复与中国第一首国歌
1911年,即将灭亡的清政府开始定国歌,交由溥侗办理。溥侗是京剧票友,稍懂一点音乐,但他并没亲自作曲,而是从宫廷乐曲中选择了几个音调,让皇家禁卫军乐队的乐手记为五线谱,歌词写作则交给了严复。歌名是《巩金瓯》,歌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内容是为清帝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随着武昌起义爆发,这首歌未及传播就改朝换代了。
(《今晚报》98.9.10)
2.詹天佑不掠人之美
火车自动挂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发明创造的。詹内于1868年4月21日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后来,詹内继续改进,并于1873年4月29日获得第二次专利权。詹内发明的火车自动挂钩与现今火车使用的自动挂钩基本一样。詹内发明的火车挂钩,英语写作“Janney CoupIer”。我国早期铁路材料目录把它简译为“詹氏车钩”。由于詹天佑是我国早期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所以,有些人误以为火车自动挂钩是詹天佑发明的。像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启恒、李希泌著《詹天佑和中国铁路》一书中,有一幅火车自动挂钩照片,题目是“詹天佑自动挂钩”。
据说,詹天佑生前曾听说过这种误传,他诚恳地对周围的人说:“请同事们帮助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后来,詹天佑编著《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书中收录“詹氏车钩”这个词条,在音译时,詹天佑有意不用“詹”字,改用“郑”字,译为“郑氏车钩”。这一字之差见精神。它表现出詹天佑严肃、诚实,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3.徐悲鸿秩事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四、四、实践与探究
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你一定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你知道它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吗?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情况?每当你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有什么感想?(要史论结合)
五、五、能力提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京铁路工程总工程师的是()
A. A.李善兰 B.徐寿 C.王锡阐 D.詹天佑
2.在京张铁路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了()
A.“人”字形路轨 B.“井”字形路轨
C.“十”字形路轨 D.“八”字形路轨
3.科学家侯德榜的主要科研成就是()
A.A.发明制瓷技术B.发明“联合制碱法”
C.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D.发明活字印刷术
4.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士大夫,除林则徐外,还有()
A.严复 B.魏源 C.赫胥黎 D.康有为
5.中国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梁启超
6.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说法是:
A.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B.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C.是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D.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7.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详细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A.《三国志》 B.《天演论》C.《四洲志》D.《海国图志》
8.封建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大约()
800多年 B.1300多年 C.2000多年 D.2500多年
9.奏请停止科举考试的洋务派大臣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C.张之洞 D.曾国藩
10.《屈原》这部历史剧是谁创作的()A.鲁讯 B.郭沫若 C.赵树理 D.丁玲
1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作品是谁创作的()
A.A.鲁讯 B.郭沫若 C.赵树理 D.丁玲
12.《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A.聂耳 B.冼星海C.田汉 D.蔡楚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是:
A.聂耳、冼星海B.田汉、聂耳C.田汉、冼星海D.巴金、聂耳
14.抗战期间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
A.鲁讯的杂文B.郭沫若的历史剧
C.老舍的小说D.徐志摩的诗歌
15.下列作品属于赵树理的是()①《小二黑结婚》②《李有才板话》③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④ 《屈原》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
16.“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谁说的()
A.A.鲁迅 B.冼星海C.郭沫若 D.徐悲鸿
17.中国近代成立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上海广方育馆福州船政学堂
18.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在()时期: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9.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事务学堂福州船政学堂
20.中国近代四位文化名人中,曾出国留学的是:
①詹天佑 ②侯德榜 ③魏源 ④严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连线搭配题:
徐悲鸿《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屈原》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聂耳《孔乙己》
郭沫若《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愚公移山》
(三)列举题
1. 1.列举中国近代四位文化名人及其所取得重大成就。
2.列举中国近代两位人民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回答:
① ①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海国图志》?
②《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④“师夷长技”的具体作法有哪些?
⑤上述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什么人的思想?
2.材料说明题:阅读下列材料“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请回答:
(1)(1)这句话是谁说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2)你从这句话语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问答题
1. 1.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2. 2.《天演论》对当时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3. 3.请结合历史实事分析,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朝教育制度的一次飞跃。
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B4、B5、C6、A7.D8.B9.C
10.B11.D12、B13、B14、B15、C16.D17.A18.A19.B20.C
(二)连线搭配题:
鲁迅
聂耳
(三)列举题
1.1.詹天佑 建成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魏源编纂《海国图志》;严复译著《天演论》。
2.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四)材料解析题:
1.①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斗争,目睹侵略者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的长处,②这是一部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③意思是说,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④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⑤地方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
2.(1)徐悲鸿;表现了他不盛气凌人,又不趋炎附势的崇高气节。
(2)一要刻苦学习,立正成才,报效祖国;二要有气节,做到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四)问答题
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还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这部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着重要作用。
3.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达1300多年,这种旧的教育制度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儒林外史》中“范进”就是这种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改革教育是大势所趋,时代所求。新的教育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更有利培养适用的人才。所以废除科举制度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飞跃。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二篇:100测评网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第三单元自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是()
A.邓小平B.叶剑英C.江择民D.毛泽东
3、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会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经济建设上来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教育方面D.农业方面
7、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
8、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
9、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① 海南② 深圳③ 珠海④ 汕头⑤ 厦门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0、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为便于外商投资,我国新增设的作为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广州B.上海C.珠海D.海南
1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广州B.上海C.珠海D.深圳
13、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A.沿海B.珠江和长江三角洲C.内地D.东北老工业基地
14、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成为改革的重点。下列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内容的是
()
A.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华国峰
1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7、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
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19、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不包括()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沿海开放城市中,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深圳B.海南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珠江三角洲
二、填空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通过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实行的是以为主的责任制。
4、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汕头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5、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6、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
开,会议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建设为中心,坚持,坚持。
8、1990年在上海设立的开发区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9、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相关连接
1、请用线把下列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农村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经济开放区珠海
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
2、会议与内容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A.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中共“十二大”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中共“十三大”C.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共“十四大”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⑤中共“十五大”E.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四、判断改错
1、小历问:你知道邓小平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是什么吗?
小史答:“这怎么可能?邓小平在十五大召开前就已经逝世了。”
判断:
改正:
2、小历说:“广东的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后,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小史说:“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厦门等14个沿海城市。”
判断:
改正:
3、小历说:“1979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你知道我们的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吗?”
小史答:“知道啊,我们的改革就是从城市开始的。”
判断:
改正:
五、观察思考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指谁?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指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三篇:100测评网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姓名班级
一、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并改正在题下的横线上(4分)
A.水皆缥(piǎo)碧不慕(mù)荣利世有伯乐(1â)幼即嗜(shì)....
学
B.急湍(tuān)甚箭造饮辄(zhã)尽骈(pián)死槽枥硕(shuò)师....
名人
C.互相轩(miáo)邈环堵萧(sù)然才美外见(jiàn)遇其叱咄(du....
ō)
D.经纶(1ún)世务短褐(hâ)穿结执策(câ)临之以衾(qīn)拥....
覆
错误:改正:
二、先判断有无错误字,如果有,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表中对应的序号下(4分)泠泠作响②鸢飞戾天③箪瓢屡空④衍觞赋诗⑤不敢俞约⑥挨其欣悦
三、下列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着江流飘荡,是个很随便的东西。)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打它,不让它走自己的路。)
D.望西都,意踌躇(遥望西都长安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之不能尽其材..
5.暂凭杯酒长精神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7.虽有千里之能8.安求其能千里也.
五、下面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小明抄录后不小心洒上了几滴水,把诗中的几个字弄模糊了。请你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在给出的有可能是诗中用字的备选字中确定一个填到诗中(3分)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归、至、到)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_。(敞、启、开、修)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_。(酒、酿、搏、杯)
六、在下面这副对联下联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使对联完整(5分)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观,观观,观,总是有高有低。
读一读这副对联,说说对联所要说明的道理。
答:
七、填空(14分,每空0、5分)
1.《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朝的。它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它
有别于一般传记之处是
2.《马说》的作者是朝的,文章一开始就亮明基本观点的两句
是。。作者以来
比人才,以来比管理者(统治者)。
3.《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朝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朝的。
4.怀旧空吟闻笛赋。沉舟侧畔千帆
过。
5.《赤壁》的作者是朝的。诗中对历史事件进行假设的两句
是。
6.朋友分别时,可以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
句。
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
幽州台歌》)
8.李商隐《无题》中表示对爱情忠贞的名句
是。
九、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达教授传授学问时是怎样的?如果他做你的老师,你喜欢
吗?为什么?(2分)
答:
4.文中是怎样写“同舍生”的?为什么要写“同舍生”?(2分)
答:
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原文的内容,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二)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答:[](1分)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
鸣(美丽)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1分)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1分)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答:[] ........
4.简答题。(2分)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5.文章理解。(3分)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
现了作者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十、现代文阅读(14分)
人间第一爱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
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
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我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
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
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
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
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
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
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
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地方,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那一首有名的诗:
归。。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1.文中。横线上的两句诗应
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文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出自《》,这首词的作者是朝的,词中最有名的两句
是。(4分)
3.作者认为“人间第一爱”是,从文中可以得知作者写此文时大约已有岁。(2分)
4.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答:(2分)
5.文章最后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该是:(3分)
十一、作文训练(任选一个题目)(60分)
(一)、请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想像大胆奇特,写景生动,情感充沛。字数在500字左右。
(二)、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写出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
4、字数不少于600。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四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4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掌握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欧美强国对制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3、掌握魏源开眼看世界,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先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引导]中国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思想不能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能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镇压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乾嘉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那时候,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解释:程朱理学: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肇始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二程以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二程以洛阳为中心形成洛学。其著名弟子有谢良佐、杨时等。二程去世后,他们的弟子如李侗等对其哲学亦有继承、发展。朱熹为李侗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他们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系统地论述了理气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由于程朱理学的一些理论对专制主义和皇帝权力的强化有很大作用,后来成为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元、明、清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选择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南京时期完成的,基于历史原因,它有过分强调人的思想统一秩序和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重大理论缺陷。乾嘉学派: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估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估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注:这里只需向学生解释大义,并着重强调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可用时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来说明当时的情况。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了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提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魏源和严复。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板书]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与《海国图志》(2)严复与《天演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于魏源和严复的有效信息。[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提炼出关于魏源的有效信息。[学生回答]
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提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理解?大家可以讨论。[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这表明魏源还只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没有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只是单纯地认为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武器落后造成的。[教师引导]那么,魏源的这种认识根源于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源是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尽管他比其他人觉悟要早,但固有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那么深刻。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学生回答]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小结]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代先河的作用。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用自然科学理论来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下面,你们从课本上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把它列出来。[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说明]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句话的含义。
[投影显示]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变革,“无百年不变之法”。“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顽固势力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他们说,“民有权,上无权矣”,提倡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国。维新派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人民也可以把它废除;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顽固势力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提倡西学。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维新派揭露科举取士制度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等三大罪状,指出“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设立新式学堂,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面投影显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贯穿的是“变则变,穷则通,通则久”的思想。这与严复的观点如出一辙。那么,我想问一下,康有为主张变法,严复也主张变法。但康有为写出的宣传维新的材料是《孔子改制考》,借孔子之名来行改革之实,而严复的思想却在《天演论》里体现,决定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从自身不同的经历,接受的教育等方面考虑。[学生回答]是二人的不同经历和接受的教育及外界影响的不同决定的。
[教师引导]对,是这样的,因此,我们还得请一位同学来讲述一下严复的人生经历,作为我们这个问题的结束。
[学生讲述]严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14岁父亲去世,以第一名考入福州造船厂附设海军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术及近代数理化等科学知识。19岁以最优等毕业,派往建威舰船练习,次年改派扬武舰。光绪三年(1877)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当时他的兴趣已转向研究西洋政治制度和学术思想,常同驻英国大使郭嵩焘讨论中西学术和政治制度的异同。光绪五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他任总教习,光绪十六年,升总办。甲午战争后,严复受中国危亡时局的刺激,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地宣传“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理论,成为维新运动重要理论家之一。还直接参与维新运动,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提倡西学,培养维新人才。1896年,译《天演论》,戊戌政变后,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晚年逐渐趋于保守。
[教师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的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在魏源的“师夷长技”的影响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者,怀抱报国之志,学艺归国,为国家走向独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詹天佑和侯德榜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板书]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复述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遂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教师讲解]这里,我讲两点:一是“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插图(或把图用投影放大),这是为了克服坡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而设计的。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二是课本上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句话的含义。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方便慈禧太后拜谒清陵,派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次年春季竣工。新易铁路,从新城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全长42.5公里,是京汉铁路的支线。新易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但它的经济意义不大,而且不是铁路干线。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主持修建新易铁路,打破了外国路基风干一年再钉铁轨的惯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新易铁路克服了工期短、资金少的困难,如期竣工。这为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奠定了基础。[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詹天佑是如何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投影显示]
詹天佑(1861-1919),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官费留学美国,1881年回国。在大学期间,专攻铁路工程,成绩优异。是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满怀爱国热忱的詹天佑。决心用事实粉碎他们的狂言。詹天佑在亲自勘测的基础上,选定了从丰台经西直门、清河、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到张家口的路线,全长三百八十华里。修建京张铁路,确实困难重重。南口至八达岭的关沟地段地势险要,坡度很大,中间多为悬崖峭壁,而居庸关、八达岭两处遂道工程尤其艰巨,前者长达四百米,后者长一千一百四十五米,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次年9月,完成了北京至南口的第一段工程。在进行关沟地段这一关键工程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事处移到南口,坚持工作在施工第一线。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筑路工人一起,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因而不到两年,便打通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接着,詹天佑和助手们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用折返线的办法,把铁路铺到山高坡陡的八达岭,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前了两年。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张铁路全线工程后,对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称赞不已,十分钦佩。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教师引导]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回答]
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2.强列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道德品质。4.吃苦耐劳的精神。
5.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6.能用人、团结人的气量。7.杰出的才干、严以律己。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詹天佑的故事,长短不限。[学生讲述]„„
讲述一:胸怀大志。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思想,到美国就读。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目睹北美西欧科技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经过四年的努力,詹天佑以突出的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个。讲述二:一个工程师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詹天佑回国后,曾被分配到福建水师,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詹天佑是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周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灯光,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地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讲述三:率先垂范。1905年9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了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字准确吗?”“差不多”,测量人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教师小结]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壁束身,以为范例。”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教师过渡]同学们,中国近代科技者,还有一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杰出成就,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点。然后,把它列出来。[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的制造,都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2)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垄断方法,秘不外传。
(3)一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碱业公司,侯德榜为总工程师。
(4)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5)侯德榜还写出《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教师要求]关于侯德榜制碱,我们不作过多的要求,就掌握课本的内容即可。
板书设计: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与《海国图志》(2)严复与《天演论》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第五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0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②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教师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②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变革。
教师小结,引出新课:中国人被卷入历史的洪流当中,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自强以适应社会的改变,那杰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科举制自隋朝就一直是我国的选官制度,设疑:晚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能否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幻灯片展示:
《北大未名湖》《北大校门一角》
提出问题: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置疑:近代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启动新式教育?它新在何处?
2、展示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①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②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说明理由。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对《奏定学堂章程》给一个明确的评价。科举制废除时间?
3、播放视频《黄河大合唱》片段。展示问题: ①说出这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②这首歌曲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设疑:《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4、教师小结:
民国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秋,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手中的笔作武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那么除了我们刚刚了解的以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及代表作品呢?
5、指导学生制作表格:
展示《民国时期文艺成就》表格,作为小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一时期的文化有着怎样的主旋律? 教师进行组织、指导。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强化记忆。
板书设计: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一、新式教育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新式教育评价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鲁迅的文学成就 2.著名的美术音乐作品 3.郭沫若的历史剧 4.解放区的文学成就